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m5多少钱一斤

俄罗斯m5多少钱一斤

发布时间:2022-07-30 16:11:03

⑴ 美国、苏联所有坦克(最好标年份)

美国主战坦克M1A1坦克
M1A1坦克的全称为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属于战后的第三代主战坦克,1985年开始
M1A1主战坦克
在美军服役。该坦克于1984年8月28日定型,生产始于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装备。该车战斗全重57吨,乘员4人,最大速度每小时66.8公里,最大行程465公里。
该坦克主要特征是装备由美国特许生产的德国莱茵公司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美国编号为M256。由于口径增大,弹药基数减至40发。
1988年以后生产的M1A1型开始加装贫铀装甲,防护力大大加强。此外,M1A1还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换装了新型车长显示器、新主动轮和T-158型履带。

苏联BT坦克
BT系列坦克的进一步改进工作被不断推进着,T2K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1935年研制出了更新的后续车型——BT-7坦克。该型坦克安装了性能更先进的M-17T航空发动机,并对传动系统做了大的改进。其中一些坦克还安装了高射机枪。1935,在BT-2坦克基础上还改进研制了一种安装1门76.2毫米火炮的原型车。它被称为“炮兵坦克”(artillery tank),用于为进攻坦克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⑵ TU-22M5轰炸机是怎样的

TU-22M5:1997年俄罗斯决定对“逆火”C作出的改型,并重新编号为TU-245。该型将装备地形规避/地形跟踪雷达系统,是该机具有自动低空飞行能力。预计将使用到2020年。

⑶ 俄罗斯钻探到地狱是真的吗

应该不是真的,一下是一些网络传言:

1970年代开始,前苏联实施了庞大的深钻工程,其科拉超深钻孔深达12,262米,但再也钻不下去,因为出现超自然现象,传出人类“尖叫声”,甚至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哀号呼救声,因此放弃。此神秘事件令网友震惊。文章说,科学钻探开始于196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深海钻探计划”。它与“登月计划”被誉为人类在1960年代的两大壮举。从70年代开始,前苏联实施了庞大的大陆科学深钻工程,其科拉超深钻孔深达12,262米,为当今世界最深的超深孔,并成为世界第一个深部实验室。这个最深的超深孔,俄罗斯科学家将其比作继空间站、深海勘探船之后的第三大科研成果。

地狱入口处 传出人类“尖叫声”

据悉,钻探地地点选在人迹罕至的帕钦加地区,在这里,前苏联钻出了有史以来最深的洞,洞深超过7英里(约12.2公里)。勘探工作于1970年5月24日开始,终止于1994年。到1983年,该井的钻探深度已经达到了12,000米,为此,决定停止进一步钻进。最后的262米是在1983-1993年间进行的,花了整整十年。停止钻探的官方理由是经费不足,而据内部人员透露,真正的原因是井内有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出现。钻井技术人员确信:“根本不存在经费问题;而是由于有‘妖魔’从井底出来,钻探工作不得不停止进行。” 科学家表示,超过3千米深以后,便有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奇怪现象出现,如:虽然钻头的熔点几乎等于太阳表面的温度,但钻头会融化到地下某些非常热的物质中;有时,钻头会被坠了下去,拉出来的只剩下钢丝绳;更可怕的是,人们会听到从钻孔中传出人类的嚎叫声以及尖叫声。而这种现象根本无法用科学来进行解释。据现场研究人员回忆说:“当钻探的深度接近13,000米时,从钻井中传出来了奇怪的声音。他们向井中放入了一个耐热的话筒,同时,还放入了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录下了非常奇怪的,像‘人的吼声’一样的声音。”他们发誓说:“听到的声音就像从地狱中罪人的呼叫,随后,突然听到一声自然界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强烈爆炸声,之后的数天里再也听不到任何声响。”

