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罗斯民歌的特点
俄罗斯境内有着广袤的国土,耸立的高山,还有着名的河流和湖泊。如伏尔加河,顿河,贝加尔湖,里海等;境内还有成片的白桦林,宽广的草原。俄罗斯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繁衍,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古老的民族风情。俄罗斯民歌和一些民间歌谣,就反映了俄罗斯民间的生活风俗和劳动场景,刻画了俄罗斯民族性格里的质朴,坚韧,含蓄和忧伤等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俄罗斯民间歌曲和歌谣独有的特色,对于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他的曲子就多以俄罗斯民歌里的忧伤情调作为基调,反映当时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绪,展现知识分子犹豫,彷徨而又向往美好生活,追求进步的思想跟时代的矛盾,以及人们寻求心灵安慰,渴求未来幸福的憧憬。作品里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既希望又迷茫的情愫,给人以很美的感触和浮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音乐是文化的具体表现。俄罗斯民族有很多优秀的特点,那忧郁的民歌里面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无疑是该民族文化的最好展现。
Ⅱ 俄罗斯民歌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个当然不能算民歌啊!
要知道为什么不算,先得弄清楚民歌的概念:
民歌是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作词者是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Михаил Матусовский),作曲者是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Василий Соловьёв-Седой),这是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В Дни Спартакиады)而作。1956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从此风行全球。特别在中国大陆,至今已至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由此可见,词曲作者有名有姓,这是他们在50年代创作的流行歌曲,而不是民歌。
Ⅲ 俄罗斯名歌的特点是什么
在11一16世纪,随着俄罗斯民族力量的壮大,“史诗歌曲”广为流传,其中包括“壮士歌”、“历史歌”。它们由民间说唱艺人传唱,内容大都是叙述古代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深沉庄重,节奏从容不迫,具有男性豪迈勇猛的气质。流传至今的《话说伏尔加和米库拉》、《就像京城基辅》就是鲜明的例子。
Ⅳ 俄罗斯民歌故乡是什么调式
是小调
俄罗斯民歌特点:俄罗斯民歌是俄罗斯劳动人民世代传唱的歌曲,它那深沉、质朴的旋律具有丰富深刻的音乐内涵。
在11一16世纪,随着俄罗斯民族力量的壮大,“史诗歌曲”广为流传,其中包括“壮士歌”、“历史歌”。它们由民间说唱艺人传唱,内容大都是叙述古代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深沉庄重,节奏从容不迫,具有男性豪迈勇猛的气质。流传至今的《话说伏尔加和米库拉》、《就像京城基辅》就是鲜明的例子。
Ⅳ 俄罗斯民歌的特点
俄罗斯民歌特点 俄罗斯民歌是俄罗斯劳动人民世代传唱的歌曲,它那深沉、质朴的旋律具有丰富深刻的音乐内涵
Ⅵ 俄罗斯经典民歌有那些,
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苏联民歌之一。歌曲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是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主题曲。
2、《喀秋莎》
《喀秋莎》是一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就流传于俄国的民歌,在第二次大战时常被前线男儿当作军歌唱诵。该曲描述一个叫“喀秋莎”的女孩对在边防军服役的爱人早日归来的思念和盼望之情。
3、《红莓花儿开》
《红莓花儿开》是一首俄国的民歌,由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杜那耶夫斯基谱曲,它是前苏联电影《幸福生活》的一首插曲。
4、《三套车》
《三套车》表现了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当时,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也格外漂泊。在歌曲《三套车》中,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出了忧伤,苍凉的旋律。
5、《伏尔加河船夫曲》
《伏尔加河船夫曲》是俄罗斯民歌中的精品,其内容表现了船夫们迈着沉重步伐拉纤的劳动场面。作品的基调深沉而又粗壮有力,表现了一定的反抗精神。
歌曲开始的节奏显示出拉纤时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微弱在叹息声、号子声仿佛纤夫们拉着笨重的货船从远方缓缓走来,而在沉重的叹息声中又隐藏着反抗的力量。
6、《山楂树》
《山楂树》这是一首苏联时期爱情民歌,描写工厂青年生产生活和爱情,曲调悠扬潺潺,词语意境深绵。
Ⅶ 俄罗斯名歌的特点
俄罗斯音乐的黄金时代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其标志是俄罗斯音乐的先驱者格林卡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然而这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肥沃的土壤上、在教会专业音乐获得发展和一系列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探索的前提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而结成的硕果。为了正确理解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成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俄罗斯民族属东斯拉夫民族的一个分支。她的文明史起源于东斯拉夫原始部落的生活。俄罗斯民族自古就有能歌善舞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最古老的音乐是同氏族社会偶像崇拜活动相关的“仪式歌曲”,其中由于崇拜偶像的不同,又分为“年历仪式歌曲”和“家族仪式歌曲”两大类。前者同依赖于天气的农业劳动密切相关,表现对太阳和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后者同部落繁衍生息的婚丧礼仪紧密相联,表现对氏族祖先的祭奠。这些仪式歌曲属于原始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带有戏剧表演的特点,旋律音域很窄,多数为三度音程,偶尔或上或下扩充一度,音乐具有朗诵的性质。流传至今的例子有《啊,我们等待谢肉节》、《好吧,教母,我们来结亲》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劳动样式逐渐多样化,于是出现了伴随各种劳动样式的“劳动歌曲”。例如与农业劳动有关的是“播种歌”、“采集歌”、“收割歌”等;与畜牧业劳动有关的是“放牧歌,’;与苦力劳动有关的是“搬运歌”、“拉纤歌”等。这类歌曲节奏强烈突出,旋律铿锵有力,体现了劳动群众的集体意志和行动。代表歌曲有《木棒》、《伏尔加船夫曲》等。
