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时各国的兵力
1、苏联
苏联军队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的军队之一,由战争初期的500万余人发展到战争结束时的近1200万人,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苏联军队的数量都大体维持在900万到1100万的水平。
其中苏联陆军是最主要的作战力量,苏联在战争中组建了最庞大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和炮兵部队,正是依靠这支强大的地面部队,苏联才最终挡住了纳粹德国陆军的进攻,并最终将战线退回到德国本土。
战争结束时,苏联陆军是世界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拥有最强大的装甲部队,拥有6个坦克集团军、23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超过2万辆。
2、美国
美国军队是一支在战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军队,是战后唯一一支能够和苏联军队相对抗的武装力量。不同于苏联军队的陆军一支独大,美国军队除了陆军外还建立了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这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美国陆军同样拥有一支强大的装甲力量,拥有28个装甲师,15个独立装甲旅和其他独立装甲营,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达13000辆。由于美军没有组建更好级别的装甲单位以及在装甲战术上的局限,美军的突击能力是远不如当时的苏军的。
3、德国
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德国军队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得益于德国提前的军事动员和先进的作战理念,到1941年德国军队已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总兵力超过700万人,而当时苏联才有500余万人。
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德国军队也开始大规模的增加,到1944年德国军队的增长达到顶点,用兵超过1000万人,但是它的对手总兵力也相应的增加到2000万人,所以德国军队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
4、英国
英国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将海军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只保留一支小型的职业化陆军以应付和平时期的各种危机。
由于二战中英法联军很快被德军打败并被逐出欧洲大陆,英国为了保卫本土不得不将主要经历放在了海军和空军身上,英国是自始至终都坚持发展战略空军的国家之一,这不可避免的要削弱陆军的力量。
不过为了开辟第二战场,英国还是组建了一支规模较大的远征军,战争结束时英国总兵力近700万人,拥有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军队实力仅次于苏联和美国。
5、中国
中国军队战前只有不到200万人,而且严重缺乏现代化武器,是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开始极速的扩张,其中国民政府领导的军队人数在400万左右,中共政府领导的军队由几万人增加到100多万,这样中国军队最高兵力应该在500多万人。
❷ 德国在二战中军队有1000万,而苏联在损失这么多人的前提下还是取胜了,为什么德国不在增加兵源
首先更正一下,其实德军并非都是德国人。
德国军队最多的时候总数为1040万(官方统计),但是很多是雇佣军和其他部队,也就是说由纯正的德国人组成的军队不是全部(但是德国军队一般都是精锐,如党卫军)。所以在战争初期,德国的军队人数方面给它国家本身造成的压力还不是这么大。军费可以从所侵略的国家那里榨(如维希法国),军队可以组成雇佣军(如匈牙利)。攻占重要矿点可以获得矿石资源等。
