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乌克兰攻击克里米亚大桥,俄罗斯将如何还击
乌克兰目前并不会炸了克里米亚大的,因为直接攻击克里米亚大桥的话,这等于彻底地把冲突升级成决一死战的状态了。克里米亚大桥如果被炸了的话,对于俄罗斯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一旦乌克兰真的攻击克里米亚大桥的话,意味着:冲突全面升级、意味着俄罗斯无路可退、意味着俄罗斯会采取一切手段进行还击的。而且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的话,普京真的不好对国内人交代了,真的要“暴怒”一把了,不怒都不行了。
总之一句话,乌克兰方面如果真的攻击克里米亚大桥的话,俄罗斯的退路几乎就被堵死了,往后也只能奋力一搏了。我的观点还是一贯的:乌克兰方面在短时间内并不会这么做,除非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或者美国人在幕后鼓动这么做并保证了一些东西。
㈡ 游戏行业相继制裁俄罗斯后,为应对制裁俄罗斯做出了怎样的反击之举
游戏行业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比如说索尼sie正式宣布停止在俄罗斯地区销售包括ps主机在内的索尼硬件以及游戏软件。此消息对于游戏圈来说相当震撼,此前已经有多家游戏厂商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在该消息传出来之后,一位俄罗斯的黑客在推特高调宣布自己已成功破解 ps5的开发机以及4.51版本系统。不过网友认为这是一个假消息,并没有人破解相关的数据库。俄罗斯宣称将启动于2015年封锁的盗版网站,供人们进行资源的下载。
总结
至于之后的局势会如何发展,还要看相关国家的态度。
㈢ 俄罗斯将如何结束乌克兰战争
俄罗斯将如何结束乌克兰战争,说出来可能有些悲观!两种可能的极端情况:
一是俄罗斯使用小型战术核武器打击,使乌克兰彻底失去抵抗的信心和勇气,而北约也不敢轻易对俄罗斯进行核反击,防止一场核战争的爆发,被迫默认俄罗斯的战果。
至于俄罗斯如何结束俄乌战争,那肯定也要把乌克兰打个差不多,达到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不加入北约的基本目标,同时也要让欧盟付出代价,这个时候,俄罗斯可能就会结束战争。当然,俄罗斯要绝处逢生,不奋起反击,不遭受损失,不付出代价也是不可能的,但比起生死存亡也是值得的。
㈣ 北约无视俄罗斯瓜分了科索沃,普京接手后如何应对
在普京未上台之前,叶利钦一直致力于加入西方阵营,为此付出了不少俄罗斯利益。但一副牌打了个稀烂,硬是没让人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群雄"们瞧上眼。比如说当年的科索沃事件,明明最终起到了推动整场战争的关键作用,可还是差点让人家摆一道。
这一场兵不血刃的科索沃抢夺战,不但让俄罗斯在国际舞台挽回了丢失的颜面,还大大加强了俄罗斯在科索沃的存在感,以及话语权。而普京呢?此次事件之后,他就如同坐了直升机,在半年时间里,官位一路狂飙,最后就变成了俄罗斯的总统。
㈤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意图削弱俄罗斯,普京会被他们打垮吗
普京不可能会被他们打垮,俄罗斯只要自身团结,在普京总统领导下不会被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削弱。原因就在于世界很多国家还是支持俄罗斯的,内心真正痛恨的是作恶多端的美国。
既然俄罗斯军事、经济两方面都没遭到实质性的伤害,那么以美为首的北约试图通过俄乌战争削弱俄罗斯对邻国的威胁,不是痴人说梦吗?或许以后他们将后悔不已,真不该主动唤醒一个沉睡的军事巨兽。
㈥ 北约东扩的俄罗斯的应对之策
面对美国和北约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俄罗斯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①巧妙处理与北约的关系
面对北约东扩,俄罗斯采取了象征性抵制与策略性靠拢的政策。面对北约新一轮东扩,俄罗斯《新闻时报》发表文章称“俄罗斯再也无路可退”。外交部发言人雅科文科声明说,北约东扩将触及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迫使俄方不得不“极为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然而,俄罗斯这一“严肃”的态度,既有象征性的一面,也有策略性考虑。
首先,国家利益决定了俄对北约东扩的抵制只能是象征性的。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曾说:“在北约扩展问题上,有两条’红线’是不能越过的……横线是波罗的海国家和其他原苏联各共和国加入北约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联系到普京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一系列表态,人们不能不认为,普京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抵制仅具有象征意义,只能停留在口头,不会使用强硬措施,只是向国内民众一个政治交待而已。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普京对北约东扩象征性抵制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此时的北约已经不同于彼时的北约。二是普京对俄的综合国力有着理智的判断,“安心于俄在当今所处的地位,不再抱有超级大国幻想”。目前,俄罗斯首要的国家利益是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利益一方面离不开西方的“众多源泉”;另一方面俄必须花长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经济的诸多老大难问题,抵制北约东扩无疑会牺牲俄的经济利益。
其次,以退为进,策略性靠拢北约。普京执政之后,鉴于俄罗斯地处欧亚两个大陆,军事力量强大,且又拥有数千枚核武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真正地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因此,与其同北约进行对抗、竞争,还不如改善和发展同北约的关系,因为这样既可以获得和平环境,又可以从西方国家获取资金和技术援助,这不仅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恢复和提高俄罗斯大国的地位。因此,欧洲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地位被提高到独联体之外的第一位,这就大大加深了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有鉴于此,普京开始抛弃一味硬顶的方式,以退为进,争取参加北约,从内部化解其东扩对俄罗斯造成的威胁。
