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罗斯的工业特点
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军事工业、能源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㈡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原因:
建国初期,苏联面临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白军、干涉军一度多达两百万。在国内战争介绍后,又面临欧洲政局动荡、战争一触即发。为发展军事力量,只能将资源倾向于重工业。
而在战后,这一体制未能改弦更张。主观原因为苏联军工/能源集团已经强大到尾大不掉。斯大林活着的时候这些问题没有表现出来,他死后无论赫鲁晓夫还是勃日列涅夫都无法完成改革。客观原因是东西方阵营的对抗中,苏联的工业人口在满足重工业之后很少有富余,说白了就是没有足够多的人去从事轻工业。
虽然苏联人口规模与美国相当,但美国有一堆盟国,可以一起完成重工业-轻工业无数部门的分工。而苏联的盟国除了捷克、东德能够提供精密机床之类外,其他小弟基本都是要贷款、要武器、要援助,是战略安全上的正资产、经济上的负资产。客观上苏联也没有足够的工业人口兼顾轻工业和重工业
㈢ 俄罗斯的什么工业发达,什么工业弱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比较弱!
㈣ 俄罗斯经济结构
俄罗斯经济结构如下:
俄罗斯是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1990年生产占原苏联国民收人的63, 5%和工业产值的0.6%,其起始经济结构继承了原苏联的结构特征。俄罗斯继承的原苏联经济结构是一个畸形的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国民经济军事化,前苏联领导人缺乏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认为战后仍然是战争和革命的时代,没有意识到出现了和平和发展的新时期。因此战后长期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和进攻性战略,导致国民经济军事化格局长期存在。对于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实情原苏联长期讳莫如深,官方公布的军费数额一直为每年不超过200亿卢布。1989年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人代会上第一次承认苏联的国防总支出为773亿卢布,原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1990年7月在苏共二十八大上进一步透露苏联军费占国家预算的1/4(合1150亿卢布)。苏联的国民经济军事化还表现为军备生产的高比重。据前苏官方公布的资料,苏联军备生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而学者和观察家估计为25%。某些部门的情况更为严重,例如机器制造业的70%都服务于军备生产。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失衡。前苏联经济结构畸形的又一表现是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失衡。在工业总产值中,甲类工业的比重占75%左右,而美国为65%。农轻重的比例基本为2:2:6,而中国为3:3:4。这是苏联长期奉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结果。应该指出,在工业化时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有客观依据的,因为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规律是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而工业化时期的典型特点正是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但是,在工业化完成之后,特别是战后依然这样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则是教条主义的。因为工业化之后技术进步的特点,已从主要是以机械劳动取代手工劳动,转为主要是大机器生产和机器体系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从而由主要是机器数量的增加,转为主要是机器效率的提高。这种特点在战后进人大机器生产的第二阶段,即实现生产的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以及广泛采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新工艺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又转向技术含量高和附加价值大的方向发展。这一切提供了固定基金占用率和材料消耗率下降的可能性,从而出现了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速度相接近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60年代以来它们的生产资料生产一与消费资料生产基本上是平行发展。
产业结构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经历了三个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从资源和设备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基础工业成为“夕阳产业”,在其基础上蓬勃发展的是高技术工业,农业中生物工程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扩大,日渐形成“信息产业”。一个与现代高科技相适应的高级化软产业结构逐渐形成。在这场对经济发展生命攸关的科技竞赛中,苏联与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虽然也曾提出要重视发展现代高科技,但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工业,即工业化时期形成的基础工业,而在现代高科技领域落后西方至少15-20年。三次产业关系中,第三产业极端落后,直到1991年服务性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还只有24 %。这使苏联社会总产品中,资源和资本耗量大的产品比重大,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小;而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商品性产值比重大,服务性产值比重小。产业结构的这种落后性也是苏联经济增长方式未能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重要原因。
㈤ 俄罗斯什么工业发展滞后
轻工业,也就是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在苏联时期,斯大林为了追求高发展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了轻工业的落后。
㈥ 俄罗斯工业特点是什么
俄罗斯工业特点:
1、俄罗斯工业结构不均衡以重工业为主,俄罗斯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接近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俄罗斯矿产分布特点是分布于亚洲大多数地区;石油和煤炭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铁矿和其他金属矿主要分布于山地、高原。俄罗斯四大工业区包括莫斯科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2、俄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同比增长6.1%。工业从业人口2055.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30.5%。
3、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4、俄IT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涌现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着名的软件制造商。
5、俄罗斯工业结构不均衡以重工业为主,人民生活相关的轻工业发展缓慢,工业中心主要分布于欧洲部分,亚洲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这样开发比较缓慢,工业中心比较少。
㈦ 俄罗斯经济特点
俄罗斯经济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7)俄罗斯工业结构中什么工业类落后扩展阅读:
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苏联曾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78年被日本赶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持续下滑,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俄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同比增长6.1%。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㈧ 俄罗斯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俄罗斯工业主要是大型重工业,森林工业,军事工业,油气开发为主,分布于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以西以及远东地区,俄罗斯工业建立在丰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因此,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的矿产产区。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8)俄罗斯工业结构中什么工业类落后扩展阅读
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是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IT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涌现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着名的软件制造商。
㈨ 俄罗斯工业有哪些特点
楼主您好! 俄罗斯的工业分布特点:接近原料产地,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基础,就近分布,在内陆地区! 俄罗斯的工业具备这样的特点,与其资源条件具有密切关系: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俄罗斯的工业分布也因此接近原料产地!
㈩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在欧美联手设局之下,苏联没有时间去发展轻工业,而根据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对轻工业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解决。
只是二战把国家打烂了需要重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首先恢复重工业,只有有了强大的重工业,才能有足够的实力保卫自己。
在初步取得与欧美相当实力的情况下,欧美联合设计的冷战敌对,迫使苏联又卷入了更深重的军备竞赛漩涡之中。而欧美此时却腾出大量资金去创建了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国际贸易市场,进一步压缩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空间。
资金困顿让苏联只能顾及耗费巨大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来满足军备竞赛的需要,最终苏联也垮在经济崩溃上面,导致解体。
直至目前为止,为了防止俄罗斯再次崛起,欧美继续在经济上压迫俄罗斯,使得俄罗斯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尽管俄罗斯在民生投入占本国GDP的百分率高于我国10倍之多,但远远不足以再发展出一个发达的轻工业领域来。
另外,俄罗斯地处高寒带,轻工业原料也比较匮乏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收购,而国际市场价格和结算货币被欧美操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