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明明在亚洲大陆 为什么都说俄罗斯人是欧洲人
俄罗斯国土面积大,有一部分属于欧洲,离西欧很近
B. 俄罗斯的民族性是什么知道俄罗斯的民族性的朋友请帮帮忙。。急用!
不能用一句来总结俄罗斯的民族性,但是它还是有其自己的特性的。我觉得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民族。一个人的性格左右摇摆有它的度的。比如一个人既是全世界最勇敢的人,又是全世界最怯懦的人,恐怕这样人存在的几率很小的。我们说俄罗斯是非常的好战和富有进攻性,它赢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否则它也不会拥有今天如此辽阔的疆土。但是同时俄罗斯还有其忧郁的一面,比尔加耶夫在《俄罗斯的命运》中提到“德国是欧洲的男人,俄罗斯是欧洲的女人”的观点。作为俄罗斯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的。我们可以喝酒这件事情,看到俄罗斯人的这种矛盾的性格。我们可以说俄罗斯人喝酒就象吸毒,是一种生活的习惯。俄罗斯在刚开始喝酒的时候,非常的豪爽,但是喝酒以后就是哭泣。喝酒的过程就充分地体现了俄罗斯人的性格的两个极端。例如,俄罗斯的前总统叶利钦去美国访问的时候,中午就喝醉,无法参加下午的记者招待会。美国人认为这个缺乏理性的,而俄罗斯人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这体现出了俄罗斯人的性格很粗糙的一面。俄罗斯人在某些方面很不在乎,而在某些方面又非常的在乎。就是粗糙的俄罗斯人又把芭蕾这种精细的艺术发展到了一种极端。又如1975年美苏有一次太空合作,就是美苏的太空仓在空中对接。事后,两个太空仓都放到当时俄罗斯的宇宙博物馆去展览。对比之后,就会发现俄罗斯的太空仓是非常的粗糙,而如此精细的太空对接都可以完成,它却不去重视太空仓的一些外观的东西。俄罗斯人的粗与细应该说和其他民族不同的。
俄罗斯民族性格中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东西—乐于助人。在某些时候非常的大度,但是同时有时候又非常小鸡肚肠。例如在50年代中苏关系的“蜜月时期”,对于新中国的援助,至到今天在国际关系史还是非常罕见的,但是后来又由于一些事情,苏联又一夜之间撤走所有的专家。很难想象,几年前还是如此慷慨的援助,但是几年之后又一下子撕破脸皮来卡脖子,这种急遽变化的国际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情绪化的一面。
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俄罗斯民族会有如此情绪化的性格呢?我的原因很多。我想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俄罗斯地处欧亚两个大陆,既是欧洲又是亚洲,既是东方又是西方。俄罗斯在面对中国的时候,非常强调他的西方特性,而当他面对欧洲的时候,他又强调他的东方特性。他是处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板块之间,摇摆于东西两个文化之间,而自己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极。
俄罗斯的文化起源很晚,所以俄罗斯的文化在今天还无法确定自己的身份。面对这种在东西方文化的选择,对于民族性格的分裂有一定的影响。俄罗斯的文化起源很晚,对与自身和社会的认识都非常的不成熟,同时农奴制度的长期存在使得社会的下层无法接受西方文明。而同时彼得大帝的改革使的贵族有机会接受西方文明。同时存在受奴役的农奴和受西方文明的贵族,使得俄国社会的矛盾非常的尖锐。这种矛盾的存在对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构成某种影响。
下面我们谈一下与俄罗斯文学紧密联系的三种性格:
一, 尚武精神。我们知道,俄罗斯的战争文学非常发达。其实,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从9世纪的一个小公国,通过1000年的扩张而成为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在俄罗斯的境内,到处都是战争的纪念碑。战争成为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土耳其在100年的时间里,发生6次大的战争。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平均每7个月就有一场战争。叶卡迪林娜女皇在位期间,对欧洲发动了6次战争,占领了波兰和克里米亚半岛。下面,我们去了解战争和战争中人在文学中的表现。俄罗斯的战争史诗有其特殊之处,就是俄罗斯的战争史诗带有一种悲剧的色彩,而并非象通常的史诗那样去歌颂。蒙古统治时期文化比较落后,但是仅有的几部作品都是描写战争的,例如《邓河彼岸之战》。18世纪,俄罗斯兴起的古典文学也是以歌颂战争为主题。19世纪的普希金写俄土战争是一种凌驾于上的态度来写的,战争的场面如同小孩子的打架,没有任何个人的色彩加在双方的身上。在俄罗斯,古典主义之后是浪漫主义。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是浪漫主义的理想之地。崇山峻岭而且充满了神秘的情调。所以普希金就写了很多以高加索为背景的作品,如《高加索的俘虏》。战争文学和浪漫主义在这里交汇。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开始对人的性格进行一种网络全书全书式的体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战争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通过战争来描写社会生活,将人放到战争中去,在战场上凸现人物的性格。20世纪,俄罗斯的战争依然不断,战争文学依然风光。