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是:扶持一个亲苏的政权。这是苏联发动侵阿战争的直接原因。
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
同年12月27日,苏联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在政变中上台。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阿富汗战争战争背景
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而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1979年8月至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
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阿富汗战争
❷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
调查表明,1/3以上的老兵都有严重的“阿富汗综合症”,需要心理帮助,其具体表现是:易怒、凶狠、罪感、失眠、有自杀或杀人倾向,等等。这种“综合症”会在战争结束半年或几十年后发作,因而是一种心理上的“定时炸弹”。比起肢残者,他们是些心理残疾者。75%的“阿富汗人”离婚或家庭矛盾尖锐;2/3的“阿富汗人”对工作不满意,经常跳槽;50%到70%的“阿富汗人”随时准备重返阿富汗;许多人用酗酒、吸毒来舒缓紧张心理。一些“阿富汗人”似乎已适应了和平生活,但是“阿富汗综合症”会随时爆发,带来毁灭性后果。 “阿富汗人”曾积极卷入苏联的政治斗争。1991年8·19事件中,格拉乔夫指挥的空降兵成为两派政治力量争夺的对象:是倒向叶利钦还是“紧急状态委员会”,成为决定斗争结果的关键;1994年车臣战争爆发,许多“阿富汗人”毛遂自荐,参加了车臣战争。 俄罗斯警察部门曾对“阿富汗人”敞开大门,但是,这些“阿富汗人”当上警察之后,会将战场上的做法带回,动辄行兇、施暴,成为某种社会公害。媒体曾报道,1995年2月,已娶妻生子多年的“阿富汗人”弗·谢甫琴科与警察同事们一起打猎,突然对其同事开枪扫射。事后他叙述:他恍惚间感觉自己又身处阿富汗,其狙击手的本能突然复苏,周围全是敌人。阿富汗战争以另一种方式在俄罗斯社会延续。 大量“阿富汗人”充当雇佣军,到境外参加武装冲突;也有人当了公司保安;还有不少人甚至加入了犯罪团伙。 战争的恶果还不止于此。1989年苏军撤离后,阿富汗迅速陷入残酷的内战,战火烧到塔吉克斯坦等国,在短期内,阿富汗“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国(占全世界毒品生产总量的90%),使俄罗斯深受其害。有数字说,俄罗斯每年因阿富汗毒品而死去的人数,是苏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死亡人数的两倍。与吸毒、贩毒相联系的,还有卖淫、艾滋病、有组织犯罪等。俄罗斯社会因阿富汗战争而遭到了严酷报复。 未被吸取的教训美国在朝鲜、越南付出巨大代价,留下“综合症”;苏联蹈覆辙,使阿富汗成为自己的“越南”;2001年10月,美国又匆忙步苏联的后尘。看起来,所谓教训总是具有事后性,所谓教训也并非总是被吸取。同样,阿富汗的伤痛未愈,俄罗斯又患了“车臣综合症”——在那场内战中,俄罗斯付出了不小于在阿富汗的代价。 美国曾拍摄越战题材的系列电影(如《第一滴血》),塑造了兰博这样的越战英雄,意在美化侵越战争,消除罪恶感,疗治“越南综合症”,做“为了忘却的纪念”。俄罗斯对“阿富汗综合症”曾经无所作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从1990年代末开始,俄罗斯即不再一味谴责阿富汗战争的非正义性、渲染伤痕,而是强调苏联对阿友好援助、出兵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苏联出兵是对阿富汗的“友好援助”,且依据了苏-阿条约第四条。一位俄政要在访谈时认为,所谓“阿富汗综合症”源于反俄势力的诽谤,要医治这种心理疾病,必须放弃认为苏军在阿富汗是侵略、甚至犯罪的自虐观念。 2005年,俄罗斯电影《九连》塑造了一群俄罗斯的兰博们,其功能与《第一滴血》相似,意在消解“阿富汗综合症”(以及“车臣综合症”)。 