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云石俄罗斯靠什么从东欧小邦,发展成全球第一领土大国
作者 云石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当今全球第一领土大国,其陆地面积现高达1700万平方公里,是排名第二的加拿大的近两倍之多。
而这令人瞠目的1700万平方公里,还是缩水后的结果。在沙俄晚期和苏联极盛期,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最高时曾突破2200万平方公里,其规模之大,在人类正式进入星际时代前,估计也少有可比肩者。
俄罗斯之所以能有如此广阔的领土,与其近代对北亚、中亚的积极开拓密不可分。正是近代几百年中对亚洲的大力蚕食,这才让俄罗斯从蜗居东欧平原的一个边缘小邦,一跃成为雄踞亚欧大陆中央的一流世界级大国。
只不过,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有一个现象十分奇怪;虽然这一时期,欧洲但凡有点实力的国家,莫不大举对外扩张,但在这股瓜分世界的浪潮中,大家的扩张方式是不一样的。主要的欧洲国家,无论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还是后来居上的英法,乃至作为新贵的德国,他们的扩张方式,大多以殖民为主。虽然这些国家也掠取了众多领土,但在统治上,一般的欧洲列强,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宗主国——殖民地的间接管理方式,对其所得土地,大多只作为海外领地,保留相当自主权,并未纳入直辖。
只有俄罗斯是个例外。俄罗斯的领土扩张,是赤裸裸的鲸吞,直接并入俄罗斯版图。
为什么俄罗斯会在欧洲列强中别具一格?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地缘关系的紧密。大航海时代来临后,欧洲列强纷纷在全世界范围内大举扩张。而在扩张方向上,无论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还是后来的英法,其目光都集中在欧洲以外的新大陆和亚非等地。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大多位于西欧,直面大西洋,航海技术和海上控制力相对较强,在征服海洋的能力具备后,可以以海为路,较便捷的控制世界;另一方面,新大陆和亚非地域辽阔,可开发价值较高,从中博取的收益更大。
而俄罗斯则不同,俄罗斯由于所处的东欧板块开发较晚,且气候苦寒,其实力本就不足以与西欧列强媲美,再加上东欧板块离大西洋较远,其所用以通向大西洋的两大战略通道——波罗的海、黑海——地中海,又因地形限制,咽喉要津被欧洲其他强国掌控,所以其无法与西欧海洋强国正面竞争,所以只能选择相对贫瘠的北亚作为自己的主要扩张方向。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获得了直接拓土开疆的良机。虽然北亚的地缘潜力,明显与新大陆、亚非不能相比,但由于俄罗斯的东欧本部与北亚、中亚直接山水相连,所以随着俄罗斯势力的进入和不断延伸,北亚和中亚便自然而然的与东欧形成了一个稳固而紧密的地缘整体。
而这一点,西方列强就不行了。固然,西方列强的海外领地,其可开发价值远在北亚和中亚之上,但是海洋的存在,阻断了其与欧洲列强本部的关系。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征服海洋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再强的能力,也不可能完全弭平海洋的天然地缘阻断属性。地缘上的天然疏离,削弱了列强本部对海外领地的控制,使它很难将二者融为一体,只能采用殖民这种羁縻式方法加以控制。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仅仅是地缘上的自然拓展延伸,还不足以成就今日之俄罗斯。关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中国早在秦汉时便已基本成型。但在之后的几千年里,中原王朝哪怕是极盛的大一统时期,能够真正直辖统治的(即设流官管理),也不过就是东亚大陆中东部而已,而稍偏离一点的,像云贵、广西以及四川等地,就只能采取羁縻手段,间接控制。而再偏远一些,什么西域、关外、大漠、青藏等地,尽管他们与中国本部同样是属于东亚大陆这个地缘整体,但对这些偏远之地,中原王朝经常连羁縻都做不到,更别说吞并了。
北亚之于东欧的偏远闭塞,并不逊于东亚大陆边缘板块之于中原,为什么当年中国不能直接吞并,而俄罗斯却可以呢?
