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为什么升级米35武直

俄罗斯为什么升级米35武直

发布时间:2022-07-29 10:14:18

A. 出乎所有人意料,中国铁哥们巴基斯坦为什么要弃

出乎所有人意料!中国铁哥们巴基斯坦为什么要弃购武直-10

最后就是米-35的夜战能力非常强。它的红外夜视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它的抗干扰能力都非常出色。

此外米-35除了打击能力以外还具有一定的人员和物资运送能力,擅长执行一些秘密任务。这些都更符合巴基斯坦的要求。

中国的武直10,2012年才开始量产,是一款7吨级轻型武装直升机,设计理念较新。之前有人质疑它高原飞行能力不足,但从我军所有的陆航单位都已装备来看,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再加上巴基斯坦在直升机使用上一直都是美俄的传统用户,因此中国的武装直升机走向世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B. 米35这个直升机怎么样对比卡50,卡52,长弓阿帕奇4种型号ABCD以及科曼奇孰优孰劣呢

米35呢是在米24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主要是升级了部分航电设备和火控系统,可以说是一种从米24改进的出口型武装直升机,主要目的就是出口。而卡50与卡52不同,卡50是俄罗斯在米24之后重新设计的新一代武装直升机,性能要比米24强很多,卡52则是俄罗斯最新一代武装直升机,其性能与美军的长弓阿帕奇相近。米35作为米24的升级版,性能只是接近卡50,但也是落后于卡52。再看美军的阿帕奇,阿帕奇的前三种型号也就是ABC型性能都差不多,D型,也就是AH64D,正是后来所说的长弓阿帕奇,长弓阿帕奇在原阿帕奇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大改,最大的改进就是螺旋桨顶部安装了长弓雷达,因此被称为长弓阿帕奇。D型的长弓阿帕奇目前依旧被公认为世界最先进武装直升机,卡52虽然是俄罗斯最新的武装直升机,但未经实战所以不好与长弓阿帕奇比较。科曼奇则是一款概念型直升机,没参加过实战,其隐身能力很强,可是太“娇贵”了,美军决定放弃科曼奇项目。

C. 战争之王里的武装直升机是什么型号

就是米-24雌鹿

米-24VM(“雌鹿”VM)改进了夜战能力,采用了部分西方电子设备,实际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俄罗斯军队目前暂时无法装备这一改型。

目前最新的出口型为米-35M。米-35M型改装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

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改进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 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1999年8月,以色列飞行器工业公司的塔曼姆分部展示了一架改进的米-24,该机采用一套称为“任务24”的航空电子装置,拓展了昼夜作战能力。同时,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合同,为一个未名用户(据信是印度)的大量米-24/35直升机装备“任务24”装置。IAI公司塔曼姆分部设计的任务24装置用来改进现有的“雌鹿”机群,而不用对直升机的主要结构进行改动。该装置包括:·直升机多任务光电负载(HMOSP),包括用于昼夜观察和瞄准的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和自动跟踪设备。·一个头部运动传感器,从动于安装在机头的四联12.7mm炮塔,以便快速有效地与目标交战。·组合在一个头盔中的夜视镜和头盔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和炮手的安全低空夜间飞行作战。·一个集成了数字移动地图和键盘/显示装置的GPS/多普勒导航系统,用于飞行任务计划。·每个座舱中用于导航、瞄准、飞行数据与视频记录的多功能显示器。·一个操作新系统的任务计算机,以减小乘务员的工作负荷。HMOSP中还配装一个激光测距仪。每个座舱都具有充分的夜视功能。除了雷达、激光器以及导弹报警系统外,“雌鹿”直升机也装备了驾驶员控制的铂条/曳光弹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尾架上用以自卫。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保持不变,包括使用原来的俄罗斯9M114ShtumV8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和各种反制导火箭吊舱。一个小口径机枪安装在机舱窗的左前方。此外,该飞机还携带拉法尔公司的“长钉”光电制导、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表明“雌鹿”直升机的武器容纳能力强于俄罗斯原型。

