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怎么了到底发生什么事怎么发生的现在状况如何
一、南奥塞梯问题由来已久
奥塞梯人是高加索地区的一个主要民族,在经过许多世纪的变迁后,奥塞梯人定居在作为欧亚分界线的高加索山脉的南北两侧,北侧为北奥塞梯,南侧为南奥塞梯。高加索地区是沙俄西南方向的战略要地,历史上的沙皇统治者一直派遣重兵把守高加索地区,并对南北奥塞梯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虽然奥塞梯人对沙皇政权的反抗连绵不断,但南北奥塞梯并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结构。
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4月,北奥塞梯的捷列克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捷列克区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20年11月,斯大林在北奥塞梯宣布成立“山地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后改称“北奥塞梯自治州”和“北奥塞梯共和国”,成为苏联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而此时格鲁吉亚和所属南奥塞梯尚未纳入苏联版图,于是奥塞梯被一分为二。南奥塞梯并不甘于与北奥塞梯苏维政权处于相脱离的状态,几乎就在苏联红军进入北奥塞梯的同时,南奥塞梯也动荡起来。1921年2月2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组成“南高加索联邦”)成立并纳入苏联,南奥塞梯被划归格鲁吉亚。由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故乡哥里位于北奥塞梯,苏联时期的北奥塞梯在俄罗斯联邦各地方政权中拥有特殊地位,并受到许多特殊照顾,并成为俄罗斯在北高加索地区最可信赖的地方政权主体,而留在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却一直在俄、格关系中寻求自己的出路:或是希望与北奥塞梯结合并入俄罗斯,或是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
1980年代后期苏联国内民族矛盾加剧,南奥塞梯人要求脱离格鲁吉亚的愿望再次爆发,1990年9月南奥塞梯州宣布成立“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并要求脱离格鲁吉亚而加入俄罗斯联邦,格鲁吉亚最高当局当即颁布法令,取消南奥塞梯的决定。1990年12月12日,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生流血事件,两名格鲁吉亚人和一名奥塞梯人丧生,其中一人是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加姆萨胡尔季阿的保镖。格鲁吉亚和苏联都向茨欣瓦利派出特种部队,于是冲突迅速升级。到1991年5月8日,茨欣瓦利的流血冲突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造成人员死伤,大量财产遭到损失和破坏。这场流血事件被人们称之为“战争”,而南奥塞梯人则把它称为格鲁吉亚人对南奥塞梯人进行的“种族灭绝”。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分别成为独立国家。留在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自治州,虽然名义上属于格鲁吉亚,但多年来它一直寻求加入俄罗斯或独立。1992年1月,南奥塞梯自治州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或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合并。格鲁吉亚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由此急剧恶化,就在这一年,当一批南奥塞梯人试图穿越高加索山脉进入北奥塞梯时遭到格鲁吉亚军队的伏击,于是在南奥塞梯的茨欣瓦利再次发生流血事件。
连绵的武装冲突造成数千人伤亡,10万难民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惨重。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停火、成立维和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根据协议,有关方面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混合监督委员会和混合维和部队。其中由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的1500人联合维和部队驻扎在南奥赛梯,南奥塞梯似乎出现了和平曙光。
二、北约投石问路再燃南奥战火
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于1949年4月成立、旨在抗衡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最初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等12国。1952年2月,土耳其和希腊加入。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加入,也正是这次扩大促使苏联和波兰、捷克、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7国于同年5月14日成立了华约(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散),从此,两大军事集团开始了几十年的军事对抗。1982年5月,西班牙加入。
苏联和华约解体后,北约不但没有解体,反而开始往东扩大,1999年3月,原华沙条约成员国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2004年3月,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7国正式加入北约,两次东扩使北约的前沿向俄罗斯边境推进了1000左右公里,对此俄罗斯一直表示坚决反对。
2003年格鲁吉亚发生所谓“玫瑰革命”,新总统萨卡什维利上台后开始奉行融入西方、加入北约的政策,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要求使俄罗斯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但这一政策却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而要求独立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成为格鲁吉亚加入北约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因为北约对申请加入的国家有两个条件,一是国内没有内部冲突,二是没有别国驻军。萨卡什维利政府急于加入北约,就积极进行军事准备,希望尽快解决南奥赛梯问题。对于在南奥赛梯的俄罗斯驻军,格鲁吉亚方面也甚感不快。
