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攻打格鲁吉亚参加人数多少

俄罗斯攻打格鲁吉亚参加人数多少

发布时间:2022-07-19 09:54:31

A.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全过程

格鲁吉亚 一现昙花
莽撞开战 格鲁吉亚在最初的二十个小时中占据主动,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茨欣瓦利或许最初的胜利来得太快,或者是过于相信美国的承诺,格军开始袭击驻格俄罗斯维和部队,全然不把强大的俄罗斯军队放在眼中。而格鲁吉亚武装力量与俄罗斯相比实在过于弱小现役人员21547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892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还有准军事部队11700人,包括边防警卫队、海防警卫队和内务部的部队共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格鲁吉亚军队这点家底与当面的俄罗斯第58集团军和联合作战的空、海军部队相比,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空海军力量支援配合三个方面处于绝对劣势。格军队数量只有对手的五分之一。按进攻作战的一般要求,对据守坚固要塞的敌人一般要集中5-6倍的数量优势,而格鲁吉亚面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后面强劲的对手俄罗斯,不惜以弱凌强,以小欺大,不计后果,是明显违背作战常识的莽撞之举格军武器装备都是俄系的老式装备,重型装备水平远低于俄军,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因此,战局未启胜负已成定局。
闪电攻击 如果不把后来的溃败计入,格鲁吉亚军队于奥运会开幕当天的进攻行动还算“精彩”格军面对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奥塞梯军队,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战斗中使用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还出动了苏25强击机轰炸南奥塞梯军队,配合地面部队推进,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由于茨欣瓦利距离南奥塞梯边界距离很近,从地形条件上看城市南部又向格鲁吉亚一侧突出,格军沿边界自然走向排兵就能够形成围攻部署,应当说,格军的攻击部署十分恰当地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再与装甲部队强大的突击能力与快速的机动能力相结合,战斗进程十分顺利,这也反应了格方多年来对南奥塞梯心存不满,一直在寻机剿除,准备工作十分充分此外,格方军事行动获得美国口头承诺后,自然信心十足。
仓惶败退 格鲁吉亚对南奥军事行动可能比总统萨卡什维利想象中的更加顺利。在攻占茨欣瓦利后,格军就开始袭击乌比阿吉、凯梅尔季、萨拉布克、杰潘西尼、1134高地、1475高地,以及茨欣瓦利城区俄军驻地和十多处哨所,打死俄军维和士兵十多人,打伤数十人。
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奉命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俄罗斯维和部队。俄军从南奥塞梯北部穿越高加索山区,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通过罗克斯基隧道进入南奥边界,攻占沿途格军村镇。8月9日2时,格鲁吉亚军队的火力被俄军全面压制,伤亡惨重,已经停止向茨欣瓦利射击。俄罗斯维和部队和增援的第58军摧毁大量格军装甲车和坦克,参战的格鲁吉亚战斗机也被击落,
面对俄军强大的正面攻击行动。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罗斯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死亡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D-30式122毫米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在俄空军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下,格军的后撤行动只能用溃败来形容,指望美国军事介入的萨卡什维利一时方寸大乱,面对退兵洪流,除了频繁的抗议与呼吁外没有任何作为。格鲁吉亚军队以卵击石,流出的自然是鲜血。