千千万万人的哀号呼救声

据芬兰一家报纸报导,在前苏联西伯利亚西部一处偏僻地区,发生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前苏联着名地质学家狄米尔.阿撒哥夫博士说,他们用机器钻开了9英哩深的地洞后,里面竟然飞出一头青面獠牙、长有翅膀的怪物。稍后他们将一台收音器送下洞去,收听到阵阵凄厉悲惨的惨叫声,仿佛有数不清的人正受到极大的痛苦。这位前苏联地质学家说:“我过去不相信有天堂或地狱之说,但作为一个科学家,我现在却不能不确信有地狱存在。不用说,我们都对此种发现感到万分震惊。但我们都知道所见所听的,绝不是幻觉,而我们也绝对肯定,我们已打开了地狱之门。” 阿撒哥夫博士说:“钻探开始时,一切十分正常。但到了大约9英哩深,那个钻探机器突然转得异常剧烈,显示出地底下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他说:“据温度感应器显示,那里的温度高达华氏2千度。而当我们将钻探针收上来时,更吓一大跳的是,随着那洞口喷出的高温气体,一头长有獠牙,眼神充满邪恶的巨大怪物,从里面飞出来,它就像一头发狂的猛兽,不停高声尖叫,转瞬间便飞走了。”他说:“在场一些工人见了,吓得转身就跑,但我们却决定留下,希望找出一个究竟。我们将一台拾音器吊下洞里去,这种拾音器原本是设计用来收听地壳移动的声音。但奇怪的是,是从喇叭传来的不是地壳移动声,而是人类的惨叫声。最初,我们还以为是仪器本身出了毛病,但当我们调整过后,却证实那些声音的确是来自地底。它不单是一个人的叫声,而是千千万万人的哀号呼救声。” 他表示:“幸好,我们当时已将这些哀叫声用录音机录下,证明我们并非无中生有。我们现已将那个洞口封好,留待有关方面调查。很明显,我们发现了某些超乎常理,连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

金含量高达80克/吨

当钻探深度达到9,500米时,钻头钻进了一个含有黄金和钻石的地层。科学家们取出的岩芯经过分析表明,金含量居然高达80克/吨。据悉,含金量达到4克/吨的金矿层就具有商业开采价值了。地球表层中很少能找到含金量超过10克/吨的矿层,相比之下,这里几乎是金子的宝藏了。 深层钻探堪比地球望远镜 据《超深大陆钻探和地球深度探测》记载,科学家卡尔.福克斯在一次会议上对科拉超深钻井进行公开评论时,做了太空类推。福克斯说:“地球学有一个‘望远镜’,就是深层钻探和地球深处探测!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望远镜,超越目前面临的种种限制,以便探寻地球科学的新领域。” 美国《连线》杂志报导称,在冷战的60年代,随着太空竞赛不断升温,地心争夺战也慢慢展开。也许前苏联和美国永远无法钻到那个深度,但是他们可以尝试着钻到所谓的莫荷界面(Moho)。莫荷界面正式的叫法是:地球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界线(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它是通常呈现固体形态的外壳和充满岩浆的地幔之间的一个理论性分界线,但这种说法存在很大争议。据迪安.杜恩在《地球科学》一书写道:“在1960年到1962年间,太空竞赛期间经济利益与国家自信心结合,促使前苏联科学家计划钻出一个‘俄国超深钻井(Russian Mohole)’,这样做的目的是,赶在美国钻探项目之前到达地球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界线。” 前苏联的这项钻探工程是从60年代初开始,直到苏联解体才宣告结束。尽管前苏联地质部部长艾弗杰尼.柯兹洛夫斯基编写了《科拉超深钻井》,但现在已经绝版,并很难找到这本书,有关这个项目的数据也从没传出国外。

附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MTQ3Mjk2.html

⑷ 《战争与和平》好看吗

《战争与和平》好看,《战争与和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它的场面广阔、人物众多,不但以前没有人写过这样的小说,以后也不会有人再写,是当之无愧的“史诗”。