9・11事件后,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恐怖主义成了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普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机会,主动、积极地改善和发展同美国和同北约其他国家的关系。政治上,他表示坚决支持美国和英国联手进行的反恐战争;在军事、技术上,他向美国提供情报,并允许美国使用中亚前苏联共和国的基地。对普京的上述表现,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深受感动,为了“感谢”和“奖励”俄罗斯,他们多次发表讲话,表示要采取措施,加强和密切北约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2001年10月,普京访问布鲁塞尔并同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会谈时,双方达成共识,建立一个工作机构,把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推向新水平。2001年11月1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建议成立新的机构———北大西洋-俄罗斯理事会,用“20国”机制代替过去的“19加1”。“20国”机制建立后,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双方的合作领域和水平都较过去有很大提高。但是令俄罗斯不解的是,北约东扩的进程并未停止。
俄罗斯为何要拉北约的手?评论家认为,北约和俄罗斯合作的加强是各有所需,共存多赢。俄罗斯向北约靠拢,可以与北约分享对欧洲和世界安全事务的领导权,并获得更多的经济、技术援助,争取欧美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能减免俄罗斯的庞大债务;北约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拉住俄罗斯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软化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的态度,同时对俄罗斯的市场也寄予厚望。由此看来,俄罗斯向北约作出的让步,到底是卧薪尝胆还是战略转移,恐怕东西方都不能轻易作结论。
②加快国内发展步伐,加强自身实力
俄罗斯总统普京知道,要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增加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近年来在普京领导下,俄罗斯政府采取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措施:首先,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新型市场竞争机制,这是制度改革的“瓶颈”。其次,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提高透明度和政府行政效率。普京认为:“如果权力机关名声扫地,明天国家就会没有面包吃”,“很显然,要有效地发展经济,必须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因此,保障政权机关及其决策过程更为透明公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改革。
”再次,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政府追求的最高目标。保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是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百姓得不到实惠,则改革与发展不成功。普京特别强调和致力于以让广大百姓从改革中得到实惠,使人民生活水平切实提高并消除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由于国内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在苏联解体以来的12年中,俄罗斯经济1992—1998年连续7年剧烈下降,走向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的快速恢复和回升阶段;近5年来,俄政府通过多次提高工资、退休金以及对贫困线以下居民的补助等使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2003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达到GDP增长率的2倍。
③强调核武器的作用,增强军事威慑力量
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指出,由于北约东扩俄有可能重新修改军事学说,这有两层涵义。首先是强调核武器的作用。2000年《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提出核武器是“保护军事安全的最可靠工具”,在俄罗斯及其盟友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遭到侵略时,它可“有限或全面地使用核武器”。2004年初,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由于装备水平不高,俄军常规力量根本无法与北约抗衡,所以,核武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是俄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其次是不排除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2004年4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北约“匆忙”东扩表示担忧,并警告说,如果美国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真的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通行规则,俄罗斯将别无选择地适应现实,采取行动确保自己的国家利益。“一旦北约在波罗的海国家部署军事基础设施对俄构成威胁,俄罗斯将采取对应措施。”
④发展新式武器,加速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
