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所谓的俄罗斯的“死手系统”到底是什么
其实死手系统的全称叫死亡之手系统,这是俄罗斯拥有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核武器发射装置。如果哪一天俄罗斯这个国家遭遇到了毁灭性打击的话,按理论来说应该是可以自己启动核武器的发射装置的。但是如果当时的地面人员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启动的话,那么当俄罗斯遭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国家的这个死手系统就会自动运行,而且核武器将覆盖所有的国家,那些国家都有可能受到死守系统的攻击,也就是核污染的攻击。
所以虽然俄罗斯拥有着死手系统,但是我们也不用过分的担心俄罗斯会随便使用,俄罗斯如此强大的国家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因为一些原因就使他们国家使用出死手系统的。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地步的话,我想联合国以及各大强国都会对此做出一定的回应的。
② 不用核密码箱,一旦首脑战死就自行启动,苏联的死亡之手系统究竟有多神秘
死亡之手最出名的不是它多神秘,而是它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直接毁灭对手。值得一说的是,死亡之手是不会乱来的,必须要满足自身的激活条件才可以发动攻击。话说回来,死亡之手幸亏一直没有被启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死亡之手验证的国家损毁程度已经“达标”,那么,死亡之手将开始下一步的程序。死亡之手将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认高级领导人的生存状况,如果领导人尚有能力指挥军方发动核反击,死亡之手则不会接管。如果经过多次尝试依然不能联系到高级领导人,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首脑已经不存在了。这时它将开始联系负责实施核反击的指挥官,如果依然没有有效的通信,死亡之手将被立即激活,并开始发动核反击。
③ 苏联为应对美国核武威胁开发的“死亡之手系统”到底有多厉害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绞尽脑汁争夺世界霸权,唯独不敢开第一枪,生怕招来对方的疯狂报复,尤其害怕引发全球范围的核战争。在核威慑的笼罩下,世界难得和平了几十年,即使在最紧张的时候也没有爆发全面战争。核弹维持了这种微妙的平衡,让双方领导人忌惮的是各自国家的“死亡之手”。
死亡之手的休眠到苏醒仅需15分钟,整体触发大约在2小时左右。苏联解体后,死亡之手控制权由俄罗斯继承,因此美国才不敢过分紧逼,只能通过旁敲侧击方式打击俄罗斯,以免对方狗急跳墙。据说,美俄已重启死亡之手,积极防备可能爆发的核战争。其他拥核国家也不能袖手旁观,反而要积极从中斡旋,以免殃及池鱼。
④ 什么是俄罗斯军方死手系统,它是真实存在的吗
⑤ 核捆绑”战略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由于苏联的死手系统在我国的民间核战略话语中被与一个(由洪超飞提出的)“核捆绑战略”混淆在一起,本文将先讨论“如何评价苏联的死手系统”,然后转入对所谓“核捆绑”的系统批驳。
所谓“核捆绑”学说既没有正确的历史资料支持,也没有现实证据;作为一个威慑政策,它无法提高威慑的可信度,作为一个军力建设指标,它无法节省资源办事。
现实世界中的核大国,采取的是“留有余地”储备核力量的方法,威慑潜在的敌人,而不是不分皂白地胡乱发射。核小国则采取最小威慑,只针对袭击者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核捆绑”这个构想的唯一意义是鼓吹“陪葬”的论调。作为一个流传了超过十年的所谓“核捆绑”学说,其实质就是认为“核陪葬”是对国家利益有助益的————他们声称,正是因为对“让他国陪葬”的追求,才使得各国自愿跳入疯狂发射核武器的“捆绑”之中。
