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敌国有哪些

俄罗斯敌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3 08:37:02

1. 沙俄由哪几个国家组成

俄罗斯帝国简称俄国、俄罗斯、沙俄、沙皇俄国或帝俄,别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

俄罗斯帝国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俄罗斯帝国是欧洲传统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

(1)俄罗斯敌国有哪些扩展阅读

区域位置:

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大洲(1799~1856年间一度在北美阿拉斯加建立了殖民地),面积达到2288万平方公里(1914年),略小于北美洲,远大于南美洲,是当时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大英帝国。

气候特征:

俄国绝大多数地区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仅山地部分为高原气候、北部北冰洋沿岸为寒带气候。

宗教信仰:

俄罗斯帝国的国教是俄罗斯东正教,沙皇是其领袖,同时还保有最高保护者的称号。

2. 沙俄包含了哪些现代国家

除了几乎整个俄罗斯联邦的领土,1917年前的俄罗斯帝国还囊括了乌克兰的绝大部分(第聂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比萨拉比亚)、芬兰(芬兰大公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包括萨梅格列罗Mengrelia),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俄属土耳其斯坦)的中亚联盟,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波罗的海省区)的绝大部分,波兰(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很大一部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尔达汉省、阿尔特温省、厄德尔省、卡尔斯省和埃尔祖鲁姆省的东北区域。在1742到1867年之间,阿拉斯加也是俄罗斯帝国的殖民地。随着瑞典在大北方战争中失败,哈米纳条约在1809年9月的签订,芬兰作为一个自治大公国被并入了俄罗斯帝国。

3. 俄罗斯历史上共有哪几个王朝

俄国历史上的几个时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大动乱时期(1598-1613);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苏维埃时期(1917-1991);新俄罗斯(1991年以后)。

4. 俄罗斯帝国的介绍

俄罗斯帝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家族统治。1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罗斯帝国”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也许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称帝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2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自称第三罗马,但在19世纪后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其它欧洲几大国。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推翻,被苏俄(苏维埃俄国)取代。

5. 莫斯科大公国、沙皇俄国与俄罗斯帝国,三者是什么关系

莫斯科大公国(英语:Grand Duchy of Moscow;1283年—1547年),一个位于欧洲东部的国家,13世纪末期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而成,首都莫斯科。
14世纪初起,该公国陆续合并四周王公领地,国势渐强。14世纪20年代后,接受兴起于亚洲草原北部的钦察汗国册封,取得代征全俄贡纳的权力,到40年代成为全俄罗斯最强的公国。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钦察汗国分裂后的大帐汗国,使得俄罗斯从大帐汗国独立出来,到16世纪30年代瓦西里三世时期,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基本形成。其后亦宣称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直到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后,改称沙皇俄国。
1721年,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胜利后,《尼斯塔特和约》签订,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称号,此后成为俄罗斯帝国。

