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亚洲其它国家中秋习俗
韩国
家团圆,品松饼
韩国阴历的八月十五称为“秋夕”,也就是中国的中秋节。秋夕可以说是韩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甚至比春节(阴历新年)更隆重。
韩国的秋夕源于中国,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变化。中国人过中秋,主要是家人团聚,不能团聚的也讲究千里共婵娟。韩国人过秋夕,除了全家团聚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祭祖和扫墓。
秋夕的清晨,韩国家家户户都会摆好新谷、水果酒、松饼、芋头汤和各式各样的水果祭拜祖先。韩国传统上是由长子继承家族的正统,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时,均是兄弟们到大哥家里祭祖。祭典开始时,男人们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长子要先把家里的大门打开,意指请老祖宗进到家里来。然后回到祭桌前,烧香、献花与献酒,率领家庭成员行叩礼。在祖宗们享用祭品的时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绍祖宗的光荣事迹,然后卜问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毕后,主祭者再率领家族成员对祖宗行叩礼,恭送祖宗。祭祖仪式完毕后,大人们将祭酒喝掉,然后开始吃团圆早饭。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还有扫墓的习俗,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两天举行,近代则多在当天举行。因为韩国人的祖坟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扫祖坟被称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了“上山”。
韩国也有独特的中秋食物——松饼。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时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
2/6
越南
儿童提鲤鱼灯出游玩耍
越南人也在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但是节日由孩子“当家”。当晚,孩子们会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相传阿贵得到仙树后,未遵仙训,用污水浇树,结果仙树腾空飞上月宫,阿贵手拉树根,被带上月宫受罚。到了晚上彩灯齐放。传说曾经有一条鲤鱼成精后害人,有人为除害用纸扎了鲤鱼灯镇住了此妖。因此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近年来,在中秋节,许多年轻人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3/6
新加坡
亲朋在中秋节互相馈赠月饼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每年中秋,各个住宅小区都会举行由一些商家组织的中秋晚会,在那里,可以免费品尝各种式样的月饼和参加有趣的游园活动。另外,在一些华人聚居地还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及放河灯、踩高跷、彩灯展示等活动。
4/6
马来西亚
提灯笼游行庆中秋
据了解,马来西亚的华人在中秋节时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赏月、吃月饼、提灯笼游行。和北京一样,中秋节前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也铺天盖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会举行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5/6
泰国
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
八月十五,泰国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拜观音菩萨和八仙。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神仙们就会“降福”。
泰国华人华侨过中秋节保留了许多潮汕人的传统。比如,潮汕人在中秋节之夜要“拜月娘”,合家给嫦娥烧香祈福,并且要祭祖先、上供品,以保佑子孙福寿安康。
泰国人在中秋节必吃的水果是柚子,一来中秋节前后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节,错过可惜;二来柚子又大又圆、象征“团圆”。
另外,月饼也是节日食品,其中,榴莲馅的月饼,在中国是很少见的。泰国的月饼制成礼盒的较贵,4块一盒的通常要人民币40元以上。不过,泰国很少有卖6块一盒的,因为泰国人认为“6”不吉利。
❷ 各民族庆祝中秋节的形式是什么
不但汉族过中秋节,侗族、苗族、畲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
中秋之日,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
畲族陪客唱歌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
朝鲜族“探月”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调声节”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
苗族“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高山族“托球舞”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集在“日月潭”边,在银辉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❸ 俄罗斯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按照中国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来过。俄罗斯人不用中国的农历,也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❹ 外国的中秋节习俗是什么啊
1、日本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
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2、越南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的渴望。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3、新加坡
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
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着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4、马来西亚
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
5、菲律宾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中秋节那天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
❺ 国外中秋节习俗 国外中秋是怎么过 各国中秋不同
1、朝鲜半岛
韩语称“추석(秋夕)”“중추절(仲秋节)”“가배(嘉俳)”“중추(仲秋)”“가배일(嘉俳日)”“중추가절(仲秋佳节)”。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回乡探亲,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鲜半岛的中秋节叫做“韩国感恩节”(Korean Thanksgiving Day)。
2、越南
中秋节也是越南儿童的一个节日。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去看舞狮,有的还得到父亲给他买一个用来舞狮的狮子跟朋友们一起玩耍。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3、日本
日本传统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会赏月,称之为“月见”,屋内会陈列赏月团子、芒草、芋等。
(5)在俄罗斯人们是怎么庆祝中秋节的扩展阅读:
中国的过节习俗: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3、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❻ 中秋节各个民族怎么度过
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傣族的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侗族的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台湾的托球舞