俄罗斯军队 铁拳出击
快速反应 8月8日15时,俄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随后俄军的军事行动令世界瞠目:15时20分,俄罗斯军队装甲输送车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15时50分,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6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将向驻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增援;17时20分,俄罗斯国防部第58集团军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维和部队。
从时间上计算,驻格俄军在接到总统命令后50分钟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反应极其迅速,这与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利什蒂那机场如出一辙。第58集团军是在接到命令2小时20分钟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和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该军进入南奥塞梯边境后,沿公路长驱直入,快速进入茨欣瓦利周边,在炮兵、航空兵的掩护下,对防守之敌展开攻击,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给格鲁吉亚和西方国家一个措手不及,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结束战斗。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以前不太重视的网络攻击也十分有效。在俄格战争全面爆发前的7月20日前后,大量标有“win+love+in+Russia”字样的数据包突然涌向格鲁吉亚政府网站并使其完全瘫痪。总统萨卡什维利的照片被换成了希特勒的,格总统府网站整整瘫痪了24小时。当俄军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全面开始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也全面展开,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都被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俄罗斯快速的军事打击行动和网络攻击行动,充分反应了俄罗斯军队自车臣战争以来,战备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适应现代战争所必备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初具规模。
正面攻击担负正面攻击任务的第58集团军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重镇哥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俄军率先使用重型火炮对防守茨欣瓦利的格军进行猛烈的炮击,并出动苏-24/25强击机对城区及外围守军进行轰炸。
从俄军的作战行动上可以看出,与几年前的格罗兹尼之战相比,明显加强了空中与地面的配合。俄军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为先导,对据险坚守的格军进行了先期的消耗,极大地发扬了火力优势。地面部队的推进十分谨慎,坦克部队与步兵的协同十分出色,步兵与坦克相互掩护作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没有经过城市化改造的T-72坦克在步兵近战火器的掩护下,与步兵分队齐头并进,战损率大幅度下降。
在俄罗斯装甲部队的三面挤压下,困守茨欣瓦利的格军无法得到兵力、火力支援,在退路已绝的情况下仓惶溃散,向茨欣瓦利南郊和西南地区转移。至9日15时,距俄总统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整整24小时,俄军完成了集结、开进、越境、攻城行动,占领茨欣瓦利全城。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俄军向茨欣瓦利南部的哥里实施迂回攻击,部分兵力进占哥里东郊,切断了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格中部交通干线被拦腰斩断。此举将格鲁吉亚一分为二,不仅将格军退路截断,还直接威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形成了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极大地动摇了格军战斗意志。
翼侧出击在正面攻击的同时,俄罗斯军队充分利用格鲁吉亚国土正面宽大、纵深短浅的特点,在中部实施正面突击的同时,在西部的阿布哈兹地区派遣了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在阿布哈兹反政府武装配合下,进占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峡谷边界一带,并于8月12日凌晨发起攻击行动,包围了格鲁吉亚特种战旅一千多人,将格鲁吉亚武装部队赶出科多里峡谷,清除了格鲁吉亚政府在阿布哈兹境内所控制的唯一地区。
俄军这一攻势行动,在翼侧对格军形成了有力的牵制,使驻防阿布哈兹的格军无法增援南奥塞梯地区战斗,无形中加速了进入南奥塞梯地区格军的溃败进程。
侧后攻击为了配合正面攻击行动,俄军从阿布哈兹占领区向格鲁吉亚西部重镇祖格迪迪攻击前进,并在坦克支援下占领祖格迪迪市政府办公大楼,随后更多的俄军装甲车快速挺进,全镇迅速被俄军占据。格鲁吉亚西部另一重镇塞纳基也成为俄军攻击目标。塞纳基距黑海之滨只有40千米,俄军黑海舰队的陆战突击队在此抢滩登陆,迅速控制了当地几个警察局,未发一弹解除了格鲁吉亚特种警察们的武装。
位于祖格迪迪东南部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也被俄罗斯空降兵占据,当一个连的俄罗斯空降兵突然从天而降时,守卫在那里的格鲁吉亚一个精锐山地营不战而逃,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就此,俄罗斯完成了对格鲁吉亚的东西对进攻击,格国基本上形成了一分为二的局面。只要俄罗斯方面有占领格国全境,甚至首都的意图,成为现实也只是时间问题。
空中突击 在地面部队攻击的同时,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从数量上看,俄罗斯对格握有绝对优势。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1个轰炸师(装备112架苏-24),1个侦察团(装备50架苏-24),1个歼击轰炸机师(装备98架苏-25、35架苏-22),4个防空航空兵团f装备105架米格-29、59架苏-27),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47架米-8),地空导弹发射架125部。
俄空军第4军对格鲁吉亚进行空袭,只动用了不到总数50%的飞机。开战之初,俄空军已完全掌控了战争区域以及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空军和防空军的设施进行了打击,其中主要是军事基地雷达站、机场跑道、公路、桥梁、港口和位于第比利斯的飞机修理厂。这些目标虽然都在居民密集区内,但给格平民造成的伤亡只有100多人。相比之下,格军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却造成了近2000多当地平民的死亡,这说明俄空军的空中精确打击能力已经初步成形。俄罗斯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纳戈维岑表示,俄罗斯军队在南奥塞梯使用的是精确打击武器,没有实施地毯式轰炸。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行动,已经表明俄罗斯随时可以对第比利斯发动大规模空降行动,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此举对格鲁吉亚民心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由于格鲁吉亚防空导弹目标相对分散,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防空体系,俄方的电子压制行动效果并不理想,俄空军飞行员只能像美国空军寻歼萨达姆“飞毛腿”导弹一样,发现目标后才能组织攻击。因此,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没有了用武之地,俄空军飞行员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使用普通航空炸弹对敌方目标凌空攻击。因此,虽然俄方空中优势非常明显,但连续损失包括1架图-22轰炸机在内的4架战机,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海上封锁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基地位于乌克兰,与格鲁吉亚的黑海沿岸隔海相望。拥有强大海上优势的俄罗斯海军在开战之初即抵达格鲁吉亚海域,对格实施全面海上封锁,断绝军事物资供应,特别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的武器供应。此外,从黑海直接登陆格鲁吉亚,形成对格军海陆夹击之势,也是海上军事行动的意图之一。8月10日,在阿布哈兹水域巡逻的俄海军遭格鲁吉亚导弹艇挑衅,俄军舰开火击沉其中一艘。当然,无论装备老式导弹艇的格鲁吉亚是否会向俄军舰挑衅,俄罗斯封港断线的企图是十分明确的,何况面对弱小的格海军,形成海上壁垒易如反学。

