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流三角洲面积广大的原因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着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在潮流界上下移动的范围内,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B. 三角洲地貌和三角洲堆积物
(一)三角洲的基本概念
在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汇合处沉积形成的平面上呈三角形的堆积体,通常称为三角洲。如果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或湖泊的搬运能力,则形成向海(湖)突出的堆积体,平面形态像一个尖顶向陆的三角形,称为三角洲。如果河流、海洋或湖泊的侵蚀作用大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就形成一个喇叭形的河口,称为三角湾或三角港。
(二)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三角洲是由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超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它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根据世界上许多三角洲的河流含沙量测定,如河流年输沙量约等于或大于年径流量的1/4,就能形成三角洲;②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带来的泥沙将沉积下来,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③口外海滨区水深较浅,坡度平缓,一方面对波浪起消耗作用;另一方面浅滩出露水面,有利于河流泥沙堆积。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是先形成水下三角洲,它是由一系列水下浅滩和河口沙嘴、沙坝等组成。当河流进入广阔的海洋时,河水很快分散,形成较大的水面比降,尤其在洪水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而在河口前方发生强烈冲刷,形成深坑,并把冲刷的物质带到浅海,形成心滩(图9-23)。如果河流入海处的水下坡度平缓,流速很慢,河流所携带的一部分冲积物便发生沉积,河口两侧形成沙嘴,河口的前方水下斜坡上形成沙坝(图9-24)。沙坝和心滩发育成堆积岛,使河床分汊,三角洲进一步增长。
图9-23 河口洼坑和心滩形成示意图
(据H.B.萨莫依洛夫)
图9-24 河口沙坝
(据H.B.萨莫依洛夫)
在三角洲生长过程中,三角洲外缘不断向海伸展,在三角洲内部则形成许多小海湾和澙湖。澙湖因植物繁殖而成沼泽,或因泥沙填充而成低地,最后与河口沙嘴和堆积岛一起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岸线向海伸展的速度,各个时期不同,甚至在同一时期,某些地段淤积,而另一些地段侵蚀。长江三角洲从全新世以来平均每年向海推进约40m,在距今6000年前至公元3世纪这段时间内三角洲岸线基本未变,以后逐渐外伸(图9-25),靠杭州湾一段岸线由于受潮流和波浪的侵蚀而不断后退,原先陆地上的玉盘山,今天却在大海之中。
图9-25 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的演变
(转引自《中国自然地理、地貌》,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
另一种情况河流带来的泥沙量多,潮流和海浪作用很弱,三角洲增长速度快,我国的黄河即属于这种情况。黄河是一条多沙河,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达16亿t,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t。这里的潮汐作用很弱,河口潮差通常只有0.8~1.0m,潮区界距河口不过20~30km,潮流界在口门附近,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口门附近淤积,河口沙嘴每年以2~3km的速度向海伸展。从1855年黄河改道由利津入海以来,三角洲已向海增长了约50km(图9-26)。
(三)三角洲结构及各沉积层的主要特点
根据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可将其在平面上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和前三角洲带3个单元。
三角洲平原带 为三角洲的陆上部分,主要为河流、牛轭湖、决口扇、湖泊、沼泽和澙湖沉积,往往还有风成沙沉积。
三角洲前缘带 位于水边线以下,围绕三角洲平原带的边缘呈环带状分布,它处于海岸和河流带入的沉积物混合地段,经海洋作用的再改造、再分配,形成比较纯净的沙质沉积,而泥质和有机质较少。
图9-26 黄河三角洲古岸线和古河道变迁图
(转引自《中国自然地理、地貌》,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
前三角洲带 位于浪基面以下三角洲前缘的向海一方。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和泥质,它是河流搬运来的细小粘土悬浮物质和胶体溶液在海底沉积而成的,含海相化石。
从三角洲沉积物的剖面结构来看,自上而下可分为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3层(图9-27)。
顶积层 包括陆上和水下两部分。相当于河口段的沉积,是冲积、湖积和沼泽堆积的交互沉积。以砂、粉砂为主,间夹粘土及泥炭。有明显的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沉积物横向和纵向变化大。
前积层 它是水下三角洲斜坡部分的堆积物。岩性以粉砂、粘土为主,有时二者呈互层状。砂的含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增多,具有较薄的斜层理和波状层理。以含海相生物化石为主。
底积层 多为悬移的物质沉积于三角洲的最前端。主要由粘土、亚粘土组成。具有微薄的水平层理。海相生物占绝对优势,是良好的生油层。
图9-27 一个三角洲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A—顶积层;B—前积层;C—底积层
(四)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按河流输沙量由多至少,海岸动力冲蚀由弱至强顺序,可把三角洲的形态划分为4种类型:鸟足状三角洲、扇形三角洲、尖头形三角洲和岛屿形三角洲。
1.鸟足状三角洲
在潮流作用、沿岸的海流和波浪作用都微弱的河口区,河流挟沙量较高并分成几股汊河入海,各汊河口泥沙迅速堆积构成向海伸出较长的沙嘴,平面形态很像鸟足,因此得名。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典型的鸟足状三角洲(图9-28)。
图9-28 鸟足状三角洲
2.扇形三角洲
在入海河流含沙量高,河道分汊并经常改道,口外海水较浅等条件下,多形成扇形三角洲。大量泥沙通过各条汊河带到河口堆积,由于汊河很多并常改道,使整个三角洲岸线大致均匀地向海增长。这类三角洲比较多见,如我国黄河三角洲(图9-29),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三角洲和埃及尼罗河三角洲。
图9-29 黄河三角洲
3.尖头形三角洲
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只有一条主河道,没有汊流或者虽有汊流但规模不大,因而在主河道河口两侧堆积成沙嘴,向海中突出形成尖头形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图9-30)和西班牙的埃布罗河三角洲都是这种类型。如果波浪作用方向与海岸斜交而河流泥沙较少,或者岸边海水较深则形成掩闭的三角洲,如非洲南部的奥兰治河三角洲。
4.岛屿形三角洲
河流含沙量不多而有潮汐作用的河口区,泥沙堆积成许多向海伸延的垄状沙滩和沙坝,沙坝之间为冲蚀的潮汐水道。星罗棋布的沙洲和沙岛以及纵横交错的汊河构成三角洲的主体,故称岛屿形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是典型的岛屿形三角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础
除了以上几种典型的三角洲外,还有介于两种三角洲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三角洲。例如我国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从大的轮廓看,长江三角洲河口北部有启东沙嘴,南部有南汇沙嘴并向海突出,形似一尖头形三角洲,但在河口区有许多沙岛和浅滩,河道分汊,又像岛屿形三角洲(图9-31)。
