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普京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这两国家与俄是何关系
现在这两个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表面上是中立关系,实际上是友好关系。因为苏联解体前本来是一体的,解体后归属了乌克兰。现在乌克兰要加入北约,俄罗斯为了不受到北约的牵制,便承认他们是独立国这样看来,他们跟俄罗斯是友好关系的。
㈡ 俄罗斯普京家族历史是什么
根据亚历山大的调查研究和历史档案材料,普京家族在400年前就开始生活在莫斯科以西200多公里的特维尔州,100多年前在该州图尔吉诺沃乡波米诺沃村居住,祖辈生活在纯粹的俄罗斯农民家庭。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出现了进城打工潮。普京总统的爷爷斯皮里东·伊万诺维奇在十几岁时,由他的叔叔伊万·瓦西里耶维奇介绍,到特维尔市一家餐馆作学徒。几年后,斯皮里东转到圣彼得堡戈罗霍沃伊街一家饭店作厨师。1917年革命爆发后,饭店关闭,普京的爷爷斯皮里东回乡劳动。有一天,突然有人通知他立即去莫斯科。他非常紧张,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忐忑不安地来到莫斯科,结果是虚惊一场:原来是苏维埃政权机关食堂让他去作厨师。
1861年至1916年,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普京家族很多成员从农村到特维尔、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务工,分别成为饭店厨师、裁缝、木工、印染工、建筑工人,等等。正如作者所写的:“在俄罗斯,人们直观地感觉到普京总统的农民根基。正是这种具有吸引力的特点成为普京总统支持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和俄罗斯绝大多数家族一样,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普京家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家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自己的爷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被俘后被送到丹麦战俘集中营劳动的情形。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有2600多万人牺牲。大多数家庭都有成员牺牲。普京家族也不例外。普京总统的父亲、当年30岁的弗拉基米尔·斯皮里东诺维奇1941年上前线参加志愿军,在战场身受重伤,回到列宁格勒。伤愈后,在生产火车和地铁车厢的叶戈罗夫车辆厂工作,担任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万诺夫娜,在列宁格勒从事经济和后勤工作。普京总统的两个哥哥在列宁格勒大围困期间因饥饿而亡。
普京总统32岁的大伯米哈伊尔·斯皮里东诺维奇,1941年在前线牺牲;21岁的叔叔阿列克谢·斯皮里东诺维奇,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受伤而死;姑父彼得·伊万诺维奇在战场失踪;堂叔沃龙佐夫在德国柏林迎来了战争胜利;表叔亚历山大·费奥德罗维奇则在伊朗迎来二战结束2015年以来,每年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之后,普京总统都会手举父亲的肖像,参加“不朽军团”的群众游行,以这种方式纪念牺牲的亲人。
㈢ 普京为俄罗斯做了些什么
普京在位期间,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政治以及法制上都获得了稳定发展。但他在民主方面则遭到很多争议,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腕总统”。同时由于其强硬但宏观的经济管理,大幅对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也整合了俄罗斯出口的油价的汇率;在他任内吸引了许多外汇公司进驻俄罗斯,这也为俄罗斯带来了庞大的经济利益。国内生产总值将近上升了72%,购买力平价也上升6倍左右;俄罗斯国内的贫穷人口则减少了一半,平均月薪从80美元增加至640美元。分析人士形容普京的经济改革,令人印象深刻。
普京担任总统期间,陆陆续续通过一系列的法案,对俄罗斯的社会作了根本性的改革。包括有所得税改成13%、降低利润税税率,以及制定新的土地和法律条文。但同时,他所带领的政府也曾被反对派、外国政府或组织和人权组织质疑由他所主导的第二次车臣战争,特别是在内部的人权和自由记录等;除此之外,他对欧盟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强硬态度也遭受了批评。
根据媒体报道,在俄罗斯的经济圈内出现一组新的巨商集团,并明显地控制住俄罗斯的整体经济情况,这包括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奥列格·德里帕斯卡、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以及尤里·科瓦利丘克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这批新兴的俄罗斯巨富,往往与普京本人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普京也被批评于总统任期内塑造一种个人崇拜的价值观。
普京于2009年12月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说斯大林“很难被非黑即白的评价,很难说他的一生是功是过。”俄罗斯共产党和比俄共更加亲近斯大林主义的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以及另类左翼政党俄罗斯民族布尔什维克党,基本上都反感与厌恶普京。 美国新闻评论员罗杰·拜耶斯曾认为普京更像是一个新勃列日涅夫而不是新斯大林。