这还得感谢工业文明的东风。俄罗斯的崛起扩张,正好与人类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折同步。依仗工业的加持,俄罗斯不仅获得了对游牧武装的压倒性军事优势,而且工业条件下,人类交通运输能力也大幅加强,这使得俄罗斯能够把自己的地缘影响力有效的投射到北亚和中亚。反观农耕时期的中原王朝,虽然在文明质量上远高于同时期的边缘地区,但农耕的天然局限,决定了其不仅不能在军事上压倒游牧武装,而且在地缘影响力的投射上,对地理距离和崇山险阻的突破能力也有限,所以只能对边缘地区望之兴叹。只有当工业文明到来,中国才终于冲破这种结界,基本实现对边缘板块的有效吸纳。
而除了工业的加持,北亚的贫瘠本身,也有助于俄罗斯对其之占领吞并。一般来说,在拓土开疆的目标上,大家都天然的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可开发价值高的地区——毕竟这种地方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收益,给自己带来很高的回报。
但问题是,可开发价值高的地区,其本身的板块地缘实力自然也相当强大。纵然入侵者可以凭借一时之优势占得便宜,但随着这些板块开发程度提高,板块地缘实力逐渐释放,那么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本土地缘势力,自然不愿意自己头上再多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主子,不愿自己的利益被无端盘剥——这样一来,他们必然会生出反抗之心。而其自身实力的逐渐壮大,以及与本部(宗主)的遥远地缘距离,又决定了,本部未必能奈何得了这些地头蛇,最后的结果,就是本部被迫放弃对海外领地的统治。
关于这一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美国本为英国殖民地。但北美新大陆的地缘潜力,明显在大不列颠本部之上。以前没开发时,英国倒还压制得住;但随着开发程度提高,北美新大陆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有能力抗拒英国统治,最后终于通过一场独立战争,从英国手中脱离而去。
而北亚不同。北亚,尤其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与东欧本部的关系也十分疏离。但北亚实在太过贫瘠,这种贫瘠,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北亚根本无法形成足以自成一体的地缘势力,第二,离开了其他强势板块的支持,北亚连人类基本正常生活都难以供应。这种情况下,北亚不仅没有自我摆脱俄罗斯东欧本部的能力,连摆脱它的欲望都受到限制。
而且北亚、中亚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也给俄罗斯吞并他们提供了支持。俄罗斯在亚洲大举扩张期间,有资格对它构成阻碍的对手主要有两个——西亚的土耳其,和东亚的中国。如果这两个地缘大国当时足够强势,那俄罗斯不仅扩张成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就是抢到的领土,也可能出于博弈需要和战略缓冲的考虑,不便直接吞并,而采取羁縻方法间接控制——或者干脆让它独立。
可问题是,近代的中国和奥斯曼土耳其,虽然地缘实力足够强大,但当时都深陷农耕泥沼不能自拔,被西方并列为亚洲两大病夫,别说阻截俄罗斯了,连自家领土都被俄罗斯吞并了一大块,所以并不足以让俄罗斯感受到外来威胁,进而能够专心的对亚洲扩张成果消化吸收。
而到20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甚至彻底崩盘,从曾经的一流地缘大国,沦落为蜗居巴尔干一隅和小亚细亚半岛的二流国家。至于中国,虽然在20世纪末重新开始崛起,但此时的俄罗斯已经成长为世界级大国,综合实力并不弱于中国。生米已煮成熟饭,再加上国际形势决定了,中俄需要紧密合作,故而中国也只有咬咬牙认了。
