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24年俄国实施军事改革的背景
1大规模战争结束,需要将大批军人复员转入经济建设
2随着工业恢复和经济好转,技术兵器增加,需要进行调整
3外部国际环境趋于缓和
❷ 俄罗斯什么时候能收复苏联失地
首先您要知道,苏联解体分成15个国家,大致以地域分为波罗的海三国,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在内),摩尔多瓦一国,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
然后,您的问题可以理解成:“俄罗斯什么时候能恢复苏联的疆域?”
在目前的形势下,想要恢复苏联时期的疆域,由于苏联解体至今近20余年之久,各地域都发生了一些形式变化,所以分开分析俄罗斯恢复它们的可能性。
1、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波罗的海三国在1940年受苏联强制要求,加入苏联。
它们是苏联解体过程中最开始脱离苏联的,内部间反俄情绪也很高涨。
它们最终加入了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为敌,且北约在此地有驻军,所以俄罗斯想要吞并这三国,美国一定会加以干预。
苏解后俄罗斯实力受到削弱,所以俄罗斯不会轻易对北约开战,只采取守势。所以暂时没希望。
2、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关系很好,亚·格·卢卡申科(白总统)甚至开玩笑说过:白俄罗斯可以合并入俄罗斯嘛~,由此可见俄罗斯如果欲统白,不需大动干戈。
而乌克兰情况不同,乌克兰的政策走向长期是亲美反俄的,而且经常和美国混在一起搞一些军演。更兼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两国闹得不可开交。俄罗斯想要统一此处,肯定需要一战。
就目前来看,美正加紧在此处的影响,所以俄罗斯可能要进行长期准备,和波罗的海三国情况差不多。
3、摩尔多瓦一国
它是苏联在1941年向罗马尼亚索要的领土,苏联解体期间它也独立了出来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摩尔多瓦对俄罗斯没什么强烈的感情。
俄摩两国不相邻,中间隔着乌克兰,所以这个国家目前不太可能直接进入俄罗斯,除非俄罗斯扩张到乌克兰,否则摩尔多瓦不可能加入俄罗斯。
4、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这三国与俄罗斯在民族,宗教等方面格格不入。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有严重领土纷争(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等问题),为此两国发生过2008年俄格冲突。所以此国与乌克兰情况相当,也是非常亲美反俄的国家。所以不得不武力解决。
亚美尼亚比较亲俄,俄罗斯在此处有驻军权,但不与俄罗斯接壤,所以不太可能直接并入俄罗斯,除非俄罗斯扩张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才有被吞并可能。
阿塞拜疆是个比较富裕的国家,出产石油等自然资源。不太需要依附别的国家,但与俄罗斯关系冷淡。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拉锯,甚至也会被武力统一。
5、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这五国都曾经是俄罗斯帝国的国土,但还是有民族和宗教之分。
哈萨克斯坦和白鹅一样,是俄罗斯坚定的伙伴国。在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带领下,得到了一些发展。
但其它四个国家情况各有不同,穷困,反俄,内乱……
但总之加起来可能都弄不过俄罗斯,所以只要俄罗斯严厉的各方面施压下,这五国可以考虑回到俄罗斯。
但俄罗斯现在没有非常迫切表现出要求这五国回归俄罗斯的意图,因为这里不是重点。俄罗斯要处理掉欧洲,才可能转过头来处理中亚的五国。
(最后,我提醒一下您,今天的世界不是以扩张为主要目标的,在雅尔塔体系崩溃,世界走向多极化,米国独霸世界的情况下,俄罗斯不会轻易挑起战争,除非有适当理由)
❸ 为什么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展国防武器技术方面不如以前或吃老本
与其说国防武器技术不如以前,不如说前苏联对武器发展投入过大,冷战时期,前苏联在欧美的联合夹击下,本身经济就相对贫弱,不主要发展经济,却跟经济强盛的美国对比发展武器(发展武器就是往里砸钱),最后导致国家经济崩溃解体的结局。。。
所以俄罗斯就吸取了前苏联的教训(也不得不吸取,人都吃不上饭了,怎么搞武器),就大力提高经济发展,武器研究投入研究资金到最低,自然武器技术方面大大不如以前了。。
近几年经济恢复了,才把武器发展再提上日程,不过就像美国的武器发展一直保持不断最新一样,一旦落后,就很难赶上,任何科技的发展都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停滞10多年的发展必然技术就落后10多年。。
普通的枪械型武器,研究花费要少,人才可以保持不断的发展。
而像飞机坦克这类武器,没有国家投资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现代新型飞机的研究成本远远超过几十亿美金。个人和企业在没有国家的支持下是根本没有财力能实现的。。而且越是先进武器就不光是简单的几个科技部门就能实现的,可以说是综合了冶金,电子,化学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而成,这也是需要国家参入才能协调成功的。。一旦停止投入多长时间,就会落后多长时间。。
