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2日普京批准俄罗斯核威慑政策!普京为何敢这么强硬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6月2日签署了总统令,批准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且该命令于当日生效。一时间在世界上引起了一阵热议,毕竟任何人都会谈核色变,俄罗斯也不会没有事情找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批准核威慑也是有一定原因和俄罗斯实力的。
2. 有人说从当今世界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就是一个整天抱着核弹威胁全世界的流氓,你怎么看
俄罗斯财政困窘,现在常规武器更新跟不上,所以只能依靠核武器进行战略威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国家安全面前,任何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其实俄罗斯并没有威胁世界,大家看得很清楚,俄罗斯一直处于守势,北约东扩不断挤压它的生存空间,乌克兰现在是其仅有的缓冲地带,所以当西方策动乌克兰颜色哥命时,俄罗斯反应激烈是在情理之中的,想想当年抗美援朝吧,中国对于逼近的威胁反应比俄罗斯火爆多了。
其实现在真正威胁世界提美国,它远离欧亚大陆,所以把这些地区搅乱对于它的威胁不大,所以当叙利亚难民涌向欧洲时,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叙的军事行动非常反感,这也是美国不得不在叙收敛的主要原因。
3. 俄罗斯有承诺不先使用的核武器政策吗
据了解,目前,只有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现在世界上共有8个国家成功试爆核武器,其中5个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视为“核武国家”:中、美、俄、英、法。目前有三个国家没有签署《不扩散武器条约》但也拥有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此外,以色列间接承认拥有核武。在这些国家中,对外承诺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有印度和中国。由于印度的核武器数量和质量并不高,中国作为五个最强核武器国家之一,对外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变得非常与众不同。
在五个“合法的”核国家中,除中国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外,苏联曾于1982年首次宣布“承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而后又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作为苏联核遗产的继承者,俄罗斯在1993年11月公布的《俄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中,却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并强调了先敌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4. 为什么俄罗斯这么重视战略核力量发展
因为俄罗斯拜叶律钦和普京所赐,已经变成了一个靠资源输出过日子的二流国家
工业体系完蛋了,在常规武器方面更是无法跟上美帝的步伐
这意味着,在中小规模战争中毫无胜算
应对政策只有发展核武器,告诉对方,把我惹毛了,就是鱼死网破
5. 俄罗斯对核的态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经济原因无法维持庞大的常规武器库,只能祭出核武器,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但是在面临美国的时候,俄罗斯未必敢首先使用核武器,毕竟那可能招致世界毁灭,俄罗斯这么说也只是想吓唬对手不要把他逼得太紧,也反映出他的无奈和无力。
6. 俄罗斯的核反击政策是什么是受到对方多少核武器攻击,打过去多少还是能打过去多少打过去多少
俄罗斯的核政策是:当受到威胁是有必要首先使用核武器。
至于你说多少个核武器那就不得而知,十几颗就够了,对任何家来说(十几颗核弹过去,大城市没了,这个国家自然不就垮了么)
7. 参加模联,请问俄罗斯对于核电站方面、核武器、核危机立场
在核电站方面,自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后,苏俄对核电站的建设一直是小心谨慎,像新一代浮动核电站计划,“乌拉尔”号情报侦察船改造计划等,但由于冷战结束所导致的俄罗斯经济崩溃,这些项目都被放缓了,直到近几年经济转好才得以继续进行。而且大部分为民用核电站,只有少数为军用核电站(当然,民用核电站也具备生产武器级核原料的能力)但是目前俄罗斯的核电站维护状况不容乐观,许多核电站由于年久失修,外壳脱落,堆芯裸露在空气中,冷却水得不到更换,燃料棒出现故障等问题时有发生,而俄政府的态度并不积极,导致外界对其核电站维护程度的深深忧虑。核武器方面,俄政府目前为了反制北约东扩和美在欧部署核武器,在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部署了可装载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和改进型“圣甲虫”战术地地弹道导弹,并恢复了中断了十几年的战略轰炸机挂弹巡航,同时试射了一系列新型战略导弹,表面了俄政府的强硬态度。核危机上,俄罗斯的立场也和冷战时大同小异,主要是确保互相摧毁。因此,俄政府大方地公开了隐藏了数十年的末日系统“边缘”(有的书译作“圆周”)主要是为了保证核战争爆发,已方指挥部被摧毁,军事力量被全歼时,仍能保证互相摧毁。当然,俄目前仍采取在核武器上类似我国“不开第一枪”的策略。毕竟一旦核战争爆发,对自己的国家而言是毁灭性的。甚至有灭国的可能,俄政府不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一点。(纯手打,希望LZ给分!)
