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中德军说的德语
Achtung 读音:阿克托姆
注意、留神,
Ehrerbietung 读音:爱俄比托姆
敬礼、尊敬
vorw�0�1rts 读音:佛沃斯
前进
Feuer 开火、射击 立正(achtung) 敬礼
⑵ 为什么俄罗斯二战片里德军说德语的时候,旁白总要配上俄语翻译变成德军好像同时在说两种语音
因为这是给俄罗斯本国观众看,所以当然要配上俄语字幕,不然观众肯定不懂电影里在说什么。就像我们在开外国影片时需要中文字幕一样。
⑶ 德国法国俄罗斯用英语怎么说
Germany 注意不是German(德语,德国人)
Deutschland 德国 Deutsch(德语,德国人)
France 法国 French(法国人,法语)Frenchman(法国人)
Russia 俄罗斯 Russian(俄语,俄罗斯人)
Good Luck
⑷ 15世纪用俄语怎么说
引言:
1991年12月26号,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其中俄罗斯联邦做为苏联的继承国接收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俄罗斯重新做为一个国家,重回世界舞台。
意识形态的失败,苏联只能说是从内部瓦解的例证
自1991年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并不友好,刚开始俄罗斯满心欢喜的认为,西方一定会接纳自己的,但得到的却是经济上被西方坑惨了(经济休克疗法),政治上被西方骗了(国有资产被寡头们瓜分,民众们一生的积蓄转眼间荡然无存)。军事上不断要求俄罗斯削减实力,销毁核武器。俄罗斯刚开始都照作了,但得到的不是西方的接纳和包容,还有俄罗斯急需的援助,而是更严厉的要求和命令,要求俄罗斯出卖更多的国家利益,让更多本身不具备条件的俄内部国家独立,要求俄罗斯不得干预国内经济等等。这一下俄罗斯意识到了,西方不会因为自身的制度改的和西方一样,就能和西方融合到一起,而是趁着俄罗斯刚成立时的虚弱而要把俄罗斯变成更多的小国和被剥削和奴役之地。随即,俄罗斯开始对西方逐步拒绝,而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围堵包围也越来越变本加利,直至今日,俄罗斯也依然处于西方有如恶狼般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撕咬中。
乌克兰是俄罗斯生存的底线也是俄罗斯不可能退让一步的地方
俄罗斯同为西方人种,信仰上也是一脉相承,为什么西方几百年来一直死盯着俄罗斯不放,非要欲置其死地而后快呢?本文就是要说一说俄罗斯的前世今生。
一、永远在不断扩张中的俄罗斯
当12世纪时的蒙古帝国的铁蹄踏向世界时,全世界都无法抵御蒙古帝国的入侵,当时的蒙古帝国是一个面积约3千多万平方公里超级帝国,其后为了统治分成四大汗国,和我们历史的元朝,以黄金家族为正朔,共同供奉之。俄罗斯当时就是其中的金帐汗国下的一个小公国,名为莫斯科公国,由于莫斯科公国的头领比较会来事,就把蒙古人的委托收税权争取到手,可以向周边的其它公国和部落等收税,然后再上交给金帐汗国,但那个年代,怎么收是一回事,怎么交当然也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有这个名义,就可以向四周征服,就可以过的比其公国和部落舒服,这却是实打实的好处,谁不服?后面的大哥自然要收拾谁,这时候莫斯科公国算是取得了起家的第一桶金,又因为莫斯科公国是罗斯人建立,所以地盘和实力增强后,就成了罗斯国。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罗斯国也开始放飞自我,总是觉的别人家的地盘好,开始了不断的扩张之路,最先的就是现在闹的最欢的波罗地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三个从15世纪第一批臣服的公国,一直被俄罗斯统治了近五百年,苏联解体时,这三个同样是第一个跳出来独立的加盟国。现在在美国的挑嗦下,开始发疯般的反咬俄罗斯 ,可见俄罗斯当年也没怎么好好的对待这些国家,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还是恨的是如此之深。
永远在扩张的俄罗斯