苏联的死手系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功能上来说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系统,甚至有更高的自动性。这是因为死手Perimetr系统本质上只是一个核战指挥权的转移机制,并不是一个自动发射机制,也不是世界末日机Doomsday Machine。
这种核战指挥权的转移机制可以说每个国家都有,例如说英国有“最后信件(letter of last resort)”,美国有总统权力的继承顺位表。它们都起到了在上一任指挥层被消灭时,将核战指挥权转移到另一个决策中心去。
一、如何较抽象地理解所谓“核捆绑战略”。
所谓“核捆绑战略”实质上是两个机制的结合,一是(中国)核力量的倍增器force multiplier,二是世界末日机Doomsday Machine。
说它是(中国)核力量的倍增器force multiplier,是因为它希望能通过“挟洋自重”改变自身国家核武库低质量/小数量/短射程/低突防的劣势地位,也就是说“四两拨千斤”,可以通过一个很小的核武库来应对一个核大国;
这里洪超飞举的例子是中国——俄罗斯——美国,主要劣势在于“DF-31射程短”,同理,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出现“数量不足”、“无法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等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捆绑”一个大国来倍增自身的核实力。
这就出现了第一个逻辑上的潜在悖论:中国核武器库如何能尽量小而节省经费/资源,却又能足够大来触发俄罗斯的对美核打击呢。
因为“核捆绑”预设了对俄罗斯全面自动核报复之触发门槛的完美知识。这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知道俄罗斯没有全面自动核报复的机制,所以指望100%的确定“核捆绑”,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新的俄罗斯决策者完全可能不打美国而只反击中国(人心不可测)。
所谓的“核捆绑”学说里,并没有通过机器决策注入绝对的确定性————核威慑的意愿仍然是薄弱的,仍然是不可靠的,仍然是不可信的。
所谓的俄罗斯“死手”系统,即使是错误理解,仍然没办法用机器绕开核反击的艰难决策————更用说历史上的“周界”(Perimeter)系统根本不是这么设计的(有各种关闭的可能)。
(5)俄罗斯的死亡之手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死手系统:
全名“死亡之手系统”,也被称为“边缘系统”,其正式名字叫Perimeter,也有人叫它MertvayaRuka/死亡之手。这是最早在冷战时期由苏联于八十年代初建立,之后其他核大国陆续加入的自动化核反击体系,亦是核捆绑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是和核捆绑本身一样,其真实存在是存疑的。
死手系统旨在国家首脑与指挥机关以及直接执行核反击的基层操作人员均被消灭或失联的情况下,自动攻击预先设好的打击目标,而打击目标与是否是攻击方无关。
也就是说,一旦国家受到饱和核打击而灭国,中央决策能力与核反击能力均被核突击消灭或瘫痪的话,“死手系统”将自动发出核密码及核打击指令,对全球所有拥核国甚至是常规工业国发动饱和核打击。
这将进一步诱发其他核大国的死手系统,造成覆盖全球的全面核战争,进一步确保核大战中没有任何第三方获利者,以避免核大战后幸存势力之间的实力差距过大。
拥有强大的核武库以及成熟的核反击能力才能构筑死手系统,而死手系统的触发需要以遭到饱和核打击而灭国以及失去人工执行核反击的能力为前提条件,因此任何规模有限的核欺诈都无法触发核大国的死手系统。
二、死手系统如何发挥作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A国拥有核武器,但是其核打击能力不足以覆盖到它潜在的敌人D国——而这是一个同样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于是,A国将它的核捆绑对象设定为B、C两个国家——他们在A国的核武器能够打击到的范围,即使B、C两国与A国关系非常友好。
当D国与A国爆发战争时,若D倚仗其实力,对A发射核弹。则此时,虽然A的核武器对打击不到D,但是根据其“核捆绑”的策略,A会将其有限的核弹全部发射到B、C两国,从而将B、C两国拖入核战争。