6. 俄罗斯历史的俄罗斯帝国

改革与扩张 到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执政后,俄罗斯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1698年当几位大臣来问候远途归来,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 。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完全剥夺贵族领主缙绅会议的残余名义职能,代之以参政院,下设11个委员会(实际上相当于西方国家的“部”)负责具体工作;罢黜大教长,代之以宗教院,使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划分行政区域,将全国分为50个省。彼得还颁布了一个“职能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他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虽然他后来对此项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虽然他制订的政策有许多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俄国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为了增加与西欧海洋国家交流和贸易的机会并寻找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停战,并对当时的北欧强国瑞典王国宣战。在芬兰湾的纳尔瓦,瑞典军证明了俄军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幸运的是,瑞典在这时陷入了波兰王位的争夺当中。在这喘息的时间,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现代化的军队;当两支军队在1709年在波尔塔瓦再度相遇时,俄国军击败了瑞典军。大北方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721年,瑞典签署了《尼斯塔德条约》,彼得一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以及与西欧海洋国家交流的窗口。
在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到圣彼得堡。使之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和以后的皇帝的继续下还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罗斯最早的大学。其中有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1724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1797年)等 。 农奴制的形成 俄国农奴制创立于16世纪,在17世纪中期(1647年)成为了法律条文。从农奴变成的农民得到了分配的耕地。但这些土地只是被分给了农村公社,一个管理这些耕地所有权和税款的组织。如果想切实的拥有耕地,农民需要交付附有税率的“赎金”。而在那时候,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去给别人干短工来赚取“赎回”土地的钱。不过在向沙皇交了这笔钱之后,新生的农民也就正式的成为了农民,不受地主的任何限制。但是这笔钱很高,因为是先由沙皇付给地主赎金,所以农民直接把钱还给沙皇,而后者要求的年利率是6%,支付期限是49年。另外,对地主经济上的补偿理由并不是土地,而是他们损失了应该为其义务劳动的农奴。不仅如此,很多地主还盘算着如何减少以前自己地上的农奴可以分得的已经少得可怜的土地,比如剥夺他们最需要的部分:农奴小屋周边的牧草地。其结果就是自由身的农民依然需要为以前的主人干活,借此来偿还赎回土地的费用。 叶卡捷琳娜时期 叶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国安哈尔特—泽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与17岁的皇储彼得(即位后称“彼得三世”)成亲。此前,她皈依了东正教,并取教名叶卡捷琳娜。彼得三世即位后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叶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卫军军官格里高利·奥洛夫的拥护下发动政变,废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大教堂加冕,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与彼得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雄心勃勃,着眼于将俄罗斯建成一个对外开放的世界强国。至35年后她逝世时为止,俄罗斯已经向西欧的政治和社会新潮流迈进了一大步 。
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帝国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当大的新疆土。1768年,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俄土战争爆发,在1774年以《凯纳甲湖条约》的签订而结束。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鞑靼人则终止与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关系,而叶卡捷琳娜大帝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1792年战争结束后,俄国将其势力伸入巴尔干半岛;虽然奥斯曼帝国没有被俄国完全赶出欧洲,但已不再是俄国的严重威胁了。在西部,俄国则趁着波兰立陶宛联邦衰败日虚之际,与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 拿破仑战争 1814年3月31日,打败了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亲率反法同盟军队进入巴黎。但是,这次胜利也给俄罗斯帝国带来了隐患,许多参加战争的贵族军官受到美国和法国大革命的启发。1825年12月26日,3000名士兵在圣彼得堡议会广场彼得大帝青铜雕像前,要求废除农奴制度,但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有1000多名士兵被打死或打伤 。 远东扩张 早于17世纪,俄国已积极向西伯利亚扩张,并与清朝发生冲突。清俄分别于1689年和1727年签署《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立边界,但这并未阻止俄国的野心。1858年5月,俄国乘英法联军与清政府开战之际,俄国以武力威胁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署《瑷珲条约》,以黑龙江为边界。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俄国更把整个外满洲(包括库页岛)吞并,并获得海参崴这个不冻港,以扩展其于西太平洋的影响。另一方面,俄国亦企图将势力染指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与日本展开争夺。1875年5月7日,时日本与俄国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俄国把千岛列岛北部给予日本,换取库页岛的主权。19世纪末期,俄国向清政府租借大连,成立关东州。俄国亦藉得到了东清铁路的建筑权对内满洲进一步侵略,意图建立“黄俄罗斯”。
俄罗斯帝国在北美洲亦曾经于1648年派遣探索队成功的探索了阿拉斯加,并于1733年占有俄属北美,但在1867年10月将其以720万美元(折合2009年的9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进入中亚 1838年,英国入侵阿富汗。同年8月英军攻陷喀布尔。在俄国的暗中支持下,阿富汗人展开游击战争,迫使英国于1841年12月签订撤军条约;1842年英军复克喀布尔,再遭重创后彻底退出阿富汗。1873年,沙皇大举进攻并占领希瓦汗国。英国则立即跟近,于1878年11月,第二次出兵阿富汗。在俄国暗中支持下,阿富汗人民起义并开展游击战争,迫使英军于1881年退出阿富汗。俄国针锋相对,于1884年占领阿富汗边境很近的莫夫,1885年占领旁吉德村,与阿富汗发生军事冲突,俄英战争一触即发。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向议会提出拨款1100万英镑的要求,并计划由黑海进攻俄国。俄国政府闻讯迅速做出反应并获得了德奥及法国的支持,迫使英国妥协。1885年5月,英国占领朝鲜巨文岛,准备一旦俄国向印度洋突进并由此引发英俄在中亚的冲突,英国就在远东地区牵制俄国——这一策略后来为1902年1月30日英国和日本签订的同盟条约所代替。1885年9月,俄国和英国妥协,双方签订《伦敦议定书》,在牺牲阿富汗的基础上达成了划分阿富汗边界的原则。1887年俄国与阿富汗签订条约,确定俄国和阿富汗的边界,暂时缓和了英俄两国在中亚的矛盾。 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他认识到俄军在克里木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质上是俄罗斯工业和政治体制落后于西方的问题。基于这个判断,改革俄罗斯陈旧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势在必行。首当其冲需要废除的就是农奴制。当时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严重妨碍了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数百年来农奴制与沙皇俄国的统治基础紧密结合,以至于历代多少高瞻远瞩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但历史已经将责任无可推却地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面前。 改革之路 实际上,亚历山大从继位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心实行改革。1861年3月,终于下诏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
亚历山大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贵族和农奴都满意,在巨变的同时维持国内局势安定,让农奴以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或许已是最佳的选择。许多农奴解放之后由于土地减少等原因在经济上仍然不能自立,必须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剥削,改革是不彻底的,但毕竟已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
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触动了俄罗斯广大地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对。面对重重阻力,亚历山大二世仍将改革推行到底。通过改革,农奴成为自由耕种的农民。尽管一无所有,没有自己的土地,在经济关系上必须依附原来的地主老爷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农民们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成为自由人,可以自由迁徙,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新开垦的土地致富,从而在经济上也获得完全的独立。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
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准备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但在这一天他再次遇刺,医治无效逝世。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打断了此前的改革进程。 日俄战争和1905年革命 20世纪初,俄罗斯在日俄战争失败,使国内危机发展。1905年工人和平请愿被镇压,全国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种子。这次革命被列宁称作是“十月革命的一次预演”。 一战与二月革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无法支应来自德意志帝国的猛烈攻击,民生物资极其贫乏。俄罗斯帝国出现内外危机 。终于在1917年1月俄罗斯沙皇被推翻。 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在退位,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结束。

