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俄罗斯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对俄罗斯来说,一方面是担心英国占领,并以此攻打进俄罗斯内部。当年正在和英法联军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而俄罗斯不敌,步步败退,阿拉斯加位置靠近英法殖民地加拿大,英国在加拿大殖民地上有四万多正规军,而俄罗斯在阿拉斯加只有七百多,因此俄罗斯担心英法会借着阿拉斯加这个位置来攻进俄罗斯内部。
另一方面是没钱。当年俄罗斯十分贫穷,阿拉斯加这块地天气恶劣,大部分时间都是极寒的状况,因此种植业等产业很难发展,并且他们当时的权力中心在欧洲那边,阿拉斯加位置遥远,鞭长莫及,很难把控,因此这块地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还不如换钱补贴军用来得更好。
直到1900年左右,美国在阿拉斯加土壤之下发现了金矿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后来于1959年1月正式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第49个州。
‘贰’ 为什么国内银行要拒收俄罗斯汇过来的人民币美元外汇变成人民币都不行吗
我们银行要举手俄罗斯拉过来的人民币,需要兑换
‘叁’ 如何在俄罗斯做生意
一是从短期来看,因俄目前国内制鞋业生产萎缩,所以道。出口中低档但质量好的产品将是占领这一市场较为现实的方向。
二是从长期来看,可在俄罗斯建立合资企业,利用当地闲置的生产设备、多余的劳动力及部分原材料进行合作生产。俄罗斯在制鞋业方面拥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但因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一直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合资生产可帮助企业较顺利地进口鞋仍是满足俄国内市场需求的主要渠进入这一市场,同时进口原材料、设备均可享受免税待遇,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近来,俄罗斯政府对建立合资企业也持鼓励态度,认为这有利于振兴民族工业。进行合作生产将是俄市场上各厂商之间展开竞争的一个主要方向。
三是在销售形式方面可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合作连锁形式或在生产上首先定位于中档到中高档范围,即使难度很大也应坚持,因为这种机制是提升自己产品品牌形象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另一种机制是到现场陈列室联系批发商和零售商:必须记住,今天的消费者更多注意的是流行并能理解刚出现的最新趋势。如果是合资或利润分成的情况,俄罗斯商人私人很难接受将股份移交给外国投资者,特别是在外资控制主要股份的情况下。曾经成功的中国企业通常都已与其合作伙伴以及当地机构达成正面的个人亲善关系。
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加大彩购商的开发与分级管理。上半年,受到非典的影响,许多采购商取消了前往中国采购的计划,使许多厂商受到冲击,但仍然有许多中国生产厂商利用网络工具获得许多商机,这也充分反映了网络工具在销售方面的重要性。利用网络,可以定期向原有的采购商发送最新款式需求订单,另外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以及BBS 等工具,开发俄罗斯新采购商。开发采购商时还必须做好采购商的分级管理,使销售市场不会受到冲击,也便于采购商的深度开发。
五是多参加俄罗斯的展会,俄罗斯行业组织经常会举办一些以纺织服装、配件、鞋类为主题的行业展会,旨在促进国家间轻纺方面的商务合作。这样的展会往往吸引很多大采购商前往寻找机会,也是供应商获得大订单较理想的途径。
‘肆’ 为什么俄罗斯是由外国人(尤其中国人)在那儿经商日用品而不是他们自己从中国进口自己销售呢
问题的实质是:俄罗斯的国家福利太好了,光靠救济金,即使什么不干也饿不死!这就养成了他们的懒惰、虚荣习性,大钱挣不到,小钱不想挣,别人挣钱他们眼红!外国人到他们国家挣钱他们更仇视!一个无可救药的民-族。
‘伍’ 我有一个俄罗斯客户把款汇到我们账户了,钱到了,但是我们没有出口权,所以钱又打回去了,要收款怎么办
走外贸公司挂靠,他们会收手续费用。
‘陆’ 俄罗斯客户在瑞士银行存放近2千亿瑞郎,为什么有钱人都把钱存进瑞士银行
俄罗斯人存在瑞士银行的货币有2000亿瑞郎左右,大家就可能对瑞郎没有什么概念,其实他跟美元的购买力差不多,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瑞郎可以兑换6.7人民币左右的程度。所以这个2000亿瑞郎兑换成人民币,大家所能理解的大概就是1.3万亿左右的钱,注意这不是资产,是实打实的钱,随时可以动用的。
永久中立国的意思就是在战争之中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攻击这个国家,因为他不参与任何国家的战争立场,也不为其他国家提供武器,不在任何一个阵营里面是永远中立的。所以大家默契的都不去攻打这个国家,包括在二战之中,但是现在好像被打破了,因为永久中立国开始购买自己的武器了,作为一个正宗的永久中立国,他不需要武器,因为没有人会去攻打他。这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事件,西方国家集体制裁俄罗斯所出现的瑞士银行的这个钱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小问题。
‘柒’ 为什么投资外汇要把钱汇到国外去,安全吗
是的,而且是汇到国外的公号。如果谁让你做外汇把钱汇国内的,尤其还是私人账户,那人那公司一定是骗子!
