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联级战列舰的介绍
苏联级战列舰(俄语: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英语:Soviet Union class,编号23号海军计划)。是苏联于二战前夕设计制造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级别的战列舰。该级别是当时斯大林时期设计的战舰。该级别的设计计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提出,但从来没有服役过。最初计划建造该级别15艘战列舰,并计划于1947年完工,使之并成为苏联海军主要的攻击力量。但设计进度缓慢以及对于纳粹德国的过分信任导致了苏联不得不从新考虑这个过为乐观的计划。它的取消使得苏联成为二战后众多军事强国中少数没拥有过自行建造的战列舰的国家。
❷ 战列舰在什么年代出现
美国海军战列舰佛罗里达级:犹它号bb31(靶舰)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靶舰)、阿肯色号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内华达级:内华达号bb36、俄克拉荷马号bb37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bb38、亚利桑纳号bb39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田纳西级:田纳西号bb43、加利福尼亚号bb44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西弗吉尼亚号bb48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bb55华盛顿号bb56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bb57、印第安那号bb58、马萨诸塞号bb59、亚拉巴马号bb60衣阿华级: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威斯康星号bb64阿拉斯加级:阿拉斯加号cb1和关岛号cb2。(超大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美国海军战列舰总体来说以内华达级(采用“亦有亦无”的部分装甲防护)和北卡罗来纳级(采用“装甲围舱”的匣式结构)做为战舰设计上的分水岭呈渐进式的发展。_战争期间损失了亚利桑那号和俄克拉荷马号战舰,以及靶舰犹它号。全部是在珍珠港损失的。太平洋战争中各型战舰的任务进行了重新划分,以北卡罗来纳级为界,新型快速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旧型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支援两栖作战。二战美国海军战列舰的结局:佛罗里达级:犹它号(靶舰),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沉。残骸作为纪念遗址保留在原地怀俄明级:怀俄明号(训练舰),1947年退役,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司解体阿肯色号,1946年作为原子弹爆炸靶舰沉没。残骸位于比基尼环礁内,为美国财产纽约级:纽约号,在比基尼实验中严重受损。1948年作为靶舰在珍珠港外海沉没。残骸位置在北纬49度48分,西经158度32分24秒,水面下1200米处。残骸为美国财产得克萨斯号,在得克萨斯圣哈辛托作为博物馆舰保存内华达级:内华达号,1948年作为靶舰在珍珠港外海沉没。残骸位于北纬58度,西经159度17分,水下1300米处。为美国财产俄克拉荷马号,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倾覆。1943年浮扬,1946年出售给拆船公司。拖回美国本土途中遇风浪沉没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在比基尼实验中严重受损。1948年作为靶舰沉没。残骸在夸贾林环礁内,为美国财产亚利桑纳号,1941年被炸沉。残骸作为美国国家公墓保存,为美国国家财产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1947年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解体密西西比号,战后作为导弹试验舰保留。1956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爱达荷号,1947年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解体田纳西级:田纳西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加利福尼亚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马里兰号,1959年出售给learner公司解体西弗吉尼亚号,1959年出售解体`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战后作为纪念舰保留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华盛顿号,1961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1962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印第安那号,1962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马萨诸塞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马萨诸塞州fallriver亚拉巴马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亚拉巴马州莫比尔衣阿华级:衣阿华号,停泊在旧金山。