图9-31 长江三角洲
C. 为什么俄罗斯的三条河流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
由于非洲大陆架较窄,水深较深,因此河流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三角洲,比如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刚果河在入海口位置,由于流速快,海水深度大,就几乎没有三角洲的形成。
此外,非洲有大面积的区域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所以非洲的河流总体数量偏少、径流量也总体较小,不利于泥沙的搬运。
纵观非洲,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下游形成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是较大的一处。
D. 勒拿河三角洲冻土层深厚的原因
勒拿河三角洲冻土层深厚的原因有二,高纬度和海拔低。
勒拿河流域位发源于贝加尔山脉的西北麓。于北纬53°~73°、东经105°~130°之间。先朝东北方向流动,基陵加河和维京河汇入其中。与奥廖克马河会合后,经过最大城市雅库茨克就进入低地区。接着河流转向北方再汇入右支的阿尔丹河。在上扬斯克山脉的阻挡下,河流被迫以取西北途径,再吸纳最重要的左支维柳伊河,最后向北注入北冰洋边缘的拉普捷夫海,并在新西伯利亚群岛西南方形成面积3.2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
勒拿河三角洲位于冰封荒原的庞大河系,平均海拔十米左右,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在俄罗斯的冻土带分成150多条的水道。三角洲阔400公里,湿地。三角洲的一部分已列作保护用途,称为勒拿河三角洲野生生物保护区。在三角洲曾有猛犸象象牙出土。
勒拿河同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一起,都是西伯亚利中部向北流动的宏伟长河,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正北的山区,流经4393公里,进入拉普帖夫海和北冰洋。勒拿河是两个不同区域的分界。西部是中西伯利亚高原,是浓密连绵的泰加林分布区,一片由云杉和松树组成的荒野,最多的是落叶松。东部是雄伟的上扬斯克山、孙塔尔哈亚特山和切尔斯基山,生长着难以穿越雪松林和松林,那里的冬天是除南极洲之外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E. 维斯瓦河口三角洲面积广大的原因
维斯瓦河口三角洲面积广大的原因是入海口处地势低平了,河流缓慢携带的泥沙沉积。
F. 俄罗斯最大的三角洲为什么发展十分缓慢
河流流经地区森林广布,河水含沙量小; 河流和河口地区冰冻期长,输沙速度慢。所以该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缓慢
G. 关于三角洲之谜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着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在潮流界上下移动的范围内,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
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弧形扇状三角洲。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进。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见有鸟足形三角洲。如我国的鄱阳湖、滇池等湖泊沿岸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鸟足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形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即属这一类型。
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着名的钱塘江涌潮。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据形状又可分为: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世界上比较着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着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在潮流界上下移动的范围内,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
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弧形扇状三角洲。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进。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见有鸟足形三角洲。如我国的鄱阳湖、滇池等湖泊沿岸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鸟足形三角洲。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世界地图,会发现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处,大都有一个三角洲。如埃及尼罗河(世界第二大河)入海处,就有一个巨大的三角洲,面积达24000平方千米;美国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大河)入海处的三角洲,呈鸟足状,面积达26000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世界第三大河)、黄河(世界第五大河)以及珠江入海处,也都有面积很大的三角洲。
三角洲是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是河流入海时所夹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世界上每年约有160亿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这些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 渐扩大,降差减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少,再加上潮水不时涌入有阻滞河水的作用,特别是海水中溶有许多电离性强的氯化钠(盐),它产生出的大量离子,能 使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淀下来。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这时,河流只得绕过沙堆从两边流过去。由于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冲击,不断受到流水的侵蚀,往往形成尖端状,而北方水面却比较宽大,使沙堆成为一个三角形,人们就给它们命名为"三角洲"。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活,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 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如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 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般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形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即属这一类型。
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着名的钱塘江涌潮。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长江三角洲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着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十大河流三角洲?
