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我们和俄国人的关系怎么样
我国和俄罗斯人的关系是很好的,因为我们都处于同一战线上。
㈡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从古至今】
最早的关系是元蒙时的了。拜占庭帝国的公主索菲亚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帮助他使用各种手段挑拨宗主国的关系,然后独立并吞并大帐汗国,具体见“莫斯科公国”http://ke..com/view/331964.html?wtp=tt
从15世纪起开始像亚洲扩张,到了17世纪,开始正式碰撞。1685年雅克萨反击战,取得胜利,1689年9月(清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然后就是近代鸦片战争的主要四个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57年《瑷珲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及一些小的勘界议定书。从(中国)大清掠夺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外东北、库页岛和新疆西部。1904-1905的日俄战争,在东北打的。
最后是现在的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条约不大好找,主要就是一些大事。外蒙独立,苏联是后台。支持共产党夺权,可是也支持国民党,总之插手中国革命。
抗战时援华,包括武器和飞行队。后期出兵摧毁关东军,也把东北基地搬回去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提供大笔援助(高价有偿)。
1966年中苏关系破裂,从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珍宝岛上的巡逻队流血冲突不断。 最有名的是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㈢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对于许多俄罗斯人而言
,他们一方面希望借助中国这条巨龙的神力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另一方面却又缺乏“与龙共舞”的勇气与胸怀。
片面夸大中国威胁专家称是无稽之谈
俄罗斯官员说,与中国友好相处只会让俄获利
“俄罗斯将沦为中国的能源工厂”;“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将在15年后超过当地的俄罗斯人,成为第一大民族”;“中国从俄罗斯购进的大量先进武器足以很快削弱俄罗斯的军事优势”;“俄罗斯的汽车工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中国的威胁”。
这些耸人听闻的说法并不是哪个别有用心者散布的谣言,而是目前俄罗斯国内不少学者、政客、媒体乃至普通民众的真实想法。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顺利发展的今天,俄罗斯国内的“中国威胁论”仍是中俄关系中一段不和谐的杂音。
俄罗斯人的种种担心
据统计,近年来,俄罗斯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比重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街头的报摊上,不用刻意寻找,就很容易找到“中国”、“东方”、“天下”(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习惯称谓)等字样。这一切,主要源于中国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引人瞩目的表现。然而,中国的快速发展也让不少俄罗斯人感到危机甚至是恐慌,于是“中国威胁论”便找到了市场。
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中国威胁论”者认为,中国除了煤炭,什么自然资源都需要进口。如果俄远东石油管道通往中国,最终将导致中国以“惟一买主”的身份压低原油价格,损害俄利益。总之,同中国进行能源交易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俄罗斯将沦为中国的“能源工厂”。
在贸易领域,“中国威胁论”者认为,大量质量一般但却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会严重打击俄罗斯的民族工业。
在军事领域,“中国威胁论”者认为,向中国出售高科技武器将使俄罗斯丧失军工技术的领先优势,最终会把中国培养成自己的“潜在对手”。
最让“中国威胁论”者乐此不疲的,还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问题。他们总是片面夸大中国移民的数量,歪曲中国人的形象,将十几万中国人说成几百万,进而得出本文开头中列出的结论。
媒体的报道推波助澜
在“中国威胁论”的散布过程中,俄罗斯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视。普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而不少媒体也对歪曲中国形象乐此不疲。
记者在国内工作时,认识不少俄罗斯媒体驻北京的记者。一次,记者在大连市结识了一位收藏家。他用近20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在华作战时使用过的物品,建成了一个私人博物馆。为此,他付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家产。后来,当记者向一位俄罗斯某电视台的驻京记者谈起这位收藏家时,这名俄罗斯同行马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专门赶往大连,采访了收藏家,并拍摄了一个电视短片。
然而,当记者看到这部短片时却感到十分意外:片子的题目叫做《中国男子想靠倒卖苏联红军物品成为富翁》。片中将那位家徒四壁的收藏家,变成了一个“倒爷”。现实中,收藏家拒绝了别人10万美金求购苏联海军军旗的事情,居然也被篡改成了“想再等个更好的价钱”。
后来,记者曾经向这名俄罗斯同行谈起自己的不解与意外时,对方不好意思地一笑,随即一语道破:“我不是报道自己亲眼看到的中国,而是报道俄罗斯人印象中的那个中国”。
有识之士开始痛定思痛
俄罗斯民众中对中国的诸多误解,不但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严重影响到中俄两国的双边交往,特别是经贸合作。对此,不少俄罗斯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中国威胁论”的危害性。
近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在接受《莫斯科共青团员报》采访时,对“中国威胁论”的种种论调进行了批驳,并表示,如果克里姆林宫明智行事,那么与中国友好相处只会令俄罗斯获利。
科萨切夫认为,俄罗斯今天的落后,不应该怪罪于中国。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在经济上处于弱势,而且,俄罗斯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力度也取决于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对于俄罗斯是难得的机遇。
至于移民问题,科萨切夫表示,所有中国会向俄罗斯扩张的言论都是“无稽之谈”。目前在俄罗斯境内居住的中国公民只有30万,而不是有些人说的数百万。而且,这些中国人的存在,对促进远东地区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对于许多俄罗斯人而言,他们一方面希望借助中国这条巨龙的神力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另一方面却又缺乏“与龙共舞”的勇气与胸怀。如今,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和良好政治形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俄罗斯唯有对中国以诚相待、消除误解,方能走出误区,与龙共舞,共同繁荣。
俄罗斯人看中国的三个阶段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的形象,经历了“沙皇时期”、“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三个阶段。