人数虽然多,但是到了后期能用的并不多。因为自从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以来,德国就一直两线作战,战线大幅拉长,这种战略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不能再派出更多的部队。一个苏联,就能让400多万德军被拖住,其他地方肯定也是很紧张的。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情况:苏联战场还在艰苦作战,北非那边也在挣扎,大西洋上也不太平,本土时不时的还总被轰炸。虽然基本征服了欧洲(除了英国等),但是战争形势还不能太乐观。德国在一开始攻入苏联的时候很顺利,但是随着战线拉长和时间推移(到了冬季),苏联战场上德军就开始逐渐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守,进攻的步伐缓慢,大城市屡攻不下。
德军一开始的确是增兵的,因为1941年一开始用来进攻苏联的军队只有150——200万(平摊到几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在战争前期德军取得重大进展,比如创造过全歼苏军一个方面军的战绩(基辅大会战,击毙苏军司令基尔波洛斯,使苏联损失66.5万人),苏军也确实遭到了极大损失。
但是由于战略的失误、冬季的来临和苏军的反击,德军也有损失,双方开始僵持,德军于是增加兵力。但1942年春季苏联大反攻失败,而德军又没有趁机集中兵力击破苏军防线,终于丧失战机。之后再增多少兵也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里涉及到双方对于战争之“势”的把握。一旦苏联开始了有效的反攻,德军就很难再站住脚了。
到了中后期,德军几个方向兵力已经不占什么优势了。所以几乎也派不出什么兵。有的时候军队派过去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苏联及其所在的同盟国扩大优势,逐步收复失地,击败第三帝国。
到了攻克柏林之前,希特勒的一次讲话中就指出,男人作为战士应该去战斗,而女子就要为帝国培养未来的战士。这句几乎是厚颜无耻的一句话也确实道出了德国那时的窘况。所以军队的锐减当然在情理之中。
说句题外话,苏联进攻柏林的时候,德军有70万,苏军200万。战役结果是苏军胜利,损失30.8万(据说因为围攻柏林的时候苏军人太多,很多人是被自己人的炮弹打死的)。德国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200万人战线分散、士气低下,不可能与同盟国抗衡。
所以总结一下:
1、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军取得巨大胜利,没有增兵,也没有必要增兵。但是希特勒错误地估计了苏联军队的顽强意志和反击决心,认为击败苏联就如同踢倒一座腐朽的老木屋一般简单。
2、苏德战争中前期和中期,由于苏联的反击和一些其他因素,德军付出一定的伤亡。由于那个时候欧洲战场基本已经被德国占据,在这种战略局面下,德国增兵苏联来试图达到其击败苏联的目的。苏联领土上的德军最多达到400万。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期完全结束的标志是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役,德国损失数十万精锐(保卢斯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中后期,开始于盟军的大规模反击。德军在苏联的情势已经逐渐走下坡。由于其他战场军力分配不均匀,及军力的匮乏,各地的战场均要求增加援兵(比如隆美尔就是因为得不到补给和援兵而被迫撤退的)。德军已经不可能稳定住苏德战场的局面。
4、苏军全面反攻,大举收复失地;德国丢失大量侵略地,全面收缩的时候,德国几乎是捉襟见肘。
5、战争末期,德国覆灭。
所以,德国不是没有增兵,具体的增兵情况及原因和后来的战况是有联系的。而当德国想再往苏联增兵的时候,因为各地区的战略原因,已经缺兵可增。
希望对你理解这段历史有帮助。我不是专家,但是我对历史也有些兴趣。我的分析你可以参考。
❸ 二战德国有多少兵力
1.1939年9月1日前,德军拥有108个师(还有一种说法是103个师),总兵力约230万人。
2.1940年,在德国入侵法、比、荷、卢等国的战争中,德军投入136个师,330余万人,当时德军总兵力大约为350万人。
3.1941年,德国用于进攻苏联的陆军为152个师又两个旅,加罗马尼亚、芬兰、匈牙利等国提供的29个师又16个旅,共计181个师又18个旅,连同空军、海军,总共约550万人。当时德国总兵力约为723.4万人。
4.1942年德军总兵力达到810万.其中570万部署在东线.
5.到1943年12月1日,德军总人数为1016。9 万人(陆军709 万人,空军191。9 万人,海军72。6 万人)。其中作战部队为668。2 万人,后备军为348。7 万人。
6.1944年德军总兵力约700万.
7.1945年春天.德军兵力约为350到400万.