1)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印度):80000平方千米
(2) 长江三角洲(中国):50000平方千米
(3) 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泰国):44000平方千米
(4) 尼日尔爾乐河三角洲(尼日尔爾利亚):36000平方千米
(5)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缅甸):30000平方千米
(6) 勒拿河三角洲(俄罗斯):30000平方千米
(7)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26000平方千米
(8) 奥里诺积河三角洲(委内瑞拉):26000平方千米
(9) 尼罗河三角洲(埃及):24000平方千米
(10) 红河三角洲(越南):15000平方千米
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是由河水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的。从平面上看,形状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带下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的。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底边向东逐渐扩大,一直伸展到海边。在距今大约两三千万年前,长江口地区还是一个三角形的港湾,长江自镇江以下的河口像一只向东张口的大喇叭,水面辽阔,潮汐很强。长江每年带下的四五亿吨泥沙要向大海倾泻,由于入海口的流速减少,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使得大部分泥沙在河口地区逐渐沉积下来,最终形成一个尖角形的三角洲。 你是想问魔鬼三角吧!!!!!!!!!!!
H. 比较美国和俄罗斯的区域特征。
俄罗斯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3.冬季漫长而严寒的气候:
①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
②各地气候差异明显:东欧平原西部气候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海为极地苔原气候。
4.河流和湖泊: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俄罗斯的母亲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③贝加尔湖和里海。
自然资源:
俄罗斯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
①森林和水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天然气、铁(库尔斯克)、锰、铜、铅、锌等。
6.多民族的国家:130多个民族。
7.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①重工业有钢铁、燃料动力、机械、化学、宇航等。
②有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以机械,化工和各种轻工业为主;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工业中心为车里雅宾斯克和叶卡捷林堡)和以重工业及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8.不稳定的农业:
①北部地区气温低,不利于农业生产。东欧平原上的伏尔加河流域和南部的顿河流域为主要的农业地带。
②谷物产量不稳定,小麦和马铃薯为主要农产品。波罗的海沿岸为黑麦产区。
9.以铁路为主的发达的交通网:
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②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
③2个主要海港: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深海不冻港)。 美国: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全境由东向西可分为五个地理区:东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两部分。这一地带海拔在 200 米 以下,多数由河川冲积而成,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泽地。位于这一地理区的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最大的半岛。
美国的农业、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用地 ( 耕地和牧地 ) 约为 4. 3 亿公顷 ,占地球全部农业用地的10% 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5 ,主要农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矿产方面,铁矿石、煤炭、天然气、铅、锌、银、铀、钼、锆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战略资源如钛、锰、锡、钴、铬、镍等则主要依赖进口。煤炭的总储量为 35996 亿吨,石油总储量为 240 多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56034 亿立方米。美国拥有 18 亿公顷的森林,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31.5% 左右,主要树种有美洲松、黄松、白松和橡树类。
