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龙飞船,俄罗斯联盟飞船与中国飞船哪家强一些
NO.1,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
俄罗斯的载人飞船联盟号,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长,发射次数最多的飞船,迄今为止已经发射了140次。它就一直是国际空间站的唯一交通工具,现在“龙”飞船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联盟号飞船虽然可靠性高,但空间狭小,一次只能乘坐3名宇航员,联盟号上有逃生系统,但宇航员并没有操作的权限,只能由地面部门激活。
目前来看,美国“龙”飞船的技术无疑要比俄罗斯联盟号更加领先,但相信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发射之际,它将会证明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⑵ 航天飞机的简介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它的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①轨道飞行器,包括三副引擎火箭、驾驶员舱、乘务员舱和载货舱。②用作提供推进的外贮箱。③火箭助推器,共有两枚,使用固体燃料。航天飞机的主要用处是空间运输、卫星服务,它可以靠近其他航天器,为其输送物品及修理等服务项目。还可以进行星际观测,军事、地理观察及拍照。由于其本身体积较大(高20多米,长50多米),也可以做为大型空间建筑。航天飞机起飞时可以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减轻负担,可以把工作完毕后的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推进外贮箱抛掉。航天飞机的主要机械在返回地面后经过整修还可以继续使用。
美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与实施航天飞机的计划。第一架航天飞机“企业号”1977年开始在各种复杂的地面上和大气层中试验。1981年首次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太空试验飞行,飞行三天后成功地返回地面。从此以后,载人的航天飞机开始进入太空。
航天飞机把人载入太空,在上面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比如太空育种,药物合成,晶体提纯,金属冶炼,宇宙观测等等,因为航天飞机上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这是在地球上得不到的。所以可以做很多地球上因为重力影响没法做的实验。航天飞机的好处就是可以重复使用,节约经费。并且在返回地球的时候不用燃料,像鹰一样是靠滑翔降落到地面的。航天飞机的外形就像普通飞机一样。但它的表面必须有隔热层,否则飞回地球的时候会被和空气剧烈摩擦产生的热量烧毁!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标志着它的综合国力,你看看美国,俄罗斯都有航天飞机,咱们就没有。但是我们的神州系列飞船发展的也很快,要有信心!
天地往返穿梭器—航天飞机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这架航天飞机总长约56米,翼展约24米,起飞重量约2040吨,起飞总推力达2800吨,最大有效载荷29.5吨。它的核心部分轨道器长37.2米,大体上与一架DC—9客机的大小相仿。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至8名,飞行时间从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航天飞机的59次飞行中,在太空施放卫星50多颗,载2座空间站到太空轨道,发射了3个宇宙探测器,1个空间望远镜和1个γ射线探测器,进行了卫星空间回收和空间修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探测实验成果。
美国航天飞机创造了许多航天新纪录。航天飞机首航指令长约翰•杨6次飞上太空,是世界上参加航天次数最多的宇航员。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员莎丽•赖德(Sally K•Ride)乘挑战者号上天飞行,名列美国妇女航天的榜首。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把美国第一个黑人宇航员布鲁福德(Guion S•Bluford)送上太空飞行。1984年2月3日乘挑战者号上天的麦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带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1984年4月6日挑战者号上天后,宇航员首次抓获和修理轨道上的卫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参加挑战者号飞行的莎丽文(Kathryn D•Sullivan)成为美国第一位到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1985年1月24日发现号升空,首次执行秘密的军事任务。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Tayler Wang)乘挑战者号上天参加科学实验活动。1985年11月26日,亚特兰蒂斯载宇航员上天第一次进行搭载空间站试验。1992年5月7日奋进号首次飞行,宇航员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抢救回收卫星成功。7月31日亚特兰蒂斯号上天,首次进行绳系卫得发电试验。