武器是需要实际造出来,并经过上千次试验验证的,科学家在没钱的时候靠电脑模拟计算出几百万次的结果,到实际制造时,受制造工艺和材料的影响,照样不能实现出目标的实物来的,在目前材料和工艺水平发展远远落后人类的想法时。人才并不是万能的。。。更何况人才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就像美国那么厉害,在现在也造不出像科幻电影里那些科幻武器来一样的道理。。
国家解体主要就是经济崩溃嘛,之前的货币迅速贬值。。。经济混乱,任何跟经济有关的事情都会有影响。。衣行住哪样离不开钱?
❹ 求帮忙。2012年之后,俄罗斯将会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采取哪些改革措施
俄罗斯从2012年入世以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将有大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用世贸组织有关条款和相应保护期,对国内汽车、轻工等行业进行保护期的保护,未来将与欧洲进行合作和合资;二是资源是该国巨大优势,尽可能通过优势来争夺资源市场话语权;三是国防方面,通过不断加强军备建设来强化资源、经济、经济等话语权。因此,未来俄罗斯将会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改革。
❺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呢
众所周知,俄罗斯从前苏联时代就一直是军事强国,也一直是同美国抗衡的国家,即便苏联遭遇了解体,但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无论如何,军事实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是俄罗斯虽然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始终没有恢复前苏联时期的广阔疆土。
俄罗斯摆着超强的军事实力不用,似乎根本没有想要使用武力来获取苏联时期的疆土,是不想还是觉得不可能呢?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强,但是要想恢复前苏联时期的疆土和辉煌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光是国家经济上的问题就已经够让俄罗斯头疼的了,还要和美国时时刻刻进行对峙,怎么还有闲情逸致想再次重返苏联辉煌,说到底有点不现实。
遥想当年,苏联就是因为经济的问题才引发的解体,但是苏联在军事上的造诣是俄罗斯很难能够到达的,所以俄罗斯要是想恢复往日辉煌,就必须要把军事和经济全搞上去才有可能。
❻ 俄罗斯历史上的三大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改革在俄罗斯国家的历史上只有三次: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亚历山大二世的军事改革,以及1925年的苏联军事改革。
依照常规,要进行军事改革得需要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或是得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力。19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这就为亚历山大二世的军事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和外部推动力。当时国家的财力完全能负担起这场军事改革,并且广大民众也都支持军事改革。那时的青年男子(包括贵族)都踊跃参军,他们不计较职位的高低,只是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富强。亚历山大二世的军事改革有两个重要成果:在全俄领土上依据地域原则划分了军区,开办了具有民主气息的军事院校,而且这两个成果一直影响到现在。
1925年,尽管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但国家的经济正在逐渐复苏,这就为军事改革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再加上民众热情很高,当时的口号就是:“青年——参军吧”和“青年——到前线去”。1925年的军事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堪称俄罗斯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❼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苏联(俄罗斯)的军事战略理论,具体一点的都有些什么,能按照时间节点总结下吗
苏联贯串始终的就一个,世界革命。只是形式或有调整。
起初很激进,到处建立共产党和发动革命,但是都不理想,不是共产党本身很弱,往往在苏联的指导下,小党并入大党,到今天基本无声无息的状态,不知道还都活着吗?中共起初加入国民党,也是这个状态,无奈国民党太右太保守,又带着中国政治古来野蛮凶狠的一面,结果对旧物几乎毫无革新,对单纯的工人罢工之类形成的无军队革命的激进局面,都至于怕的要死,把枪口对准了狂杀。。。再就是共产党虽然很强,甚至根本已经接近成功,而且甚至成功的可能出现不止一回,反而是苏联出于自己的利益,各种方式让他掩旗熄火,比如1927年的中共遭遇大屠杀,一战前后欧洲一些共产党的失败,二战后共产党集体强盛后的失败,都是。
所以事实上,苏联自己就有阻挡他国激进革命的强烈倾向,后来似乎有所觉察,世界也已经和平安定,苏联就变成了搞军事集团,控制势力范围,部分的短期内的妥协战略,搞基本是防御性的军备竞赛。。。
❽ 俄罗斯的军事管理方针
俄罗斯武装力量主要由陆军、空军、海军三大军种和战略导弹兵、太空兵、空降兵三个兵种组成。武装力量中军人数量为113.4万人。 武装力量除正规军外,还包括边防、内务 、安全、政府通讯、民防和铁道部队。武装力量由议会、总统、政府按宪法规定的权限共同指挥,总统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军队的任务是抵抗外来侵略和履行俄罗斯承担的国际义务;军队人数不得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实行义务兵与合同兵两种兵役制度,服役期限分别为:舰队水兵2年,其它士兵1年半,受过高等教育的1年等。俄海军拥有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独立区舰队。
