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罗斯为什么想要帮助叙利亚, 他们在叙利亚的利益是什么
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政治上:叙利亚是俄罗斯在阿拉伯世界的主要盟友之一。莫斯科在关键时刻抛弃大马士革,会让克里姆林宫的其他伙伴寒心。
2、叙利亚是俄的重要贸易伙伴,俄目前对叙利亚投资总额达200亿美元;双方近年来签订的军事合同总额达40亿美元,叙利亚仅2010年就向俄购买了7亿美元的武器。
3、俄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有它在独联体以外唯一的军事基地,而叙利亚反对派至今未向俄方给出巴沙尔被推翻后莫斯科能继续保留该基地的保证。
4、俄认为叙利亚反对派在心理上更依赖海湾国家和土耳其,而不买俄罗斯的账,这将使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5、俄领导层不再轻信西方国家的承诺,即“叙利亚决议不应被视为通过军事干预该国内部事务的步骤。
根本原因是:
1、军火贸易利益巨大,如果丢了叙利亚那么俄罗斯的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损失。虽然看上去叙利亚没有什么太先进的武器,但是叙利亚的国防构成是“苏制装备”,维护、保养、零部件都来自俄罗斯,量大了自然有利润。
2、俄罗斯需要在中东有个“出海口”,来代表俄国的利益!
❷ 俄罗斯为何参与叙利亚战争
因为政治原因
❸ 为什么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会发生战争
直接原因是: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南奥塞梯1992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初衷不改。2006年11月,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奥塞梯独立。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近年来,南奥塞梯与格中央政府的冲突仍不时发生。
美国先支持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在1997年成立“古阿姆集团”(GUAM),在独联体内部搞“分裂”;2003年又暗中支持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亲西方的萨卡什维利上台;2005年,格鲁吉亚派兵去伊拉克维和,这些人都由美军培训。当然,最有诱惑力的,是考虑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使格鲁吉亚在和俄罗斯的对抗中毫不妥协。如果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格鲁吉亚正好可以利用“俄罗斯威胁”,加快加入北约的进程。
这次冲突从新闻中可以看到,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茨欣瓦利市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局势骤然恶化。是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实施了主动攻击,并宣称已经控制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俄罗斯指责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平民进行种族清洗。
因此导致俄罗斯派出飞机轰炸了格军事基地,又派出驻北高加索地区第58集团军增援部队8日挺进到通往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要冲后,与格军队发生激烈交火。负责指挥救援俄罗斯驻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维和人员行动的俄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9日命令抵达茨欣瓦利市郊的俄第58集团军和航空兵以火力压制方式,实现维和任务区停火。
根本原因在此: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8/28/content_9727164.htm,LZ可以细看
❹ 俄罗斯为什么要发动阿富汗战争其是导致其贫穷的原因吗有其自身的地理原因吗
自1919年阿富汗独立以来,虽然名义上一直是独立国家,但苏联却不断干预阿富汗的内政。1976年,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国。1977年,达乌德正式就任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但达乌德企图摆脱苏联的束缚,这引起了苏联的不满。1978年4月,苏联支持以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阿富汗国名被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政府继续执行亲苏政策,被苏联拉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1978年年底,塔拉基访问苏联,双方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有效期20年。条约规定,双方在平等、相互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全面合作,为保证两国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磋商,经双方同意后采取相应措施,继续发展两国间军事领域的合作。缔约双方各自宣布,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一方的军事联盟或其他联盟,不参加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以及行动或措施。
