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罗斯国土面积那么大,为什么国家人口反而越来越少
作为我们的陆上邻国,俄罗斯是世界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我国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的国家却也仅仅只有俄罗斯面积的接近一半,但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却只有1.5亿的人口总量。造成俄罗斯人多地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历史原因,地理原因以及家庭观念不同。
综上所述,俄罗斯人多地广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㈡ 世界唯一被灭族的大国皇室家族是谁
不管是哪个王朝的末代,都是处处悲凉的,悲凉的不仅仅有百姓,还有末代的王室,新君主不会让一个亡国的君主有什么好的下场,就算没有杀死他也不会让曾经是君主的人有什么自由平等的权力,杀死或囚禁,就是末代君主最好的待遇了。
他不断的征战,让沙俄百姓非常穷困备受剥削。但是尼古拉二世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断参与战争,后来日俄战争战败,然后一战沙俄再次惨败,两次的战败引发了俄罗斯的十月革命,革命后,苏联先是直接囚禁沙皇一家,剥夺其一切的财产,然后疯狂的折磨已经囚禁起来的一家人,到了1918年苏联肃反委员会,在俄罗斯的也卡捷琳堡,将沙皇一家6口,秘密处决,现在后世再也没有他们的后人,真真正正的被灭了一族。
㈢ 拔都西征俄罗斯结束后,其它各系宗王为什么都要回到中国,只有术赤的后裔愿留在东欧
我,指定我的孙子拔都为蒙古大军的统帅,要他去征服世界,直到最后的海洋,直到蒙古马蹄能够踏到之处。到那时,瘟疫、饥饿和旱灾就会停止,普世和平就会降临!
——成吉思汗
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我们挟着死亡,把雷电掷向各个民族、每个地方。
——蒙古古代民歌
米开勒王在觐见拔都汗时说,向您鞠躬,拔都汗陛下…不…沙皇陛下,是上帝,他委派您成为这个世界新的主宰……”
——《诺伏哥罗德编年史》,1242年条目
帝国大汗窝阔台颁布诏书:“我听说那里的人刚强,一怒而持械而起,所以派你们去打他们。我与哥哥商量着,哥哥赞同了,如今派各家的长子去那里。长子出征,其势大呵!”
这就是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窝阔台大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
【正文】
蒙古灭金战争结束后,窝阔台大汗在中原和中亚建立了巩固的统治。也儿的石河以西、乌拉尔河以东之地为蒙古的征服地区,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领土。
但是,乌拉尔河以西的钦察、斡罗斯等还未平定。
元太宗七年(1235年),窝阔台召集忽里勒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未服诸国。居住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钦察部首领忽鲁速蛮惧怕蒙古军,已先遣使纳款,蒙古军至,准备投降。
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首领八赤蛮坚决抗战。斡罗斯和波兰、匈牙利当时分为诸公国,各自为政,不听大公号令,德、意、奥诸国卷入十字军东征。欧洲形势对蒙古西征有利。
拔都西征序曲——俄罗斯
八年春,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分遣长子从征,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副之,共15万大军,自各地出发,秋季抵伏尔加河东岸集中。
诸王商定后,各率本部兵前进。速不台率先锋军取不里阿耳(今俄罗斯维亚特卡一波利亚纳东)。
是年冬,蒙哥进征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斡勒不儿里克部首领八赤蛮出没于密林,不时袭击蒙古军队。
次年春,速不台自不里阿耳境移师南下,增援蒙哥。八赤蛮闻速不台至,大惧,逃入海中。蒙哥率军进攻宽田吉思海(今里海)岛屿,俘八赤蛮处死。于是,宽田吉海及外高加索山以北诸部震服。
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尔加河以东休养士马,决定征讨斡罗斯(今俄罗斯欧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鞑靼自治共和国以西地区和乌克兰、白俄罗斯)。
㈣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还有王室吗
没有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运动,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腐朽统治被挤垮,1917年3月,首都彼得格勒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
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被迫在奥拉宁堡宣布退位,让位予其弟米哈伊尔大公,但遭米哈伊尔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临时政府所取代。至此,罗曼诺夫王朝结束。
1918年7月17日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叶卡捷琳堡与皇室家族一起被布尔什维克枪决。
(4)俄罗斯王室为什么后代少扩展阅读:
1917年3月(俄历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时,俄罗斯爆发了第二次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反动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
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沉重的压迫,群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平庸无能,却是镇压革命的老手,人民称他为“血腥的沙皇”。
