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感恩节在哪里

俄罗斯感恩节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20 20:44:31

⑴ 俄罗斯过感恩节吗

楼主您好

俄罗斯人不过感恩节,但是他们过丰收节。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概念,感恩节是英国去美国的清教徒在美洲大地上演化出来的一个节日。暂且不说法国意大利等天主教的欧洲国家,即便是与美国同语同种,宗教同宗(同为基督教新教)的英国人,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何为感恩节,感恩节在英国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节日。应该说,感恩节是纯粹的北美文化。


那么就更不用说斯拉夫种族,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了。

说到这里似乎就可以打住了,但是不是的,感谢上帝,将一个感恩神,倚靠神,仰望神的心放在世界上每一处基督徒的心中,哪怕是远在东欧的东正教基督徒,在俄罗斯,人们过一个类似的“Праздникурожая”丰收节,与北美的感恩节类似,他也是感谢上帝岁首到年终的眷顾,感谢神赐予我们丰富的恩典,也是一样在每年的秋季(虽然不是11月第四个周四,但是基本是在每年9月29日月间)也和北美一样,大家会把丰收的蔬果堆放在一起表示庆祝,更奇妙的是,个头硕大的南瓜都是主角。唯一不一样的,就仅仅是没有吃烤火鸡的习惯了。


附图:俄罗斯丰收节,俄罗斯百姓用果蔬装饰教堂,感谢神一年丰盛的赐予

⑵ 美国,日本,俄罗斯分别有哪些的习俗

美国社会必须“入境随俗”,必须了解并遵守美国社会中惯行的礼仪规则

在穿衣方面,虽然美国人给人以随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会的场合, 仍是很正规,穿衣的规矩极多,但以适合时宜为主。例如参加婚礼、参加丧事,则应着黑色或素色的衣服:女士在办公室应着裙装,避免穿牛仔长裤。

乘车方面,车内座位的大小顺序,要看主人开车或司机开车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车,应该以后座右方的座位为最大座, 后座的左位为次之,再其次为中间, 而司机旁的座位为最卑位。如开车的是友人,则他旁边的座位为最尊位,其次才是后座右、左及中间位。因此在中国常见男女友搭乘出租车时, 男士总是打开车门让女士先进入,挪到左边位,男士再坐 到右边位上,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礼仪的, 正确方式应是让女士入座后,绕到左边车门 自行上车入座。上下楼梯也有一定规矩,上楼时应让女士、长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长者的安全。

在饮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应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开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压紧,切成小块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汤时不可出声。喝咖啡的小汤勺是用来搅拌奶品及糖的,切记不可用汤勺来喝咖啡,并避免在餐厅中喧哗。如接到请贴赴宴,要注意下面几点: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诉主人参加与否,有时也可用电话通知。如请贴上注明“regrets only”, 则只有无法参加时才需通知,“rsvp”就应不论参加与否均寄上回帖或电话通知。

注意参加的宴会有无服装的规定。

准时

在参加酒会的时候,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五时至七时)前往, 当然也不宜太晚才到。

如果邀宴宾客,则主人应注意:

1。陪客:应邀请与主客关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应先了解客人有无忌嘴的食物,如是否为素食者,是否为不食猪肉及鳞鱼类的犹太人。

3。座位:主人应坐在背对门的位置,主客则在其对面,另外要注意阶级、尊卑,并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为原则。

进餐时饮酒种类应视当日主食而定, 如吃鱼则饮用白酒,吃肉则喝红酒,红酒应与室温相同,且不可强邀宾客“干杯”,至于威士忌及白兰地等烈性酒,则多于饭后或饭前饮用。 国际社交礼仪规定多如牛毛,以上所举仅是其中数端,要在美国社会中行止合乎礼仪,还需平日多留心注意并虚心学习才可。

(二)礼节

鞠躬礼,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鞠躬时要脱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将帽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倾约十五度,两眼注视受礼者,同时表示问候。

