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铀矿有多少

俄罗斯铀矿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18 13:42:27

⑴ 哪些国家有核电站,哪些国家铀矿资源多,哪些国家已经合法拥有核武器,哪些国家非法拥有核武器

2006年IAEA的统计的世界各国核电站数量为428座。详细如下:

国家 核电站数量 核电占总发电量百分比/%
法国 58 78.1
立陶宛 1 72.3
斯洛伐克 1 57.2
比利时 7 54.4
瑞典 10 48.0
乌克兰 15 47.5
保加利亚 2 43.6
亚美尼亚 1 42.0
斯洛文尼亚 1 40.3
韩国 20 38.6
匈牙利 4 37.7
瑞士 5 37.4
德国 17 31.8
捷克 6 31.5
日本 55 30.0
芬兰 4 28.0
西班牙 8 19.8
美国 104 19.4
英国 19 18.4
俄罗斯 31 15.9
加拿大 18 15.8
罗马尼亚 2 9.0
阿根廷 2 6.9
墨西哥 2 4.9
南非 2 4.4
荷兰 1 3.5
巴西 2 3.3
巴基斯坦 2 2.7
印度 17 2.6
中国 11 1.9
总计: 428 我国的铀矿不多,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

俄罗斯的铀矿资源非常丰富,它是世界铀矿贮量最大的五个国家之一。
澳大利亚则拥有全球40%的铀矿资源,是世界第二大铀矿出口国。
世界第三大产铀国尼日尔爾尔。
还有加拿大也是一个产铀大国。

⑵ 矿床基本概况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铀矿床主要有不整合面型、砂岩型、石英卵石砾岩型、脉型、角砾杂岩型、侵入岩型、磷块岩型、塌陷角砾岩筒型、火山岩型、表生型、交代岩型、同变质期型、褐煤型、黑色页岩型和地层-构造控矿型等15大类。从铀矿床的分布、资源量、经济效益来看,不整合面型和砂岩型是最主要的铀矿床类型。

砂岩型铀矿床是指赋存在砂岩、长石砂岩、砾岩及碎屑岩石中的矿床,泛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但不包括石英砾岩组合型铀矿床。砂岩型铀矿床具有储量大、开采成本低和利于环保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铀矿找矿领域的主攻类型之一。截至2002年,世界已探明的铀矿资源总量为448.6万t,砂岩型铀矿仅次于不整合面型铀矿,居第二位(王正邦,2002)。

一、砂岩型铀矿床分类

砂岩型铀矿在铀矿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对砂岩型铀矿找矿勘探和成矿理论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关于砂岩型铀矿类型的划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Dalkamp(1993)根据构造、矿体形态、构造环境及矿床成因将砂岩型铀矿分为3大类(板状/准整合型、卷型和构造-岩性型)8小类,但同一方案中不同类型的分类标准不一致,按矿床成因和矿体形态分类常交叉使用,分类不明确。李胜详等(2001)按照含矿沉积建造、含矿主岩沉积环境、矿体形态和矿床成因等方面,提出了4种不同划分方案,但各分类方案也不统一。

为了统一和准确,本书依照矿床成因将砂岩型铀矿分为4大类(王正邦,2002):第一类为晚期成岩-表生后生渗入叠加型砂岩型铀矿,如美国的Grants(格兰茨)铀矿带的多数矿床;第二类为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如美国和中亚的多数铀矿床;第三类为表生后生渗出-渗入型砂岩型铀矿,如萨贝尔萨伊铀矿床和美国得克萨斯地区的铀矿床;第四类为后生热水叠改造型砂岩型铀矿,如非洲尼日尔爾尔铀矿床、欧洲的拉贝铀矿床等。其中第二种类型又可分为3个亚类,即潜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层间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和潜水-层间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前者如中亚伊犁盆地的戈尔贾特和下伊犁铀矿床;层间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如楚萨雷苏-锡尔达林盆地中的某些铀矿床和美国怀俄明盆地的铀矿床;后者如蒙古的哈拉特铀矿床和俄罗斯的伊姆斯铀矿床。

实践表明,以上各类砂岩型铀矿中以第二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特别是其中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床更为重要(王正邦,2002)。这类矿床以其埋藏浅、适合地浸开采、分布普遍、矿床规模大的特点,显示出重要的工业价值。第一类矿床虽然规模较大,但埋藏较深,聚矿剂含量高,不利于原地地浸开采;第三类和第四类矿床目前发现较少,且规模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的地浸开采,工业价值不高。

二、时空分布特征

砂岩型铀矿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其时空分布有以下主要特点和规律性(王正邦,2002):①目前发现的砂岩型铀矿绝大多数成矿时代较新,主要集中在新生代,特别是渐新世至更新世;②绝大多数砂岩铀矿多产在中生代盆地盖层中,含矿层主要为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其次为石炭系、三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③砂岩型铀矿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20°~50°)的近代-现代副热带高气压带及其两侧的信风带和西风带范围或大陆的内部和偏西部的干旱炎热戈壁荒漠草原区的中新生代盆地内,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及亚洲一些国家、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欧洲等地区,但以美国和中亚地区最为典型(图11-1);④砂岩型铀矿多集中在稳定的陆块内、外边缘沉积盆地内的浅埋缓倾斜坡带上,盆地的基底和蚀源区往往经历了多次构造-岩浆活化而广泛发育富铀建造。如北美受新生代拉拉米运动活化的中新生代盆地区内的铀矿床,中亚地区受喜马拉雅运动而形成的次造山带内的砂岩铀矿床。

图11-1 全球砂岩型铀矿分布示意图

三、成矿理论

砂岩型铀矿不是同生矿床,矿体和砂岩围岩层之间缺乏整合性,含铀矿物充填在岩屑间的空隙中。铀通常是由水溶液在砂岩沉积后带入围岩的。

Crawlry等(1983)通过对美国砂岩型铀矿床的研究,在矿床成因理论上提出了4大成因类型:

1)晚期成岩-表生后生渗入叠造成因型砂岩型铀矿,以科罗拉多高原圣胡安盆地西南缘的格兰茨矿带诸矿床为代表,该类型也称腐殖酸-铀型铀矿床(Turner et al.,1986)。该矿床具有成矿多阶段性,在晚期成岩阶段就已形成含铀腐殖酸板状砂岩型铀矿,矿龄较老,与含矿主岩年龄相近,而在后生改造期又在板状矿体的基础上,形成层间氧化带卷状铀矿和受断裂构造氧化带控制的堆状铀矿。后两者的矿龄较新,与区域上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时代一致。

2)表生后生渗入型铀-钒-铜板状砂岩型铀矿。以科罗拉多高原尤拉凡砂岩型铀矿带诸矿床为代表(Thamm et al.,1981)。该类型是受富钾的渗入型含氧含铀地下水改造作用而形成的板状砂岩型铀矿,矿龄较新,与区域上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时代一致。

3)细菌型卷状砂岩型铀矿,以怀俄明盆地诸矿床为代表(Harshman et al.,1981)。此种类型属典型的表生后生渗入型层间氧化带成因。矿体呈卷状,受层间氧化带氧化-还原界面的地球化学障控制,富含铀的地下水在细菌营养物的作用下,还原盆地卤水中的SO2-4,为铀的沉淀提供了重要的还原条件。

4)非细菌型砂岩型铀矿,以得克萨斯沿海平原的砂岩型铀矿为代表,该类型的含矿主岩缺乏有机质,还原容量低,但受到下伏层位中渗出型还原性溶液的矿前改造而富含硫化物等还原剂,具有较高还原性(Goldhaber et al.,1978)。然后,经表生层间渗入型含氧含铀水的后生氧化作用改造而成矿。

四、成矿模式

吴柏林(2006)根据国外不同砂岩型铀矿的矿床特征和成矿规律,以成矿作用氧化-还原环境为主线,结合构造演化背景(造山带、次造山带、弱新构造运动活动区),建立了砂岩铀矿主要的产铀盆地演化模式(图11-2)。其中造山带表示造山作用中垂直断块运动幅度>2000m;次造山带为500~1500m或2000m的小幅度造山作用;弱新构造活动区为200~500m之间的弱构造活动区。

图11-2 砂岩型铀矿盆地动力学(氧化-还原环境)演化模式示意图

模式图中显示出了2个不同的成矿端元,即氧化端元和还原端元。还原端元表示的是成矿作用处于较强的还原性环境中,这类环境中成矿还原剂十分丰富,一般有大规模的天然气逸散充注事件,还原作用充分,控矿蚀变带多为强还原性环境下形成,这种环境下形成的矿床一般具有大型和超大型规模。典型地区和矿床如第一大类中美国科罗拉多高原Grants矿带诸矿床和俄罗斯、蒙古等地区的古河道型铀矿床及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矿床。氧化端元表示成矿作用的长期性,巨大规模的层间氧化带成矿,地下水补给充分,气候干旱,成矿期稳定,砂体规模大而稳定,成矿还原剂以地层中的固体有机质和固体无机质等为主,还原物质分布广泛,还原性环境稳定。典型地区如第二大类中楚萨雷苏-锡尔达林盆地中的某些铀矿床,其他如美国怀俄明盆地的铀矿床、蒙古的哈拉特铀矿床,第三大类中得克萨斯地区后生渗出-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第四大类后生热液叠加改造型砂岩铀矿。

示意图指出,两个端元的产铀盆地模式均产于弱新构造活动区,这种盆地模式可产生大型、超大型矿床;而中间类型产于次造山和造山区。相比之下,次造山区产铀盆地模式矿床规模比弱新构造运动区小得多。这些事实表明造山区和次造山区氧化或还原成矿环境处于动荡变化之中,而较稳定的构造环境有利于氧化或还原成矿作用的持续和充分进行,相应矿床规模也应较大。从图11-2中还可以看出,十分稳定的没有构造活化的克拉通区不是砂岩型铀矿的远景区,弱新构造运动区和次造山区是砂岩型铀矿产出最有利的地区。

