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1.白鱀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1)俄罗斯有多少只蝙蝠扩展阅读:
红皮书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的;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门、科学界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动物物种现状,提高政府官员及公众对中国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并针对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中国物种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采用的物种濒危等级分为:野生绝迹、绝迹、濒危、渐危、稀有、易危等。全书共分4卷: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兽类。
此外,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数据库收集了中国592个濒危动物物种的详细描述,包括了濒危的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论述了中国鸟类濒危物种的分类地位、濒危等级、种群现状、致危因素、现有保护措施、饲养繁殖状况等。
参考资料
网络-濒危动物
B. 世界各地惊现吸血怪兽 世上真的有吸血鬼吗(
西班牙文chupacapa,音译为“卓柏卡布拉”,意思是吸食山羊血的野兽。(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你的不安,胆小者请慎观)
它并不是传说中的神兽,而是被不少人信誓旦旦称亲眼见过的一种野兽。不过大多数人对它只是惊鸿一瞥,从没有人真正捉到过一只活的。因此它就像一只来自魔幻电影中的地狱怪兽,又或者像尼斯湖怪那样,被传说成种种形象。有人说它是一种“吸血蝙蝠”,有人说它是一种狼和狗的杂交品种,有人说它像袋鼠那样能跑能跳,还有人说它会潜水、飞天……
2012年,秘鲁亚马逊丛林里的一支军队捕获一只巨大的“蝙蝠”,它的身体差不多像一个成年人的大小
后续研究
吸血生物一直存在———吸血蝙蝠
显然很多人并不完全相信上述“官方解释”。关于“吸血怪”,就像尼斯湖水怪一样,仍然有很多传闻。或许有一天它们彻底销声匿迹时,人们也没能搞清楚它们究竟是何物种,不了解其“来龙去脉”。
人们只可以根据类似的已知物种去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正如美国专家推断那只“郊狼”的身份一样,早前秘鲁亚马逊丛林里的一支军队在捕获一只巨型怪兽时,虽然也有人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卓柏卡布拉,因为它的身体差不多像一个成年人的大小,当地人称,曾有人亲见这只动物穿越丛林袭击人类。但也有人推断,它可能只是一种蝙蝠———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蝙蝠品种之一的“golden-crowned Flying Fox”,翼展可达1.5至1.7米。
但吸血生物的确存在———蚊子、水蛭、跳蚤……甚至蝙蝠都是“吸血怪”。
据网络介绍,在大约一千种蝙蝠物种中,有三种会吸食血液。其中白翼吸血蝙蝠和毛腿吸血蝙蝠嗜爱吸鸟血,而另一种吸血蝙蝠则爱吸哺乳类动物的血,偶尔也会吸人血。吸血蝙蝠主要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虽然它们体型小,最大的体重不超过30至40克,但它们的上犬齿却特大且呈异常锐利的“刀口”状。它们就像传说中的卓柏卡布拉那样,后肢强大,能在地上迅速跑动,甚至能短距离跳跃,而且它们飞行力强,又是名副其实的以血为食的类群。它们的生理系统早就变得非常特殊,除了嗜血以外,已不能再吃别的东西。
这类蝙蝠寿命还较长,平均为12年。一般来说,一只吸血蝙蝠一生所吸的血量最多能达100升左右。而且吸血蝙蝠每只每晚吸血量能超过其体重的50%。一只34克重的吸血蝙蝠,每晚大概能吸血18克,每次吸血时间为10多分钟,最长达40分钟。它们会利用其上门齿和犬齿,切开几毫米厚的皮肤,用舌舔食流出的血液。由于吸血蝙蝠唾液中的抗凝血剂,能使血液减速凝固,有时动物被咬后,血从伤口流出可长达8小时。如果被咬上很多次,动物的确可能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吸血蝙蝠肾脏的机能极为有趣,它会在取食后不久便排尿,迅速排出所吸血液中的大部分水分。这样,它就能在吸血后尽快轻装飞回栖息地。回到栖息地后,它再继续消化这些脱水后的血液,直到形成粪块。
吸血蝙蝠真正的危险是传染疾病。例如它在吸取动物血液时,能够传播马的锥虫病;在咬伤人和家畜时,最易传染狂犬病。
2010年1月,秘鲁亚马逊地区曾发生过吸血蝙蝠连续咬人事件。当时亚马逊地区卫生局透露,几周内已有至少7名儿童被吸血蝙蝠咬伤。今年,吸血蝙蝠传播的狂犬病也曾在秘鲁当地的Awajun部落中爆发,最终导致4名儿童死亡。
不过最近,研究者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秘鲁地区有很多人因为吸血蝙蝠而感染狂犬病,但也有部分人因为被蝙蝠咬,而获得狂犬病免疫力。但威斯康星医学院的一位专家指出,拥有对狂犬病毒的抗体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狂犬病,还是要谨慎。
C. 20世纪哪10种动物灭绝在我国
着名动物保护专家郭耕认为,目前列入濒危物种目录的,中国占将近160种,1/4居多,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一个国家,但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选择。
我们到底是为了眼前物质追求,财富的占有,去剥夺自然,去侵犯其他物种的空间呢,还是选择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方式,让自然,让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永远的延续下去?