米-24是苏联陆军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由米里设计局于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苏联陆军最初于1968年提出设计要求,米里本人亲自担任总设计师。1972年西方首次报道这种直升机的情况,1972年底试飞并投入批生产,次年1973年装备部队。 米-24在苏联陆军近距支援及特种作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70年,在米里逝世后接任其职务的季申科主持设计了真正大量装备部队的米-24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为“雌鹿”(Hind)。

点击查看:米-24阿富汗实战 | 车臣战争使用教训 | 陆军航空兵使用经验 | 米-24实战视频

点击查看大图

设计的背景是美国陆军在越战中装备了AH-1型武装直升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因此苏军决定仿效其设计思想研制自己的武装直升机。正如AH-1是由UH-1改进而来,米-24也是在成熟的米-8运输直升机上发展来的,后机身几乎照搬了米-8设计。

米-24设计时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为己方坦克集群提供掩护,压制地面敌军和防空火力,强行空降少量步兵部队,压制空降区敌人的先头部队。但经过长期训练和使用,米-24更多的担当了反坦克任务,并具有了一定反直升机的能力。米-24还可以担负为米-8和米-17机群护航的任务。

米-24生产装备数量巨大,据统计苏联阿尔谢涅夫和罗斯托夫的两家直升机工厂已生产了2300多架各种型别的米-24直升机。现约有120架仍在俄罗斯和周边国家服役,各军区都编有直升机中队。单价约为550万美元。其出口型还出口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尼加拉瓜、越南、也门等国家,参与了两伊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

由于米-24A并未大量装备部队,我们研究一下成熟的米-24D的机体结构。米-24D所有的动部件以米-8相应部分为基础。5片桨叶的旋翼采用等弦长翼弦,翼型为NACA230。3片桨叶的尾桨类似米-8,但在改进型上,尾桨均改装在尾斜梁的左侧,与米-8演变为米-17相似。

欢迎您对本文进行评论:

开始评论@ Controls(Powered by JS-Kit)

旋翼大梁采用钛合金,敷以玻璃钢蒙皮,以蜂窝结构夹芯填充。旋翼桨毂为锻造/机加工钢制桨毂,采用传统的全铰接式旋翼。桨叶大梁充增压氮气,以便检查裂纹。每片桨叶安装液压摆振阻尼器、平衡调整片、前缘防冰装置和标准的刹车装置。尾桨使用铝合金材料。

米-24延续了米-8宽大的机身,有一个装8名步兵的运兵舱,这是米-24与AH-1为代表的西方武装直升机的重大差异。这一运兵舱使得米-24能先以自身火力压制地面敌军,然后迅速将步兵空投到特定区域,非常适合用于陆军部队协同空降作战。但这也使得米-24机体臃肿,比AH-1要硕大得多,飞行性能下降,被敌方命中的几率增大。

在多年的阿富汉战争中,米-24反复使用上述战术攻击游击队,能有效的克服高山峻岭的阻碍,甚至直接携带航空炸弹进行轰炸。但米-24也被游击队击落了不少。

机身为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短舱尾梁结构。机身前部根据任务不同可作不同配置。机身两侧有比西方设计大得多的全金属悬臂式短翼,平面为梯形,具有大约16°下反角和20°安装角,翼面为固定翼面。

在巡航飞行时,短翼大约可提供25%的升力。垂尾偏置3°,兼作尾斜梁,水平安定面可调。旋翼桨叶和尾桨桨叶均装有电加热防冰系统。米-24采用米-8的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单轮,低压油-气减震支柱和低压轮胎。主起落架向后收在机身短舱后部。尾梁下面有管状的三角尾橇,可保护尾桨。

