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由哪个国家首先研制成功隐身轰炸机
隐身轰炸机首先由美国研制成功,美国洛克韦尔公司研制的B—IB型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部分 “隐身”功能的轰炸机。B—IB在飞机外形、涂料和发动机的进、喷气口形状上作了防雷达各红外线探测处理,这就使它在敌方的雷达和红外线探测器面前,具有了一定的 “隐身”作用。 第一种真正的 “隐身”轰炸机是美国的F—117战术轰炸机。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从70年代中期开始执行秘密研制 “隐身”战斗机的 “臭鼬工程”计划。1977年原型机试飞成功,1981年定型投产。F—117外型奇特,翼身融为一体,整个机身表面几乎全部由多个小平面拼并而成,可将雷达波以各种角度散射,不能形成有效的回波。机身采用了大量统计表合材料。并涂有隐身涂料。这就使得F—117基本上不会被雷达和约外线探测装置所发现。F—117原本是作为战斗轰炸机而设计的,但由于它优异的 “隐身”功能,敌机几乎不可能发现它并与它进行空战,加上它飞行灵活性不够,所以它实际是被用来执行夜间轰炸任务的战术轰炸机。在美国入侵巴拿马和海湾战争轰炸伊拉克的空袭中,美国多次成功地使用F—117执行轰炸任务,而一次也没有被对方探测到。 美国战略空军和诺斯罗普公司研制成功另一种 “隐身”战略轰炸机B—2是一种纯粹 飞翼”式飞机,它的机身、机翼、发动机融为一体,既无水平尾翼,也无垂直尾翼,据称它的航程达12 000公里,载弹量达34吨,造价高达22.2亿美元,堪称世界之最。 轰炸机
战斗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又称歼击轰炸机。它是既能执行轰炸任务,又能执行空战任务的飞机。 1915年,德国的 “齐柏林”飞艇不断地轰炸英国本土,英国临时将3架泰洛伊德小型战斗机改装,携带炸弹成功地攻击了德国的飞艇基地。这是战斗轰炸机的最早起源。40年代末,最先冠以 “战斗轰炸机”这一名称的是美国的F—80,它在朝鲜战场上多次执行轰炸和空战的双重任务。早期的战斗轰炸机都是由战斗机改装的。 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战斗轰炸机,是美国于1955年首次试飞的F—105 “雷公”式战斗轰炸机。它最多可载5900公斤炸弹,还可携带核弹。F—105在越南战场上大量执行轰炸和空战任务。 70年代后,美、苏、法等国战斗轰炸机,其载弹量和航程相当于轻型或中型轰炸机,它们装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空对空导弹,飞行性能提高,其空战能力也远高于以前的专用战斗机。 战斗轰炸机
轰炸机--B 2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种轰炸机已经超出了作为飞机的一般含义 轰炸机
。它不仅被视为打败敌人的战略性进攻武器,而且带出了许多战役和保级数仅低于“曼哈顿工程”的作战计划,目的只有一个:在他的作战半径修建机场和基地。 轰炸机
这就是美国波音公司的B 29“超级堡垒”(Superportress)。 1943年6月初,当实验型的b 29轰炸机刚刚定型,美国陆军航空兵已迫不及待的减少58超重型轰炸连队超前进入了熟悉训练阶段,利用跨越青藏高原的航线为b29大量提供物资。当时中国抗日后方的成都机场,专门改建了跑道,成为b29在亚洲的第一个起飞基地。 1944年初,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航空兵为了配合战局的发展,决定用B29直接攻击日本本土,以加快日本帝国灭亡。同年6月15日,68架b29从印度起飞,在中国落地加油后,这直飞日本九州地区,轰炸了日本八幡铁厂,实现了自杜立特b25空袭东京之后,美军首次对日本的战略进攻。同年10月,对日本空袭再次升级,迫使日本调来更多的战斗机进行防御。11月24日起,轰炸范围已扩展到长崎、佐世保乃至中国的沈阳、鞍山等地。但是由于这一时期b29挂炸弹过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轰炸效果。 B-29轰炸机(19张) 1945年,为了给濒临灭绝的日本大本营最后一击,8月6日和9日,第20航空队509混成联队393中队两架绰号为“伊诺拉·盖依”和“博克之车”的b29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历史上第一颗和第二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为太平洋战场画下了的句号。仅在战争最后一年,b29以极小的损失向日本投下了177000吨炸弹,实现了跨州级攻击的梦想,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设计:1940年1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为应付未来大规模战争只需要,向航空工业发出了巨型轰炸机的招标,联合秃鹰公司的b32和b29有幸进入发展阶段,b29采用了同温层高州级飞行,拥有完善的增压曾和生命维护系统,总重为当时大型轰炸机的两倍,使一个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超级武器。 影响:b29在当时创下了世界之最,航程6000公里,能在万米高空巡航,最大速度600公里/小时,b29研制是对当时航空技术的重大挑战,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遥控自卫武器并应用火控系统和全增压的生产型轰炸机,他是整个二战中最杰出的轰炸机,很好的完成了“让战火在帝国的领土上完成,加速了日本帝国的灭亡。 不足:没有机动性、发动机可靠性欠佳。 轰炸机