1905年~1907年的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就是被他扼杀的,为了转移人民斗争的视线,也为了对外掠夺,尼古拉二世把俄国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果俄国军队屡遭失败,本来就很落后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战争的灾难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
1917年1月,俄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罢工示威,纪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战争!”、“面包与和平!”的口号。这次行动成为二月革命的前奏。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彼得格勒50家工厂约13万男女工人举行罢工和游行,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第二天,参加罢工示威的群众增加到20万。
在布尔什维克党(后改称俄国共产党)领导下,首都各大工厂举行了有30万人参加的联合总罢工。革命风暴吓坏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下令不惜采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复首都秩序。
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各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被逮捕,这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
他们上街游行,抗议政府暴行,但遭到更野蛮的镇压。于是领导罢工的维堡区党委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推翻沙俄政府。
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攻占军火库,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同时工人们还积极开展争取军队的工作,在工人们的宣传、感召下,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的一边。
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首都起义获得完全胜利。
尼古拉二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立即从前线调军队企图夺回首都,但沙皇军队在革命影响下也发生了兵变。尼古拉二世见大势已去,被迫于1917年3月15日引退,让位给其弟米哈依尔。
第二天,米哈依尔也宣布退位。这样,统治俄罗斯长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二月革命冲垮了。俄国民主革命获得了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曼诺夫王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月革命
㈤ 欧洲被推翻的王室家族现在都怎么样有后人吗
玫瑰战争
英国封建贵族的葬礼
1337年至1453年间,英国和法国断续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在这百年战争中,英 国的各封建贵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装。这种武装力量体制同外敌作战也许还管用,但对 于维护内部政权来说不啻是一种祸根。在这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内部各封建贵族利用自 己手中握有的武装蠢蠢欲动,企图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经过一番分化组合,贵族分 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其中,以兰开斯 特家族为一方,以红蔷薇为标志;以约克家族为另一方,以白蔷薇为标志。这两个封建 集团之间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自相残杀。由于这次战争以蔷薇为标志, 所以称为“蔷薇战争”。蔷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红白玫瑰战争”。
1327—1377年是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在位时期。1376年长子爱德华死 后,王位几经更替,传位于亨利六世。 在百年战争中,英国遭到惨败,这不仅引起农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兴中小贵 族的不满,因而爆发了农民起义。
起义军处死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吓坏了新兴中小贵族和富裕市民,他们寄 希望于改朝换代,因而支持约克家族夺取政权。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约克家族的理 查公爵被宣布为摄政王。兰开斯特家族对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废 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莱斯特召开咨议会。约克公爵以自己赴会安全无保证 为理由,率领他的内侄、骁勇善战的沃里克伯爵及数千名军队随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 后玛格利特和执掌朝廷大权的萨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领一小股武装赴会。5月22 日,双方在圣阿尔朋斯镇附近相遇。约克公爵于上午10时下令向抢先占据小镇的亨利六 世军队发起进攻。经数次冲锋,亨利六世的军队招架不住,吃了败仗,死亡约100人, 亨利六世中箭负伤,藏在一个皮匠家中,战斗结束后被搜出抓获。