随后,在向西的方面,俄罗斯开始不断的向北欧各国入侵,比如什么芬兰,瑞典、挪威等国,战争就没停过,特别是芬兰,离俄罗斯近,反复的抵抗着俄罗斯的入侵,反正是越打越狠,越来越冷血的屠杀换来的一定是绝不屈服的反击,俄罗斯是胜少负多,没能成功占领芬兰等国,但俄罗斯的形象可能也就由此确定,北欧诸国里用来吓小孩子的童话里,恶人的角色一定是由俄罗斯人来担当了。西边打不着好处,那就向南边移点,欧洲大陆才是更好的目的地,这就轮着波兰、普鲁士等地方的人开始抗击俄罗斯的攻击了,波兰做为正面担当,被俄罗斯搞的身心疲惫,两次被打的灭国,后来在众亲戚(欧洲各国普遍王室之间通婚,也包括俄罗斯)的帮助下两次又复国,实际上在二战前夕,苏德密约后又瓜分了波兰,二战后复国,加上这一次,波兰算是三次被灭国又三次被复国。但俄罗斯的扩张之路,在欧洲方向算是止步于此了。
其它方向的扩展还在继续,15世纪征服乌克兰,随后高加索诸国,中亚各种斯坦,直到我国的新疆地区方算结束,(俄罗斯也不是不想占领新疆,只是当时大清强盛,再加上俄罗斯名头太差,各民族都往大清跑,比如历史上很有名的土尔扈特部落和其它几个民族从俄罗斯治下回归,一路上17万人死的只剩不到7万人。)到清末还是硬从大清手里还是割走了大约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些失去的土地,我们还是要记住收回,并要记住当年那样惨死的那些人
向东,俄罗斯人算是如入无人之境了,号称的哥萨特骑兵大约只有八百多人,一路向东翻过乌拉尔山后,所向无敌(路过现外蒙古,知道是大清的地盘也就没进,只能算空白之地吧!)一直打到外兴安岭,松花江北岸,随后更是打到北太平洋原我国领土海参威,庙街等处。向东也再无处可去,到此为止,17世纪末,大清还算实力犹在,所以签订条例后,还算老实,后面的烧杀抢掠开始越来越狠,再后来几次惨案过后,松花江以北之地汉人基本被屠杀干净,大清又无力管辖,在俄罗斯的强迫下,清朝割让外兴安岭松花江以北土地给了俄国,这时的海参威被俄国改名为 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这时的俄罗斯国土面积以近二千万平方公里,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直至今天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俄罗斯人始终没有办法得到南方民族的土地,不管怎么的努力,就算是把国土面积打成世界第一,始终在南边方向扩张的阻力最大,收获最少,这里要重点提一下俄土战争 这是一场长达近三百年的战争,按次数计应该算是十三次,找了快约300百年(这里不展开,随后在讲到土尔其时再着重去讲)俄罗斯占领乌克兰后,里海和黑海并不直通大洋,只有占领土尔其,当时还是奥斯曼帝国,就能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等处,直接进入地中海,或爱琴海。那是多么另人向往呀!
二、欧洲人的反击
1811年,法国的天才统帅拿波轮基本上把欧洲大陆的众多小国一并打服,这也是欧洲唯一一次接近大一统的时代,空前强大的军事实力,让拿波轮联合诸国开始执行大陆封锁政策来准备最后一击,彻底打败英国,先称霸欧洲,然后再统治世界,刚开始,俄罗斯是站在法国一边的,但又担心法国击败英国后,再对自己下手,但如果英法打的不死不活的话,那对自己就太有利了。所以在参加法国的大陆封锁一段时间后,退出了和法国的联盟,成为欧洲大陆阻止拿破仑实现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中坚力量。俄国的敌对行为招致拿破仑的愤怒,并萌生通过战争迫使俄国投降的念头。1812年夏,法国联合众多欧洲小国,共集中兵力约120万人主力约61万开始入侵俄罗斯,而对法国空前强大的实力,俄罗斯也是把家底都抖喽出来,全力应对,首先和英国签订盟约,英国要干扰法国后方,再与瑞典等国面对共同的敌人暂时结盟 ,最后与土尔其的战争也先停了,把军队调回,准备了约20万兵力应对法国的入侵。兵力上法国占优,实力上法国占优,指挥上法国占优,士气上法国占优,刚开始几次的交锋,法国如切瓜般的击溃了俄军。这时俄罗斯正确的认识到正面强顶是打不过法军的,所以找到了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坚壁清野,用空间换时间,换什么时间呢?冬天。