作为封存舰只保留新泽西号,停泊在新泽西州,作为博物馆舰开放密苏里号,停泊在珍珠港亚利桑那号残骸旁边,作为博物馆舰开放威斯康星号,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港,向公众开放日本海军战列舰金刚级:金刚号、榛名号、雾岛号、比睿号扶桑级:扶桑号、山城号伊势级:伊势号、日向号长门级:长门号、陆奥号大和级:大和号、武藏号大和级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大和级两舰均是在挨了三十枚左右的炸弹及鱼雷才沉没的。日军战列舰在战争期间除长门号以外全部沉没。其中扶桑号毁于炮战;比睿号、雾岛号炮战受重创在空袭的威胁下自沉;金刚号、山城号被鱼雷击沉;榛名号、大和号、武藏号被航空兵击沉。陆奥号毁于事故。三十年代以来日本只有大和级两艘服役,看看美军二战中服役的战舰数量,日军岂有不败之理。长门级、大和级在大战期间惟恐被击沉而挫了士气很少出战(戏称柱岛舰队),扶桑级、伊势级过于老旧很少投入一线,却只有金刚级这种日军中最老式战列舰驰骋大样,原因也是航速和续航力。另外日军战列舰都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异常高大的宝塔式多层上层建筑和桅杆。很好辨认。二战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结局:金刚级:金刚号: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附近海域被美国海狮号潜艇击沉;比睿号:1942年11月13日在萨沃岛海战中被美国巡洋舰队重创,次日遭美国飞机攻击,被迫自沉;榛名号:1945年7月19日和28日在吴港被美国飞机攻击,坐沉在锚地;雾岛号:1942年11月13日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夜战中被美国华盛顿号和南达科他号战列舰重创,次日被迫自沉;扶桑级:扶桑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舰队击沉;山城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舰队击沉;伊势级:伊势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日向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长门级:长门号: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重创,停泊在横须贺一直未能修复,战后作为战争赔偿交付美国,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环礁原子弹爆炸试验a试验中倾覆沉没;陆奥号:1943年6月8日在广岛湾由于事故发生大爆炸沉没;大和级:大和号:1945年4月7日冲绳天号作战途中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武藏号:1944年10月24日莱特阿号作战途中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德国海军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老式战列舰赫尔戈兰级:黑森号heisse:作为无线电靶舰使用。战后赔偿给苏联德意志级:汉诺威号hannover:靶舰。战后拆毁施莱辛号schlesien:作为布雷舰使用。战争末期在施韦内明德搁浅作为岸炮台。战后解体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schleswig-holstein:被炸沉,残骸打捞起来后赔偿给苏联袭击舰德意志级deutschlandclass德意志(吕佐lutzow)号:1945年在施韦内明德凿沉。战后由苏联打捞解体舍尔海军上将号admiralscheer:在基尔的德意志工厂被炸倾覆。战后解体斯比伯爵号admiralgrafspee:1939年在乌拉圭蒙的维地亚自沉大型袭击舰/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级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rst:1943年在北冰洋被皇家海军击沉格奈森瑙号gneisenau:1945年在格丁尼亚港凿沉。1947年由波兰解体战列舰俾斯麦级俾斯麦号bismarck:1941年在大西洋被皇家海军击沉提尔皮茨号tirpitz:1944年被炸倾覆。战后由挪威解体德国海军战舰因为要面对大量的英国舰队,所以在设计理念上与其他各国略异,基本上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装甲厚:因为火力,机动力与防御力中很难三者兼顾,德舰采"重装甲"主义是牺牲火力来换取的,多一门炮不一定打得到敌军,多一寸装甲可以抵挡多发敌舰的炮弹。速度快:德舰拥有世界一流的引擎,因为数量居于劣势,有较高的速度才能采用"打带跑"战术,否则英军玩起"一换一"战术,德舰就被耗光了。火控优良:精度奇佳的光学瞄准仪与雷达,配合其火炮优良的冶金技术,炮击的威力与准度相当可观。外观相似: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军备,故虽在造舰技术上虽有先进的理论,却缺乏实务经验,故其船舰设计略嫌保守,每型船舰都像是同一版本的不同比例,外观都差不多。