B.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事件经过

2008年8月8号北京奥运会当天,在格鲁吉亚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一方为格鲁吉亚政府,另一方为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及其支持者阿布哈兹和俄罗斯。自8月1日开始,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数次交火,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并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包围了其首府茨欣瓦利。俄罗斯军队于8日入侵主权国家格鲁吉亚,进入南奥塞梯地区,9日展开军事行动很快控制了茨欣瓦利,并在随后几日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 这是一次较大的领土主权冲突。
1992年,经过会谈,达成有关协议,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不改初衷,有关各方在这一地区的摩擦也时有发生。迄今,格中央政府只控制着南奥塞梯的部分地区。
于是格中央政府便在欧美的变相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奥运的时机,忽然出击,强攻轰炸,意图解决南奥塞梯问题。面对这一切,俄罗斯政府毫不犹豫,俄罗斯联邦总理普京强硬而干脆,立刻出兵对抗,对格鲁吉亚狂轰滥炸,格鲁吉亚等不来美国以及北约欧洲国家的支持,只能撤退。俄罗斯利用了这一事件,用战争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声说不,警告亲美势力。 莽撞开战
格鲁吉亚在最初的二十个小时中占据主动,迅速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或许最初的胜利来得太快,抑或是过于相信美国的承诺,格军开始袭击驻格俄罗斯维和部队,全然不把强大的俄罗斯军队放在眼中。而格鲁吉亚武装力量与俄罗斯相比实在过于弱小,现役人员21547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892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还有准军事部队11700人,包括边防警卫队、海防警卫队和内务部的部队。军队共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格鲁吉亚军队这点家底与对面的俄罗斯第58集团军和联合作战的空、海军部队相比,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空海军力量支援配合三个方面处于绝对劣势。格军队数量只有对手的五分之一。按进攻作战的一般要求,对据守坚固要塞的敌人一般要集中5-6倍的数量优势,而格鲁吉亚面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后面强劲的对手俄罗斯,不惜以弱凌强,以小欺大,不计后果,是明显违背作战常识的莽撞之举。格军武器装备都是俄系的老式装备,重型装备水平远低于俄军,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
因此,战局未启胜负已成定局。
闪电攻击
如果不把后来的溃败计入,格鲁吉亚军队于奥运会开幕当天的进攻行动还算“精彩”。格军面对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奥塞梯军队,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战斗中使用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还出动了苏25强击机轰炸南奥塞梯军队,配合地面部队推进,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由于茨欣瓦利距离南奥塞梯边界距离很近,从地形条件上看城市南部又向格鲁吉亚一侧突出,格军沿边界自然走向排兵就能够形成围攻部署,应当说,格军的攻击部署十分恰当地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再与装甲部队强大的突击能力与快速的机动能力相结合,战斗进程十分顺利,这也反应了格方多年来对南奥塞梯心存不满,一直在寻机剿除,准备工作十分充分。此外,格方获得美国口头承诺后,感觉信心爆棚。
仓惶败退
格鲁吉亚对南奥军事行动可能比总统萨卡什维利想象中的更加顺利。在攻占茨欣瓦利后,格军就开始袭击乌比阿吉、凯梅尔、布克、杰潘西尼、1134高地、1475高地,以及茨欣瓦利城区俄军驻地和十多处哨所,打死俄军维和士兵数十人,打伤数十人。
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奉命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俄罗斯维和部队。俄军从南奥塞梯北部穿越高加索丘陵,坦克、装甲车和火炮通过洛可斯基隧道进入南奥边界,攻占沿途格军村镇。8·9,格鲁吉亚军队的火力被俄军全面压制,伤亡惨重,已经停止向茨欣瓦利射击。俄罗斯维和部队和增援的第58军摧毁大量格军装甲车和坦克,参战的格鲁吉亚战斗机也被击落,
面对俄军强大的正面攻击行动。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罗斯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绝命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D-30式122毫米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在俄空军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下,格军的后撤行动只能用溃败来形容,指望着美军介入帮忙的萨卡什维利方寸大乱,面对退兵洪流,除了频繁的抗议与呼吁外没有任何作为。
格鲁吉亚军队以卵击石,付出的自然是鲜血的代价。 快速反应
8·8,俄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随后俄军的军事行动令世界瞠目:15时20分,俄罗斯军队装甲输送车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15时50分,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6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将向驻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增援;17时20分,俄罗斯国防部第58集团军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维和部队。
从时间上计算,驻格俄军在接到总统命令后50分钟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反应极其迅速,这与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利什蒂那机场如出一辙。第58集团军是在接到命令2小时20分钟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和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该军进入南奥塞梯边境后,沿公路长驱直入,快速进入茨欣瓦利周边,在炮兵、航空兵的掩护下,对防守之敌展开攻击,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给格鲁吉亚和西方国家一个措手不及,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结束战斗。