9月12日奋进号将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第一位日本记者和第一对宇航员夫妇载入太空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航成功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时,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极其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4.7米的大型货舱,能将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机上的电脑系统,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林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安装在能源号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失败,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风雪号能象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千米/小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暴风雪号首航成功,标志着前苏联航天活动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辅平了道路。原计划一年后进行载人飞行,但由于机上系统的安全可靠尚未得到充分保证,加之其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载入飞行的时间便推迟了。
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航天飞机停飞近3年,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使全世界对征服太空的艰巨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遇难宇航员为斯科比、史密斯、麦克奈尔、杰维斯、鬼冢(夏威夷出生,日裔)、朱迪恩•雷斯尼克(女)、麦考利芙(女教师)。
美国东部时间当日上午11时39分12秒,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空中心10英里上空,在“轰”的一声巨响之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凌空爆炸。美国全部航天飞机飞行因而暂停了3年,“星球大战”计划也遭受严重挫折。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7宇航员罹难
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
美东时间上午九9点(北京时间22:00),也就是在哥伦比亚号着陆前16分钟,该机突然从雷达中消失。
电视图像显示,解体的哥伦比亚号在德州的上空划出了数条白色的轨迹。
美国航空航天局并没有立即宣布包括一名以色列宇航员在内的全体船员已经遇难,但是肯尼迪机场现在已经降下半旗。目前在德州地区寻找哥伦比亚号残骸的工作仍在继续,航空航天局已经向民众发出警告,不要接触任何碎片,因为在航天飞机引擎上覆有毒性极强的化学涂料。
哥伦比亚号进行紧急着陆的航空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航天局的发言人凯勒-赫尔林向CNN表示:“在当时的情况下,恐怕哥伦比亚号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
事发之后,布什总统立即结束了戴维营的短暂休假,返回了白宫,密切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现有的四架航天飞机中服役时间最长的,此次的意外事件使人们回想起了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的失事,当时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联邦调查局发言人安吉拉-贝尔表示,目前没有直接证据显示此次事件与恐怖分子有关。
哥伦比亚号发生意外时的飞行高度为203,000英尺,时速为12,500英里。
航空航天局的发言人凯瑟琳-沃森向全国公共广播网表示:“目前所有的飞行控制器都在努力寻找能够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的数据。”但在被问及是否能够有宇航员幸存时沃森流下了眼泪。
此次在哥伦比亚号上遇难的七名宇航员分别是:里克-赫兹本德、威廉-麦克库尔、麦克尔-安德森、大卫-布朗、凯尔帕娜-乔拉、劳里尔-克拉克以及以色列人伊兰-拉蒙。
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此次事件对于两国政府、两国人民以及遇难宇航员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航天飞机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由运载火箭发射的飞行器,用于进入地球轨道,在地球与轨道航天器之间运送人员和物资,并滑翔降落回地面。第一架航天飞机于1981年4月12日发射升空。航天飞机主要由3部分组成:带机翼的轨道器,用于运载航天员和物资;外部推进剂箱,用于携带供3台主发动机使用的液氢和液氧;一对大型固体推进剂捆绑式助推火箭。整个系统的起飞重量达2000吨,高56米。发射时,助推器和轨道器主发动机同时点火,推力达3100万牛顿。起飞后约两分钟,助推火箭被抛弃并用降落伞降落,回收后再次使用。轨道器将外部推进剂箱中的推进剂消耗完时,已获得99%的轨道高度,于是抛弃。此推进剂箱在坠入大气层时解体。虽然航天飞机像常规载人航天器一样垂直发射,但不同的是,它能像普通喷气式飞机一样滑翔降落在跑道上。轨道器在设计上可重复使用00次,降低了航天飞行的成本。航天飞机可将卫星和探测器装入它的货仓带到太空去施放,也可由航天员在太空中回收或修理轨道上出了问题的卫星。航天心机还可用作太空实验室,携带专门的研究设备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航天飞机完成任务返回地面远比升空时的难度与危险性要大。当轨道飞行器返回地球重入大气层时,它必须十分精确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角度。由于机身与空气的剧烈摩擦,其外部可产生1500摄氏度的高温,如果没有防护装置,飞机将会熔化。所以,在航天飞机的外表覆盖了一层大小形状不同的黑色光亮的硅酸盐纤维瓷片,这些瓷片的隔热性能非常好,可以保证热量不被传导到飞行器上。航天飞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制造的最复杂、最尖端的运载工具。它庞大而精密的系统由数百万个零部件组成,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航天飞机毁灭。两架失事的航天飞机,一个是因为小小的密封圈发生泄漏,在起飞后不久发生了爆炸;一个是因为瓷片脱落击坏身,在重返大气层时发生机身解体。两次事故使十几名宇航员壮烈牺牲。人们在感激这些勇士,震惊这种灾难的同时,仍然会对科学事业充满不懈的激情。