英国海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旧式战列舰铁公爵级:铁公爵号(作为海军舰艇母船使用)伊丽莎白女王级: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马来亚号复仇级:复仇号、决心号、拉米里号、皇家橡树号、君权号战列巡洋舰声望级:声望号、反击号/胡德号/条约型战列舰纳尔逊级:纳尔逊号、罗德尼号英王乔治五世级: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新型战列舰前卫级:前卫号英国在一战结束至二战前投入建造的条约型战列舰为了追求防护性能从而导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这和英国国力衰退有很大关系。开战时英国战列舰队以一战时服役的两级战列舰为中坚,在战争中这种老式战舰不断改进在护航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争期间共损失5艘,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被u艇击沉;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铁公爵号舰艇母船被航空兵击沉;胡德号炮战中被击沉。其余在战后相继拆除(英国佬对那些有功于他们的东西都挺狠的,无论是居功至伟的丘吉尔首相还是战功卓着的厌战号战列舰,过河就拆桥,使完便抛弃)。二战英国海军战列舰的结局:伊丽莎白级:伊丽莎白女王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厌战号:1947年12月出售解体,在拖往战列舰“屠宰场”的途中挣脱拖带的缆绳,在康沃尔郡海岸搁浅(比较不屈不挠)。不过后来还是就地拆解了;马来亚号:1948年2月出售解体;巴勒姆号: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军u331号潜艇击沉;勇士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复仇级:复仇号:1948年9月出售解体;决心号:1948年5月出售解体;拉米里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君权号:租借给苏联,1949年2月归还,4月出售解体;皇橡号:1939年10月在锚地斯卡帕湾被德国u47号潜艇击沉。纳尔逊级:纳尔逊号:1949年3月出售解体;罗德尼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英王乔治五世级:`英王乔治五世号:1958年1月出售解体;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12月被日军航空队的飞机击沉在马来海域。约克公爵号:1958年2月出售解体;安森号:1957年12月出售解体;豪号:1958年6月出售解体。前卫级:前卫号:1949年开始作为训练舰和皇家游船,于1960年拆毁。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声望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反击号:1941年12月被日军航空队的飞机击沉在马来海域。胡德号战列巡洋舰:1941年5月在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中战沉。法国海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旧式战列舰:科尔贝级:科尔贝号(后改为训练舰)、海洋号、巴黎号(后改为训练舰)普罗旺斯级:普罗旺斯号、布列塔尼号、洛林号条约型战舰:黎塞留级战列舰:黎塞留号、让•巴尔号(二战爆发时未完工)、克莱蒙梭号(二战爆发时在建)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法国的条约型战舰的主炮很有特色,主炮塔由两对双联炮组成一座四联装炮塔。双联炮是一个整体,许多部件两门共用,主炮装弹高低角没有限制,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射速。法国条约型战舰(及英国纳尔逊级)的这种主炮排列方式,优点是装甲防护重点地带集中在军舰的中前部,可以减少全舰装甲的重量,缺点是主炮集中在一起,战时的战损率会增加;射击时存在死角。可惜的是二战中法国在陆上败得太快,法军被德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打跨了,海军不但失去了表演的机会,还成为列强虎视耽耽的一块肥肉。战争期间损失8艘,战列舰布列塔尼号被英国舰队击毁,科尔贝号和巴黎号被英国“接管扣押”。战列舰海洋号、克莱蒙梭号被德军缴获,后被炸沉。战列舰普罗旺斯号、战巡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自沉。意大利海军战列舰旧式战列舰加富尔级:加富尔公爵号、儒略•恺撒号杜里奥级:杜里奥号、安德列•多里亚号新式战列舰利托里奥级:利托里奥号(后改叫意大利号)、维多里奥•威尼托号、罗马号、帝国号(在建)意大利投入战争时三军备战不足,被英军夜袭塔兰托后意国海军更是没了精神,此后再未恢复元气。意大利的战争潜力很差,资源也不足,举例来说加富尔级等战舰改装时的320mm主炮是用原装备的305mm炮铣成的;到了战争后期居然将战舰用来充当兵营!可见意国海军之窝囊。要说意国战舰的优点就是其381mm/50倍口径主炮的射程极长达到42,800米。战争期间帝国号未能完工,后被德军虏获。恺撒号退役,加富尔号、罗马号被航空兵击沉。意大利号、威尼托号和恺撒号战后被分别赔偿给美、英、苏战胜国。加富尔级加富尔伯爵号contedicavour,1940年12月在塔兰托军港被英国飞机炸沉。1941年浮扬,拖到的里雅斯特船厂。修理工作从1943年初开始。1943年10月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船员将其自沉。德国将其打捞出水,1945年2月被美国飞机炸沉。儒略•恺撒号giuliocaesar,1943年之后被盟国拘留在马耳他和苏伊士运河的大苦湖。