据统计,在卫国战争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大约有500部有关卫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问世,构成了俄罗斯战争文学的高潮。一般认为20世纪俄罗斯的战争文学出现了三个浪潮,第一浪潮就是在卫国战争刚开始的一段时期,主要是歌颂性质的,歌颂爱国主义和英雄气质,还有领袖的伟大领导,这时候文学真正成为一种武器。小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讲到,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上裹了一层层的外衣,只有当战争发生后,就象太阳晒破你的皮肤一样,剥去你外衣,让你露出的本质。第二个浪潮是在斯大林死后,战争作品开始凸现战争中悲哀和阴暗的东西,被称为“战壕真实派”,代表作是《一个人的遭遇》。第三个浪潮就是将英雄主义和悲剧结合起来写,代表作就是《这里黎明静悄悄》。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发现在俄罗斯文学的战争文学中人物,既有一种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又带有他自身的缺点。文学作品,既描述战争胜利的喜悦,又让战争中人带有一种悲剧色彩。
二, 宗教情怀,也被称为尼塞亚精神。在俄罗斯还处于公国时期的时候,当时统治者希望可以从意识形态上统一各个部落。最初希望通过一个自然神来统一各部落,而在当时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自然神,所以用自然神无法统一。于是,公国的统治者就从拜占庭(现在的君士坦丁堡)引进了基督教,此时基督教成为统一的工具。第二个就是“第三罗马”学说,就是罗马教廷在分裂成东西教廷以后,天主教逐渐在欧洲占据了领先地位。于是基督教就转移到了土耳其的拜占庭。但是,在土耳其的拜占庭又不能为伊斯兰教所容纳。于是就从拜占庭转移到莫斯科。在俄罗斯的宗教发展史上有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就是,在1834年的时候,当时的国民教育大臣卧瓦洛夫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政治思想,即东正教,专制制度和人民性是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我们看到在这个三个因素中,东正教是排在第一位,甚至超过了专制制度。还有一个现象可以看到宗教在俄罗斯的深远影响。在俄罗斯的统治者最初称“大公”,在依万雷帝的时候,改称“沙皇”。沙皇在俄语中是“凯撒”的意思。其实在俄罗斯“三位一体”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在苏联时期,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俄罗斯的宗教开始衰落,莫斯科的教堂数量大量地减少。但在苏联解体以后,宗教的思潮又开始复苏。其实俄罗斯的书面文字就是教会发展起来的,书面文字出现就是传教的需要。19世纪有三个作家和宗教的联系比较紧密,果戈里和妥斯托耶夫斯基,其中妥斯托耶夫斯基有一个非常着名的观点就是“美可以拯救世界”,而这里的“美”实质上是艺术和宗教的结合。第三个是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被教会开除出教的。但实质上从他的作品中提出的“心灵辩证法”,我们可以看到托尔斯泰在创造他自己的宗教。即使在苏联时代,无神论占据主导地位,宗教衰落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从文学作品找到宗教的影子。如《母亲》中的巴威尔身上,我们看到实质上是殉道者的形象。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它其中的宗教感。人物既彷徨又虔诚,这样两种情感的结合产生了《多余人》的形象。这种人的情绪的分裂,处于进退之间,或许也是俄罗斯富有情绪化的民族性格的原因。这种富有情绪化的民族性格,或许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是一个不幸,但是对于俄罗斯的文学来说,或许又是大幸。
三, 艺术气质,也就是审美乌托邦的问题。我们可以接触一些去过俄罗斯的人,当我们去询问他们对俄罗斯的印象时候,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如果是商人或者政府官员,他们认为俄罗斯很差劲,不行。当时去询问知识分子或者艺术家,他们会认为俄罗斯很了不起,是个很有艺术气质的民族。从历史上,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是非常“入世”的。18世纪的叶卡迪琳娜时代,“文学是一种时尚”。19世纪的时候,“美就是生活”。到后来的“白银时代”依然非常的“入世”。象征主义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游戏,其目的是要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审美的乌托邦”。对俄罗斯人来说,现实是一个世界,艺术再造一个世界。俄罗斯对生活艺术化,而俄罗斯的作家,艺术生活化。俄罗斯一直强调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俄罗斯的文学很沉重,有道德感。
最后,如果在以后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理解人物形象的时候,能够一种带有悲剧的英雄主义精神,或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既虔诚又使命感的宗教情怀,或者能够感觉到既严肃又天真的审美乌托邦的气质,那么你就拿到打开俄罗斯人艺术心灵大门的钥匙。
问:俄罗斯是否会成了和东西方文化并驾齐驱的第三种文化呢?
