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首席指挥官少将军衔工资待遇怎样
“首席指挥官”?
俄军没有这种职务!
2. 求俄罗斯将军库图佐夫一生全部的历史,从出生到去世全部的历史
战火中成长:
库图佐夫1745年生于圣彼得堡的中将军事工程师家庭。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为准尉,并根据本人请求调往阿斯特拉罕步兵团任连长。任职不到1年,工作很有成绩。1762年起任雷瓦尔总督的副官,同年晋为大尉。1764—1765年在部队服役,库图佐夫在鲁缅采夫和 苏沃洛夫两位统帅指挥下,在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土战争中所积累的作战经验,对他成长为军事长官具有重要意义。1768—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库图佐夫任队列军官和参谋,曾参加在坑凹墓地、拉尔加河及卡古尔河等地的决战,表现英勇刚毅、积极主动。因作战有功晋为少校。任军作战部长(参谋长)时,是军长的得力助手。1771年因在波佩什蒂作战有功晋为中校。
1772年调到克里木第2团。1774年7月在阿卢什塔以北舒马村(今库图佐夫卡)附近的战斗中,当时任营长的库图佐夫鬓角和右眼受重伤,遂赴国外治疗,先后到过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荷兰。回国后,1776年起于克里木在苏沃洛夫属下工作近6年,苏沃洛夫委之以组织保卫克里木沿岸这一重任。1777年晋为上校,任卢甘斯克长枪团团长,后任马里乌波尔轻骑兵团团长。1782年晋为准将,1784年晋为少将。1785年起任由他组建的布格猎骑兵军军长。他在任该军长和训练猎骑兵期间,为这支部队制定了新的战术方法,并写成专门的指南。
1787—1791年俄土战争初期,库图佐夫受命保卫沿布格河的俄国西南边境。1788年夏率领猎骑兵军参加了奥恰科夫作战,再次负伤。后指挥不同的兵团在阿克尔曼、考沙内、宾杰里等地作过战。1790年12月指挥第6纵队强攻并占领伊兹梅尔,战功卓着。苏沃洛夫对库图佐夫部队的战斗行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库图佐夫在攻占伊兹梅尔(参见伊兹梅尔之战)后升为中将,并任该要塞司令。在多次击退企图夺取伊兹梅尔的土军后,于1791年6月15日发起出敌不意的突击,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2、3万土军。在默钦交战(1791)中,库图佐夫极其巧妙地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给土军以毁灭性打击(他根据战场地形和土耳其军防御情况,把部队列为五个方阵。将骑兵置于左翼,猛烈的向土军右翼高地进攻。当土军反冲击时,库图佐夫又将五个方阵列为一直线,置于他的左翼,击退了土军的反冲击。战斗将近结束之际,库图佐夫又以骑兵迂回到土军阵营之后,发动突然袭击打得土军大败而逃)。
库图佐夫由于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十八世纪末已成为最有名望的俄国军事长官之一。他和苏沃洛夫一样,坚决摒弃那些丝毫不能发挥下级积极性的过时而死板的线式战术方法。非常重视在战斗中坚决、灵活、主动、广泛地利用机动等战术原则。他在军事学术方面素来敢于大胆创新。库图佐夫是天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1792年被派往土耳其任特命大使。解决了一系列有利于俄国的重要问题,并使两国关系有了很大改善。1794年任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努力改善军官的训练工作:增设战术、军事历史等课程,重视培养未来军官的军人责任感、无畏精神和主动性。1795年起任驻芬兰部队司令和监察员。1798年晋为步兵上将。他还胜利完成了在普鲁士的外交使命。在柏林仅逗留两个月,就把普鲁士争取到俄国一边反对法国。曾任立陶宛督军(1799—1801)和彼得堡督军(1801—1802)。1802年失宠,被免去军职,在自己的庄园闲居。
2.1806年的失败:
1804年俄国参加了反对拿破仑一世侵略的同盟(参见拿破仑战争),1805年俄国政府向奥地利派出了两支军队,库图佐夫任其中一支军队的总司令。1805年8月他指挥的5万俄军向奥地利开进,但奥军尚未来得及同俄军会师就在乌尔姆被拿破仑击溃(参见乌尔姆战役)。因而形成库图佐夫军队单独面对具有极大优势兵力敌人的局面。库图佐夫为了保存军队,于1805年10月进行了从布劳瑙到奥尔米茨的着名的退却机动行军,并在阿姆施泰滕战败缪拉,在迪恩施泰因战败莫尔季耶,使俄军脱离了被合围的危险。这次行军作为战略机动的出色典范载入俄国军事学术史册。库图佐夫原拟将军队从奥尔米茨(今奥洛穆茨)撤至俄国边界,以便在俄国援军和来自北意大利的奥军到达后,转入坚决反攻。但盟军不顾库图佐夫的意见,在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催促下,尚未集结完毕,就转入了进攻。12月2日开始了着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尼古拉·苏尔特突击布拉赞高地的时候他在中部指挥1.7万俄军进行防御。虽然法军有奇袭的优势,但人数并不比他多,在2个小时库图佐夫就被打的溃不成军。而苏尔特这一战后被称为欧洲第一战术家。战后亚历山大一世认为他是失败的主因。1806年9月降任基辅督军。1808年3月被派往摩尔达维亚军队任军长。因和总司令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在有关继续作战的问题上发生分歧,1809年6月调任立陶宛督军。