战后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苏联,改名“新罗西斯克”号。1956年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爆炸沉没。推测原因为触到二战遗留水雷。杜里奥级杜里奥号caioilio,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1944年后作为意大利海军训练舰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体。安德列•多里亚号andreadolia,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1944年后作为意大利海军训练舰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体。利托里奥级利托里奥号littorio,后改名意大利号italia,在塔兰托空袭中受伤。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根据联合国对意和约,于1947年解体。维多里奥•威尼托号vittorioveneto,在塔兰托空袭中受伤。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根据联合国对意和约,于1948年解体。罗马号roma,1943年随意大利海军舰队驶往马耳他投降时,被德国炸沉。帝国号impero(未成舰),1943年9月被德国俘获,作为靶舰使用。1945年2月被美国炸沉,1947年打捞并拖往威尼斯近海搁浅。1950年解体。二战期间苏联海军的战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原马拉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波罗的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多次遭到德国轰炸,舰体损坏严重。1955年解体甘古特号,原十月革命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波罗的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1952年起作为训练舰使用。1957年解体塞瓦斯托波尔号,原巴黎公社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黑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1947年改为训练舰。1956年解体租借战列舰:复仇级君权号(阿尔汉格尔斯克号):1944年获得,主要用来在北极航线护航。1949年归还英国,同年解体。1939年9月1日主要国家战列舰数量(艘/吨):英国——15/473,588。美国——15/464,300。日本——10/314,024。法国——7/162,654。意大利——4/95,012。德国——5/99,200。苏联——3/69,878。补充一些夭折的二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计划米帝:战列舰:“蒙大拿”级BB.67蒙大拿费城海军船厂建造BB.68俄亥俄费城海军船厂建造BB.69缅因纽约海军船厂建造BB.70新罕布什尔纽约海军船厂建造BB.71路易斯安娜诺福克海军船厂建造约翰牛:战列舰:“狮”级1937年计划,主要是针对德国的新型主力舰而设计,共四艘,分别为狮,蛮勇,征服者,愤怒。前两艘于1939年4月开工,但在不列颠之战打响后因船厂屡遭轰炸而停工,后两艘也因此被取消。高卢:阿尔萨斯级战列舰:1938年计划,黎赛留级改进型,共六艘,前四艘为阿尔萨斯,诺曼底,弗郎第埃,伯尔格诺,后两艘未命名。“狮II”级:1944年底,英国决定将被搁置的两艘狮级完工,同时对其设计进行了修改,主要是依战训强化了防空。但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大不如前,因而这个计划也未能完成。战列巡洋舰:g3战列巡洋舰1939年型:为了打击德国的海上袭击舰,英国急需高速主力舰,但由于时间紧迫,新舰没有重新设计,而是直接使用了1922年因华盛顿条约被放弃的g3战巡的资料,并用当时的最新技术进行了修改。改进内容包括更换新的主机,新的主,副炮,强化防护,加装雷达等等。改进后具体性能不详,不过其吨位应该和依阿华差不多。鬼子:战列舰:“超大和”级大和放大版,只是图纸上的东西,计划建造6艘,均未开工。汉斯:战列舰:H级H舰(兴登堡)1939.7.15布罗姆·福斯汉堡造船厂开工1939年底停工J舰1939.8.15威希公司不来梅港造船厂开工1939年底停工K舰未开工L舰未开工M舰未开工N舰未开工大型袭击舰/战列巡洋舰:O级O舰、P舰、Q舰,3艘均未开工袭击舰/袖珍战列舰:P级P1~P12原计划12艘,后削减为8艘,均未开工苏联:战列舰:23型“苏联”级“苏维埃联盟”号1938.7.15列宁格勒波罗地海造船厂开工“苏维埃乌克兰”号1938.10.31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工“苏维埃白俄罗斯”号1939.12.21莫洛托夫斯克开工“苏维埃俄罗斯”号1940.3.21莫洛托夫斯克开工27型“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改进计划对战损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进行改装,换装“飞剪”舰艏,拆除3号炮塔,加装各种口径高炮以加强防空。后由于发现如此改进和新造一艘差别不大,只好作罢。大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69型“喀琅施塔德”级“喀琅施塔德”号1939.7.15列宁格勒造船厂开工“塞瓦斯托波尔”号1939.11.5列宁格勒“61公社社员”造船厂开工