⑶ 俄国斯特列利措夫铀矿田

位于华力西期破火山洼地(大约140km2)之中,大小铀矿床共19个。U总储量约20×104t。各矿床的地质部位、围岩性质,特别是矿体结构、形态彼此各异。1963年发现第一个矿床。30年中钻探总进尺500万m,20口竖井(深400~700m)施工地下坑道总长度346km。最深的一个钻孔打到2668m深。在此矿田进行了长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发表了大量科研论文及专着。

在本书中主要材料取自Ищукова等人的专着(1996年完成),中文译文《斯特列措夫矿田铀矿床》(译者:刘平,张铁岭),2009年内部印刷(正文共295页)。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铀矿巨着。该矿是全球最大的一个火山岩型热液铀矿田。资料相当丰富、全面、详细。探矿工程量投入巨大,矿床立体信息之多为其他国家铀矿所不见,其科学研究水平远在欧美各国之上。

面对这样一部着作除了从中了解、学习到很多新知之外,还打算根据我们中国铀矿研究的经验进行一些增添,现提出以下4个新发现供学界讨论。

1.钾交代第一期成矿和钠交代第二期成矿

整体看,斯特列利措夫巨型铀矿田在成矿地球化学上可以概括为碱(K、Na)交代作用成因。该地基底元古宇已经有过多次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到中生代铀成矿时基本上是两大成矿期:前期是K交代,后期是Na交代。首先是大面积石英-微斜长石化的钾交代(年龄178Ma,形成温度330~400℃),沿破碎带向下可到2700m尚未尖灭。形成超大型矿床一定要靠超大型碱交代体的发育,后者是大前提。矿源提供是否充足,关键在于矿床下面(本人称之为矿根相)碱交代岩发育的规模和强度。在此石英-微斜长石化之后是强烈绢英岩化第一次铀成矿,成矿矿物是晶质铀矿。绢云母交代斜长石析出Ca2+形成萤石。钾交代大量排出Na+(Na2O只剩下0.1%~0.2%),形成钠云母。此区之后又有第二次相对低温钠长石化和成矿,越深越强,宽度150m,造矿矿物主要是沥青铀矿,其中有的含ZrO2高达5.7%以上。该作者未曾认识到只要沥青铀矿含Zr,即可证明这原来是早期绢英岩化成矿的晶质铀矿,经过低温钠长石化变成了沥青铀矿。前已述及,根据中国经验,在钠交代中经常会出现U-Zr,U-Ti,U-P,U-REE各种组合;或者反言之,只要矿石出现U-Zr,U-Ti,U-P组合,就肯定是碱交代无疑。

成矿的矿物现在看都是沥青铀矿。它们原来都是晶质铀矿,后来由于多期热液蚀变叠加改造,发生了晶质铀矿的沥青铀矿化。И.В.МеАьников研究(译文136页)表明,主成矿期第一代沥青铀矿含氧系数为2.1;第二代沥青铀矿含氧系数2.1~2.16,晶胞参数为5.41~5.44Å,反射率14.5~15.8。据本人看,这都是晶质铀矿的特征数值。之所以总是有沥青铀矿存在的描述,实际上是早期晶质铀矿后期转成的沥青铀矿化(镜下显示胶体皮壳构造)。的确,在该专着中也提到在第二代球状沥青铀矿中存在五角十二面体和立方体的前期晶形晶质铀矿残留。晶质铀矿是第一期高温绢英岩化钾交代蚀变的典型成矿矿物,第二期是钠交代低温沥青铀矿化叠加。

众所周知,在全球各地只是长石化不会成矿。因为:①是超临界态(>374℃),当时还不存在液态水。长石全是无水矿物,是幔汁造成的无水干交代,当时还没有热液,故不成矿;②然而此期碱交代对后期热液成矿又必不可少。首先是它提供矿源(对于热液铀矿,则是铀源);③幔汁只有降温、减压相变为热液后才出现热液作用。换言之,碱交代作用的第一阶段长石化是热液作用的先行者、带路者。可以用下列公式示之:幔汁→干长石化→热液成矿。

在钾长石化之后是绢英岩化(这是热液作用的开始。不仅对于铀矿,对于其他金属矿床也同此理,绢云母、绿泥石都已经是含水矿物)。绢英岩化的突出特点是易形成富铀矿(U>0.3%,再高可达U=n0%)。换言之,凡是出现富矿体、富矿床几乎都和绢英岩化有成因联系。不仅在中国,现在看,全球热液富铀矿基本上都属于绢英岩化类型,这是我们这次对国际铀矿大量文献调研后的第三个重大发现,前两个是:①碱交代作用成矿;②基性岩墙贯入为幔汁上涌带路(详见本书第三章)。

长石化中的钠长石化之后是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相对钾长石化是低温热液铀矿化,突出特点是矿石不富,一般U≈0.1%上下。不富的原因是钠交代一般是Na+交代矿物中的K+,只是阳离子简单的带入和带出,不要求破坏被交代的整体矿物晶格,故在萃取铀源能力上远逊于钾交代。后者总是破坏整个矿物晶格和整个被交代原岩,萃取铀的能力大大强于钠交代,故钾交代易形成富铀矿。凡是钾交代岩石的大量镜下观察均可见密集裂隙、碎裂、碎斑结构,原岩结构全被破坏;而钠交代则是钾长石的简单假像交代,原岩结构基本保存。

2.成矿的铀源何在?

全球的铀矿(不论是热液型还是沉积型、变质岩型)尽管矿床研究已相当深入,但仍有一个重大问题(铀源何在?)至今没有明确答案,在俄国也是如此。中国经验早在20世纪70年代对这一谜底即已破解。问题很简单,铀源就在碱交代体处。碱交代可以把被交代的含铀岩石中的铀萃取浸出提供铀源到上部成矿。碱交代岩是矿质亏损岩,矿源岩。在学界简单认为岩体、地层中铀含量本底高就算铀源的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只有被交代铀含量变低的那个部分才是真实的铀源所在。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已经找到有关论文(尼科尔斯基,2003)有说服力地证实了安泰矿床的钠交代提供铀源向上输铀成矿,见图1-10。

此图很好地表明原基底花岗岩一经钠长石化钠交代后铀大量亏损。特别值得提出,打的是少有的深钻(地下2663m),而且系统取样,所得信息极为宝贵。这在世界铀矿成矿研究上属于首创。此图中的铀亏损带正是强钠长石化区(见图1-10中的石英-钠长石化阴影区)。此区基底花岗岩体中原U含量本底平均为17×10-6,钠交代后还剩下只有n×10-6,大量铀向上提供成矿铀源(见译文246页)。另外,此钠长石化区还强烈红化(赤铁矿微粒充填细小空洞渗染)。此等强钠化Na2O可高达8%~10%。钠交代越强越红,广泛见于我国各钠交代铀矿。另外在加拿大及Beaverlodge铀区等也有红化发育。

为了和图1-10对照,我们又找到另外一篇论文中安泰矿床剖面上钠长石化交代体分布图(图1-11)。

在此须加指出,图1-10和图1-11是两位不同作者不同时间发表的论文。图1-10只反映岩石铀的亏损,并没有指明向上提供铀源是由于碱交代作用。是我们把此二图作对比,来论证铀的亏损是碱交代所为,而且矿源就在矿体深部碱交代了的花岗岩基底。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一个重要发现不能只寄希望于某单一论文及其作者,要善于在文献海洋里找到关键信息,二者一结合,新规律立即出现于眼前。这是搞科学发现的要害所在。

图1-10 安泰铀矿床剖面

图1-11 钠长石化交代在安泰矿床剖面上的分布图

图1-12中心为铀矿脉两侧花岗岩强烈红化(钠交代)。过去261队总工蒋兴泉曾给我看过他当时参观该矿床坑道中拍的很多矿体照片,红化和上图完全类似。此照片中黑色者是富U矿脉(绿泥石化强烈,白色为碳酸盐化)。1973年我们在甘肃芨岭钠交代铀矿坑道中就看到此类红化。

图1-12 斯特列利措夫矿坑剖面照片

我们认为,光是找出上述二图作对比还不够,还需要知道钠交代的化学分析结果。长时间没有找到。幸好2003年法国同行发表了该矿床详细的分析结果,见表1-10。

从表1-10可以看出以下重要问题:

1)所取样品全是深孔岩心而且是新鲜原岩(孔深在1068~2669m)。数据宝贵,而且很说明问题;

2)大多数样品都是Na2O>K2O,证明是钠交代,但不强(Na2O~4%);

3)其中的岩石铀含量普遍变低,U=(3.4~7.7)×10-6,只有一个样是9.5×10-6。这一结果我们认为很重要,反映此深部花岗岩体在Na化中强烈的铀U亏损、带出,向上提供矿源。这和图1-10中的分析曲线U值亏损降低是一致的。必须指出,我们在研究中国热液铀矿中于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碱交代长石化萃取原岩铀提供矿源。过了几十年才在俄罗斯的铀矿床得到印证。上述法国同行论文中还列出火山盆地中流纹岩石英斑晶中熔体玻璃中U=(15~23)×10-6(46个样平均是(19±4)×10-6)而被Na化的流纹岩中U含量也发生亏损,只剩下(8±2)×10-6

表1-10 深孔岩心化学分析结果(wB/%)

在此矿床深部还发现了花岗闪长岩,也受到Na化(我国芨岭铀矿同样也在闪长岩体中成矿)。此闪长岩很可能是幔源暗色岩墙变种。这一条过去不被注意。此闪长岩有可能是幔汁上涌的带路者(待考)。

3.碱交代幔汁活动和玄武岩事件

此区的火山岩洼地铀矿研究程度相当之高,解剖的各个矿床成矿条件也相当详细和全面。根据中国这方面研究结果看,可能还有以下两方面的规律尚须给予补充:

1)斯特列利措夫巨型铀矿田为何矿床如此之多和矿量如此之大?本人认为这和火盆中玄武岩特别发育有密切成因联系。此火盆火山岩盖层中共有三大层玄武岩被和两个粗面英安岩被互层。此中包含两大有利因素:①玄武岩浆贯入多次引路成矿的幔汁到此。玄武岩多层反映当时幔汁活动相当强烈,才可能使140km2的整个火盆盖层极其强烈的热液蚀变和成矿(共生成19个大中小矿床)。②所谓的粗面英安岩实为被钾化了的玄武岩。

2)玄武岩在热液铀矿形成中又是特别有利的赋矿围岩。仔细考察可以发现,此区各矿床凡是主体产于火山岩盖层中的矿床、矿体大多数都定位于玄武岩层及其变种粗面安山岩层之中(图1-13)。值得提出,据本人分析认为此种粗面安山岩实际上原岩仍然是玄武岩,而后经历了强烈硅钾交代,其K2O%,Na2O,SiO2含量分别为:5.28%~5.44%;2.38%~4.31%;65.14%~69.96%。钾微斜长石化带路,然后发生绢英岩化(原文中有时称之为云英岩化)。根据中国经验,绢英岩化(该地称黄铁细晶岩化,见译本95页)是铀矿形成富矿的典型热液活动。在95页中还明确指出,在安泰矿床1500m以下的所谓“水云母”实为绢云母和白云母。玄武岩事件在此区热液铀矿形成中引领深部幔汁上涌成为强烈热液成矿的大前提。通过强烈的硅钾交代使玄武岩蚀变为粗面安山岩,成为最有利于富集成矿围岩(而且多是高品位富矿,U>0.7%±),见译文中第117页。

在此矿田的西部产出三个很靠近的矿床(额尔古纳-喷口-五年,三者可视为一个大矿床(图1-14),矿床受北西向深断裂控制,产于“正长斑岩”体顶部的爆破角砾岩化的霏细岩中。此“正长斑岩”据本人认识,实为和玄武岩共生的幔源双峰岩系较酸性的脉状斑岩贯入。此正长斑岩是富钾幔汁在深部交代玄武岩后的岩浆产物。单一岩浆根本不具备爆破能力,只有幔汁具有极其强力的爆破功能。此矿田中火山岩盖层中十几个矿床中的矿体如此复杂形态反映的主要是爆破构造而不是单一构造应力破碎。

图1-13 斯特列利措夫与安泰矿床111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图1-14 额尔古纳、喷口、五年矿床52勘探线的地质剖面图

4.矿区外围地幔包体研究

在此矿区北的斯坦诺维克(Становик)中新生代玄武岩许多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研究文献中我们找到了形成斯特列利措夫大矿田强烈碱交代可能的幔汁深部来源。此地幔岩中发育钾交代的金云母化和钠交代的角闪石化。在其中浆胞的熔体玻璃中Na2O7.5%,K2O=3.3%(8个分析);另外一类捕虏体的玻璃的化学成分见表1-11(Семенова等,1984)。此区7个样品的玻璃中Na、K含量相当之高:Na2O=4.7%~9.8%;K2O=1.2%~8.2%。在斯特列利措夫矿区之西的蒙古国东南Dariganga玄武岩中地幔捕虏体浆胞熔体玻璃中9个样品27个分析,Na2O=7%~10.6%;K2O=0.5%~4.7%(Ionov等,1994)。

表1-11 斯坦诺维克地幔捕虏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中浆胞中玻璃成分(wB/%

顺便提及,在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发现在浙江大茶园一带火山岩型铀矿带有玄武岩溢出,其中的地幔岩捕虏体浆胞熔体玻璃(幔汁的化石记录)特别富K,K2O高达9.18%~15.88%(三个样品,16个分析)。浆胞的镜下状态见照片1一1。我们的工作证明浆胞形成于幔汁交代,其中的熔体玻璃正是富K、Na碱型幔汁的固化体。

到此为止,我们首先是学习俄国同行对斯特利措夫大矿田高水平研究成果。然而并不满足于此,应当尽可能给予修正和增添。鉴于我国矿床和岩石学界一味模仿、复制国际文献并未提升我国学术地位,反而越发令人失望。希望盲从科研路线彻底加以改造。否则,虚功连篇,浪费青春和国家经费,对科学发展极为有害。

⑷ 全球上铀的含量多少千克

铀丰度值是指铀在各种宇宙体或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铀在太阳系中的平均含量称为铀的宇宙丰度,为0.012×10^-6克/克;铀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称为铀的地球丰度;铀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铀的地壳丰度(即铀的克拉克值),平均为2.7×10^6克/克;铀在酸性火成岩中的丰度值为(3.5~4.8)×10^-6克/克。

⑸ 俄罗斯奥涅施斯克矿床

1.矿床位置及研究小史

该矿床位于俄罗斯西北边缘彼得拉扎沃斯克市北东方位,行政隶属于卡累利自治共和国南部奥涅施斯克湖西北沿岸。离同芬兰交界的国境线约25km。大地构造位置按传统地质学归属为波罗的地盾东南部,依地洼学说归为波罗的地洼区奥涅施斯克地穹系。

该矿区早在18世纪已引起俄国学者重视,当时此矿区古元古代湖相沉积之含碳板岩内发现星散状金、银、钴、铜矿化和铁矿化。由于区域内冰川沉积强烈发育,覆盖着基岩露头,影响着对已发现矿化的研究。只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目的地开展航空和地面地质-地球物理探矿和研究工作,并在奥涅施斯克坳陷内发现了奥涅施斯克矿床的柯斯玛塞尔矿段和帕德玛矿段等。这种研究和发现,揭示了世界矿床中新类型的铀-贵金属-钒矿床的特有意义,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图6-12格拉乔夫矿床铀成矿演化图

1.石英砂岩;2.粉砂岩;3.泥岩;4.浅色花岗岩;5.钠交代岩;6.铀矿体;7.断裂构造Ⅰ—新元古代前地槽阶段铀的原始富集作用;Ⅱ—早古生代地槽阶段花岗岩侵入体铀的富集作用;Ⅲ—晚古生代地洼阶段钠交代岩中铀预富集作用;Ⅳ晚古生代地洼阶段钠交代岩中工业铀矿化富集作用

T.B毕利宾纳、E.K.麦尔尼柯夫和A.B.萨威茨基详细研究本矿床,并在1991年末首次公开发表关于该矿床的地质矿化特征的论文,从而引起了世界地质界的重视。对该矿床成因有热液、淋积和复成因3种观点。对该矿床的归类,T.B.毕利宾纳列为不整合面型,认为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不整面型铀矿床相似,我们依含矿主岩岩性,列为交代岩类的钠长岩亚类中。

2.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多因复成依据

1)矿区地层及含矿主岩

矿区及区域内最老地层是太古宇的萨阿米杂岩和洛彼杂岩,它们组成矿区的结晶基底。其上为不整合地覆盖古元古代卡累利期富碳的火山沉积岩,岩性为富碳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板岩。可分为雅图利群、留吉柯夫群、卡列威群及文斯群。再上是里菲期沉积岩,不整合地覆盖在先成地层之上。这些地层的总特征是:①卡累利期形成的火山-沉积岩极为发育;②岩性上富含碳质,局部为留吉柯夫群碳质钾质和钠质变泥岩和层凝灰岩。据Л.И.加尔多毕娜计算,岩石中碳的总量达250万亿吨;③多次且广泛发育着玄武岩,其次为辉石橄榄岩-玄武岩类的火山岩,以及超基性的侵入岩等。

铀矿化定位于古元古代图洛莫塞尔组和外奥涅施斯克组的岩性接触界面内,相应的岩层为粉砂岩及含碳板岩与下伏的白云岩交界的岩性界面。这种岩性界面对成矿极为有利,是处于两种物理机械性能和地球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岩性界面内,构成有利成矿的构造-岩性-地球化学障。铀矿体分布受此岩性不同的构造缝合线及附近的粉砂岩、板岩、白云岩和变玄武岩的构造破碎岩带的制约(图6-13)。

在卡累利期形成的火山-沉积岩内,有些地层组的岩性层内,富含综合矿石的矿质元素,表明在岩石的沉积成岩阶段,已经形成初始富集。例如在凝灰岩、化学沉积岩和陆源沉积岩内,矿质元素的含量超出平均克拉克值的2~3倍。古元古代卡累利期康多帕施组的凝灰质沉积岩内,较稳定的富含V、Cr、Ag、Nb、U、Mo、Ba;在苏依萨尔组的凝灰岩和火山岩内富含Cr、V、Ti、Ni、Pt;在外奥涅施斯克组的碳酸盐岩内,富含B、Ba、Mn、V、Cu、Zn、Li;在杨戈塞尔组的陆源沉积岩内,富含U、Th、Cu、Au、Zn;在基性岩岩床内富含Ti、V、Cr、Ni、Pd,上述这些地层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元素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矿石元素组合极为相似,故有理由地认为上述地层为矿质元素初始富集的矿源层。

含矿主岩是镁质碱性碳酸盐交代岩带,按交代岩的岩性成分从边缘至中心分为4个带:①钠长岩和(或)钠闪石-金云母-钠长岩的交代岩;②白云石-铬多硅白云母-钒云母的交代岩;③钒云母-铬多硅白云母的云母岩;④钒云母-铬多硅白云母的云母岩+硒化物-硫化物的碳酸盐-石英热液脉体。后两种交代岩是主要的含矿主岩。