数据:翼展, 43.1米. 机长, 30.2米. 机高, 4.98米,最大飞行速度:574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0241米,主要机载武器:12挺50机枪,1门20毫米航炮,普通炸弹,燃烧弹,核弹,最大载弹量9000公斤。
㈡ F-117A隐形战斗机是什么时候生产的什么时候公开亮相的在海湾战争中用过吗
F-117A攻击机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81年首飞定型,1983年服役,1988年首次公布,服役后参加过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军事行动,2008年4月全部退役。
F-117A攻击机是美国一型单座双发飞翼亚音速喷气式多功能隐身攻击机,是世界上第一型完全以隐形技术设计的飞机。F-117A攻击机的设计目的是凭其隐形性能突破敌火力网,压制敌防空系统,摧毁严密防守的指挥所、战略要地、工业目标,可执行侦察任务。
在美军入侵巴拿马的行动中,“夜鹰”完成了它的战场首秀。“夜鹰”利用先进的隐身技术,轻松突破了巴拿马军的防空系统,对奥哈托军兵营实施了精确打击。突如其来的攻击打了巴拿马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来被美军地面部队以最小的阻力和伤亡解除武装。
海湾战争,“夜鹰”一战成名,成为唯一一种可避开伊军雷达监视、突破密集防空火力的战机。“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先后共出动了45架F-117A,约占海湾地区多国部队飞机总数的2.3%,但F-117A摧毁伊拉克目标的数量却是多国部队摧毁总数的1.2倍。以“夜鹰”为首的美国空军展示出强大制空能力,让世界为之一叹。
在科索沃战争中,尽管“夜鹰”再次发挥了隐身突防、精确打击的出色性能,用石墨炸弹导致南联盟大范围供电中断,指挥控制中心停止运行。
但是,随后的战斗就没那么顺利,南联盟军队使用“萨姆-3”防空导弹将“夜鹰”瞬间击落,“夜鹰”不落的神话就此终结。后来,有的专家曾到现场查看飞机遗骸,并掌握了大量“夜鹰”的核心数据,为后期破解“夜鹰”的隐身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夜鹰”的退役埋下伏笔。
㈢ 歼20的隐形技术是从俄罗斯引进的还是自己研制的
保洁一会儿说是从f117残骸得来的,一会儿说是台湾经国号研发团队归顺的人员研发的,最近有说是从乌克兰引进的专家研发的,哎…好乱哦
㈣ 隐形飞机的发展历史
隐形飞机从最早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TR-1型飞机,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F-117“夜鹰”隐形战斗机、F-22型先进战术战斗机和A-12“复仇者”海军舰载隐形攻击机等,隐形和反隐形的不断较量将使未来飞机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进一步优化。
反隐形飞机中的苏-37,是苏-27的改进型,是一种具有矢量推进器的超机动战斗机。苏-37的试验机(内部编号T10M-11)是从苏-35的原型机发展而来。拥有超强的雷达扫描系统,据说可以发现隐形飞机。
用雷达寻找飞机有点像在黑夜里用手电筒找人。这个人如果想要不被找到,有三个方法:第一,穿上反射光波能力较差的衣服,比如粗糙的黑布衣服;第二,把身体变得透明;第三,他可以躲在一面和地面呈一定角度的大镜子后面,镜子把手电筒的光反射到“天上”去,拿手电筒的人就看不到了。
飞机要躲避雷达的探测,也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采用反射雷达波较少的材料涂在飞机的表面。第二,可以采用“透波材料”,也就是对雷达波“透明”的材料。不过飞机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不可能用透波材料制作,所以在隐形飞机上透波材料只能用在个别的部位。第三种方法就是躲在“倾斜的镜子”下面,飞机通过特定的外形设计,可以让多数雷达波反射不到雷达接收机的位置。
2008年3月11日,美国空军宣布,F-117A隐形战斗机将于全部退役,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型实用化的隐形战斗机将退出历史舞台。然而F-117A的退隐却反衬出战斗机隐形化时代大幕的揭开。
F-117A战斗机研制于20世纪70年代。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美国一直力图找到一种有效的手段,突破苏联严密的防空网。在先后尝试了“高空”和“高速”两种手段后,美国发现,采用传统的常规手段,难以突破苏联以截击机、防空导弹和高炮联合组成的防空网。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应当研制一种具有不被雷达发现功能的隐形飞机,在战时首先攻击苏联防空网的核心部门——如雷达、指挥中心等,为传统的轰炸机打开大门。在这种情况下,F-117应运而生。
1978年,洛克希德公司开始研制该型飞机,1981年,该机首飞成功,1983年正式服役。洛克希德公司共生产了59架该型飞机,总耗资约66亿美元,单机价格约为1亿美元略多。
也有人指出,二战德国的ho229才是最早的隐形飞机,但是因为当年的设计图纸下落不明,唯一的原型机也在美国,所以无法确认。 由于正值“冷战”高峰,F-117服役后一直保持其神秘感,可以说是美军当时的“杀手锏”武器。直到东西方局势缓和,东欧发生巨变,美国才首次亮出这一法宝。1989年12月,在美国入侵巴拿马的行动中,两架F-117向巴军营地投掷了激光制导炸弹,这种“杀鸡用牛刀”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测试F-117在实战中的表现。