2007年6月,美国导演泰伦斯·亨利采访了俄罗斯的瓦·伊·瓦伦尼科夫将军,后者证实,并非美国的“毒刺”导弹决定了战争结果,而是“我们自己离开的”;苏军进入阿富汗也并非侵略,而是应阿政府一再请求出兵的。阿富汗人民曾把苏军当作保护者,用鲜花来迎接;送别时“不但有鲜花,还有眼泪”。 据说,所有征服者在阿富汗都失败了,唯独俄罗斯是例外。有论者证实,1925年、1929年、1930年,苏联曾三次对阿富汗成功用兵。而当年的苏军指挥员格罗莫夫将军曾写道:1979年底,苏军不受阻碍地进入阿富汗,与美国(在越南)不同,苏军在“阿富汗完成任务后,有组织地返回了祖国”。 令一些政界和学界人士扼腕的,已不再是1979年的入侵,而是1989年的撤军;而1991年后俄罗斯放弃支持阿富汗政府,被认为是短视的外交政策。2009年2月,俄学者尤里·克鲁普诺夫在接受访谈时表示:20年前从阿富汗撤军非常愚蠢,苏联在那里付出很多,却最终放手,使原来的投入付诸东流。 今日美国在阿富汗又走到十字路口。美国似乎已看到前景渺茫,在宣布增兵的同时,开始重视苏军的经验:2009年9月,曾参加阿富汗战争的阿乌舍夫将军(印古什共和国前总统)被请到白宫,为美国人当“顾问”;美国甚至建议俄罗斯“扩大对阿富汗民主化进程的参与”,邀俄军共同对付塔利班。12月16日,北约请俄方援助其驻阿军队。鉴于苏联的往事,俄罗斯对类似建议的态度非常谨慎(有学者指出,这又是一个陷阱);而如果说,阿富汗将是美国的噩梦,俄罗斯正可隔岸观火;何况,让美国深陷阿富汗,显然有助于减少其在高加索、东欧方向对俄罗斯的压力。 阿富汗至今仍像是中世纪的“准国家”(时间在阿富汗似乎停滞),只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一再被有野心的大国觊觎。在阿富汗,所有前赴后继的侵入者都不乏军事进展,但最终都被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摧垮了意志,被迫一再重复这样的故事:高调进入-留下创痛-仓皇退出。会有人能超越这一模式吗?我们拭目以待。
❸ 二战结束后,苏联入侵过哪些国家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这意味着二战正式结束。二战结束后,英国的主宰地位早已不在了。之后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这两方在政冶、经济发展、国防、国际性知名度等各领域都特别强大,两国之间开始了近半世纪的冷战。除开冷战,两国之间仍在别的地区逐渐战争。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二战后的苏联在什么地方开展热战,入侵过什么国家。
苏联觉得此次改革创新是对自身地位的挑战,因此在1968年8月20日深更半夜逐渐,20万华约组员国军队和5000辆重型坦克的军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此次改革创新宣布不成功。这也是苏联第二次入侵自身的盟友。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部队入侵珍宝岛,围攻中国边防部队巡查工作人员,击败击伤6人。中国边防部队迫不得已正当防卫还击,将入侵的苏联赶出珍宝岛。之后苏联又再度发兵,或是被在我国击败了。这就是珍宝岛自卫还击战。此次事情的最后结论是在我国完爆,苏联入侵军队被击溃一大半、撤出珍宝岛。这也是二战后苏联第一次不成功。
1979年12月24~26日,苏联派出军用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国际空运5000多位士兵和很多武器装备,这也是对阿富汗第一次发兵,之后又多次发兵阿富汗,最后攻占全部阿富汗。
此次战事让全世界世界各国都抵制苏联,尤其是不久便是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立即让诸多国家不参与夏季奥运会。并且苏联在阿富汗十多年的时间,依次有150多万元士兵在阿富汗战斗,总计死伤5数万人,斥资450亿卢布,消弱了综合国力。这可以说成苏联之后解散的因素之一。终究此次战事让苏联大伤元气。
从匈牙利战事到阿富汗战争,苏联一共入侵过四个国家。可以说每一次全是纯粹的入侵,这对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❹ 美军是从哪国进入阿富汗作战的,谢谢!