7. 世界上的10大帝国有哪些

楼主您好,身为中学历史学神的我很高兴解答您的问题!

额,请问您说的是世界历史的哪个阶段呢?

如果不考虑世界通史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而包含整个人类文明史、战争史、现代化史的话,世界10大帝国(准确地说应该是版图极大或军事实力相当强大的超级大帝国,奥匈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莫卧儿帝国等较小的帝国均排除在外)排名如下:

NO.10 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率军统一希腊各城邦,并一举灭亡曾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建立了马其顿帝国即亚历山大帝国,可惜昙花一现,迅速被罗马帝国取代。综合考虑排名第十。

NO.9 罗马帝国

西方第一个地跨三洲五海、将广袤的地中海化为自己的内海的大帝国,拥有世界同时期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虽遭分裂,但也延续1962年,其文化对后世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NO.8 阿拉伯帝国

鼎盛时期疆域超过千年后的所谓天朝上国大清帝国,并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伊斯兰教传播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阿拉伯国家的共同骄傲。

NO.7 西汉帝国

与罗马帝国并称当时的两大超级帝国,疆域辽阔,政治制度、文化体系发达完备,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虽前期国力衰弱,但汉武帝刘彻时将后世令欧洲人胆寒的匈奴帝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拥有战斗力毫不逊色于罗马军的世界一流军队,科技遥遥领先。至今,其国号仍是中华民族中最大民族——汉族的自称。综合国力排名第七。

NO.6 大唐帝国

至今,中国汉族人自称汉人,而外国人称中国人唐人,足以看出大唐帝国的世界影响力多么巨大。虽遭遇安史之乱,军队战斗力一般,但最大版图也超过千万平方千米,并直接建立了东亚文化圈,政经商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中国今天的一带一路。综合考虑排名第六。

NO.5 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

疆域在人类史上仅次于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民风异常强悍,前期国力很一般,但彼得大帝后迅速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并掠夺了原属于元朝的北亚全部土地,使伟大的拿破仑皇帝折腰。后期国力滑坡,先后被中日两个黄种人国家打得惨败。至今,俄罗斯军事力量仍排世界第二,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NO.4 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国)

一个亚洲各国人民恨之入骨的国名,二战时与纳粹德国齐名的两大邪恶法西斯超级帝国。鼎盛时疆域(包括海域)超过30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领中国除西部外的全部国土、殖民台湾50年、殖民朝鲜半岛39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将整个东南亚迅速鲸吞、利用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大海军将美国海军打得节节败退·····怎奈不作不死,最终,怒不可遏的美国用两颗原子弹永远结束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帝国的生命。

NO.3 大明帝国

中国古代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大一统帝国,常备军达150万(相当于今天美国的武装部队总数),其军队极少战败,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军队,尤其是明朝海军,其实力不下同时期西班牙无敌舰队的5倍。文化教育也很发达,科举制发展到顶峰。综合排名第三。

NO.2 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

二战中与日本帝国齐名的另一邪恶法西斯超级帝国,其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暴君。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注意:没有之一!)和最帅气的军装,以及先进的武器和科技。战争初期横扫全欧洲,红色帝国苏联也节节败退。怎奈由于战略失误,第三帝国最终走向了毁灭。

NO.1 蒙古帝国(元朝)

世界史上疆域最大的超级大帝国,拥有作战实力堪称开挂的无敌铁骑和强力弓箭,几乎统一亚欧大陆······世界史上第一超级帝国,非蒙古帝国莫属!