I.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三角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三角洲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以下是世界面积排名前10的三角洲。
(1)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印度):80000平方千米
(2) 长江三角洲(中国):50000平方千米
(3) 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泰国):44000平方千米
(4) 尼日尔爾乐河三角洲(尼日尔爾利亚):36000平方千米
(5)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缅甸):30000平方千米
(6) 勒拿河三角洲(俄罗斯):30000平方千米
(7)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26000平方千米
(8) 奥里诺积河三角洲(委内瑞拉):26000平方千米
(9) 尼罗河三角洲(埃及):24000平方千米
(10) 红河三角洲(越南):15000平方千米
J. 俄罗斯土地面积为何这么广大世界第一
这是沙俄时打的基础
沙俄侵略扩张史
俄罗斯侵略扩张史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在整个俄国历史上,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主题是疆界,是关于控制一个奔放不羁的国家的自然资源的斗争的主题;这国家,由于俄国人的不断迁移的运动,由于他们对其他民族的征服以及与其他民族的混合,已扩张到一个大洲里。
B.H.萨姆纳,《俄国简史》
在西欧人向海外扩张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俄国人正在陆上进行横贯欧亚大陆的扩张。对西伯利亚的一片片广阔的陆地的控制,是可与美国朝太平洋岸的西进运动相媲美的一篇史诗般的传奇。实际上,不断向前推进的疆界给俄国人的性格和俄国的制度留下了如同它给美国人所留下的一样持久的标记。
不应设想,在欧洲诸民族中,只是俄罗斯人为一条疆界所影响。中世纪时期,中欧和东欧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好几个世纪中,欧洲各民族,尤其是日耳曼人,将殖民界线沿波罗的海海岸、顺多瑙河向东推进。但是,随着中世纪的结束,这种内部的拓殖不再是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主题。它由海外殖民取而代之,西欧诸民族把精力集中于开辟和勘探新世界中的新的边远地区。相反,俄国人继续由陆路扩张到从其门阶向外伸展的辽阔的欧洲平原上去。这一巨大的事业迅速地进行了若干世纪,直到1895年中亚的最后一个穆斯林汗国被征服为止。因此,疆界在整个俄国历史进程中就象在整个美国历史上那样,是一个主要因素,并不出人意外。
一、俄国扩张的地理环境
为了理解俄国人横越欧亚平原的惊人扩张,必须了解这些平原的地理情况。打开地图,首先看到的是它们的令人惊愕的面积。确实,俄国与巨大——无限的空间相联系。有句农谚说:“俄国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世界。”这世界包括地球陆地表面的六分之一,比美国、加拿大和中美洲合在一起还大。当夜晚降临到波罗的海海岸的列宁格勒时,在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天正破晓。这两座城市间的距离是5000哩,而纽约和圣弗朗西斯科间的距离为3000哩。在考察俄国向东、美国向西的扩张时,应该记住这一对比。
俄国大片陆地的另一显着特点,是其惊人的地形上的一致。它在极大程度上是一块平坦的平原区。乌拉尔山脉确以南北方向横亘在这些平原上;通常认为,它把俄国分成不相连的、独特的两部分——欧洲俄国和亚洲俄国。但实情是,乌拉尔山脉只是一道平均高度仅2,000呎、狭长的、久经消蚀的山脉,而且,它们逶迤南下到北纬51 o处便不再延伸,留下一块伸展到里海的、宽阔平坦的沙漠区为缺口。在这些情况下,整个平原区必须看作是一个地理统一体——欧亚大陆的次大陆。这种地形上的一致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俄国人能如此迅速地扩张到这整个地区、为什么这地区至今仍在莫斯科的控制下。如果要划一条穿越欧亚平原的分界线,那么,这条分界线不应是沿乌拉尔山脉竖穿南北,而应是横贯东西,把东南面有着沙漠和半沙漠环境的中亚同北面有着森林和冰冻的首原的西伯利亚区别开来。
地括当代大半个俄国的欧亚平原为一条从黑海伸展到太平洋的天然边界所围绕。这条边界由连续不断的一系列山脉、沙漠和内海组成——它从西面的高加索山脉起,往东依次为里海、乌斯秋尔特沙漠、咸海、克孜勒库姆沙漠、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山区、天山山脉、戈壁沙漠,最后是东至太平洋的大兴安岭。围绕欧亚平原的山脉圈挡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湿风和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季风;这一点可解释中亚的沙漠气候和西伯利亚的寒冷、干燥的气候。西起波罗的海、东迄太平洋的整个辽阔的西伯利亚实质上有着同样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短暂炎热,冬季馒长酷寒。气候的一致和地形的一致一样,促进了俄国向东的扩张,因为边疆开发者在东西5,00O哩的整个平原区感到同样的安适。但是,边疆开发者发现,中亚沙漠区是陌生、可怕的。他们还发现,这些沙漠被迥然有别于西伯利亚软弱的部落的、军事上强大的穆斯林汗国占据着。结果,俄国人直到他们抵达更北面的太平洋已有250年时才控制中亚沙漠地带。