法国入侵俄罗斯法国是做了充足准备的,准备的物资是足以支撑法国军队所需,而且强大的运输能力也有能力把物资输送到前方一线。可万没想到,刚进9月份后俄罗斯的冬天就开始了,道路是如此之烂,空间距离也在拉开,寒冬让物资的运输越来越迟缓,但就这样,法国军队还是在最寒冷时刻到来之前,到达莫斯科城外,只要攻下莫斯科,就有地方过冬了,只要能过了冬天,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要不说俄罗斯人是狠人呢?一把火自己把莫斯科烧成一片火海,八天后,法军进入城市,第一件事就是灭火,可城市已成了焦土,不能再做过冬之用。拿波轮只好率军撤退向南方温暖的地方,这时拿波轮知道已不可能占领俄国了,所以希望和俄国签订条约,以便安全撤退,可局势反转,该俄国硬气了,三字,不同意。
天才将领拿破轮的作战计划和准备方案是完美的,但败给了俄罗斯的严寒
被俄罗斯一把火烧掉的莫斯科无法成为法军过冬的庇护所,只有撤退
在法军撤退的道路上,骚扰,伏击等游击战让法军有力无处用,再加上俄军不断攻击法军的运输线,让法军开始陷入到饥饿,然后瘟疫又起,这种撤退实际上已经变成了 死亡行军。当拿破轮终于撤回到法国时,那支60多万人的军队,只剩不到一万人了,这里的数字还没包括运输辎重的人,还有那些无数的骡马。
时间又来到1941年的夏天,这时的希特勒也以征服和占领了多半大的欧洲,面临着和当时拿破轮同样的格局,欧洲海峡隔海相望的英国,和身后无比巨大的苏联(1912年俄罗斯发生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共产主义者们推反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联)征服苏联就是像希特勒写的《我的奋斗》中描述的生存空间。这也是进一步进攻世界的基础,更可以把什么斯拉夫人,犹太人全部消灭,还有那战争的血液石油。太多的利益使得希特勒德国决心要入侵苏联,六月份,德国拼凑起来的大军约190个军550万人,开始进攻苏联,整整四年时间,德军伤亡于苏联战场的人数超过1100万人,而苏联付出的是约3000万人的代价如果再计入因战而亡的平民,这个数量要超过4000万。这一次德国是惨败,而苏联只能说是惨胜。这次战争打完,到目前为至,不管局势怎么变化,也再没有国家去入侵苏联(俄罗斯)了。只是这一段时间,乌克兰危机,北约开始进入到乌克兰,如果战争打响,这个方向将是俄罗斯退无可退的软腹部,当年的希特勒宁肯放弃莫斯科的进攻也要攻占乌克兰,这里是粮仓,这里有石油,这里是平原,这里是俄罗斯的中部,这里永远是进攻俄罗斯最好的出发地。所以这里也是俄罗斯永不退让之地,因为从这里退让,俄罗斯将不会存在。这次西方国家玩着命的找事,使得俄罗斯不断声明要使用核武器反击,但西方国家现在也是被自身问题逼急了,到了再不用战争解决向外的扩张,自身内部的问题就会压死自身的存在的地步,这次的战争也就很可能被打响,而战争的双方都是拥核的,这次战争一旦打响,谁也不知道战争的后果是什么。
德军战后被俘虏了约500万人,约200万人永远死于那冰天雪地之中,
俄罗斯这个国家处于极北的冰天雪地中,严酷的寒冷让这个国家急于寻找和征服更温暧和适合生存的空间,于是侵略成性就是这个国家的性格,同为游牧民族的海盗作风,让它们不会却包容和融合其它民族,做出的行为是和西方国家一般的行径,征服、奴役、剥削。这一切在俄罗斯现在的处境里可以看的很清楚,比如乌克兰,这是它在15世纪就占领的土地,也是相对很听话的地方,就在这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极度的勒索让乌克兰先是因为政治形态被消灭的阶级敌人约200万,又因粮食问题饿死了约300万,后因帮助德军的行为被镇压了约100万。这些历史记录在乌克兰的心中,怎么可能忘却,现在乌克兰铁了心的跟西方走,玩着命的找俄罗斯拼命,这一切都是有缘由的。
倒底饿死多少人,可能永远都不可知了,但估计在300万-600万之间,流出的照片太惨 不忍睹了,为了过审,不放
但俄罗斯还是战斗民族,从来也没有外部的压力可以让俄罗屈服,这是一个懂得如何和西方世界相处的国家,会用西方世界听的懂的方式让它们明白自己的意图和反击方式的国家,俄罗斯不是一个好的邻居,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这却是一个可以合作的战友。
希望俄罗斯的强势可以吓退西方的进逼,这里的战火不用燃起。
祝俄罗斯好运。
看到这里了,请朋友们点个赞吧,多谢谢各位的支持!