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
(1)新疆虎 (1916年灭绝) 新疆虎
原产罗布泊和塔里木河下游,1916年由斯文见于罗布泊、库尔勒。瑞典探险家斯文在其《罗布泊探险》一书中对当地人描述虎的遗骸被蚁类吞噬的情景进行了记述。
(2)普氏野马 (20世纪60年代灭绝)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野马。1881年,俄国的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将其定名为普氏野马。1890年,一德国人从中国捕到52匹野马,长途贩运到汉堡后,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后代。但真正野马的最后一次观察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再无踪迹。
(3)高鼻羚羊 (20世纪60年代灭绝)
高鼻羚羊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等地区有不连续分布,此后再无踪影。
(4)台湾云豹 (1972年灭绝)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又名龟文豹。上个世纪60年代尚有猎取记录,因森林的砍伐,对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数量直线下降。1972年始,宝岛不再有豹。
(5)直隶猕猴 (20世纪80年代灭绝)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砍伐,直隶猕猴灭绝于雾灵山。
(6)白头鹳 (灭绝年代不详)
白头鹳
白头鹳是一种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内陆沼泽、泛洪区。从上世纪50年代后就一直无野生报道,因此断定,中国境内可能灭绝。
(7)豚鹿 (20世纪70年代灭绝)
豚鹿
豚鹿,我国仅在云南耿马和西盟县边界发现过。科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调查时仅仅发现了屈指可数的几只,上世纪80年代再做调查时,已绝迹。
(8)小齿灵猫 (20世纪80年代灭绝)
小齿灵猫,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除20世纪70年代在勐腊曾获2个标本,在景洪、勐养收购到3张皮子外,上个世纪80年代后再无踪影,估计已经灭绝。
(9)镰翅鸡 (2000年宣布灭绝)
镰翅鸡
镰翅鸡分布于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国外见于西伯利亚。1986年、1987年调查时,已无踪影。2000年新华社发布消息,黑龙江动物所经5年调查,没有发现镰翅鸡,当地老百姓也已几十年没有见到。
(10)冠麻鸭 (20世纪中叶灭绝)
冠麻鸭
冠麻鸭,又名凤头麻鸭,原产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人们曾于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别发现过。直到1964年5月16日,在海参崴出现过一雄二雌三只,但后又神秘地消失。估计冠麻鸭已于20世纪中叶灭绝。
专家:许多珍稀蝙蝠被吃没了
据测算,目前地球上动物的灭绝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竟然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张树义研究员是专门研究蝙蝠的专家,在他所研究的领域中同样存在着即将消失的种群,值得深思的是,有些恰恰是被人吃掉的。
现在蝙蝠种类和数量都比二三十年前减少了一半
无尾蹄蝠,俗名称为无尾空面蹄蝠,这种无尾蹄蝠现在仅存只有几百只的数量。张树义说,如果一个小型动物的种群只有几百只的数量,那这个种群就已经太稀少了,可以说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今年3月份,张树义带着几个研究生一同来到了福建省武夷山,做实地的考察和采药。中途张树义因事提前回到北京,留守的几个研究生偶然在武夷山发现了稀有的无尾蹄蝠。
中科院动物所在读博士李钢向记者介绍:当时的考察和采药主要就是针对在山上的自然山洞和废弃的矿洞。一个老乡说,在山上有一个矿洞,已经有很长时间都没有用过了,于是,就请这个老乡带路前往矿洞。这个山洞并不是很高,差不多不到两米吧。一看就知道是人为挖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几个人就拿出了装备和手电筒,进入了山洞。山洞里面都是水,有小腿肚深。
李钢用手电筒一照,发现里面差不多有将近一百只的蝙蝠,然后就随机抓了几只,并用随身携带的设备给这些蝙蝠拍了照片,并且将这几只蝙蝠的翼膜取下做样本后,将蝙蝠放走。
翼膜样本保存在酒精里,可以提取这些蝙蝠的DNA。李钢说,他们当时看到的蝙蝠多为中华菊头蝠、小菊头蝠、中菊头蝠,但是其中有一只竟然是难得一见的无尾蹄蝠。
对于这只珍贵的无尾蹄蝠,张树义研究员非常重视,他说,现在这些蝙蝠,不仅仅是无尾蹄蝠,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都比二三十年前减少了一半,这样的推测还是保守的说法。
吃蝙蝠最严重是广州海南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小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骤然下降呢?
张树义说,首要原因是人类盲目开发洞穴。有一些政府为了当地的旅游业,开发很多洞穴吸引游客,这样将蝙蝠最重要的栖息地破坏了。其次,现在为了杀害农作物里的害虫,就大量地使用杀虫剂,这些杀虫剂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将这些害虫的天敌蝙蝠杀害了。蝙蝠长期的飞行,要保持身体的恒温就需要大量地吃害虫,它每一天能够吞下自己体重1/10重量的害虫,蝙蝠数量的减少对农业是一种危害。再则,盲目地砍伐森林。最后,是对古老建筑的破坏,这个虽不是主要的原因,但是因为有一些蝙蝠是栖息在古老的建筑里,所以同样会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除了这四点,张树义研究员还说出另外一个造成蝙蝠大量减少的原因:就是人们为了获取野味,将蝙蝠捉来吃掉。最为严重的在广州和海南。