1992年3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正式成立。同年10月9日生效的俄罗斯《国防法》规定,除正规军外,俄罗斯武装力量还包括边防、内务、安全、政府通讯、民防和铁道部队;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军队的任务是抵抗外来侵略和履行俄罗斯承担的国际义务;军队人数不得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 %;实行义务兵与合同兵两种兵役制度,服役期限分别为:舰队水兵 2 年,其它士兵 1 年半,受过高等教育的 1 年等。 1993 年 11 月,叶利钦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取消了 “ 合理足够 ” 的防御理论和军队人数不得超过全国人口数量 1 %的限额,并首次赋予军队参与国内政治生活的职能。1997 年 12 月俄公布《国家安全构想》,认为对俄最大的安全威胁是国内的经济危机,宣布在遭到外国武装入侵时有权使用一切手段进行自卫。 2000 年 1 月,俄代总统普京正式签署新的《国家安全构想》,视俄内部经济危机和民族分离主义为其国家安全的最主要威胁,强调来自外部的威胁也日益加大,将过去只有在国家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使用核武器,调整为在受到外来常规军力入侵时就可以动用核武器以先发制人。 2002 年 10 月莫斯科人质事件后,普京总统责成国防部总参谋部修改俄军事学说和国家安全构想中关于军队使用部分,俄政府已开始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特点,对军事理论和国家安全学说进行新的调整。
1998 年俄全面开始军事改革。主要内容是改变军种构成,第一步:将战略火箭军、军事航天部队和反导弹防御部队合并为战略火箭军,将空军和防空军合并为空军,保留陆军、海军,但取消陆军总司令部,改组为陆军总局,赋予各军区战役-战略司令部的地位;第二步:按军队使用范围--陆地、空中、宇宙和海洋划分为三个军种。在此基础上,俄逐步开始推行兵役制改革。2001年12月7日 ,俄总理卡西亚诺夫表示,俄军队应由正规部队、补充合同兵及预备役部队三部分组成,义务兵服役期可能缩短。2002年提出部分军队实行合同兵役制及缩短义务兵服役期所需的全部费用。2002年俄政府颁布法令,提高军人待遇。2003年7月,俄政府通过俄军实行合同兵役制专项计划,根据该计划,至2007年底,按合同服役的兵士和中士人数将占到俄军总兵员的49%。
国防部长谢·伊万诺夫,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
截止2004年1月1日,俄军(不含政府其他强力部门)总员额为113.2万人,军队文职人员86.7万人。 俄武装力量由陆军、空军、海军三个军种和战略火箭兵、空降兵、航天兵三个独立兵种组成。全国分为六个军区。 2003年俄国防预算4115亿卢布(其中国防部经费3800亿卢布),约占当年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的10.40%,GDP的3.1%。俄海外驻军主要集中在独联体各国,包括驻塔吉克斯坦斯坦201摩步师、驻南高加索俄军集群、驻摩尔多瓦共和国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俄军战役集团、驻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以及其他一些部队。2003年,俄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名义在吉尔吉斯坎特设立空军基地。
❾ 关于俄国的“8.19”事件
莫斯科8.19事件始末
转眼间,苏联解体已十年了。反思当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的历史,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在苏联行将毁灭的时候,几位试图维护苏联本来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政治家于八月十九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仅两天就宣告失败。8.19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此后,苏联解体速度骤然加快。
新联盟条约与新苏联
一九八五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改革。以一九八七年《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戈尔巴乔夫开始全面推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他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将改革引上了歧途。一九九○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先后宣布独立,苏联其它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也迅速增强。为了保住苏联,一九九一年五月,戈尔巴乔夫和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领袖达成协议,同意组成“新苏联”。
八·一九惊雷