《战争与和平》是一幅有关一切人们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幸福和悲哀、伟大和耻辱的事物的完整画像。

在这部规模宏大的作品中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这部作品以高超的技艺描述了本世纪初俄罗斯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战争与和平》使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这会胜过读几百部民族学和历史学的着作。

《战争与和平》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3F_cXkphSM5Fj5YB54F8dg

?pwd=b091 提取码:b091

⑸ m5混合砂浆砌筑配合比、和水泥砂浆的区别

在建筑施工领域中,我们可能会面对材料的选择问题,不仅仅在于产品品牌、价位的选择,还在于混合配方以及具体的含量方面的选择,比如今天举例的m5混合砂浆,它表示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在M5左右。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和传统产品相比较在使用领域、适用范围方面的差异。作为消费者,不妨参考下文给出的混合砂浆的配合比、M5水泥砂浆和M5混合砂浆区别两个方面入手分析。

一、M5水泥砂浆和M5混合砂浆有什么区别

按照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砌筑砂浆分为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预拌砌筑砂浆三种,其中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区别在于,水泥砂浆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水泥混合砂浆除了水泥以外,还加入了石灰膏和电石膏。

M5是强度等级,表示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

表观密度,水泥砂浆要求≥1900kg/m3,混合砂浆要求≥1800kg/m3;

保水率,水泥砂浆要求≥80%,混合砂浆要求≥84%。

二、混合砂浆的配合比介绍

抹内外墙主要根据要求,一般外墙强度要高一些,用水量根据砂浆的和易性调节。

砂浆强度M5;水泥强度32.5级,粗砂重量配合比=1:0.56:7.12,

每立方用量=水泥212Kg石灰膏118Kg砂1510Kg

砂浆强度M5;水泥强度32.5级,中砂重量配合比=1:0.56:6.56,

每立方用量=水泥221Kg石灰膏124Kg砂1450Kg

砂浆强度M5;水泥强度32.5级,细砂重量配合比=1:0.57:6.07,

每立方用量=水泥229Kg石灰膏131Kg砂1390Kg

砂浆强度M7.5;水泥强度32.5级,粗砂重量配合比=1:0.36:6.24,

每立方用量=水泥242Kg石灰膏88Kg砂1510Kg

砂浆强度M7.5;水泥强度32.5级,中砂重量配合比=1:0.37:5.78,

每立方用量=水泥251Kg石灰膏94Kg砂1450Kg

砂浆强度M7.5;水泥强度32.5级,细砂重量配合比=1:0.38:5.33,

每立方用量=水泥261Kg石灰膏99Kg砂1390Kg

砂浆强度M10;水泥强度32.5级,粗砂重量配合比=1:0.22:5.57,

每立方用量=水泥271Kg石灰膏59Kg砂1510Kg

砂浆强度M10;水泥强度32.5级,中砂重量配合比=1:0.22:5.14,

每立方用量=水泥282Kg石灰膏63Kg砂145Kg

上文首先举例的内容是关于M5水泥砂浆和M5混合砂浆之间的区别介绍,由此得知,表观密度、保水率都决定了产品各自具有的特性,所以它们对应的适用领域以及适合人群也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分析了混合砂浆的配合比,通过举例常见的方案以供参考,有意向选择的朋友可以综合自己的情况,或者实际的需求预算入手参考、实践和分析。

⑹ 俄罗斯套娃底部写的m5是什么意思

是5ш吧,就是五个一套

⑺ 海参的价格多少钱

不少人以为海参很贵,自捞海参才这个价格,参农价格很低

吃海参不管是大连还是山东的,超过这个价格你就被商家坑了。

一般大连海参 淡干(不包含劣质参,如盐干 、糖干)价格在3000-4000元左右 5-7年干海参

八年参 、九年参。价格4000-6800。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可以点击咨询。