答:这是我在讲的过程中的一个例子,很难说俄罗斯文化时候会成为第三种文化。我们知道,尽管美国非常强大,但是我们依然提到美国文化的时候,把它归欧洲文化或者欧美体系。当然现在看来,美国文化有崛起的势头,因为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的优势地位。我个人认为,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文化可能要最终归入欧洲文化的范畴,这也是俄罗斯的努力方向。
问:刚才你说俄罗斯富有情绪化的民族性格对俄罗斯国家是不幸,对俄罗斯文学是大幸,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答:好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并非预测俄罗斯的将来的形势。我们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需要稳定,一种延续性,用中国话来说,就是要“中庸”一点,并非经常性走到极端上去。
摘要: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性特征及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受俄罗斯文化、俄罗斯地理上东西之间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
C. 西方人是怎么看俄罗斯的俄罗斯人是欧洲人吗
西方人,尤其是西欧人,看待俄罗斯大都是不怎么友好的,其评价基本上都和石油、粗鲁、封闭、腐败、危险等负面词汇有关。如一位英国记者就说,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暴徒。当然,暴徒是重点。试问,负面评价都给了,怎么还会承认你是欧洲人呢?
D. 为什么俄罗斯在历史上老是不受其他西方国家待见,俄国人也是西方人啊
欧洲(尤其是西欧)并不认为俄国人是欧洲人
大部分东欧人是匈奴,突厥,乌拉尔,蒙古等人种的后裔~(斯拉夫,吉普赛,阿尔泰等语系民族)在历史上与纯种的欧洲人(日耳曼语族 ,罗曼语族 ,希腊语族 ,凯尔特语族 等)关系并不好,被视为入侵者!特别是近现代,俄罗斯民族的崛起被称作“恐怖的北极熊”~威胁到欧洲大陆的利益。法兰西,德意志等传统欧洲人都不很能接受东欧人。
而且,俄国(特别是苏联),曾在近代做过很多很不光彩的事情(入侵波兰,卡廷惨案,苏芬战争,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等),认为其是个“生于不义,死于耻辱”的国家,所以也不待见他们
E. 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为什么俄罗斯人却是欧洲人
俄罗斯人之所以叫欧洲人是因为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因为俄罗斯的比较重要的城市都位于欧洲,亚洲的这块领土基本上都是不太重要的城市。而且首都莫斯科也是在欧洲的位置,同时俄罗斯的很多传统也和欧洲相似,而和亚洲的差距更大,人种方面也更偏向欧洲,所以俄罗斯人属于欧洲人。
所以说俄罗斯是欧洲人而不是亚洲人,无论是从各种客观方面,还是从俄罗斯人的主观方面,这个说法都是没有错误的。而且俄罗斯有大部分人口的种族都属于欧洲地区的种族,同时俄罗斯通常也和欧洲的交往更加密切一点,像当地人结婚也比较多是和欧洲人而不是和亚洲人。
F. 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但是欧洲人却认为应该是亚洲国家,他们为何会这么认为
首先因为俄罗斯绝大多数的领土都处于亚洲,最东面已经几乎接壤了阿拉斯加,再者,俄罗斯远东地区依然生活着不少黄种人原住民,也就是雅库特人,加上俄罗斯虽然主体民族依然是斯拉夫民族,是地道欧洲人,但是像英国德国都认为他们有着蒙古的血统,因为被统治过。
俄罗斯的主体民族其实依然分布在欧洲莫斯科周围的部分,只是无奈领土实在是太广袤了,之所以领土跨越的这么大,也是因为以前沙俄年代的扩张欲望,倘若那时候阿拉斯加不卖给美国,俄罗斯现在可以说地跨欧亚美三大洲了。
G. 作为欧洲国家之一的俄罗斯,为什么会被欧洲人讨厌
俄罗斯,被欧洲人讨厌,肯定是有原因的——分析起来,原因有四:1、历史原因;2、宗教原因;3、领土扩张;4、意识形态。
