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怎么证明俄罗斯民粹

怎么证明俄罗斯民粹

发布时间:2022-08-06 05:33:36

① 如何认识俄国历史上着名的民粹派

主要是认为俄国与西方发展不同,俄国传统最好,反对实行西化改革,主张人民需要一个领袖带领。代表民间保守力量,希望通过封建制度约束贵族保障人民的利益

② 民粹主义的含义

民粹主义(Populism,又译平民主义)的原文涵义是个中性的单词,固然民粹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没有必要把它看成本质的恶,否则极可能会误解民粹的意涵。民粹是一种人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者往往认为精英阶级所代表的统治团体,既腐化又堕落,因此宁愿要人民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这套制度,所以民粹主要的特质就是对政府的怨怼。民粹主义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它被用来指涉的政治现象既广且杂,研究民粹主义的学者对于这些民粹主义究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仍未有确切的定论。学术界有关民粹的讨论甚多,但是把它当成一个独立学术概念来处理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是民粹主义呈现的样貌过于丰富,难以捉摸。
但是,我们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使用这一术语的四种主要含义。 俄国的民粹主义,是这里所要谈的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它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争论密切相关。文图利在一本权威性的着作(见“参考书目”⑥)中,把冠以民粹主义标题的运动都包括了进去,其范围比后来的权威着作(见“参考书目”⑦)所要列入的要广泛。俄国的民粹派运动受到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的启发,其策略则来自拉甫罗夫、巴枯宁和特卡乔夫的思想。这些首先充分反映在“到民间去”的运动中,后来又反映在19世纪70年代的争取“土地和自由”的运动中,据文图利看来,19世纪80年代的“民意党”运动的(精英统治论)恐怖主义则使它们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普列汉诺夫和追随他的最近的一些权威(比如瓦利斯基)则认为,民意党是对民粹主义本质的否定。俄国民粹主义所以仍值得注意,就因为它是一种广泛的思潮——一种内部就有区别,既对革命的个人和运动又是对非革命的个人和运动有影响的思潮。它的中心思想是实现非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俄国可以而且应当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而依靠农民公社和小商品生产的力量去建设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的民主的社会;它反对大规模的生产组织。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曾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形成有过很大的影响。《资本论》第1卷就是由民粹主义者尼古拉·丹尼尔逊译成俄文的,而且民粹派知识分子都认真学习过马克思和马克思主
义者的着作。但是,与马克思本人不同,民粹主义者只把马克思的着作解释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异化后果的毁灭性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倒退的而不是进步的社会进程。俄国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因为那里存在着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潜在基础的农民公社(参看俄国公社条目)。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立即驳回这一观点,他给维·查苏利奇关于这一问题的复信(1881年3月8日)和《共产党宣言》俄文版的序就证明了这一点,在那里,马克思承认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的话,那么俄国公社便可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1页)。列宁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把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看作是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对资本主义的反抗,因为这些人的地位受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损害,但他们又想消灭封建社会制度。列宁虽把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归结为经济浪漫主义,归结为一种向后看的、小资产阶级的乌托邦,但却反对片面地谴责民粹主义,这些在他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司徒卢威的辩论中都有所反映。列宁还区分了早期民粹派运动和作家的较激进、反封建和民主的意识的形态,和后期的像米海洛夫斯基这样的民粹派知识分子的右翼倾向,米海洛夫斯基是反对发展资本主义的主要代表。列宁写道:“由此可见,不加分析地把民粹派的全部纲领整个地推翻是根本不对的。应该把它的反动方面和进步的方面严格地区别开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462页)。 一、俄国民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或曰农民民主主义。俄国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俄国19世纪40至50年代至上世纪头20年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其本质属性,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观念体现)”,或曰农民民主主义,在革命中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同盟者。俄国民粹主义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创始人赫尔岑建立的“俄国社会主义”理论所奠基,通过另一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并为不同时期各主要派别的思想家所充实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思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和信仰“人民”(主要指农民和贫苦劳动者),并把“人民”理想化。各种各样的民粹派,在信仰和崇尚人民,将人民理想化这一点上最具共同性。巴枯宁说:俄罗斯的农民“就其天性而言是个社会主义者”;特卡乔夫则断言,就其本能和传统看,人民是共产主义者。从这里可以看出,民粹派对“人民”崇尚、信仰的程度,到了极端理想化的地步。
2.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民粹派关于农村公社(或称农民村社)的这种思想观念,也是同他们对“人民”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民粹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经济形式中,前瞻、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是从过往古老村社的传统中探寻社会主义的前景,把它视为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里,很鲜明地透露出了民粹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3.通过俄国独特的公社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特征,是民粹主义社会政治纲领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从俄国存在农村公社,将它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土壤这一观念出发的。当然,这一观念是民粹主义这一理论主张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思想基础。除此之外,民粹主义这一特征还有另一重要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民粹主义这一“直接过渡”的思想,也是其“超阶段”的革命急进主义和轻视民主革命、漠视民主主义价值的最深思想根源。
4.对一般文化抱着鄙薄态度,倾向于以虚无主义的态度评价文化,以道德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观点对待科学和文化。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知识分子是被人民养活而获得文化的,人民为他们获得文化而付出了血汗和苦难;这样,掌握文化的这些少数人就被压上了沉重的罪孽感。所以在民粹派看来,仿佛文化本身也粘连上了剥削和罪孽。因此,民粹主义思想经常对文化报以轻蔑甚至敌视态度。