俄国的扩张不仅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还受到河流系统的影响。由于地形平坦,俄国的河流普遍漫长、宽阔,没有湍流的阻碍。因而,它们作为贸易、殖民和征服的通路和交通工具,是非常宝贵的。此外,它们不仅夏天适于小船航行,冬夭还适于雪橇滑行。在乌拉尔山脉以西,着名的河流有流入波罗的海的西德维纳河、向南流入黑海的德涅斯特河、第聂伯河和顿河以及先往东、再折向南流入里海的伏尔加河。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灌溉西伯利亚平原的四大河流是西面的鄂毕河、中央的叶尼塞河、东北面的勒拿河和东南面的阿穆尔河。由于整个西伯利亚从巨大的西藏高原往下倾斜,这些河流中的前三条都向北流入北冰洋,而第四条是向东进入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出口在北冰洋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它们的经济效用。然而,事实依旧是,这些河流和它们的许多支流一起,提供了一直伸展到太平洋的一张天然的交通干线网、俄国人一旦越过乌拉尔山脉。用不了做多少搬运工作就能从一条水路转入另一条水路。这样。他们以之字形不断东进,追捕有毛皮的动物。
影响俄国人扩张的速度和进程的最后一个地理因素,是存在于俄国各地区的土壤和植被的结合。有四种主要的土壤——一植被带并行横穿俄国东西。在遥远的北方,沿北冰洋海岸的是荒芜的冻土带,全年除夏季6至8个星期的生长期外,一直封冻。在生长期阶段,太阳从不下落,将短暂然而旺盛的生命赐予无数野花——紫罗兰、雏菊、勿忘草、黄水仙和蓝花。
冰土带的南面为泰加林带即森林带。它是四个植被区中最大的一个,宽600至1,300哩,长4,600哩,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在其北部区域,主要的林木是针叶树和桦树;再往南,则混合生长着榆、欧洲山杨、白杨和枫。在这些森林中,俄国人感到非常安适,他们能在始终不失去这种熟悉的保护性覆盖物的情况下穿越整个欧亚大陆。许多俄国作家描写了他们森林的美丽和森林对于他们人民的意义。下面这段引自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中的描写是很有代表性的:
森林象一队黑幢幢的军队,向着我们迎面开来。枞树撑开翅膀,象大鸟,白桦树象小姑娘,沼地的酸气从田野上吹来。狗吐着红舌头挨着我走,它不时停下来嗅嗅地面,莫名其妙地摇晃着狐狸似的脑袋。外祖父披着外祖母的短褂子,戴一顶没有遮檐的旧帽,眯缝着眼,莫名其妙地笑着,轻轻移动着瘦腿,好象偷偷儿似的。外祖母穿着蓝上褂,黑裙子,头上蒙着白头巾,象在地上滚着一般地走,要跟上她是很难的。
越近森林,外祖父的兴致越高;他用鼻子报很吸着空气,咳嗽着;开始他断断续续、模模糊糊地说,后来,他陶醉了,说得快乐而且美妙:
“森林是上帝的花园,它不是谁种植起来的,是上帝的风,神圣的呼吸把它吹大的……年轻的时候我当船夫,到过日古里地方……唉。列克塞,我经历过的事物,你是见不到的了!奥卡河上的大森林,有从卡西莫沃一直到穆洛姆的,也有从伏尔加河对岸一直伸到乌拉尔那么大的,是呀,这一切都是无穷无尽的,神奇的……”
在森林带的南部边缘,森林渐渐稀疏,林木渐渐矮小,直到完全让位于开阔、无树木的大草原。在这里,可见到由数千年的腐草形成的肥沃黑土。如今,这里是俄国的面包篮,但过去好多世纪中,一直是苦难和灾祸的发源地。大草原曾是欧亚大陆中部骑马掳掠的游牧民的老窝。当这些游牧民足够强大时,他们就沿最少遇到抵抗的路线出击——往往向西侵入中欧或向东侵入中国。他们对东欧易受侵害的俄罗斯人的进攻更频繁。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森林区的斯拉夫农民与大草原的亚洲游牧民之间的这种连续不断的冲突。起先,游牧民获胜,结果是蒙古人对俄国的长达两个世纪的统治。但最终,森林中的斯拉夫居民强大起来,不仅能赢得自己的独立,而且能扩张到欧亚平原以外的地方。
第四个区域即沙漠区,面积最小,从中国开始,向西仅伸展到里海。我们已知道,由于种种原因——不易进入、恶劣的气候和土着民族的军事才能,沙漠区直到19世纪末叶才为俄国的扩张浪潮所吞没。
二、俄国的早期扩张
约1500年前,俄罗斯人从他们在德涅斯特河、第聂伯河、涅曼河和德维纳河的上游区的发源地向东推进。他们从发源地以巨大的弧形成扇状展开,在辽阔平原的召唤下,继续前进到北面的北冰洋沿岸、南面的黑海和东面的乌拉尔山脉及更远的地方。迁移到东面或东北面的俄罗斯人仍在森林的遮蔽下。他们在森林区内很少遇到抵抗——那里只有分散的、组织不严密的芬兰部落;他们或与之通婚,或轻易地将其逐走。
这些早期的俄罗斯殖民者把农业和林业结合起来。农、林业间的比例取决于位置。在北部林区即针叶树林区,由于气候酷寒、土地贫瘠和空旷地很少,农业是次要的。因而,这一地带的殖民者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诱捕动物、捕鱼和采集蜂蜡、蜂蜜、树脂、钾碱及其他森林副产品上。往南去,在混合林地带,经营农业是主要活动。殖民者由于森林的各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森林,但是,更多的时间是花费在耕作上。黑麦为主要农作物,不过,大麦、燕麦、小麦、亚麻和大麻也得到种植。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在被火清除植被的森林或灌丛地带的灰烬上,或者在偶而寻得的荒凉草原的空地上,进行临时性播种。这些空旷地经过连续几年的种植之后,或者被离弃、回复为荒地,或者作为粗陋的牧场被保留、直至其生产率得到恢复。这种做法使人联想起美洲的边远地区,是原始、浪费的,但关系不大,因为森林无穷尽地连绵不断。