目前只有美国拥有航天飞机,但由这些航天飞机所进行伟大事业,使人类对科学的认识产生了突飞猛进的作用。
航天飞机是世界上唯一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70-80年代,美国、苏联、法国和日本等国相继开始研制航天飞机,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原因,到目前只有美国研制的航天飞机投入使用。航天飞机用途广泛,可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停靠、空间科学实验、发射回收或检修卫星。它曾在空间捕获一颗未能进入同步贵道的国际通信卫星6号,进行修理后,又把它送入同步轨道。它还发射过并三次整修哈勃空间望远镜。航天飞机通常可乘7人,飞行时间一般在2周以下,最长可达28天。
目前航天飞机的主要任务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各种建设用部件和补养。美国原设想使用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可以节约花费。但结果全然不同,每架航天飞机的研制费非常高,最新的奋进号研制费达20亿美元,而且每次发射费用1亿多美元。因此至今只做了6架航天飞机,其中一架企业号为样机,另外有五架工作机,分别是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可靠性还是非常高,自1986年1月挑战者号发射失败后一直到2002年4月为止已成功飞行过110次。
⑶ 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发射失败,宇航员是怎样从5万米高空逃生的
根据新闻消息称俄国航天员阿列克谢·奥夫奇宁和美国航天员尼克·黑格的联盟MS-10飞船,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后约119秒后,火箭第一级分离,位于火箭顶端的整流罩被抛下,然而火箭第二级的发动机突然关闭,最后导致飞船载人舱舱与火箭紧急分离,两位航天员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抛出降落伞着陆,可以说这次的完全逃脱都是依靠他们的反应能力及宇航服中降落伞及时打开。最终鉴定航天员状态良好,目前已被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然后就是在发射阶段,此时飞船受到的最大威胁来自火箭,如果其在发射台起火爆炸、起飞后姿态失控,都会危及航天员生命。细心人可能会注意,发射载人飞船时,火箭顶端有个像天线一样的装置,它就是航天员的另一个“生命通道”——逃逸塔。
这次发生的联盟MS-10飞船事件然后人员安然无恙了,另一方面却让航天界受惊不小。对此事俄罗斯方面正在组建委员会调查事故原因,并宣布暂停所有载人航天飞行。
⑷ 神舟飞船与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有多大技术差距
中国的“神舟”与俄罗斯的“联盟”飞船哪个更好呢?
据英国广播公司援引俄罗斯飞船建造技术副主任格里戈里耶夫的话说,虽然俄罗斯航天部门与中国有关科研部门进行了长期的合作,但是几乎所有的技术设备都是中国自己造的。
作为俄罗斯飞船制造商的专家,格里戈里耶夫说:“中国利用了我们的经验,但是他们却没有盲目地模仿我们的技术。”他说,中国在为这次载人航天做准备时,尊重了同样的原则:就是所有技术设备必须由中国自己制造的。据他透露,俄罗斯航天部门曾经在1995年提议向中国出售俄国"联盟"号宇宙飞船的比例模型,但是,中国方面不为所动,最终中国航天部门仅仅购买了俄罗斯的着陆舱。格里戈里耶夫说:“以我们的着陆舱作为基础,中国制造了他们自己的着陆舱。”他说,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并不同于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尽管俄罗斯专家对中国在太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施加了一些影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自己开发了它的太空计划。
从飞船的外观来看,中国首次载人宇宙飞行所使用的“神舟”号系统看起来与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系统相似。显而易见,中国的载人飞船吸纳了俄罗斯飞船的一些设计,但是实际上中国所使用的系统并不是俄罗斯系统的翻版,两船之间除了外形相似外几乎完全不同!相反,在某些方面,“神舟”所使用的技术还优于“联盟号”号。事实上,中国为这次宇航任务自行设计和建造了火箭和飞船的很多重要部分!包括重要的着陆舱。用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道理讲中国的神舟比俄罗斯联盟飞船更强大。
据信,俄太空机构的官员曾经要求中国邀请他们参加“神舟”号飞船的飞天仪式,但中国方面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从神七的发射到太空行走再到平安返回,结果无疑是圆满成功的。尽管行走时突然出现的火警使人担忧,那只是感应器的错误报警而已。再加上翟志刚在进入太空前一时打不开舱盖,尽管增加了人们的紧张气氛,但顺利出舱比什么都重要。
在世界宇航史上,1965年3月18日,苏联飞船载着宇航员阿列克塞·列昂诺夫第一次出舱进入太空,同年6月5日,美国飞船载着宇航员爱德华·怀特也实现了太空行走。但中国神舟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当年的美苏,从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到宇航员太空行走,中国只用了五年。神舟发射频率高的背后是对神舟飞船的技术自信。