张树义研究员说,很久以前,海南的生活水平很差,所以当地的一些居民就将蝙蝠捉住,煮来当肉吃,这样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风俗。在广州,这几年因为居民们都富裕了,开始迷上了吃野味。他们捉来了蝙蝠,并不能分清哪些是很珍贵的,哪些是普通的,有很多珍稀的蝙蝠就这样被人吃少了,甚至吃没了。
D. 濒临动物
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濒危动物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是指濒危动物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存在灭绝的危险。相对性是指某些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绝对数量并不太少,但相对于同一类别的其他动物物种来说却很少;或者某些濒危动物虽然在局部地区的野生种群数量很多,但在整个分布区内的野生种群数量却很少。 一些国家或地区视为濒危物种的野生动物,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并不视为濒危动物。一些种类的濒危动物在得到了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不再有灭绝危险时,也可以退出濒危动物的行列。 濒危动物等级的划分,有两种方法: 1.两级法 这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划分的标准,它是根据物种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资源数量、濒危程度以及是否为中国所特有等多项因素综合评价、论证而制定的。 I级:指我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绝灭的野生动物。 II级:指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有绝灭危险的野生动物。 2.六级法 这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着名的《红皮书》中对受危胁物种的分级方法,近年来我国出版的部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也开始用此法。 绝灭(Ex)[Extinct]:所有个体全部灭绝,找不到存活的个体。 野外灭绝(Et)[Extinct In the Wild]:指野生状态下已经绝迹,但人工饲养或放养的尚有残存,如麋鹿。 濒危(EN)[Endangered]:野生种群数量已降低到濒临灭绝或绝迹的临界程度,且致危因素仍在继续,如朱鹮、华南虎。 易危(V)[Vulnerable]:野生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势必沦为"濒危"者,或因接近某"濒危"级别,而必须予以保护以确保"濒危"种的生存,如金猫、云豹。 稀有(R)[Rare]:从分类订名以来,总共只有为数有限的发现纪录者,如沟牙鼯鼠。 不足(I)[Least Concern]:情况不甚明显,但有迹象表明可能属于或疑为濒危或趋危者,如普氏原羚、假吸血蝠。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共分4卷: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及兽类。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门、科学界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动物物种现状,提高政府官员及公众对中国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并针对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中国物种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数据库收集了中国592个濒危动物物种的详细描述,包括了濒危的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 世界12种濒临灭绝动物 1.别名白暨的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 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以灭绝。 2..苏门答腊虎 在野生状态下只有2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 3.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说什么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上个月,又有2只被猎杀,同时还有近千头大象被杀。 4.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5. 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 7. 兰.坎皮海龟(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 8.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 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9泰国猪鼻蝙蝠 10. 夏威夷蜗牛 11.