⑸ 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俄罗斯,用日语怎么写,怎么读
美国:アメリカ (阿卖力卡)
中国:ちゅごく (虫国库)
日本:にほん (霓虹)
德国:ドイツ (度椅子)
法国:フランス (弗朗斯)
英国:イギリス (一启栗子)
意大利:イタリア (伊塔利亚)
巴西:ブラジル (不拉吉鲁)
加拿大:カナダ (卡那大)
俄罗斯:ロシア (洛基亚)
⑹ 请问为什么二战时德军会称苏联为"伊万"是什么意思谢谢!
俄罗斯出了一个改写人类历史进程的人物伊万大帝为西方人所熟悉,所以二战时期德国戏称苏联为伊万。就好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称苏联为斯大林帝国一样。有褒义也有贬义,明显前两者都是贬义
⑺ 斯大林的全名叫什么用英语怎么拼写用俄语怎么拼写
这句话两个版本
一是说一名士兵在日记里写的,后来战死了,他的日记被刊登出来并广为流传。
二是说一个团为了抵抗德军几乎全部战死,只剩下15人,一个大尉说“我们已经无法完曾人民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只能撤退。但是,我们能往哪里撤退呢?”大尉突然大吼起来,“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同志们,我们的背后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大尉接着说“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背后就是莫斯科!”然后带着最后14人冲锋,最后好像有两个活下来,并说出了这个故事。
英语:Russia is great, but we are setting corner, we have the funeral is Moscow
俄语:Россия велика, но мы все настройки угла, мы на похоронах Москва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
英语:Joseph.WeisaliangNorwich.Stalin
俄语:Иосиф.В.Сталин
⑻ 德语和俄罗斯语中的你好怎么写
안녕하세요(韩语)
добрый(你好!/早上好!)俄语
Добрый день!(你好!下午好!)俄语
안녕하세요(韩语)
Guten Morgen(你好!/早上好!)德语
Guten Abend(你好!/晚上好!)德语
⑼ "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
这句话不是是斯大林说的,是克洛奇科夫·季耶夫说的。
原话:“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俄语:"Велика Россия, а отступать некуда - позади Москва!"
英语:"Russia is big, but we have no way out. Behind us is Moscow. "
斯大林全名: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英语拼写: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
俄语拼写: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9)德军用俄罗斯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瓦西里.格奥尔吉耶维奇.克洛奇科夫1941年参加苏军。在步兵第316师(即潘菲洛夫步兵,后为近卫步兵第8师)内参加莫斯科附近与德军的作战。
1941年11月16日他领导潘菲洛夫英雄小组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上的杜博谢科沃会让站附近同几十辆敌坦克进行了4小时的艰苦战斗,击毁坦克18辆,未让敌人通过自己的阵地。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身负重伤的克洛奇科夫—季耶夫带着一捆手榴弹猛扑到敌坦克下,炸毁了坦克,壮烈牺牲。
“俄罗斯虽幅员辽阔,但已无处可退:后边就是莫斯科!”克洛奇科夫—季耶夫对战士的这一号召,成了全体首都保卫者的战斗口号。
⑽ 二战时的德军军入侵苏联的代号是什么
巴巴罗萨计划
1930年代末的苏联,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但是生产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则远不如德国。另外,苏全国也刚从疯狂的肃反大清洗运动中慢慢恢复正常的国家秩序。在德军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德国的系列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乌拉尔山(Урал)以东;对德国和谈,避免刺激德国;稳住东方的日本,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建立“东方战线”,增加战略纵深等等。
在苏联的系列准备措施中,建立东方战线是最具争议的,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进程中,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占领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还遭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谴责。且事实上东方战线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
德国方面,西线战事的顺利进行,只有英国凭借海洋的优势在拼死抵抗,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大国苏联了,而德国的情报机构对苏联的错误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国家,便开始着手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计划代号:巴巴罗萨作战(Unternehmen Barbarossa)。
巴巴罗萨计划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辅(Ки�0�5в,Киев)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尔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出台半年后,苏联还浑然不觉,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国际劳动节,虽然英国等国和苏联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见分晓之前,德国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他甚至怀疑,这是英国间谍为了将苏联拉入对德作战的陷阱而捏造的。
另外,据俄罗斯学者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Борис Вадимович Соколов)出版的《二战秘密档案》(俄语版于2001年出版,中文翻译版于2005年出版)(«Разведка. Тайны Втор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ы» (2001))一书中披露,斯大林还曾有一个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Операция "Гроза"),该计划还比巴巴罗萨计划更早出台,只是由于苏联的战争准备还没有达到进攻的要求而被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先行一步。可见斯大林对德国的进攻计划是完全没有防备的。
但是,斯大林的判断错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在1941年6月22日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