网络攻击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以前不太重视的网络攻击也十分有效。在俄格战争全面爆发前的7月20日前后,大量标有“win+love+in+Russia”字样的数据包突然涌向格鲁吉亚政府网站并使其完全瘫痪。总统萨卡什维利的照片被换成了希特勒的,格总统府网站整整瘫痪了24小时。当俄军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全面开始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也全面展开,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都被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俄罗斯快速的军事打击行动和网络攻击行动,充分反应了俄罗斯军队自车臣战争以来,战备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适应现代战争所必备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初具规模。
陆上攻击
正面攻击担负正面攻击任务的第58集团军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重镇哥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俄军率先使用重型火炮对防守茨欣瓦利的格军进行猛烈的炮击,并出动苏-24/25强击机对城区及外围守军进行轰炸。
从俄军的作战行动上可以看出,与几年前的格罗兹尼之战相比,明显加强了空中与地面的配合。俄军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为先导,对据险坚守的格军进行了先期的消耗,极大地发扬了火力优势。地面部队的推进十分谨慎,坦克部队与步兵的协同十分出色,步兵与坦克相互掩护作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没有经过城市化改造的T-72坦克在步兵近战火器的掩护下,与步兵分队齐头并进,战损率大幅度下降。
在俄罗斯装甲部队的三面挤压下,困守茨欣瓦利的格军无法得到兵力、火力支援,在退路已绝的情况下仓惶溃散,向茨欣瓦利南郊和西南地区转移。至9日15时,距俄总统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整整24小时,俄军完成了集结、开进、越境、攻城行动,占领茨欣瓦利全城。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俄军向茨欣瓦利南部的哥里实施迂回攻击,部分兵力进占哥里东郊,切断了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格中部交通干线被拦腰斩断。此举将格鲁吉亚一分为二,不仅将格军退路截断,还直接威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形成了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极大地动摇了格军战斗意志。
翼侧出击在正面攻击的同时,俄罗斯军队充分利用格鲁吉亚国土正面宽大、纵深短浅的特点,在中部实施正面突击的同时,在西部的阿布哈兹地区派遣了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在阿布哈兹反政府武装配合下,进占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峡谷边界一带,并于8·12凌晨发起攻击行动,包围了格鲁吉亚特种战旅一千多人,将格鲁吉亚武装部队赶出科多里峡谷,清除了格鲁吉亚政府在阿布哈兹境内所控制的唯一地区。
俄军这一攻势行动,在翼侧对格军形成了有力的牵制,使驻防阿布哈兹的格军无法增援南奥塞梯地区战斗,无形中加速了进入南奥塞梯地区格军的溃败进程。
侧后攻击为了配合正面攻击行动,俄军从阿布哈兹占领区向格鲁吉亚西部重镇祖格迪迪攻击前进,并在坦克支援下占领祖格迪迪市政府办公大楼,随后更多的俄军装甲车快速挺进,全镇迅速被俄军占据。格鲁吉亚西部另一重镇塞纳基也成为俄军攻击目标。塞纳基距黑海之滨只有40千米,俄军黑海舰队的陆战突击队在此抢滩登陆,迅速控制了当地几个警察局,未发一弹解除了格鲁吉亚特种警察们的武装。
位于祖格迪迪东南部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也被俄罗斯空降兵占据,当一个连的俄罗斯空降兵突然从天而降时,守卫在那里的格鲁吉亚一个精锐山地营不战而逃,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就此,俄罗斯完成了对格鲁吉亚的东西对进攻击,格国基本上形成了一分为二的局面。只要俄罗斯方面有占领格国全境,甚至首都的意图,成为现实也只是时间问题。
空海突击
在地面部队攻击的同时,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从数量上看,俄罗斯对格握有绝对优势。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1个轰炸师(装备112架苏-24),1个侦察团(装备50架苏-24),1个歼击轰炸机师(装备98架苏-25、35架苏-22),4个防空航空兵团f装备105架米格-29、59架苏-27),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47架米-8),地空导弹发射架125部。
俄空军第4军对格鲁吉亚进行空袭,只动用了不到总数50%的飞机。开战之初,俄空军已完全掌控了战争区域以及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空军和防空军的设施进行了打击,其中主要是军事基地雷达站、机场跑道、公路、桥梁、港口和位于第比利斯的飞机修理厂。这些目标虽然都在居民密集区内,但给格平民造成的伤亡只有100多人。相比之下,格军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却造成了近2000多当地平民的死亡,这说明俄空军的空中精确打击能力已经初步成形。俄罗斯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纳戈维岑表示,俄罗斯军队在南奥塞梯使用的是精确打击武器,没有实施地毯式轰炸。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行动,已经表明俄罗斯随时可以对第比利斯发动大规模空降行动,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此举对格鲁吉亚民心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由于格鲁吉亚防空导弹目标相对分散,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防空体系,俄方的电子压制行动效果并不理想,俄空军飞行员只能像美国空军寻歼萨达姆“飞毛腿”导弹一样,发现目标后才能组织攻击。因此,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没有了用武之地,俄空军飞行员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使用普通航空炸弹对敌方目标凌空攻击。因此,虽然俄方空中优势非常明显,但连续损失包括1架图-22轰炸机在内的4架战机,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2014年宣布脱乌入俄),与格鲁吉亚的黑海沿岸隔海相望。拥有强大海上优势的俄罗斯海军在开战之初便抵达格鲁吉亚海域,对格实施全面海上封锁,以断绝军事物资供应,特别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的武器供应。此外,从黑海直接登陆格鲁吉亚,形成对格军海陆夹击之势,也是海上军事行动的意图之一。8·10,在阿布哈兹水域巡逻的俄海军遭格鲁吉亚导弹艇挑衅,俄军舰开火击沉其中一艘。当然,无论装备老式导弹艇的格鲁吉亚是否会向俄军舰挑衅,俄罗斯封港断线的企图是十分明确的,何况面对弱小的格海军,形成海上壁垒易如反掌。