‘捌’ 俄罗斯为什么有那么多富豪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争夺权力的斗争拉开了帷幕,经过几轮较量,赫鲁晓夫最终掌握了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赫鲁晓夫刚刚尝试搞了一些改革,就于1964年被赶出了政治舞台,从此,苏联进入了“停滞时代”和短命而频繁更迭的老人政治时代,一直到1985年比较年轻、富有朝气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才给苏联社会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时,一方面是苏联社会官僚特权阶层已经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贪污盛行、腐化成风,官员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肆投机倒把,非法生意、“影子经济”和黑市交易已经形成气候,另一方面是刚刚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推出了《改革与新思维》。正是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的一两年内苏联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合法生意人和大规模的私营企业。随着《个体劳动法》和《合作社法》的颁布,私营者或者国有企业建立起了成千上万个合作社,无数“记账式”卢布通过合作社变为现金,外贸自由化开辟了签订大标合同的可能,第一批“大款”开始在苏联社会应运而生。随着1991年底苏联解体、民主派上台执政、实行价格自由化,俄罗斯新富豪们敛财的环境更为宽松,暴富的机遇也更多了,他们利用各种关系获取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按照国内价格在俄罗斯买进石油和石油制品、金属,特别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木材、化肥、皮毛等原料,然后按照国际市场价格倒手出境,这样一转手就可以在一夜之间获取暴利,而一般来说在当时能够搞到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的主要是有权力背景的俄罗斯富豪或者干脆就是掌握权力资源的政府官员。在短短二十年的转型过程中,俄罗斯涌现出了一大批身价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资产的新富豪,他们积累财富速度之迅猛为世人所惊叹,同时他们敛财的手段和路径也为世人所好奇。2000年前,俄罗斯尚无一人入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到2003年就已经有17名亿万富翁榜上有名,其人数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名列第四;2004年5月,《福布斯》确定:身价至少达10亿美元的俄罗斯富翁为36人,亿万富翁的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个人数在2006年增至44人,2007年增至53人。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被《福布斯》评为俄罗斯首富的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2003年的个人资产为80亿美元,而到2004年就达到了150亿美元。2006年俄罗斯首富的桂冠则被俄罗斯新富豪的后起之秀——俄罗斯石油大亨阿布拉莫维奇摘取,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180亿美元。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不仅个人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俄罗斯大富豪的人数在增加,而且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中等富豪人数以及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的俄罗斯小富豪的人数也在增加。
‘玖’ 当时俄国向……
19世纪50年代。
1854年一位名叫桑德斯的美国商人来到彼得堡,自称是来办商务的,却悄悄地拜会了当朝重臣康斯坦·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两人密谈良久……
三年之后,1857年3月,沙俄新上任的外务大臣亚·戈尔恰科夫公爵收到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建议出卖阿拉斯加的信。他写道:“这种出让是完全合乎现代要求的。我们不必欺骗自己,而应有所预见:美利坚合众国想要整个地统治北美,肯定会攫取我们这些领地,而我们又无法把它们藏掖起来。再说,这些领地带给我们的好处微乎其微,出卖它们似不会引起过分的反响……”
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公爵进退两难:他不赞成出卖阿拉斯加,但也不能对豪门权贵的意见不予理睬。他只好把此事报告沙皇。没想到皇上竟对此极有兴趣,御笔批示:“此议值得考虑。”
大公是沙皇的弟弟,这件事可能他们在家庭聚会时就“考虑”过了。这是经过密谋策划的,只有少数人参与此事。密谋者知道,持反对意见的外务大臣是惟一难以逾越的障碍,于是他们设计了一幕小剧:首先是远在法国休养的大公给外务大臣写信提出此事。他们分析:事关重大,外务大臣必然会报告皇上,而皇上表现出兴趣,要加以“考虑”,这样一来外务大臣就可能改变立场……
外务大臣不再公开反对。他也知道三年前大公曾同美国商人有过秘密接触,可能就是这位美国商人说服大公赞成出卖北美领地,然后由大公把这个想法灌输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戈尔恰科夫公爵准备采取拖延的办法,并为此寻求支持。他找了1830—1835年间曾担任过俄国领地阿拉斯加执政官的海军上将弗兰格尔。谁知海军上将是位谁也不敢得罪的人。他采取的是中间路线。在给外务大臣的信中他写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于没说!
