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拍俄罗斯偏远农村,他们有多穷
你要是和他们聊天,其实他们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穷,只是你不能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已。只要他们肯工作,一般的工资是5000元,肉比中国便宜一半,自己家有薯仔。烧火柴是免费的,在极地地区国家还有补助。要是残疾人国家补助1500元再找一份打更的工作2000元,活的比中国人强多了。住的房子是比中国人的破,可是中国人现在除了房子,还有啥?
2. 俄罗斯的房子是怎么样的
俄罗斯的房子多是土木结构砖瓦结构的。俄罗斯是纬度比较高的中高纬度国家。获得太阳光热比较少。冬季长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俄罗斯的房屋窗户都有三四层窗户。房屋的地基都是打在木桩上,俄罗斯的冻土层比较深。
3. 中国人到俄罗斯,看看俄罗斯农村房子什么样,有你
中国人是觉得大床是比较舒服的,但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就是,没有这种大床的概念,因为小床是比较有安全感。
4. 俄罗斯乡村建筑多就地取材取自当地丰富的什么
俄罗斯乡村建筑多就地取材取自当地丰富的木材。
俄罗斯风格设计多以简练的色彩和冷静的基调为主,在强调理性冷静的同时又加入少许的出奇的创意加以配置,用《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来形容它的风格最适宜不过。
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卷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5. 为什么俄罗斯农村房子是木质结构
你好
由于历史及环境的原因,在俄罗斯有许多木结构建筑,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做工精细,经久不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诺夫哥罗德--俄罗斯的故乡,这里有许多典型的的木结构建筑。虽说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而且土地面积大,森林面积也大,古代人普遍居住在纯木材建造的房屋中。但很显然,像诺夫哥罗德这样规模这么精致的木屋,也不是普通农民能居住的。
望采纳,谢谢
6. 俄罗斯族的居住房屋
俄罗斯族居住房屋特点:
房门北开,南北两面设窗,少数三面、四面设窗。门窗皆为双层,门窗上的挡雨板和房檐的嵌板大都雕刻花纹并涂漆,窗户外面安挡雨板,昼开夜关,冬抗寒风夏挡雨。庭院宽敞,有整齐的、也是木刻楞的牛舍、猪圈、鸡架、狗窝和仓库。院内栽种花卉,夏日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不少人家还在院内或门斗设夏日厨房,使主房凉爽宜人。
居室内壁镶嵌高1米左右的木板墙围子,铺木质地板、天棚。室内大客厅、小居室,厅内设套间,摆大椭圆高角桌,上面常摆放着鲜花或塑料花,并有造型古朴典雅的电开水壶、茶具,厅外设厨房、卧室。厨房连接客厅的一角搭烤炉,平时烤面包、列巴等面食,冬季可取暖。俄罗斯族人极爱清洁,厨房和烤炉经常粉刷白灰浆,一尘不染。俄罗斯族信奉东正教,居室的东南墙角上方通常会架着装饰的三角板,供奉耶稣和圣母玛利亚像,摆着圣经。
7. 俄罗斯农村长什么样为什么去过的都说太普通了
以前,我认为旅游就应该去到当地最着名的景区,拍照打卡才算是到此一游。但也因为如此,常常都是走马观花的游历完了一个又一个景区。回首一想,才知道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之中错过了许多。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国家最真实的面貌,便是去当地的农村感受感受。在农村里面,你会发现这个国家不一样的面貌。这不,就有一位中国游客,在去俄罗斯游玩的途中,前去农村探访。
这几年来,我们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都比以前要密切的多,我们中国游客也特别喜欢去俄罗斯游玩。不过,主要去的都是一些着名景区,在首都莫斯科观光。其实,如果有机会的话,来到俄罗斯感受感受也是一场不错的旅途!
8. 总感觉去了一个假的俄罗斯,他们农村到底有多穷
俄罗斯作为我们北方的一个邻国,一直以为这样一个国家虽然随着苏联解体之后经济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也没有想过,俄罗斯的农村其实也是比较贫穷的,去俄罗斯农村走过之后,突然有一种感觉是去了一个假的俄罗斯一样。有图有真相哦!