C.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死亡多少了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2008年8月8日至8月1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8月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
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4人失踪。
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

D. 俄罗斯格鲁吉亚死伤人数

差不多死了3000人吧

E. 俄格交战现在有多少国家参与其中美国会插手吗他已经宣布站在格鲁吉亚这边为什么迟迟不敢动手

英法借俄格冲突大秀帝国余晖
俄罗斯南下外高加索,以一场战争拉开序幕,而在战争停息之后,俄罗斯的南下势头是否会继续?在战争规模扩大的同时,战争进程也随之放缓,关注的眼球也转向了战后重建。最引人注意的便是普金在10日对外声称俄政府已制定了包括拨款100亿卢布帮助南奥塞梯重建的计划,此外,俄政府还准备追加援助拨款。如果永远依靠于新闻表面,那么注定无法得到真实的信息,我们要透过新闻看那些隐性信息。
法国借机谋私利
萨科奇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握时机,否则他没有了空间,空手套白狼的计划也就泡汤了。善于把握时机的前提条件是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是用眼去看,而是用心去看。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来看,略微的比军事演习的参演人数多一些,可却比纪念日阅兵的参加人数少一些,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那么作用也同样介于两者之间。不流血军事行动的作用就是示威,前者是轻度示威,后者是重度示威,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中度示威。
法国与俄罗斯在许多层面上是有共同利益的,催生利益的是共同的敌人,比如说美国与德国。历来欧洲中部只有一个霸主,不是德国就是法国,这也是拿破仑的遗产。不是法国没有好的士兵和装备,而是法国没有好的统帅,除了打败仗之外,打个平手都是罕见的,更别谈什么胜仗了,还真替法国的近代历史教科书发愁,写些什么内容能够树立国家荣誉感。从史书当中能够得知,西欧大国争斗,得利的是俄罗斯,同时也衍生出和平时期远交俄罗斯,许以欧洲东西分治,二战时的德国亡法便给出了最好的启示。
格鲁吉亚这枚棋子,对美国的用途远远不如对德国重要,美国在外高加索地区,主要是玩的阿塞拜疆,既可以获得里海能源,又能南下攻打伊朗,还能对俄罗斯实施反击。反观格鲁吉亚,却没什么太大用途,反倒是德国偏爱与结交与俄罗斯接壤的邻国。法国现在的身份是欧盟轮值主席国,这仅仅是一个身份而已,可有效的利用身份,便可直接转换为利益。
萨科奇提出了一个包括三个要点的危机解决办法,包括立刻停止敌对行为、充分尊重格鲁吉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恢复冲突以前的当地局势。美国都只是呼吁停火,法国就开出三个条件,还是多选题,不单选。这样做是把他自己当傻子还是别梅德韦杰夫当傻子?萨科奇怎么老看中国小说啊?在建立地中海的时候,玩了一把宋江的智慧,这次又开始玩郭靖的智慧了。俄罗斯怕的不是欧洲,也不是美国,而是怕的两者联合。萨科奇以法国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自然代表了整个欧盟的声音,可出自法国之口,味道就变了,是在暗示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法国外长库什内将尽快的赶往莫斯科斡旋事件,又提出这么无理的要求,必然是要吃闭门羹。早在事态还处在初期阶段之时,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7月就曾斡旋过阿布哈兹问题,可却遭到阿布哈兹所谓总统的拒绝,甚至是直接的拒绝会见。法国要重蹈覆辙的话,完全可以不去,那样只会让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下降,赔钱买卖谁会做?唤作俄罗斯肯定也不会,都动用战争了,难道还只要维持原状吗?如果这个时候就给俄罗斯开出合适的价位,俄罗斯在谈判桌前还真没多少筹码。俄罗斯现在要的是时间,要从格鲁吉亚获得更多的筹码,而无理的要求,只会使得时间得到延续,获得更多的筹码。萨科奇的指桑骂槐,充分的展现出他做为两面派的本钱。
启示:萨科奇需要的充足的外交空间斡旋,从而获得利益,一场战争一个平台,无论对方是谁,萨科奇都希望通过别人搭建的平台向自身利益提供服务。萨科奇这个公认的亲美派可有点不单纯,与其说他亲美,还不说亲利更为贴切。空头支票的价值不在于可以许诺给对方多少,而是让对方感觉到能兑现多少,天堂没有不会撒谎的政客。
英国多患软骨病
中国讲究以仁治天下,可以把支持给了俄罗斯政府,可以把同情给了格鲁吉亚人民,而给予英国的只有怜悯。遥想去年美俄大玩导弹危机之时,英国有多么狂,又是飞机,又是核弹,就差登陆了。大有和俄罗斯干一仗的趋势,可如今俄罗斯出兵外高加索,只是呼吁冲突双方能够立即停火。这种处处体现无奈的外交辞令,说了还不如不说。一头渡过冬眠期的北极熊,怎么会放弃含在口中的肥肉?
北约是美国的一个打手组织,做为名义上的二把手,英国总是要给句话的。可要是说的狠了,力不能及;说的轻了,隔靴搔痒,无奈之下,只好在用语上强调指出立即二字。从英国走下坡路开始,就存在一个惯例,保守主义者的绥靖政策一直左右朝政,而像布莱尔一样具有进取精神的,则被视为异类。最重要的一点,英国存在一个很大的自身矛盾,在强国荣誉与大国利益之间无法抉择。张伯伦选择了后者,丘吉尔选择了前者,一个促使德国坐大,一个让美国接手德国尚未捂热的位子。
英国有一个特点,战略谋划十分久远。德国与法国的数次亡国,除地理原因之外,就在于过强好用兵,过弱无用兵,战略只有一代人制定的,而英国的战略是许多代人共同制定的,保马岛而弃香港玩味之余,定会有所收获。美俄争斗,最大的受利者是英国,从内线超车,取美国而代之。中俄两国是用实力超车,而英国则依靠技巧超车,相比之下,利弊自现。从英国的做法上看,图谋美国位子的国家还真不少。
启示:欧人治欧,不要美国势力的摆布,不要俄罗斯势力的干扰。要一个整体的欧洲,却不希望领导权发生任何变化,法国中心南下,德国随着美国东进,欧洲权利中心在发生变化,始终没有放弃对权利唯一性的追求。婉转鸡蛋最重要的就是交替进行,寻其道进破其道。欧洲的反美,有极强的地域性,并且短期内是不会扩散的。
毛主席说:“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这句话使用在许多领域,但是对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外高加索战争来言,有两曾含义,一.帝国主义一捅就破。二.帝国主义内部之间的口水也会让其自身灭亡。最合适的方案就是在互以口水洗身之时,在动手捅破它。常任理事国当中的英国两国,外交辞令尚且处在个谋私利之下,剩余的美国,又只是一腔的停火。看来毓婷型诸葛亮的销路,一直很好。