苏联时间十九日清晨六点,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发布命令宣布,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根据苏联宪法,他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亚纳耶夫同时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移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苏联总理帕夫洛夫、苏联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苏联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八人组成。
此时正在黑海海滨克里米亚半岛休养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在别墅里,他同莫斯科的联系完全中断。
叶利钦跳上了坦克
8.19事件发生后,苏联代理总统亚纳耶夫发布了在莫斯科市实施紧急状态的命令,坦克和军队出现在莫斯科街头。莫斯科市民表现得比较平静,照常上班,人们似乎倾向于接受了事实。但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不会听命于紧急委员会的命令,他跳到议会大厦前的坦克上发表演讲,指责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恢复苏联的政治铁幕统治,并号召群众进行总罢工。紧急状态委员会优柔寡断、未能果断肃清议会大厦的反对派,在叶利钦的鼓动下,情况发生逆转。二十日晚,议会大厦前已聚集了数万示威群众。有些人构筑了堡垒,要誓死保卫议会。二十一日下午,苏联国防部命令军队撤回驻地,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放弃了行动。
二十一日晚八点,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并称将于近日内重新完全行使他的总统职权。
二十二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从黑海休养地克里米亚乘飞机返回苏联首都莫斯科。二十二日上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苏联前国防部长亚佐夫、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苏联国营企业和工业、建筑、运输和邮电设施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及前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已于二十二日凌晨被拘留;前内阁总理帕夫洛夫因病住院,已被就地监护。前苏联内务部长普戈已自杀身亡。
苏联解体骤然加快
以维护苏联原有的联盟体制为目标的8.19事件失败后,苏联解体的形势已无法逆转。在二十二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戈尔巴乔夫声称:“(苏联)已经进入了变革的决定性阶段。“他还承认叶利钦”在平定阴谋中起了卓越作用。戈尔巴乔夫说,“最近几个月和最近几天我同叶利钦一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和谐与合作成为同所有共和国一起联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经常性因素。
但戈尔巴乔夫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叶利钦并没有和戈尔巴乔夫一道建立所谓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仅仅两天后,即二十四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他的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联共产党生命的终止实际上宣告了苏联解体已无法逆转。
同一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俄罗斯联邦承认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独立。这两个共和国分别于八月二十日和二十二日宣布独立。
同一天,乌克兰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宣布乌克兰独立。同一天,《真理报》“暂停”出版……
红旗从克宫上降落
8.19事件平息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截至到九月底,宣布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已达到十二个。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也宣布独立。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存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俄罗斯等十一个独立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
二十五日圣诞节夜,十九时二十五分,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十九时三十二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十九时四十五分,一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取而代之,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