③ 民粹主义的实证

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在发展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应当特别指出,俄国民粹主义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许多民粹派人物都读过马恩的着作,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以社会革命党受到的影响最大。列宁在1905年1月评论社会革命党纲领时说,它的纲领草案较以前“前进了一大步”;其“进步表现在各项原则的内容上——从民粹主义进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民主主义进到社会主义”。
所以,俄国民粹主义思潮是庞大复杂的,不能用单一的思想概念将其概括。虽然如此,从政治上说,其主流,其实质,是通过传统农村公社的独特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此,又叫“公社社会主义”,或“农民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由一系列杰出思想家所构建的严整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是关乎近代俄国命运,关乎俄国“走什么道路”的重大战略抉择问题,它并不只是“策略手段”,“社会情绪”,或者“精神症状”、“动员方式”之类的局部问题。
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以其存在时间之久、活动规模之大,斗争方式之惊心动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俄国国内,它主要在建党思想、革命精神等方面影响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1)在建党理论方面,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除了吸收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党经验外,另一吸取经验的源泉就是俄国解放运动本身,其中主要就是民粹主义革命运动。具体地说,就是吸取了“土地与自由派”和特卡乔夫的人民解放协会的建党经验,这就是: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由少数职业革命家组成的、保守绝对机密的、具有严格纪律的革命战斗组织。(2)在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等方面,民粹主义革命家给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列宁对此讲得十分明白,他一向把“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19世纪70年代的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称作“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者”,经常以他们献身革命的“决心和毅力”鼓舞无产阶级,并以这些先驱者在当年国际革命中享有的荣誉引以自豪。列宁明确指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19世纪80年代曾做出种种努力,从民粹主义当中剥取“民主主义的内核”。他对此一向予以高度评价并坚信,“总有一天,历史学家会系统地研究这种努力,并且考察出这种努力同20世纪前10年内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的那种思潮的联系”。(3)至于在消极方面,诸如根源于“直接过渡”的“超阶段”急性病,暴力绝对化倾向,同志间的不容异见性、意识的狂热性和非理性,以及个人崇拜的宗教色彩等,对俄共(布)的队伍也有深刻影响。
在国外,俄国民粹主义除在东欧各国(特别是保加利亚)留下深刻痕迹外,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从辛亥革命前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是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潮。据有关学者研究,“五四”运动前后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曾经流行过以下形态的民粹主义:国粹派民粹主义,无政府民粹主义,“乡建派”民粹主义,还有我党党内的某种民粹主义倾向。第一种主要是在以吴稚晖为代表的右翼人物中传播的,第二、第三种则是在像巴金、梁漱溟这样的知识分子中间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前三种形态的民粹主义都这样那样地得到了抑制和清算,惟独党内的某种民粹主义倾向一个时期虽也得到某种纠正,但基本保留了下来,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旧病复发,这在“公社化”,到“文革”中停办大学、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等过程中,都一波一波表现了出来。可见,这种民粹主义在中国影响之深。