工业文明的加持,北亚地缘潜力的匮乏,以及周边其他强势地缘势力的没落,使俄罗斯对亚洲领土的扩张和消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最后一个促使俄罗斯直接吞并的原因,则在于其开发亚洲领土的方式。俄罗斯的亚洲领土要么干旱(中亚),要么酷寒(北亚),都不适合常规性的大规模工农业开战,对这种地方的开发,主要以资源开采为主。
这和西方对殖民地的开发是不一样的。西方对殖民地的开发,虽然也有单纯的资源掠夺,但同时也种植业发展和常规工业建设——而这种开发是需要全民大规模普遍参与的。尤其是全球化时代来临后,西方普遍将初级工业转移至亚非拉,进而将他们纳入了自己主导的经济循环。在这个体系中,西方虽然居于高端,但亚非拉地区的稳定,也对这种经济模式的维持起到了支撑作用。
而且,这种全球化产业链条的分布,也多少会给亚非拉当地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繁荣和增长。所以这些地区也成为西方产品的消费市场,供西方二次受益。
这种情况下,西方各国有必要给予当地人更多的自主权力,以确保这种双向经济模式的稳定,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反之,如果压迫太多,一旦引发反抗和动乱,这种基于共赢模式的双向循环经济体就会受到破坏。
但中亚、北亚不同。俄罗斯的亚洲领土缺乏常规工农业开发条件,无法打造可以自成一体的经济产业集群,俄罗斯也不需要来自北亚的大范围工农业开发支持,只要掌控住关键的矿产资源,然后再沿西伯利亚铁路,打造出几个据点式的工业中心,便足以把握北亚的经济命脉。这种情况下,由于北亚没有自成一体的经济基础,也不存在大规模的本土市场,俄罗斯也没必要打造什么共赢模式,也没必要考虑什么当地市场二度开发(当地连人都没几个,更遑论市场),所以也没动力出于繁荣当地经济,或者维稳考虑,给予他们过度的自主权。
地缘关系的紧密,工业文明的东风,北亚的天然附庸属性,以及开发模式的不同,这种种因素汇聚在一起,决定了俄罗斯有欲望,也有能力将这广袤领土直接收入囊中。
不过,要揽瓷器活,也得有金刚钻。相较于庞大的亚洲领土,俄罗斯东欧本部体量并不算太大,而且位于国土最西端,地缘结构上存在一定缺陷。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要维系庞大的国土,除了本部的强劲硬实力外,也需要在政治体制上做一些设计,以适应自己的特殊国情。
Ⅱ 俄罗斯是如何成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的
解决了西边乌克兰波兰这些国家的威胁后,发动了十多次俄土战争历时几百年,获得黑海的控制权。然后将罪犯向东发配,配合少量军队东扩。
Ⅲ 苏联是怎么从一个弱小的国家成长成一个超级大国的啊
先说一下,苏联一直也不弱,沙皇时期的俄国虽然是封建国家,可是皇帝完全效仿英法资本主义国家路线,大力发展工业,皇帝的想法很单纯,只为了制造出更好的大炮,因为俄皇十分好战,也就是基于这个愿意,虽然国家的百姓穷困潦倒,腐朽不堪,但是俄国的工业那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这个优势一直受益到现在,当今俄罗斯的重工业仍属世界一流。
德国入侵苏联的时候,苏联军事实力确实不如德国,可是别忘了,苏联的重工业基础非常强,造坦克的速度奇快,虽然质量不如德国的好可是胜在了数量上,当时的情况是,四五辆苏联坦克追着一辆德国坦克打,虽然德国战车世界无敌,但是猛虎架不住群狼啊。。。最后其实是苏德装甲对战基本是打成平手谁也没占到啥便宜,德国输在了天气恶劣和补给不足上,如果在一个比赛场上双发军队硬碰硬对拼,那么德国消灭苏联易如反掌。
如果德国二战胜利了发展速度会远远超过现在的美国,地球可能会提前进入新的文明时代。因为希特勒在战前就构想要建立第三帝国,那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度,天上飞的都是太空飞船,大楼都悬浮在空中,人们都进入了智能时代,然后整个地球有文艺复兴的西方区域,有高科技的现代区域,各种自然景观应有尽有,就像是人间天堂。这个确实有可能实现,二战以前,世界上90%的科学家是德国人,而且德国在战争中先后发明了飞弹(现在导弹的始祖),喷气式飞机(现代飞机雏形),核能量技术。。。这些都标志着这个国家与众不同,而美国战后发展的那么快,直接原因是很多技术资源都取自德国和日本。
Ⅳ 俄罗斯由小公国发展大帝国的过程
俄罗斯由小公国发展大帝国的过程?