塔拉基在执政期间,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政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而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苏联入侵后,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十几支穆斯林爱国武装在喀布尔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国的山区要塞展开了抗苏斗争。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
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全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5月,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一职。12月,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担任了总统。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干涉内政、阿富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协议还规定,苏军从1988年5月15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2月15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联合国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计划,建议成立多党政府。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政权瓦解。28日,穆贾迪迪在喀布尔成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国临时政府。
❺ 俄罗斯为什么要打叙利亚
因为俄罗斯在中东唯一的一个军事基地就在叙利亚,维持俄罗斯军队的海洋补给就要靠叙利亚的那个军事基地,这是第一点。 第二,如果美军击垮叙利亚,那北约的军队就可以畅通无阻的直接开到俄罗斯的门口,那俄罗斯为了考虑自身利益,必须保护叙利亚 我只是笼统的说了下,大概以这两方面为主
❻ 阿,亚战争因什么而战争
从27日开始位于高加索地区、里海之滨的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因传统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争议而引发的冲突,目前已经过去第4天。由于这是自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欣茨瓦利等爆发军事冲突后,十多年来第一次出现国家之间的战争,而且还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打到了很高的烈度,故而这么两个平时没什么存在感的国家就这样瞬间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目光。
目前的交战情况
从目前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国公布的战略、战役信息看,以亚、阿两国的体量对比,这场仅仅持续了几天的战事对双方来说,全都损失较大、伤亡较重:
亚美尼亚攻击阿塞拜疆的情况
根据亚美尼亚方面已公布的信息、放出的视频,部署在传统争议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军队利用既设的筑垒阵地和工事体系,充分发挥了己方步兵分队支援炮兵、配属反坦克分队的优势,对实施装甲战进攻的阿塞拜疆军队进行了坚决抗击。
亚美尼亚无人机视角
截止昨天下午,仅仅从亚美尼亚国防部发布的视频来看,亚军已经摧毁了进攻的阿塞拜疆军队33辆坦克和4辆装甲车,其中坦克大多是阿塞拜疆装备的T-72 Sim2“Aslan”型,其主要技战术性能可能介乎于俄军自用版本的T-72B和T-72B3之间,不算太先进;而装甲车则基本上都是苏制BMP-2型步战,从亚美尼亚方面放出的视频看,似乎这些步兵战车并未进行过升级,维持着早期的技术状态。
阿塞拜疆无人机视角下的亚美尼亚坦克
同时,亚美尼亚军队还号称摧毁了阿塞拜疆军队27架无人机、4架直升机,无人机可能都是土耳其提供的TB-2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但是直升机倒是不清楚是什么型号,也没有照片。
阿塞拜疆攻击亚美尼亚的情况