2)构造形态及成矿构造

矿区断块构造发育,各断块之间由穿透断裂和区域性断裂相间隔。穿透断裂集中在太古宙基底的构造内发育。在矿区北部有库姆辛-帕维涅茨断裂,在西部有哈乌塔瓦尔和吉尔瓦斯断裂,在南部有杨尼西雅尔温断裂,东部有普多施山断裂。这些断裂的延深,据3.B.依萨尼帕和Г.Х.奥斯丹宁的地震研究资料约为30~50km。沿上述断裂发生的断块运动,形成断褶构造及随后的原始构造-热液活化作用。构造破碎和变质作用的时间,依最年轻的留吉柯夫群及铁镁质岩浆岩推算为22~21亿年前。所有上述作用的积顶点,成为含矿断褶构造变形带的基础,并在19~17亿年前伴随有原始活化作用。综合的铀-贵金属-钒矿化与成岩作用结束时间的间隔,依已有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推测不少于3~2亿年。

图6-13奥涅施斯克矿床区域地质略图

(据T.B.毕利宾纳等,1991)

1.断褶构造带:a.已确认的,b.推测的,c.湖区下的;2.断褶构造带在太古宙岩石内延伸的破碎带、糜棱岩带和片理化带:a.已定的,b.推测的,3.断褶构造带的糜棱岩带、变余糜棱岩带以及它们在太古宙岩石内的延伸;4.主要的转换断裂及断块断裂:a.已定的,b.湖区推测的,5.断裂构造产状;6.里菲(文德)期沉积的侵蚀残积;7~13.由古元古界的卡累利杂岩中火山沉积岩组成的褶皱构造:7.文斯群;8.卡列威群;9.苏依萨尔组;10.外奥涅施斯克组;9+10.留吉柯夫群;11+12.雅图利群;11.图洛莫塞尔组;12.杨戈塞尔组及能山组;13.萨里奥尔群;14.已确认的构造不整合面;15.太古宙上壳层岩石及花岗岩类:a.罗皮杂岩和萨阿米杂岩,b.新太古界斜长微斜花岗岩和微斜花岗岩;16.矿床:a.石墨.b.综合矿床:Ⅰ.中帕德玛矿段,Ⅱ.查列夫斯克矿段,Ⅲ.科斯玛湖矿段;断褶带号及名称:①库扎兰多夫带,②丹姆比茨带,③努里茨带,④斯维亚图欣-柯斯玛塞尔带,⑤匹格玛塞尔-乌宁茨带,⑥乌宁茨带,⑦里施玛塞尔克德拉塞尔带,⑧齐夫德带,⑨杉达里带,⑩皮亚洛克带,(11)穆诺塞尔康乔塞尔带

奥涅施斯克坳陷的基本构造是短轴褶皱构造和相对平缓产出的古元古界及走向为NW325°~3400的陡倾断裂制约的断褶带的构造组合。现已划分出11个断褶构造带:即库扎兰多夫带、丹姆比茨带、斯维亚图欣-柯斯玛塞尔带、乌宁茨带、里施玛塞尔-克德拉塞尔带、丹姆比茨带、努里茨带、齐夫德带、杉达里带和皮亚洛克带等等(图6-13)。所有断褶带划分及填图,均依重力物探和地震资料确定的。

含矿的断褶构造带,由几个窄长的北西向线型延伸很长的背斜构造组成。背斜核部是古元古界图洛莫塞尔组的白云岩和泥质碳酸盐岩,两翼为古元古界外奥涅施斯克组的碳质板岩和粉砂岩组成。褶皱构造有等斜状、梳状和扇状形态,在强烈褶皱地段变为不谐和褶皱。断褶带以陡倾断裂为界,且以北东向断裂为主,有断裂破碎岩带和构造糜棱岩带为标志。在断褶带内的褶皱构造中,有断续的构造缝合线分布和破碎岩带、构造破碎岩透镜体及角砾岩带,有时出现构造糜棱岩带。它们组合成不均匀的平移断层、逆冲断层和逆掩断层性质的断裂构造网。断裂构造与断褶带的关系,有切层的也有顺层的两种关系。顺层断裂的渗透性最好,它们在平面和剖面图上为等斜状、树枝状和雁列状形态产出,并有角砾岩和构造破碎岩的缝合线为标志。这些断裂构造带控制着镁质碱性碳酸盐交代岩带和矿体的定位,矿体主要在非致密的构造破碎岩及角砾岩发育地段分布。切层断裂、逆冲断裂和平移断裂明显可见,并构成含矿的断褶构造带格架。

铀-贵金属-钒矿体的定位,受图洛莫塞尔组和外奥涅施斯克组间的界面构造控制(图6-14),还受背斜陡倾翼内的粉砂岩、板岩、白云岩和变玄武岩中的构造破碎岩及构造缝合线的制约,以及受伴有缓倾斜的逆掩断层的背斜翼部制约。最有利的成矿构造是缓倾的糜棱岩带和伴有陡倾构造破碎带和矿前交代岩带的片理化岩带。部分矿体赋存于与粉砂岩及板岩相接触的白云岩或变玄武岩的构造裂隙中。

3)矿区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侵入岩浆岩基出露。在区域内有新太古界斜长微斜花岗岩和微斜花岗岩及花岗杂岩出露于东、西和北部。未见其铀含量数值的公开发表。太古宇花岗岩已强烈破碎,并经受了石英-赤铁矿化和绿泥石-水云母化等蚀变作用。

矿区内火山岩发育,以古元古代卡累利期的层凝灰岩为主,归属为留吉柯夫群的层位。此外还有大范围分布的玄武岩类火山岩,以及部分的辉石橄榄岩-玄武岩类火山岩和超铁镁质侵入岩席等。这些基性和超基性火山岩对含有矿质元素的地层起着加热和热源作用,使矿质元素进入成矿溶液成矿。

4)矿体形态及近矿围岩蚀变

矿体呈雪茄烟状、串珠状或带状形态产出,有的在断面内呈楔状形态(图6-15)。矿体埋深为150~180m,厚度达40m,延长达2.5km。

铀-贵金属-钒矿体集中在复杂构造的镁质碱性碳酸盐交代岩带中心部位,并受断褶构造的制约。成矿作用与近矿围岩交代作用的演化息息相关,依其演化进程划分为下列4个阶段:①褶皱变质-交代的镁质碱交代阶段,形成钠闪石-金云母-钠长石交代岩和钠长岩,以形成镁质钠闪石-石棉、滑石和滑石岩为终结,形成温度在400~300℃之间,形成时间依镁质钠闪石-石棉和霓石的钾-氩法测定年龄约在1800~1780Ma前;②褶皱后热液交代的镁质碱性碳酸盐阶段,以形成白云石-铬多硅白云母-钒云母的,铬多硅白云母-钒云母的,含云母-钠长石-白云石的和其他一些交代岩为特征,在此阶段形成钒铀矿化。交代岩形成温度为300~200℃,形成时间依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的铀-铅同位素测定为1760Ma±30Ma,按铬多硅白云母钾-氩法测定年龄为1770Ma±50Ma;③褶皱后热液交代的碱性-碳酸盐-石英阶段,以广泛发育着碳酸盐-石英-硒化物-硫化物的网状脉为特征。这里集中形成了贵金属矿化,以及自然金、自然银、钯、铂、铋及其他等矿物。形成温度为150~120℃,形成时间依沥青铀矿铀-铅同位素测定为1740Ma;④矿后热液交代阶段,形成各种成分的硫化物-赤铁矿-石英-碳酸盐脉、硫化物-碳酸盐-石英脉、长石-绿泥石-石英-云母脉、石英-重晶石脉等。它们的形成温度为150~100C,形成时间依白云母钾-氩法测定年龄为1540Ma,和方铅矿铅-铅法测定为600Ma。以上所划分的交代作用和成矿作用阶段,与构造活化作用合拍,所有的贵金属矿化脉均赋存于碳酸盐-云母交代岩与云母交代岩体之间的界面内。

图6-14矿床块段略图

(据A.B.布拉温、T.B.毕利宾纳等,1991)

A.柯斯玛塞尔地段;B.帕德明地段;1.辉长-粗玄岩,辉长辉绿岩,少量辉绿岩;2.碳酸盐-云母片岩,云母-碳酸盐片岩,杂色片岩;3.含石墨的粉砂质泥岩;4.粉砂岩夹粉砂状白云岩薄层;5.硅藻土状和海藻状白云岩,块状和角砾状白云岩;6.主要断裂;7.矿体(断面):a.在图6-14中的,b.在图6-17中的;8.钻孔;9.矿床特征性断面的块段边界(①柯斯玛塞尔地段,②帕德明地段)

图6-15帕德玛矿段示意性地质剖面

(据T.B.毕利宾纳等,1991)

1.海威漂砾砂沉积;2~4.外奥涅施斯克组下段岩层:2.杂色碳酸盐云母板岩;3.含石墨的粉砂质泥岩和碳酸盐云母长石的粉砂岩夹粉砂质白云岩;5.图洛莫塞尔组硅藻状和海藻状白云岩,局部角砾状和洞穴状白云岩;6.糜棱岩和微褶皱岩的缝合线;7.角砾岩和多次破碎的破碎岩;8~10.近矿的和矿化的交代岩:8.铬多硅白云母-钒云母的云母片岩和石英-碳酸盐-硫化物-硒化物和混合热液岩;9.(钠长石)碳酸盐钒云母铬多硅白云母的交代岩;10.钠长岩(钠闪石)金云母钠长石的和石英-钠长石交代岩;11.不同成分的沉积岩层界线;12.不同成分的交代岩发育的界线;13.钻孔

5)矿石物质成分

铀-贵金属-钒矿石为综合性矿石,其物质成分十分复杂,具有许多矿物和多种元素组合的特征(图6-16)。首先是钒,赋存于云母岩中,以钒云母和金云母,以及赤铁矿和其他一系列矿物产出。其次是铀,以沥青铀矿和铀石及少量晶质铀矿形式产出为主。再就是贵金属元素金、银、钯和铂,分布于铅、铋和铜的硫化物、硒硫化物、硫化物-硒化物和硒化物内,此外,还有自然金、银、钯、铋和铜等矿物。在矿体边缘有辉钼矿、黄铜矿和闪锌矿,可作铜、钼和锌矿石利用。矿石的矿物组成超过80种金属矿物。帕德玛矿段矿物组合分布规律见图6-17。