而1991年的海湾战争成为F-117的“成名演出”。此战中,F-117不仅担任了打击巴格达市区目标的任务,且多次负责摧毁伊军防空雷达和指挥中心等重要目标。据称其承担了战争中美国空军攻击目标总数的40%,总计出击达1271次,无一受损。事实证明,F-117基本满足了其设计需求,最适合攻击中等技术水平、中低训练水平、缺乏高技术防空装备和组织体系的对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雷达技术的发展,以及早期隐形技术的局限性,在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技术和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F-117逐渐显出老态。
1999年,在科索沃战争中,一架F-117被南斯拉夫军队以老式低空导弹击落,另有不确定数量的被击伤记录。这一情况说明,F-117已不适合再用来突破有较高技术和训练水平的防空网。
2001年“9·11”事件以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动逐渐成为美军作战重心。当对手甚至没有雷达时,再用F-117攻击沙漠里的帐篷,既不比常规飞机经济,也不比常规飞机有效。此时的F-117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既不适合承担日常的低风险任务,又因潜在对手的进步而不适合执行高风险的攻击任务。随着战争挤占装备费情况日益严重,美国空军裁减部队的斧子必然砍向这型“高不成低不就”的装备。至此,这种世界上第一型投入实战的隐形飞机的谢幕已成必然。
在F-117之后,隐形飞机家族已经“后继有人”,但尚未“枝繁叶茂”。
推出F-117之后,美国先后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推出了F22和F35两型隐形战斗机,以及B-2隐形轰炸机。其中,F22最早在战斗机(F-117严格说来是一型攻击机)上实现了“超低可探测性”,其硕大的身躯在雷达显示屏上仅仅体现与一只小鸟相仿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但是,F22的单价过高,已接近2亿美元,即使是美国人也难以承受。为此,美国在低成本的考虑下,又发展了后继的F35型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可以认为是一种缩小版的F22,但是由于它充分吸收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所以更加“聪明”,更加人性化,美国空军要求采购的F22为300余架,而F35将既由美国军队使用,又出口给美国的各个盟国,因此其最终采购数量可能达到数千架。
另外,战斗机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按照俄罗斯标准和美国新标准为第五代),在第四代战斗机的要求中,“隐形性能”是一项基本要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公认的仅有F22一型,在试飞的新型号中,也仅有F35能够满足要求。在未来战争中,F22与F35将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F22可能扮演“揣门者”的角色,负责打击对手的高性能战斗机和防空系统。而F35将执行大量日常的空中作战或对地攻击任务。
至于B-2轰炸机,其实也将逐渐面临F-117的境遇,毕竟其研制时代也较早,性能将逐渐落伍,特别是其过于脆弱和“娇气”,不仅不易维护,而且在被发现时还缺乏合格的自卫能力。因此,再过一段时间后,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该型飞机很可能将被用于攻击一些低防护的目标,不再从事过高风险的活动。
㈤ 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可以同时研发两种隐身战斗机的两个国家是
能研发的很多 但是研发出来的隐形效果是另一回事 就好比都是枪 你是汉阳造 它是马克沁
㈥ 俄新型隐身轰炸机或2027年前列装,这种轰炸机的强大之处在哪
俄罗斯又称罗斯联邦,简称俄联邦、俄国。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半总统制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隐形轰炸机(Stealth bombers)由美国研制成功,美国洛克韦尔公司研制的B-1B型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部分 “隐形”功能的轰炸机。在战场上的隐形功能往往可以做到高效率的偷袭。为战略提供优势条件。是现代轰炸机发展的方向之一。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4月2日报道,俄罗斯研制的远程航空兵未来航空综合体PAK-DA隐身轰炸机,将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破北约的前沿防空线。
㈦ 俄对“猎人-B”为何对隐身无人机寄予厚望呢
俄罗斯苏霍伊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隐身无人机猎人-B,这款猎人隐身无人机在2019年9月27日时与苏57飞机进行了空中的联合飞行。在这30多分钟的联合飞行过程当中,令人无人机展示出了自己先进的各种性能。
㈧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研究进展