F. 最近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发生什么冲突了为什么呀,死了多少士兵与平民

格俄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斯德哥尔摩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负责人科尔奈认为,这一切起源于科索沃问题和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2004年萨卡什维利上台后,随着美欧积极推动国际社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南奥和阿布哈兹问题“解冻”的速度加快。南、阿联合独联体内存在领土争端的其他两个地区加快谋求国际承认,对格构成很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格于2004年恢复了对南奥的军事行动,2006年派武装警察进驻科多尔峡谷,并试图控制连接俄与南奥的罗科斯基走廊,但其攻占茨欣瓦利的尝试屡以失败告终。从那时起,萨卡什维利加快了军事改革的步伐,格军事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迅速提升,在军队及武器装备上取得了对南奥和阿布哈兹的优势。 目前,格处于进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关键时期,但布加勒斯特峰会几乎终结了格借助美国在年底加入北约的希望。舆论普遍认为,最大的障碍就是领土争端问题。巴库的政治分析家指出,7月赖斯的造访重新给了萨卡什维利以鼓励。而且,今年1月的格总统选举结果表明,美国并未因这个“坏孩子”的冒险风格而减少对格加入北约的支持。实际上,2005年和2007年围绕俄军事基地撤出问题,格俄也一度接近战争状态,在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坚定政治支持下,俄最终妥协了。在解决格西南部的阿扎尔问题上,萨卡什维利也曾展现了他的强硬姿态,结果俄再度退让,阿巴希泽流亡莫斯科。 格军力的增强与俄的一再退让,增强了萨卡什维利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冒险心理。在今年1月总统竞选时的讲话中他许诺,将在新任期内“彻底而轻松地”解决南奥和阿布哈兹问题。不过,在南奥地区的军事冒险取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格获得西方、主要是美国的军事支持,直接后果就是俄美军事冲突。在这一问题上,萨卡什维利似乎误会了美国的意思。俄REGNUM新闻网援引美国一匿名高级外交官的话说,不久前美曾直接向格领导人表示美支持格为实现领土完整所做的努力,但格没有机会赢得同俄的战争,必须通过外交方式解决加入北约问题。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6�1克恩也在8月9日表示,“如果他们现在是北约成员的话,那么我们会根据北约章程第五款承担起保卫格鲁吉亚的责任”。基于上述原因,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安全问题专家克里斯多弗�6�1兰顿表示,他不明白格为什么走得这么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战的部分原因在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就是欠扁,从前苏联独立以后,一头扎进西方的怀抱,又是允许美国建军事基地,又是想加入北约、欧盟,在世界奥运期间停战的情况下,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俄总理不在国内,主动挑起战争,错估了形势,处处与俄罗斯对着干,以为抱了个粗腿,想把北约和美国拉下水,为他火中取栗,谁知人家不干,活该。 目前死亡人数共有数千人吧。

G.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为什么打战

张召忠将军: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武装冲突述评
格鲁吉亚国土面积是俄罗斯的0.41%,人口总数是俄罗斯的3.1%,武装力量只有21000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495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准军事部队11700人。仅有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和几艘快艇。俄罗斯武装力量103万人。其中陆军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14.2万人,核威慑部队8万人,指挥和后勤支援部队25万人,空降部队3.5万人,还有准军事部队41.8万人,并具有动员2000万预备役人员的潜力。俄罗斯陆军拥有2.3万辆坦克,空军拥有1736架战斗机,海军黑海舰队常驻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正好堵在格鲁吉亚的家门口。

双方对比,相差悬殊,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分析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和作战问题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像格鲁吉亚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挑起武装冲突,并不顾一切地向俄罗斯开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武装冲突之后会留下哪些遗产?本文仅就这样一些战略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地区问题国际化的复杂背景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在民族、宗教、历史传统和地缘政治方面等方面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格鲁吉亚建国后不久,阿布哈兹就于1992年7月宣布独立,格鲁吉亚中央当局随即派兵镇压,由此引发武装冲突,造成上万人伤亡,一半居民逃离家乡。在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调停下,冲突双方于1994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了停火协定。根据这个协定,俄罗斯军队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了阿布哈兹地区,并对阿布哈兹的居民予以人道主义的援助。格鲁吉亚对此耿耿于怀,反而加紧了对阿布哈兹的经济封锁、禁运和制裁,致使矛盾进一步加深。

奥塞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一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叫北奥塞梯,是俄罗斯的一个共和国;南面一部分在格鲁吉亚境内,叫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格鲁吉亚独立前,1989年,南奥塞梯就与当时的格鲁吉亚政府发生冲突,1990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宣布独立,提出要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合并。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正式宣布独立后,南奥塞梯虽然成为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但始终谋求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平起平坐的独立地位,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南奥塞梯与中央政府的武装冲突从1989年一直持续到1992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992年6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就和平解决武装冲突举行会谈,达成了停火、成立维和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7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联合组成的1500人的维和部队在南奥塞梯和格鲁吉亚边界建立了安全走廊,实际上是把南奥塞梯从格鲁吉亚分离了出来。俄罗斯既没承认南奥塞梯的独立,也没支持它同北奥塞梯合并。