在这些情况下,家宅分散、村落根小,是普遍的规则——没有集中的村庄或城市。当时确已出现的少数城镇是沿主要水路作为贸易中心发展起来的。位于担负南北交通的第聂伯河沿岸的基辅和地处控制东西贸易的伊尔门湖畔的诺夫哥罗德的情况就是如此。正是长途贸易为公元9世纪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俄罗斯国家提供了基础。基辅是这国家的中心,但这国家仍是水路沿岸各公国的一个松散的联盟。基辅本身由于坐落在森林区和大草原的交界处,极易受侵犯。因而,它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对游牧骑兵进行不断的斗争。某些强大的基辅统治者时常能对南抵黑海、西达多淄河的地区宣称自己的权力。但是,这一力量的显示是短暂的;俄罗斯殖民者无法移居到基辅以南和以东150哩外的地方,因为游牧民侵略的威胁就象达摩克勒斯剑悬挂在他们头上。
1237年,剑降临了;蒙古人象横扫大半个欧亚大陆那样扫荡了俄罗斯地区。蒙古人入侵前,基辅被当时的旅行者描绘成是一座有豪华的宫殿、8个市场和400所教堂——包括圣索菲她大教堂——的宏伟的大都会。然而,入侵8年后,当方济各会修士乔安尼斯·迪·普兰诺·卡皮尼在去蒙古首都的途中经过基辅时,发现这座昔日的首都只有2O0所住宅,都城四周尸横遍野。
蒙古人继续将其毁灭性的侵略推入中欧,推抵意大利和法国的大门口。然后,他们自动撤退,仅保留了欧洲的俄罗斯地区。他们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庞大帝国没有作为一个统一体而长久地幸存。它分裂成地区性的几部分,其中所谓的金帐汗国包括了俄罗斯地区。金帐汗国的首都,亦即其后两世纪的俄国首都,是位于今斯大林格勒附近的萨莱。如此,森林和大草原之间的古老斗争随着大草原及其游牧民族的胜利而决定性地解决了。
俄罗斯人这时交出他们在大草原的一些小飞地,撤回到森林深处。在那里,他们只要承认可汗的宗主权、每年向可汗纳贡,就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渐渐地,俄罗斯人恢复了自己的力量,发展起一个新的民族中心——坐落在远离危险的大草原的森林区深处的莫斯科公国。莫斯科除了较不易为游牧民所接近外,还具有其他有利条件。它位于从第聂伯河通往东北地区的两条交通要道的交叉处。由于流向不同方向的许多大河流经莫斯科地区时相互也最接近,莫斯科能通过内陆水系得益。公国还享有它的一系列统治者爱和平、尚俭朴、工心计的有利条件。这些统治者耐心而无情地增加他们的领地,直到莫斯科成为新的民族核心。14世纪开始时,公国的面积大约为500平方哩,而到15世纪中叶时,已增长到15,000平方哩。一个世纪后,即伊凡雷帝统治期间(ID33-1584年在位),所有俄罗斯公国都已纳入莫斯科的统治之下。
“俄罗斯士地的增长”完全改变了俄罗斯人和蒙古人即当时更通常地所称的鞑靼人之间的均势。原先,鞑靼人获胜是因为他们与充满斗争的基辅国家迥然相异,内部团结一致,而且还拥有行动快速的骑兵部队,军事上更先进。然而,到16世纪时,俄罗斯人统一在莫斯科之下,而金帐汗国除去在乌拉尔山脉东面的西伯利亚鞑靼人的汗国外,还分裂为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这三个敌对的国家。此外,俄罗斯人的军事技术也正向前发展,因为他们能从西欧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火枪和火炮方面的巨大进步中得益。1552年,当伊凡进攻喀山的鞑靼人时,他在火炮方面的优势加之一名丹麦技师在监督用地雷炸毁喀山要塞围墙时所提供的帮助,证明是决定性的。地雷爆炸以后,俄罗斯人成功地迅速攻占要塞,然后占领整个喀山汗国。他们顺伏尔加河而下,扫荡流域地区,于1556年轻易地攻克阿斯特拉罕。为了巩固占领地,俄罗斯人没伏尔加河岸修筑一系列设防据点,一直修筑到位于阿斯特拉罕的伏尔加河河口处。于是,俄罗斯人成为巨大的伏尔加河流域的主人,抵达南面的里海和东面的乌拉尔山脉。
这时,俄罗斯人向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的那边进行无限扩张的路敞开了。有些新地区是以武力赢得的,西伯利亚的情况就是如此。这种类型的扩张将在后面两节中予以论述。还有一些地区则是按照欧洲人向美洲印第安人购买曼哈顿岛以及俄亥俄河和其他大河流域的大片土地的方式、通过与土着首领的个人交易获得的。俄国着名作家塞吉·阿克萨科夫在其回忆录《一个俄国绅士》中生动地描写了这种方式的扩张:
……你只须邀请某些地区12个土生的巴什基尔人首领接受你的款待:向他们供上两三头肥羊,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宰杀、整治,再拿出一桶威士忌酒、几桶发酵的烈性巴什基尔蜂蜜酒和一桶自己制的家乡啤酒——顺便说说,这证明即使在过去的日子里,巴什基尔人也不是严格的穆斯林——其余的事就极其简单了。确实,这种款待据说一次也许要维持一星期甚或二星期:巴什基尔人不可能匆匆忙忙地办事,每天都得向他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喂,好朋友,现在是讨论我那事儿的时候了吗?”毫不夸张地说,宾客们一直在整日整夜地大吃大喝;但是,如果他们对款待尚未感到完全满意,如果他们唱自己的单调的歌曲、吹奏长苗和跳他们那种在同一地点站起或蹲下的奇特舞蹈尚未非常尽兴的话,那么,他们当中地位最高的首领就会啧啧地咂巴着嘴、摇晃着脑袋、满脸尊严、不朝询问者瞧上一眼地回答说:“时候还没到,再替我们拿头羊来吧!”当然,羊随时可得,啤酒和烈酒也是现成的;于是,醉醺醺的巴什基尔人又开始唱歌、跳舞,一个一个地在他们感到合适的地方倒身睡去。然而,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个结束;这样的日子终于到来:一天,大首领坦率地正视主人说:“我们感谢你,非常感谢!