从东线和西线的战果来看,在二战中,德军大约损失了1800万人。
❹ 二战德国最鼎盛时期面积多大,有多少军队。
包含东欧各国,比如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大部分;以及奥地利,法国等等。军队大约500多万。
❺ 二战德军总兵力是多少
虽然二战爆发于1939年9月1日,但纳粹德国在此之前做了周密的准备。
早在1934年,希特勒就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疯狂扩军备战,把国防军从10万扩大到30万。
1938年3月11日,在奥地利狂热法西斯分子的配合下,德军“解放”了奥地利,从此迈出了侵略扩张的第一步。
势均力敌,希特勒把屠刀伸向捷克和斯洛伐克,获得了大片土地和军队,为发动全面战争奠定了基础。
1939年9月1日,强大的纳粹德国派兵南下,与苏联一起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从而拉开了二战的序幕。
不到一年(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的铁蹄遍行欧洲大部分地区,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在内的广大领土被这些法西斯军队占领。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百万大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来到莫斯科。
苏联人民在伟大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地抵抗了德国的进攻,逐渐转入反攻。盟军于1944年6月成功登陆诺曼底,开辟了西线战场。德军两面夹击,路死了,步步为营,1945年5月8日投降。
纳粹德国是二战元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
然而,一个国家必须有从事制造业的工人,以及来自各条战线的雇员,如医生、官员、教师、法官和行政人员。所以说德军动员了一千七百万是不准确的。
❻ 二战中德军的所有军力大约有多少
纳粹德国前后动员兵力大约在1500万左右,其中1200万左右是纳粹德国军队,其他为附属国士兵。纳粹德国就是德国(1933-1945)。第三帝国的军队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外籍军士较多,外籍兵的军装是有袖章标志区分的。即使是在情况急剧恶化的1944年后期,第三帝国的军队仍然有900多万(一说1100 万),执行巴巴罗萨计划闪击前苏联之前,第三帝国总兵力大概是700-800万,其中500万是纳粹德国士兵。
一、二战德国损失
1945年底,德国被划分为二区,东德人口为一千五百万、西德人口为三千五百万,合计5000万人口。然而,在二战前:“德国8000万人口”是包括了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地区、波兰的波属西里西亚、波属但泽等区域的“德意志人口总数”。
单论“德国”的人口,是6600万。按照战后人口的统计,德国在二战至少损失了1600多万人(其中士兵死伤高达600多万,平民约死伤1000多万),从1944年开始,只是短短的2个月之内,苏军攻入德国后,就屠杀了300多万平民,在盟军的空袭下也造成了约200万平民的伤亡。1945年5个月以来,苏军占领德国后,屠杀辱杀平民高达500多万。
二、纳粹德国介绍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与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一词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共和国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在1944年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地轰炸,面临着严重地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而红军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三、纳粹德国军事成败原因
1、胜利灭亡法国
在英、法的压迫与希特勒的威胁下于1938年9月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这一军事要区划分给了德国,这便是《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但德国并不罢休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头指向了波兰,1939年4月希特勒发布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
9月1日德国出动了五十多个师、二千多辆坦克和二千多架飞机,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的仓促应战加之武器落后、装备又差,且一味的依赖英、法两国。而英、法指望德国击溃波兰后进攻苏联。由于波兰是英、法的盟国,所以对德宣战其实是宣而不战。
那时候德军在西线只有二十三个师,而英、法拥有一百一十个师的庞大兵力,却不出击,出现了所谓“奇怪的战争”、“静坐战”、“滑稽的战争”的状态。而其实,德国与苏联已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军进攻波兰同时,据内幕消息,苏联也正式从东线进攻波兰.苏联希望德国能与英法作战。
而英法也希望能"引水他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苏这一心理,从中抓住机遇,不断扩张获取资源为日耳曼民族获得生存权。但对波兰的战争中我们也已看出,除了这个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德军自身的战斗力,德军的战斗力、士兵素质、战略、战术都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一点从对法国战争中实力展露无疑。
2、错失战机
当英、法军队错失良机的时候,德国却做好了西线进攻的准备.丹麦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是瑞典铁矿输往德国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军空袭丹麦和挪威,四小时占领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6月10日德军占领整个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国计划绕过马其诺防线,然后迫使法国投降,卢森堡国小力弱,不战而亡。荷兰抵抗了四天后,于14日宣布投降。
比利时同一战时一样英勇抵抗,5月28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样的是没有能挽救法国.德军装甲兵团开始发挥其优势,前进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然而正当众人都开始认为德军将横扫六合之时,希特勒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5月24日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有四十余万人,被迫退到一块狭小的三角形地带敦刻尔克。