美国和前苏联等军事强国就着手研究等离子体吸收电磁波的性能。前苏联最早开始进行等离子体实验的重点是等离子体在高空超音速飞机上的潜在应用:90年代初,美国体斯顿实验室进行的一项为期两年、投资65万美元的实验表明,应用等离子本技术可使一个13cm长的微波反射器的雷达截面在 4~l4GHZ频率范围内平均降低20dB,即雷达获取回波的信号强度减少到原来的1% l997年.美海军委托田纳西大学等机构发展等离子体隐身天线,其机理是:将等离子体放电管作为无线元件,当放电管通电时就成为导体,能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当断电时便成为绝缘体,基本不反射雷达发出的探测信号.初步的演示已显示了这种天线的发射接收功能和隐身特性。美国在其(1997年国防部基础研究计划)中也提到.“中性等离子体效应可以为军用飞机和卫星提供隐身条件”,可见美国对等离子体技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俄罗斯取得了较多进展,其研究成果领先于美国。据报道,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已经开发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等离子体发生器,通过在地面模拟设备、自然条件下以及飞机上进行实验充分证明了这种隐身技术的实用性。、第一代产品是等离子体发生片.其厚度为0.5~O.7mm,电压几千伏。工作电流仅为零点几毫安。将这种等离子体发生片贴在飞行器的电磁波强散射、部位,即可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第二代产品是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等离子发生器中加入易电离的气体(还需携 、带专用气体),即可产生等离子体(但产生的等离子体厚度仍嫌过小).第二 。代产品重量不到100kg.耗电不超过几十千瓦(对飞机所能承担的有效载苛与供电功率而言仍嫌过大)。经飞行试验,它除了具备第一代等离于体隐身系统的功能外.还能改变反射信号的频率.通过向敌人发出假信号.使敌人判断错误来实现隐身。据报道,这种技术不涉及飞机本身的空气动力系统.在不影响飞机技术性能的同时,采用该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一定频率的雷达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0%以上。第一代和第二代等离于体隐身技术产品都已进行了成功实验。
俄罗斯公开的可与美国F22相抗衡的第五代米格1.44战斗机据说就是试验了这项先进技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正在研制更有效的第三代产品。据推测,第三代产品可能是利用飞行器周围的静电能量来减小飞行器的雷达反射截面。俄罗斯的最新试验表明,应用第三代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4~14GHZ频率范围内可以使米格飞机的RCS值减少到原来的1%。
除美、俄外.法国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的有源隐身系统,据报道可能会采用等离子体屏蔽技术。对等离子的某些研究成果很可能用于作战飞机特别明显部位的屏蔽.如空气进口,排气口或机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已研制出了等离子体隐身天线。
鉴于隐身技术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中国在等离子体隐身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约l0年时间。有不少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有关院系都在进行等离子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对等离子雷达隐身方面已经取得了原理验证上和工程试验的成功,并有很多独到的创新,预计再经过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飞行器即有望实现全面等离子隐身。
㈨ 美国最好的隐形轰炸机是B2,俄罗斯最先进的隐形轰炸机是哪个
轰炸机160
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现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研制的超音速可变后掠翼远程战略轰炸机,北约赋予的代号为海盗旗(英文: Blackjack),同时其优雅的外形和俄罗斯空军的白色涂装使其也被赋予“白天鹅”的美称。
160是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同时也装备着世界上推力最强劲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并与美国空军的B-1轰炸机相抗衡,后起之秀的速度比美国B-1轰炸机快80%,比B-1轰炸机大将近35%。航程比B-1轰炸机多出将近45%。
1987年5月,开始进入部队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作战方式以高空亚音速巡航、低空亚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袭为主,在高空时可发射长程巡航导弹在敌人防空网外进行攻击;担任防空压制任务时,可以发射短距离导弹。此外,该机还可以低空突袭,用核弹头的炸弹或是发射导弹攻击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