然后参观了他们的厨房,好吧,这样的环境虽然中国也依然存在,但是没想到俄罗斯这个曾经的大国,竟然也还有这样贫穷的地方啊。
9. 俄罗斯的住房是政府分配还是自由买卖
尽管俄罗斯的领土面积比冥王星还要大,但目前俄罗斯家庭的单元住房每套平均建筑面积仅为52平方米。1959年7月24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并在莫斯科索科尔尼基公园为美国国家展览会揭幕,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尼克松展开了着名的“厨房辩论”,赫鲁晓夫宣扬苏联住房改革的成功,自豪地说苏联人不花钱就可以住进实用的房屋。这样的底气,来源于一种标准化住房革命——赫鲁晓夫楼。
赫鲁晓夫楼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发展项目。面对二战后城市规模爆炸式扩张、人口迅速增长、住房严重短缺的现象,1954年,苏联政府在五年计划中提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以确保1980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
赫鲁晓夫命令建筑师开发一种可迅速复制的建筑模板,使其成为全世界的典范。与标榜古典主义的斯大林时代建筑有别,赫鲁晓夫楼统一规划为5层,这样就免去了装电梯的费用,且没有任何不必要的装饰。
整个楼房简单便宜,可以大规模工厂化的批量生产,生产和建设速度快。在实际操作中,15天就能盖一栋楼,房屋外观很简单,不允许有任何雕琢的花纹装饰。
在这位领导人“我们不反对美丽,我们反对浪费”的指示下,楼体采用预制板结构,不设垃圾通道,并严格控制厨房、卫生间、门厅和过道的面积。由于施工只需短短数周,类似的建筑很快在苏联遍地开花。
1958年,首个实验住宅区在莫斯科南郊的切廖姆什基村开工。该项目采用住宅设计竞赛的优胜方案,3种主力户型分别为30平方米的一居室、44平方米的两居室,以及60平方米的三居室,成为此后在苏联广泛应用的样板式住宅。
作为苏联时代的独特风景,赫鲁晓夫楼一度化解了严重的住房危机。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时,近1/4(约5400万)的苏联人住进了新居。1961年,苏联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1.27亿。
半个世纪前,几乎全世界都为苏联的大规模计划经济量产“新生活”而惊叹。1967年,一位美国国家标准局官员对《芝加哥论坛报》表示,“苏联人想发明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廉价住宅建设模式,他们所做的一切让人吃惊。”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类似的建筑在俄罗斯各地颇为常见。这些用混凝土预制板搭建的长方体不带任何装饰,秩序井然地矗立在裸露的黑土地上,远远望去,活像一堆堆排列整齐的火柴盒。
赫鲁晓夫时期建造了大量标准住宅楼,全国各地都非常相似。以至于有一部苏联电影就是这个主题,男主人出差到另一个城市,居然有跟自己家一模一样房子,只差个老婆了。苏联电影《命运的捉弄》中,批量生产的住宅楼成为男女主人公相识的契机——醉酒的男主角住在莫斯科的一栋赫鲁晓夫楼里,在新年夜误打误撞地登上了去列宁格勒的飞机,然后在陌生的城市用自家钥匙打开了女主角的房门,开启了一段情缘。
赫鲁晓夫楼在设计之初尽可能地满足居民对舒适性的要求。今天看来,这种“舒适”相当有限——厨房为6平方米,卫生间被压缩到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仅5平方米。不过,赫鲁晓夫对此十分满意,称“只要容得下我,其他人都不会有问题”。
虽然空间局促,但居民甘之如饴。人们发明了折叠沙发、可以拉出书桌的柜子、可以拉出餐桌的碗柜、藏在窗台下的冷藏柜等,桌下、床下和一切能利用的角落都被用来储物。
其实传说中的苏联式新生活,即“共产主义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是骗人的。老百姓住房紧张充斥着整个苏联时期,从斯大林时代到赫鲁晓夫当政,再到勃列日涅夫。
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就是赫鲁晓夫式的典型布局,内部空间很小,按照设计满足一般人日常生活就可以了。当初的每一平方厘米的建筑面积都经过了详细的数学模型计算和人体工程学设计,包括人体在厨房、厕所和浴室的活动范围,最后得出结论,以最节约的面积来满足居住要求。但是实际生活经常是不够用的。
上图为赫鲁晓夫楼的一居室平面图,厨房5.3平方,门厅过道3.1平方,厕所2.7平方,卧室12.4平方,总面积23.5平方米,可满足一个三口之家的勉强居住。当然也有大的,一般5口人住在50平方的房子。
苏联早期的公寓楼都是混居筒子楼,公用的厨房,因为争抢做饭的优先权,主妇们经常吵架,而男士们则把厨房作为聊天的公共空间,以至于大多数政治笑话都是公共厨房里流传出来的。筒子楼的卫生间也是公用的,却配备着坐便抽水马桶,但是没有马桶垫圈,需要各家自备,上厕所的时候,住户拎着自己的马桶垫圈去......