米-24D采用两台单台最大功率为1640千瓦(2230轴马力)TV3-117涡轮轴发动机,并排安装在座舱上面。该发动机与米-8MT、米-17的发动机属于同一系列,便于减低陆航地勤的维护工作量。发动机经由输出轴、并车减速器驱动旋翼轴。动力系统关键部位装有8毫米厚的淬火装甲钢板。机舱后机身内装有主油箱,机舱底部有软油箱。机舱中可安排1000千克辅助油箱,使内部燃油量增加到1500千克。同时可带4个外挂油箱,每个外挂油箱容量为500升。外挂油箱只可装在短翼两个靠内的挂点上。可选用转向器和分离器滤除进气中的异物和沙尘。旋翼桨毂整流罩尾部装有辅助动力装置,横向安装。

米-24的步兵舱

米-24A和D的驾驶舱有所不同。A型采用并排式布局平板玻璃大型座舱,D型采用不同于西方平板玻璃舱盖的纵列气泡式舱盖,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驾驶员在后,射手在前,均有装甲座椅。两个铰接式座舱盖是分别独立的,向右打开。后座比前座高,两人视野良好。前后舱之间有防碎片屏蔽。运兵舱设有8个可折叠座椅,或安排4个长椅。两侧各有一个铰接主舱门,分两部分向上和向下打开。舱内备有加温和通风装置。

机内系统包括3台发电机,相关的双套电气系统和增稳系统。机载设备包括甚高频和特高频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雷达高度表、盲目飞行仪表设备,以及有地图显示器的无线电罗盘。

米-24的武器配备火力强大。机头下方炮塔装有一挺可俯仰旋转的12.7mm四管“加特林”机枪,部分后期型号采用了双联23mm或30mm机炮。短翼翼尖武器挂架可挂4枚AT-2“蝇拍”反坦克导弹,其他挂架可携带UV-32-57 32管57mm火箭发射器、其他大口径火箭发射器、1500千克常规/化学炸弹等。

米-24系列共有7种型号。机体构架,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都是一样的,武器、作战设备和尾桨位置有所不同。简述如下:

米-24A(“雌鹿”A)。该型号是原型,保留了较多米-8的特点。平板玻璃大型驾驶舱(见下图)内可乘3名机组人员——驾驶员、副驾驶员兼射手和随机工程师。主舱搭载8名全副武装士兵。机身两侧短翼后掠角为20°,下反角为16°,每侧短翼各有4个武器挂架。翼尖挂架可挂4枚AT-2“绳拍”反坦克导弹。机头装一挺12.7mm“加特林”机枪和瞄准系统。左侧内武器挂架的上部装有摄像机。原型机尾桨位于尾斜梁右侧,后来的改进型移至尾斜梁的左侧。A型并未大量装备,其三人机组也未被正式装备的米-24沿用。

米-24B(“雌鹿”B)。B型的短翼无上、下反角,其它与“雌鹿”A相同。每侧短翼内侧有2个武器挂架。“雌鹿”B性能优于“雌鹿”A,但没有大量生产。

米-24U(“雌鹿”C)是一种教练型。基本上与“雌鹿”A相似,但没有机枪、天线整流罩和导弹发射器。

米-24D(“雌鹿”D)是第一个真正大量装备的米-24。装TV3-117涡轮轴发动机,驾驶舱装甲增厚。尾桨改在尾斜梁左侧。由于A型的驾驶舱不利于机组执行攻击任务,前机身进行了重新设计,溶入了西方设计思想。驾驶舱改为纵列式布局,射手在前,驾驶员在后。前舱水平视野为270°,前下方视野为45°;后舱视野水平视野为20°,前下方视野为15°。机头防弹玻璃右上方装有探测器,用于指示火箭弹最大散布面的最佳条件。前起落架支柱加长,以适应机头下方体积更大的探测器。前起落架收起后半露在机体之外。

短翼挂架,有两个57mm火箭发射器和两个AT-2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挂有一串12.7mm枪弹。