矿石的化学成分显然是复杂的,除上涉及V、U、Au、Pd、Pt、Cu、Mo、Zn、Pb和Bi作为常量元素外,还有不定量的Cr、Ni、Co、Hg、Sn、Re及另外10种有益元素。由于该矿床的多矿物组分和多种元素组合的综合矿石在储量为超大型矿床规模,在俄罗斯或其他国家均属首例发现。

该矿床综合矿石成分的独特性,同矿床的碱性闪石——石棉、滑石和滑石岩矿床的断裂构造交结有关,它们都分布在统一的铀-贵金属-钒的断褶成矿构造带内。可以认为,碱性闪石-石棉的和滑石矿化,也分布于图洛玛塞尔组强烈角砾岩化的泥岩、粉砂岩和白云岩内,而矿床的矿化赋存于更上层位的图洛玛塞尔组与外奥涅施斯克组的地层界面内。

在原生内生的综合矿石上部,均经受了古风化的表生破坏作用,表现在形成石英-云母的和赤铁矿-高岭石-绿泥石的风化壳。这些表生矿化叠加在先成原生矿石之上,而且不能明显的划分出来。在柯斯玛塞尔矿段发育的铬-钒云母岩内形成的风化壳中,E.B.鲁曼采娃(1984)划分出下列带,自上而下为氧化带、氧化-还原带和还原带。氧化带内有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及水云母、赤铁矿、钾钒铀矿、钒钙铀矿等。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内,发育有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金、银、细分散状沥青铀矿等。在还原带内是黄铁矿、黄铜矿等。风化壳延续时间为300~200Ma。应强调指出,风化壳沿断褶构造带发育,具有线性延伸特点,并与含矿交代岩有关,使其重结晶和产生次生富集现象。综合矿石明显在氧化-还原带地球化学障内富集,或在强烈赤铁矿化带与硫化物带岩石之间的界面内富集。

内生矿化的矿物组合及外生矿化的矿物组合,在矿体剖面的结构上各具自己不同位置。矿体的基本体积是碳酸盐-钒云母-铬多硅白云母的交代岩,也是钒和铀的储量主体部分。脉状和角砾状的贵金属矿石,集中分布于交代岩体的中心轴面部位,以石英-碳酸盐-硒化物-硫化物脉和网脉产出,并富含铂族元素、金、银、铜和钼为特征。这些元素在氧化-还原带内达到最大富集,并位于脉状和网脉矿化之上部。

图6-16奥涅施斯克矿床矿物形成顺序略图

线的粗细大致反映矿物的分布量

图6-17帕德玛矿段74号中段矿物组合分布图

(据Леденева H.B;Пакуавнис Г.B.)

1.原始含石墨的浅色粉砂岩夹白云岩薄层;2.石英-长石质粉砂岩;3.下部红色白云岩;4.大的顺层断裂;5.伴有线性细脉带的大脉;6.矿后断裂;7.云母岩,表示含钒云母的富集等值线,用%表示:a=0~60,b>60;8.氧化钒矿物(黑钒铁矿、黑钛钒矿、黑斜钒矿及其他矿物);9.铀钛矿化(钛铀矿、V-Fe-Ti矿物);10.晶质铀矿沥青铀矿组合(含铀石);11.铀石分布区;12.含贵金属(Au、Ag、Pd)的硒化物组合;13.硫化物矿物(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

3.矿床形成条件

成矿物质来源,据含矿围岩和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对比,认为主要来自含矿地层本身。铀源来自富含碳质的康多帕施组的凝灰质沉积岩、外奥涅施斯克组的粉砂岩和板岩及杨戈塞尔组的陆源沉积岩等3个地层组的不同岩性层。钒和贵金属元素来自康多帕施组、苏依萨尔组、外奥涅施斯克组、图洛莫塞尔组和杨戈塞尔组等5个地层组的岩层。这些矿源层中铀、钒、贵金属Au、Ag、Pt、Pd等,及有色金属元素Cu、Zn、Mo、Cr、Ti等的质量分数,高出地壳克拉克值的2~3倍以上。此外,还可能有深部幔源的热液铀、钒和贵金属来源和新太古代花岗岩提供部分改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来源与地洼阶段的长期多次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密切联系。

成矿作用的动力源和热源,密切地与古元古代的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含矿的交代岩的成矿作用和交代岩的演化阶段,均与构造活化期次合拍,详细情况在下节的成矿演化中论述。

成矿的富集空间条件,是不同方向的断褶构造带的结点与古元代代图洛莫塞尔组同外奥涅施斯克组之间的隐伏不整合面的组合,为矿床定位的场所。矿体和富矿段的定位,还与岩性层(粉砂岩、石墨片岩、白云岩、变玄武岩)的物理性质(多孔性、可塑性)及不均质性的岩层间的界面构造有关。

4.成矿作用的演化

铀-贵金属-钒矿床成矿作用的演化,与矿床所在区域的大地构造演化息息相关。从前述区域揭露的地层看出,有明显的3大构造层的剖面结构:底部为新太古代结晶基底,由萨阿米依杂岩和洛彼依杂岩组成,属地槽构造层,其形成年龄为2500~2400Ma以前。中部为古元古代卡累利期火山-沉积岩,包括有雅图利群、留吉柯夫群、卡列威群和文斯群等地层,属地洼阶段激烈期构造层,形成时间为2000~1900Ma以前。上部为新元古代里菲期沉积岩,属地洼余动期构造层,其形成时间为650~570Ma以前。各大构造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构造不整合面相间隔,上述2500~2400Ma、2000~1900Ma和650~570Ma均相应为地层构造不整合面时间。雅图利群前的不整合面,表现为古风化壳存在,太古宙花岗岩强烈碎解,并经受了石英-赤铁矿化和绿泥石-水云母的蚀变作用。在文斯群沉积前的不整合面(2000~1900Ma前)也有明显的风化壳,但只有局部地方存在,表现为先前的陆源沉积和碳酸盐岩层的赤铁矿化和水云母化作用发育。文德群前的风化壳为650~570Ma,广泛发育着高岭石-水云母化,故不同于先前的其他不整合面。此外,在雅图利群与留吉柯夫群之间,还有风化壳存在,表现为石英-云母的和石英-绿泥石-云母板岩、石英-赤铁矿白云岩的透镜状夹层,以及有强烈赤铁矿化和绿泥石化蚀变的辉绿岩(称之为红色赤铁矿化的辉绿岩)。在文斯群前也有局部的风化壳分布,但基底部的陆源沉积岩和碳酸盐岩赤铁矿化和水云母化强烈发育。

T.B.毕利宾纳等(1991)认为,卡累利期及其以后地层均为后克拉通构造层,雅图利群和留吉柯夫群为原地台层,卡列威群和文斯群为准地台层,里菲期沉积为地台层。文斯群和里菲期的火山-沉积岩,由于强烈经受风化剥蚀作用,只在区域的西北部尚有保存,里菲期的岩层在东部区域尚存残存。我们从后克拉通的卡累利期的火山-构造活化作用强烈广泛发育,以及形成产状平缓的短轴褶皱的断褶构造带网状分布,认为矿区及其区域在古元古代2500~2400Ma前开始,已产生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即已从地槽阶段转化为地洼阶段。文斯群和里菲期岩层强烈被剥蚀,残留无几,表明地壳在元古宙末前一直以隆起上升为主,地洼阶段一直延续至今。

铀成矿作用经历了长期和复杂的成矿演化过程,有古元古代卡累利期地洼阶段早期沉积-成岩的原始铀-贵金属-钒矿化的富集(2200~2100Ma前),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期热液再造成矿的工业富集和地洼阶段多次淋积叠加改造成矿的富集。因而矿床形成具有明显的内生和外生多次成矿叠加的多因复成矿床特点。主要成矿时代为1800~1700Ma,是在文斯群前的不整合面(2000~1900Ma)之后,即在主含矿层位的留吉柯夫群形成之后多次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引起的多次热液再造成矿作用所成,其后又有多次与构造-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古风化壳作用导致的多次淋积改造叠加成矿作用(1400~1300Ma,650~570Ma,240~220Ma)复合而成的富矿化(表6-5)。

表6-5奥涅施斯克矿区地壳演化、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演化

地洼阶段早期(卡累利期2200~2100Ma)沉积-成岩阶段铀-贵金属-钒的原始富集。前已述及,表现在含矿层位的成矿元素含量,均在地壳平均克拉克值的2~3倍以上。在康多帕施组的凝灰质沉积岩内,富含V、Cr、Ag、Nb、U、Mo、Ba等元素;在苏依萨尔组的凝灰岩和火山岩中,富含Cr、V、Ti、Ni、Pt;在外奥涅施斯克组的粉砂质板岩中,富含V、Cu、Zn、Mo、U、Ag、Pd;图洛莫塞尔组的碳酸盐岩中,富含B、Ba、Mn、V、Cu、Zn、Li;杨戈塞尔组的陆源沉积岩中,富含U、Th、Cu、Au、Zn;而在该组的基性岩床中,富含Ti、V、Cr、Ni、Pd等。可以看出,含矿层位的多种矿质元素的富集,与综合矿石的矿质元素成分极为近似,充分说明矿床的成矿作用早在早元古代卡累利期岩层的沉积-成岩阶段,已有初步的成矿富集作用。