如果B、C国家也制定了适应他们自身实力的核捆绑策略,则会有更多的国家卷入核战争,进而引发世界全面核战,并造成毁灭世界的核大战。
因此,核捆绑的目的在于:
1、一旦爆发核战争,所有的核国家将被拖入核战;
2、出于第1条的顾虑,当爆发战争的时候,核国家(尤其是核大国)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
3、由于第2条的原因,所有其他的核国家在可能爆发核战之前就会积极从中斡旋,而不是袖手旁观;
4、由于死手系统无差别攻击一切拥核国甚至是任何工业国,这就避免了核大战后有任何第三方能从中获利。
⑥ 苏联死亡之手的详细资料
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核威慑,在绝密状态下打造了一套“超级末日武器”——“边缘系统”,又被称为“死亡之手”。一旦美苏发生核大战,被激活的“边缘系统”将开始自动检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它没有收到苏联高层的回应,它将自动识别为“末日来临,苏联领导层已经消失”,随即开启对美国的绝地反击。 无人回应仍能反击美国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曾在其电影《奇爱博士》中,描绘了苏联为防止在核大战中被美国“先发制人”,秘密研制了一套能自动展开核反击,足以毁灭全世界的末日武器系统。冷战结束后,时任苏联战略火箭总参谋部上校瓦列里·扬契科曾透露,苏联确实研制出了一套真实可用的超级末日武器。2009年3月,已经72岁的扬契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详细介绍了“边缘系统”的一些具体情况。有些苏联人将“边缘系统”称为“死亡之手”。冷战时期,“边缘系统”肩负着苏联最高领导层授予的特殊任务。苏联研制这套系统的目的是,保证苏联能应对美国的核突袭。即使美国通过核突袭消灭了苏联大部分军队,甚至炸毁了克里姆林官,“拔掉了”苏联国防部,切断了苏联的大部分通信网络也没有关系,只要埋设的地面传感器探测到美军核打击已经发生,“边缘系统”就会启动反击程序。随着苏联的解体,“边缘系统”的存在逐渐被披露了出来,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扬契科参与建造的“边缘系统”于1985年投入使用。据扬契科回忆,苏联之所以下决心制造“边缘系统”,是源于1981年上台的强硬派美国总统里根。抗衡“星球大战计划”里根上台后立刻开始扩大美国的核武库。1981年,苏联军备控制和裁军署官员尤金·罗斯托指出,“美国对于核武器的追求几近疯狂。”苏军元帅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奥加尔科夫曾在1982年9月的华约组织参谋长会议上说:“里根政策是为了称霸世界,是极其冒险的。”不久后,里根做出了冷战中最危险的举动之一——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即打造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计划。此举让苏联害怕美苏间的“核平衡”将被彻底打破。当时苏联高层相信,导弹防御计划是美国人准备发动攻击的借口;新的美国领导人已经准备好要打一场核战争,而且美国现在愿意启动核战争。为了保证苏联能在美国发动核突袭后,保持核反击能力,“边缘系统”被设计制造了出来。但投入使用的“边缘系统”并不是一直在运作。按照设计,“边缘系统”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直到危机迫近时,苏联高层才会激活它。—旦被激活,“边缘系统”将通过地面传感器在苏联境内对辐射程度、地震和核爆炸等迹象进行不间断的检测。一旦检测到有核武器袭击苏联领土,“边缘系统”会先检测苏联总参谋部作战室的通信网络是否畅通,如果通信正常,而且在15分钟至1小时内接到命令,那么“边缘系统” 会认为“苏军高层将继续指挥”,然后自行关闭。但如果苏联总参谋部没有回应,那“边缘系统”就会认为“末日已经来临,苏军高层已被摧毁”,它将立刻把发射核导弹的指令和权力授予苏军导弹井内的值班人员。届时,无论值班人员的军衔大小,只要他按下按钮,苏联的自动核反击就将正式开始。首先,一批“反击控制导弹”将升空,这种导弹平日被藏在能承受核爆炸和电磁脉冲冲击的发射井内。