而正当古德里安命令其所属第二装甲师挺进之时,希特勒却突然下达了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得以让盟军将33.8万人运到英伦三岛。这些人后来成为了反攻欧洲大陆的中坚力量。对这一命令有两种说法可以解释:一是不列颠民族是希特勒认为的仅次于日尔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国人一条生路为今后留有后路;二是因希特勒担心自己心爱的装甲部队过于深入会陷入孤立。
即使这样,6月5号德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极具讽刺的是,希特勒挑选的签字地点正是当年“一战”德国签字投降的地点。这也进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使法国葬送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
3、丘吉尔上台
1940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被迫辞职,保守党首领袖丘吉尔上台执行,决心挫败希特勒。丘吉尔在政期间做了件罕为人知却对“二战”有着巨大影响的事件。他将政府在瑞士银行里的资金用于买通西班牙政界人士,这才使西班牙在“二战”时保持了中立。
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由于德国的大力帮助使西班牙法西斯专政推翻共和国。所以凭此关系,西班牙一定会加入到德国这一边来的,这样以后的战局就很难预测了。所以这算是一个“第三帝国”衰亡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希特勒此时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他命令空军司令戈林对不列颠进行空袭,但只持续了两、三个星期,英国的主要军用设施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相反使英国人的斗志更加坚强。
德国空军没有实现沉重打击英国的目标,而德国海军又难以与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抗衡。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德军无法对英国实施登陆。没有完全解决英国,也就没有完全解决德国腹背受敌的危险。希特勒便准备进攻苏联。
4、进攻苏联
希特勒进攻苏联恰恰又是他犯的一个毁灭性错误。在没有完全消灭英国之前,他对苏联的战争无疑是将自己的战线拉得更长。此乃军事上的大忌,但他别无选择。
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就无法停止下来,因为纳粹德国的军备扩张和财政扩张是无止境的,这种无限度的军备扩张和财政扩张已经摧毁了纳粹德国的造血能力,迫使他们必须一次又一次的发动战争获取其他国家的收益和财富,并彻底从经济上掠夺犹太人以及各个占领区,用掠夺到的财富来支付他们天文数字一样的财政开支和军费支出。
假如这个过程一旦停止下来,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是必然的经济崩溃和军事失败!换句话说,纳粹德国从发动战争起就注定会失败。
❼ 苏德战争开始时德国及其盟国共出动了多少军队
真厉害!你几乎复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第9集“巴巴罗沙行动”的原文!只是开篇你所说的苏德双方的兵力对比为何不引用原文!?你在“借用”他人史料的同时却又更改了原文的真实数据!这样做不诚实啊。帮你更正一下(摘自原文):“……同在这个时刻,200多万德军正悄悄进入接近苏联边境的各个进攻出发阵地……在战争的头一周,中央集团军群已推进到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南方集团军群的前锋已进至通向基辅的接近地。北方集团军群已渡过西德维纳河。面对德国强大的进攻攻势,苏联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把前沿军区改为方面军,成立了苏军统帅部,但由于大量准备工作未能抢在战争爆发前就绪,因而战争初期严重失利。苏联西部军区的兵力并不算少,共有170个师270万人,但在强敌临头时,战略总意图不明,是战是退,举棋不定,加之装备陈旧,指挥人员素质较差,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战争初期便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
❽ 二战时德国有多少兵力
鼎盛时期: 法西斯国家中,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 希特勒上台初期: 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只能保留10万的陆军,没有海空军,没有重型装备. 苏德战争爆发时期: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当时的统计如下:控制领土面积达904万平方公里,(为二战德国领土的三倍),人口1.17亿,总兵力为723.4万,坦克5639辆,飞机万余架,火炮与迫击炮6万余门,舰艇217艘,其中陆军总兵力约500万人,共214个师又2个旅,(其中有19个坦克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空军168万人,由五个航空队、国土防空军和空降兵组成。海军兵力为40.4万人,编成三个联合编队。此外还有党卫队15万人。 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 、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❾ 柏林战役中苏德双方投入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各是多少