斯科公国的崛起
俄罗斯国家是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发展而来的,其居民的先祖为东斯拉夫人。一般认为,斯拉夫人在东欧早期的聚居地大概是位于第聂伯河以西的普里皮亚特沼泽(在今白俄罗斯、乌克兰边境一带)。
公元8、9世纪,斯拉夫人结束了原始的氏族生活建立了公国。公元9世纪末,奥列格王公率诺夫哥罗德大军南下,一举征服了基辅,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奥列格王公成为第一位“罗斯大公”。他喜好扩张掠夺,因而基辅罗斯逐步成为欧洲着名的强国。
11世纪中叶,基辅罗斯陷入了内战,分裂割据长达300余年。1223年,蒙古大军在征服花刺子模、击溃波洛伏齐人的抗击之后,率数万铁骑,南下西征,横扫亚洲,直扑东欧。1243年,蒙古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萨莱建立了金帐汗国。
大规模的征服战争结束之后,金帐汗国建立了对基辅罗斯的统治,其统治起初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反抗。于是蒙古人转而以罗斯王公作为统治工具,并挑拨罗斯王公之间相互争斗,从而分化反蒙力量,监控罗斯政局,榨取罗斯财富。
在罗斯诸国王公倾轧、争斗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悄然崛起。1304年,莫斯科与特维尔公开争夺大公权位,双方征伐不断。同时,它们又都向蒙古金帐汗争宠。在这场竞争中,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1325—1340年)略高一筹。1327年,他自告奋勇,一年之内先后两次镇压特维尔和诺夫哥罗德的反蒙暴动,深得金帐汗欢心。1328年,受宠于金帐汗的伊凡终将“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头衔争到了自己头上。
伊凡一世凭借替金帐汗向罗斯人征赋税的特权,大肆敛收民财,被世称为“伊凡·卡里达”(卡里达意为钱袋)。伊凡一世上贿蒙古王公,下买人心,还大力扩展领地,增强国力。他把隶属于“大公”名下的弗拉基米尔、佩雷雅斯拉夫里、科斯特罗马等地纳入莫斯科公国版图,又以兼并、购买等方式取得马格利奇、加里奇和白湖等地。他还通过种种手段,动员罗斯大主教彼得,把主教驻地由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从而使莫斯科具备了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这两大优势。王权与教权的结合不仅加强了他的政治、经济力量,而且也建立起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莫斯科公国的发展与强大,引起金帐汗国的警觉,他们先是把隶属于大公名下的尼什哥罗德和戈罗杰茨收回,与苏兹达尔合并,另立一个公国,后又把大公名衔转封给苏兹达尔公。莫斯科大公底米德里在大主教阿列克赛的支持下,动用大量教会财产,重金贿买新上台的缪里德汗,又把大公名衔夺回。此后,金帐汗国内乱,实力骤减。底米德里大公乘机以联姻和战争方式,大肆兼并罗斯东北的小公国,甚至开始夺占蒙古人的领地。1380年,金帐汗国与立陶宛联盟,议定从东西两面夹击莫斯科,结果蒙军惨败,马麦汗只身逃走。库里克沃战役对罗斯人摆脱蒙古统治的斗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这一战役的胜利,底米德里被人民誉为“顿斯科伊”(意即顿河英雄)。但1382年,蒙古军队偷袭莫斯科,底米德里猝不及防,被打败,不得不再次臣服于金帐汗。此后蒙古统治日趋松弛,罗斯人民已经看到独立的希望。
从15世纪开始,由于经济发展,地区联系加强,以及反抗外族斗争的需要,罗斯各公国逐渐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了两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统一进程在15世纪下半叶进入高潮,16世纪上半叶基本完成。
1462至1505年,伊凡三世在位。他不惜一切手段来加强莫斯科的地位。他首先在1478年和1485年先后吞并了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其他小国也陆续被并入莫斯科版图。与此同时,伊凡三世也在不断地谋求最后摆脱蒙古人的统治。他与从金帐汗国分离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结盟,而金帐汗国则同位于罗斯西方的......