❸ 苏联级战列舰有哪些介绍
苏联级战列舰。是苏联于二战前夕设计制造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级别的战列舰。该级别是当时斯大林时期设计的战舰。该级别的设计计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提出,但从来没有服役过。最初计划建造该级别15艘战列舰,并计划于1947年完工,使之并成为苏联海军主要的攻击力量。但设计进度缓慢以及对于纳粹德国的过分信任导致了苏联不得不从新考虑这个过为乐观的计划。它的取消使得苏联成为二战后众多军事强国中少数没拥有过自行建造的战列舰的国家。
❹ 甘古特级战列舰的概述
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海军面临战列舰极度短缺的窘境。1906年,在设计和性能上有着革命性突破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问世,它让俄国舰队仅剩的几艘战列舰也迅速地过时。同时,“无畏”号的出现也标志着一轮新的海军军备竞赛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不甘人后的俄国海军打算为自己争取四艘无畏型战列舰,并全部配备在波罗的海,以便在可能爆发的战争中与德国人在波罗的海的力量抗衡。在俄国人的设想中,这些新型战列舰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起码的要求:航速至少21节,装备12门12英寸(305毫米)主炮和至少16门4.7英寸(120毫米)炮廓式副炮。这也符合俄罗斯海军的传统:火力第一、速度第二。
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得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海军的拙劣表现也让它成为各种势力抨击的最好目标。“1905年革命”后产生的新杜马坚持认为海军需要在行政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沙皇和海军高层则一口咬定没有任何改革的必要,于是杜马便否决了海军所有的造舰计划,新型战列舰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908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不顾杜马反对强行推进海军的重建。这种情况下,杜马被迫让步,和海军达成一定的妥协,惨淡经营四年之久的海军终于开始重建步伐。
相对于无畏舰这一全新概念,俄国船厂的设计和建造能力显得极为不足,因此,海军部向国内外各大造船厂发起招标,不久海军部就收到了国内外27家造船厂提交的51份设计方案,这些方案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甚至德国,但27家船厂中只有6家是俄国的。开始,海军部对意大利库尼贝蒂(Cuniberti)公司的方案很感兴趣,但当得知意大利人把120毫米副炮安装在炮塔(而非俄国人希望的炮廓)中,并且坚持不对这一设计做出修改后,俄国人马上把这个方案抛在脑后。接下来进入俄国海军眼里的是德国布洛姆与福斯(Blohm&Voss)公司的方案,但俄国人又提出这些战列舰必须在俄国船厂建造,德国人当然不愿意接受,双方也不欢而散。俄国海军部决定利用买下的德国设计按照俄国标准重新修改德国公司的原始设计,波罗的海船厂接受了这个任务。在修改过程中,英国约翰·布朗船厂提供了很多帮助,英国人从那些被否决的方案中发掘出可取之处,其中就包括了库尼贝蒂公司方案的不少特点(这也使得甘古特级最终和该公司原始方案颇为相似)。
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让人感觉新型战列舰是介于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之间的一种军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波罗的海战列舰”。这个设计方案突出了空前强大的火力:4座三联主炮塔全部布置在舰体纵向中心线上。舰体前后各布置一座主炮塔,舯部布置两座炮塔,这与当时意大利建造的但丁·阿利格伊切里号战列舰的布局相似。它的305毫米口径主炮舷侧齐射的火力超过同时期任何一艘英国或者德国战列舰。设计方案中的战列舰采用破冰船艏,以便冬季封冻时也能自如地在波罗的海活动。由于使用较轻的亚罗式锅炉代替此前常用的贝尔维尔式锅炉,该方案舰的速度同样突出,航速达到24节,比同时期大多数无畏舰的航速都要高2-3节。然而该方案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弱点:为了保证高航速牺牲了太多装甲防护,舷侧水线装甲厚度为229毫米,和同期世界主要战列舰相比,它大部分部位的装甲带都薄了1-3英寸(25-76毫米)。而从这点上看,它似乎是介于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中间舰型。为防止鱼雷或水雷给战舰造成重大损害,该舰采用双层舰体,并一直延伸到甲板。
新型战列舰的建造于1909年开始,由于俄国造船厂本身效率低下,加上正在建造的又是一种全新的战舰,新型战列舰的建造困难丛生进度很慢,到1910年甚至陷于停顿,因为海军对于正在建造中的战列舰在舰体强度和建造工艺方面都不满意,认为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此后两年,新型战列舰的建造一直断断续续,而在此期间,杜马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收到了一定效果:造船厂的缺陷得到了改进,海军糟糕的行政管理体系也终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之后,新型战列舰得以继续建造,但正是在这两年中,世界各海军强国的无畏舰也在飞速发展,英国已经开始建造装备13.5英寸(343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从而使俄国无畏舰在开工时所期望的火力优势荡然无存。