矿质元素在沉积-成岩期的初步富集之后,经受了多次的热液再造和改造成矿叠加富集作用,其中主要有两期(1800~1780Ma、1760~1730Ma)热液成矿作用。它们的形成与地洼阶段大范围出现卡累利期后的基性岩浆作用和深部幔源流体有关,并形成一些高温的矿物组合,矿化分布明显受线性断褶构造带制约。矿石中含铈和镱,轻稀土元素和镱含量高达1000g/t,而重稀土元素铈含量低,只有6~10g/t。碳酸盐-石英-硫化物-硒化物脉内的方解石氧同位素组成δ18O=15.9‰~18.3‰,接近于热液碳酸岩成分。矿质元素在富含CH、F、CO2的还原流体作用下产生迁移和沉淀,内生矿化形成温度在400~120℃区间,而矿后热液活动在低于150℃环境。

在多次热液成矿作用之后,又有多期次的淋积成矿作用改造和叠加,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内形成一些富矿的矿化。在矿区地壳演化中经历了多次风化壳作用,形成多个地层构造不整合面,古地表水长期下渗至深处,在粉砂质板岩与碳酸盐岩的不同岩性的界面上和不整合面处,广泛发育着钠的带进带出现象及赤铁矿化普遍发育。矿质元素多在赤铁矿化近于消失处的氧化-还原过渡带和碳酸盐-云母交代岩和云母岩的还原带内分布和富集。淋积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400~1300Ma的里菲期前,650~570Ma的文德期前和240~220Ma的中生代前的各个构造活化期,因富含氧的和矿质元素的地下水淋积作用,在含碳岩层内和辉绿岩席内,形成矿质元素的次生富集带。

⑹ 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十大国家分别是哪些

1、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在最近几年探明了储存石油量为2960亿桶,成为了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最多的国家。但在石油出口上仍旧无法与沙特阿拉伯比较。

2、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储存,其国家90%的经济来自于出口石油燃料。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存量为2650亿桶,是世界上石油储存量最高的国家。

3、

伊朗

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伊朗开采出的石油一部分国内销售,同时一部分进行出口,而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1325亿桶。

4、

伊拉克

伊拉克的经济体制以石油出口为主,但也有一定的农牧业,伊拉克的石油已探明的储藏量为1150亿桶。

5、

科威特

科威特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气作为国民的经济支柱,而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990亿桶。

6、

阿联酋

阿联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出口大国,而阿联酋的已探明石油储存量为978亿桶。

7、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丰富石油、天然气、矿产、稀有金属等资源,而俄罗斯的已探明石油储存量为723亿桶。

8、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拥有较多的石油储存量,还拥有大量的矿石资源,其中铀矿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396亿桶。

9、

利比亚

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原油资源,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391亿桶,利比亚原油产量达到160万桶/日,国内消费约25万桶/日,净出口约120万桶/日。

10、

尼日尔爾利亚

尼日尔爾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生产国,尼日尔爾利亚已经探明的石油储存量达到了353亿桶。

(6)俄罗斯铀矿有多少扩展阅读: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着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⑺ 那些国家是富铀国

虽然铀元素的分布相当广,但铀矿床的分布却很有限。铀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南非、西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据估计,已探明的工业储量到1972年已超过一百万吨。中国铀矿资源也十分丰富。

全球铀资源量超过 1500 万 t。。世界铀资源量较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美国、加拿大、南非、纳米比亚、俄罗斯和尼日尔爾尔(表 1),铀资源量均在 10 万 t 以上,合计占世界铀资源量的 84.42%。其次 为巴西、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蒙古和中国等。

⑻ 俄罗斯矿产资源特点

一.黑色金属矿产

俄罗斯黑色金属矿产主要集中在中部黑土经济区、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经济区(表6)。铁矿石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第二位,但品位不高,平均含铁量只有35 .9%。 锰矿石至今仍未发现大型富锰矿床,探明储量中锰的平均储量只有20%。铬铁矿的质量也不太令人满意,岩浆型铬铁矿的平均品位只有28%(Cr2O3)。
1)铁 按照2002年1月1日俄罗斯国家平衡表,俄罗斯拥有172个铁矿床,A+B+C1级探明储量566亿吨,铁平均品位35 .87%(表7)。 这些储量的87%集中在35个大型矿床中,其中16个正在开发,19个是国家储备矿床。在开发的大型矿床中,10个是用露采法开采,6个地下开采。
锰矿石主要的表内储量为碳酸锰,集中在科麦洛沃州的乌辛矿床(9851.6万吨)、波鲁诺奇矿床组(4150万吨)。

碳酸锰矿主要是锰方解石和钙菱锰矿。菱锰矿的质量较好(26~30%Mn),与格鲁吉亚恰杜尔的1级商品矿石及乌克兰锰冶金综合体的产品质量类似。碳酸锰矿用传统方法很难分选。因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乌鲁杰良矿床含8~10% Mn的锰灰岩可用于高炉、钢合金和铁合金的生产。

约640万吨的氧化锰矿石探明储量(包括C2级含量)集中在犹太自治共和国南辛甘矿床中。科米共和国、乌拉尔和西伯利亚氧化锰矿石的储量可增加到1200万吨。这些矿石中有820万吨应算作混合型锰矿石,其中610万吨为工业储量,Mn品位20.8%。

储量还未批准的大型矿床--波洛任矿床的初级资源约为26760万吨,氧化锰矿石约占40%。该矿床矿石总的特点是磷含量高,达0.8%,但矿床中可划分出低磷锰矿石(P≤0.3%)地段,储量约3000万吨。

俄罗斯的氧化矿石一般是褐锰矿和黑锰矿,及少量硬锰矿、软锰矿,含量不同的菱锰矿、锰方解石、蔷薇辉石。矿石一般易选,合指标的精矿符合冶炼品级(42~48%Mn)。

难选的氧化矿石中有5~6%的高质量的过氧化矿石(46~55%Mn)。

经过研究和地质经济重新评价后,认为必须解决南辛甘和比德扎氧化锰-碳酸锰矿石的开发问题。伊尔库茨克州乌特胡姆大型碳酸盐-硅酸盐矿石的开发应进行技术研究。

目前在赤塔州的格洛莫夫矿床开采锰矿石。此外,随着2002年进行的勘探,在科麦洛沃州的杜尔诺夫小矿床顺便采到9000吨矿石。

俄罗斯锰矿石的预测资源为8.41亿吨(锰平均品位17%),比探明的表内储量多4.4倍。其中4.55亿吨(54.1%)位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5000万吨位于中部地区,1.5亿吨位于乌拉尔。对于冶金最宝贵的氧化矿石为3.8亿吨,占预测资源的45%,但其中锰的品位很低(10~20%)。

3)铬(Cr2O3) 前苏联铬矿石的生产曾占世界第2位。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冶炼铬铁合金,而且俄罗斯的铁合金厂完全依靠哈萨克斯坦的铬矿石原料。俄罗斯萨拉诺夫矿山低质量的矿石基本是运到乌克兰,用于生产含铬的耐火材料。前苏联解体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熔炼品级的铬矿石大大减少。俄罗斯的铁合金厂只能使用萨拉诺夫矿山耐火材料级的铬矿石,这样就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因而,铬铁合金产量减少一半。

俄罗斯铬矿物原料基地储量数量,特别是矿石质量很不令人满意。6个铬矿床投入工业开发(表9)。 目前正在开发耐火级低质量矿石组成的彼尔姆州萨拉诺夫主矿床;正在勘探穆尔曼斯克州的索普切夫湖矿床;从2002年开始开发阿加诺泽尔湖矿床,该矿床的B+C1+C2级探明储量共有2658.8万吨。

俄罗斯铬矿石的预测资源有48613万吨,比2003年初计算的平衡表内储量多10.6倍。预测资源集中在科拉半岛、卡累利阿、极地乌拉尔,并且是冶炼品级(48.8%)和化学品级(49.6%)。
4)钛 俄罗斯钛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在13个矿床中统计了钛的探明储量,其中开发的只有2个--穆尔曼斯克的罗沃泽尔矿床和阿穆尔州的库拉纳赫矿床(试验性开采)。主要的钛储量产出在科米共和国的雅列格矿床和车里亚宾斯克州的梅德维杰夫矿床。从快速开发的观点看来,最有前景的是奥姆斯克州的塔尔砂矿床、下格罗德州的鲁科扬诺夫矿床和托姆斯克州的图干矿床。

同国外矿床比较,俄罗斯钛矿物原料基地质量中等。

在铁、钛、钒的储量中,钛磁铁矿矿石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外证实储量中,6.5%的铁矿石、约60%的TiO2和90%的V2O5属于这种工业类型,而俄罗斯,这3个数据分别为18%、54%和80%。

俄罗斯拥有全世界约50%的钒钛磁铁矿矿石储量。在俄罗斯全境发现并在不同程度上评价了40多个钛磁铁矿矿床。这些矿床的主要矿物是钛磁铁矿、钛铁矿、有时有钙钛矿和磁铁矿。主要成矿矿物的比例变化,从带有钛铁矿、钛磁铁矿的钛磁铁矿变为带有磁铁矿、钛磁铁矿的钛铁矿。在一些矿床中,霞石也有工业意义。

2001年1月1日的俄罗斯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计算了6个钛磁铁矿矿床的铁矿石储量,和2个综合性霞石-磷灰石矿床中的钛磁铁矿储量。在6个钛磁铁矿矿床中计算了钛的储量,其中4个是钛铁矿-钛磁铁矿矿石,1个是磷灰石-钛铁矿-钛磁铁矿矿床,还有1个是钛磁铁矿矿床。

除了同国际类似的钛磁铁矿矿床外,俄罗斯还拥有其他类型的矿床,地质成因独特的含钛磁铁矿矿床。希比内霞石矿床的含榍石和钛磁铁矿的矿床就是这样的矿床,分选时可顺便得到钛磁铁矿和榍石精矿。

钛磁铁矿矿床除原生的岩浆矿床外,已知还有砂矿床--滨岸海相和冲积相砂矿。车里亚宾斯克州爱河流域已知有冲积相钛磁铁矿砂矿。探明几千万亿m3的含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的砂矿,二氧化钛平均含量约13公斤/ m3,或约1%的TiO2。砂矿很贫,作为表外储量。
二.有色金属矿产和稀有金属矿产