机头下方装一挺12.7mm加特林机枪炮塔,旁边是KPS-53A光电瞄准具舱。备弹1470发。12.7mm枪弹虽然威力小于西方通常的20mm炮弹,但射速高达4000到4500发/分;备弹量大,适合对付游击队等目标。机枪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增大。机头下方装有雷达和微光电视系统。采用的AT-2“蝇拍”反坦克导弹采用红外测角半主动无线指令制导方式,整个发射到命中的过程必需由射手手动瞄准。D型的教练型不装炮塔。D型真正具有了空空和空地攻击能力,大量装备部队使用。

D型的座舱

米-24BMT是扫雷改型。

米-24V(“雌鹿”E)采用无线电制导的9K114“螺旋”(Shturm,北约代号AT-6)反坦克导弹,改装TV-3-117A发动机。相应的在机头下方左侧改装大型制导设备舱。有4个翼下挂架,可选装R-60红外制导空空导弹。驾驶舱加装平视显示器,代替了以前的反射式射击瞄准具。其出口波兰型号称米-24W。出口型为米-35。

9K114反坦克系统同样采用红外测角半主动无线指令制导方式,但性能远优于AT-2,使得米-24的作战能力有较大提高。

米-24E,民用生物勘查型,用于探索水面上油污染及季节性水位变化。

米-24R(“雌鹿”G1)。G1是用于原子战、生物战、化学战的改型。可进行土壤样本采集工作,每次可采集6个土壤样本。在1986年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首次被西方发现。该型去掉了翼尖武器挂架,在翼下加长的武器挂架上加装机械爪,用于执行核/生物/化学战用途。该型单独部署,不编入陆军航空兵一般部队。

米-24P(“雌鹿”F)在1982年首次被西方发现。该型与E型相似,但机头右侧装一门以GSH-230机炮为原型的AO-18型双管30mm机炮,取消了机枪炮塔。该炮采用30×165mm炮弹,弹重400克。初速850到950米/秒,射速3000发/分,炮重105千克。可挂AS-10空地导弹。出口型为米-35P。下图为俄陆军航空兵飞行表演队。

美军拥有的一架可使用的米-24P。用于为美军提供相关防空、对空观瞄设备的训练。

GSH-230机炮及炮弹

米-24PS是警用/半武装改型。注意米-24独特的主舱门。下门可作为跳板。

米-24K(“雌鹿”G2)类似于同米-24R。机舱中有大型照相机,右侧开有镜头舱门,用于侦察和高炮射击观测。

米-24VP(“雌鹿”V)机头炮塔改装双联GSH-23L型23mm机炮,出口型为米-35VP。GSH-23L炮采用23×115mm炮弹,炮重50千克,射速3200发/分。该炮可看作12.7mm机枪和30mm机炮之间的优化选择,能较好的兼顾空战和对地攻击要求。

GSH-223

按苏联的惯例,出口型性能不如苏军相应装备。自1978年起,已经有25个国家进口了约600架米-35。下图为印度的米-35。

米-24VM(“雌鹿”VM)改进了夜战能力,采用了部分西方电子设备,实际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俄罗斯军队目前暂时无法装备这一改型。