握手礼,是全世界通用的礼节。起源于欧洲,最初是表示手里没有武器或亲切的意思 。行握手礼时要客人先伸出手时才能握手。握手时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贵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礼时忌交叉行礼,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紧。

点头礼,是同级或平辈人之间的礼节。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进间进行。如遇见长官 、上级或长者,不行点头礼,而行鞠躬礼。

举手注目礼,这是军人礼节。行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 掌略赂外,手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受礼者,待对方答礼后将手放下。

吻手礼,是欧美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则将手掌轻轻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则不行吻手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一种礼节。 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吻。在高兴、喜庆或悲伤时,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或 安慰。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 抱,表示亲密无间,感情深厚,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一起进行。

(三)节日

1)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 美国人全家欢聚的节日。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当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 习俗人们在这里都要做感恩祈祷。美国人从小就习惯独立生活,劳燕分飞,各奔东西,而在 感恩节,他们总是力争从天南地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畅谈往 事,使人感到分外亲切、温暖。

2)圣诞节

是美国人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每年12月25日,全国便沉浸在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

从感恩节过后的第二天,美国人就开始为圣诞节大忙特忙起来。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滚滚,商人们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销他们的各种货物,普通人也愿意趁此机会弃旧更新。

圣诞夜是一个狂欢的夜晚。美国人常常通宵达旦地举行庆祝活动。人们在小杉树上或 小松树上挂满礼物、彩花和彩灯,树顶上还装上一颗大星。大人们站在一旁欣赏圣诞树, 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围着圣诞树跳起欢快的舞蹈。在公共场所,贺年片上 到处都有圣诞老我的形象。有时在家里也由一人扮成圣诞老人,为大家分发礼物。

美国人庆祝圣诞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狂欢。送礼物和装饰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庆祝方 式。每个家庭,都放着大包的礼物。孩子们把袜子挂在火炉边,希望圣诞老人在深宵把礼 物带来,放进袜子里。

每一个家庭在12月中旬,便会在市场上选择一株称心满意的圣诞树并装饰得五彩缤纷。 青少年都爱在圣诞前夕和圣诞晚上举行派对,许多情窦初开的小伙子,视第一次参加 圣诞舞会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来临之际,喜欢把雄鹰,猫头鹰等飞禽的羽毛用来装饰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禁忌

在欧美各国严禁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违者要罚款。违者必罚,没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 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的拒绝。

(五)小费

搬运员:每件行李付费五十美分。 旅馆门卫:如为您唤叫出租汽车并照顾您上车时应给五十美分。 旅馆寝室打扫女工: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给小费。如住得久一点,每三天给二元 左右(高级旅馆应再多给一点)。放在床前柜上就可。 旅馆餐厅应该给15%左右的小费,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据餐厅服务情况,由顾客自己在账单上填写给小费的百分数,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自助餐馆不给小费。

(六)电源规格

美国的电力为110/120伏特;交流电,60赫兹。

(七)

办公时间: 各机构办公时间并无一致,通常:

政府:周一-周五,09:00-17:00 09:00-15:00 公司:周一-周五,09:00-17:00

商店:周一-周六,09:30-18:00

美国部分地区银行开业时间较早,打烊时间较晚。

每周各百货公司有一晚照常营业。
美国人 送礼物要送单数,且讲究包装,认为蜗牛和马蹄铁是吉祥物。

日本人 盛行送礼,探亲访友,参加宴请都会带礼物,接送礼物要双手,不当面打开礼物,当接受礼物后,再一次见到送礼的人一定会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送的礼物忌送梳子,要不要送有狐狸,獾的图案的礼物,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一般人不要送菊花,因为菊花一般是王室专用花卉。