⑻ 俄罗斯有航天飞机吗

这个资料是从BAIDU网络里COPY过来的。可供参考。
http://ke..com/view/703289.html?tp=0_11
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 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 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 4.7米的大型货舱,能把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设计飞行寿命100次。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机上电脑系统,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要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装在能源号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姿态不佳,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风雪号能像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 50公里/小时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
编辑本段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基本资料
最大质量:105吨
有效载荷:30吨
着陆质量:82-87吨
机组成员:2-10人
飞行时间:7-30日
轨道倾角:50.7-110度
轨道高度:250-1000千米
着陆速度:312-360km/h
长度:36.37米
高度:16.35米
翼展:23.92米
机翼掠角:45度
发射流程:
倒计时30分:清理发射台
倒计时11分:发射系统开始自检
倒计时8秒:主引擎点火
倒计时0秒:助推引擎点火,发射升空
发射后150秒:助推火箭分离
发射后480秒:推进火箭燃尽,落入太平洋
发射后47分:暴风雪号进行42秒变轨机动,抵达高度250千米的轨道
编辑本段从“螺旋”计划到“暴风雪”航天飞机
有翼航天器的先锋当属60年代初在着名工程师洛吉诺洛金斯基领导下研制的“50-50计划”,也称“螺旋”计划。1962年,米高扬领导的第155设计局根据科罗廖夫下达的任务开始研制“50-50”计划,其中的“50号产品”为单座军用空天飞机,而“50-50”号产品”为高超音速载机。“50”这一数字表示为即将到来的伟大十月革命50周年献礼,并计划在此时进行首期亚音速试验。高超音速载机由图波列夫设计局负责研制,它应在极大的速度(M5.5~6)和24~30公里的高度上释放这架10吨重的空天飞机。计算表明,该系统的有效载荷重量约为其发射重量的12.5%,且有85%的发射重量返回地球,而当时科罗廖夫设计的320吨重的联盟火箭只能将发射重量的2.5%送上太空,返回地球的只有2.8吨重的着陆器。同时,“螺旋”不光能返回,它还可以再次飞行,而且无需航天发射场。当时制造了试验型轨道飞机,并进行了首批计划内的飞行。在返回大气层时,它就像飞机一样,可在半径为600~800公里的范围内选择着陆点。它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作为航天轰炸机或侦察平台,也可作为航天武器载机或作为有人驾驶的救援机,同时还可作为截击机或只是作为技术验证平台。
1967年开始制造有人驾驶轨道飞机的缩比试验器。在这些1/2和1/3模型中,代号“105.11”的模型用于亚音速大气层试验,“105.12”用于超音速研究,“105.13”用于高超音速研究,但这一项目于1969年6月被中止,当时的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1974年6月30日,在火箭发动机专家格鲁什科的支持下,“螺旋”计划恢复实施,并拟进行轨道飞机的亚音速飞行试验。1976年10月11日,该轨道飞机完成了第一次飞行,一年后的11月27日也完成了“米格-105”试验机从图-95KM型机上在5000米高度上的第一次投放,总共进行了8次试飞,从而确定了该空天飞机的亚音速气动性能和各系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性能。