“反击控制导弹”在空中将发出无线电密码指令,苏联所有躲过第一波核攻击的核导弹都将自动接收到这一指令。随即,苏联的核导弹将对美国进行反击。曾研制全自动“边缘系统”那么,如果“边缘系统”突然遭遇故障,例如出现计算机系统中病毒,系统电容被烧毁,停电或遇到地震等意外状况怎么办?当遭遇故障时,“边缘系统”会不会让核导弹意外发射?一旦战争爆发,整合程度如此高的“边缘系统”遭遇意外故障后还能发挥作用吗?扬契科表示:“即使有一系列未曾料到的事情同时发生在‘边缘系统’上,导致‘边缘系统’意外激活,但在最后发射前,还是需要苏联导弹井内的值班人员亲自按下按钮才会让核反击开始执行。这意味着这名值班人员可以阻止世界毁灭。其实在1985年以前,苏联人曾设计过全自动化的‘边缘系统’设计方案最终被苏联高层否决了。所以,投入使用的‘边缘系统’并不是真正的全自动独立装置。”对于万一当时那名苏联值班人员选择按下发射钮呢?因为在收到“边缘系统”授予的指令后,他可能误以为苏联真受到了核攻击的假设。扬契科解释道:“‘边缘系统’的发射启动装置我自己也从未见过。那个启动装置可能未必是按钮,很可能是需要钥匙才能启动的开关。但无论如何,苏联在不断对‘边缘系统’的安全措施进行升级,所以‘边缘系统’因出现意外而被激活的可能性很小。”美军也有类似“末日装置”事实上,在冷战期间,美国也曾打造了几套类似的“边缘系统”,期望能在危机来临时,紧急下令“控制导弹”升空。届时,“控制导弹”将引导美军剩下的核武器进行反击。此外,“紧急导弹通信系统”还在美国境内布置了能检测地震、核辐射等迹象的装置。但相对苏联的“边缘系统”,美国的“紧急导弹通信系统”的整合程度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美国人担心如果将所有核反击程序都整合在一套系统上,万一该系统出现小小的失误或事故,就可能引发足以摧毁全世界的核大战。在整个冷战期间,是美国空军肩负着为美国进行核反击的任务。尽管美国空军肩负的核反击任务与苏联“边缘系统”相似,但他们最大的区别是,苏联“边缘系统”更依附于系统的检测;而美国空军则依赖于飞行员和指挥人员
⑦ 前苏联的“死手系统”到底是什么,为何说其真正报障了世界的和平
“死手系统”是指核国家的系统一旦瘫痪,该系统就会发出核密码,导致所有的核武器捆绑在一起。这个系统能使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敢随意使用核武器,所以一定程度下,能够保证世界和平。
因为俄核弹的打击目标大多数是美国本土目标,至于美国的死手系统会锁定很多目标,这样一来,就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牵扯进来。死手系统不需要任何人力的介入,核反击可以直接自动激活,即使整个国家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如今,核大国的死手系统已经成为阻止核大战爆发的极端压制手段,在核捆绑的压力之下,爆发核大战就意味着世界的毁灭。
⑧ 俄罗斯的“死手系统”到底有多厉害
在苏联时期,为了应对美国的核武威胁,苏联曾经开发过一套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核武器操纵系统,即“死亡之手系统”,传闻该系统能够让苏联(以及如今的俄罗斯)的核武打击指挥部在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仍能够不通过总参谋部和战略导弹管理部门的授权,自行获取最高执行命令,并自动触发已经预先设定到打击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对敌方发动无人控制的“二次核打击”。那么这种恐怖的核打击装置,真的存在吗?
2018年,俄罗斯战略弹道部队前指挥官维克托•亚森表示,如果美国退出《中导条约》,那么俄罗斯将会重启“死手系统”,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死手系统”或已经成功在俄罗斯境内被半激活。
⑨ “可以自动向美国发射核弹”,俄罗斯的死手系统究竟有多神奇
俄罗斯的死手系统确实厉害,美国都怕。因为死手系统控制的是核武器,对准的就是美国,美国当然是提心吊胆的了。
虽然死手有打击能力,但是平常都是休眠状态。因为这关系到核武器,核武器的能力就不必多说了,所以为了怕出错,死手都是设置了多道流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