阿富汗战争打响之后,美国是依靠阿富汗的周边国家,其中包括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的重要支持,这些国家就成了美国领导的反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战争的“前线国家”。
正是这些阿富汗周边国家的支持,才使得美国很快就摧毁了塔利班政权。一直到20年之后,即2021年8月,美军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又重新执掌阿富汗政权。
❺ 苏联入侵阿富汗时间
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撕毁1978年12月与阿富汗签订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出动近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侵占喀布尔。
苏联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队的负责人、军队的总参谋长和阿明的侄儿、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骗手段解除了喀布尔军队的武装,最后就派兵入侵了。
❻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对于阿富汗问题是怎么说的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俄罗斯社会对自己的历史首先是苏联历史问题存在着严重的歧见。2,俄罗斯国内不同政治集团和力量以历史问题为背景在俄罗斯现今发展和未来方向问题上的争论,特别是俄罗斯政府通过规范历史教科书重建国家意识形态的努力。3,同西方国家以及同前苏联东欧集团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国家关系经常因历史问题产生龃龉和争执。从普京到梅德韦杰夫总统,历史教科书问题与纷繁复杂的俄罗斯历史问题本身,始终困扰着俄罗斯社会,让俄罗斯人争论不休和莫衷一是。
俄阿关系的深远渊源 在阿富汗问题上,俄罗斯是一个特别的角色. 它对阿富汗的作用持续不断.自19 世纪俄罗斯征 服中亚后,阿富汗成了俄罗斯的邻国,并且成为俄 罗斯继续南下的目标和走廊.在19 世纪的一大半 ; 汹画每 时间里.俄罗斯和英国为争夺中亚进行了旷日持久 的较量,阿富汗是主要战场之一.在阿富汗从英国 殖民保护下独立的1919 年.俄罗斯即与阿富汗建 立外交关系,是第一个承认阿富汗独立的国家.随 后,俄罗斯与阿富汗签署了友好条约. 从上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俄罗斯(苏联) 与阿富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苏联向阿提供大量的 经济和军事援助,帮助阿政府培训专家,训练军 队,建设项目,逐渐把阿富汗纳入它的势力范围. 1979 年,苏联出兵阿富汗,推翻了政变上台的反 苏政权,并占领了阿富汗.在整个1950 年代至 1980 年代,苏联(俄罗斯)是对阿富汗影响最大 的国家,它是阿富汗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援助 国,最密切的朋友.但苏联对阿富汗的占领遭遇到 持续的抵抗,阿富汗成了苏联"流血的伤口". 1989 年,苏联被迫从阿富汗撤军.两年后,苏联 解体,新独立的中亚国家横亘在俄阿之间.俄罗斯 不再与阿富汗接壤.与此同时,俄罗斯陷入全面危 阿富汗问题 机,自顾不暇,它扶持的阿富汗政权垮台,它在阿 富汗的影响大大削弱. 1992 年,在纳吉布拉政权被推翻后.俄罗斯 宣布承认阿富汗伊斯兰国.同年,由于阿富汗内战 的紧张局势,俄罗斯暂停了驻阿大使馆的活动. 1996 年,塔利班夺取政权.俄罗斯不承认塔利班 政权,对塔利班持公开的反对立场.俄外交部称塔 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中 心"和"输出好战的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的前进基 地",认为塔利班是"全球破坏性力量的突击队. 是对国际和平和安全体系的威胁".[1 俄罗斯仍承 认流亡的阿富汗伊斯兰国政府,与其保持着联系, 并向其提供援助.与此同时,俄罗斯支持联合国制 裁塔利班,积极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 塔利班政权倒台后.俄恢复了驻阿大使馆的工 作.尽管俄在阿富汗已退居次要角色.但俄阿都有 意发展密切关系.2002 年2 月,也就是在阿临时 政府成立后不久.俄外长伊万诺夫即访问了阿富 汗.