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有多少人读资本论

俄罗斯有多少人读资本论

发布时间:2022-08-21 12:57:21

‘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货币政策是怎样的。

原本苏联的经济、军事是一体化的,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叶利钦时代采取的亲美策略,俄罗斯
在经纪上,俄罗斯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重工业为基础,轻工业发展不足。当时粮食和石油、天然气的价格还很低廉,自然俄罗斯进出口比自然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在当时看来俄罗斯已经不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但是随着普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军队建设、经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之前两年在石油贸易中储备了不菲的外汇,所以在金融危机前,俄罗斯敢于和美国对抗。
来自网络知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什么那么虚弱”

‘贰’ 俄罗斯有哪些名人

1、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 -1837年1月29日),是俄罗斯着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

2、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屠格涅夫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1818年11月9日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俄国编剧,主要作品《乡间一月》、《屏息闭眼》、《恶意的诱惑》。

4、契诃夫

是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5、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着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叁’ 俄罗斯人口2020总人数是多少

截止2021年1月,俄罗斯的人口是14623 万。

俄罗斯共有民族194个,其中俄罗斯族占77.7%。俄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2002年至2010年俄人口下降至1.429亿,与2002年的1.452亿相比减少230万人,降幅近1.6%。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人口形势持续恶化,从1993年的1.486亿减少到1996年等1.425亿人,每年在以减少70万人的速度在减少,到2030年俄人口将降至1.39亿。



(3)俄罗斯有多少人读资本论扩展阅读:

俄罗斯的区域位置

位于30°~180°E,50°~80°N,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的黑龙江省、蒙古和朝鲜。海岸线长37653公里。

同时,俄还与日本、加拿大、格陵兰、冰岛、瑞典和美国隔海相望。


‘肆’ 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每年每人读书的数量是多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应该算是全世界读书人的节日。今年是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与往年不同的是,节日前夕的4月19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北京公布调查结果,其相关数据值得我们这个没有读书节的国家的读书人的关注。
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9%,较上年增加了1.6个百分点,连续第四年增长;2011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较之2010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增加0.10本,也就是说,2011年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增长,这是令人欣喜的数字统计。调查还表明,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双双上升,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至少说明,传统阅读方式仍占重要地位。
另外一组调查数据则令人忧虑:2011年我国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6%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0.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另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有21.2%的国民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20.9%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另有57.9%的国民表示一般。
两组调查数据让人忧喜交加,但还是忧大于喜,这里且不谈阅读质量,仅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的阅读量就很难让人高兴起来,不妨与周边国家以及法国、以色列国民年阅读量的数据做一对比: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还有来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再就是来自网上的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
近年来,关于如何提高阅读率和阅读量不仅是专家学者的经常性话题,也为普通民众广为关注,更有无数网民书友热议。其中,多多开展读书活动包括设立国家读书节等已成共识。这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对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有62.6%的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笔者以为,鉴于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数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民间有关设立国家读书节的呼声与建议给予更多重视。

‘伍’ 俄罗斯人口2021总人口数是多少亿

截止到2022年3月23日,2021年俄罗斯人口还没有官方统计,无法得知,以2019年为例,截至10月1日,俄罗斯常驻人口1.467亿人。

新出生婴儿1250人,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02.3人。俄罗斯95以上地区出生率都下降,这一人口状况的原因可追溯到上世界90年代,当时俄罗斯经历了人口危机和出生率急剧下降,导致全国20岁到25岁的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相关情况

政府为提高出生率所采取的措施是不够的,我们将努力改善这些措施,确保人口稳定增加是俄罗斯政府到2024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这是俄罗斯连续第三年出生率下降,2013年到2016年之后,出生率大幅下降,2017年,出生率下降了10.7%。

这是10年来最低,2018年这一趋势还在持续,每1000名居民中只有10.9名新生儿,到2019年上半年情况没有改变,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出生率下降了8.14%。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俄罗斯人口连续三年创纪录的大幅下降

‘陆’ 现在俄罗斯人对马克思、列宁还很尊重吗

当然尊重
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俄罗斯,他们都有同一个愿望:人人平等
所以才出现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而马克思、列宁顺势而入,才诞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接下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书记后有显着变化,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力图从根本上用全新的思路审视社会主义道路,并摆脱斯大林模式留给苏联的一切不合理的遗产。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一月全会的报告中指出,“改革的实质是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社会全面民主化”是苏联“现行政治制度变革的纲领”;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纲领性声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思想跟民主社会主义非常接近,并且从原则上摒弃了斯大林主义。
但原则还是想让社会变好

‘柒’ 急求关于俄国女革命家查苏里奇的资料

查苏利奇(Вера Ивановна Засулич,1849—1919) 俄国
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女活动家,孟什维克首领之一。生
于封建小贵族家庭。1869年加入民粹派,是“土地和自由
社”成员。曾被捕坐牢2年和3次流亡国外。80年代初与
民粹派决裂并转向马克思主义。1883—1884年,参加创建
“劳动解放社”,是该社最活跃成员之一。曾把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许多重要着作译成俄文,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
传播起了推动作用。1900年后,参加《火星报》和《曙光》杂
志编辑部工作。1903年后成为孟什维克首领之一。1905
年返回俄国,斯托雷平反动时期是取消派的首领之一。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社会沙文主义立场。1917年俄国二
月革命后,参加孟什维克“统一派”,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持反对态度。主要着作有:《国际工人协会史纲》、《论让·
雅克·卢梭》等。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卡夫丁峡谷”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退却到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却依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它进一步解放思想,变革生产关系,把改革开放推进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关系的这些调整或“退却”,我们的解释和理论的论证还不够。解释的模糊和理论论证的匮乏在改革开放初期产生的危害可能并不是很严重,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当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时,它就会成为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纵深的绊脚石。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改革已经开始全面进入“深水区”,必须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调整或“退却”的科学性,从而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一、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名称的由来