目前最新的出口型为米-35M。米-35M型改装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

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改进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下图为阿富汗战争时的米-24图片,包括乘员在机舱内架设了一挺7.62mm机枪。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 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1999年8月,以色列飞行器工业公司的塔曼姆分部展示了一架改进的米-24,该机采用一套称为“任务24”的航空电子装置,拓展了昼夜作战能力。同时,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合同,为一个未名用户(据信是印度)的大量米-24/35直升机装备“任务24”装置。IAI公司塔曼姆分部设计的任务24装置用来改进现有的“雌鹿”机群,而不用对直升机的主要结构进行改动。该装置包括:·直升机多任务光电负载(HMOSP),包括用于昼夜观察和瞄准的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和自动跟踪设备。·一个头部运动传感器,从动于安装在机头的四联12.7mm炮塔,以便快速有效地与目标交战。·组合在一个头盔中的夜视镜和头盔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和炮手的安全低空夜间飞行作战。·一个集成了数字移动地图和键盘/显示装置的GPS/多普勒导航系统,用于飞行任务计划。·每个座舱中用于导航、瞄准、飞行数据与视频记录的多功能显示器。·一个操作新系统的任务计算机,以减小乘务员的工作负荷。HMOSP中还配装一个激光测距仪。每个座舱都具有充分的夜视功能。除了雷达、激光器以及导弹报警系统外,“雌鹿”直升机也装备了驾驶员控制的铂条/曳光弹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尾架上用以自卫。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保持不变,包括使用原来的俄罗斯9M114ShtumV8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和各种反制导火箭吊舱。一个小口径机枪安装在机舱窗的左前方。此外,该飞机还携带拉法尔公司的“长钉”光电制导、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表明“雌鹿”直升机的武器容纳能力强于俄罗斯原型。

东欧各国正在寻求改进自己的米-35。图为其中一种方案,采用西方观瞄吊舱、机炮。2002年5月,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国防部长签署了关于共同改进米-24的协议。改进按照北约的标准进行,延长其服役期限。由波兰负责协调,样机在18个月之内完成,批量生产将在2004年开始,费用总额约需1000万美元,每个国家将承担开支的四分之一。

2002年10月,俄军表示未来的15年,很可能继续由米-24担当武装直升机的主力。米里设计局计划对米-24进行延寿和换装制导和导航系统,加装新武器。新型号为米-24P型,计划使用米-28的复合材料主旋翼和X型尾桨。采用新型装甲和其他一些新型设备,生存性将大大提高,同时飞行高度和机动性等飞行特性也将有明显改善。2004年1月,俄罗斯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将进行改进型米-24PM的首飞。根据2004年俄罗斯国家国防订货,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制造厂研制了米-24PM,使用性能大为提高,并且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不仅安装了功率更大的新型VK-2500发动机,也安装了改进型机载设备。预计改进型直升机的联合国家试验将持续一年时间,计划于2005年中期结束。直升机的改进是利用国防部资金完成的,未来将对俄罗斯武装力量直升机进行改进的还包括改进型米-35。俄罗斯空军装备的5架米-24PN型的交接仪式将于1月28日在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举行。

2003年9月,捷克共和国计划年底前开展现代化它的18架老龄俄制米-24作战直升机的招标。捷克国防部官员近几年里与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等伙伴国就联合开展米-24现代化项目进行了讨论,以延长该机使用寿命到35年。为克服各国立法不同带来的问题,4国最近同意开展框架宽松的合作。捷克共和国是首个宣布招标的国家,知情人士未排除该国未来与匈牙利开展密切合作的可能。捷克国防部9月9日称,正在准备招标的全套资料,与俄罗斯的升级该直升机航电系统的谈判也一直在进行。国防部不能确定有多少架直升机需要升级,但熟悉情况的消息灵通人士称可能多达18架。包括BAE系统公司在内共有7家防务公司对该项目表示了兴趣。斯洛伐克国防部长Ivan Simko最近暗示,该国可能与波兰合作开发米-24改进型原型机。

2004年12月,保加利亚国防部选择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的小组作为保加利亚直升机改进项目的中标方。该改进项目包括改进12架米-24武装直升机和6架米-17运输直升机,使它们满足北约标准。埃尔比特公司将作为该改进项目的主合同商,该项目的金额对埃尔比特公司来说也非常重要。不过,该项目还有待于完成谈判并正式签署合同。2005年12月6日,保加利亚国防部日前授予以色列Elbit系统公司一份为期3年、价值5730万欧元合同,为其12架MI-24型作战直升机以及6架MI-17型运输直升机提供升级,与北约标准兼容。Elbit系统公司在过去数年内为苏制装备升级,使其与西方/北约标准相兼容。在2004 年3月加入北约后,保加利亚一直在进行将其装备进行升级以与北约标准兼容并确保护操作性方面的工作。保加利亚2006年国防预算达到6.87亿美元,约占GDP的2.6%。目前计划逐步实现其装备的现代化,计划于2015年结束。