戈尔恰科夫经过慎重考虑,向沙皇建议暂缓出售阿拉斯加,待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探明美方意向再作定夺。沙皇于1857年4月29日作了简短批示。大意是:一、此事不算完;二、卖价可大大降低。
“十年磨一剑”
戈尔恰科夫真有能耐,居然把此事压了十年。(也是天助,这期间刚好碰上美国发生 1861—1865年的国内战争!)可在这十年里密谋集团并没睡大觉。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密谋集团的主将,除经常在皇上耳边吹风外,还把财务大臣赖滕拉入圈内。而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一开始就是此集团的干将,十年内为出卖领土奔走于俄美之间,不遗余力,甚至准备了使俄国蒙辱的条约文稿。“十年磨一剑”,密谋集团开始分头行动:大公负责打通外务部,重新向外务大臣提出这个问题;财务大臣以金融危机来逼压沙皇,建议向西方贷款;驻美公使则加紧同美国政府磋商。
密谋集团加快了步伐。
1866年9月,财务大臣赖滕给沙皇呈上一份报告,声称近两三年来债台高筑,国库空虚,为偿清外债必须尽快筹集450万卢布,可在国内无法筹到这笔钱,办法只有一个:用新的国际贷款偿清旧债。他让沙皇明白,俄国能否得到贷款,决定于出卖阿拉斯加的态度,换句话说,出卖阿拉斯加,就可以延期还债。
1866年10月,斯捷克利男爵由华盛顿返回彼得堡,密谋集团在大公府邸聚会,作出两项决定:一、出卖阿拉斯加要价500万金美元;二、继续向外务大臣施压,争取尽快突破。
1866年12月16日中午,密谋集团的全体成员以参加“日祷”活动的名义来到外务大臣家,沙皇本人也来了。他明确表示同意出卖阿拉斯加。没有正式记录,只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日记中有两行文字:“中午1时,戈尔恰科夫公爵就美洲公司之事举行了会议。决定卖给美国。”
沙皇的日记表明出卖阿拉斯加已成定局,可此时罗斯大臣会议和国务会议对此一无所知。
密谋集团避开外务部,指定斯捷克利男爵全权负责谈判和签约。可是,作为全权代表的这位公使先生手上竟没有任何政府的书面指示或授权书,只是财务大臣叮嘱了一句:“要500万美元。”
男爵同美国的谈判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卖国丑剧。条约正文是由美方口授笔录的。七项条款中有五项讲的是美方的权利,即签约后美国政府应得到什么。其余两项是有关付款问题,但对付款过程中违约的责任和惩罚只字未提。
美国政府买地,洛希尔财团掏钱
美国人看好阿拉斯加的经济前景,也深知其政治和军事的价值,但当时美国刚刚结束内战,国库空虚,手里没有钱。于是美国政府这位买主的身后出现了一位掏腰包的人。在准备签约的过程中,闪现出一个美国人的名字:奥古斯特·别利蒙特。别利蒙特是23岁时在美国崭露头角的,此前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已经是洛希尔银行法兰克福分行的主管;后来在纽约为洛希尔财团收购了一家银行,并担任其主管人。不久他很快就成了美国总统的经济问题顾问,而且是政府的债权人。显然,洛希尔财团通过自己的代理人把钱给了美国政府,由政府出面购买阿拉斯加。
据1860年的材料,当时俄国面积为97万平方公里,如果出让阿拉斯加,扣除6万平方公里,俄国将失去6%的领土。阿拉斯加是只金饭碗。其实当时俄罗斯美洲公司已开始开产煤和金矿,但财力有限,俄政府又不给予必要的支持。但办法还是有的。他们只要取消俄美公司对阿拉斯加的垄断,对俄国私人资本及企业家开放,共同开发阿拉斯加,肯定是大有前途的。
提高地价之谜