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代的房子过于奢侈,设计师浪费国家和人民的钱,设计出普通老百姓根本不需要的花瓶式建筑,谁会去欣赏你家楼道漂不漂亮,屋檐的雕刻美不美?
隔音很差,设计年限最多50年,那个时候认为大家再过几十年就能实现社会主义,到时候肯定再换房子,虽然实际上发现可能不止50年的使用,至今俄罗斯很多家庭依然在居住,部分房子已经成危房。
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始建设稍微好一点的房子,这实际上也是赫鲁晓夫楼的改良版,比较舒适一些,如果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也可以买来居住,主要在80年代建造。楼层多为十几层,有电梯,房间面积比较大。
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目前俄罗斯全国都在进行老式住房的改造。根据即将实施的计划,莫斯科将投入3.5万亿卢布,在20年里拆除8000栋苏联时代的旧房,包括1000栋赫鲁晓夫楼,160万名居民将搬迁。
俄罗斯的还保留有大量的革命前楼房(俄语:до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е дома),是指1917年之前建造的房子,在圣彼得堡甚至能买到1755年的房子,而且银行还可以还房贷。这些房子的质量非常好,最大的优点是结实。
斯大林式建筑的等级区别比较大,苏联干部和知识分子住的房子较好一些。如果按年代划分,50年代早期和中期的斯大林式建筑质量最佳,外观也是精雕细琢。50年代后期的斯大林建筑最难看,比较简单,因为这时正好是赫鲁晓夫上台,强调节俭,很多斯大林建筑在建设中途就决定减少装饰。
斯大林式建筑的建造时间从上个世纪30年代一直延续到50年代中后期。
斯大林建筑内外部装饰都很漂亮,内部设施应有尽有,保存较好的建筑即便在21世纪也是优良的住所。房间内天花板至少在3.5米以上
直至目前,俄罗斯人的住房也并不想传说中的宽敞大气。据统计,俄罗斯77%的居民居住单元房,居住独栋住房的只有23%。俄罗斯公寓式住宅的单元房建筑面积普遍都非常小,卧室面积也相当小,俄罗斯家庭的每套单元房平均建筑面积仅为52平方米,其中一居室平均面积33平方米,两居室平均面积47平方米,三居室平均面积63平方米,四居室平均面积100平方米。俄国人的住房以两居室为主,在现存的各类住房中,一居室占23%,两居室占40%,三居室占29%,四居室以上占7.7%。
不过,在俄罗斯计算房子的面积,不是建筑面积,而是实际使用面积。俄罗斯住房的公摊面积也小得多,基本上只计算从你家门口到电梯门口这一段的公摊面积。在俄罗斯,不管是新房子还是旧房子,小区环境很好,大树参天,绿草茵茵。
上图为俄罗斯目前的普通楼盘,建造于2016年,黄色为一居室,面积小于40平方。绿色为2居室米,面积小于60平方米。蓝色为3居室,面积小于80平方米。在俄罗斯,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公寓就算是土豪级别了。
俄罗斯的免费住房也是以讹传讹,事实是这样的:苏联解体后,叶利钦颁布了《俄罗斯联邦住房私有化法》、《保障每家庭单元房或独栋房》和《住房公用事业改革》三项法令,规定已有的公房应按照人均18平方米无偿转给个人成为私产,超出部分由居民掏钱补足。此后卫国战争家庭、低保残障仍可申请无偿分房,但需等待100年,普京上台后才好转。目前俄罗斯居民的住房私有率大约是70%,另有三成是国有住房,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居民租赁居住,例如武装部队的军官,政府官员、卫国战争老战士等等。
苏联刚解体时的1991年,俄罗斯的人均住房面积是16.8平方米,到了2013年,俄罗斯的人均住房面积增长至22平方米,而中国这一年的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2.9平方米和37.1平方米。
10. 俄罗斯农村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地广人稀,这是我们对于俄罗斯的第一印象。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而俄罗斯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8.6人。
尤其突出的是,俄罗斯的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东欧地区,在俄罗斯东北地区,每平方公里也就一个人。因此,俄罗斯有太多地方没开发出来,这也是中国农民喜欢去俄罗斯租地当农场主的原因。
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在俄罗斯很多地方还有着狩猎的习惯。他们主要分布在较为偏远的西伯利亚等地区。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用木头建设的房屋,大部分为独门独户,欧洲风情浓郁。这些房屋可以用外墙的颜色来区分主人的富裕程度,颜色越鲜亮,说明越有钱。
当然,俄罗斯偏远农村,也存在贫困户,日子过得比低保户还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