④ 什么是民粹主义,希望举例说明

民粹主义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

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个人基本权利的观念。民粹主义者崇拜“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

民粹主义者反对权威,但他们又容不得反对派,甚至容不得“旁观者”。俄国民粹派当年有句名言:“谁不和‘我们’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谁反对‘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而对敌人就应该用一切手段加以消灭。”

(4)怎么证明俄罗斯民粹扩展阅读:

民粹主义的主要特点:

1、回避代议制政治的复杂性,主张直接民主;

2、把所偏爱的群体进行理想化,并以此作为辨视自身的依据;

3、缺乏核心价值观;

4、是对严重危机的强烈反应;

5、民粹主义既可能从民众中产生,又可能被精英所倡导;既可能仅仅是一种思潮,又可能形成运动,甚至具有长期的政治后果。

⑤ 什么是俄国民粹派,经济派

民粹派是俄国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自称是人民的精粹,故有“民粹派”之称。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同地主和沙皇制度的矛盾愈益激化。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民粹派”。 主要由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组成。民粹派相信俄国村社是社会主义的基础,认为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直接由村社过渡到社会主义;把农民理想化,认为农民是“本能的社会主义者”和“天生的革命者”;主张通过农民革命,推翻专制制度。
经济派是俄国19世纪末在工人运动内部出现的机会主义派别,因热心于单纯的经济斗争而得名。他们认为政治顺从经济,无产阶级的任务是与工厂主进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的斗争,而政治斗争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事情,要求工人阶级放弃独立的政治要求。以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正统为借口,声称要用民主主义,改良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

⑥ 举个例子说说什么事民粹

楼主,是民粹主义吗(⊙_⊙)?如果是,民粹主义又叫平民主义,是19世纪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以政府运动和政府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

⑦ 民粹是什么意思

http://ke..com/view/79548.htm

⑧ 何谓民粹注意举例说明。

民粹主义(Populism,又译平民主义)的原文涵义是个中性的单字,固然民粹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没有必要把它看成本质的恶,否则极可能会误解民粹的意涵。民粹是一种人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者往往认为精英阶级所代表的统治团体,既腐化又堕落,因此宁愿要人民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这套制度,所以民粹主要的特质就是对政府的怨怼。
民粹主义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它被用来指涉的政治现象既广且杂,研究民粹主义的学者对于这些民粹主义究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仍未有确切的定论。学术界有关民粹的讨论甚多,但是把它当成一个独立学术概念来处理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是民粹主义呈现的样貌过于丰富,难以捉摸。
但是,我们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使用这一术语的四种主要含义。

第一,民粹主义是指19世纪最后20年期间向北美南部和西部农业地区出现的激进运动。它主要表达了美国乡村中占主导地位的独立农场主(他们并不是农民)的要求,反映了他们对经济权力特别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集中以及大的土地投机商和铁路公司集中的怀疑。他们还关心财政政策特别是货币改革的问题,要求有铸造银币的自由以防止农产品价格下跌。