㈣ 俄罗斯各联邦都有自己的总统,为什么还要听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的
普京是国家的总统,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俄罗斯的每个联邦的总统的权力和国家总统的权力相比还是很小的。这就像美国的每个州的州长和美国的总统的关系一样所以每个国家还是要有总统管理国家事务,作为国家领袖的总统的权力是比联邦总统权力高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管理好并不容易,何况俄罗斯有着这么多的联邦国家。所以俄罗斯的联邦要听从国家的命令,联邦总统也要服从国家总统的命令。俄罗斯还计划着合并联邦主体,减少共和国的计划。
㈤ 有人说普京领导俄罗斯是一个强人领导一个弱国,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主要是因为苏联在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发展并没有之前那么好了,而且在国力上也是衰落的很快,解体后的苏联也被强势的国家压着,对于俄罗斯来说短时间内发展到原来的势力压力还是很大的,其实俄罗斯他们在经济上的缺陷也比较的多,虽然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想回到前苏联还是有点难的。
而有了普京这么多年的努力,他的强势,他的精神力量,也让俄罗斯的人民重燃起了对国家的拥护之情,但是照目前来看的话,普京在治国方面还是有手段的,就是不知道等他退休之后俄罗斯会是什么样了,因为普京目前也已经带领着俄罗斯走过了二十多年,以后的俄罗斯继续强势还是虚弱,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㈥ 国际政坛上的欢喜冤家,默克尔和普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默克尔和普京做为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他们代表的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只是因为默克尔和普京曾经有过相似的生活环境、相同的工作使命,并且语言交流畅通,所以两人的私下关系应该不错,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彼此的立场,他们永远都是将自己本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一、曾经相同的生活经历、相同的工作使命、语言交流无障碍,默克尔和普京的私人关系应该不错
虽然两人的私下关系不错,但是德国和俄罗斯之间还是存在许多矛盾的,德国是欧盟国家,也是北约国家,和俄罗斯在历史上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就是如今在国际问题上仍然有许多不同的立场,但是他们做为两个国家的领导人,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本国的利益,所以虽然他俩的私人关系不错,但是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时候,还是会各为其主据理力争的。
㈦ 普京是俄罗斯的希望普京执政20年到底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目前俄罗斯出口总额的80%来自于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在工业产值中,这些部门的比重也接近70%,而在苏联解体的1990年,这一比重只有33.5%。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来看,今天的俄罗斯连苏联时期都不如。
普京看似强势,但并没有给俄罗斯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反而加速了俄罗斯沦为能源供应国的步伐。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普京任内,国际油价曾经在七八年的时间里狂升不止,快钱赚得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指望它抵制诱惑去改善经济结构,完全不现实。而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差距在迅速扩大。苏联最强盛的时期,GDP相当于美国的60%;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的经济相当于美国的10%;2017年俄罗斯GDP仅相当于美国的7%左右,总量已经跌出了全球前十。
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一战后强行改变战后欧洲边界的举动,普京做得行云流水,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掌声和赞誉,推动他的个人声望达到新的高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美国和欧洲,随之而来的主要针对能源领域和金融领域的经济制裁,让俄罗斯苦不堪言。可以说,普京和俄罗斯上上下下,对现代科技、新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没有认识,这导致俄罗斯在国家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偏差。
“强大的总统,强大的俄罗斯”,普京的这句竞选口号,充满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但强大的普京背后,未必是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㈧ 普京执政那么多年,到底给俄罗斯带来了多大的利益
普京作为俄罗斯第一任和第二任的总统,他也是俄罗斯执政时间最久的总统,还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就这样一位掌管的俄罗斯20年的总统,虽然在世界上取得了不少的关注度,但他到底是让俄罗斯变强大了还是变衰弱了呢?