俄罗斯虽然在南奥赛梯问题上与格鲁吉亚矛盾重重,但一直没有明确支持南奥赛梯独立或与北奥赛梯合并,不过格鲁吉亚越来越强烈的关于加入北约的诉求使俄罗斯感到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北约出现在家门口使俄罗斯感到无路可退,迫使其考虑利用南奥赛梯问题牵制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特别是科索沃今年2月宣布独立后,俄罗斯为了回击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立场,开始调整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政策。3月21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一项声明,建议俄总统和政府考虑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的问题。随后,时任俄总统普京责令向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居民和旅居那里的俄公民提供物质援助,并在当地建立全方位保护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机制。
对此格鲁吉亚一方面坚决反对,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国际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支持。美国则派出教官帮助训练格鲁吉亚军队,甚至与格军开展联合军事演习。这次格鲁吉亚悍然发动对南奥塞梯的军事打击,是在美、格两国的默契下进行的,但两国的意图却有不同。 对格鲁吉亚而言,萨卡什维利政府具有多重考虑,首先是兑现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恢复宪法秩序的竞选承诺,转移国内对反对派视线,提升总统萨卡什维利的支持率;其次是以为有美国和北约撑腰就可以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南奥问题,为加入北约扫清障碍。 对美国而言,由于在北约东扩、特别是吸收独联体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议题上,美国与其欧洲盟国意见并非完全一致,美国及其欧洲盟国显然是想通过格军这次军事行动投石问路,试探俄罗斯的底线,不料马上招致俄罗斯的反击。
三、南奥塞梯冲突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这次格俄在南奥塞梯的军事冲突已经平息,但其后续效应将不断发酵,并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俄、美关系恶化,但不会爆发战争。北约东扩、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已经使美俄关系十分脆弱,这次在南奥塞梯爆发的武装冲突更是使美俄关系雪上加霜,美俄在一些地区的对抗将加剧,尤其是在8月26日俄罗斯正式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不会善罢甘休,它们必然要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即使这些制裁对俄罗斯作用十分有限,否则美国将信誉扫地。但是美国方面应该明白,对俄罗斯施压过度,必然会引起俄罗斯方面的强烈反弹,到时美国和欧洲未必是铁板一块。俄罗斯是欧洲能源的重要供应者,其中德国42%的进口石油来自于俄罗斯,西方国家如果与俄罗斯关系过度紧张,受损较大的就是欧洲国家。这也许是近日部分欧洲国家宣称不和俄罗斯冷战的根本原因吧。
据报道目前北约扔不断在黑海增兵并与俄黑海舰队对峙,俄罗斯也做出强势回应,俄8月27日宣布,俄海军将进一步利用叙利亚港口增加在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俄罗斯战略空军和俄西部地区的前线空军也全部进入战备状态,似乎战争一触即发。由于美俄是两个核大国,一旦战争即意味着毁灭,因此即使是在冷战时期两国也没有过直接交兵的历史。俄罗斯这次在南奥塞梯的行动只是一次战略抗议行为,绝对不是什么战略反攻,而美国随后的动作,包括军事行动,也只是做做姿态安慰安慰格鲁吉亚和位于俄周边的其它友邦而已,因此当前和今后俄美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今后一段时间俄罗斯与西方列强之间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军备竞赛。
第二,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加深,北约将得到加强。这次俄罗斯的强势出击,使欧洲国家切身感受到了俄罗斯的再次崛起。从欧洲国家的军事实力看,对付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确保欧洲国家的安全,仍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南奥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将得到加强,这正是美国希望的。因为北约不但是维护北大西洋安全的军事组织,同时也是美国领导欧洲、控制欧洲的政治组织,北约得到加强正与美国建设以其为首的单级世界的战略目标吻合。在处理与莫斯科的关系上,北约特别是欧洲国家可能更加谨慎,但对俄罗斯的围堵战略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第三,东欧和亲西方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疑虑增加
东欧前华约国家(如波兰、捷克等)和亲西方的独联体国家(如乌克兰等)对俄罗斯的疑虑加重,这些国家将进一步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实质联系,美国在波兰、捷克等前华约国家部署反导系统计划将加快实施,但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的进程近期将受阻。大部分亲俄的独联体国家在南奥塞梯问题上不会马上表态,起码表面上维持中立。独联体国家需要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一边倒的脱俄入欧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对于格鲁吉亚来说已经为自己的失策付出代价,包括失去对南奥塞梯的主权。