1867年3月,俄美双方“谈判”已接近尾声,不久即可正式签约。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美方代表国务秘书休阿尔德对条约的第六条款作了改动,出现了720万美元的数目,而原定地价是 500万美元!斯捷克利男爵欣喜若狂,立即报告沙俄政府。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于1867年3月26日发给男爵一份密电:“皇上准予以700万美元之价出售并签约……尽量争取近期收到钱,如果可能,把款转入伦敦巴林银行。”
1867年3月29日深夜至次日凌晨,美国务秘书休阿尔德和俄驻美公使斯捷克利在条约上正式签字。签约后美方不等国会批准拨款,不承担任何义务,就立即得到了阿拉斯加。美国政府的国务秘书不同意在伦敦付款。他有心参与这场财务勾当。他知道,伦敦的巴林银行有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私人账户,而俄罗斯国库的钱是存在“英格兰”银行的。
地价增值无疑给了俄方代表斯捷克利吹嘘自己的资本。他说自己在谈判中成功地讨价,并由于他的工作,“某些有影响的美国人物”帮了大忙。他认为地价增值的220万美元中应有他一份。可彼得堡并不这样认为,沙皇除授予勋章以外,只奖给他2.5万银卢布。斯捷克利感到十分委屈,在写给外务部的朋友韦斯特曼的信中说:“至于给我的奖金,我想应当更慷慨些……如果皇上不能正确评价其派出使者的贡献的话,那么他就会自己设法拿到其应得的东西。”
当然,阿拉斯加售价增值与斯捷克利无关。可美方为什么要提高地价呢?为破解这个历史之谜,美国侦探拉尔夫·埃佩尔松对此事进行长期调查研究后写了一本书:《一只看不见的手》。他写道:“在美国内战期间,沙俄为救援美国政府曾派出自己的舰队赴美国海域。沙皇同林肯(美国第16届总统——笔者)可能有过秘密协议,美国应为俄舰队支付费用。约翰逊(林肯被暗杀后接任第17届总统——笔者)没有宪法授权,不能支付这笔费用。而舰队的费用又相当高:720万美元。因此,约翰逊通过国务秘书威廉·休阿尔德谈妥向俄国收买阿拉斯加的事。那些不明真相的历史学家称‘提高地价’是‘休阿尔德的愚蠢’。至今还有人批评这位国务秘书,说为这么一块地不应付出那么高的代价。但购买地只是一种手段,为动用俄国舰队向沙俄付清军费的一种手。而俄国舰队的行动在当时确实使美国避免了同英法之间的一场恶战。”
说到俄国海军援美一事,1863年夏末的情况是这样的:游弋在北美两岸的俄国海军力量是两个分舰队:大西洋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列索夫斯基指挥,太平洋分舰队由海军上将波波夫指挥。它们曾分别开进纽约港和圣弗兰西斯科港,这是英法两国始料不及的。
对于林肯总统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有秘密协议之说,1939年苏联历史学家马尔金肯定地说:“俄国公布的文件同美国大量的资料都说明当时这种关系,并且证实了关于1861年或1863年派遣分舰队支援北美和俄美之间建立秘密联盟的说法……”
俄战舰在美国海域游弋累计时间近一年,为此国库开支了多少钱呢?据当时海军部的材料,国库为一艘44-炮舰一年支出的军费为35.7469万卢布。两个分舰队12艘战舰的费用420余万卢布。此外,巡航舰“新贵”号沉没在圣弗兰西斯科海湾也应计入总开支。还有,分舰队驶入大西洋时牺牲13名水兵,几十人患坏血病并长期进行治疗,在大洋中航行后不少舰只需要大修…… 总之,在总开支中应当再加上300万卢布的数目,军费总数应为720万卢布。这么说来,如果美国有意把地价提到720万美元是为了支付俄国应得的军费,那么阿拉斯加岂非等于白送?!