其实要说普京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在国际影响力和军事上,普京上热后对内是加强了军队的建设,对外再扩展关系的基础上又配上了强硬的态度让俄罗斯,从之前几乎失去话语权,又回到了吼一声世界都能颠一颠的局面,特别是在叙利亚问题和乌克兰问题上与美国直接的针锋相对,这就是在告诉世界俄罗斯还是一个强国。
当然我们看事不能只看表面,从目前来看,普京确实是让俄罗斯的国力变强了,还是稳坐了世界第二强国的位置,但大家也不难发现,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也就是北约的关系是日益紧张,北约在贸易军事以及政治领域都对俄罗斯进行打压和孤立,这样俄罗斯在后期发展上也会遇到不小的挫折。
㈨ 为何说普京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伟人
普京曾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
今日俄罗斯的历史,是绕不开前苏联的。而上世纪影响人类最大的五大事件中,有两件都跟“俄罗斯”(前苏联)有关:苏联的建立和苏联的解体!另三件是,一、二战和咱新中国的成立。这五大历史事件,至今依然主导者世界格局,影响着当今,且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影响下去。
所以当叶利钦传位给普京时,提出特赦自己家族,也就成了必然。不过,站在咱中国文化角度来看,显然这个要求是不可理喻的。所谓盖棺定论,历史账本从来都是毫不留情,何来特赦?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因为所谓特赦,就是一种交换,在特赦的背后,不仅仅只有性命无忧,还有财富、价值观、历史导向等等许多东西!反正笔者是中国文化泡大的人,对此实在不理解,也不好再说啥了!
㈩ 普京为俄罗斯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当弗拉基米尔?普京于1999年12月31日作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时,世界各国对他知之甚少。人们最初看到的普京是个冷峻严肃、沉默寡言的人。西方传媒因其有多年在克格勃工作的经历,又将他描述成“神秘莫测”的“冷面杀手”。
然而,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一开始就强调,他的外交战略为经济服务,其目标是确保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普京在积极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展关系的同时,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他明确提出,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俄罗斯将致力于以所有国家间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为基础,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2002年,普京从国际形势和俄罗斯的国力出发,对外交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提出了对国际事务进行“有选择地参与”的构想。
普京上台后奉行亲西方政策,但在俄罗斯切身利益上从不轻易让步。普京外交战略的中心是,以发展同美国的关系为主导,带动和改善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确保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逐步实现与欧洲的统一,让俄罗斯融人世界经济,最终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普京首先将俄罗斯定位为欧洲国家,积极同欧洲国家建立“更密切的协作关系”。普京上台伊始就强调注意同欧洲国家发展关系。后来又多次重申他的这一战略思想。2002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欧洲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俄罗斯的一贯立场是采取具体步骤实现与欧洲一体化,与欧盟建立统一的经济区。2002年5月28日,普京同北约19个成员国的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俄—北约理事会的《罗马宣言》,宣布俄罗斯与北约成了“平等伙伴”关系。次日,普京又与欧盟领导人签署了俄欧关系5项原则声明。欧盟则承认俄罗斯是市场经济国家,表示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普京在奉行亲西方政策的同时,主张维持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关系,以增强俄罗斯的国力。普京特别重视亚洲,把它看做未来经济竞争的重点。