值得提醒的是,美俄的空间站早已投入使用,中国的神舟只是相对简单的太空行走!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是后来者,才开始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保持清醒地头脑去了解中国与美国及俄罗斯的差距,对我们的快速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不管怎么说,中国神舟飞船载着宇航员成功太空行走表明,中国成了除美国和俄罗斯以外第三个具有技术能力使宇航员出舱进入宇宙的国家,这将为中国建立太空站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实施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⑸ “礼炮号”“联盟号”和“进步号”三者有着怎样的关系
“礼炮号”在太空长期运行时,航天员的更换和所需消耗物资的补充分别由“联盟号”和“进步号”天地往返运输器承担,因此,“礼炮号”的对的更换和所需消耗物资的补充分别由接舱是供“礼炮号”与“联盟号”和“进步号”在太空对接时用的,也是航天员进出空间站的出入口。如“礼炮6号”的对接舱设有两个对接口,既可同时与两艘“联盟号”飞船对接,也可用一个接口同“联盟号”对接;另一个供停靠“进步号”飞船用。“进步号”无人运货飞船是专为空间站运转货物而研制的,实为“联盟号”飞船的改型,长8米,直径2.2米,由运货舱、燃料舱和工作舱三部分组成,一次能运货2.3吨,包括燃料、食品、水和氧气等必需品。当“进步号”升空与空间站对接后,自动将货物卸下,并装上空间站不再需用的物品然后自动脱离空间站,其中运货舱与燃料舱在进入大气层后烧毁,只保留工作站继续留在空间。
⑹ 联盟1号飞船是怎样失事的
1967年4月3日,原苏联第一艘载人的联盟号飞船顺利发射,而且完成了第13圈的轨道飞行,飞船宇航员向地面报告工作顺利。在飞到第18圈时,操纵和稳定飞船明显发生了困难,即在从地面起飞26小时45分后,航天员开始做再入大气层的定向操纵和启动反推火箭的时候。事故发生了……当飞船以644千米/时的速度撞到地面时,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上校当即死亡。
可以这样设想:由于轨道机动或者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出现的旋转,使回收降落伞的吊伞索缠在一起,因而在打开降落伞时不能展开,降落伞变成了一条“飘带”,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联盟1号”在发射前曾使用计算机有系统地检查了火箭的每一个部件。为谨慎起见,第一次飞行只选了1名宇航员,他就是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他是苏联宇航员中技术最好的人之一,也是第一个2次进入外层空间的人,可是在这第二次飞行即将结束时,他却丧了命。
联盟1-8号——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的建立
“联盟1号”失事使苏联的载人宇航推迟了18个月,直到1968年10月26日苏联才发射了1艘新的“联盟号”飞船。
“联盟3号”宇宙飞船由宇航员别列戈沃伊驾驶在轨道上飞行了4个昼夜,然后平安返回地球。在这次飞行中,别列戈沃伊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在空间轨道,试图和1架无人驾驶的“联盟2号”飞船对接。别列戈沃伊让他的飞船和“联盟2号”自动接近到相距200米处,然后改用手动操纵系统,使2个飞船靠近到仅数米的距离。
苏联的第一次飞船对接是在1969年1月完成的。弗拉基米尔·沙塔洛夫驾驶的“联盟4号”飞船同“联盟5号”飞船实行了接近和对接。
“联盟5号”上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叶利谢耶夫和叶夫根尼·赫鲁诺夫穿上宇宙服进入了“联盟4号”。苏联人把对接后的组合飞船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
1969年10月11日、12日、13日,苏联接连3天发射了“联盟6号”、“联盟7号”和“联盟8号”3艘飞船,在轨道上进行了广泛的科学考察,其中包括在真空和失重情况下进行金属焊接的操作试验。此外,这3艘飞船还实行了协调动作的编队飞行。这3艘飞船的发射倾角是一样的,它表明它们是从同一个地点接连3天发射的,这在当时,是在空间技术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苏联频繁发射“联盟号”宇宙飞船的时候,正是美国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可以明显感到,苏联正致力于建立太空实验站的试验,太空站的问世已为期不远了。
⑺ 航天员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1、年轻:年轻是成为宇航员的首要条件。尽管宇航员50多岁照样飞天,但是欧洲航天局只会接受年龄在27岁至37岁之间的申请者。
2、科学头脑:宇航员候选人须拥有大学学历,而且必须是工程学、理科、医学或数学专业的大学学历。候选人还必须能讲英语(太空之旅的主要语言),会讲俄语则会让候选人多一个优势。
3、耐心: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之前,宇航员最少也要等上五年时间。
4、勇敢:在人类征服太空的征程中,先后发生过两次航天飞机灾难,其他类型的事故同样不胜枚举。
5、团队精神:宇航员长期面对的是:由任务控制人员、科学家、工程师和相关官员组成的300人任务小组。任何自视清高、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不是航天局招募的对象。
6、准备过一种陌生的生活:在短期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中,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只作短暂休息。宇航员必须调整心态,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做好心理准备。失重是最奇怪的感觉,不过,三四天后就要习以为常。
7、过硬的心理素质:宇航员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太空中的表现。连宇航员的重要素质之一是能够直面挫折,挫折或是由自身所犯错误导致的,或是由不受控制的外部环境导致。
(7)俄罗斯联盟者号怎么驾驶扩展阅读:
载人航天活动对于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严格的要求。航天医学专家根据航天任务及其对各类航天员不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拔项目、内容和标准化。