1460年7月10日,双方在北安普顿发生第二次战斗。战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军打 败了兰开斯特军队,随军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这两次胜利冲昏了约克公爵的头脑, 他未与亲信贵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为摄政和王位继承人,这 就意味着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继承权。王后玛格利特闻讯大怒,她从苏格兰借到 一支人马,集合了追随兰开斯特家族的军队,在约克公爵的领地骚乱。约克公爵匆忙凑 合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前去征剿,由于轻敌冒进,被包围在威克菲尔德城。12月30日, 在内外夹攻下的约克军四散逃跑,约克公爵及其次子爱德蒙被杀死,约克公爵的首级还 被悬挂在约克城上示众,并扣上纸糊的王冠,用以讥讽。
但约克公爵19岁的长子爱德华于1461年2月26日进入伦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 爵和伦敦上层市民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爱德华四世。他知道玛格利特决不肯罢休,遂 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队,向北进发,去打玛格利特。
1461年3月29日,双方在约克城附近展开决战。兰开斯特军队有2.2万余人,远远 超过了约克军。当时兰开斯特军队处于逆风之中,扑面的风雪打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射 出的箭也发挥不出威力。而约克军队则借强劲的风力增加了发射弓箭的射程,并蜂拥冲 上山坡,使兰开斯特军队损失惨重。
兰开斯特军队为扭转被动的防守局面,决定向山下的敌人发动反攻,双方一直激战 到傍晚,仍然难分胜负。这时,约克军队的后续部队赶到,这支生力军向兰开斯特军队 未设屏障的一侧发动进攻。兰开斯特军队抵挡不住,被迫退溃。约克军队一直追杀到深 夜。玛格利特带着亨利六世和少数随从仓皇逃亡苏格兰。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爱德华四世的王位暂时得以巩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伦敦塔中,玛格利特只好携幼子逃往法国。
玫瑰战争中这几次大战役,都使用当时特有的战法,即双方骑士乘马或徒步进行单 个分散的搏斗。通过交战,双方共损失5.5万人以上,半数贵族和几乎全部封建诸侯都 死掉了。
在以后的战争过程中,约克派内部矛盾激化起来,最高统治权几度易手,集中表现 在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争上。爱德华四世趁沃里克不在伦敦之际,召集一支部 队离开伦敦北行,他一面镇压北方叛乱,一面迅速扩军。沃里克在爱德华的大军面前不 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卷土重来,打回英国。 这回轮到爱德华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兰,依附于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爱德华四世利用英国人对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绪,亲率军队与沃 里克在伦敦以北的巴恩特决战。
爱德华四世共有9000人的军队,而沃里克却有2万人的军队,由于力量悬殊,爱德 华四世决定先发制人,清晨4时许,他率军在浓雾中发起攻击。沃里克本人被杀,其部 下战死者达1000人。接着在5月4日,爱德华四世又俘获了从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陆的 玛格利特王后,将她和她的独生幼子及许多兰开斯特贵族杀死。之后又秘密处死了囚禁 的亨利六世。
至此,兰开斯特家族被诛杀殆尽,只有远亲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流亡法国,他声 称自己是兰开斯特家族事业的继承人。
1471—1483年,英国国内恢复了和平,爱德华四世残暴地惩治了不顺从的大贵族。 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死后,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样使用残酷和恐怖的手段处 决不驯服的大贵族,没收其领地。他的所作所为,反而促使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都联合 在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周围来反对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铎的5000人 的军队激战于英格兰中部的博斯沃尔特。战争的紧要关头,理查军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 3000人公开倒戈,约克军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战死,从而结束了约克家族的统治。出身 于族徽为红玫瑰的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结束了玫瑰战争,登上了英国王位,称亨 利七世。为缓和政治紧张局势,他同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约克家族的继承人) 结婚后,将原两大家族合为一个家族。