1)铜 俄罗斯列入储量表的铜矿床有123个,铜的原料基地主要在东西伯利亚(诺里尔斯克和乌多坎矿区)和乌拉尔。

大多数铜生产国最具工业意义的是斑岩铜矿,而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不同,约半数的A+B+C1级探明储量和2/3以上的开采量是硫化物型铜镍矿床(见表10)。这些矿床的特点为多种组份,除铜镍之外,还含有大量的钴、铂族元素、金及其他贵金属。矿石中主要组份的品位高,即使在极北地区相当恶劣的条件下开采也还能够赢利。与此相反,砂岩铜矿与国外情况类似,占探明储量的20%多,主要集中在赤塔州的乌多坎矿床中,由于矿床位于开发程度很低的山区,地理经济状况不好,而且矿石质量较差而未开发。
铜探明储量和铜生产的主要地区是东西伯利亚和乌拉尔。

俄罗斯铜矿的勘探和开发程度都比较高,A+B+C1级探明储量占表内总储量的77.5%,其中46.1%(34个矿床)已投入开发,15%准备开发(15个矿床),38.8%(53个矿床)列为储备矿床。总的探明储量中,积极储量占61.2%。铜的预测资源量与探明储量大致相等。

2)铅 俄罗斯铅的探明储量占世界第3位(位于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之后),但就铅矿石质量和矿山技术开发条件俄罗斯远比国外矿床差。

据2003年1月1日状况,俄罗斯铅的矿物原料基地为98个矿床。矿床的探明程度相当高:A+B+C1级储量占71%,C2级储量占29%。91%的A+B+C1+C2级储量分布在铅锌矿床中。铅储量在俄罗斯分布不均,约84%的储量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其中65%分布在正在开发的戈列夫斯克矿床、和作为国家储备的霍洛德宁和奥泽尔矿床中。2002年,正在开发的有17个矿床。

铅的预测资源约占俄罗斯总储量的46%。其可靠程度不太高,约60%是P2级储量。

预测资源中大多数是黄铁矿多金属矿床(53%)和铅锌矽卡岩矿床(16.3%)。 在现有采矿企业地区,预测资源质量同当地现有的表内储量相当。

目前铅矿物原料基地的状况不太令人满意。工业级的铅储量比1990年减少30%。

3)锌 俄罗斯的锌储量占世界第一位,但是,就矿石的质量和矿床开发的矿山技术条件来说,俄罗斯锌矿物原料基地比国外的逊色很多,Zn平均品位只有2.2%,而澳大利亚为12.8%,加拿大7.3%,中国8%,印度5%。

据2003年1月1日情况,俄罗斯锌矿物原料基地包括140个矿床,探明程度很高:A+B+C1级储量占75%。约70%的锌储量是在铅锌矿床中。储量占第2位,开采量占第一位的是铜黄铁矿矿床,这种矿床主要矿产是铜。68%的储量集中在西伯利亚地区,而且其中53%是在3个铅锌矿床中:科尔巴里辛矿床、奥泽尔矿床和霍洛德宁矿床。锌储量第2、开采量第1的是滨伏尔加地区,占18%的储量和60%的开采量,这里的锌是在铜黄铁矿矿床中。2002年这里在开发28个矿床的储量。

俄罗斯锌的预测资源约占平衡表总储量的55%。可靠程度不高,约38%的预测资源为P3级,46%为P2级。36%的预测资源集中在滨伏尔加地区,在铜黄铁矿矿床中。西伯利亚地区的预测资源占27%,其中主要部分是鲁德内阿尔泰多金属成矿带和萨拉伊尔矿区的黄铁矿多金属矿化。预测资源中矿化的主要地质工业类型是铜黄铁矿(46%)和黄铁矿多金属矿化(29% )。现在采矿企业地区锌预测资源的质量同当地现有的表内储量类似。

4)镍 俄罗斯镍储量占世界第5位,而证实储量占世界第2位。矿物原料基地为硫化物铜镍矿和硅酸盐镍矿床。按照2003年1月1日状况,国家平衡表上的镍矿床共计39个。

大多数探明的镍储量集中在12个硫化物铜镍矿床中,9个在穆尔曼斯克州,3个在泰梅尔(多尔加诺-涅涅茨)自治共和国。这些矿床包括了俄罗斯近90%的镍储量。计算的所有16个硅酸盐镍矿床的矿石都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车里亚宾斯克州和奥伦堡州。总储量约占俄罗斯总储量的10%。

矿石中镍的平均品位相当低(0.99%)。这种类型的矿床有些大型矿床,奥伦堡州的布鲁克塔尔矿床(占总储量的6.9%)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谢洛夫矿床(占总储量2.2%)。

俄罗斯开采的硫化铜镍矿石(镍品位1.6~1.7%)同国外采到的同类矿石质量相当。

硅酸镍矿石的质量比国外的同类矿床差很多--俄罗斯镍矿石的平均品位为1%以下,其他国家从1.2~2.1%。

镍的预测资源为所计算的国家平衡表的105%,其中硫化矿石为102%,硅酸矿石为126.8%。镍总资源的11.4%为P1级资源,P2和P3级资源分别为62.4%和26.2%。70%的预测资源及所有的富矿石资源分布在现有企业地区。在一些新的含镍地区,如卡累利阿共和国、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阿尔泰、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堪察加州等集中了约30%的预测资源。

5)稀土、钽、铌 这三种矿产主要集中在北部经济区(穆尔曼斯克州)、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特瓦共和国、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赤塔州)以及远东经济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钇族稀土元素的探明储量约为150万吨。

钽 俄罗斯的钽储量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矿石质量远不如主要生产国。

在20个矿床中计算了平衡表内储量。1998年只开发了穆尔曼斯克州的罗沃泽尔矿床,矿石中Ta2O5的平均品位只有0 .015% 。

重新评价表明,只有54%的平衡表内储量赢利,即正在开发的罗沃泽尔矿床、伊尔库茨克州的别洛吉明矿床和维什尼亚科夫矿床、赤塔州的矿石易分选的卡图京矿床。

由于地理经济条件复杂,位于特瓦共和国的最大型乌鲁格-坦泽尔矿床属于不积极储量。

钽矿物原料基地进一步发展的任务不在于增加数量,而在于提高质量。

铌 俄罗斯铌的探明储量占世界第一位,但是,探明矿床的矿石很贫,Nb2O5的平均品位只有0.175%。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托姆托尔铌-稀土矿床富矿石中Nb2O5的品位为7~8%。

几乎90%的铌储量集中在4个大型矿床中:别洛吉明矿床32%,乌鲁格-坦泽尔矿床22%,罗沃泽尔矿床18%,卡图京矿床16%。

在重新评价时,乌鲁格-坦泽尔矿床被归入不积极储量。

6)铝(Al2O3) 俄罗斯铝钒土原料的探明储量占世界第7位。

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原料是铝土矿。2003年1月1日的国家平衡表计算了60个铝土矿矿床,其中13个正在开发。所有矿床的探明程度都很高,84%的铝土矿储量已由国家储委批准为A+B+C1级。

大多数国内铝土矿矿床的特点是原料品级低,铝硅比为5。在北乌拉尔采到质量最好的铝土矿(占国内铝土矿总开采量77%)。但是,北乌拉尔矿床的特点是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深部很难开采,开采量很难增加。因而,俄罗斯的铝工业近15年高质量的铝土矿短缺。依靠自有资源,对铝土矿的需求只能满足40%。 氧化铝和铝工厂生产原料基地分散。约75%的氧化铝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乌拉尔生产,85%的初级铝的生产能力位于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

铝土矿的预测资源为2.9亿吨,其中P1级为7100万吨,P2级1900万吨,P3级1000万吨。大量的资源分布在中部黑土经济区和乌拉尔地区。

俄罗斯拥有大量的霞石资源,一部分是在穆尔曼斯克州磷灰石-霞石尾矿中,另外是在

磷灰石矿床的探明储量中。但是,建立以霞石矿石为基础的氧化铝生产可能性有限,其中主要原因是能耗高(比从铝土矿中生产氧化铝能耗高1~2.5倍)。

此外,明矾岩矿石可作为获取氧化铝的原料。在俄罗斯,发现明钒岩矿石工业矿床远景是滨海边疆区:仅阿斯库姆矿床的储量估计就有4 .46亿吨,明钒岩平均品位26 .1%。已知的还有谢列霍夫矿床,其储量估计有明矾岩矿石4 .5~5亿吨。

7)锡 俄罗斯共有274个锡矿床,其中原生矿122个,砂矿152个。大部分储量位于远东经济区。4个联邦主体--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楚科奇自治共和国,几乎占有95%的探明储量。欧洲部分(卡累利阿共和国)锡的探明储量只占总储量的0.4%。

俄罗斯原生锡矿床的锡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87.4%). 储量大于10万吨的大型矿床位于东雅库特、楚科奇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其中只有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杰普塔特矿床在开采。锡矿的积极储量只占探明储量的27%,一些大型的网脉状矿床等由于锡品位低,它们的储量都属于不积极储量。

8)钨(WO3) 俄罗斯钨的探明储量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后占世界第3位。但其矿物原料基地同其他国家的结构不同,储量中主要是矽卡岩地质工业类型的矿石。质量比国外差得多。钨矿石平均品位中国为0.4%,哈萨克斯坦为0.3%,俄罗斯的原生矿床中钨的平均品位只有0.09%。平衡表总储量中约有76%是A+B+C1级。

2003年1月1日状况,国家平衡表计算了95个矿床的储量。其中43个是砂矿床,储量不到总储量的1%。约一半的平衡表内储量集中在北高加索,约1/3分布在东西伯利亚,约20%在远东。约70%的平衡表内储量集中在5个大型矿床中--北高加索的特尔内阿乌兹矿床、克提-杰别尔金矿床、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英库尔矿床、马洛-奥伊诺戈尔矿床、赤塔州的布格达英矿床。