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希望脱离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的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格鲁吉亚中央政府认为这是民族分裂行为,所以出兵镇压。由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与俄罗斯有着历史的渊源,两国在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能够相互融合,所以三方走得比较近。俄罗斯考虑到复杂的政治和国际因素,没有贸然支持任何一方独立,只是根据相关各方协议派遣维和部队维持地区和平。至此,矛盾和冲突仍然被控制在地区范围之内。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南联盟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出兵干预,爆发了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之后,欧盟和北约派遣维和部队驻扎在科索沃进行维和,促使科索沃顺利走向独立。科索沃独立以后,欧盟和北约弹冠相庆,但没有想到,这是使用武力肢解一个主权国家从主权和领土完整走向民族分裂的一个先例。科索沃的独立,为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树立了一个典范,于是效仿科索沃又开始铤而走险,寻求独立,从而再次引发格鲁吉亚中央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武装镇压。这是地区问题国际化的第一个重要事件。

在美国接受教育的萨卡什维利2004年通过“颜色革命”上台之后,彻底割断了原苏联体制培养的谢瓦尔德纳泽等政治领导人与俄罗斯的血脉联系,一头扎入西方的怀抱,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投桃报李,与俄罗斯关系日趋紧张。今年4月的北约峰会上,美国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最终未能如愿,但此事对于俄罗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1999年开始,北约已经进行了三轮东扩,从原来的16个国家扩充到28个国家,前华沙条约国家基本上全都加入了北约,前苏联国家中独立出来的波罗地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也已经加入了北约,如果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再加入北约,俄罗斯的翼侧将与北约国家接壤,将不再有战略缓冲的空间,这无疑严重影响到俄罗斯的安全与稳定。刚刚崛起的俄罗斯突然发现在自己经济实力增强之后,反而在政治上、军事上、国家安全上处于危险和危机之中,就连格鲁吉亚这样的小国居然也敢“挟天子以令诸侯”,公然依仗美国和西方的势力与俄罗斯分庭抗礼,所以感觉十分窝火。这是地区问题国际化的第二个重要事件。

国际社会的软弱无力和绥靖政策,国际法在强权面前的不作为,“人权高于主权”的错误理念,构成地区问题国际化的第三个要件。在现代国际法制度确立以前,世界上的战争通常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基于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现代国际法将战争分为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其中侵略战争定义为非法战争。联合国安理会是定义战争性质的最高权威机构,如果定义为侵略战争,那就是非法的,不人道的,应该受到国际谴责和制裁的,比如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战争。为了对侵略者进行惩罚,联合国通过了678号决议,授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武力方式把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赶出来,所以那场海湾战争是合法的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也是联合国授权的战争,那是一场合法的国际反恐战争。

1998年12月美英联合对伊拉克发动的“沙漠之狐”空袭行动,未经联合国授权,是一场非法的军事行动,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可惜,联合国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结果,三个月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抛开联合国,纠集了13个北约国家,擅自对南联盟这样一个主权国家进行了78天的战争。这场战争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破坏了国际法准则,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混淆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战争留下了两大后遗症:一个是让人们感到,只要美国和北约想干的事情,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都没有办法,“刑不上大夫”,国际法也只不过是强权政治的工具而已。另一个是战争促使南联盟被进一步肢解为多个国家,科索沃实现独立,使人们错误地认为,任何一个民族只要敢于与中央政府闹独立,最终就一定能够在国际社会的干涉下独立为一个国家。

格鲁吉亚自不量力,铸成大错

萨卡什维利以为,当前全世界舆论的焦点都在奥运会,如果利用这个时机使用武力解决长期的民族纷争,不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于是,8月8日晨,第29届奥运会的圣火还没有点燃,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欢聚在五环旗下,准备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下举行体育比赛的时候,格鲁吉亚军队却悍然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炮击该区首府茨欣瓦利市及其他一些具有军事意义的地区,致使1000余名当地居民和12名俄罗斯维和士兵死亡,150名士兵受伤。俄罗斯迅速调遣驻北高加索部队进入该区,并与格军激烈交火,从而引发了这场持续四天之久的俄格之战。奥运休战是奥林匹克的历史传统,在此次奥运会之前,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在北京提出的《奥运休战协定》上签了字。格鲁吉亚恰恰利用这样一个时机开战,不仅有违国际法规,而且也干扰了奥运会和平友好的气氛,毁坏了自己的国际形象。这是格鲁吉亚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时机判断失误。

格鲁吉亚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对俄罗斯的反应判断失误。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面临北约军事威胁,十万火急,多次催促俄罗斯派兵支援。叶利钦虽然左右为难,但考虑到与南联盟的关系,还是决定出动海军舰队从亚得里亚海方向实施支援。但没想到美国对此反应强烈。叶利钦总统被迫收回成命,按兵不动,南联盟孤立无援,只好孤军奋战。有鉴于此,萨卡什维利也认为俄罗斯会采取类似的行动,漠然置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没有想到,今天的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已经不再是叶利钦,强硬的俄罗斯迅速出动陆海空三军,对格鲁吉亚大打出手,毫不留情,并进行了战略反击。