Ⅳ 俄国是怎样由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的
靠投靠蒙古人。
蒙古吞并俄罗斯后,依靠那些投靠蒙古的俄罗斯贵族统治俄罗斯。
伊凡一世尤甚,他之于蒙古,犹如汪精卫之于日本。
伊凡一世巴结贿赂蒙古王公,靠蒙古人支持大力扩展领地,搜刮民脂民膏,以增强国力。他和他的后代最终控制了蒙古的大部分土地。之后又夹持其他俄罗斯王公对抗蒙古人,把蒙古人刚走后。莫斯科公国就强大了。
蒙古人在西侵的时候,消灭了大部分文明,所以蒙古人被赶走后,俄罗斯不费吹灰之力,就鲸吞了整个北亚。
之后又慢慢蚕室中亚和东欧,最后形成一个2000多平方公里的各族人民的大监狱!
Ⅵ 俄罗斯怎么从小国变成巨无霸
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他们是后来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共同祖先。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于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俄罗斯的早期雏形。
到了12世纪时期,基辅罗斯分裂为若干个独立的小公国。直到1237年,这些公国被成吉思汗孙子拔都所占领,在这里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钦察汗国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算是一个大帝国了。
在蒙古人统治下的钦察汗国内,弗拉基米尔大公在1283年建立了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势力急剧膨胀,在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后,便带领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俄罗斯这个称号也正式出现在历史中。
到了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打败了瑞典,俄罗斯参政院授予其“全俄罗斯的皇帝”头衔,俄罗斯正式成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帝国,开始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此时的俄罗斯是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之下。全盛时的沙俄国土面积约2280万平方公里,1亿2560万人,仅次于当时的清朝和大英帝国。
然而,由于沙俄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机,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随后,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帝国错误的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了国内二月革命的爆发,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建立。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1922年,俄罗斯和其它十几个加盟共和国一起成立了苏联。二战期间,苏联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世界和平。1991年,苏联解体。
Ⅶ 俄国怎样从一个狭小的小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中世纪后期俄罗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帝国,并从15世纪起开始向亚洲和东欧扩张。在历代沙皇的领导下,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开始现代化并到处扩张,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并从(中国)清朝掠夺了15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外东北、库页岛和新疆西部。沙俄和苏联又在中国策动外蒙古独立,并吞并了唐努乌梁海,通过武力侵略和外交欺骗,加上外蒙古独立,共使近330万平方公里土地脱离了中国怀抱。
Ⅷ 俄罗斯和美国从小国几百年后怎么变成大国的呢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苏联败下阵来,苏联解体。(4)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5)信息:大力发展核武器,进行军事竞争。例子: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6)三种观点: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和;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
Ⅸ 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从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国发展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从地图上就可以发现,俄罗斯绝大部分疆域都在亚洲,虽然它一直一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
俄罗斯疆域的扩展更多来源于亚洲而非欧洲,其扩张时间集中在17至18世纪,这个时候中国处于明朝末期,蒙古处在势力衰弱期(元被明灭后就渐渐衰弱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必须与后金联手的原因),满清虽然在扩张,但更多的是向明开战,向李朝开战,真正向俄开战的不多(除非欺负到家门口了,康熙时候才打了一仗)
可以说,俄罗斯钻了空子,钻了时间的空子,也钻了历史的空子
这与君主是否总能雄才大略没有太多关系,有些时候,历史的机缘会成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