同年,阿临时政府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政府 主席都访问了俄罗斯.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法希 姆在2002 年2 月访俄.这是第一个到访的阿临时 政府部长,他受到了普京总统的接见.俄同意向阿 富汗提供后勤和技术帮助,帮助阿组建职业军 队.2002 年3 月,阿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访问 俄罗斯.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俄阿将在广泛和 长远的基础上发展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关 系.两国达成17 项协议,俄允诺将参与阿富汗的 重建.2002 年l1 月,阿外长阿布杜拉又访问了俄 罗斯. 不过,俄阿关系的良好势头没有延续,此后两 国关系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但两国关系基本平 稳.俄保持着对阿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俄阿总统虽然多次见面,但多是在其 他场合,相互正式访问很少.卡尔扎伊在2002 年 后8 年未再访俄,直到2011 年1 月才再次访问俄 罗斯.2008 年,卡尔扎伊向梅德韦杰夫发出了邀 请,梅德韦杰夫也接受了邀请,但访问迄今未成 行.[2 双方外长保持着轮流互访.阿外长在2006, 2008,2010 年访问俄罗斯,俄外长在2007,2009 年访问了阿富汗.此外,因参加卡尔扎伊的就职 典礼和喀布尔阿富汗问题国际大会,俄外长在 2009 年和2010 年到过阿富汗.在其他职能部门 中,俄阿保持联系较多的是安全,禁毒和经济 部门. 俄罗斯与阿富汗的经贸合作规模不大.双边外 贸长期徘徊在8000 万美元以下.2007 年,俄阿签 署了经贸合作发展备忘录,但落实的效果不好.由 于存在阿富汗对苏联的债务问题.俄对阿投资受到 国内法律的限制.2008 年解决了债务问题.俄阿 贸易大幅增长2.8 倍,达到1.9 亿美元.其中俄罗 斯的出口占到1.75 亿美元.俄对阿出口主要是燃 料,冶金,木材,建筑材料,食品等.阿向俄出口 的主要是干鲜水果.2011 年1 月卡尔扎伊访俄期 间,两国签署了经贸合作协议,相互给予最惠国待 遇,并计划设立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但总的说 来,俄罗斯在阿富汗的经济存在较弱.这与阿国内 安全角势有关,也与俄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有关. 还受到俄与美欧关系的一定影响. 2003--2008 年俄阿贸易额(万美元) 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金额约30008000 约3 俄罗斯参与阿富汗的经济重建.油气,电力, 工业,交通,基础设施等是俄罗斯特别感兴趣的领 域.阿富汗有油气和矿产资源,苏联曾经在阿富汗 进行过勘探和开发,并发现了一些石油,天然气, 铜矿等储藏.苏联时期,阿富汗曾向苏联输出天然 气,现在俄罗斯希望重新进人阿油气和矿产领域. 在1950--1980 年代,苏联帮助阿富汗建设了国际问题研究 个项目,包括发电站,飞机场,油气设施,公路, 工厂,学校等等.[3 例如,阿富汗四个国际机场中 的三个都是俄罗斯帮助修建的.俄罗斯优先考虑的 是承担对这些项目的现代化改造.目前,俄在阿的 最大项目是纳格卢水电站改造,这个水电站由苏联 在1966 年帮助建造.改造应在2010 年下半年完 成,项目金额为3250 万美元.[4 这一项目完成后, 可保证喀布尔50%的电力需求.此外,俄罗斯还 承建了一些小型水电站的建设.以及其他一些不太 大的项目.俄罗斯拟参与一些新的项目,包括修建 新的水电站,恢复兴都库什山的萨朗隧道等. 还应该指出,俄罗斯十分重视教育合作.教育 是俄在阿富汗的重要"资产".在苏联时期,大量 阿富汗青年在苏联接受教育,苏联也在阿富汗兴建 了不少教育设施,推广苏式教育,例如喀布尔工学 院就是由苏联援建的.这所大学现在每年仍有几百 名懂俄语的学生毕业.在阿富汗政界和社会上层, 也还有不少人可以说俄语.现在俄希望重返阿教育 领域.帮助阿富汗发展教育,在中学和大学推广俄 式教育体系.同时,也接受更多阿富汗学生到俄罗 斯留学. 在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2o02— 2008 年.俄提供的援助超过3000 万美元.2009 年.俄开始执行一项新的1100 万美元的援助.[5] 阿富汗对苏联有110 多亿美元的债务.2007 年, 俄免除了其中的100 亿美元.俄原打算有条件地注 销这笔债务.