3.稳定南方战线:
第七次俄土战争期间,从1806年到1811年,俄军先后调换了几个总司令都未能取得胜利。此时,拿破仑正在加紧准备侵犯俄国,形势对俄国十分不利,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任命库图佐夫对土作战的总司令官。库图佐夫到任后,俄军又抽调五个师到西部边境防御拿破仑,他手里实际上只有46000人的兵力。当时,俄军战线长达1000公里,因此,库图佐夫认为:“欲使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在每点上都有充分的实力防守,那是不可能的”,决定放弃一条直线全面防守的警备隈形,把俄军集中一地,准备在一点上以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此时,土军占据着坚固的舒姆拉要塞。库图佐夫了解到要攻克这个要塞“既不可能,亦属无效”,即命令他的部队撤到鲁什丘克地区,背临多瑙河,诱敌出巢。土军见俄军撤退,便离开舒姆拉要塞进行追击。俄军在鲁什丘克以逸待劳,把土军6万之众打败。此时,库图佐夫不但没有让俄军追击,反而将这里的炮台和工事炸毁,继续后退,由多瑙河南岸撤到北岸。这种作法使一些军官不能理解,他解释说:“我们如果追击土军,也许一直追到舒姆拉,但是我们接着又将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回军,和去年的情形相同......,比这样好得多的是鼓舞一个我的朋友阿哈买拜(土耳其首相),那么,他便要再落入我们的手中了”果然不出其所料,土耳其首相阿哈买拜在拿破仑录鼓动下,将兵力增加到7万,以5万人渡过多瑙河进攻俄军,还有2万人留在南岸。此时,库图佐夫认为整个局势彻底改变了。他的策略将获得成功,立即组成一支7000人的轻装部队迅速迂回到多瑙河南岸,突袭土军军营,然后从多瑙河南、北两岸包围土军,大获全胜。接着和土耳其签订了有利于俄国的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这项条约保证了俄国西南边界的安全,并使土耳其不能参加拿破仑对俄国的远征。这是军事和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改善了俄国在1812年卫国战争开始前的战略形势。虽然俄军在对土战争中战绩辉煌,但由于亚历山大一世对库图佐夫怀有恶感,再次撤销了他在军队的领导职务。
4.1812年战争:
1812年卫国战争初期,库图佐夫于7月先后当选为彼得堡义勇军和莫斯科义勇军司令。俄军放弃斯摩棱斯克后,由于军事局势紧张以及军队和人民的坚决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被迫于8月20日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8月29日库图佐夫重返军队。他的使命就是和拿破仑决战,博罗迪诺战役于9月7日开始。距离亚回部队不到10天。拿破仑企图在这次交战中消灭俄军,打开去莫斯科的通路,迫使俄国投降并接受和约条件,但他未能达到目的。库图佐夫为保存俄军的战斗力,决定放弃博罗季诺阵地,随后又放弃了莫斯科。放弃莫斯科后,库图佐夫隐蔽地实施了翼侧塔鲁季诺机动(1812年),使军队避开法军突击,集中在塔鲁季诺村地区,切断了拿破仑向俄国南部地区前进的通路,为组织和准备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短期内顺利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数量上形成了对拿破仑军队的优势。俄军得到后备军和义勇军的加强后,便积极行动,在所有的敌占区广泛展开游击活动。拿破仑军队不断被俄军和游击队的小规模战斗所削弱,精疲力竭,离开了基地,缺乏粮食和冬装,士气大为低落。
库图佐夫在塔鲁季诺的活动是大量而又多方面的:他指挥部队,管理宣布为战时状态的各省,组织后备军补充军队,开展游击运动和统一游击队活动,用正规部队加强游击队。
拿破仑与俄国订立和约的企图失败后,于10月19日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他原拟挥师南下,取道有粮秣储备的卡卢加地区。但在10月18日的切尔尼什尼亚河战斗和10月24日小雅罗斯拉韦茨的激战中失利,被迫从已被法军毁坏殆尽的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库图佐夫组织俄军转入反攻,使拿破仑军队不断遭受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法军溃不成军,残部在别列津纳河被击溃,向边界逃窜。库图佐夫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了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大军。库图佐夫由于1812年对俄军指挥有方,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1812.12.12)。俄军于1813年1月越过边界进入西欧。库图佐夫由于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这次远征未能参加到底。1813年4月28日在西里西亚的一个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去世,他的遗体作防腐处理后运回彼得堡,葬于喀山大教堂。