第二,是俄国的民粹主义,它是这里所要谈的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它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争论密切相关。文图利在一本权威性的着作(见“参考书目”⑥)中,把冠以民粹主义标题的运动都包括了进去,其范围比后来的权威着作(见“参考书目”⑦)所要列入的要广泛。俄国的民粹派运动受到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的启发,其策略则来自拉甫罗夫、巴枯宁和特卡乔夫的思想。这些首先充分反映在“到民间去”的运动中,后来又反映在19世纪70 年代的争取“土地和自由”的运动中,据文图利看来,19世纪80年代的“民意党”运动的(精英统治论)恐怖主义则使它们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普列汉诺夫和追随他的最近的一些权威(比如瓦利斯基)则认为,民意党是对民粹主义本质的否定。俄国民粹主义所以仍值得注意,就因为它是一种广泛的思潮——一种内部就有区别,既对革命的个人和运动又是对非革命的个人和运动有影响的思潮。它的中心思想是实现非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俄国可以而且应当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而依靠农民公社和小商品生产的力量去建设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的民主的社会;它反对大规模的生产组织。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曾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形成有过很大的影响。《资本论》第1卷就是由民粹主义者尼古拉•丹尼尔逊译成俄文的,而且民粹派知识分子都认真学习过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着作。但是,与马克思本人不同,民粹主义者只把马克思的着作解释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异化后果的毁灭性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倒退的而不是进步的社会进程。俄国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因为那里存在着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潜在基础的农民公社(参看俄国公社条目)。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立即驳回这一观点,他给维•查苏利奇关于这一问题的复信(1881年3月8日)和《共产党宣言》俄文版的序就证明了这一点,在那里,马克思承认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的话,那么俄国公社便可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1 页)。

列宁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把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看作是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对资本主义的反抗,因为这些人的地位受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损害,但他们又想消灭封建社会制度。列宁虽把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归结为经济浪漫主义,归结为一种向后看的、小资产阶级的乌托邦,但却反对片面地谴责民粹主义,这些在他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司徒卢威的辩论中都有所反映。列宁还区分了早期民粹派运动和作家的较激进、反封建和民主的意识的形态,和后期的像米海洛夫斯基这样的民粹派知识分子的右翼倾向,米海洛夫斯基是反对发展资本主义的主要代表。列宁写道:“由此可见,不加分析地把民粹派的全部纲领整个地推翻是根本不对的。应该把它的反动方面和进步的方面严格地区别开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462页)。

第三,民粹主义一词是指拉美一些国家的意识形态,在这些国家中,民粹主义是弱小的本地资产阶级用以同各从属阶级结成反农业寡头联盟的政治战略,其条件是为促进工业化而不让这些从属阶级发挥独立的作用。这种做法从意识形态上说,是同以农业运动为基础、反对国家统治力量的民粹主义的思想意识相对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拉美民粹主义的范例是瓦加斯及其后继者领导下的巴西的民粹主义和阿根廷的庇隆主义。但应补充指出的是,这一术语在拉美的每一个国家和其它地方实际上一直用得相当随便并不那么严格,可用于国家权力的形形色色的结构及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基础。这个意义上的民粹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它具有旨在动员下层社会集团支持的动听言辞和控制“边际集团”的操纵本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国家的作用。不过,它基本上还是靠这样一种政策来展开的,这种政策的基础是由一种巧妙的恩赐制度所巩固的领导人的个人感召力和对他个人的效忠。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是道德的、感情的和反理智的,而其纲领也是非特定的。它认为社会区分为有权力的群众与反对群众的有势力的小集团。但是,阶级冲突的思想并不是民粹主义宣传的内容。它所颂扬的是作为群众保护者的领导人的作用。这样一种政治战略与其说是民粹主义还不如说是个人至上论,而按这种形式它就与法西斯主义有某些类似之处和联系了。