一般包括基本资格审查、临床医学检查、生理机能选拔、心理选拔、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选拔等。航天员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在各个国家基本相同,特别是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一样的。
美、苏早期航天员的选拔标准和方法有许多共同点;航天员均选自歼击机飞行员;航天员的选拔均以飞行员选拔为基础;所规定的选拔项目几乎相同。
⑻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2001年3月24日 中新社
中新网北京3月23日消息:空间站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适于人类长期工作、生活的大型航天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是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6年2月,由工作舱、过渡舱、服务舱组成的“和平号”空间站基础构件进入太空。此后,基础构件先后与5个太空舱成功对接。1987年,“和平”号空间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和平”号体积约400立方米,重约137吨,其中科研仪器重11.5吨。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造,由多舱段空间交会对接后组成。其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用来与实验舱和“联盟”号飞船及“进步”号货舱对接。它是一个舱段式结构,总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总重20.4吨,由4个基本部分组成:球形增压转移舱,直径2.2米,上面装5个直均为0.8米的对接窗口,径向1个,侧部对称安装;增压工作舱,这是空间站的主体总米,长为7.67米,两个柱形段的直径分别为2.9和4.2米;不增压服务动力舱,位于空间站尾部,长2.26米,直径4.2米,除装有主动机(推力2乘2940牛)和推进剂外,还装有对接天线、探照灯、无线电通信天线等;增压转移对接器,它长1.67米,直径2米,位于服务动力舱中央,提供第6个对接通道。
15年来,“和平”号先后接待了包括阿富汗、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德国、日本、叙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十几个国家24个乘务组的62位科学家,取得了一大批空间科研成果。特别是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雅科夫博士从1994年1月8日至1995年3月在“和平”号上从事研究,一举创造了在宇宙空间连续停留14个月的世界航天纪录。
“和平号”空间站大事记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5日23:21 新浪科技
1996年2月20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升空10周年。10年来,空间站绕地球飞行57157圈,行程近25亿公里,先后接待了各种飞船78艘。进入空间站的有59人次,其中,航天员波利亚科夫累计在太空飞行679天,最长的一次是438天。
2月21日,俄罗斯联盟TM23号飞船载着奥努夫连科和乌萨切夫飞往和平号,以接替在那里的吉真科、阿夫杰耶夫和赖特。5名航天员在站上工作一周后,原在站上的3名航天员于2
9日乘联盟TM22号飞船返回地面。
3月22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6人中有2名是女性,其中一名为53岁的香农·露西德。23日实现了与和平号的第三次对接。对接后,露西德前往和平号,成为美国第一位进驻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另外,航天飞机将1吨重的水、科学设备运进和平号,美国、俄罗斯航天员还交换了纪念品。3月29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脱离,31日返回地面。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6次飞行。
4月23日,俄罗斯用质子号火箭将和平号空间站最后一个舱段-自然舱发射入轨。26日与和平号对接成功,从而完成了和平号的全部建造工作,该舱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至此,和平号上已对接了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号、光谱号、自然号等舱段,另有联盟TM23号飞船与之对接,总重量为120多吨,可用空间近400立方米。
8月17日,俄罗斯首次用联盟Y火箭发射联盟TM24号载人飞船成功。19日飞船与和平号对接,俄罗斯航天员科尔尊、卡列里及法国女航天员安德烈-德埃进入和平号,与奥努夫连科、乌萨切夫和露西德会合。9月2日,奥、乌和安乘联盟TM23号返回。
9月16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上天。18日实现了与和平号第四次对接,把美国的布莱赫送往和平号,同时,把女航天员露西德接回。23日航天飞机同和平号脱离对接。26日,航天飞机返回地面。露西德在太空生活了188天,打破了俄罗斯康达科娃创造的女性在太空飞行的最高记录。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9次飞行。
1997年1月12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其中一人为布来赫的替换者利宁格尔。15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实现第五次对接,19日航天飞机脱离和平号返回,同时接回在太空飞行了128天的布莱赫。22日航天飞机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1次飞行。
2月10日,俄罗斯联盟TM25号飞船载两名俄罗斯航天员齐布列耶夫和拉佐特金及一名美国航天员利宁格尔升空。12日因自动对接系统出现故障,航天员采用手动方式与和平号对接。