格鲁吉亚犯下的第三个错误是过于相信西方。萨卡什维利虽然受的是西方的教育,但却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西方,没有站在美国和西方的立场上从战略的高度去分析形势,没有看到他们那种唯利是图的本性。萨卡什维利以为格鲁吉亚目前是“北约成员国计划”中的成员,即将加入北约的行列,与美国和北约国家有着很好的关系,背靠美国和北约这两棵大树就可以向俄罗斯叫板,万一有什么不测风云,美国和北约肯定会向科索沃战争时期那样,出动军队来支援格鲁吉亚。萨卡什维利和格鲁吉亚人民万万没有想到,美国和北约是那么的让他们失望,美国总统布什只是轻描淡写地表了表态,不仅没有在军事上支持,在经济上也没有给予支持。总统布什任期马上就快到了,现在是一脑门子官司:伊拉克驻军14万人,花了6000多亿美元,死了4000多人,现在没有个结果,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还逼着撤军。阿富汗战场上乱作一团,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卷土重来,美国和北约部队忙得不亦乐乎。伊朗战争箭在弦上,美国左右为难,举棋不定。美国自己现在是苦不堪言,哪有闲工夫打理格鲁吉亚这点事儿啊。当然,如果这场冲突发展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不排除美国借机介入的可能性,但就目前形势而言,美国直接介入的可能性很小。

至于北约就更没有什么表示了,因为目前格鲁吉亚还不是正式的北约国家,北约根本不可能启动盟约第五款出兵进行保护。再说了,整个东欧国家以及部分西欧国家,包括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在石油、天然气和经济方面严重依赖俄罗斯,如果真把俄罗斯惹急了,根本不必使用武装力量,光断油、断气就会把这些国家给折腾死。自己的命门掌握在俄罗斯人的手里,怎么可以为了一个小小的格鲁吉亚去冒那么大的风险呢?

俄罗斯反击作战,成果丰硕

俄罗斯后发制人,取得战略主动。在格鲁吉亚发动军事进攻并造成南奥塞梯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后,俄罗斯反而师出有名了。从国际法角度来看,俄罗斯是1992年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停火协议的当事方之一,并负有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使命。从国际人道主义角度来看,由于南奥塞梯绝大多数居民拥有俄罗斯国籍,在战火中他们流离失所,沦为难民,俄罗斯派兵保护自己的公民,也是俄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从目前形势来看,无论最终采取什么解决方案,两个自治共和国最终脱离格鲁吉亚的可能性在增大。如果真能获得独立,格鲁吉亚的损失是惨重的,代价是巨大的。在这样一种乱局之下,加入北约的梦想很可能在短期内会破灭。

俄罗斯这一仗打的有理、有利、有节,打出了威风,在世界面前亮了剑,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俄罗斯。俄罗斯这种超乎异常的举动,不仅让格鲁吉亚感到意外,也让美国、北约感到吃惊,有可能会起到敲山震虎的效应。一方面,让西方国家明白,昔日的超级大国又回来了,俄罗斯这头睡狮已经醒来了,北约东扩的步伐、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的行动可能会因此而逐渐收敛一些。另一方面,对乌克兰等企图脱离独联体、加入北约的国家也是一个教训,让他们自己检点些,不要轻易在太岁头上动土,不要认为俄罗斯是软弱可欺的。

8月12日,在法国总统萨科齐的调解下,战火逐渐熄灭,形势走向好转,我们盼望着交战双方尽快停战,利用和平谈判的方式去解决争端,为奥运会创造一个和平和谐的友好气氛。

H.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战争双方出动了多少兵力

格方出动兵力1.2万人(2~3个步兵旅以及内卫部队),150辆坦克、80余门火炮、10余架战机。俄方出动2万人(原部署的维和部队、2个空降师、1个空降团、2个摩步团),500辆坦克和装甲车,10艘作战舰艇(1艘驱逐舰、3艘登陆舰、5艘保障舰

I. 俄罗斯什么时候打的格鲁吉亚

2008年8月8日至8月18日。

俄格战争是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最终双方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分别于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8月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

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4人失踪;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

J. 俄格战争格鲁吉亚共有多少人员伤亡

格鲁吉亚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塔尔加马泽20日说,截至目前,格方在南奥塞梯冲突的军事行动中共有215人丧生、1469人受伤。 塔尔加马泽说,死者包括内务部13人、国防部133人和69名平民;伤者包括内务部209人、国防部1199人和61名平民。此外,还有70名军人失踪,平民失踪人数将在俄军撤出格鲁吉亚后确定。 为寻找在军事行动中丧生和失踪的人员,格议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由塔尔加马泽负责协调有关工作。 另据报道,俄罗斯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2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根据最终统计结果,截至当天俄军共有64人在南奥塞梯冲突中死亡,受伤人数为323人,无人失踪。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与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接壤。南奥塞梯因要求独立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发生激烈冲突。近年来,南奥塞梯与格中央政府的武装冲突不时发生。本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局势骤然恶化。当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2日宣布结束“迫使格鲁吉亚当局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并于当天和前往莫斯科斡旋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六项原则协议。冲突各方随后接受并签署了六项原则协议。俄罗斯18日开始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 据俄罗斯《观点报》8月14日报道,俄罗斯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上将8月13日在莫斯科新闻发布会上总结南奥塞梯冲突中的初步伤亡情况的同时,详细披露了格鲁吉亚准备从三个方向攻打阿布哈兹的军事行动计划。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8月12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爆发军事冲突后的第5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俄军结束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同时,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最好辞职”。 在南奥塞梯武装冲突期间,俄罗斯方面共有三架苏-25战斗轰炸机和一架图-22MR远程侦察机被格鲁吉亚防空火力击落。拥有强大攻击能力且对格方保持绝对优势的俄空军为何会在短短几天内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俄《观点》报军事分析员和美国专家日前分别撰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本文来源:新华网 )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攻打格鲁吉亚参加人数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