现在,你想要的是什么呢?”交易的其余方面是遵循一种固定的方式。买主开始以真正的俄罗斯人天生的精明说话:他向巴什基尔人保证他完全不需要任何东西;不过,他听说巴什基尔人是非常仁慈的,所以前来乌法想和他们建立友谊,如此等等。然后,不知怎么地,话题会转到以下方面:巴什基尔人的领土厂袤无垠;现在佃户的情况不能令人满意,他们会缴纳一、二年地租后便不再缴纳,然而继续生活在这土地上,好象他们是土地的合法所有人;驱逐他们未免有些鲁莽,因而诉讼已不可避免起来。这些话是符合事实的;接着,买主有礼貌地提出,他乐意帮仁慈的巴什基尔人减去一部分已成为他们的负担的土地。结果,整片整片地区的买卖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成交。交易由一个法律文件确定,不过,对土地的数量,文件上从不作规定,也无法规定,因为土地从未得到过测量。通常,边界由下述这种界标确定:“从某某小河口直到狼道上的死椈树,从死椈树直到分水岭,从分水岭到狐穴,从狐穴到索尔塔姆拉特卡的空心树,”等等。圈起一万、二万甚或三万俄亩土地的界标是非常明确、持久的!而所有这些土地的代价也许是100卢布和价值100卢布的礼物,款待的费用不在内。
三、越过乌拉尔山脉
俄罗斯人的胜利使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不复存在。但是,克里米亚和乌拉尔山脉另一边的鞑靼人仍保持独立,并继续以不断的袭击骚扰俄罗斯殖民者。由于本章后面所要讨论的种种原因,俄罗斯人在18世纪末叶以前,不得不遭受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劫掠。不过,他们能轻易地消灭西伯利亚汗国,并在这样做时,不知不觉地开始向太平洋岸的史诗般的进军。
翻越乌拉尔山脉和征服西伯利亚的主要是豪爽能干、称为哥萨克人的边疆开发者。这些人有许多方面与美国西部的边疆开发者相象。他们大多是为了躲避农奴制的束缚而逃离俄国或波兰的从前的农民。他们的避难所是南面荒芜的草原区,他们在那里成为猎人、渔夫和畜牧者。正如美国的边疆开发者变为半印第安人一样,他们变为半鞑靼人。他们热爱自由、崇尚平等,然而,横蛮任性、喜欢抢劫;只要似乎有利可图,他们随时乐意去当土匪和强盗。俄国着名小说家果戈里对哥萨克人的生活方式作了如下生动的描写:
没有一种行业一个哥萨克不懂得:蒸酒、造车、制火药、干铁匠和钳工的活儿,此外再加上拼命游荡,象一个俄罗斯人那样地喝酒和酗酒,——这一切都是他能够愉快胜任的。除了认为战时应召是一项义务的登记过的哥萨克之外,需要迫切时,还可以在任何时候募集到一大群一大群的志愿兵,只要副官走过所有村庄和小镇中的市场和广场,站在货车上,扯开噪门喊道:“喂,你们,酿啤酒的人,酿蜜酒的人!你们别再酿啤酒,躺在后灶上,用肥胖的身体去喂苍蝇啦!快去赢得骑士的光荣和荣誉吧。你们,耕田的人,制荞麦的人,牧羊的人,跟娘儿们胡搅的人!你们别再跟着犁走,把黄皮靴踩在泥土里,别再偎在老婆身边;消耗骑士的精力啦!该是去获得哥萨克的光荣的时候了!”于是这些话就象火花落在干燥的木材上。耕田的人折断了犁,酿蜜酒和酿啤酒的人丢掉了桶,砸破了琵琶桶,手艺匠和商人把手艺和店铺都打发到魔鬼那儿去,敲碎了家里的罐子和其他用具,纵身骑上马去。
这种边疆环境的一个典型产物是叶尔马克·齐莫非叶维奇;他是一个顿河哥萨克和一个丹麦女奴的儿子,生着蓝眼睛和红胡子。他24岁时,因盗马被判处死刑,所以他逃到伏尔加河,成为河上一伙强盗的首领。他不加区别地劫掠俄国船只和波斯商队,直到政府军队前来围剿。于是,他率领手下那伙人溯伏尔加河逃到上游的支流卡马河。在卡马河流域,有个叫格里戈里·斯特罗加诺夫的富裕商人已于那时以前得到当地大片土地的特许权。斯特罗加诺夫努力开拓自己的领地,可是,来自乌拉尔山脉另一边的游牧民的袭击使他一再受挫。组织这些袭击的是西伯利亚鞑靼人的穆斯林军事首领、双目失明的古楚汗。面临这种困境,斯特罗加诺夫对叶尔马克及其手下人很是欢迎,雇佣他们来保卫拓居地。
强盗叶尔马克这时表明他具有一个庞大帝国缔造者的品质。先前皮萨罗和科特斯在美洲为西班牙所做的事,他在西伯利亚为俄国做到了。叶尔马克凭着征服者的大胆,决定最好的防御是进攻。1581年9月1日,他率840人出发,深入古楚汗的本土向他发动进攻。叶尔马克同西班牙征服者一样,享有武器优良的巨大优势。他充分配备了使土着感到恐怖的火枪和火炮。古楚虽然已得到入侵者能指挥雷和闪电刺穿最坚固的钦于甲的情报,但为了挽救其首都锡比尔,仍拼命作战。他聚集起30倍于叶尔马克军的兵力,派其儿子马梅特库尔指挥防御。鞑靼人躲在砍倒的树木后面顽强地战斗,用阵雨般的箭抵挡向前推进的俄罗斯人,似乎逐渐占上风。然而,在一个紧要关头,马梅特库尔负伤,鞑靼军处于无首领的境地。双目失明的古楚绝望地南逃,叶尔马克占据了他的首都。俄罗斯人遂将这都城的名字给予乌拉尔山脉东面的整个地区,这地区开始称为锡比尔即英语中的西伯利亚。
叶尔马克把远征的结果报告斯特罗加诺夫,并直接给沙皇伊凡雷帝写信,请求宽恕他过去的罪行。沙皇得知叶尔马克的成就,非常高兴,取消了对他及其手下人的所有判决,而且还示以特殊恩惠,赐予他一张取自自己肩上的昂贵毛皮、两套装饰华丽的盔甲、一只高脚杯和大量金钱,作为礼物。叶尔马克这时显示了一位帝国缔造者的远见,试图与中亚建立商业关系。他派出的使团最远到达古老的布哈拉城。但是,叶尔马克注定不能活着完成其野心勃勃的计划。南方的老古楚一直在煽动凶猛的游牧民反对俄罗斯人。1584年8月6日夜间,他的一支突击部队趁叶尔马克及其同伴在额尔齐斯河岸睡觉之机,向他们发动进攻。叶尔马克为保住性命济死作战,并试图游过河去逃走。据传说,因沙皇赐予他的盔甲过重,他淹死了。
鞑靼人尽管取得这一胜利,却是在打一场不可能取胜的仗。他们的敌人过于强大,他们无法把敌人向后推到乌拉尔山脉以西。甚至古楚最后也意识到作进一步抵抗无济于事,提出投降。随着他的降服,俄罗斯人挺进西伯利亚的第一阶段结束。通向太平洋岸的路打开了。
叶尔马克的功绩给民众留下的印象反映在描述他冒险活动的一首民歌中。以下两节叙述了叶尔马克在远征之前对哥萨克们的告诫,还表明了他与沙皇的关系:
“哈,兄弟们,我的勇敢的首领们!