禁忌与偏好:最忌讳绿色(不祥 之色)、不喜欢紫色(悲伤色调)、遇不幸事送礼,惯用黑色或灰色、日本人喜欢红色( 象征吉祥)和黄色(视为阳光色),也喜欢红白相间或金银色相间的颜色
俄罗斯人养成了注重礼貌的良好习惯。与客人相见,总要相互问好并道:“早安”、“日安”或“晚安”。言谈中“对不起”、“请”、“谢谢”时常“挂在嘴边”。他们在待客中,常以“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气;而对亲友往往则用“你”字相称,认为这样显得随便,同时还表示出对亲友的亲热和友好。外出时,总习惯衣冠楚楚。衣扣要扣得完整,从不象有些国家的人那样,把外衣搭在肩上或系在身上。
俄罗斯人对妇女颇为尊敬。“女士优先”在他们的国家里很盛行。凡在公共场所,无论是行走让路,还是乘车让俯,他们总要对女士有特殊的优厚。他们时间观念很强,对约会总习惯准时赴约的。他们对马怀有特殊的感情。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的运气。故有不少农民非常喜欢把马头形的木雕钉在屋脊上,以示吉祥求得四季平安。他们一般都偏爱“7”。认为“7”预兆会办事成功,“7”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满和幸福。他们普通对红色昵爱。人们都把红色视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他们很讲究餐桌陈设的艺术性。认为美好的餐台设计会给人带来心情喜悦,并有增进人们食欲的作用。他们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都怕热不怕冷,夏天尤其喜欢餐厅内带有空调设备。俄罗斯的女主人,对来访客人带给她的单数鲜花是很欢迎的;男主人则喜欢高茎、艳丽的大花。

礼节礼仪
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施握手礼。拥抱礼也为他们常施的一种礼节。他们还有施吻礼的习惯,但对不同人员,在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对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之间,以吻面颊者为多,不过长辈对晚辈以吻额为更亲切和慈爱;男子对特别尊敬的已婚女子,一般多施吻手礼,以示谦恭和崇敬之意。吻唇礼一般只是在夫妇或情侣间流行。
一般礼仪
来访者若私带艺术品出境或与市民私下交换货币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决不能在街上丢弃任何东西,连一张过期的电影票也不行。这种行为有损俄罗斯的整洁,而且是违规的。
要及时计划好你到俄罗斯去的旅程。办理签证和旅途中的具体问题需要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
称谓与问候
俄罗期人与初次见面时握手为礼,同时报出他或她的姓名。朋友之间见面问候时常用拥抱和亲吻面颊。
约会与准时
约会必须准时到达。
款待与馈赠
应邀去俄罗斯人家里作客时可带上鲜花或烈性酒,送艺术品或图书作礼品是受欢迎的。

信仰忌讳
俄罗斯联邦主要宗教有俄罗斯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新教、犹太教和佛教。他们对盐十分崇拜,并视盐为珍宝和祭祀用的供品。认为盐具有驱邪除灾的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了盐罐,或是将盐撒在地上,便认为是家庭不和的预兆。为了摆脱凶兆,他们总习惯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来撒在自己的头上。他们有“左主凶右主吉”的传统思想观念。认为左手握手或左手传递东西及食物等,都属于一种失礼的行为。他们忌讳“13”数。认为“13”是个凶险和预示灾难的数字。他们对兔子的印象很坏。认为兔子是一种怯弱的动物,尤为若从自己眼前跑过,那便是一种不祥的兆头。他们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丧葬的代表色。因此,他们对黑猫更为厌恶,并视黑猫从自己面前跑走为不幸的象征。
俄罗斯人在饮食上,一般都不吃乌贼、海蜇、海参和木耳等食品;还有些人对虾和鸡蛋不感兴趣,个别也还不吃这两种食品。境内的鞑靼人忌吃猪肉、驴肉和骡子肉。境内的犹太人不吃猪肉,不吃无鳞鱼。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与俄罗斯人交往之戒忌