2月23日,和平号上的两台基本电解生氧装置连续出现故障,站上的3名航天员改为使用高氯酸锂装置来生产氧。航天员拉佐特金在量子1号舱内制氧时,制氧设备突然破裂,引起火灾,明火燃烧了90秒,烟雾弥漫到整个空间站,航天员们都带上了防毒面具,浓烟持续了5-7分钟。幸好站上的空气过滤系统性能良好,没有给航天员造成更大危害。
4月6日,俄罗斯进步M34号货船升空。8日与和平号对接,为和平号送去了3个灭火器、电解生氧备件、燃料和生活用品。6月25日,进行了进步M34号例行的重新对接试验,俄航天员齐布利耶夫用遥控方式引导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时,飞船与和平号光谱舱发生了碰撞事故,把舱体靠近散热器处撞了一个300平方毫米的孔,并使两块太阳能帆板偏转了角度,造成空间站电力减少一半。
4月29日,俄罗斯的齐布利耶夫和美国的利宁格尔进行了首次俄、美航天员联合太空行走,两人在和平号舱外工作了4小时57分,进行空间站组装与操作演练。
5月15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16日与和平号实现第六次对接,把美国航天员福尔勒送上和平号替换利宁格尔,并为和平号带去了1.8吨补给,包括一台氧气发生器和修理工具。21日与和平号分离,24日利宁格尔随机返回地面。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4次飞行。
7月18日,俄罗斯和平号上的一航天员意外地损坏了和平号上的制导系统,致使太阳帆板偏离太阳,再次造成断电事故。为此,地面人员决定停止此次的出舱修复光谱舱的工作,这项工作改由下一批航天员完成。
8月5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一台供氧电子系统又发生故障。和平号上共有两个供氧电子系统,其中的一个早已因电能不够而关闭。
同日,俄罗斯发射联盟TM26号载人飞船升空。7日,以手动方式与和平号对接,进站的索洛维约夫和维诺格拉多夫同站上的3名航天员会合,他们将替换齐布利耶夫和拉佐特金。9月6日,索洛维约夫和福尔勒进入太空工作了6个小时,他们发现被进步号货船撞过的光谱舱虽表面撞击严重,但整个光谱舱壳体完好无损。为确保光谱舱的能源,他们还调整了太阳帆板的朝向。此次是世界第200次载人航天飞行。
9月26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将美国航天员沃尔夫送上和平号,替换在和平号上的福尔勒。27日与和平号实现第七次对接,并送去一台计算机和4吨用于修补和平号的材料。10月3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分离,在和平号上工作了4个半月的福尔勒也同机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7次飞行。
11月6日,俄罗斯索洛维约夫和维格拉多夫再次到和平号舱外行走,安装一块新的太阳能帆板,以代替被进步号货船撞坏的帆板,他们在太空先后用去了6小时17分钟。入舱时,又发现量子2号过渡舱漏气。
12月20日,俄罗斯进步M37号货运飞船升空,22日与和平号空间上对接,为和平号运去给养、9条蝾螈和120只蜗牛,用来做太空失重试验。
1998年1月23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执行第八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对接任务。同机到达的托马斯进站替换了沃尔夫,沃尔夫随奋进号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9次飞行。
3月14日,俄罗斯进步M38号货运飞船升空,17日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除送去给养外,还有一台新的外置发动机,以替换已超期服役的旧发动机。
5月15日,俄罗斯进步M39号货运飞船升空,17日与和平号对接。
6月2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其中一名为俄罗斯航天员柳明。4日与和平号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的第九次对接。主要任务是接回在和平号上工作的美国航天员托马斯,同时还试验阿尔法空间站新燃料箱,施放有中国人参加的阿尔法频谱仪,在太空第一次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91次飞行。
8月13日,俄罗斯联盟TM28号飞船载3人升空,15日飞船与和平号对接。航天员为巴塔卡尔,阿夫杰耶夫和巴图林,巴图林是俄罗斯首位进入太空的政府官员,他曾担任过叶利钦总统的国防助理。25日巴图林同已在站上的马萨巴耶夫、布林达一同乘TM28号飞船返回。
10月25日,俄罗斯进步M40号货运飞船升空。
1999年2月22日,“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成功接驳“和平”号空间站。此前,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成功地发射了“联盟”TM-29号宇宙飞船并抵达“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计划在空间站上停留六个月,机组人员包括俄罗斯的阿凡纳西耶夫(Afannassiyev)、法国的海格纳(Haignere)以及贝拉和帕达卡,后两人将于3月初返回地面。
1999年2月27日,一半的“和平”号空间站26号机组人员与贝拉一起乘“联盟TM-28”号飞船脱离空间站,并于1999年2月28日在哈萨克斯坦着陆。阿维代耶夫与“和平”号的27号机组人员阿凡纳西耶夫和海格奈尔一起仍留在空间站。
1999年8月27日,“和平”号27号机组的阿凡纳西耶夫、阿维代耶夫和法国人海格奈尔乘“联盟TM-29”号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8月28日格林尼治时间0时35分在哈萨克斯坦的Baikonur市60公里远的Chapayenka附近着陆。“进步M-42”号货运飞船仍与“和平”号空间站前端轴向对接。2000年2月2日,“进步M-42”号飞船脱离空间站,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2月1日,俄罗斯发射了“进步M1-1”号货运飞船为“和平”号机组人员提供支援,这些宇航员将在“联盟TM”号上执行一次为期45至72天的任务。“进步”号于2月3日与“和平”号对接。这艘送货飞船的装载的主要物资是氮/氧和燃料供应。俄罗斯将“和平”号重新推进到350公里的高空轨道上。已经与“和平”号进行轴向对接的“进步M-42”号飞船于2月2日与空间站脱开,然后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4月6日,“联盟”TM-30号宇宙飞船将“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送至空间站,并与“和平”号空间站手动对接。