8. 俄罗斯在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核武器
核武如果动用意味着俄罗斯有着亡国的危险。自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核武政策改为首先动用核武,假如无核国家与有核国家结盟,也将其视为核武国家。
9. 俄罗斯使用核武原则全面的!
俄军事学说中早已清楚写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动用核武器。这些特殊情况包括:1. 外敌动用核武、或生化武器进犯俄罗斯及其盟友、 2. 俄罗斯遭受常规武器侵犯且国家体制受到威胁。俄罗斯也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前提条件是俄国家体制受到威胁,比如有人侵占了西伯利亚或远东,或俄西部地区遭受侵略,俄国家的存在受到了威胁。核武器是避免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乃至全面战争的王牌。
10. 怎样看待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前景
12月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高调宣布:未来10年(2011~2020),俄政府将为更新俄军装备计划拨款20万亿卢布(约合6460亿美元),用来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新型军队,重点是战略核部队、防空系统、通信系统、情报系统、第五代战机和海军的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在不少国家大幅削减军费,百姓纷纷捂紧钱袋过紧日子的情况下,俄罗斯宣布的一个如此庞大的强军数字让世界为之瞩目。
执着强军路线 重振大国地位
俄罗斯一直有以军强国的传统。无论是把俄国变成一个大兵营的沙俄,还是将国防建设处于一切工作首位的苏联,抑或是试图通过强军重振大国地位的俄联邦,都在展示和实践这一传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猛然从超级大国的神坛上跌落下来,一时间找不到大国的自信和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俄至今仍生活在苏联解体的痛苦之中,尤其在军事上反差最大。军事实力的差距使俄在面对北约东扩和美国的战略挤压中虽多次示强,但都以忍气吞声收场。美国《新闻周刊》曾指出:尽管俄罗斯有很多“好战的言论”,但只是叫得响,而“手中只握有一个相当小的棍子”。
大国情结严重的俄罗斯人很难容忍国家在军事上的羸弱,因此重振俄军雄风几乎是每一个俄罗斯人的愿望。普京上台后更是奉行强军路线,企图通过重振“军威”来提升“国威”。俄第一艘战略核潜艇在建设时因经费困难举步维艰,普京知道后“指示”:即使把克里姆林宫卖了,也要把“北风之神”造出来,此后便逐年增大军费投入。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从2000年到2006年俄军费增加了数倍,并从2007年以来多次增加预算外拨款。俄还专门制定《军人社会保障纲要》,建立军队社会保障体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军队,进而为强军提供人才保障。这次重金强军计划则是俄恢复大国地位步伐加快的战略举措。
更新武器装备 振兴军工综合体
建设一支机动、高效、精良的现代化军队是俄不懈追求的目标。历经近20年的调整改革,俄军编制体制调整于今年12月1日完成,随着军队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军队又重新成为优秀人才聚集的场所。战斗力生成的两个核心要素之一的人员、编制体制已基本具备,而另一核心要素——武器装备却远不能适应需要。
苏联解体后,俄军装备老化严重,伊万诺夫任国防部部长时指出,俄军现有武器的80%属于过时装备,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将先进的武器从“试验场”搬到“训练场”,军队已经老化,几乎落伍了20年。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参战分队仍在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无线电台,使背电台的通信兵及其身边的军官成为车臣匪徒集中攻击的目标。在俄格战争中,俄虽然击败了弱敌格鲁吉亚,但这场短暂的冲突使俄军装备的老化问题暴露无遗。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持续5天的战斗表明,军队现代化需全面展开,军事硬件配套也需升级,武器装备已成为制约部队战斗力提高的瓶颈。俄计划到2015年武器更新率达到30%、2020年达到70%,并全力打造新型洲际导弹、新型核攻击潜艇和超级航空母舰,最终实现到2015年前后整体战斗力超过苏联的目标。