望采纳(以上为全部)

8. 俄罗斯帝国全盛时包括现在那些国家

通常简称为俄国或沙俄。14世纪中期,是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沙俄诞生。1613年7月11日,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莫斯科圣母大教堂举行加冕,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胜利,俄罗斯参政院授予“俄罗斯帝国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后领土不断扩张成为全球帝国,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共记304年。 俄罗斯皇帝彼得一世全盛时期领土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千米,最东曾拥有阿拉斯加(后卖给美国),势力范围广大。人口1.7亿(1914年)。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为莫斯科,1712年后迁至圣彼得堡(彼得格勒)直到1917年。 斯拉夫人的故土传说在欧洲东部和东北部,处于东欧的中间地带,现为波兰的西部、捷克和斯洛伐克东部是西斯拉夫人。波兰东部的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是东斯拉夫人,波兰南部主要在巴尔干半岛的是南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其左邻,即现在的波兰直到波罗的海的南部与西部,为日耳曼民族的发源地。斯拉夫人的最早称呼为维奈德是罗马人的叫法,罗马人世纪初称日耳曼东部波罗的海南部的斯拉夫人为维奈德人,斯拉夫人是古代日耳曼人东部民族与斯基泰人联合开始大规模迁徙后自己使用的名称,按照斯拉夫语含义,有荣誉、光荣的内涵,东欧很多非斯拉夫人也被斯拉夫化,是欧洲最大的民族。对斯拉夫民族各支系划分的通行的看法是:西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而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是在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和统治期间同土耳其人混血并且伊斯兰化的斯拉夫人。同样生活在巴尔干半岛的罗马尼亚人虽处斯拉夫腹地,但却不是斯拉夫人种,其原先的人种属于与罗马帝国同时代的达契亚人种,后被罗马吞并而融入罗马人种血统,其后在漫长的动荡时期,血统未有大的变化,直到后来从东方草原来了佩彻涅格人,接着是波洛韦茨人,都先后入侵罗马尼亚,并实施过短暂统治,所以也给罗马尼亚注入了一些欧亚游牧民族的血液,再后来就是马扎尔人……在欧洲国家中罗马尼亚人的人种是较复杂的,但从语族上,罗马尼亚基本属拉丁语族,应属拉丁民族,不属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信仰伊斯兰教,而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到奥匈帝国统治而已改信天主教),使用东正教历,文字使用特里尔字母而非拉丁字母。 另说:自一世纪起,日耳曼人开始接触南方的罗马文化,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当罗马人的雇佣兵和仆役,继而,他们又将大批被其俘获的斯拉夫人售予罗马人作为奴隶。 久而久之,“奴隶”(Slave)“斯拉夫”这个名称便反过来成为对诸斯拉夫民族的称谓。

9.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帝国,有哪些

世界上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约公元前2288年由萨尔贡建立)
世界上第一个跨洲帝国:埃及帝国(跨亚非二洲,由阿赫摩斯奠基,图特摩斯完成)
世界上第一个跨三洲帝国:波斯阿黑蒙尼德帝国(西亚,非洲的埃及,欧洲的色雷斯,由居鲁士建立)
世界上第一个占据两个文明发源地的帝国:亚述帝国(占据埃及和两河流域,历代国王都在扩张中)
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帝国:雅典帝国(希波战争后建立起,虽然没有皇帝没有国王,但在史籍上都把它称之为帝国,最早出自伯里克利的演讲)
一人帝国(仅有一位皇帝在位的帝国):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匈奴帝国(阿提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德意志第三帝国(暂且算是希特勒吧,虽然不是皇帝.邓尼咨出任元首时帝国已经覆灭了)
版图最大的陆上帝国:蒙古帝国(包括四大汗国和中原元国)
版图最大的海上帝国:大英帝国(日不落的版图,具体说应该是英国国王和印度皇帝的帝国)
影响最大的帝国:罗马帝国(影响西方一直到现代),汉帝国(中原汉人的一切在那时侯定型的),阿拉伯帝国(穆斯林文化也一直影响到现代,矛盾还没解决)

其余的军事帝国
迦太基帝国(也是个共和帝国),
孔雀帝国(它的建立有一部分是沾了亚历山大的光)
新巴比伦帝国(亚述在鼎盛时期被硬生生的给灭了)
波斯萨珊帝国(一直在和罗马干,最后被阿拉伯人渔翁得利)
唐帝国(文华武盛,最后被雇佣兵给拖垮了)
俄罗斯帝国(彼得建立,蔓延很长,欧洲皇帝最头痛的国家)
大日本帝国(虽然不情愿,但当时他们的武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人家好歹有个皇帝在那里杵着,他们的影响除了台湾的皇民化以外,其他的地区只有仇恨)

如果你需要排十大
我认为是(排名不分先后)
阿卡德帝国
埃及帝国
波斯阿黑蒙尼德帝国
蒙古帝国
大英帝国
罗马帝国
汉帝国
阿拉伯帝国
马其顿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唐帝国排名11备选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敌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0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