该空天飞机呈平底形状,采用升力体式机身,前部较大并向上翘起,因此该机又被戏称为“套鞋”。这种几何形状可大大降低机身在再入大气层时的受热程度。该机的独特之处是其可变式机翼。机翼安装时与水平面呈60度角,在起飞、轨道飞行和再入大气层时用作垂直安定面。在再入大气层并将速度降低到亚音速后,机翼转至水平状态,从而增加了升力。机身、机翼和巨大垂直尾翼的后掠角度分别为78、55和60度。“米格-105”安装有科列索夫研制的RD-36-35K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轨道发动机由19台大小不一的发动机组成,以进行轨道粗定位和精确机动。该飞机长8.5米,高3.5米,重4220公斤,翼展7.4米。这一方案最终被取消,但空天飞机的研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在70年代初,美国研制了“穿梭機”轨道飞机,也就是目前正在使用的航天飞机。这一时间,前苏联也开始制造自己的“穿梭機”,即“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为研究从轨道返回时防热问题,设计者还研制了“布拉风-4”无人驾驶试验器,以“宇宙”系列的代号完成了4次轨道飞行,时间分别为1982年6月4日、1983年3月16日和12月27日及1984年12月19日。最初两架空天试验机均溅落在印度洋上,其打捞工作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于是,后两架“布拉风”均着陆于克里米亚海区。“暴风雪”号于1988年11月15日发射升空,并完成了极其精确的自动着陆。暴风雪号首航成功,按计划应很快开始载人飞行,后来,苏联的政治与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航天计划拨款急剧减少,于是,“暴风雪”号也就成了“多余之物”。
编辑本段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简史 计划出笼
早在太空时代之前,就有人讨论过建造可重复使用的飞机形航天器了。如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就考虑过将飞机送入大气层以外的可能性。前苏联的航天功臣科罗廖夫很早就将RP-318滑翔机安装上火箭引擎做试验。20世纪60年代,米高扬设计局设计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小型飞船螺旋(Spiral)号,它由超音速飞机发射,发射后则由自备的捆绑火箭作动力源。
70年代初,美国制定了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并将其列为载人航天的首要项目。美国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一种更经济的轨道运输工具以取代飞船和运载火箭,但前苏联当局则将这一新型航天器视为未来美国搭载核武器的工具,并于1976年决定发展类似的航天器作为对这种“威胁”的回应。苏联人将其取名为“暴风雪(Buran)”。当年米高扬设计局从事螺旋计划的部分技术人员,以及来自莫尔尼亚、米亚西舍夫等设计局的一些工程师也被调去从事暴风雪计划。暴风雪的主体由新成立的莫尔尼亚联合体全权负责研发。
与暴风雪一起研制的是重型运载火箭能源号(Energia)。它可以用来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可以单独作为运载火箭使用,这与美国航天飞机设计不同,主要是出自苏联没有开发大型固体火箭经验的考虑。这个设计是由能源联合体的负责人Valentin Glushko提出的。暴风雪号自身没有主推进引擎,只有两个小型引擎供调整轨道姿态用,起飞时它可以看作是能源号火箭的载荷。很多人认为,这一设计实际上要优于美国的航天飞机,因为如此做法将降低航天飞机的事故率,并可提高其搭载的有效载荷。但在暴风雪与能源火箭对接并运送到发射台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水平运输的方式,这显然没有美国的垂直运输来得方便。下图是暴风雪号(左)和美国航天飞机的后视图,其中红色代表主引擎,黄色代表轨道调节用引擎,蓝色部分是燃料贮存处。
最初的设计(有些还早暴风雪计划)有几种,分别由米高扬、米亚西舍夫、切诺梅等设计局提出,各方案差别非常大,其中包括改良螺旋号飞船,使其可以用质子火箭发射的方案。其中一种设计甚至没有机翼结构,这是为了使其更适合高速大迎角飞行;最后的着陆则通过降落伞调整。但最终苏联人还是采用了三角翼的设计。
拜科努尔发射场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能源号火箭建造了3座发射台,但3号发射台从未使用过。
暴风雪号的设计要求是可使用100次以上,能够将30吨有效载荷送入200千米高、倾角50.7度的地球轨道;标准机组成员4人,包括正副驾驶员各一,另有2名从事舱外活动和其他领域研究的宇航员。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要能够进行复杂的军事研究。抵抗敌对国家的军事活动也是暴风雪号的设计任务之一。同时研制暴风雪号的目的还有研究美国的航天技术以增强苏联的实力。
另外,安东诺夫设计局还为解决暴风雪号的运输问题专门设计了安-225“梦幻(Mryia)”大型运输机。安-225于1985年开始设计,1989年首次背负暴风雪号飞行,是目前已有的体积最大、载重能力最强的飞机,迄今只生产了2架。它的原形是安-124,但采用的是双垂直尾翼设计,运载能力比安-124提高了50%。
编辑本段地面测试