微型猪(pigmyhog,学名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大量存在,现在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 12.斯比克斯鹦鹉: 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寻找这种鸟的鸟类学家仅仅找到一只幸存的雄性鸟,生活在遥远的巴西东北部地区。目前被人俘获的大约31只鸟是这种鸟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希望。 我国十大濒危动物 】 1.古朴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2.仰鼻蓝面:金丝猴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用这个美人之名命名了金丝猴—— Rhinpitheius roxellanae 。 3.长江奇兽:白鳍豚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纳系统发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2006年8月8日正式宣告绝种。 4.中华之魂:华南虎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属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5. 东方之珠:朱鹮 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这种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6.堪称国鸟:褐马鸡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孑遗物种:扬子鳄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全球鳄鱼共有25种,中国只有湾鳄和扬子鳄。但是作为体型最大的鳄(10米长),湾鳄早已在几百年前灭绝了,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从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 8.高原神鸟:黑颈鹤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9.雪域喋血:藏羚羊 藏羚羊,近年极受世人瞩目,主要原因是由于1980年以来西方时装界对“藏羚绒披肩”即“沙图什”的消费需求而刺激了偷猎者的谋财害命,另外,一些采金者也在对其肆意杀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极限的高寒地区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万只的速度减少。为打击盗猎,这几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盗猎力量林业公安一直在为保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而战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牦牛队”,他们已经有两位英雄为此献身。 10.失而复得:四不象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为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曾于1900年在中国本土灭绝的,幸有少量存于欧洲,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麋鹿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生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麋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
E. 西高加索蝙蝠病毒是什么
西高加索蝙蝠病毒是什么:
西高加索蝙蝠病毒(WestCaucasianbatvirus,WCBV)于2002年首次分离自欧洲南部(俄罗斯境内)。
来源于一只健康雄性长翼蝠(Miniopterusschreibersi)。
2005年和2008年调查发现,在非洲肯尼亚的长翼蝠中有17%~26%的个体存在该病毒的抗体。
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仅获得1株该病毒。该病毒对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均有病原性。
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是目前狂犬病毒属中与其他成员遗传差异最大的病毒,不属于目前划分的两个遗传进化群,和其他狂犬病毒属成员没有任何保护抗原的交叉反应。
F. 美国用无人机到俄罗斯投放蝙蝠传疫是真事吗
假的。没有这件事情发生。现在的谣言太多了
G. 世界上稀有动物都有哪些
稀有动物有哪些
(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鹮: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9)袋鼠(kangaroo):它是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人们通常提起澳大利亚,就会想起这些可爱的家伙。袋鼠的原产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个别种类是只有澳大利亚才有的。而这些袋鼠除了小部分生活在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其余的都是在野地里生活。它们的速度非常快,用尾巴控制方向,时速可达70千米,跳跃性也尤为出色,一次跳跃可以有10米之远,还能跳过3米高左右的障碍,真可谓是动物界的“跳跃冠军”!