即如果阿放弃提出对苏联占领的物质 赔偿要求,俄就免除剩余的债务,但俄在2010 年 勾销了全部剩余债务.[63 俄官方认为它对阿的援助 是120 多亿美元,这是把免除的债务包括在内了. 安全和禁毒是俄阿合作的重要领域,两国在这 一 领域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应该指出的是,俄 阿安全合作有一部分是在俄罗斯与北约的框架下进 行的.俄罗斯向阿富汗提供军事技术援助,包括机 场设备,飞机维修,通讯器材,轻武器装备,军事 培训等.俄罗斯还准备向阿富汗提供直升机和训练 飞行员.从2002 年到2008 年,俄为阿军队建设提 供了2 亿美元援助.[7 俄在阿设有联邦禁毒机构代 表处.2009 年,俄阿签署了禁毒合作协议.阿还 被邀请作为观察员参加集安组织以打击毒品为目标 的"通道"军事演习,并设有集安组织一阿富汗禁 毒工作小组.在俄罗斯一北约委员会的框架内,在 俄建立了禁毒警察训练基地,为阿富汗等国进行人 员培训 俄罗斯在阿富汗的利益和政策 俄罗斯首先是从安全的角度看待阿富汗,包括 俄国内安全和中亚地区安全.俄仍把中亚看作是它 的"影响范围",而且中亚与俄南方相连.俄高加 索地区和中亚与阿富汗处于同一个安全带,它们的 安全捆绑在一起,难以分开.俄既担心阿富汗向周 边地区输出不稳定.也担忧阿富汗的宗教极端主义 向俄罗斯扩散.俄现有2000 万左右穆斯林居民. 占全国总人口15%上下.[8 与穆斯林的关系是俄罗 斯的重大社会问题.俄罗斯的族际关系复杂,且有 恶化的趋势,尤其是与高加索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 少数民族.2010 年在莫斯科市中心发生的大规模 骚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这种背景下,宗教极端 主义的传播具有极大危险. 毒品是俄罗斯的重大社会和安全问题.俄已把 禁毒上升到国家战略.2010 年6 月,俄总统签署 了《俄罗斯2020 年前禁毒战略》.梅德韦杰夫表 示:"我们把吸毒视为威胁我国发展和人民健康的 【 3 】 苏 联 帮 助 阿 富 汗 建 设 的 全 部 项 目 名 单 [81 这一数据是经常被采用的估计.俄罗斯独立后在2002 年和2010 年进行过两次 人口普查,2010 年普查的结果尚未公布.俄罗斯族居民 出生率低,而穆斯林居民的出生率高,居民数量增加快,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变化. 有看法认为,按照目前的速度,几十年后穆斯林居民可能超 过俄罗斯族居民. 38 瞎麟褥霸旃究啦重瀚期 阿富汗问题 严重问题.,,【9] 俄罗斯毒品的主要来源是阿富汗.俄官方估 计,仅仅是在阿富汗北方,就有约500 个面向俄罗 斯的毒品窝点.[1∞有研究认为,阿富汗毒品的大 约25%进入俄罗斯,这约合每天4 吨鸦片,其中 绝大部分都留在了俄罗斯.俄全国有大约250 万吸 毒者,名列世界第一.每年俄罗斯约有3 万人死于 毒品.[1 妇俄对阿富汗毒品问题极其重视.甚至把 它看作是比恐怖主义更危险的威胁. 俄罗斯在阿富汗也有地缘政治利益.从这一角 度,美国在阿富汗和中亚的军事存在是核心问题. 虽然俄支持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但美国的 军事存在特别是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一直是俄罗斯的 心病.此外,俄关心它在阿富汗的地位.俄不能接 受被排挤出这个战略上极为重要的地区.在阿富汗 问题的安排上.俄不仅要参与,而且要占据重要的 一 席之地. 自2009 年以来,俄对阿政策明显趋于活跃.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的原因.随 着时间的流逝,俄在阿富汗的"伤口"逐渐愈合, 不论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民众,对阿富汗战争的 惨痛经历已开始淡漠.不仅如此,从正面理解那 段历史的现象开始出现,或者说,那段历史正在 从"负资产"变成"正资产".俄开始强调俄阿 的历史友好.赞扬苏联在阿进行的大量建设,宣 传苏联帮助阿富汗取得的进步.2009 年是苏联 从阿富汗撤军20 周年和俄阿建交90 周年.俄罗斯 举行了纪念活动,并在莫斯科举办了第一届俄阿 论坛.阿富汗副总统哈利利率庞大的代表团出 席.分析家发现,现在的情形与过去大不一样了, 虽然俄罗斯不否认对阿富汗的入侵,但"l980__ 1990 年代的屈辱部分地抹去了:集体记忆被修复, 意识形态冲突被淡化,对苏联时期强大的怀念在 增长".[1 俄对阿政策积极的另一原因是国际方 面的.这主要与阿富汗形势有关.2009 年3 月, 美国推出了新阿巴战略,这一战略意味着美国承 认不能消灭塔利班,并准备从阿富汗逐渐撤军. 俄对2014 年后阿富汗形势将如何变化也没有把 握.