在这次战争中,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战争中迅速增长,并成了都铎王朝新建 立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玫瑰战争是英国专制政体确立之前封建无政府状态的最后一次战争。恩格斯说:“英国由于玫瑰战争消灭了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了。”这对于英国历史发展来说, 无疑是一件幸事。随着政治的统一,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封建农业开始 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导致英国农村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农场,出现了一批与资本主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他们把积累起来的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工业,使得英国工业、手 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㈥ 俄国皇室为什么没有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保留下来
俄国10月革命之后
1918年7月16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族被布尔什维克处决
7月16日,形势紧张起来。尼古拉二世身边的人都被调离。当他和女儿们在院子里散步时,一阵阵不寻常的嘈杂声告诉尼古拉,那是士兵在栅栏旁边架设大炮和机枪。教堂圆屋顶上的机枪,正虎视眈眈地瞄准他们这个方向。他们接到命令,不许靠近栅栏,然后被带回屋去。傍晚,天还没有黑下来,以往的活动已玩不起来,伊巴切夫宫沉浸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沙皇夫妇和孩子们都已分别入睡。一个小时后,尼古拉二世被叫起,说是要到别的地方。他又走下楼来,唤醒孩子们。“出了什么事,爸爸?我们到哪去?”长女奥尔佳问他道。“想叫我们离开这里几天,捷克人可能包围了这个城市,他们离这里很近,我猜想他们担心有人来救我们。”很明显,他很焦急,很兴奋。“从这儿走,”等在前厅的苏维埃代表说道,“需要等几分钟,车还没到。我们的人都在底层的房间里,但你们必须到地下室去取椅子。”这是一间空空的厅堂,只有几盏马灯照明,午夜刚过去,天空仍有一些光亮,马灯似乎染上一层更深的蓝色。长女奥尔佳坐在椅子边上,用肩头支撑着弟弟。突然,房门被大大打开,在苏维埃代表率领下,几个契卡特工人员持着手枪出现在地下室。这时,尼古拉二世试图站起来,结结巴巴地问:“你们是谁?要干什么?”与此同时,苏维埃代表高声叫道:“你们的朋友是……你们都是兇手……”话音未落,一阵排枪向沙皇一家扫来。顷刻间,撕裂人心的喊叫声和手枪声混成一片。奥尔佳扑到她弟弟面前。第一颗子弹击中她的肩部,她打了一个转。第二颗子弹射中她的胸膛,她倒在地上。其他人也随即倒在她旁边,扭曲着,呻吟着。最后一颗子弹击中她的喉部,鲜血从嘴里喷出,奥尔佳不动了,沙皇一家倒在血泊之中。他们的尸体经过焚烧之后,被扔进了一个废弃的旧矿井之中……
㈦ 俄罗斯皇室血统贵族是什么意思
十二月党人起义发生在188年前,在俄罗斯帝国首都彼得堡的中心——枢密院广场上,公开发动起义。1825年12月14号清晨,禁卫军军官们率领禁卫军莫斯科团和榴弹兵团3200人,从兵营出发。军官们刀剑出鞘,士兵们荷枪实弹,他们沿途高呼口号:“拒绝宣誓!”“拒绝效忠!”“宪法万岁!”“俄罗斯万岁!”
亚历山大一世在1825年12月1号突然病亡,皇位继承出现问题。本该由亚历山大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继承王位,康斯坦丁正和一个波兰女子恋爱,对皇权没有兴趣,因此转给他的弟弟尼古拉。当时交通通讯不便,皇位继承人究竟是谁搞不清楚。十二月党人不喜欢尼古拉,希望康斯坦丁继位。尼古拉本人在一个通宵完成了登基宣誓仪式,所以在14号那一天,十二月党人组织禁卫军官兵们拒绝宣誓,拒绝效忠。
他们列队进入枢密院广场,在彼得大帝的铜像下排成八个方队,每个方队400人。两万多彼得堡市民、神职人员和各级官员拥挤观看,声势浩大。起义者代表高声宣读《致俄国人民书》和《俄罗斯共和国宪章》。尼古拉一世派去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彼得堡总督米罗拉多维奇,他是1812年卫国战争的着名将领,十二月党人的老上级;另一个是德高望重的俄国国家大主教谢拉菲马。他们劝说起义者放下武器回到兵营,称新沙皇可以派一个代表团跟起义者谈判。均被拒绝。
尼古拉一世紧急调遣7000步兵、3000骑兵、2000炮兵,共12000人,兵力上四倍于十二月党人,将起义军队团团围困。从上午10点开始,双方一直对峙到下午五点,尼古拉一世命令开炮镇压。1000多名起义官兵和民众倒在血泊里,起义失败。
从1825年12月29号到1826年7月25号,沙皇政府成立军事审判委员会,紧急审理十二月党人起义案件。579名军官和将近2000名士兵被起诉。5名为首分子被判处死刑──彼斯特尔、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莫拉维约夫、别斯杜日夫。五人都是近卫军校尉军官,都被判处“特等罪”。本应执行分尸刑,几位军政要人出面说情,改为绞刑。121名军官被流放西伯利亚终身苦役,另有300多名军官被贬为士兵,流放高加索。1000多名士兵接受鞭刑,被鞭打10000次到12000次,50几个士兵当场被打死。
十二月起义是俄罗斯国内各种矛盾、冲突和危机的摊牌,同时也是俄国和西方复杂关系的一次特殊选择。
因为地缘宗教民族历史关系,俄国和欧洲始终若即若离难解难分。十二月党人起义是800多年俄欧关系的继续。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和拜占庭帝国联姻,接受《圣经》和基督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东正教主教会议确认莫斯科为第三罗马──上帝的旨意明显倾向于俄罗斯;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在芬兰湾涅瓦河畔建立俄罗斯新首都彼得堡,俄国正式效法西方;十八世纪中叶,叶卡特琳娜二世把法国启蒙运动主帅之一、《网络全书》主编狄德罗请到皇宫,向他请教。称《论法的精神>是每个头脑健全的国君的必读典籍;她还长期与伏尔泰、孟德斯鸠保持通信,称誉他们是她心灵和良知的最高统帅。大批欧洲学者、诗人、教师、建筑师、艺术家来到俄国,大批俄国贵族青年到巴黎、维也纳、柏林留学;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重用军事天才库图夫战胜拿破仑,率反法联军功占巴黎。
㈧ 自古以来,俄罗斯有过王室吗
