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据说俄罗斯没有火箭发射的平台,俄罗斯的火箭都是在其他国家发射的,请问这是不是真的
说俄罗斯没有火箭发射的平台那真的是开玩笑了。苏联时代俄罗斯境内建设了不少卫星发射中心,比如阿尔格汉斯克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器发射试验场,阿穆尔的斯沃博德内航天器发射试验场,伏尔加格勒附近的卡普斯丁亚尔航天器发射试验场是主要的。
你说的那个大概是指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那个是苏联时代相当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苏联解体后被俄罗斯租用了。现在拜科努尔对俄罗斯的重要性在下降,因为俄哈关系因为拜科努尔问题近年来没少走弯路,因此俄罗斯现在正在致力于恢复苏联时代在俄罗斯建设的几座卫星发射中心的能力,尤其是普列谢茨克,目前是俄罗斯军方的御用发射中心,俄罗斯军方几乎所有的新卫星都是在此发射的。
Ⅱ 俄罗斯军舰导弹发射筒为什么在甲板上
简单说方形发射箱方便储运,圆形发射筒方便发射。方形导弹发射箱,其实更应该叫导弹储运箱,导弹本身是从发射箱里面的发射导轨发射。外部发射箱只是起到密封和储运左右,导弹发射方式其实与传统的发射架上滑轨发射没什么区别。发射箱式发射方法导弹占用空间要大大增加,不过大部分导弹弹翼都是采用X型布局。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发射箱的四个角空间来容纳导弹弹翼,不需要去设计折叠弹翼。
箱式发射方式空间大,而且其实就是架式发射方式,所以只要能塞的进发射箱的导弹,理论上都可以从中发射,导弹通用型和升级型比较方便。而军舰上垂直发射系统还可以不需要发射架,只需要固定好垂直姿态就行,因而海军垂发多用箱型,来实现更好通用性。
而筒式发射方式,发射滑轨是与发射筒内壁合在一起,紧紧的卡住导弹。整体体积可以缩小很多,密封性和紧凑性更好。但相应的对于导弹尺寸要求非常严格,弹径大一点都不行,有弹翼的话还必须经过折叠处理,发射系统通用性就差很多,基本上都是专用型号。
另一方面就是圆形发射筒空隙小,导弹在燃气反推下就会产生类似像枪膛发射子弹一样效果。离开发射筒的所需要燃料大幅度降低,导弹初速可以更快。这样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助推器或用高压气体就可以把导弹推出发射筒,而箱式发射导弹还需要冲破发射架上的固定卡索装置,需要相当的初始推力。单兵便携式导弹都是筒式发射,不仅更加方便携带,底部装点小火药就可以把导弹推出发射筒后一定距离再点火主发动机,否则直接将发射手脸烤焦。使用高压气体冷发射的S-300系列采用筒式发射也是这个道理。
Ⅲ 中国火箭在发射前需要支架,那俄罗斯火箭为何不需要呢
而我国的技术人员则是专门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发射平台,加上发射台总重量将会达到800吨,近70米高,据了解,在火箭移动过程中,其所过之处的地面都会发生一定下沉现象,这也就导致火箭两端会发生左右偏移,只要有一边过高,火箭就很容易倒下,而当火箭位于发射台时,其所有的重量就从地面转移到发射台,这样一来也会更加稳定。随后,技术人员又考虑到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风力影响,研发出一种动力减震器,一旦火箭头部产生振动,这一装置将可以立即阻止摇晃,保证其垂直状态。
Ⅳ 关于俄罗斯的火箭发射架
不是不一样,而是发射的类型不同哦。
Ⅳ 火箭发射架结构
罗老号的发射架就是中国制造的。由于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发射塔推迟交货,导致了罗老号的第一次发射被推迟了一年。
罗老号的发射塔比较简单,原因在于这枚火箭比较小,矮,轻,简单。另外还由于火箭是俄罗斯设计的,他们习惯水平组装。
火箭小,矮,轻。自然发射塔就不需要很大。火箭又细又长,总不能风一吹就倒下。因此发射架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抱住火箭,重型火箭自然就需要很大的发射架。中国的发射塔整个就是一栋楼,发射架合抱之后整个火箭完全包在里面。
火箭结构简单,服务塔就很简单。它只有一级火箭需要起飞前加注燃料,二级火箭是固体火箭,早就加好燃料了。因此燃料管离地面没有多高。但一般航天大国的火箭都是多级液体火箭,第二,第三级火箭就需要在几十米的高度加燃料,那需要的设备就很多了。还有测试,罗老号的一级火箭在地面上就可以测试,二级火箭是固体的,基本不需要在发射塔上测试。而对于一般的第二第三级都是液体的火箭来说,就需要工程师能够上到50米高度对上面级火箭进行测试。
俄罗斯的火箭一般都是在地面上水平组装好了之后竖起来发射。而中国习惯直接在发射塔里面垂直组装,因此发射塔一合抱起来,里面就是一个足够大的封闭空间,足够容纳很多人和设备来安装火箭。也就是说,俄罗斯的火箭总装厂房和发射场是分开的,而中国的发射塔就是总装车间。
当然了,酒泉的921工位虽然不是做垂直总装工位,但那是用来发射宇宙飞船的,待遇自然不一样。
Ⅵ 为什么俄罗斯的火箭发射频频失败,难道还不如中国吗
俄罗斯航天技术目前面临几个问题:
一、人才流失,后备力量不足
二、资金不足,设备更新维护困难
三、管理粗放
总体上来讲,俄罗斯航天技术是要高于中国的,今年也有了复苏的迹象,但是依旧付出了不菲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