上述三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沙皇时期,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是“富庶而神秘的巨人”;苏联时期,中国的形象则变成了“叛逆且需要帮助的小兄弟”;到了后苏联时期,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又一下子成了一个“手脚不太干净的暴发户”。昔日的“小弟”摇身一变成了“大款”,也让一些俄罗斯人心里产生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一方面,他们希望从“大款”身上捞点油水;另一方面,又恨不得“大款”明天就赔个精光。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导致了目前俄罗斯民众和媒体对中国的诸多误解
㈣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性质
无所谓纷争,无所谓关系。
①国土的相邻,不可避免发生一些冲突或者合作。
②世界的趋势,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当然我们和俄罗斯也是存在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的。
③战略盟友,因为一些政治原因签署了一些合作条约,但是不是永久的,永久的也不一定永久。
㈤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怎样
中国建国初,由于中国和前苏联同为共产主义国家,确实当时的关系很好,近乎同盟,但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除想过一段时间俄危机。
91年苏联解体,中国也是在那时候开始进口苏霍伊设计局的车位系列战机,也是那时候,俄罗斯依靠中国的经济,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形成了比较坚固的伙伴关系。但是之间因为是邻国,还是有一些小摩擦。但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一直像是刺猬一样,远不远,近不近。
㈥ 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和俄罗斯有关系吗是怎么来的
因为在元朝时期,当时蒙古人征服了俄罗斯一半地盘,所以说当时大多数俄罗斯白人也跟着蒙古人来到了我国,融入了中原地区,形成了今天的俄罗斯族框架,到了清朝时期,因为沙俄不断的入侵我国东北,所以说当时也有很多俄罗斯的士兵选择留在了我国东北地区,这些俄罗斯人长相基本上和俄罗斯白人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也是以中文交流为主。
虽然这些俄罗斯族长相和大多数俄罗斯白人没什么区别,但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我国,所以学习的语言也是以汉语为主,渐渐开始融入了中华文化当中,当然他们俄语也是会说的,也有一部分人还会说哈萨克语,他们同样也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把中国当做他们唯一的故乡,像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有个额尔古纳市,就有一个俄罗斯民族乡。
㈦ 中国和俄罗斯关系怎么样
对于许多俄罗斯人而言 ,他们一方面希望借助中国这条巨龙的神力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另一方面却又缺乏“与龙共舞”的勇气与胸怀。
片面夸大中国威胁专家称是无稽之谈
俄罗斯官员说,与中国友好相处只会让俄获利
“俄罗斯将沦为中国的能源工厂”;“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将在15年后超过当地的俄罗斯人,成为第一大民族”;“中国从俄罗斯购进的大量先进武器足以很快削弱俄罗斯的军事优势”;“俄罗斯的汽车工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中国的威胁”。
㈧ 历史上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关系
历史上俄罗斯和中国一直是友好互助的关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访的惯例,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执法安全、战略安全等完备的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积极开展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务实合作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世代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不断加深。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战略协作,有力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访的惯例,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执法安全、战略安全等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
双方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积极开展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务实合作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2019年6月5日,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㈨ 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好吗
总体上很好。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俄《劳动报》采访时称,俄中两国外交部早已形成了富有建设性、相互信任的同志式关系,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两国元首交办的各项工作。拉夫罗夫表示,中俄两国建立了如此紧密坚实的国际战略协作架构。
任何第三方即使想在俄中之间“打楔子”,他们也会发现无处下手,也根本打不进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高度赞赏拉夫罗夫外长对中俄关系所作的积极明确表态。中国与俄罗斯这两个携手走向复兴的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两国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首超白俄 ,成俄罗斯民众心中“最亲近国家”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社会舆论基金会的研究显示,62%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是俄最“亲近和友好”的国家。相比2014年54%的数据有了不少提升。同时,认为白俄罗斯是主要朋友的俄民众则是从2014年的66%,下降至2017年的60%。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认为,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好感增强与俄社会意识到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共同利益有关。专家表示:“中俄两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立场一致,比如不干涉别国内政、打击恐怖主义、尊重传统价值等等。
这使得两国相互趋近。广大的社会大众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他表示,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俄罗斯青年。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俄罗斯人也变得越来越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俄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国首超白俄 成俄罗斯民众心中“最亲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