该级舰四艘均于1911年下水并进行海试,第一艘服役的“塞瓦斯托波尔”号于1914年加入海军作战序列,其余三艘也在当年12月陆续服役。俄国方面一般也把该级舰称为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
❺ 俄国“列特维赞”号战列舰的武装装备有什么特点
“列特维赞”号战列舰主要火力是装备在前后2座双联炮塔内的4门40倍口径1895年式的305毫米火炮。射速40-45发/分,每门火炮备弹77发。相对于日本和英国战列舰主炮的重型炮弹,俄国人的火炮采用发射较轻的炮弹,可以获得较高的初速和更好的穿透能力。对比英国1893年开始装备的305毫米Ⅷ型主炮和日本EOC G/G1型主炮,俄国人在中近距离上还是不差的。
炮塔原本是和舰体分开的合同。克朗普最初希望最好是投标决定,当时还传出可能装备具有美国风格的主炮塔。但是在1898年7月举行的俄国海军技术委员会的会议上还是决定在俄国国内兵工厂进行制造,原因竟然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工厂质量更好些!分解开的主炮塔在1901年10月运到船厂组装,这项组装工程也额外花费了船厂5万美元。
中型火炮群由12门仿法国加纳特45倍口径152毫米速射火炮组成。其中8门设置在主甲板的炮塔内,4门则在上甲板的炮塔中。火炮初速792米/秒,射速3到4发/分,备用弹药2400发。由于俄国士兵没有操作复杂机械的习惯,克朗普在副炮塔火炮射击前设置两道甚至三道保险,保证开炮前俄国士兵可以不受伤害。这样一来,使得火炮相对其他国家同类火炮射击速度稍微慢些。
重型反鱼雷艇炮群由20门50倍口径75毫米仿法国加纳特式火炮组成,14门安装在主甲板预制的开口中,其中4门位于每侧舰首到第1座152毫米副炮炮塔之间,最后1座152毫米副炮炮塔到舰尾间3门;另外6座同样位于上甲板,每侧3门,全部在上甲板两座152毫米炮塔之间。每门备有弹药325发。
轻型反鱼雷艇炮群由24门哈乞开斯43倍口径47毫米速射炮组成,每门备弹125发。上层建筑前后上各4门,另外的8门位于上层建筑的尾部。剩下8门中前后战斗平台各3门,另外的两门在桅杆平台。还有6门哈乞开斯23倍口径37毫米轻型火炮,位于舰桥两侧,每门备弹200发。另外也搭载两门63.5毫米行营炮,每门备弹200发。
虽然不适用但“列特维赞”号也装备6具381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水上,两具水下,装备有17枚阜姆产鱼雷。
“列特维赞”还可以搭载45枚水雷,并且装备有6具75厘米大型探照灯。
火控系统在试航返回俄国后安装。应用电动指示器刻度盘参数转换目标射程和参数,可由在指挥塔里的射击指挥员指挥单个火炮或全部火炮射击,比机舱呼叫的那种报话筒先进不少。距离测定是由千分尺,类似六分仪的设备提供,主要是通过敌舰上显着特征来估量角度,如水线到桅顶的实际高度已知,利用千分尺得到个角度就可以计算出敌舰的距离。以至于俄国海军舰只上都携带有记载的外国军舰不同特征高度的参考书。
和同时代的战列舰一样,“列特维赞”在设计中也携带有两艘三等鱼雷艇,通过艇首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鱼雷。共有5艘这样的鱼雷艇在新泽西州船厂建造。每艘都携带有艇首发射的鱼雷1枚和1门向前的小口径速射炮。历史上战列舰搭载的三等鱼雷艇战果不是很多,除了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三笠”号有过击沉驱逐舰的经历,其他都是碌碌无为一生,只作为交通艇使用。
❻ 俄国列特维赞号战列舰有哪些介绍
“列特维赞”号的故事应该从费城人查尔斯·克朗普说起,正是由于他在困境中坚持才最终取得成功,才能在30多年后获得俄国皇家海军第一艘在外国建造战列舰的合同。
查尔斯·亨利·克朗普生于1828年,是费城船厂创建人威廉·克朗普的大儿子。青年时代在海军学院学习了海军舰艇设计,1846年在他父亲的船厂里开始工作,1859年开始成为父亲商业活动中的重要帮手。
随后的几年里,查尔斯逐渐接管部分船厂的商业事务。美国内战时期克朗普设计了舷侧炮塔装甲舰的船体,内战时期美国只建造了两艘该型舰。之后还提出了建造相同的船体但改进船舷火力的装甲舰设计计划,但是美国海军的目光都被“班长”号铁甲舰所吸引,自然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
费城船厂在战争期间只赢得联邦军队很少量的建造合同,不过当时人们没有料到战争后的20年间海军竟然没有任何订单建造新船!整个海军基本上停止了发展,主力舰只还都是内战时期或之前建造的。幸好费城船厂还接到些商船建造订单聊以度日。
那段漫长的岁月里,费城船厂唯一为美国海军建造的战舰就是1874年开工的“恐怖”号,理论上说是美国内战时期同名的那艘着名战舰的同型舰,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艘舰,这艘也是装备空气压缩炮的怪异舰艇之一。
转眼到了1878年,这一年克朗普遇到了一批正在美国船厂考察的俄国皇家海军官员,由于当时俄国正同土耳其作战,同英国关系变得非常紧张,由于担心同英国也发生战争,俄国海军在远离欧洲大陆的美国寻找各种可以改装成为贸易袭击舰的商船来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这些官员在费城船厂考察不久就买下3艘费城船厂已经造好的商船。
之后在费城船厂改造成辅助巡洋舰后加入俄国皇家海军。第4艘贸易袭击舰作为新舰开始在费城船厂建造。第二年查尔斯·克朗普在法国巴黎会见俄国海军部长时,这位海军上将对美国建造的这些舰只质量还是相当满意的。
威廉·克朗普死于1879年,查尔斯·克朗普成为船厂的总经理。进入19世纪80年代美国悄然开始了新海军的建设。约翰·瑞查船厂赢得建造第1艘新海军的钢铁战舰的建造合同。克朗普则得到了第二个,也是金额更大的合同,到1887年建造3艘舰艇。更多订单跟随而来,很快克朗普就展示了他在军舰设计建造方面的天赋。