由于历史、文化、思维方式和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一般不大了解中国的俄罗斯人喜欢说:“东方的事情非常微妙。”“中国人像谜一样。”在中国工作20多年的文学家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说:“用公式理解不了中国,只能通过摸索、聚精会神地观察,才能认识它。”
俄罗斯人欣赏中国人的勤奋,称赞一个俄罗斯人勤快,喜欢说他“像中国人一样地工作”。提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当年的俄罗斯同窗赞不绝口:“中国同学谦和,勤奋,聪明,认真,学习优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衬衫、毛巾、浴巾和热水瓶等日用消费品在俄罗斯有口皆碑。不仅老人,而且他们的子女至今仍夸奖那些商品的质量。那时,苏联人对中国人在贸易上表现的诚信毫不怀疑,即使在两国关系紧张的年代,很多中国商品在苏联海关也是免检的。但是,苏联解体后,大批中国倒爷蜂拥而至俄罗斯,把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倾销到那里,不仅给中国商品,而且给中国人的形象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如果说俄罗斯人不喜欢中国人的哪些行为,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中国倒爷急功近利,兜售假冒伪劣商品。近年来去俄罗斯的中国商品的质量有很大提高,中国商品的信誉有所改善,但是要消除俄罗斯人对中国商品深刻的不良印象,还需要我们付出努力。
俄罗斯人不喜欢我们的另一个行为是他们觉得一些中国人似乎并不是诚心诚意地与他们合作。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千上万个、各式各样的中国各省市的代表团、考察团、经贸小组、经理、商人、企业家到俄罗斯洽谈生意与合作事项,签署了数以千计的协议、合同和意向书。起初,俄罗斯人以为中国人真的要去投资,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代表团和考察团,但是没有想到,这些考察团和考察小组离开俄罗斯后就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些合同、协议和意向书也成了废纸。于是,俄罗斯人不再愿意白白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接待中国各种代表团。
诚然,与俄罗斯人做不成生意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俄方的不少原因。但是,很多去俄罗斯出差的中国人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合作的愿望。一些省市县的团组就是想到俄罗斯看一看,玩一玩,旅游一趟,所签协议和意向书只是为了回国后能够向本单位或上级领导交差,敷衍了事。很多中国部门、公司、企业、单位看到在俄罗斯办事难,就浅尝辄止,打道回府,缺少土耳其、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公司和职员知难而进的勇气。西方一些国家大中公司驻俄罗斯的代表处有战略有计划有策略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稳扎稳打,如今已经在俄罗斯市场站住脚跟,而上世纪90年代初在莫斯科风靡一时的数以百计的中国代表处和办事处却早已远遁,所剩无几;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塔基”在俄罗斯遍地开花,而曾在莫斯科火爆一时的中国“北京饭店”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价值千金、富丽堂皇的餐厅装修成为人家的财产;土耳其的“拉姆斯托尔”连锁超市仅在莫斯科就开了十几家,每家都熙来攘往,生意兴隆,而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天客隆”却在开张6年后因巨额亏损而被迫卖掉,位于莫斯科的另一家中国超市开张不到两年也匆匆关门。中国的建筑工程曾经名扬海外,但是现在土耳其的建筑工人却承揽了俄罗斯的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最近,“走出去”的声音再次响起,但是面对邻近的俄罗斯大市场,我们却没有多少章法。