为你们自己准备好船只,
预备下杉木浆架,
预备下松木浆!
靠上帝的帮助,我们将上路,兄弟们;
让我们翻越陡峭的群山,
让我们到达异教徒的王国,
让我们征服西伯利亚王国,
那将使我们的沙皇、我们的主人喜欢。
我要上公正的沙皇那里,
我将披上黑色斗篷,
我将归顺公正的沙皇。”
“啊!贤明的沙皇,您是我们的希望;
请别下令将我处死,而叫我讲出我要说的话,
因为我是叶尔马克,齐美菲叶的儿子!
我是顿河强盗的首领;
是我,曾渡过蓝色的大海,
渡过蓝色的大海——里海;
又是我,曾毁坏许多船只;
而现在,我们的希望、我们贤明的沙皇,
我给您带来了我那叛逆的脑袋,
还一起带来了西伯利亚帝国。”
贤明的沙皇开口了;
他—一令人敬畏的伊凡·瓦西里维克说:
“哈!你是齐莫菲叶的儿子叶尔马克,
你是顿河勇士们的首领。
我宽恕你和你的那伙人,
我宽恕你,是因为你那忠实的服务,
我将壮丽的、静静的顿河作为永恒财产赐予你。”
四、征服西伯利亚
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是一个非凡成就。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同美洲的西班牙人一样,以小得惊人的力量在短短几年中赢得一个庞大帝国。事实证明,古楚的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汗国仅仅是一个内部没有坚固实体的薄弱外壳。一旦外壳刺破。俄罗斯人便能行进数千哩而遇不到严重对抗。他们的推进速度是令人惊愕的。叶尔马克在1581至1584年间出征。当时,沃尔特·雷利爵士也于1584年在北卡罗来纳的罗厄诺克岛登陆。到1637年,半个世纪内,俄罗斯人已到达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跨越的距离比美国的太平洋岸至大西洋岸间的距离多一半,而英国殖民者在这期间还没翻越到阿勒格尼山脉的另一边。
俄罗斯人推进迅速的原因可用各种因素来说明。正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气候、地形、植被和河流系统均有利于入侵者。各土着民族由于人数少、武器差、缺乏团结和组织而处于不利地位。此外,还应考虑到哥萨克的毅力和勇气;他们跟法属加拿大的非法猎取毛皮者一样,在荒原忍受了极大的困苦和危险。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可概括为一个词——“毛皮”。黑貂皮引诱他们从一条河流经过陆上搬运继续前进到新的河流、如此地不断东进。
哥萨克一边椎进,一边修筑象美洲边远地区的碉堡那样的设防据点或要塞,来保护他们之间的交通。西伯利亚的第一个要塞建在靠近锡比尔、位于托博尔河与额尔齐斯河汇流处的托博尔斯克。俄罗斯人发现这两条河流是鄂毕河的支流后,就划船顺鄂毕河而下,结果,发觉自己把船搬上陆地运一段距离便可进入下一条大水路叶尼塞河。至1610年,他们已大批到达叶尼塞河流域,并建立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在这里,他们遇到自征服古楚以来最先极力抵抗他们的一个好战的民族布里亚特人。俄罗斯人避开布里亚特人,折到东北部,遂发现勒拿河。1632年,他们在那里建立雅库茨克要塞,并与土着、温和的雅库特人进行可牟厚利的贸易。但是,布里亚特人不断进攻他们的交通线,因此,俄罗斯人发起一场野蛮的灭绝性战争。最后,俄罗斯人获胜,并继续推进到贝加尔湖;1651年,他们在那里建立伊尔库茨克要塞。
在此期间,一支支探险队已从雅库茨克朝四面八方进发。1645年,一伙俄罗斯人到达北冰洋岸。两年后,另一批人行抵太平洋岸,建立鄂霍茨克要塞。次年,1648年,哥萨克探险家西米诺·杰日尼奥夫从雅库茨克出发,进行一次非凡的旅行。他顺着勒拿河往下游航行。他发现某些河段非常宽阔、令他见不到两岸;有如大陆般大小的三角洲填满了一道分水岭的碎石。杰日尼奥夫经过三角洲之后,便沿北冰洋海岸向东航行,直至到达亚洲真正的顶端。然后,他顺一条后来被称为白令海峡的水路而下。在一次风暴中失去两条船后,他驶抵阿纳德尔河;在那里建立阿纳德尔要塞,距莫斯科不少于7,000哩!杰日尼奥夫送了一份有关其旅行的报告给坐镇雅库茨克的总督;总督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