俄罗斯钨的预测资源约为总储量的50%。59%分布在远东,25%在西伯利亚地区。可靠水平不高,约65%为P3级,34.5%为P2级。钨矿化的主要工业类型(50%以上的储量)是矽卡岩矿床。矿石的主要成份是白钨矿,黑钨矿型约占总储量的17%。预测资源的质量同表内储量类似,钨的品位一般不超过0.8~1%。

总的来说,俄罗斯钨矿物原料基地的状况不令人满意。工业级别的储量比1990年减少12%,而开采量减少4/5。

9)锑 俄罗斯锑的探明储量占世界第4位。锑的探明储量约为23 .7万吨。所有锑矿床都是综合性矿床,含金、银、铅和锌。俄罗斯最大的锑储量产在金-硫化物矿石中。

俄罗斯锑矿物原料基地的质量相当高:锑品位从9.9% (乌杰列伊矿床)到20~24%(萨雷拉赫矿床,谢恩塔昌矿床),同中国采到的矿石可比,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锑生产国。

国家平衡表计算了位于西伯利亚和远东的9个矿床的储量。锑矿物原料基地的基础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质量独特的萨雷拉赫和谢恩塔昌金硫化物矿床,这两个矿床的储量分别为俄罗斯锑总储量的28.8% 和35.1%。目前在萨雷拉赫矿床和马尔坦矿床开采锑矿石,所采矿石的数量比1991年减少80%。锑的预测资源为19万吨,其中87%为P2级和P3级。东西伯利亚的脉状石英-金-辉锑矿矿床中的预测资源估计占42%,钙质交代硅质岩型矿床中占58%。

10)钼 国家平衡表计算了13个矿床的钼储量,占计算的A+B+C1+C2级所有储量的89.5%。在综合矿床中,只计算了10.5%的钼储量。

俄罗斯钼的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东西伯利亚(82%)、卡巴尔金诺-巴尔卡共和国(14%)和卡累利阿共和国(4%)。

只有50%的探明储量属于积极储量。积极储量的6个储备矿床只剩3个。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马洛-奥伊诺戈尔矿床、阿加斯克尔矿床和卡累利阿共和国的罗巴什矿床属于非赢利的。

只有开发布里亚特的奥列基特坎矿床,开发钼品位0 .14%的富矿石才能根本解决钼及钼对工业保障问题。

钼的预测资源同平衡表内储量基本相等,但可靠性很低,63.3%为P3级,34.8%为P2级。57%的预测资源集中在赤塔州。

三.贵金属和金刚石

1)金 截至1999年1月1日,俄罗斯共查明5624个金矿床,其中221个是原生矿床(2005年为243个),5275个砂金矿床,128个为综合性矿床。原生金矿床主要集中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砂金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楚科奇自治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马加丹州、伊尔库茨克州和阿穆尔州;含有伴生金的综合性矿床主要集中在奥伦堡州、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及泰梅尔自治区。储量和资源量的分配是:原生金矿床占有54 .3%的储量和78%的预测资源量;砂金占有18 .1%的储量和10 .5%的资源量;综合性矿床伴生金占有27 .6%的储量和11 .5%的资源量。

据2006年Б.И.Беневольский的资料,俄罗斯原生矿床金的储量达4300吨,占俄罗斯金储量的53%;砂金矿床金储量为1400吨,占17.7%;综合性矿床伴生金储量2400吨,占29.3%.

2)银 在俄罗斯,有245个矿床计算了银储量。储量主要集中在含银的综合性有色金属矿床和银含量不高的矿床中。19个独立银矿床占银储量的24.7%,平均银含量超过400g/t 。独立银矿床主要集中在马加丹州的杜卡特、鲁纳、戈尔佐夫等矿床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上梅恩克切矿床中。含银的综合性矿床中,银储量的23.3%集中在含铜黄铁矿矿床中,其银的平均含量为4~5 g/t到10~30g/t;15.8%集中在铅锌矿床中,银的平均含量为43 g/t;金属铜镍硫化物矿床和含铜砂岩矿床各集中了9~9 .5%的银储量,它们的银含量在4~20 g/t 。

3)铂族金属 铂族元素的储量都集中在泰梅尔自治共和国诺里尔斯克矿区的综合性铜镍矿床中。穆尔曼斯克州的矿床生产的铂族金属不到1%。在乌拉尔、科里亚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雅库特的砂矿中含有不到1%的铂族金属储量,主要是铂。其他综合性矿床在平衡表总储量中所占比重很少。

1991~1995年,诺里尔斯克矿区产量减少38%,因而铂族金属的开采总量缩减。但从1996年开始,年开采量缓慢回升。近几年,由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科里亚克自治共和国的富砂矿床投产,俄罗斯的砂铂开采量比1991年提高5倍。

诺里尔斯克地区铂族金属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前景对于俄罗斯十分重要。主要问题是选择性开采最富的矿石,因而矿石品位下降,产量减少。开发的储量中,品位10~14克/吨的富矿石占32%,而富矿石的开采量占87%。另一个问题是利用传统的铜镍矿石选矿工艺,作为伴生组份得到铂族金属。这种方法导致铂族金属的大量损失,因而迫切问题是在诺里尔斯克的开采中采用类似国外矿床采用的新的选矿工艺方法。回收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生产的赢利水平,将矿床上部浸染矿石和硫化物少的矿层纳入开采范围。

泰梅尔自治共和国具有很大的铂族金属预测潜力。目前还未计算矿床上部含铂钯层的远景,根据国际铂钯行情的变化决定是否对作为铂钯原料的浸染矿石进行地质经济重新评价。

4)金刚石 截至1999年1月1日,有51个金刚石矿床计算了储量,其中19个是原生矿床,32个为砂矿,但是大约95%的探明储量集中在原生矿床中。在开采的矿床中,金刚石的平均含量比国外高1~3倍,然而宝石级金刚石的含量只相当于国外的40%左右。

俄罗斯金刚石探明储量和预测资源占世界第一位。而且,78%的工业储量集中在雅库特,约22%的储量集中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乌拉尔地区占0.3%。

97%的工业储量集中在原生矿床中,其中54.3%适合用露采方式开采,42.7%适合地下开采。砂矿中只有3%的储量。

雅库特含金刚石区位于雅库特西部,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目前有7个含金刚石区,其中4个正在进行工业开发。这4个正在开发的地区是:

1. 小勃图鄂毕含金刚石区(和平市地区),具有探明的岩筒“和平” 、“国际” 及大量的砂矿。

2. 达尔德诺-阿拉基特地区(乌达奇内市和艾哈尔镇地区),具有探明岩筒“乌达奇内” 、“艾哈尔” 、“色特坎” 、“尤毕列伊” 、“扎尔尼查” 和“共青团” 。

3. 阿纳巴尔地区,最北部的后极地矿山采选联合企业就在这里,该企业正在开发埃别里亚赫河流域的砂矿床。

4. 中马尔辛地区,不久前发现的岩筒“勃图鄂毕” 和“纽尔宾” 已投入开发。

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金刚石工业储量原料基地是罗蒙诺索夫矿床,该矿床包括6个相距不远的金伯利岩筒:“波莫尔” 、“阿尔汉格尔斯克” 、“卡尔平-1” 、“卡尔平-2” 、“先锋” 、“罗蒙诺索夫” 。其中第1个为表外储量,其他为工业储量。

提曼-乌拉尔地区原料基地主要分布在彼尔姆州维谢尔河流域,为砂矿床,适合单独开采和采掘式开发。

雅库特地区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具有最可靠的金刚石工业储量增长前景。能够保证金刚石开采工业进一步发展。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最有前景的是中马尔辛、达尔德诺-阿拉基特、小勃图鄂毕、穆诺-秋恩格、滨勒拿河和阿纳巴尔含金刚石地区,其中有些已在开采金刚石,有些还未进行开采工作。

此外,具有发现金刚石矿床远景的还有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

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最有发现金刚石新矿床远景的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西北地区。

四.非金属矿

俄罗斯的非金属矿产很多,本文仅就几种主要的非金属矿产(磷、钾盐、萤石和菱镁矿、建筑石材和水泥原料)做一简单介绍。

1)磷矿 目前在俄罗斯有50个磷矿床,其中20个是磷灰石矿床,30个磷块岩矿床,前者主要分布在西北经济区的穆尔曼斯克州,希比内矿床是举世闻名的磷灰石矿床。后者主要分布在伏尔加-维亚特经济区和中部经济区(表11)。全国磷矿床探明储量为9.82亿吨(P2O5),其中磷灰石矿床储量为7.711亿吨,磷块岩矿床储量为2.109亿吨(表12). 俄罗斯磷块岩矿床还是很有远景的,在中部经济区就查明有250多个矿床和矿点,矿石储量和资源量合计达到50亿吨(表12)。表13列出了磷矿岩矿床在各个州的分布情况。

⑼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哪个矿产最多

最大的石油储集区:波斯湾油区,其中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
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产油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
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中国
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其次俄罗斯,巴西
最大的水电站: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1260千瓦,2009年后,三峡成为第一
核能发电最多的国家:美国
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
铁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其次巴西,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
铝土储量最多的国家:几内亚,其次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
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智利,其次美国,赞比亚
锡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其次中国,马来西亚,泰国,产锡最多:马来西亚
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南非,1.65万吨,其次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
黄金产量最多的国家:南非,年产500吨以上,其次俄罗斯,加拿大,巴西
白银储量最多的国家:加拿大,5万吨,其次俄罗斯,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秘鲁
白银产量最多的国家:墨西哥,年1000吨以上,其次俄罗斯,加拿大
金刚石储量最多国家:刚果(金),其次博茨瓦纳,澳大利亚
铀矿储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其次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

这是其中一部分,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铀矿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