这边亚美尼亚军队打得如火如荼,那边阿塞拜疆军队也不甘示弱,同样放出了大量无人机攻击的视频(这一对什么毛病啊这是)。和亚美尼亚军队主要靠地面战歼敌不同,阿塞拜疆军队的优势则是拿到了大量土耳其支援的Bayraktar TB-2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是土耳其的一家叫Baykar Makina私人航空工业研发的产品,目前林林总总列装了一二百架,在今年年初的伊德利卜战事中曾经给叙利亚阿拉伯军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阿塞拜疆使用精确制导炸弹炸毁亚美尼亚军坦克 来源:阿塞拜疆
现在来看这些TB-2型无人机找麻烦又找到亚美尼亚军队头上了,根据阿塞拜疆的说法,TB-2起码摧毁了亚美尼亚军队的22辆坦克和装甲车,估计同样是T-72B3型主战坦克和BMP-2型步兵战车。此外据说TB-2还摧毁了亚美尼亚的15部9K33M型野战防空系统,有一部分视频倒是能证明,反而体现出来了察打一体无人机在防空压制任务方面的奇效。
惨烈的亚阿冲突
双方在战果上打得热热闹闹,在战役和战略上动静也不小: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儿“闹得不大”,毕竟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发生的冲突就跟印巴两军围绕着锡亚琴-卡吉尔一线发生的冲突差不多,基本是“年年打、月月打”,哪年不打就有点浑身不舒服,饶是今年年中双方还在边境线上剑拔弩张、差点就大打出手。但是这回打的有点儿“不一样”,相信在战果上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回不管是亚美尼亚,还是阿塞拜疆,这损失都有点大了。
阿塞拜疆民众悼念战争中死亡的亲人
毕竟都是小国,手里头没有多少家当,两国的坦克、装甲车数量都只落在了200到400辆这个量级之间,仅仅打了两天,一个打没了坦克储备的1/10,另一个打没了坦克储备的1/7(但阿塞拜疆战果较为存疑),闹得不管是亚美尼亚还是阿塞拜疆都已经开始使用第二梯队、实施全国动员了。目前据说亚美尼亚最新列装的俄制苏-30SM型战斗机已经被派往前线参战,而阿塞拜疆则一开始就出动了俄制9K58型远程火箭炮开火,现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则全部出动了手头列装的最先进的远程火箭炮,准备玩一把“现代战争就是炮战”,似乎意味着双方的交火层次已经快打到集团军级了。
阿塞拜疆火箭炮
而在动员后备力量上,阿塞拜疆由于体量比较大,还只是在边境地区的四个区实施了局部动员,甚至据说还紧急向土耳其求援、土耳其的骚操作就是继续把快要砸手里的“叙利亚国民军”这帮“反贼军”往纳卡前线送、第一批准备送过去三百人当炮灰;而亚美尼亚由于体量比较小,除了发布全国戒严令,甚至干脆实施了全国动员,连首都埃里温都响起了要求适龄青年与预备役人员到就近的兵役点报道的广播。
亚美尼亚当局号召人民参军
故而从多个层级来看,这回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争,别看两国体量不算太大,却已经是最近几年来打得较为惨烈、损失也较为惨重的局部战争了,当然,这两军在交战中展现出的战术水平与战斗技能、两国军事指挥机关在战争中展现出的战争艺术,还需要在未来复盘局势之后做进一步的检查分析。
亚阿冲突背后细节评述
虽然目前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冲突还未结束、双方的交火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是亚-阿冲突中有些细节、有些背景资料还是值得咱们说一说的:
装甲力量使用方面
首先当然是冲突中双方对装甲突击力量、对反坦克力量的使用上。从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冲突情况看,起码T-72B级别的主战坦克在担负装甲进攻、机动防御作战任务中,在高烈度对抗的情况下,损失是极其惊人的。
即使是亚美尼亚或阿塞拜疆这个体量的力量,都能在两天之内击毁对方30辆以上的坦克。这无疑意味着在现代战争环境下,集团军战役地幅如果不部署足够的维修力量、整个国家不具备自行制造与大修坦克整车、制造坦克配件的能力。那么坦克与步兵战车这种战斗装备之于这种国家而言,和一次性装备没有任何区别,真要遭遇高烈度对抗,一天之内损失四五十台坦克可以被算作是完全正常的消耗量。故而,就算你有一千多台坦克的储备量,也只够打个二十来天就消耗殆尽了。
无人机大放异彩
其次则是无人机在此次行动中的大放异彩上,尽管亚美尼亚在地面战中取得了较大战果,尤其是依托边境筑垒地域、既设工事对阿塞拜疆军队实施的战术反击,可谓打的有板有眼,而依托有利地形地貌组织的几次伏击战斗同样打得相当精彩,也算是创下了轻步兵或摩托化步兵全歼重装部队的纪录。
虽然阿塞拜疆军队的陆战技能着实不敢令人恭维、几次被伏击作战中的表现相当差劲,但是,阿塞拜疆靠满天乱飞的无人机,依然能够在装备交换比上同亚美尼亚基本拉平。虽然土耳其提供的Bayraktar TB-2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根本就不是什么先进装备,一方面缺乏卫通天线无法在视距外实施遥控、一方面有效载荷非常差甚至只能带两枚20多公斤重的“袖珍型”反坦克导弹、对坦克目标的摧毁能力其实比较令人质疑。
可就是这种比玩具无人机好不到哪去的装备,仗着亚美尼亚军队缺乏足够的野战防空系统、主力野战防空系统还是八十年代水平的9K33M,不仅在双方前沿乃至对方战术纵深积极活动、四处出没、把亚美尼亚军队打得没有脾气,甚至还直接出击大量敲掉对手的野战防空系统。如果阿塞拜疆真的有一些具备较强空战能力的纵深遮断机型、能够在无人机打掉亚美尼亚的野战防空系统后大量出击,那么现在亚美尼亚的损失怕是还会大得多。