2000年4月25日,“进步”M1-2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对“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进行支援,该组人员将在空间站上生活45-72天。“进步”M1-2号货运飞船于4月28日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它主要提供油料、氮气/氧气补给和食物。此前,“进步”M1-1号货运飞船已经于4月26日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三小时后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4月28日,“进步”M1-2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并于10月15日脱离空间站,在新西兰上空重返大气层自毁,该船主要负责为“进步”M-43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作准备。
2000年6月16日,“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阿卡利克东南四十五公里处。
2000年10月16日,“进步”M-43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准备提升“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高度;10月21日,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尾端接驳端口相接。
2001年1月24日,“进步”M1-5号油船发射升空,并于1月27日从尾端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该船将在3月初协助“和平”号空间站坠落。
2001年1月25日,“进步”M-43号货运飞船从尾端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1月29日重返大气层自毁。
⑼ 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 科马洛夫的个人简介
科马洛夫资料:
前苏联着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1967年8月23日一个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天一宿的太空飞行之后,圆满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
��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科马洛夫的母亲、妻子女儿和几千名各界人士,也都在飞船着陆基地等待迎接这位航天勇士。但是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
��面对这一突发的恶性事故,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焦灼异常,他们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救助措施,想帮助他排除故障,但都无济于事。
��地面指挥中心马上向中央请示,中央领导研究后,同意向全国公民公布实况。当时最着名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个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殉难。
��举国上下都被这个消息震撼了,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亿万颗心,无不焦虑地关注着科马洛夫,关注着他的亲人。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是珍视这剩下的两个小时,他们把科马洛夫的亲人请到指挥台,让他们在最后的两小时里和屏幕中的科马洛夫在一起。指挥中心首长与科马洛夫通话:“科马洛夫同志,看见你的亲人了吗?请和他们讲话。”科马洛夫看见了老母,看见了妻子、女儿,他显得很激动,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说:“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先把这次飞行探险情况向您报告,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和科马洛夫通话的首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哽咽着说:“谢谢你,录音已经准备好了,请讲吧。”科马洛夫点点头开始了急促坦然的讲述。因为他讲述的内容关系到国家机密,指挥中心暂时关掉了电视直播的录音传递。全国电视观众只能通过屏幕观看他无声的形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科马洛夫的生命也在分分秒秒中消逝。包括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内的亿万人的心,不由得加剧了跳动。人们的紧张情绪,已经超过了当年希特勒进攻苏联时的程度。而被举国关注的科马洛夫,却目光泰然,就像坐在办公室里正常工作一样,神色是那样认真,态度是那样从容。汇报整整用了70分钟。科马洛夫汇报完了,打开声音开关,国家领导人第一个接过话筒,他很想讲得快点,好节约时间留给亲属,可他嗓子里仿佛塞着一团东西,怎么也讲不快。他说:“尊敬的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同志,我代表最高苏维埃向你宣布——你苏联的英雄,人民的好儿子!人民永远怀念你,广袤的太空永远记住你!你是人民的骄傲!科马洛夫同志,你还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我会帮你解决的。”
��科马洛夫眼含热泪:“谢谢!谢谢最高苏维埃授予我这个光荣称号!我是一名宇航员,为宇航事业献身是神圣的,我无怨无悔!”