第四,经过普京8年治理,俄罗斯国家体制得到重建,借助赚取的大量石油美元,俄罗斯国家实力逐步得到恢复并将进一步崛起,其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实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成为多级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奥塞梯冲突后特别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后,俄罗斯将面临来自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但俄罗斯不会被压垮,反而使俄罗斯彻底放弃对西方国家的幻想,进一步加快俄罗斯崛起的步伐。
第五,中俄实质关系更加紧密,但不会结盟对抗西方国家。那种指望通过和俄罗斯结盟以对抗美国的想法是既误人又误己的想法,既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说得再白一点,就是俄罗斯想依靠中国来对抗美国,或者中国想依靠俄罗斯来对抗美国都是不太现实的想法。但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俄罗斯和中国相互需要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一方离开对方,与美国的谈判筹码必然会轻许多,这也许是中俄战略关系的真谛!加上由于中国面临“台、独”、“藏、独”等问题,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问题中国不会明确支持,但这并不影响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六、上海合作组织继续得到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一些观察员国将会被吸收成为正式成员国,但在伊朗加入上合组织问题上,中、俄和其它成员国在短期内不会达成共识,总体上讲,上合组织在中亚反恐这个主要任务不会发生改变,因此不会在南奥塞梯问题上明确支持俄罗斯。对俄罗斯而言,它完全有能力解决由南奥塞梯冲突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目前不需要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对此表态。总之目前形势下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采取相对中立的政策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第七,以美国的实力不可能同时应对世界各种问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美国不但需要欧洲的齐心协力,也需要象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支持。在世界处于敏感的转折时期,美国和西方国家将向中国伸出友好的双手,中美关系、中欧关系将迎来机遇期并得到迅速发展,但中国发展与美国和欧洲关系时应以全面发展与俄罗斯战略合作关系为依托,否则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贰’ 苏联国内战争时期横行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战俘团在战时都做了什么后来怎么样了
沙皇时代,有一支有旅俄捷克侨民和奥籍捷克战俘组成的志愿兵团,协助俄国对奥匈作战,志在促使捷克摆脱奥匈而独立。到二月革命时约有5万人。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后,托洛斯基下令解散该兵团,并准备从西伯利亚铁路向东到海参崴上船回欧洲。但捷克人拒绝交出武器,并反抗布尔什维克政权(英法的情报机构参与了该事件)。他们控制了乌拉尔山附近的西伯利亚铁路。
但是,这些在异国的人缺乏战斗意志,损失惨重(很多被红军俘虏的捷克人被集体处决);也有一些则参加了布尔什维克,成了日后捷克共产党的核心(大清洗时又被斯大林杀掉)。其他则逃回祖国。
据传,沙皇的巨额黄金曾被他们得到一部分,被用作给日本人和美国人的“买路钱”,帮助他们回国。
‘叁’ 捷克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这个最后通牒是什么
这个通牒的内容,就是要求俄罗斯22号中午,允许驱逐捷克外教官返回嗯莫斯科。否则将会驱逐在捷克的外俄罗斯外交官,直到双方的规模相等而已。俄罗斯这边态度非常强硬,直接怼回去,我们不接受这样腔调。明眼人看得出来,这个是双方又一轮外交“战争”,捷克有可能是美国的“提线木偶”。
眼下俄罗斯外交处境,确实有点问题,外交官驱逐犹如走马观花一般,天天上演。随着美俄之间新一轮争斗开始,有些外交手段又开始“频发上演”。眼下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外交争斗战,捷克这边的言论,更是让很多人十分诧异。表示捷克不排除2014年军火爆炸事件,要求俄罗斯道歉并赔偿。结果毫无意外,再次被怼回去,俄罗斯强烈反抗,认为应该向美国索要赔偿。不知道接下来,双方又会采取什么新的行动呢
‘肆’ 捷克和苏联的战争
布拉格之春 政治事件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
苏军决定武装干涉。6月下旬,华约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迟迟方撤。7
月之后,局势有所缓和。8月3日晚华约在捷签署联合声明,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了。
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机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没有
理由不同意。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
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
苏军空降师直扑布拉格。
于此同时,苏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指挥4个苏军装甲师,1个空降师,1个东
德师从波兰直捣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军〕驻德4个苏军师,1个东德师切断捷西部边
界。(西方向第二方面军〕驻匈苏军8个师,匈军2个师,保加利亚军一部从南部进攻。
(西南方向第一方面军〕苏波合成军4个师进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军*同时苏军对北
约与捷军开始全面电子压制。
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