苏德战争末期,苏军为攻占法西斯德国首都并给德军以最后歼灭性打击,于1945年4月16日~5月8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战前态势 1945年春,苏、美、英等盟国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苏军进抵奥得河、尼斯河一线,距柏林仅60公里;盟军先头部队也前出到易北河附近,距柏林100~120公里。东西两线都为最后歼灭法西斯德军进行积极准备。军事上陷于腹背受敌的德国,政治局势面临绝境,人力物力资源完全枯竭,士气低落,败局已定。但A。希特勒困兽犹斗,竭力拖延战争,指望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发生分裂而使战争出现转机。德军统帅部把阻止苏军向柏林进攻作为主要目标,用于防守该方向的是“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为G。海因里齐大将,4月28日起为K。施图登特大将)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F。舍尔纳元帅),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以及其他许多独立兵团,共约10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余辆、作战飞机3300架;此外,还有陆军总预备队8个师,以及柏林市内国民突击队200多个营。德军建立了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包括奥得河-尼斯河防御地区和柏林防御地域。奥得河-尼斯河防御地区由三道防御地带组成,纵深20~40公里,主力配置在第二防御地带。柏林防御地域由外层、内层、市区三道围廓组成,外层围廓距市中心25~40公里。 苏军最高统帅部为彻底消灭法西斯德军,结束欧洲战争,且鉴于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力促英美军队先于苏军攻占柏林,决心快速实施攻克柏林的战役。参加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一部,空军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各一部,第聂伯河区舰队,以及波兰的2个集团军、1个坦克军和1个航空兵军,总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人、火炮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由于拥有兵力兵器的绝对优势,苏军统帅部决定在宽大正面同时实施数个猛烈突击,合围柏林德军集团,尔后将其分割并逐一消灭。为保障柏林方向的战役得以顺利实施,苏军还以3个方面军同时在战线南翼实施进攻,以牵制德军的行动。战役经过 柏林战役依其任务性质和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16~19):突破德军奥得河-尼斯河防御地区。4月16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G。K。朱可夫)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I。S。科涅夫)同时发动进攻,经激烈战斗,分别于19日和18日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御地区。18~19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K。K。罗科索夫斯基)在北面强渡东奥得河,抢占强渡西奥得河的出发阵地。第二阶段(4.19~25):完成对德军集团的合围与分割。4月19、20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部队从南面进抵柏林接近地,21日突入柏林南郊;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突击部队于20日率先炮击柏林市区,21日从东面突入柏林,开始市区交战。24日,两个方面军的部队在柏林东南会合,合围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约20万人;25日又在柏林以西会合,封闭对柏林的包围圈,使柏林守军20万人成为瓮中之鳖。同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与美军会师。此时,位于北部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20日发动进攻并顺利西进,强渡西奥得河,连续突破德军防线,牵制了德第3装甲集团军和相当一部分预备队,保障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在柏林北面的有效攻击。第三阶段(4.24~5.8):歼灭德军被围集团并攻克柏林。苏军对被围集团采取多路向心突击和分割围歼的战法,对企图突围的德军集群有效地实施战役迂回和分割包围,于4月26日~5月1日消灭柏林南面的法兰克福-古本集团。与此同时,对柏林城区的强攻则采用割裂防御和各个歼灭的战术,逐街逐屋强攻占领。经激烈巷战,肃清了柏林城区近300个街区内的德军,于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30日攻占国会大厦。同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率守军残部投降。苏军对企图由市区西逃的零星德军部队的作战,延续到5月5日全部结束。5月8日午夜,德军统帅部代表W。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的卡尔斯霍特,向盟军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役结局 此役,苏军消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俘虏其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和迫击炮8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和迫击炮1220门、飞机527架。这次战役的结束,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此役,苏军在作战上的显着特点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兵器在宽大正面上实施多路进攻和迅猛突击,连续突破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使用大量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参加突破与远距离突击;对敌军集团采取先分割而后各个歼灭的战法;市区战斗中,广泛组织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实施激烈的巷战和夜战。
❿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总兵力是多少
总兵力550万人。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超过2700万人伤亡,其中苏联红军部队累计死亡人数为865.6万人左右,包含300万上下死亡的俘虏,其余1800多万伤亡为平民,全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
纳粹德国则因为与苏联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实力,大量德军无法撤出苏德战场,甚至被大量歼灭,因而极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意大利的作战以及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最终德国的陆军主力在苏德战场被决定性的击败,东部防线也彻底被苏联突破,首都柏林被红军攻克。
(10)二战德国在白俄罗斯有多少兵力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