3.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简历,俄罗斯国防部权力有多大
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俄罗斯英雄,大将,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
1955年5月21日生于图瓦自治共和国。1977年毕业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学院建筑系,后在当地工业建筑企业工作。1988-1989年任苏共阿巴干市委第二书记,1989-1990年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团委巡视员。1990年起任国家建筑委员会副主席(副部长),1991年11月19日起被任命为国家民防、紧急状态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委员会主席,1994年该委员会改制为部,绍出任部长至今。1998年12月由中将军衔晋升为上将军衔,并获“俄罗斯英雄”称号和勋章。1995年曾加入“我们的家园-俄罗斯”运动,1999年俄杜马选举前组建“统一”运动,成为该运动主要领导人。2000年1月被任命为政府副总理,除主管民防、紧急情况与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外,还负责协调体育运动和旅游部、国家北方事务委员会、联邦移民局、国家资源署、联邦矿山和工业监督局等部门的工作。
2012年11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免除了谢尔久科夫的国防部长职务,任命莫斯科州州长绍伊古为国防部长。当天晚些时候,普京再次签署命令,解除了谢尔久科夫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职务,由绍伊古接替。
普京希望绍伊古能继续推进俄武装力量快速发展,继承此前军事改革的积极成果,保障国防采购、军队装备更新等重大计划的实施,并支持说,相信绍伊古是国防部长的合适人选。绍伊古对自己的任命表示“意外和突然”,但保证将尽己所能,继续推进军事改革。
俄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全名谢尔盖·古如盖多维奇·绍伊古,1955年5月21日出生于苏联图瓦自治州(现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柴旦市,1996年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1999年获“俄罗斯英雄”荣誉称号。
年轻时,绍伊古在克拉斯纳亚尔斯科综合技术学院学习,毕业于“工程师-建筑师”专业,随后长期在建筑行业工作。1977年,他被授予预备役中尉军衔。1991年春,绍伊古竞选担任新成立的俄罗斯救援队队长。同年7月,俄罗斯救援队更名为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贫困事务委员会,该委员会为俄罗斯联邦紧急情况部的前身,绍伊古任委员会主席直至1994年。
在绍伊古的领导下,俄罗斯救援队由志愿者组成的民间组织发展成为准军事强力机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显示出绍伊古具有出色的领导、组织、沟通才能以及杰出的政治眼光。
1991年的“8·19事件”中,绍伊古坚定地支持叶利钦,这为他此后步入政府高层创立了良好开端。同年秋季,他任民防部队监察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只对总统负责。1993年4月,绍伊古被授予少将军衔。值得注意的是,绍伊古是由预备役上尉直接晋升为少将,没有遵循正常的军官晋升程序,这在俄军中极为罕见。
民防部队监察委员会更名为紧急情况部后,绍伊古任部长,并在此岗位上一直工作到2012年。如果从1991年担任紧急情况部的前身——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贫困事务委员会主席算起,在俄罗斯所有后苏联时代的部长级政治家中,绍伊古创造了长达21年的单一岗位任职年限纪录。
2000年,绍伊古支持普京竞选总统,正式拉开了与普京政治合作的序幕。次年,“统一”、“祖国”和“整个俄罗斯”三党合并组成新的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绍伊古为3名联合党主席之一,后被授予大将军衔。2012年11月,普京任命绍伊古为国防部长。据俄罗斯媒体透露,绍伊古出任国防部长是由总理梅德韦杰夫推荐的。