AT-9反坦克导弹

12.7mm加特林机枪吊舱和双头12.7mm弹

2004年1月,俄罗斯空军副总司令兼航空兵司令捷林中将表示,俄空军开始装备专门用于实施夜间作战行动的改进型米-24PN型武装运输直升机。到目前为止,空军已经装备了数架米-24PN型机,现已开始这些直升机的飞行人员培训。这些直升机将首先配备给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第4空防集团军。他表示,该型直升机的能力大为扩大,打击的精确度也得到提高,无论是白天,还是在夜间,都可对目标进行有效的打击。同时,中国、委内瑞拉等国都对该型机极感兴趣。米-24PN(PN意指带机炮的夜间型)直升机的改进工作由“罗斯托夫直升机”厂进行实施,它是由米-24P型直升机改进而成。在米-24PN型直升机上安装有BREO-24型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系统和“镜子”型夜视热成像瞄准引导分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有“彩虹-SH”型搜索瞄准系统,它与“镜子”热成像仪联合工作。在直升机的瞄准系统中,还加入有热成像分系统、激光测距仪和反坦克导弹控制通道。BREO-24型一体化系统包括有液晶显示器、夜视仪并与驾驶舱的光学技术设备配合使用。新型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可保证直升机的全天候作战使用,并且可使用所有编制内的武器系统,夜间条件下在50~200米的高度飞行,由于采用有数字地图,故有较高的导航精确度。该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包括全天候使用的、高精确制导的“冲锋”或“攻击”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发射装置,以及内置和悬挂式射击武器,包括带有23毫米口径 GSH-23型机炮的NPPU-23型固定式机炮装置。该直升机的悬挂武器包括“攻击-V”系统16枚9M-120型反坦克导弹或9M-120F或9M- 114型导弹;10枚S-13型火箭弹;80枚S-8型火箭弹;带23毫米机炮的悬挂式机炮装置,带弹450发;数枚空空导弹。改进型直升机的作战效能要比基本型米-24高出50%~70%。俄罗斯共制造了620架米-24P型直升机。

D. 俄罗斯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是什么

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应该是“暗夜猎手”米-28N。

为竞争俄罗斯空军战斗直升机计划,在1996年8月,在米-28A基础上改进后发展出具有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米-28N夜战型“浩劫”原型,由罗斯托夫直升机制造厂生产,属于第五代作战系统,其研制过程中参考了“米尔”公司的部分经验。

米-28N计划是目前俄罗斯国内航空领域实施的最为庞大的一项计划。主要的军工企业均先后参与了研发工作。1996年10月,米-28N首次试飞表演。其后,俄罗斯的设计师们对米-28N不断试验完善。2008年7月,米-28N完成在山地条件下昼、夜间的例行试验,证实了该型直升机具备了昼间在3000米高山未平整场地安全起降的能力,以及它使用夜视镜从2500米高山未平整场地完成飞行的能力,证明了米-28N在山谷、沟壑纵横地形上空卓越的夜间作战机动能力。

米-28N“暗夜猎手”是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之一,采用纵列双座,单旋翼结构,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作为米-28“浩劫”的升级版,增强了夜间作战能力,巡航速度可达270千米/时,航程约450千米,可挂载1.6吨武器,包括一挺30mm口径的2A42机炮炮塔,短翼可挂载火箭弹巢、Ataka-V反坦克导弹、R-60空-空导弹或500千克炸弹。Mi-28N机身装有重装甲,驾驶舱可承受30mm口径子弹攻击。