最初,暴风雪承担的角色是航天武器和空间站(尤其是日后的和平号空间站)运输工具。航天飞机的建造工作在1980年开始,第一架全尺寸航天飞机模型完成于1984年。据信前苏联共建造了数架航天飞机,这是为了解决他们计算机模拟技术薄弱而作的。他们在不同的机身上安置了不同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以作测试用。其中供太空飞行用的几架编号分别为OK-1K1、OK-2K1、OK-1K2、OK-2K2和OK-3K2(后两架似未完工),其他都是仅供地面试验的,有些机身还不是完整的。
飞行测试始于1983年,但最开始只是用小型比例模型作试验。首架全尺寸模型在试飞24次后报废了;最后一次飞行测试是在1988年春。参加测试的模型多用“宇宙****”为编号。
1985年,暴风雪号的机翼运抵拜科努尔。同年还进行了能源号火箭的第一次点火测试,但在点火后2.58秒,系统检测到引擎涡轮出了故障;随后的测试还发现了液氦泄露等问题。第二次测试是成功的,引擎运行了390秒。为保证有充足的冷却水做测试,附近的城市不得不停水10天。
而暴风雪计划的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几乎所有的研制进度都没有达到最初的要求。别的不论,单是暴风雪号的零件运输也成了大问题:人手不足,经验不够。苏联政府召集了大量工人前往拜科努尔,使这里为航天飞机准备的211设施工作人员从600人骤增到1800人。1986年5月,刚刚组装好的暴风雪号开始进行电子系统的测试。8-9月开始进行能源号火箭的发射试验。
在暴风雪号真正上天之前,苏联共进行了140余次飞行试验,其中包括近70次自动着陆试验。
编辑本段首飞成功
真正的轨道飞行是在1988年11月5日,承担任务的是OK-1K1。格林尼治时间3点,OK-1K1由能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2号发射台发射升空,进入一条近地点247公里,远地点256公里的轨道。这是一次无人测试飞行,所以航天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没有运转,其上也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由于计算机存储能力的限制,暴风雪号只环绕地球飞行了2圈,3小时25分钟后成功返回地面。有传言说这次飞行使OK-1K1遭受的损伤无法再恢复,OK-1K1也不能重返太空;但此说法未被官方证实。
这次自动飞行的难度显然要比美国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有人驾驶的首航大得多。暴风雪号配备有小型引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动力返航,如果第一次着陆失败还可作二次飞行;它还可以通过机翼舵面调整飞行姿态,着陆时机动性也比美国的航天飞机强。
从第一次飞行执行的任务看,这显然不是计划中唯一的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因为这次飞行连最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都没有测试。自动飞行是很成功的,它顺利抵抗住了速度达每小时34千米的侧风,降落后机身中线与跑道中线距离只有5英尺。
暴风雪号的成功首飞给各国带来了很大影响,人们期待着它能够早日作载人飞行。同年,前苏联发行了一枚以暴风雪号为主题的邮票。
编辑本段壮志难酬
1988年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而前苏联当局也逐渐考虑起庞大的投资与发展航天飞机带来的益处之间的关系。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1993年,暴风雪航天飞机机身的设计者,莫尔尼亚联合体被迫承认,暴风雪计划就此结束。他们希望能够转向开发其他小型航天设备,但因资金不足,只能作罢。
自1988年至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再进行过太空飞行,和平号空间站只能利用一次性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作为往返工具。按原计划,第二架航天飞机将于1991年首飞,第3架则是在1992年建造完成,而首次载人飞行将在1994-1995年间进行。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这一切都没有实现。所有航天飞机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任灰尘飞扬,仪器老化。而未完工的两架则已在90年代中期被拆解。
2002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中可以飞行的一架连同能源号火箭一道,因拜科努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至此暴风雪计划在凄凉惨淡中彻底终结。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m5多少钱一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