根据俄文网站报道,绍伊古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曾任俄罗斯联邦“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减少贫困风险十年国际合作计划’”委员会主席、俄罗斯联邦政府下属海洋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地理学会主席、“格洛纳斯”全球导航与定位系统联邦网络运营商经理委员会主席,曾提案追究“否定苏联在卫国战争中胜利”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还曾建议将首都由莫斯科迁往西伯利亚。
绍伊古连续多年担任紧急情况部部长,为该强力机构建立了严谨高效的工作体系。多年来勤奋高效的工作,使绍伊古赢得了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的高度信任。俄罗斯媒体对他也评价甚高,认为其工作细心谨慎且容易相处。
2001年,普京任命伊万诺夫出任国防部长,打破了只有职业军人才能担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传统。2004年,吸取俄军在两次车臣战争中暴露出来的军政军令不分、指挥效率低下、职能和机构重叠等弊端,普京解除了俄军总参谋部的大部分军事行政职能,只保留其判断军事威胁、研究武装力量使用等与军事相关的职能,施行国防部长对武装力量“一长制”领导,放手让伊万诺夫启动了多项配套军事改革。
俄罗斯国防部权力有多大?
改革前,俄罗斯总参谋部虽名义上隶属于国防部,但在某种程度上兼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的总参谋长却享有同国防部长“平起平坐”的地位。1998年版的《总参谋部条例》规定,总参谋部是“俄联邦武装力量的中央军事指挥机关和基本的作战指挥机关”,1996年版的《国防法》规定,“由总统批准《国防部条例》和《总参谋部条例》”。这种情况导致国防部长与总参谋长之间的“将帅之争”时有发生。2001年春,时任俄军总参谋长的克瓦什宁大将与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元帅之间矛盾爆发。从表面上看,这是总参谋长与国防部长在重点发展常规力量还是核力量之间的争执,而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国防部与总参谋部之间关系的体制问题——“双长制”造成的权力斗争严重降低了国防部的工作效率,阻碍了俄军改革进程
4. 俄国军官的军衔和肩章
俄罗斯军官军衔分4类12等。其中:尉官4等,分别是少尉、中尉、上尉和大尉,属初级军官;校官3等,分别为少校、中校和上校,属中级军官;将官4等,分别是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统称为将军,与俄联邦元帅同属高级军官。俄联邦元帅很少授予,仅前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1人拥有这一军衔。与前苏联的苏军军衔相比,军衔名称恢复了俄罗斯传统的称呼方法:只在海军军官军衔前冠以“海军”,其他军种的军官军衔统一使用一种名称。
将官满金底,大将(上将)三颗樱星、中将二颗樱星、少将一颗樱星
5. 俄罗斯一少将在叙利亚被炸身亡,俄方如何处理此事
根据环球网8月19日消息得知俄罗斯一名少将18日在叙利亚被一枚简易爆炸装置炸死,另有两名士兵受伤。根据报道可以判断,爆炸发生的地点在距离叙利亚代尔祖尔省首府代尔祖尔市约15公里的油田附近。而该少将是在跟随俄罗斯车队结束人道主义行动返回的途中受到袭击的,在接受医疗救助的过程中,一名军衔为少将的俄罗斯高级军事顾问因为强势严重无法救治而死亡。再次网友要感到疑惑了为什么俄罗斯的少军人会去叙利亚被炸死,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三:叙利亚政府军是俄罗斯在阿拉伯世界的主要盟友之一,并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签订了总额高达40亿美元的军事合同。
以上的种种可以表明俄罗斯的军人为什么回去叙利亚并且失去了生命。其实俄罗斯和美国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叙利亚国家或人民的利益。而俄罗斯和美国为了再中东地区争夺更多的利益,还会加强军队的扩充,在这一点上俄罗斯政府就会对伤亡军人做出很大的福利,所以在此名少将逝世后,俄罗斯政府表示将会对其进行应有的追勋奖励,并且其家人会得到一切可能的帮助与支持。
6. 俄乌冲突为何那么多俄军将军阵亡
俄乌冲突那么多俄军将军阵亡主要是因为俄军将领喜欢靠前指挥,同时俄军基层部队缺乏军用保密通讯设备成为暴露俄军指挥中枢的关键因素。
俄军将领习惯于靠前指挥,甚至敢于身先士卒率部冲锋。俄军这种习惯在提升士气方面效果显着,但同时也容易遭到对手的突袭。
这也与俄军通信指挥体系不完善有关。在这次俄乌冲突中,不乏俄军基层部队缺乏军用保密通讯设备,只能拿民用手机联系的情况。在北约强大情报监听系统的支持下,这些都可能成为暴露俄军指挥中枢的关键因素。
俄罗斯第8军副司令阵亡
当地时间4月16日,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政府网站发布的一份声明称,俄罗斯第8军副司令弗拉基米尔·弗罗洛夫在与乌克兰的战斗中丧生。声明中指出,圣彼得堡市市长亚历山大·别格洛夫周六出席了在该市历史悠久的谢拉菲莫夫墓地举行的葬礼。