它对俄罗斯将是严峻挑战,形势迫使俄罗斯积 极行动. 分析认为.俄在阿富汗问题上已不满足于继续 跑龙套.它准备作为一个独立角色发挥作用.[1.]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俄罗斯是在为美国撤军做准 备.这种准备包括多个方面.其一是国内准备,使 社会在心理和政策上支持俄罗斯重返阿富汗.其二 是加强与阿富汗的双边联系.直接影响阿富汗的发 展.卡尔扎伊访俄是双边联系加强的最新表现,这 也是阿总统第一次正式访俄.梅德韦杰夫总统说, "2014 年后阿富汗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证国家的安 全和独立.对此,俄罗斯准备给予实质性的帮 助".[1 俄驻阿大使表示:"除了军事存在外.俄 罗斯准备参与帮助阿富汗的一切形式".[1 俄总统 对阿富汗的首次访问也有可能在近年实现.其三, 加强在中亚军事存在和军事反应能力,以应对中亚 和阿富汗发生不测.2009 年,在集安组织的框架 内建立了第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这支部队的主要活 动区域是在中亚.与此同时,许多迹象表明俄在努 力加强它在中亚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在吉尔吉斯斯 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有消息说,俄有可能在吉建立第 二个军事基地.其四,积极帮助美国顺利实施新阿 巴战略. 俄罗斯对阿富汗未来的政治定位有明确立场, 这就是独立和中立.也就是说,阿富汗不应成为任 何国家的附属.不应为任何外国所控制.也不应实 这一数字是俄媒体引用俄麻醉药品管理总局局长伊万诺夫的说法,但阿政府 认为这一数字过于夸大,实际数量远没有这么多.
❼ 苏联侵略阿富汗是怎样收场的
解体前南下扩张的最后一曲挽歌
当西方世界的人们举杯把盏,欢度1979年耶诞节之际,在空降兵的配合下,苏军以
10多万人的兵力,兵分两路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入侵,从而开始了对阿长达9年之久的军
事占领。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是个内陆国家,面积仅相当中国西藏的一半,是苏联“南
方战区”的一部分。南方战区对苏联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一直想在这一地区
实施分阶段的战略推进,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的
战略。控制阿富汗是苏联实现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苏联在阿富汗苦心经营多年,对阿
富汗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控制。但是,阿富汗逐渐加剧的动荡局势和领导人违背苏联
人意志的行为,对苏联的南下战略产生了威胁。苏联认为只有诉诸武力才能加强对阿富
汗的全面控制。
同时认为,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由于美国因人质问题卷入了与伊朗的争端,美
国愿意采取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很小,西方国家因根本利益没有受到侵害也不会有强烈反
应,占领并控制阿富汗易于取得成功。
苏军入侵阿富汗不仅是完全有准备的,而且是一种预谋的裏应外合的军事行动。
远在入侵之前,苏联通过“经援”和“军援”,在阿富汗进行了大量的战场建设。
其中修建了几条战略公路和两个空军基地及喀布尔国际机场,并在苏阿边境修建了大型
后勤补给基地。另外,在阿富汗的几千名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早已控制着阿军一些要
害部门和部队,对阿军情况比较熟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最后决心和入侵方案,是在派
出高级军事代表团多次对阿实地观察了解情况后,大约在11月26日正式确定。
入侵决心定下后,苏军以保卫在阿基地和人员安全为名,开始向阿调运先遣部队。
12月上旬,1500名配备有坦克、火炮的苏军人员被空运进阿,尔后配置在萨兰山口,一
些工兵部队也进入阿境,修复赫拉特附近被破坏的路段、桥梁并恢复一些机场和军事设
施。同时以“军援”为名,通过公路向阿运进大批武器装备。耶诞节前夕,先后向巴格
兰姆空军基地和首都喀布尔机场分别空运了1个空降团和1个多空降师,先期夺占、控制
要害地区。在空降部队向喀布尔大规模空运期间,编成东西两个战役集群的地面进攻部
队向边境地区秘密机动,进入了出发阵地,各种装备器材和后勤保障物资也向边境调集。