俄罗斯人不喜欢我们的另外一个行为就是我们总是慷慨过度,请客吃饭时点菜太多,造成很大浪费。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一位学者说,过去中国人请客是四菜一汤,够吃即可,现在每餐都是十几二十个菜肴,过于奢侈和铺张。有些俄罗斯客人来华访问,开头胃口还可以,被丰盛的美味佳肴招待两三天后,就觉得胃口大减,吃不动了。但是,主人们依旧非常热心地以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服侍,使得客人很尴尬,如果不吃,似乎显得前两天他们所说的那些关于中餐的溢美之词不够真诚。如果开口吃,确实没有多少胃口,可能会吃坏肠胃。真是有点不吃不行吃也不行。更使他们弄不明白的是中餐上菜的次序,有时凉菜还没有上齐,热菜就已经上来。热菜都快吃完了,还不见主食的影子。甜食和果盘上来后,热菜还源源不断。热菜一道又一道,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种既浪费菜肴又费时间的大餐,令一些俄罗斯人很不习惯,因为在俄罗斯,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用餐的规律众所周知:每人一道凉菜、一个汤、一至两道热菜和一份甜食,每人可以有计划地量力而行。而对于丰盛的中餐他们有点儿不知所措。
还有一个令俄罗斯人不喜欢的习俗,就是我们喜欢大声说话,旁若无人。我见过以下这样的场景:一个中国人在莫斯科大街上行走,突然听见有人用汉语大声喊道:“喂,老张,等我一下!”老张戛然止步,回过头来看看是谁在叫他。与此同时,不少俄罗斯行人听见这很大的喊声后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给了这位喊叫者。在类似的情形下,如果是俄罗斯人,他不会老远就喊叫,而是迅速走近老张旁边,轻声地与他打招呼。这样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就不会影响别人的注意力。
最热闹的地方还数餐馆。我们的习惯是边吃边大声地交谈,哪怕所谈论的东西让几米远外的老外听去也满不在乎,当然也就更不注意大声说话给餐厅其他客人造成的干扰。有人甚至在剧院、音乐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也大声喧哗,给观众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而俄罗斯观众一般是交头接耳,像说悄悄话似的,不会影响其他观众。
有些中国商人或旅游者去剧院或影院迟到了,看别人已经坐好,就使劲往自己的座位挤,结果引起他们的不满。而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的做法是,面对比自己先坐下的观众慢慢往里走,并向他们表示歉意。
除了礼貌方面的问题以外,衣着和卫生习惯也必须注意。我们有些民工下班后,身穿很脏的工作服挤乘公共汽车。俄罗斯乘客生怕碰上这些脏衣服,连忙躲避。而俄罗斯工人一般在下班时要脱掉工作服,换上干净的衣服,洗脸洗手,梳好头发,才走出工作区。
有些人在俄罗斯出差和逗留期间在公共场所不断地抠自己的鼻子,随便往地下擤鼻涕,当着别人的面吸烟,撅着臀部从地上捡拾东西,而俄罗斯人从地上捡什么东西,一般不是低头抬臀去捡,而是先把身体蹲下去,然后把手伸出去捡。
另外,有些中国人说话时,常常会伸出右手用食指冲着对方,边说边指,而在俄罗斯,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举止,对方可能会要求你把手指放下去。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用手指点对方。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中国人在国外都是形象大使,都肩负民间使节的义务,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做驻在国人民所忌讳所不喜欢的事情。