别格洛夫说:“今天,我们向一位真正的英雄告别。弗拉基米尔·弗罗洛夫在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是为了让顿巴斯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不再听到炸弹爆炸声。让他们不必再等待死亡,逃离家园,就像是最后一次那样说再见。”
《纽约邮报》指出,弗罗洛夫是自从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以来死亡的俄罗斯高级军事将领当中的最新一人。
据悉,自从2月24日本次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关“俄军高级将领死亡”的消息频传。乌克兰官方声称至少已有7位俄军高级将领在乌克兰战场殒命,不过,此前除一位少将的死讯被俄乌双方共同证实外,其他人的相关死亡信息均未经俄罗斯权威信源证实。
以上内容参考 上游新闻-为何这次俄军将领伤亡惨重?有三大原因
以上内容参考 京报网-外媒:俄军一名将军阵亡
7. 俄罗斯少将相当于中国什么军衔
1.
中国的大校级别。
2.
俄罗斯将官分为四等。
3.
中国将官三等。
4.
美国将官五等。
5.
我们的大校级别相当于美国的准将或者俄罗斯的少将。
8. 俄国少将相当于中国什么军衔
中国的大校级别。
俄罗斯将官分为四等。
中国将官三等。
美国将官五等。
我们的大校级别相当于美国的准将或者俄罗斯的少将。
9. 俄罗斯军衔
陆军军衔
最高军衔:俄罗斯联邦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高级准尉、准尉
士官:大士、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海军军衔
将官:海军元帅、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高级准尉、准尉
士官:大士、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高级水兵、水兵
空军军衔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高级准尉、准尉
士官:大士、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俄罗斯的军衔制度分为6等20级,海军自成体系,苏联解体以后,军衔由原来7等22级压缩为6等20级,相对苏联军衔有所精简,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1、正式取消苏联大元帅军衔。2、撤销苏联元帅、苏联海军元帅并更名为俄罗斯联邦元帅。不常设,为最高军衔,海军和其他兵种均可提拔。
10. 车臣和俄罗斯是什么关系杜马是干什么的
车臣 (Chechen) 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 5万平方公里。首府格罗兹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车臣人骁勇善战,信奉伊斯兰教。由于战争等原因,大部分居民迁出未归,人口由1989年的40.1万锐减到1999年的15万。2000年2月登记注册的居民为9833人。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19世纪,沙俄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和9.1万多印古什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1991年9月6日,即在苏联发生“8·19”事件不久,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于9月6日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了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以杜达耶夫为总统的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罗斯议会选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俄罗斯当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于1994年12月出兵车臣。但是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致使这场内战持续了20个月之久,杜达耶夫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1996年8月,俄联邦政府同车臣签署了哈萨维尤尔特协议,将“车臣的地位问题”推迟到2001年解决。1996年底,即车臣非法武装在俄境内先后制造两起重大劫持人质事件后,俄军被迫撤出车臣。1997年1月,阿·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后,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1997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车臣领导人始终未放弃其“独立”主张。