为了指挥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协调有关军区和各军种之间的行动,组成了总部和军区
之间的中间战略指挥机构,并在捷尔梅兹开设了前方指挥部。同时派出先遣电台潜入阿
境内重要军事基地待命,专门的通信指挥网也开通完毕。
在阿富汗,苏顾问以冬季装备换季和检查维修为名,集中和拆卸了阿军的主要武器
装备,而且限制作战飞机驾驶员飞行,使阿军实际上被解除武装处于无法作战状态。阿
总统阿明被诱骗离开总统府,转移到郊区行宫,失去了与各战斗部队的联系。
苏联还对西方发动了外交和宣传攻势,大肆宣扬苏联从东德部分撤军,抨击北约在
西欧部署中程导弹,对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事件推波助澜,以此转移西方对其侵阿行动的
注意力。
12月27日晚7时半,先期在喀布尔机场空降的苏军空降师经过集结整顿,在克格勃
的配合下,迅速占领首都各要害部门。苏军经与总统卫队和首都驻军激战4个小时,击
毙总统阿明,逮捕了政府重要官员,解除了政府军抵抗部队的武装。此后不久,边境的
苏军部队分别在预定地点陆续大举越境,并沿预定路线快速开进。在边境地区苏军只遇
到阿军轻微的抵抗。为保障地面部队主力的推进,苏军还动用了前线航空兵团进行空中
支援。1980年1月2日,进行地面主要突击任务的东路集群第三○六摩步师一个团和担任
辅助突击的西路集群第三五七摩步师主力在坎大哈会师,1月3日苏军封锁了霍贾克山口,
一周之内,苏军控制了阿富汗全国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至此,苏军基本实现对阿富汗
的占领。
苏军占领阿富汗,遭到了阿富汗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广泛的反抗。阿富汗
人民有着3次抗英斗争的光荣历史。在1978年4月苏联支援推翻达乌德政权的军事政变之
后,阿富汗人民就开始逐步开展游击战争。当时的游击战只具有内战性质,打击目标主
要是亲苏执政党所把持的各级政权和政府控制的武装力量。苏军武装入侵后,游击战的
性质就由以反政府为目的的内战很快转变为抗苏民族解放战争。
游击组织多达几十个,游击活动遍及全国各个省,抗苏斗争广泛开展。侵阿苏军为
了巩固自己占领的地位,积极镇压阿富汗各族人民的抗苏运动,从此阿富汗开始了一场
持久的抗苏游击战和苏军反游击战的较量。
游击队经过多年反政府与抗苏武装斗争,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国际社会的一
定援助下,他们以农村广大地区为基地,开展游击战争,扩大与巩固游击队在农村的阵
地和活动基地,同时加强城市和交通线上的活动,抗击苏伪军对游击区的进攻。游击队
经常利用夜晚或乘敌戒备松懈之机,突然袭击城市政府机关、军营、仓库、停车场等,
捕杀苏伪军政官员,炸毁车辆。在有利时机,集中必要力量,奇袭和打击城郊孤立军事
据点、哨所和军事设施。在交通公路线上,广泛开展伏击战、阻击战和各种形式的奇袭,
不断打击和杀伤苏军。一次,游击队在一支拥有200多辆坦克的苏军大部队行军必经的
山口两侧悬崖上埋设了大量炸药,并在山顶上设伏,当苏军通过山口时,游击队引爆炸
药,引起石崩,压毁苏军先头部队坦克40多辆,砸死官兵数百人。当苏军以优势兵力进
行围剿和扫荡时,游击队则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取诱敌深入,疲惫和消耗苏军;或设立
伏击圈,从翼侧和后方打击苏军等各种战术。
面对游击抵抗运动的日益加强,苏军采取的军事方针是以军事手段为主,结合政治、
经济和外交的措施,从根本上打击各种抵抗力量。苏军占领阿富汗后,建立了反游击战
体制,并不断增强反游击战力量。除直接增加驻阿苏军人员外,还大力扩充阿政府军。
为消除游击队对城镇军事基地、交通线特别是后方补给线的威胁,摧毁游击队的活动基
地或根据地,采取了固守点线、分区围剿的策略。同时为便于对阿境内的游击队进行清
剿,苏军还进行了边境封锁,有时对在国外的游击队基地实行空中监视或派地面部队袭
击。尽管苏军采取了种种能够使用的办法,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苏军已陷入反游击战
争的泥潭之中。随着苏军伤亡的逐渐增加,苏联国内人民的不满情绪也不断增大。旷日
持久的反游击战给其国民经济背上了沈重包袱,苏联在阿富汗投入的军事费用占整个国
民生产总值的12%。
面对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危机的不断加重,前苏联总统戈巴契夫认为,在
阿富汗继续没完没了地进行这场战争是得不偿失的,决心尽快结束这场战争。1988年2
月,戈巴契夫公开发表了从阿富汗撤军的声明。1989年2月15日苏联撤出最后一批侵
阿苏军。至此,这场致使500万阿富汗人背井离乡的苏军侵阿战争,以双方军事力量斗