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集在“日月潭”边,在银辉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相传古代,大清溪边有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鱼度日。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都不见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哭泣。大尖和水花决定要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他俩在白发老婆婆指点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又用金剪刀杀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龙。他们还拿了大棕榈树枝,把太阳和月亮托上天空。为了征服恶龙,他们永远守在潭边,变成了大尖和水花两座大山。这个大潭,人们就称它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高山族同胞想念大尖和水花夫妇的献身精神,都要到日月潭边来模仿他们夫妇托太阳、月亮的彩球,不让彩球落地,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❼ 国外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1、越南
越南人的中秋节称为“望月节”,以孩子和鲤鱼为贵。所以越南中秋节最高兴的是小孩子,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中秋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到了晚上,家长会给孩子送上最喜爱的玩具和各种零食。
有些地方的少年会提前几个晚上一起去舞狮子。每家每户都很欢迎少年们来舞狮子,主人认为狮子登门能驱邪。中秋夜,孩子们均要提鲤鱼灯笼出游玩耍,预示长大后“跳龙门”。
2、泰国
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每当泰国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
中秋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
既然是过节,美食当然少不了月饼,当地还有榴莲味的月饼。泰国人在中秋节必吃柚子,因为中秋节前后正好是柚子上市的季节,柚子又大又圆,也象征“团圆”。
3、日本
日本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芋名月。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间团子”。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会举办专门的赏月会,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
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4、韩国
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节”,从农历八月十四日开始全国上下就要接连放假3天,庆祝佳节。“秋夕节”全家人要团聚到爷爷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后全家人一起跳舞、赏月。女孩子们会穿上艳丽的传统服饰,玩起古老的跳板游戏。
韩国也有独特的中秋食物——松饼。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时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
5、柬埔寨
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会举行传统的“拜月节”。这天清晨,人们开始准备供月礼品,有的采鲜花,有的挖木薯熬汤,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欢乐繁忙。
晚上,大家把供品放进托盘,将托盘放在房前一张大席子上,静待明月东升。当月上树梢头,人们虔心拜月,祈乞赐福。拜毕,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为止,这表示“圆圆满满”、“和和美美”。
6、尼泊尔
尼泊尔的中秋节称为“德赛节”,每年9月~10月间的月圆之时在全国各地举行,连续进行9天。“德赛节”则是尼泊尔全国性的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祭祀的方式各地不一。但不管何地,节日期间每天都有信徒来到黑色的杜尔加神像面前,供奉动物祭品。前8天在家庭或公共场合举行一些简单的仪式,选择一个处女作为崇拜的对象,或者在第五天选择9个处女集合一起崇拜。第九天,百姓还会宰杀水牛,供奉杜尔加女神。
7、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国家,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
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着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场面十分壮观。
8、缅甸
缅甸人在八月的“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祝“光明节”的光临。节日之夜,万家灯火,亮若白昼,到处是“不夜城乡”。天上皓月,地上明灯,照耀缅甸一片光明。全国各地通宵达旦放电影、演出话剧、木偶戏、跳舞唱歌,佛塔内还有大规模的布施斋饭等活动,热闹非凡。
❽ 老外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思念、祝福、祈祷、浪漫千百年来,人们看到了事物,想到了事物,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了永恒的月亮上。此刻,我们沐浴在和我们祖先一样的月光下,而那些远离家乡的人,比如亲戚、朋友、恋人和陌生人,都仰望着同一轮明月。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有类似于中国传统中秋节的节日。月球赋予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盲目思考。月圆时,想到古人,想念家乡,仰望月亮,是一种很感性的文化趣味。月亮代表着永恒的和平与纯洁,所以全世界的人都愿意崇拜它,赞美它,相信它。
❾ 俄罗斯的民俗风情
俄罗斯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1986年前称为华俄后裔。他们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此采金、修筑中东铁路的中国内地汉族单身男子和居住在俄方一侧俄罗斯少女结合的后代。
俄罗斯族一般从父姓,名字多半中俄双重姓名。他们的住房一般是具有明显俄罗斯风格的“木核楞”或欧式建筑。饮食特点是以俄罗斯风味餐饮为主,也经常食用中餐。俄罗斯族同当地其它民族一样也过元旦、五一、三八、十一及民间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庆祝方式与当地汉族相同。但是,俄罗斯族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当数“复活节”,也称之为“巴斯克”节。节日期间,亲友间互相祝贺,长者向儿童赠送礼品。青年人向长者请安祝福,并有俄罗斯歌舞表演、撞彩蛋、荡秋千等活动,同时全家人一同品尝精心制作的各式俄罗斯风味美食。
俄罗斯族是我国各民族中的一个成员,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成为呼伦贝尔旅游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❿ 各国是怎么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的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
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着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今年中秋节,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盏长300米、高4.5米,耗资7万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龙灯。每当夜幕降临,喷着水的巨型龙灯通身发光,将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红,场面十分壮观。在华人的传统聚居地牛车水,除了从尼泊尔、越南等国进口的巨型灯笼熠熠生辉之外,由1364盏小红灯笼组成的44条小龙更是令牛车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颇具中华古老园林风韵的御花园,目前正在举办规模宏大的梦幻彩灯会。这里既有令人们喜爱的迪斯尼系列灯饰,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坛和巨龙造型的灯饰,分外引人注目。
马来西亚、菲律宾:华侨华人不忘中秋
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近日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中秋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游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历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
韩国:回乡探亲
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韩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他们亦叫中秋节做“感恩节”,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中秋在韩国是一个大节日,会一连放3天假。在过去,民众都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时至今日,每逢中秋之前一个月,韩国各大公司都会大减价,以吸引民众购物互相赠送。韩国人在中秋节会吃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