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到底是味干拉面还是味千拉面
你好!
味千拉面的“千”发音“签”。
下图就是正宗的味千拉面:
http://img.club.pchome.net/upload/club/2003/10/9/dia_rex1065668933Ajisen.jpg
味千拉面 (日本是: 味千ラーメン),是日本一家尃吃拉面的店铺,以九州熊本为中心,始创于1968年,是日本第二大拉面连锁店,至目前为止在日本已有300间分店。
“味千拉面”自负拥有九州“白汤之雄”美誉,其独特的白汤采用猪的大骨、肉骨、豚骨及各类鱼骨,经长时间文火熬炖而成。其汤头富含大量“软骨素”,能提高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和补偿。
谢谢!!
㈡ 有谁知道,味千拉面 的日文解释吗
味千(あじせん)ラーメン味千拉面,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味千(みせん)ラーメン读音不一样了! 这里是日本拉面的一种,不是牌子,特点是汤中加入了很多材料进行熬煮.塩ラーメン醤油ラーメン豚骨ラーメン 这个三种和 味千(みせん)ラーメン 也是拉面的种类,主要的调味料就是名字上的那些东西....这四种是日本拉面的分类.
㈢ 拉面菜单上的トッピング(topping)是什么意思
楼上说的对,就是“料”的意思。
只是日本习惯放另外的碟子里,如果直接放面上,可不就是浇头。
硬要说区别的话,中国的面的浇头通常是湿的,炒肉啊,鸡杂啊,蟮糊啊什么的。而日本的トッピング很多是干的。比如炸年糕,炸蔬菜天妇罗什么的。与其说是“浇”,不如说是“放”上去的。
总而言之トッピング就是浇头,不过是有日本特色的浇头。这样楼主理解了么。
像吃酸奶的时候,自己在上面加果酱或者蜂蜜,也叫トッピング。
或者吃咖哩饭的时候,可以另加炸猪排或者煮蛋,也叫トッピング。
最后,帮你查了下日文辞典。トッピング的解释是:食品の上に、见た目や味を変化させるために别の食品を乗せること。また、その乗せる食品。
翻译:为了改善食物之色、味,在食物上面再盖上其它食物的作法(动词)。也指加上去的那种食物。(名词)
㈣ 求一篇用英文介绍味千拉面的短文!!
味千拉面自1968年创设以来,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等各地区拥有300多家连锁店,是日本第二大拉面连锁店。味千拉面“白汤之雄”美誉,其独特的白汤采用猪的大骨、肉骨、豚骨及各类鱼骨,经长时间文火熬炖而成。其汤头富含大量“软骨素”,能提高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和补偿。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68, Ajisen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noodle franchise in Japan and has opened more than 300 franchise shop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in Japan, Hong Kong, Singapore, Taiwan and China. Ajisen is well known for its unique "White Soup", which is made from bones, meat bones, pig bones and various kind of fish bones, after many hours of cooking over a slow fire. This soup contains a high vlume of "chondroitin" which can increase the calcium absorption and replacement in the human body.
㈤ 味千拉面怎么读
wei qian la mian
第四声 第一声 第一声 第四声
㈥ 味千拉面是哪国的品牌
是日本的
味千拉面徽号是妹妹携带碗面图案,在日本已有25余间分店(其中7成在熊本县)。1968年创始于日本。 1996年潘慰开始将日本味千拉面引入香港及内地,并先后取得该品牌在香港、澳门及内地的永久经营权。2007年3月,味千拉面的股票在香港主板上市。
味千骨汤是采用日本中央大厨房熬汤工艺,生成了高品质的味千骨汤汤底。从选材、切块、熬煮、蒸发、包装、配送、出品七大核心环节,通过一体化的品控管理,对时间、温度、计量、顺序等进行把控,也正是因为中央大厨房的熬汤工艺保证了标准化出品,让口味一致的骨汤送到不同门店。
(6)味千拉面用俄罗斯语怎么读扩展阅读:
自1996年成立以来,凭借其拉面产品,以及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经营优势,成功在中国建立家喻户晓的品牌,并不断快速成长,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员工10000余人的跨地区餐饮集团。
截至2018年5月底,快速休闲连锁餐厅网络遍布中国120个主要城市的商业地段,在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福州、大连、成都、武汉等地区设有708家分店,2014年营业额达33.2亿港元。
同时,在全国各地设有三家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和四大生产基地(上海、成都、东莞、天津),全面投产后,产能可支持味千1,800家餐厅的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