⑶ 苏联都有哪些节日

2月23日为前苏联的红军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胜利节定在5月9日这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11月7日是苏联的国庆节,12月12日是宪法节。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1922年12月30日由苏维埃俄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至 1991年12月26日解体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也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中国第一、印度第二)。横跨大部分东欧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北亚;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的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并与同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展开了激烈的争霸(冷战)。
1991年12月25日,以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至此,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随后,15个加盟国独立,首都莫斯科成为最大加盟国俄罗斯首都。

⑷ 关于感恩节

感恩节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始于1621年。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并且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感恩节有四天假期。借着长假,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庆祝佳节,所以,美国感恩节的热闹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中秋节。

17世纪初,英国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号帆船,于12月26日到达了美国的普利茅斯港,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这些移民根本不适应当地环境,第一年冬天过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人送给他们很多必需品,并教会他们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这一年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11月底,移民们请来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鸡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助,感谢上帝赐予了一个大丰收。自此,感恩节变成了美国的固定节日。

⑸ 感恩节来自哪里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着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⑹ 感恩节起源于哪里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近年来,众多国内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以弘扬传统文化。

节日的起源

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1621年9月,“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第一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天气寒冷、传染病肆虐和过度劳累,这批清教徒一下子死去了一半以上。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部落酋长马萨索德带领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了清教徒谷物种子,并教他们打猎、种植庄稼、捕鱼等。

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清教徒们当年获得了大丰收。首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为此建议设立一个节日,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还想借此节日加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和睦关系。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这一习俗得以流传。在北美13州统一时,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把感恩节设定为全国性节日,但由各州决定自己的庆祝时间。直到1863年林肯总统才确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作为感恩节的固定庆祝日。1879 年加拿大议会宣称11月6日是感恩节和全国性的假日。在随后的年代,感恩节的日期改变了多次,直到在1957 年1月31日,加拿大议会宣布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感恩节,在这一天感谢万能的上帝保佑加拿大并给予丰富的收获。

⑺ 俄罗斯的感恩节是几月几日5月14日

他们是九月份的第二星期天

⑻ 感恩节源于哪里

感恩节以前是西方的节日,它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着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后,活下来的移民只剩50来人.基于“来者是客”的信念与习俗,印第安人给这些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且教导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等生存方法。
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来自欧陆的新移民逐渐习惯了在当地的生存方式.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欧陆新移民邀请印第安人一同感谢上天的赐予.在当前广为人知的感恩节版本里,往往只强调双方的友好关系以及欢乐庆贺的气氛;但也
感恩节游行(17张)有许多人指出,只一味强调感恩节的快乐以及友好对印第安人并不公平.因为这样容易让人们倾向忘记后续对印第安人的剥削与屠杀的历史.许多人认为,美国第一个感恩节就是印第安人与新移民第一次齐聚感谢上天赐予的那一天.但是,对许多印第安人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人们齐聚一堂感谢上天的经验.对于一些新英格兰的印第安人来说,他们早有感恩节庆的存在。
这些印第安人一年举行六次感恩节庆,他们依照不同时节举行感恩的仪式.在秋季收成时节举行的感恩仪式,对于这些印第安人来说,是他们一年中的第五次感恩节庆.一般人所知的“感恩节的由来”,事实上是第一次欧洲的新移民与印第安人一同感谢上天赐与的那一天,而非所谓“美国的第一个感恩节”。

⑼ 俄罗斯黑五是哪一天

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

关于“黑色星期五”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指黑压压的一片人在感恩节后的星期五去商场排长队购物。较普遍的一种认为看法是,由于这一天是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后开业的第一天,之后就是美国传统而盛大的圣诞节,人们通常由此开始圣诞节大采购,很多商店都会顾客盈门从而有大额进帐。

而传统上用不同颜色的墨水来记账,红色表示亏损即赤字,黑色表示盈利。所以把这个星期五叫做黑色星期五,用以表示这一天期待会有盈利。 因为商店的打折活动一般都在感恩节结束的午夜(即周五零点)开始,感恩节的次日开始,想买便宜货的人必须摸着黑冲到商场排队买便宜货,这也可以视为是“黑色星期五”的一个来历。

(9)俄罗斯感恩节在哪里扩展阅读:

人民网莫斯科11月27日电 (李明琪 实习生王尹励)据消息报报道,俄罗斯电商公司联盟主席阿尔乔姆·萨科罗夫表示,刚刚过去的黑色星期五购物节期间,俄罗斯境内交易额达到了174亿卢布(约合2.59亿美元),并表示该数据是2017年的2.5倍。

萨科罗夫对此解释称,买家关注的多为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服饰鞋类以及汽车零部件等,商家没有炒作折扣,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消费者。消费者和零售商数量的增加是今年销售额大幅增长的两个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黑色星期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俄罗斯黑色星期五销售额超过2.5亿美元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感恩节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