故而,咱们完全可以看出,一方面,未来这种体系不完全、装备不完备的国家之间的陆战,对于进攻方而言,各种性价比较高、操作维护较为简便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能够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对于防御方而言,未来高烈度陆战的野战防空任务,有相当一部分重点要放在对无人机的软硬防御上,这种防御不仅包括诸如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已经部署了的无人机地面干扰基站,可能还包括俄军目前已经展出过的、整合在了先进的9M311M“Pantsir-S1”型要地末端防空系统上的反无人机导弹。总而言之,这种在无人机运用上新的战术动向并可能对战争形式产生的变化值得关注。
周边大国态度
最后,则是关于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冲突中周边大国、域外大国可能采取的态度上。其实大伊万认为这没啥好说的,毕竟这俩地方实在是有点儿小,而且以这两个小国家为核心,也并没有形成足够分庭抗礼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故这几天不少读者担忧的“高加索火药桶”大概率是不会出现的。
而从此次冲突的前景来看,除了土耳其出于其一定的意识形态外交的因素,搁在阿塞拜疆后面拼命拱火,其实俄罗斯现在的态度还是比较克制的,也没有过多地支持亚美尼亚的举动。一方面毕竟亚美尼亚目前也没有过多地倒向俄罗斯,对于俄罗斯来说似乎“待价而沽”是个好主意,另一方面既然土耳其已经迫不及待地下场支持阿塞拜疆了,俄罗斯是否为了一个小小的纳卡问题轻易下场、损害了俄土之间在叙利亚与利比亚问题上的合作,其实也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当然,咱们还是希望冲突地区尽快恢复和平。
❼ 三年的叙利亚战争,俄罗斯究竟是为了什么
俄罗斯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三年的与利亚战中俄罗斯投入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参与到叙利亚战争中,不仅仅如此美国也参与到其中,与利亚作为世界上战争的中心,对于俄罗斯和美国来说这是自己的战略的核心所以美国和俄罗斯都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
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投入到了很多的钱,对于美国来说这场战争也是自己战略的重点。与其说是国家内部反对派和政府的较量不图说是美国和俄罗斯的较量。所以每个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❽ 关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战争原因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战争原因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
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前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1992年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经过会谈,达成有关协议,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不改初衷,有关各方在这一地区的摩擦也时有发生。迄今,格中央政府只控制着南奥塞梯的部分地区。
于是格中央政府便在欧美的变相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奥运的时机,忽然出击,强攻轰炸,意图解决南奥塞梯问题. 面对这一切,俄罗斯政府毫不犹豫,普京强硬而干脆,立刻出兵对抗,对格鲁吉亚狂轰滥炸,格鲁吉亚等不来美国以及北约欧洲国家的支持,只能撤退。俄罗斯利用了这一事件,对美国为首的北约用战争大声说不,警告亲美势力。
在国际调停下,2008年8月13日,格俄双方就停火原则达成一致。8月18日,俄军开始从南奥塞梯撤军。8月26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8月28日,格鲁吉亚宣布与俄罗斯断交。9月10日,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❾ 俄罗斯为什么要军事介入叙利亚内战
首先,叙政府军兵力吃紧,多条战线形势不利。一方面,经过4年多战争,拥有30万人的叙政府军消耗近半,兵力已显不足;另一方面,叙政府军在多条战线形势不利,处于战略收缩状态,仅重点控制“战略核心区”,即从首都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农村省到中部霍姆斯省西部地区、哈马省,再到叙西部沿海拉塔基亚省、塔尔图斯省以及与黎巴嫩接壤的西部地区。
其次,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空袭“伊斯兰国”收效甚微。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美国本应与叙利亚政府军合作,以有效提高打击“伊斯兰国”效果,而美国对此则明确拒绝。由于没有地面部队支持,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空袭收效甚微。