为彻底解决车臣问题,俄联邦当局于1999年出动10万大军,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打击。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剩余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部分残余潜入格鲁吉亚潘基西峡谷。他们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特别是2002年后半年,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活动猖獗,袭击俄军哨所,炸毁军车,击落俄军直升机。8月,俄军一架米-26直升机被车臣武装分子击落,造成100多名军人丧生。10月23日晚,50多名车臣恐怖分子持枪潜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了正在听音乐会的700多名观众和100多名演职人员。26日,俄特种部队发动解救人质行动,救出750多名人质。这期间,除50名武装分子被击毙外,另有129名人质丧生。
********************************************************************
俄罗斯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体制,国家权力的行使建立在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分立的基础之上。执行权由俄联邦总统和政府行使,司法权由俄联邦法院行使,立法权由俄联邦议会行使。俄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组成”。也就是说,“联邦委员会”是俄联邦议会的上院,“国家杜马”是俄联邦议会的下院。国家杜马是全国性的,在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建立的则是地方杜马。
国家杜马的由来
俄罗斯的国家杜马是1993年建立的。在此之前,俄沿用苏联时期的办法。苏联的议会是“人民代表苏维埃”,其常设机构是两院制的“最高苏维埃”,内分联盟院和民族院。1988年,苏联进行改革,“人民代表苏维埃”改称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其常设机构依然称“最高苏维埃”。当时,俄罗斯也照此办理,建立了“俄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其常设机构是“俄联邦最高苏维埃”。
1993年10月俄罗斯发生“炮打白宫”事件后,叶利钦总统宣布废除苏维埃制度,建立新的联邦议会,其上院称“联邦委员会”,其下院即“国家杜马”。其实,“国家杜马”的称呼是从旧俄国套用过来的。
“杜马”一词,是俄文(дума)音译,意为“议会”。沙皇俄国原是封建专制国家,1905年爆发革命运动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缓和政治危机,于同年9-10月间宣布召集“国家杜马”,赐予一定权力。1906年和1907年,产生了第一、第二届国家杜马,但随后不久就被解散。后来又产生了第三、第四届国家杜马,其权力都不大,但名义上是国家的议会。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1993年,俄罗斯又恢复“国家杜马”的称呼。
国家杜马的职权
俄罗斯虽然实行“三权分立”,但总统权力极大,议会权力很小,可称之为“总统集权制”或“超级总统制”国家。按照宪法规定,国家杜马有下列职权:通过法律;批准总统对政府总理的任命;提出对政府的信任问题;任免中央银行行长;宣布大赦;对总统提出弹劾。但是,国家杜马通过的法律,要经过联邦委员会(上院)的审议,总统也有权加以否决;政府由总统直接组建,国家杜马如三次拒绝通过总统提名的总理,或两次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议案,总统就有权解散国家杜马。国家杜马要弹劾总统也很困难,必须经过如下复杂程序:国家杜马1/3以上议员“提议”;国家杜马专门委员会作出“结论”;国家杜马2/3以上多数通过“指控”;最高法院作出总统犯罪的“结论书”;宪法法院作出“指控符合规定程序”、罪行得到证实的“裁定”;联邦委员会(上院)2/3以上议员赞同。这样,弹劾才算通过。这样复杂和难度极高的程序,实际上使弹劾总统几乎成为不可能。
国家杜马的选举
俄宪法规定:“国家杜马由450名代表组成”,“每4年选举一次”。另据俄国家杜马选举法规定,国家杜马的225名代表在全联邦选举中按党派原则产生,得票率5%以上的政党才能进入国家杜马,并按得票率分配议席。国家杜马另225名代表则在“单席位”选区的选举中由多数票产生,即在全国设立225个选区,每个选区产生一名代表。新的选举法还规定,从2007年开始,政党进入国家杜马的得票率将提高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