克朗普在获得建造美国海军第l艘装甲巡洋舰“纽约”号的合同后,建议重新布置动力系统以增加军舰的水下防御,获得海军部的批准;“费城”号巡洋舰的动力部分也是克朗普设计的。说明其在舰艇设计方面尤其是动力部分设计还是很有天分的。
新海军的高速发展使得俄国皇家海军有机会重新了解这个造舰工厂。1893年巡洋舰“海军上将”号、“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睿恩达”号来到美国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哥伦布发现美洲300周年纪念活动。费城船厂负责维修这些舰船,一些舰队中的指挥官也借此机会顺便参观了这个船厂,其中就包括这支分遣舰队指挥官卡斯纳科夫。
这位俄国将军显然对船厂的效率和能力印象深刻,尽管当时船厂内5个船坞都停满了在建的船只,但是对俄国军舰的维修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当俄国舰队离开后克朗普仍然同这位将军保持着通信,借着这个关系也打通了和其他俄国海军高级官员之间的关节。
克朗普在战舰建造上的成就在19世纪90年代持续增长,费城船厂已经超过约翰·瑞查船厂成为全美国最成功的造船厂。截至1898年建造了那个时期美国全部11艘战列舰中的4艘,18艘巡洋舰中的7艘,两种舰只建造的总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船厂。除了这些之外,还为日本建造了“笠置”号防护巡洋舰,质量也是一流。但克朗普并不就此满足,他甚至有更大的梦想:将他的船厂建设成美国的阿姆斯特朗船厂!他曾经妒忌地说过:“阿姆斯特朗船厂不是造船的工厂而是海军的建造者!”妒忌之余又透出羡慕。
那个时期俄国海军都是在自己国家的船厂进行大型舰艇的建造,选择美国船厂建造战列舰最可能的解释是克朗普对当时国际形势和舰艇建造需求的了解。那时,英国在任何可能建造军舰市场上均占据着统治地位。日本的“笠置”号防护巡洋舰的建造只是出于亲善的考虑,日本还是会在他们信赖的英国船厂继续他们主要舰只的建造。克朗普的船厂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海军中没有建造机会。
另一方面,俄国是一个同法国结成大陆同盟对抗英国的国家,同时也是另一个高速发展海军的国家。与英国的长期不合使其不会向英国定购任何舰艇的。
1897年克朗普在杂志——《北美评论》上发表了名为新兴的海军力量的文章,他明确地在提示俄国领导人:日本在远东的海上力量快速增长,已经改变了远东地区力量的平衡。文章随后也被欧洲的报纸和杂志所转载,多少也触动了俄国人已经绷紧的神经。
❼ 为啥苏联的航母称为重型载机巡洋舰英国的轻航被称为轻型载机巡洋舰
1,苏联航母和英、美得航母有些不同,苏联的航母在搭载飞机的同时,甲板上也装备有各种重型反舰导弹、远程防空导弹,有巡洋舰一样的武器和火力,这样一来,苏联的航母就是航母与巡洋舰的结合体,所以叫“载机巡洋舰”并没有什么不妥。这是主要因素。
2,苏联黑海舰队需要经常进出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西方为了限制苏联,迫使苏联和土耳其签订条约,规定苏联的战列舰、航母不得通过土耳其海峡,所以苏联才叫载机巡洋舰。关于这点理由,没有任何证据,所以算不上主要因素。
3,恕我孤陋寡闻。英国的航母不是叫轻型航母就是叫直升机航母,没有听说有“轻型载机巡洋舰”的说法。
❽ 俄罗斯(包括苏联),历史上建造哪些比较有名的战列舰
苏联-俄罗斯真正装备的战列舰只有4艘“甘古特级”;苏联在二战前夕设计的“苏联级战列舰”( 23号海军计划)因二战爆发被取消;1947年开工的2艘“斯大林格勒”级因1953年斯大林去世而被取消,当时1号舰体已经完成了92%,随后成为靶舰。
甘古特级战列舰开始建造于1909年,1911年下水并进行海试。是俄罗斯第一级无畏舰,也是苏联海军从沙皇海军继承的唯一一级战列舰,也是苏联海军唯一的战列舰。
标准排水量:23400吨(25464吨);满载排水量:25850吨(26700吨)
舰长:181.2米(184.86米);舰宽:26米(27.3米);吃水:8.4米
最大航速:23节(设计)/24.6节(实际);燃料:1000-3000吨煤(1170吨油料)
续航力:5000海里/10节,4000海里/16节,900海里/23节
武备:主炮四座三联装305毫米/52倍口径炮;副炮16门120毫米/50倍口径炮廓炮
高射武器:2门76毫米高炮;4门47毫米高炮(6门45毫米高炮);8挺高射机枪(二战期间在跑塔顶部加装了6门76毫米高炮)
鱼雷:4座457毫米(18英寸)鱼雷发射管(水下)。
原沙皇时代的战舰大都于1922年-1924年期间拆毁,只有四艘甘古特级被保留下来,并重新命名:
①1925年5月27日“甘古特”号更名为“十月革命”号, 1943年恢复“甘古特”号舰名。
❾ 战舰有很多种类,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航母等,这些舰都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作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战斗舰艇。当前,世界上共有10个国家拥有大、中、小型航母近30艘。美国主要发展大型航母,是拥有航母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航母的一半。俄罗斯拥有可搭载常规起降固定翼飞机的6万吨级重型航母“库兹涅佐夫”级。法国拥有4万吨核动力航母。当今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一般在10000~75000吨,大型航空母舰达100000吨,主机功率一般为28万~30万马力,常规动力的续航力为8000~14000?海里,核动力的续航力为4万~70万海里,能抗12级台风,在5~6级海况下可顺利起落飞机作战,基本具有全天候适航能力,每昼夜可机动600海里,大型航空母舰载机70~120架。但它目标大,造价高。航母的发展动向,目前除了发展大型航空母舰外,有些国家十分注重发展轻型航空母舰。特别是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发展,为研制轻型、多用途航空母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动力方面,大型和中型航空母舰趋向采用核动力;轻型航空母舰趋向采用燃气轮机。有的人还在设想研制与导弹核潜艇组成编队的水下航空母舰,研制航速可达100节以上的侧壁式气垫航空母舰和具有甲板面积大、稳性好的双体航空母舰等等。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母舰正在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水平发展。