米-28N参考数据

机长:16.85米(不包括旋翼和尾桨)

旋翼直径:17.20米

机高:4.81米

机宽:1.75米

空重:7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400千克

动力系统:两台TV3-117VMB型涡轮轴发动机或VK-2500涡轮轴发动机

输出功率:2X2500马力

最大速度:350公里每小时

转场航程:2220公里

作战半径:470公里

实用升限:5800米

爬升率:4.5米/秒

续航时间:2小时

米-28N总体评价:米-28N吸收了米-28直升机的优点,有大推重比和较强的战斗生存力,最突出的是它在夜间和恶劣环境下的战斗力大大提高。N型装备有自动跟踪系统和多路通信系统。由于为它专门研制了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双波段雷达系统,并与信息系统配套,所以米-28N能在黑夜、甚至连微弱星光也没有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在液晶显示器上,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在黑夜也能看清航线上出现的障碍物,从而跟踪和攻击目标。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米-28N具有很高的发现目标的概率,武器系统能快速进入发射状态。

米-28N与“长弓阿帕奇”相比,在武器装备和战斗生存性等综合指标方面有优势。它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卡-50的改进,派生出了并列双座、加装雷达光电设备的卡-52。和AH-64相比机体大、重量大,但由于搭载两台2500马力引擎,机动性反而更强。

E. 俄罗斯的直升机如何先进吗

先进,毕竟当年美苏冷战搞军备竞赛时投了不少钱,俄罗斯的直升机代表应该是米-35。

米-35直升机是俄罗斯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原米里实验设计局)研制,俄罗斯Rostvertol飞机厂生产的中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

F. 米格24直升机与米格35直升机有什么区别

米35就是出口版本的米-24V,后者是生产量最大的一种Mi-24,主要改进是可以发射9K114Shturm导弹。此外米-35尚分为M1\M2\M3三型,对应米-24VM,M米-24VM、米-35M主要改进了夜视系统,能够在夜间进行作战。

G. 俄罗斯最新武装直升机是什么

卡-52 米-35 都是俄罗斯目前最强的,也可以说是最新的,卡-52简介 卡—52是俄罗斯卡莫夫公司研制的共轴反转昼夜全天候战斗直升机。在1995年8月的莫斯科航空博览会上,卡莫夫公司拿出了这种直升机的原尺寸模型。1996年11月12日,在乌赫托马直升机制造厂,首次公开展出了以“短吻鳄”这种可怕的两栖动物命名的卡—52的原型机。它参加了当年的莫斯科航展,并在同年举办的印度国际航空博览会上首次对外展出。 卡—52的最显着特点是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的驾驶舱,而传统的武装直升机都为串行双座布局。该机采用并列双座布局并非标新立异,它是根据现代武装直升机的驾驶需要和所担负的战斗任务而设计开发的。首先,卡—52是为全天候、全天时、超低空攻击地面目标而设计的。当初,美国在制造F—111、苏联在研制苏—24全天候攻击机(同样为了低空作战)的时候,飞行员和领航员/武器操作员就是并列坐在一个驾驶舱内,这种布局曾被看作是最佳方案,而且已被用到苏—34)新一代歼击/轰炸机上。其次,早在1972年,美国在实施AH—1“休伊眼镜蛇”串行双座布局夜战型武装直升机计划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机组成员最好采用并列布局。所以,卡—52直升机的双座布局并非倒退,而是根据使用需要的一种合理设计,是武装直升机座舱布局的一项创造。并列双座的优点是两人可共用某些仪表、设备,从而简化了仪器操作工作,使驾驶员能集中精力跟踪目标,最大限度地缩短作出决定的时间。 技术参数 1..全机身长15..96米 2..机高4.93米 3.旋翼直径14.43米 4.起飞重量10400千克 5.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350千米 6.续航时间一小时四十分钟 该机安装新型“弩”式机载雷达,两台TB3-117BMA型涡轮发动机,一门单管三十毫米2A42机炮,其短翼下的4个武器挂架能挂载12枚“旋风-M型”激光制导和串联战斗部的超音速反坦克导弹,也可安装4个B-8B20A火箭发射巢,最多可装备80枚S-8型火箭弹。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军用直升机之一。 米-35 前面也有人提到过米-35的指标,这里也就不再提起了。我这就 以卡-52为主,而过于米-35 您可以参照上面的回答,一小点涉猎希望能帮你解疑,谢谢!