争处于僵持状态告终。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苏联第一次在其东欧盟国之外大规模地直接使用本国的军事力量,
表明苏联的扩张主义又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场战争加剧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因此遭
到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苏联的国际声誉也因此而大大下降。
资料来自 境外 报道 所以是繁体 见谅
❽ 科索沃战争中俄军抢占贝尔格莱德机场是怎么回事
俄军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抢占的不是贝尔格莱德机场而是科索沃机场。
1999年6月,北约军队正沉浸在南联盟同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并开始撤军的喜悦中。此时的北约部队,早已得意洋洋地做好了占领南联盟地面设施的准备,而位于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场,更是北约部队的一大重要目标。
6月10日深夜,根据俄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在波黑图兹拉执行维和任务的近卫空降第76师1个加强连约200名官兵,由扎瓦尔津中将率领,分乘15辆装甲车、30辆卡车及5辆乌阿斯牌汽车,带着5天的给养,从波黑向南斯拉夫出发。
一个小时后,带着KFOR(科索沃维和部队)标志的车队就越过边界,进入南联盟腹地。凌晨4时30分,加强连穿过贝尔格莱德南下,继续向普里什蒂纳开进。他们经过7个半小时的500公里急行军,于破晓时分抵达斯利季奇机场附近。
直到当日下午,北约才对俄军空降兵这一行动作出反应。下午3时左右,英军弗里尔空降旅的先头部队才到达机场。在这里,120多名英军士兵同200名俄军空降兵相持不下,他们被拒绝进入机场。
经过3个小时的艰难谈判后,俄军同意让出机场南部一小块地区由英军接管,机场的大部分战略地带仍由俄军控制。机场的争夺战以俄军全面胜出告终。
(8)俄罗斯怎么进的阿富汗机场扩展阅读
科索沃战争结果:
北约19个国家中有13个国家直接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付出了约130亿美元的高额战费,总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飞机共出动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
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南联盟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战略格局: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
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
❾ 10万苏联军队是如何在三天占领阿富汗的
阿富汗是一个很不凡的国家,总统并不完全节制国家。全国分为良多部落,这些部落首级才是权力拥有者。塔拉基的更始在很洪流平上触及了这些部落首级们的好处,这帮人有枪有炮有粮食,天然要和塔拉基死战到底,到了1978年年尾,塔拉基可以节制的地区仅占阿富汗全境的30%。塔拉基再也顶不住了,他向背后的苏联求援。苏联为了本身的好处,抉择大规模介入阿富汗问题。首先是加强阿富汗戎行的武装,苏联救济了大量的刀兵装备。由于阿富汗兵士根基上都是文盲,苏联又不得不派出了大量的军事参谋。成效仍是无法弹压那些部落兵变,3万多苏军直接进入阿富汗境内,辅佐塔拉基作战。所以说,在苏联放肆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境内已经驻扎了大量的苏军。
在阿富汗戎行中的各级苏联参谋,以刀兵检修的名义,将所有的重刀兵都撤除了关头部件。如许一来,阿富汗戎行的战役力就大打扣头。苏联参谋们甚至直接呼吁一些戎行不得妄动,与此同时,对阿富汗地形轻车熟路的参谋们,起头引导苏军戎行前进。苏联精锐的空降戎行突袭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总统阿明在预备逃跑时被苏军击毙。随后,苏军直接节制了喀布尔。16万苏军兵分六路进入阿富汗,在3天时辰内并吞了阿富汗全境。参军事步履来说,苏联此次步履非常完满。不外从其他意义上来说,则是乌烟瘴气。美国发觉这是一个减弱苏联国力的好机缘,美国起头大力救济阿富汗游击队。苏联本来方案半年竣事的战役,末了却整整连续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