俄曾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国防工业体系,军工科研水平一度享誉世界。苏联解体后,由于投入急剧下降,多数军工企业用于科研和试验设计的经费寥寥无几,科研工作效率低下,新武器从研制到生产的周期从过去的5~10年延长到现在的10~20年,更严重的是军工科研人才流失严重,致使许多科研项目因缺乏优秀科研人才几近中断,不仅不能按时完成外售合同,也影响了俄军的现代化建设。在过去20年里,约2/3的军工企业破产。目前俄在信息技术、舰艇降噪和隐形技术等领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落后10年左右,而且这一差距还在扩大。俄军事专家安德烈指出:俄从苏联继承的庞大军工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直接影响了俄军的现代化进程。
俄军事专家认为没有军工综合体的振兴就没有俄军的现代化,虽然军事工业出现许多问题,但大都因为缺乏资金,只要资金到位,其完整的军工体系不仅研发最新武器的实力是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而且还可以出口赚取利润资助军队建设。基于此,俄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加大对核心军工综合体的投入和军购额度,每年再由预算外从军工企业利润中提取经费投入军队,军工综合体反哺军队建设已初见成效。因此,俄政府重金强军计划也是希望通过实现军队现代化来达到推动国防工业现代化的双重目的。
近年来,随着俄经济建设逐渐走向正规,加上国际油价猛涨,在过去的10年里,俄经济持续增长。俄罗斯政策中心主任多卡尔金认为,2017年前俄经济有望进入世界前5强。经济实力的增长使俄高调重金强军成为可能。
俄重金强军 影响非同一般
在过去10年中,俄多次增加投入,修改武器更新计划,本次再拨巨款既是过去强军计划的延续,又是其再次修改武器更新计划的体现。如果这些资金能够到位并实现既定新计划的话,它的影响会在多方面显现。
第一,俄军实力将得到大幅提升。根据计划在未来10年内其战略核部队、防空系统、通信系统、情报系统、第五代战机和海军的发展将会得到质的提升。按照计划,巨额拨款中的1/4用于海军建设,海军将会再增加8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并配备最新式“布拉瓦”导弹;增加两支舰队、6艘航母以及数十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届时俄海军将会在全球游弋,支撑俄的大国地位。同时第五代战机、新型战略轰炸机、远程核导弹和洲际导弹等一批标志性的高精尖武器将会装备俄军,使俄军的远程作战能力和威慑能力大幅提升。
第二,俄参与国际事务的主动性会越来越强。俄媒体普遍认为,在21世纪的政治舞台上,俄不应仅仅充当配角。作为传统军事强国,俄大国心态一直十分突出,虽然不能完全恢复苏联时代的影响,但力争与美国的有利对话地位依然是其不变的诉求。从历史上看,俄参与国际事务的主动性是随着军事实力变化而改变的。军事实力的增强将使俄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地从后台走向前台,从被动走向主动。
第三,对待北约东扩上会越来越强硬。如果说过去俄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因实力所限惯用“口头语言”,那么未来在诸如北约东扩、中亚国家渗透以及维护俄核心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随着俄军实力的大幅提升,俄罗斯会更多地选择“肢体语言”。
第四,在军火销售上会加大力度。按照计划,俄在未来10年内武器更新率将达到70%,这将淘汰大量旧装备,俄势必加大武器出口,以变“废”为宝。同时俄花重金研制的新武器也需要出口赚钱,以转嫁科研成本。本月21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印度并签署了价值30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俄与印度合作研发第五代战机,并将向印度提供第五代战机,此举仅是其军售力度加大的一个重要开始。同时这也意味着俄与西方国家在军火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尽管俄重振军威的决心已经凸显,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俄强军计划虎头蛇尾的现象常有发生,面对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宏伟的换装计划,其目标最终能否实现还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