(10)考拉(koala):人们提起澳大利亚,最先想到的就是袋鼠,紧接着最为世人皆知的就是考拉了。它有很多名字,如可拉熊、无尾熊。学名全程来自于古代土着文字“Phascolarctoscinereus”可以解读为“nodrink”。有意思的是,考拉只有在生病或干旱的时候才喝水,平常身体所需水分90%都来自于它们所喜爱吃的桉树叶。可是它们的繁殖速度很慢,从而导致了数量上的稀少,越加显得珍稀可贵!
(11)鸸鹋:鸸鹋,中文发音érmiáo,又名澳洲鸵鸟。如果您仔细的观察,会发现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有它们靓丽的身影。它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动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鸟之一,更是最古老的鸟种之一,这些荣耀最终使得它们活跃在澳大利亚的每一个澳洲硬币上。需要一提的是,国徽之所以选择它与袋鼠,是因为据说它们是不会后退的动物。
(12)鸭嘴兽:做为世上最原始、也是极少数用毒液自卫的哺乳动物之一,鸭嘴兽自然而然也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它们的前肢和后肢具有蹼和爪,尾巴扁而阔,这样的身体构造,使得它们善于掘土和游泳。它们最早出现在2500万年前,容貌外观提供了哺乳动物是由爬行类动物演化而来的许多证据。而鸭嘴兽每天所消耗的食物,居然可以和自身重量画上等号,实在令人惊奇!
(13)琴鸟、笑鸟(Menura、Laughbird):琴鸟和笑鸟做为澳大利亚的特产鸟,已然成为澳大利亚的国鸟。您需要知道的是,琴鸟属于雀形目琴鸟科,由于它们在求偶炫耀尾羽时的样子,如同一张竖琴,所以得名琴鸟。笑鸟,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它们在吃食的时候,会发出“咯咯”的笑声,所以被称之为笑鸟。
(14)加湾鼠海豚:加湾鼠海豚,俗称小头鼠海豚(Phocoena sinus),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湾鼠豚或海湾鼠海豚,是一种稀有的鼠海豚属。
(15)克罗斯河大猩猩:克罗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是西部大猩猩的亚种,分布在尼日尔爾利亚及喀麦隆的热带雨林。
H. 为什么人离不开盐,而很多哺乳动物却不必每天摄入盐
知世
或是也可料理成清爽的蝙蝠汤,据说还有治疗哮喘的功效!
I. 蝙蝠在俄罗斯的象征意义
蝙蝠有很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对这个动物的解读都有很大区别。
在俄罗斯军队里,蝙蝠代表的是侦察兵,侦查员。这个在部队中没有其它解释。
但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解释就会比较多样性。例如欧美都很流行纹身,蝙蝠纹身和蝙蝠本身的象征意义是有着近似之处的。有些人认为,蝙蝠是黑暗的东西,带有黑暗色彩和黑暗力量,其象征着死亡和诅咒。而另一部分解读则认为,蝙蝠是象征着好的,善良的一面。尤其是在电影蝙蝠侠风靡世界以后,电影主人公所传播的正义和勇敢的力量越来越多,蝙蝠的象征意义也渐渐被人们善化。
而在古罗马时期古斯拉夫时期,由于人们渐渐对蝙蝠有了一些生理、生物、科学方面的认识,有知识文化的人则普遍认为蝙蝠是具有洞察力和警惕性的,这也和后来俄罗斯军队中将蝙蝠代表侦察兵的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