在11一16世纪,随着俄罗斯民族力量的壮大,“史诗歌曲”广为流传,其中包括“壮士歌”、“历史歌”。它们由民间说唱艺人传唱,内容大都是叙述古代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深沉庄重,节奏从容不迫,具有男性豪迈勇猛的气质。流传至今的《话说伏尔加和米库拉》、《就像京城基辅》就是鲜明的例子。
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民间风情的“生活歌曲”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伴侣。它们是“摇篮歌”、“儿歌”、“婚礼歌”、“舞蹈歌”、“轮舞歌”、“哭腔”等。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民群众悲欢离合的各种思想情感。例子有摇篮歌《啊,摇啊,摇啊,摇啊》、婚礼歌《在诺夫戈罗德城敲响了钟声》、舞蹈歌《我和蚊子跳舞》、轮舞歌《哎,田野里有棵小菩提树》等。
表达爱情和对大自然倾诉情怀的“抒情歌曲”在俄罗斯民歌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形成于16一17世纪的“悠长歌”,它由妇女演唱,既有单声部,也有多声部(二至三个声部),这种多声部具有支声或衬腔复调的特征。这种歌曲旋律优美舒展,节拍自由徐缓,大小调式频繁交替,表情内在细腻。例子有《啊,田野里不只一条小路》、《沿伏尔加母亲河而下》、《小姑娘走遍草地和泥沼》、《离别的最后时刻》等。
以上各类歌曲大都产生和传唱在农村,可以统称为农村歌曲。18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兴起,出现了反映城市人民生活的“城市歌曲”,它们有些是来源于农村或外国歌曲的变体,同时也有市民自己的创作。典型的样式是浪漫曲、叙事曲、圆舞曲、进行曲等。这些歌曲也有俄罗斯民族特色,浪漫曲和圆舞曲主要在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中流传,而进行曲则更多是在士兵、工人和学生中传唱。城市歌曲有别于农村民歌,往往附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吉他、巴拉拉依卡或手风琴),既有多声部的重唱与合唱,也有单声部的独唱。自18世纪末以来,城市歌曲典型的特征是采用重音节有规律交替的新型诗词谱曲,词曲同步,旋律和节拍规整。例子有《在平坦的盆地里》、《莫斯科大火呼呼响》等。
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俄国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在音乐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诞生了对俄国以及世界有深远影响的“革命歌曲”。这些革命歌曲大多用流行的俄国农村民歌、城市歌曲以及外国歌曲的旋律重新填词而成,同时也有少量是全新的创作。这些革命歌曲在俄国境内外广泛传播,体现了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和建立新生活的斗争精神。代表性歌曲有:《我们的祖国在受难》(卡切宁词)、《我和你是精神上的兄弟》(普列谢夫词)、《同志们,勇敢地前进》(拉金词)等。
俄罗斯民间音乐除了人声演唱的民歌外,还有丰富的民间器乐。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乐器,其中有弹拨乐器古斯里、弓弦乐器古多克、竖笛杜德卡、横笛索别尔、号角罗格、鼓纳克雷等。近代流行的民族乐器有三角型的弹拨乐器巴拉拉依卡和纽扣键的手风琴巴扬等。由民间艺人演奏的民间器乐包含了独奏、重奏与合奏等形式。民间器乐大多与歌舞配合,作为歌舞的伴奏,同时也有独立的器乐曲广为流传,它们往往带有变奏炫技的特征。例子有《卡玛林斯卡亚》、《放牧调》等。
Ⅷ 为什么俄罗斯的民歌那么好听,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沙
的确好听,不过《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都不是俄罗斯民歌……它们都是苏联歌曲,并非来自乡土的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作于1956年,是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的插曲,作者是有名的作曲家Михаил Матусовский,1956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从此风行全球。这是标准意义上的流行歌曲。
而《喀秋莎》作于1938年,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二战卫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典型的苏联红歌。
俄罗斯民歌实际上指的应该是那些在沙俄时代甚至更古的时候就在俄罗斯民间传唱的,带有深厚的民族色彩的歌曲,是老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当作艺术养料的古老民歌。
而这些苏联歌曲现在在俄罗斯已经无人歌咏,老一辈的深受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压迫,现在回想当初都是沉痛压抑,很多人不愿回头,也不愿再听到这些勾人伤心的歌曲,而新一代的俄罗斯人也少有机会听到它们,如今俄罗斯一些民谣歌手要么翻唱古老的真正俄罗斯民歌,要么创作新的俄罗斯民谣(俄罗斯香颂,带有一定的政治讽喻色彩),而大部分的歌手都投身流行歌曲和摇滚乐得行业之中了。
要是喜欢传统俄罗斯民间音乐,可以听听Олег Погудни的唱片,这位年轻的歌手用非常纯净的嗓音翻唱了很多美妙的古老歌谣,非常动人。
Ⅸ 俄罗斯经典民歌有那些
俄罗斯经典民歌《神圣的战争》、《喀秋莎》、《山楂树》、《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伏尔加河船夫曲》、《田野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