巡洋舰
巡洋舰是仅次于战列舰的反舰、反潜水面攻击舰艇,排水量多在8000吨以上。在航母未诞生之前,可以率领舰艇编队进行远洋巡逻和作战;航母诞生后,可以依赖岸基飞机而独立在近海水域作战,亦可以作为航母的护卫舰在远洋作战。与驱逐舰相比,巡洋舰的吨位更大、续航能力更强,有的还采用了核动力;其攻击和防卫能力亦更加强大,如前苏联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可携带500多枚舰--舰及舰--空导弹,每枚舰舰导弹的装药量达一吨之多,一颗导弹就足以将敌军的航空母舰送入海底,而且火控系统可以使其同时打击数十个活动目标;此外还备有3架反潜直升机以及鱼雷、深水炸弹等多种武器,故被冠以“战列巡洋舰”的美称。但作战亦是要讲究军事经济效益的,从经济性、可修复性及作战性能等指标上综合考虑,驱逐舰可能更胜一筹,因此巡洋舰有逐渐被驱逐舰所代替的趋势。
驱逐舰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护卫舰
护卫舰是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及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等任务。
补给舰
远洋综合补给舰是海上编队不依赖海外港口进行远洋航行,远海作战的必要保障力量
登陆舰
登陆舰
用于运送登陆兵及武器装备的登陆舰船。有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登陆舰,排水量2000--8000吨,续航力3000海里以上,舰上可装载坦克10-20辆登陆兵数百名。中型登陆舰,排水量600--1000吨,续航力1000海里,可装载坦克数量,登陆兵数百名。登陆舰多采用柴油机作动力装置,航速12--20节。舰上装载舱内设有斜坡板或升降平台、牵引绞车等。舰上武器有舰炮数门,主要用于防空和登陆时进行火力支援。此外,还有较齐全的观通、导航设备,以保证航行安全和通信联络。世界上第一艘登陆舰为英国于1940年建造。
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
携载直升机用于输送登陆部队及装备的登陆舰船。也称直升机登陆运输舰。主要是使用直升机输送登陆兵进行垂直登陆,以提高登陆作战的突然性、快速性和机动性。舰上飞行甲板能同时起降7-8架直升机。飞行甲板下方为机库和登陆车辆等。直升机和车辆由机库中的升降机运送到飞行甲板。登陆兵住舱有通道可直达登机部位。舰上还有指挥中心,导航设备和较齐全的医疗设施等。美国建造的“硫磺”岛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为1.83万吨,最大航速23节,可携载20架直升机、4架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舰上还装有航空导弹和76毫米舰炮,还可载运2000名登陆兵及武器装备
扫雷舰
扫雷舰的任务是排除水雷,为登陆部队、舰队或船队打开通行的航道。水雷是一种重要的海上防御武器,主要布设于海峡、水道以及近海水域,以进行海上封锁和增强抗登陆能力。水雷一般布设于水面下5-10米,可装药300余公斤,爆炸力强大并专门攻击船底,对于驱逐舰等中小型舰艇,一只水雷即可将其炸入海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700余艘舰船被水雷击沉。现代水雷更是五花八门,有碰撞式的锚雷、磁性引爆的水雷及音控雷等,没有特殊装备的舰船较难侦测和排除。扫雷艇即专为排除水雷而设计的舰艇,通过声纳等设备进行侦测,利用爆破等方法实施排除,是整个船队的保护神。
战列舰
战列舰是一种装备多门舰炮,具有很强装甲防护能力的大型舰艇。19世纪以前,曾经是最大的海军舰艇,由于在海战中经常要排成单纵队的战列线进行炮战,所以人们称它为战列舰。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或装甲舰等。
战列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是一种20世纪初兴建的一种大型战舰。是在装甲巡洋舰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一种功能性很强的新型战舰。 英国广布全球的通过漫长海上航运线和商业网络相互联系的殖民利益,需要强大并且可以快速集结的海军舰队保护。英国皇家海军需要一种强大火力与高机动力相结合的战舰,不仅可以有效的打击敌方的袭扰,又能够快速部署应付突发性事件。于是英国海军以“理想型巡洋舰”名义设计的战列巡洋舰是一种把战列舰强大火力和巡洋舰高机动结合在一起的战舰,当时新的技术提供了建造新型战舰的可能性。战列巡洋舰与装甲巡洋舰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武装。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口径比装甲巡洋舰大。从主炮口径大小和威力方面战列巡洋舰可以与战列舰媲美,但防护装甲比战列舰薄。装甲方面省下来的重量被用在更强大的驱动装置上,这为战列巡洋舰提供了更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