200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后,俄罗斯就积极寻求突破美导弹防御系统的武器。2004年3月30日,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国防部高级官员的话说,俄已成功地研制出一种“革命性”的武器,能轻松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这一新式武器在俄罗斯2月举行的军事演习中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相当满意。如果部署这种新式武器,那么美国精心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变得毫无作用。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这种武器的造价并不昂贵。据军事专家推测,这是一种新型“机动弹道导弹”或“极超音速巡航导弹”,可直接从飞机上发射,能够在外层空间和地球大气层之间飞行。
耐人寻味的是,这位官员透露新式武器信息的同一天,7个新成员正式加入北约。俄罗斯此时宣布研制成功新式武器,一方面是向世界表明,俄罗斯仍是世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另一方面,新武器的消息或许会让他们的心里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衡。
⑤强化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巩固俄在独联体的影响和地位
北约新一轮东扩不仅增强了实力,也为美国向独联体国家进一步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美国不断以援助作诱饵拉拢其他独联体国家,一些国家纷纷向美国示好。乌兹别克斯坦答应美机动部队可临时在其国家驻守;乌克兰最近宣布,必要时它允许北约军队进入领土;白俄罗斯外长也表示,将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因此,安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及其它独联体国家、稳定周边局势、营造和平环境成为俄罗斯日益迫切的战略任务。俄罗斯竭力促进独联体国家间的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内加强独联体的安全防务,并利用独联体国家面临的各种切身问题,加强和巩固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影响和地位。
⑥加强与欧盟的关系,作为消弭北约威胁的战略支点
由于欧美在国际秩序、地缘政治和经贸利益以及欧盟独立防务等方面存在分歧和矛盾,俄罗斯会充分利用欧盟争取同其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的诉求及它与美国的分歧,加强与欧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协调。牵制美单边称霸的企图和北约的压力。
在北约东扩的问题上,欧盟内部心情各异,对于北约今后的定位,欧盟更是处境两难。首先,法德等国对今天的欧美关系发展并不乐观。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法德等传统欧洲大国越发意识到,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是以美国在大西洋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条件的。美国永远都不希望西欧与其平起平坐,更不希望欧洲自主。法国一位高官直言“伊拉克战争并未在美法之间制造分歧,只不过是揭露了掩盖多年、在苏联解体后日渐加深的美法分歧”。在美欧角力的过程中,俄罗斯是关键因素。因地缘与经济方面的纽带关联,再加上历史和文化的亲近,欧俄关系的发展后劲显然胜于美俄关系。其次,北约中的欧洲盟国也急于与俄罗斯建立一种新的安全机制,减少军事威胁的压力。俄强大的战略核武库始终是欧洲盟国的安全忧患。西欧国家比美国更积极主张与俄罗斯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对于北约东扩,如果俄罗斯的反对情绪得不到安抚,造成俄与北约关系紧张,受害的首当其冲是北约中的欧洲国家。英国首相布莱尔暗示在新的合作机制中可以给俄一定的否决权,反映了欧洲盟国以更大让步换取俄融入西方的意愿。
此外,俄罗斯将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同中国、印度等东方大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开展与东盟对话,来牵制北约的行动,消弭来自北约东扩和美国的压力。
㈦ 美国近期加大对俄罗斯的军事挑衅力度,俄军采用什么方式反制呢
㈧ 如果北约在进行的实兵演习时,导弹误入俄罗斯境内,俄罗斯会如何反击
俄罗斯并不会因此而大打出手,考虑到目前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战略关系,以及国际形势,他都不会贸然出手,同时他也了解北约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旦发生这种事情肯定还是会先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由于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比较紧张,美国为了震慑俄罗斯,常常会在其周边进行军事演习。
但如果北约国家拒不道歉又不赔偿的话,事情可能就会往坏的方面发展,不过鉴于俄罗斯目前也是军事实力排名第二的国家,应该不会有哪个北约国家会作死吧。还好俄罗斯地广人稀,即便是误射了导弹,造成伤亡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双方都不愿意轻易把对方惹急。
㈨ 俄罗斯在什么情况下会动用核武器对付北约国家
按照目前国际形势来看,今天俄罗斯的确面临很多来自于西方国家压力,简单理解被西方国家群起攻击,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但还不至于发展到俄罗斯需要动用核武器来保卫国家、对付北约的地步。
所以北约国家也不傻,虽然围堵俄罗斯,但尽量避免与俄罗斯短兵相接,发起直接冲突,还是以冷战和暗战为主,俄罗斯核武器大棒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局势失控,俄罗斯反击的时候,核武器使用就上了日程了。
㈩ 如果俄罗斯突然袭击土耳其,北约会怎么做
按照北约共同防御规则,当北约任何一个成员国遭遇袭击,就意味着袭击了北约所有国家,所以北约会进行集体反击,按照这个条约,如果俄罗斯袭击土耳其,那么北约就会启动反击措施,也会对俄罗斯展开袭击。
此外在叙利亚,俄罗斯也袭击过土耳其,并不是公开袭击,双方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并不会公布出来,由于土耳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两个势力有时会出现在一个地方,俄罗斯获知消息后,会以空袭叙利亚反对派的名义进行空袭,土耳其出现士兵伤亡,也不会公开,俄罗斯和土耳其也属于桌子上关系不错,但是桌子底下,双方的脚在踢来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