第三,“伊斯兰国”武装人员越打越多。尽管“伊斯兰国”遭到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军队的打击以及国际联盟的空袭,但该组织武装人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据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媒体报道,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人员从去年近3万人发展到目前的约5万人。另有叙利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仅在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就可能达5万人。这不仅表明“伊斯兰国”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较强,而且兵源补充源源不断。
第四,叙利亚成为全球难民最多国家,人道危机不断恶化。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已有超过22万叙利亚人在持续4年多的冲突中丧生,半数国民被迫离开家园,其中400多万人逃往邻国,约760万人在叙境内流离失所。叙利亚已取代阿富汗成为全球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联合国难民高级专家古特雷斯表示,这是近25年来由单一冲突引起的规模最大也是最严重的难民危机。
第五,俄罗斯全力维护其在叙的利益。俄罗斯加大对叙利亚危机的军事介入力度,其战略意图是力求改变叙利亚现政权目前在战场上面临的困难局面,并阻止极端宗教势力进一步渗透至北高加索地区,进而威胁俄南部的安全与稳定。俄罗斯独联体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夫谢耶夫指出,北约东扩已严重挤压了俄在欧洲的战略空间,如果在中东地区再失去叙利亚,不仅会导致极端宗教势力进一步渗透至北高加索地区,而且意味着在中东地区又失掉了一个立足点。这将影响俄恢复其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战略目标,为此俄将全力维护其在叙利亚的利益。
第五点是俄罗斯不顾一切直接接入叙利亚内战的最重要原因。
❿ 苏联当时为什么要进攻阿富汗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很多历史事件,虽然历经岁月,历经历史长河,但是直到现在,很多历史内幕都难以让人知道,为此成为很大的谜团。最典型苏联当年为何要发动阿富汗战争,让自己陷入泥潭,到现在都是扑朔迷离,不被外界知晓。
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想不明白,那么苏联当年为何要打阿富汗战争呢?我们可能都想错了,跟这三个国家有关。
苏联当年那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其一举一动都足以让世界颤抖,堪称强悍到了极点的。而苏联却因为深陷阿富汗战争,难以自拔,最终拖垮整个国家,而最终国家解体。
所以对于这场愚蠢的战争,当年苏联为何要打,为何明知道是泥潭,为何要直接进入,到现在都让人难以理解。
那么苏联到底为何要打阿富汗战争呢?一般的史书,都会认为,苏联那是为了保住苏联支持的人民民主党政权。
保住塔拉基政府,而且对于当时阿明总统的痛恨。所以自恃国力强大,而直接发动了战争,杀了阿明全家,为此进军阿富汗。
这个原因我们都听过,但是其实这个明显不对,苏联那是超级大国,做出战争决策,绝不是为了支持个别政党,痛恨某个总统,而做出愚蠢的行动的。
所以我们其实都想错了,当时苏联之所以发动阿富汗战争,其实都是被逼无奈,主要跟三个国家有关。
第一,就是美国。
因为阿富汗作为欧亚大陆中心的战略位置,所以美国那是一直垂涎三尺的。而阿明总统上台后,推翻了亲苏势力,所以美国势力迅速渗透阿富汗。
而且当时苏联克格勃得到的情报是,美国也在准备出兵阿富汗,一旦美国占了阿富汗,无疑对苏联整个中亚安全和南下之路,都形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所以得到这个情报后,苏联果断出兵,根据揭秘的文件,苏联军队的动作只比美国早了12个小时,足可见形势紧迫。
第二,因为伊朗。
苏联和伊朗关系一直复杂,而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却并没有投靠苏联,来了个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将苏联也视为对手。
而且霍梅尼一心要输出革命,而当时混乱的阿富汗那是最佳选择。当时伊朗已经在向阿富汗南部渗透,所以苏联当时苏联害怕伊斯兰政教合一制度蔓延阿富汗。
一旦如此,苏联临近的中亚穆斯林地区,高加索穆斯林地区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被伊朗连成一片,苏联的安全威胁那是非常巨大,这一点那是苏联害怕的。
所以苏联出兵,保住人民民主党政权,也是为了遏制伊朗的革命输出,这一点也很重要。
第三,因为我国。
从60年代开始,苏联就对我国很不爽,甚至一度爆发局部战争,苏联甚至大兵压境,泰山压顶。但是都没有能对我国造成巨大威胁,所以苏联一方面鼓动越南不断挑战我国。
另一方面也想借助阿富汗,形成对我国东西夹击的态势,而且直接威胁我国脆弱的西部安全,这一点也在苏联开打阿富汗战争的战略考量里面。
所以其实对于苏联来说,阿富汗战争那是保护苏联安全,战略上必须要打的战争。而且在苏联看来是一箭三雕,但是最终开打后。
苏联却发现,美国、伊朗、伊斯兰世界,还有东方都联合在阿富汗对抗苏联,为此让苏联深陷战争泥潭,无法自拔,最终拖垮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