��领导人还能说什么,他把话筒默默地递给科马洛夫的老母亲。世上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母亲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死掉。此时科马洛夫满头白发的母亲心像刀扎似的疼痛:“儿子,我的儿子,你……”她有太多的话要说,却不知先说什么好。科马洛夫脸上露出了笑容:“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您能看清我吗?”
��“能。看得很清,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此时泪水已经把她的双眼蒙住了。老太太把话筒交给儿媳妇——科马洛夫的妻子。科马洛夫给妻子送了一个调皮而又深情的飞吻。妻子抱着话筒刚说:“亲爱的,我好想你!”就泪如雨下,再也说不出话来。
� 科马洛夫也很动情,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脱下宇航服,又拿出一支金笔对妻子说:“亲爱的,这支金笔随我飞入太空,是我珍贵的东西,我用宇航服把它包好,待会儿的大爆炸,不会对它造成损伤的。请你把它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我想我不会下地狱,我会在天堂里祝你们幸福。”如泣如诉的语调,饱含了科马洛夫对妻子的爱,对生活的爱,屏幕前的人全落泪了。
� 科马洛夫的女儿接过话筒:“爸爸!我的好爸爸!”孩子已泣不成声。看到12岁的女儿,科马洛夫的眼睛里骤然飘过一层阴云:“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只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是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坚强的科马洛夫这时禁不住落泪了:“好孩子,记住这一天,以后每年的这日子,到坟前献一朵花,和爸爸谈谈学习情况。好女儿,爸爸就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
��“像爸爸一样,当宇航员!”
��科马洛夫又一次落泪了:“你真好,可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
��科马洛夫讲到这里,看了看表还有7分钟。他毅然和女儿挥挥手,面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太空中与你们告别……再见了!”
��科马洛夫这时太激动了:“谢谢啦!全国全世界的同胞们,我也爱你们!正因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爱,上帝才这样爱我,让我从千万里的高空飞向大地,在火与光的歌声里获得新生。同胞们,请与我一起喊——人民万岁!科学万岁!”
��科马洛夫向人们亲切地挥着手:“我已经看见大地了,大地很美。如果上帝让我转世投胎,我还要当宇航员,我和女儿一起重上太空。因为太空很有意思,很好玩。真的,太空很好玩……”轰隆——一声爆炸,整个苏联一片寂静。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向着飞船坠毁的方向默默地哀悼,哀悼……
国际空间站的资料:
国际空间站,又名“阿尔法”空间站,它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共16个国家联手筹建,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由多国合作建造的最大的空间工程。
国际空间站的结构非常复杂、体积庞大,预计投资总额将超过630亿美元,计划在2004年建成,完工后由6个实验舱、一个居住舱、两个连接舱、服务系统及运输系统等组成,是一个长88米,重约430吨的庞然大物。
国际空间站可为21世纪的太空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场所,一个长期运行的在轨实验室。世界各地的生物、化学、物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将在6个实验舱中进行,这些实验舱不仅可为地球上的科学、工业和医药带来持续的效益,而且将开启未来人类进一步探索太阳系之门。
⑽ 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参数
燃料
所有火箭发动机均使用液态氧/煤油
性能
联盟号火箭系列中最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2t,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4.8t,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2.4t。
近地轨道有效载荷:6855千克
长度:45.2米;49.5米,加装联盟-TM逃逸塔
中心直径:3米
发射质量:303000千克
推进器
第1级捆绑式助推器:RD-107(4)
第2级:RD-108(1)
第3级:RD-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