有的,俄罗斯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里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里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 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里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七百多年的留里克王朝从此覆灭。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 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 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是留里克王朝的后裔这两个王朝又融为一体,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罗斯三百多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分享
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
名称由来
公元六世纪时,居住在第聂伯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以波利安人为中心形成部落联盟,又因其居住在第聂伯支流罗斯河两岸,被称为罗斯人。罗斯人被蒙古人转音称为“俄罗斯”,中国继承了这一称号。
古罗斯和莫斯科公国的封建王朝。因王朝的奠基人留里克而得名。据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 事》记载:瓦里亚格人留里克兄弟3人应诺夫哥罗德贵族的“邀请”,于862年渡海来到诺夫哥罗德,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罗斯国。留里克王朝始于此。882 年,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辅,因此又被称为基辅罗斯。王朝初期,对内实行巡行索贡制,到11世纪时封建制度才最终确立。对外,基辅罗斯不断通过战争进行扩张。 基辅罗斯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与东西方各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又以通婚的方式与欧洲邻国建立起广泛的政治联系。而基辅则成为罗斯的行政和宗教中心。
发展历史
11世纪后半期基辅罗斯开始解体,内战与外族入侵破坏令其走向蓑落。1240年被蒙古帝国征服,成为成吉思汗长子术刺之子拔都所建立的钦察汗国(又称金 帐汗国)的藩属。罗斯各国还受到一些古代欧洲国家的入侵和统治。此时罗斯的土地分成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部分,以后在这些地区分别形成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三大东斯拉夫民族。
14世纪莫斯科公国开始兴起,1480年伊凡三世击败了金帐汗国的军队,罗斯国家开始建立并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疆域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长期的对内对外战争使军役贵族阶层不断扩大,俄罗斯由此逐步走上了农奴制的道路。
社会情况
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辅的时候阶级与贫富分化虽已出现,但农村公社制却依旧根深蒂固地继续存在了近八百年,成为俄民族的一个显着特色。王朝初期,对内实行索贡制。每年春夏两季,俄罗斯大公率领亲兵向平民商人征取手工业品、蜂蜜、蜂蜡等物品。到十一世纪,罗斯人才从原始生产力转变为封建制度。随着经济文化发 展,基辅罗斯不断通过战争扩张。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强迫全体罗斯人受洗,抛弃旧的多神教,改信东正教。 改信东正教的罗斯加深了与西欧、拜占庭的文化融合。基辅是连接东方西欧之间的交通要道,随着商业的发展,手工业开始在罗斯发展进来,在基辅城内开设了锻造刀剑的作坊。基辅罗斯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在基辅城里,建筑了辉煌的皇宫、威严的教堂、牢固的城墙,现存着名的索赔菲亚教堂。 附蒙古人时期 十一世纪后半期,由于王位之争和各地农奴制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波兰、北欧民族的入侵,基辅罗斯四分五裂。
臣服于蒙古
㈨ 据说俄罗斯因拜占庭皇室在拜占庭灭亡时向俄罗斯地区逃难而继承了拜占庭文化。那么沙皇是拜占庭皇室后裔么
俄罗斯人认为,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后,拜占庭帝国和皇帝的权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时期,大公称号显得权力不够大,于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俄语中沙皇(Царь)一词中的“沙”来自拉丁语中“凯撒”(Caesar)一词的转翻译音(Цезарь),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中文则半音译半义译,翻译成“沙皇的”。俄国皇帝之所以自称“沙皇”,是缘于沙皇本是俄国人尊称拜占庭皇帝的尊号。另外是从宗教层面上说,东正教起源于拜占庭,而欧洲诸强中笃信东正教的就是俄罗斯。
备注:也是复制的
㈩ 俄国末代皇室罗曼诺夫家族还有后人吗
罗曼诺夫王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这个家族从伊凡雷帝时代开始,统治了俄罗斯300多年。
罗曼诺夫家族的嫡系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图)一家七口在1918年被处决。他们的尸体被随意埋葬在两个无名坟墓中,长达70多年无人问津。
(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和姐妹们)
罗曼诺夫家族一直与欧洲各个王室之间通婚联姻,这种联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达到了巅峰——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艾尔伯特王子(后来的国王爱德华七世)于1863年与丹麦公主亚历山德拉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