强调同中国建立牢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普京的重要外交战略之一。普京一上台就高度评价了俄中关系。他说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和接触对两国各领域合作的进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两国无论在经济、文化领域,还是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都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层次”。普京同中国领导人进行定期互访,在朝鲜半岛局势、美国出兵伊拉克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协调立场。普京“特别关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希望两国在能源、高科技、太空等领域拓展合作,同时加强在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他全家对汉语、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兴趣都很浓厚。他的两个女儿都在学习中国武术,其中一个女儿已经开始学汉语。
加强同印度和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往来。目前,印度军队80%的装备来自俄罗斯。普京还对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持积极态度。通过采取这些举措,普京将俄罗斯的利益与苏联过去的利益连在了一起。
普京加强了同日本的往来,2003年1月,普京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签署了“日俄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他还说:“包括两国首脑在内,一致认为应该加速领土问题谈判。两国将竭尽全力消除过去留下来的两国发展的障碍。”
敢于同“邪恶轴心”国发展关系。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将伊拉克、朝鲜和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家,普京为了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仍然与这些国家发展关系。
此外,普京访问了美国的另一个“死对头”——古巴,结束了两国关系长达10年的“停滞时代”。
普京上台后,就紧紧围绕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和恢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影响,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他以神秘的微笑,矫健自信的步伐征服了世界。
普京频繁外访,以同世界各国建立普遍联系。普京的第一件事是遍访周边国家,目的是保证周边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稳定。普京说过,邻居无法选择,同他们只能和睦相处,尽管他们各不相同。普京还到过蒙古,这不仅是由于它跟俄罗斯有共同边界,还因为对聪明的政治家来说,国家没有大小或强弱之分。据称,他在执政的头19个月中出访了60余次,有77天在国外度过。有人形容,普京出国访问有如“紧急空降”。比如他在加拿大出席“八国会晤”,在那儿只待了46小时,来回要在飞机上度过30小时,而且时间正好黑白颠倒。然而普京深夜回到莫斯科后,第二天早上又飞到斯塔夫罗波尔去视察那里的水灾情况,连记者们也往往跟不上普京这种工作节奏。普京出国访问讲究实效,一般不安排参观游览活动。有人说他哪儿都去过,可是哪儿都没有玩过,不是他不想玩,而是他感到没有时间。但他的收获却远远大于欣赏美景。普京通过出访和会谈,解决了同德国存在多年的转账卢布的计算问题,使俄罗斯欠德国的债务从90亿美元减少到5亿欧元,而且其中的3.5亿欧元已经偿还。债务反正早晚要还,而普京却选择在德国遭受水灾后立即将钱汇过去,使古板的德国人对俄罗斯顿生好感。普京出访期间敲定的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计划,简直就是对未来投资,为后代挣钱。
普京自2000年在斯洛文尼亚首次会晤布什以来,就与这位美国总统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布什喜欢看别人的眼睛,以此断定是否应该信任他们。普京是第一位被布什邀请到他的私人牧场做客的国家元首,两人以亲密的私人会晤取代了以往的繁复礼仪。普京赞扬“布什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是能力很强的政治家”。“他是我的好朋友,希望仍将是好朋友,尽管在伊拉克问题上存在分歧。”
普京为学英语,同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成了好朋友。普京喜欢用英语同布莱尔交谈,他们还一起看过歌剧,一起在酒吧喝啤酒开玩笑,还互相亲密地叫对方托尼和沃洛佳。
在2000年8月冲绳首脑会晤时,法国总统希拉克还未跟普京握手,但两人在圣彼得堡垂钓之后,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随着两人在美国出兵伊拉克问题上立场的接近,两人关系更加热乎了起来。2003年2月10日,普京赴法国就伊拉克问题协调立场,希拉克亲临机场欢迎,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如今,人们难以评判究竟是布莱尔,希拉克,还是八国集团的其他领导人谁跟普京更“铁”。普京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关系也很密切,他亲临金正日61岁生日庆典,并为他送去了生日贺礼。日本新首相小泉暂时还未闯入普京的朋友圈,因其一登上首相宝座就迫不及待地针对领土问题发表了强硬的声明:要么全部归还,要么一点不给。普京为此而不急于跟小泉套近乎。普京让世界相信,俄罗斯愿意成为各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