H. 在武装直升机方面,中国和俄罗斯有多大差距

暂且从武装直升机的初代机讲起,中国无疑要比俄罗斯,也就是当时的苏联相比,差很多,因为我们是山寨的。

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根据战略要求,米-24“雌鹿”。一种新型的作战飞行器也由此诞生。武装直升机顾名思义是一种装备进攻性武器的军用直升机,主要用于攻击地面目标。



I. 介绍一下俄罗斯现役的主战武装直升机以及它们的性能

主力武装直升机卡28


武器系统包括超音速反坦克导弹、23毫米机炮以及火箭弹、机枪和枪榴弹等。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具备使用Ataka(北约代号AT-9)型反坦克导弹的能力。AT-9导弹于1990年开始装备苏军,最大射程8千米,最小射程500米,弹长2.4米,直径0.125米,重量40千克,最大速度350米/秒(略大于音速)。穿甲厚度1000毫米,采用激光制导。M型经过改进设计后,使用寿命比米-24更长,具备完善的夜间作战能力。

J. 苏联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有哪些型别

米-24是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研制的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69年首飞,1973年装备部队。约有1250架在独联体服役,并装备包括阿富汗、越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等国家。

现有型别:米-24A,武装攻击型,主舱可乘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每侧短翼各有4个武器挂架,翼尖有挂导弹的导轨,机头装一挺12.7毫米机枪;米-24D,武装型,用于空空及空地攻击,座舱重装甲,武器系统有USUP-24机炮,机头装12.7毫米机枪,KPS-53A光电瞄准具;

米-24V,类似米-24D,改进翼尖发射巢及4个翼下挂架,最多可携带8枚AT-6“螺旋”无线电制导的反坦克导弹,翼下挂架可选装AA-8“蚜虫”空空导弹,类似米-24,但机头换装双管30毫米机炮;米-24R,每次可采集6个土壤样本,以供NBC战分析;米-24K,在机舱装更大照相机;米-24BMT,扫雷型;

米-24生物勘查型,用于探索水面上油污染及季节性水位变化;米-25,米-24D的出口型;米-35,米-24V的非武装出口型;米-35P,米-24P的出口型,米-35M,为满足俄罗斯军方最新机动性要求而升级,装米-28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减轻了重量,装备新的电子设备。

总体布局

前三点式可收放轮式起落架,5片矩形桨叶的全铰接式玻璃钢旋翼,由钛合金大梁和玻璃钢蒙皮组成,垂尾式尾斜梁,尾桨为3片桨叶。

动力装置

两台卡里莫夫TV3-117涡轴发动机,每台功率为1633千瓦。

武器

一挺4管“卡特林”12.7毫米机枪,储弹量1470发,4枚AT-2“蝇拍”式反坦克导弹,多种火箭、炸弹、布雷器,最多可装1500千克常规炸弹,试装AA-8“蚜虫”、AA-11“射手”空空导弹。

尺寸数据

机长21.35米,机高3.97米,旋翼直径17.30米,尾桨直径3.91米。

主要机载设备甚高频、特高频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雷达高度表,盲目飞行仪表设备,有地图显示器的无线电罗盘。

重量数据

空重82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12万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2万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335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70千米/小时,经济巡航速度217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12.5米/秒,实用升限4500米,悬停高度1500米,作战半径160千米,航程5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4小时。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为什么升级米35武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