在进攻开始6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被全部缴械,北约也没来得及
作出任何反应。
这是苏军一次典型方面军群进攻战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动用4个方面军
*,1个坦克集团军,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6个师,约30万人。但由于进攻过快,两个
战略方向的后备坦克集团军群均未出动,只动用了各集团军,师,团的直属坦克,共有
9000余辆。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华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聚变的前奏与导火索。
‘伍’ 文旅部提醒暂勿去捷克旅游,捷克发生什么事了
因为捷克疫情出现快速反弹迹象,文化和旅游部才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捷克旅游。
2020疫情是一个世界问题,虽然国内控制的状况比较好,人们生活状况大多已恢复,可在国外疫情问题依旧十分严重。近日,因疫情反弹问题,文旅部提醒游客暂勿去捷克旅游。
目前世界疫情的防控依旧让人担忧,很多国家的新增确诊病例触目惊心。哪怕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防控,我们也不应该放松警惕。
为了我们的安定生活,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应该响应国家相关部门号召。
‘陆’ “布拉格之春 ”是怎么回事捷克斯洛伐克。怎么回事
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这次军事入侵导致了约有10万人左右的难民潮,其中包括了许多精英知识分子。该事件也影响了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宣扬列宁主义的左翼人士的地位,最终也导致了这些政党的部分崩溃。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但在苏联看来,其有脱离苏联控制的倾向。 为了实行统一的“苏联体制”,苏决定对捷进行武装干涉。6月下旬,华沙条约组织在 60万以上的军队占领了这个国家 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数日参演部队才撤离捷境。7月之后,局势有所缓和。8月3日晚华约在捷签署联合声明,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了。 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客机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未予拒绝。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暴风”突击队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苏军士兵直扑布拉格。 与此同时,苏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指挥4个苏军装甲师,1个空降师,1个东德师从波兰直捣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军);驻德4个苏军师,1个东德师切断捷西部边界(西方向第二方面军);驻匈牙利苏军8个师,匈军2个师,保加利亚军一部从南部进攻(西南方向第一方面军);苏波联军4个师进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军)。同时苏军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捷军开始全面电子压制。 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 在进攻开始6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被全部缴械,北约也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 这次代号为“尤里的复仇”的军事行动,是苏军一次典型方面军群进攻战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动用4个方面军,1个坦克集团军,4个多兵种合成集团军,26个师,约30万人。但由于进攻过快,两个战略方向的后备坦克集团军群均未出动,只动用了各集团军,师,团的直属坦克,共有900余辆坦克和约8000辆AT-AT装甲运输车。 鉴于所有人都还没忘记1956年发生在匈牙利的悲剧,杜布切克并没有组织抵抗,在这次事件中仅有80个捷克人被杀,与匈牙利事件相比,大大减少。 1969年4月,古斯塔夫代替杜布切克,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华约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剧变的前奏与导火索。 “布拉格之春”事件导致人们对苏联的“列宁—斯大林”模式的失望,使人们认清了在苏联控制下的社会主义不允许有民主的存在的现实。人们对苏式的共产主义霸权感到恐慌,为此加深了冷战的程度。它一方面使苏联的威权达到了顶峰,也为入侵阿富汗开了先例;另一方面也使与苏联关系交恶的红色中国认识到苏联不会容许异己的存在,与美国改善关系并对抗苏联的威胁的意愿日趋强烈,最终促使了中美建交。
‘柒’ 最近俄罗斯什么事件被驱逐
继俄罗斯前情报人员“斯克里帕尔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以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率先宣布了驱逐23名俄外交人员。随后16个欧盟成员国纷纷效仿回应,就连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等国也上前凑了一波热闹。
驻地有别: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领事馆是一国政府派驻对方国家某个城市并在一定区域执行领事职务的政府代表机关,有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等,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
领导有别:大使馆通常受政府和外交部门的直接领导,而领事馆通常接受外交部门和所在国大使馆的双重领导;
数量区别:大使馆只有一个,领事馆可能有多个;
权限不同:大使馆权限高于领事馆,大使馆职责范围遍及驻在国所有地区、领事馆只负责所辖地区。
‘捌’ 捷克打俄罗斯为什么输那么惨
呵呵,这个问题是实力的差距,捷克防不住俄罗斯犀利的进攻,节奏也比较快,后面体能下降的比较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