俄罗斯,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四分之三的国土面积在亚洲,但它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有人口,都集中在只有四分之一欧洲部分。也因此,俄罗斯一直都以自己是欧洲大国、强国自居。只可惜,以欧洲大国、强国自居的俄罗斯,却一直被欧洲人所讨厌、防备、排斥、敌对。之所以这样,具体分析,理由有四:
4、意识形态。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一种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体制。对于这个,欧洲的资本家,非常的反对和敌视。因此欧洲国家,一直不断的黑化、丑化、恶化苏联。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必然会受到欧洲人潜意识的敌视。
H. 俄罗斯也是欧洲国家,为什么欧洲人很讨厌俄罗斯
其实这个也能理解,俄罗斯大陆面积横跨亚欧大陆。这就相当于在欧洲人看来,其实俄罗斯大部分是在亚洲,他是属于亚洲人。而在亚洲人看来的话,俄罗斯其实大大部分人是居住在欧洲,而亚洲这边几乎就没人。所以现在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情况,再加上他们的宗教信仰不一样,其实在俄罗斯和西方的矛盾早已由来已久,在民族和宗教上,沙俄和西方就不属于一个圈子。
宗教信仰的不同,往往是两个国家或者民族仇视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伊斯兰世界与以色列的水火不容便是如此。若抛开这个原因,你会发现以色列跟周边那些国家,其实也没什么大的矛盾。欧洲人多是信仰基督教,而俄罗斯信仰东正教。两个教本来是同宗同源,但在11世纪初基督教东西两派分裂了。但两种宗教都以自己是正统自居,所以搞得水火不容,矛盾非常严重。
他们对俄罗斯人鄙视,因为俄罗斯曾经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这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庞杂联合体。有作为征服民族的蒙古族,还有钦察人,突厥系人种,土库曼人等等。对人种纯洁要求很高的欧洲人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在欧洲人看来,以上这些人种都是野蛮的,具有侵略性的,让人瞧不起的。
I. 俄罗斯人为什么被称为欧洲的农民
这个话题扯起来就会有点长。我用简单的两句话来概括。
第一就是俄罗斯是属于农耕文化的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北部和东部地区,基本就完全依赖于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它历来就是以农业为本的。就算到了二十世纪,苏联的工业,大多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地区。所以说,俄罗斯是个农业国。
第二就是俄罗斯人比较野蛮,没文化,俄罗斯人喜欢酗酒,没有太多的文化素养,跟西欧国家相比,不重视文化教育,所以称他们为欧洲的农民,是对他们的一种嘲讽和鄙视。
J. 为什么欧洲国家对俄罗斯怀有戒心
俗语有话:远亲不如近邻。但,欧洲国家,对它们强大的邻居怀有强烈的戒心,因为这个邻居太搞事,太有威胁了。具体分析,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意识形态、军事实力。
1.历史原因。
在历史上,俄罗斯人因为天寒地冻,一直都有四处扩张的传统,他们对土地很是渴求,毕竟谁都想找一个温暖的家。沙皇时代的俄罗斯人四处扩张,给欧洲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一个民族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欧洲一直对俄罗斯怀有戒心,一直打压俄罗斯的经济。
4.军事实力。
现在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虽然没有苏联时期那么变态,但也非常厉害,世界第二。它有用大量的核武器和大量现金的攻击性武器。如果哪天俄罗斯抽起风来,那么将是欧洲巨大的威胁,欧洲人民,随时进入水深火热的状态。所以,欧洲国家对强大的俄罗斯有着强烈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