令人生疑的收据
在1990年美国西雅图附近的塔科玛市的一个叫做“沙俄的美洲”的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了一张收据——美国政府收买阿拉斯加后俄国出具的收据。
这张收据使长期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产生许多疑问。条约第六款写道:“在上述规定出让的基础上,美国应在交换批准的条约文本后十个月的期限内在华盛俟�飧陡�矸酵饨淮�砘蛘叨砉�郴饰�傻娜�ù�?20万金美元……”把上述条款同收据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不少问题。条款规定付款地点是华盛顿,收据上则是纽约。收款人也令人生疑。在收据上作为收款人签名的是爱德华·斯捷克利。根据条文他作为俄方代表是可以收受款项的。但有一个情况:条约批准之后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担心在收受款项上出问题,立即把完成此事的全权由外交代表转到财政部,财政部应迅即派出具有相应资信的代表赶赴华盛顿,收取金美元后,亲自监督把金币装上俄国战舰,运到彼得堡后转交国库……如果这么办了,那是万无一失的。可美国展出的“收据”说明财政部未能接手此事,而由外交代表斯捷克利独揽大权。正是他违背美方应付现金金币的规定,毫无异议地收入了720万“格林别克”纸币的支票。“格林别克”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时发行的绿背纸币。它的市面价值大大低于金币。美国支付的“格林别克”支票实际只值540万金美元。男爵的“疏忽”和“宽容”使俄国损失180万金美元。差额留在了美国国库。俄国外交代表从中得到好处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条约规定付款期限为缔约后十个月内,可美国占有阿拉斯加后却迟迟不付款。期限早已逾越,美国国会还在为是否照约支付争论不休,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按照国际惯例,违约一方应承担责任,受到惩罚。可俄国政府对此不置一词。斯捷克利男爵于1868年7月15 日给外务大臣的信中写道:“美国人民对沙皇政府的知恩图报和宽宏大量给予很高的评价,它没有提出抗议,亦未发出怨言,尽管它有权这么做。因为在规定期限内不付清款项,实际就是公然破坏协议。”动听的言词,更加暴露卖国贼的嘴脸。这位外交代表既然如此明白其中道理,为什么当初不在条约里写明违约责任和惩罚条款呢?
1868年8月男爵交给俄罗斯国库一张“720万美元全部收讫”的凭据,并称钱已转入纽约某银行,可据该银行向美国国会作证时确认汇入银行的钱只有703.5万美元。不用说,16.5万美元已装进外交代表的腰包。
这位男爵的最后命运像个谜。1869年5月,他写信给外务部的友人,说希望得到两年的休假,信中充满了恐惧和忧伤。一个把手伸进皇上口袋里(应当说是老百姓的饭碗里!)的人会有什么下场呢?终于斯捷克利男爵失踪了,在俄国失去了他的踪迹,在国外也找不到他……
‘拾’ 为什么很多国家把外汇储备存放在外国呢
外汇储备一般是用于调整国际收支、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本国汇率、抵抗债务风险维护国际信誉等。
但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大大超出合理水平,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和浪费,因此要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合理地利用外汇储备。
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既不能放在抽屉和柜子里,也不能存款于国内的银行,投资于国内的有价证券,而只能存款于外国银行〔包括本国的境外银行和国内的外资银行〕或购买外国的国债等有价证券。由于国债等有价证券流动性强、收益性高,所以,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大都投资于外国政府发行的国债等有价证券。
外汇储备还运用于以下途径:一、进口物资和技术用作重点项目投资或其它技术改造,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专门贷款购买外汇,用进口拉动内需。二、把部分储备交给一家或几家基金代管。这些基金由专家把储备按不同比例进行资产组合,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结构。从多年的情况看,这些基金获取的收益较高。
放在本国就不是外汇储备了~那会干扰本国货币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