最后,我们也可以认为民粹主义是指一种国家意识形态,但却是一个信奉类似于俄国民粹派的关于社会和民族发展观点的意识形态。奉行这种民族发展方式的(迄今)最突出也是最一贯的例子,便是坦桑尼亚,它追求一种以农村为基础的小规模发展战略,避免大规模的工业,至少在口头上鼓吹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然而,由于置身于世界资本主义的网络中,它发现很难完全摆脱资本规律的支配和无视这些规律而造成的不利后果。

⑨ 俄国民粹主义的缘起是什么

19世纪上半叶随着农奴制危机的加深,反抗农奴制的革命民主主义在平民知识分子中蔓延,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主张农民连同土地一起解放,通过自己特殊的农民村社,走上一条独特的非资本主义、非西方发展模式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都非常流行。1861年俄国沙皇自上而下地进行农奴制改革,因为改革的方式极不公正,贵族以割地形式把部分村社土地攫为己有,农民还需为得到另一半土地缴纳赎金,从这个意义上说,农奴制改革与其说是农奴得到了自由,不如说是地主得到了自由,改革以后地主经济快速地向资本主义经济迈进,它的发展方向是以追赶欧洲的现代化为目标,但是却以牺牲农民利益为特征,农民不但仍然处于无权的地位,而且原来的温情世界被打破,贫富分化快速加大,农民在失望中掀起了抵制改革和争取土地与自由的斗争。

与社会情绪激进化相应的是平民知识界发起了“民粹主义”运动(以发起“到民间去”,走向人民运动而得名),他们积极充当农民利益的代言人,为民请命,反对这种非人道的改革,要求恢复原有“抑强扶弱”和社会平等的传统。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发展在俄国不是历史的必然,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不和谐、是祸害、是倒退和腐蚀人类灵魂污泥浊水;俄国传统中的“平均”和“民主”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在村社集体主义的土壤上培养出的“社会主义”是对抗西化、自由化、资本主义的天然屏障,是通往理想王国的桥梁。他们“相信俄国生活的特殊方式,相信俄国生活的村社制度,由此相信农民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列宁语)。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在俄国出现是历史上的“不幸”,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不是工人阶级,而是“按本能、按传统来说是共产主义者”的农民,因而农民是俄国革命的动力。他们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整个人类的进步是“芸芸众生”盲目地跟随“那些能够批判地思维的精英”。

⑩ 究竟什么是三流民粹主义为何这样称呼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总统

民粹主义是十九世纪中期俄罗斯出现的一思想流派。这个思想流派带有明显的空想的社会主义色彩,是俄国长期处于农民小生产者占绝对优势`经济落后的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批评人士是讽刺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想法过于理想化,太低级。

因为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俄罗斯联邦的卡尔梅克共和国独特的文化与畜牧业生活方式正濒临灭绝。

据英国媒体6日报道,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在无奈之中想出了一个兴国新招:从中国新疆请卡尔梅克人的后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993年,大富翁伊柳姆日诺夫在当选总统时曾许下诺言,当政期间要实现人均1部手机的目标,并要让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卡尔梅克。

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世界棋联组织主席伊柳姆日诺夫日前表示,他计划从中国新疆引进1万名移民,当然,这些人都是卡尔梅克人的后代,会说卡尔梅克语,擅长畜牧业,以“帮助卡尔梅克语言长盛不衰,发展卡尔梅克传统畜牧业,保护大片草场。”

伊柳姆日诺夫说:“过去几年中,已有数百户居民从中国迁入卡尔梅克,他们很适应当地的生活。”

庞大的移民计划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巨大争议。

俄联邦移民局负责人维亚切斯拉夫·普罗斯塔夫宁称,这项计划很可行,因为“卡尔梅克的劳动力严重缺乏,伊柳姆日诺夫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当地的一些批评人士则认为,此举会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这种做法无异于‘三流民粹主义’”。

目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尚未听说过这项移民计划。俄罗斯科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阿列克谢·莫斯卡廖夫说:“中国政府不会同意这样的做法的。”余东

阅读全文

与怎么证明俄罗斯民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