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罗斯桦树茸多少钱一斤
白桦茸,别名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于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北纬40°~50°的地区,即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北欧、日本北海道、朝鲜、中国北部的黑龙江、吉林长白山等处。该真菌活性极强,会不断吸取桦树养分,大约10~15年之后会把桦树的精髓吸收殆尽,使白桦树枯死。
❷ 所有蘑菇的图片和名字
蘑菇种类众多,还有很多罕见的野生蘑菇和毒蘑菇,以下列举市场上常见的蘑菇的种类及图片:
1、香菇
香菇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是世界第二食用菌,也是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香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
注意事项:
1、有的野生蘑菇有毒,成分复杂,误食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病,因此,如果要自己亲自采蘑菇要注意鉴别。
2、市场上卖的菌类一般为香菇、平菇、金针菇三种,选购时要注意,香菇分四个等级,菇面完整有华为,底色黄白,肉质厚实不翻边,菇面不小于五分硬币,没有虫子,没有杂质的为上品。
❸ 桦树茸生长在什么环境
桦树茸又称桦褐孔菌,其菌核是药用真菌。桦树茸的菌丝体极其耐寒,生活在木材中的菌丝体能耐零下40℃的低温。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地区、勘察加半岛)、中国(黑龙江、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等国家。
桦树茸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顶级白桦茸的产地只有俄罗斯贝加尔湖畔原始森林一处。因为俄罗斯贝加尔湖畔高纬度,气候比较寒冷,北半球的两大“寒极”。
(3)俄罗斯哪个地方有野生菌扩展阅读:
桦树茸长得很像木头,但是吃的并不是桦树木头。桦树茸附生在桦树木中的一种真菌“腐蚀”后的变质“桦树木”。
桦树茸外表是黄褐,95%以上是木质,但又不是普通的桦树木,而是经过桦树茸附生过的朽木。这么一块烂木头,食用价值却非常高。
据说吃桦树木(桦树茸)是源自俄罗斯北部的风俗。当地人用这种腐朽的桦树木熬出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桦树茸茶”,当日常饮品饮用。神奇的是,当地人极少患上肠胃病、癌症等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桦茸
❹ 据说白桦茸在俄罗斯很神奇,是真的吗
确实如此!白桦茸在俄罗斯很神奇、很珍贵
❺ 请问一下这是什么蘑菇,听说是从俄罗斯带来的
应该是黑松露
(拉丁名为Tuber melanosporum ,英文称为perigord truffle),也称块菌,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外表崎岖不平。 色泽介于深棕色与黑色之间,呈小凸起状,遍及灰色或者浅黑色与白色的纹理,其气味特殊,难以形容,有人形容像蕈菇/蒜头/腐叶/湿地/发酵的玉米/腌泡菜/蜂蜜/瓦斯/湿稻草/干酪/肉桂/麋香,还有像经年未洗的床单,甚至还有人形容其气味像精液。
人类食用黑松露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最为盛行。在欧洲鲜食黑松露时,先用特殊的切片器将新鲜黑松露切成极薄的薄片,然后与黄油、意大利干奶酪一起撒在宽面条或者意大利空心粉上,据说味道很棒。法国传统的食用方法是用黑松露煎蛋,将鲜黑松露切成小丁块放入鸡蛋中搅拌均匀,放置过夜使黑松露的味道充分进入鸡蛋液中,然后常规煎炒即可。作为名菜, 用黑松露做汁配牛排在法国和意大利高级餐厅里非常有名。
❻ 野生桦褐孔菌
野生桦褐孔菌产于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的北海道和HOKKAIDO等地,是前苏联各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常用药物。
形态特征:桦褐孔菌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物),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mm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菌肉木柱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孢子 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
产地: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的北海道和HOKKAIDO等地。
功能:用于各种疑难杂症,如胃癌、肝癌、肠癌。各种消化器官的疾病、心脏病、糖尿病。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有效率达93%,并有排肠毒、美容、减肥等功效!
有效成分:桦褐孔菌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苯甲酸,还有报道称已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据说桦褐孔菌的精制菌粉对糖尿病治愈率达93%。
药理作用:是前苏联各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常用药物,现在已从菌核和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糖蛋白(FIS-1)和一种水溶性多糖(F1),发现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水溶性多糖(F1),一次性给药50mg/kg体重,3小时后,高血糖鼠的血糖含量下降近一半,且可维持48小时之久;相关文献载:俄罗斯堪索莫乐斯基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有效率达93%,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科研和临床。
❼ 这是什么蘑菇生长在松树林里,有图
松蘑。
❽ 谁发现的蘑菇
据考证,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食用野生蘑菇,并将营养丰富、味鲜宜人的菇类视为“神之物”,逐渐形成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老菇文化。墨西哥出土的许多文物以及现在仍保留于民间的传统习惯说明。早在3000年前生活在那里的印第安人便有食用当地野生毒蘑菇习俗,他们借助毒素产生的致幻作用及神经中毒反应,用于节日庆典活动,从而形成了印第安民族菇文化。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和雅库特人,每当夏季毒鹅膏菌生长之际,便在森林中寻找采食,以中毒产生吗啡样反应作为传统“蘑菇节日”的特殊享受。他们十分明白这种毒菌的毒力,特别掌握食量多少。在罗马皇宫争夺权势的斗争中,甚至还将毒鹅膏菌用来毒杀皇帝及教皇。可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类的活动往往与菇类发生联系,有的形成系统的文化内容或者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相关。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内容更为丰富的菇文化。为人类菇文化史谱写了光辉篇章。据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记述,我们的祖先早在6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便采食蘑菇了。当然我们还可以将人类在大自然采集食用蘑菇的时间推之更加久远。许多古籍说明我国古人不仅有采食菇类的习惯,还在世界上首创香菇人工栽培法,这比最早栽培双孢蘑菇的法国还早了近千年。还有记载“紫芝之栽如豆”的说法,表明我国很早就栽培灵芝了。这充分说明中国具有悠久的菇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