1881年2月16日,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写信给马克思,谈到了《资本论》在俄国大受欢迎的情况,很多人对其进行了认真地阅读和研究;而最近以来常听到一种意见,说农村公社是一种腐朽的形式,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断定这种腐朽形式的必然灭亡。这一观点的持有者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您会理解,您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会使我们感到多大的兴趣,要是您肯定对俄国农村公社可能遭到的各种命运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是您肯定对那种认为由于历史必然性,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阶段的理论阐述自己的看法,那么您会给我们多大的帮助啊。”为了回答查苏利奇的问题,马克思从1881年2月到3月写了复信的三份草稿,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他对俄国农村公社的性质和未来历史命运的观点和看法,并借用了“卡夫丁峡谷”的典故。“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辘”下通过,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大的羞辱。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马克思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初稿》中引用了这一典故以说明俄国可能“跨越”资本主义从而避免其带来的各种灾难,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因此得名。当然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并不仅仅局限于复信和草稿,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二、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人类社会发展道路是多线性的而不是单线性的

1877年11月,马克思在给俄国《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中,针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其理论的歪曲时指出,“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这表明马克思反对将他在针对西方社会提出的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教条地运用于一切国家。因为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社会运动形式极为复杂,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存在的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结果也不一样。即使相同的历史环境、相同的经济基础,“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的事实,自然条件,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程度差别”。正是基于此,马克思才说,“一切历史结局都确定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极为相似的事情在不同历史环境中出现都会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更何况俄国与西欧各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所以,马克思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指出,“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在西方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它并非适合于任何国家。东方国家内部特殊的生产方式和国情决定了这些国家不可能照搬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2、农村公社的二重性特征是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内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性因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决定俄国农村公社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农村公社本身的性质,即俄国农村公社所特有的二重性特征公有性质和私有性质。

一方面,公社土地公有制具有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创造了以大规模组织起来的合作劳动的现成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公社已经发展出来的个人占有性逐渐成为公社结构的对立因素。农村公社的两重性决定了它的发展道路具有两种可能,即其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公有制因素的可能或者相反,其公有制因素战胜私有制因素,直接把整个社会带入到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指出,东方农村公社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取决于它所处的具体的社会历程环境。

3、“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条件是必须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

马克思指出:“俄国为了采用机器、轮船、铁路等等,难道一定要像西方那样,先经过一段很长的机器生产发展的孕育期吗?同时也请他们给我说明:他们怎么能够把西方需要几个世纪的发展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交换机构银行、信用公司等等一下子就在自己这里建立起来呢?”因为俄国农村公社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能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成果。俄国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它也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物”。“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并存,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就用到公社中来。”在马克思看来,能否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是俄国农村公社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当时俄国农村公社和落后的国内社会发展状况还不足以完成“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重任,必须借助吸收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帮助自己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为“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奠定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

4、“跨越”“卡夫丁峡谷”需要俄国革命和西欧各国革命的相互支持

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要“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只能通过革命的手段。因为“那些掌握着各种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人正在尽可能准备把群众推入灾难中”。因此,“要挽救俄国农村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如果俄国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么,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变为使俄国比其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马克思认为俄国发生革命还不够,还必须得到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假如俄国革命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相互补充的话,那么现实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毫无疑问,在俄国特定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下,马克思认为农村公社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他强调必须以相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作为条件。没有这个条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就无从谈起。

三、苏联、东欧等国家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和“退却”

刚逝去不久的20世纪发生了两大政治事件影响深远:一是在20世纪的初期,列宁领导俄罗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后来又有一大批欧洲和东方落后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又纷纷“退却”回到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表面上看,社会主义的一“跨”一“退”好像是相互对立的,似乎是社会主义诞生和衰亡的两个标志。但事实并非如此,苏联、东欧国家的“退却”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退却”,而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失败。换言之,苏联、东欧国家的“退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次拨乱反正。事实上,任何社会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退却”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同样如此,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封建主义的复辟,都曾从资本主义“退却”到封建主义阶段。因此,一种社会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退却”是正常的,不能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退却”看作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退却”,这只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和波折,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和推进。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就高屋建瓴地指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包括胜利的必然性和发展的曲折性。“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了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退却”和“跨越”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步骤地实行生产关系的“退却”

很多人一提到“退却”就色变,似乎一说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退却”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如果生产关系的“退却”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显示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优越性,那么社会主义不是“退却”而是进步了。一个社会形态为什么采用这种生产关系而不采用那种生产关系,其归宿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显着特征就在于它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的更高的生产力。如果对生产关系的认识不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仍然停留在那种非此即彼的、不“进”则“退”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话,那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做的生产关系的调整。

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产品经济的依次更替,在商品经济时代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在产品经济时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所预想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就是因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产品经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经过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后的一个更高阶段。但中国的社会主义显然与马克思所预想的社会主义有很大差距,它是“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的。这样一来,如果仍然把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马克思所预想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照搬放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身上,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样社会主义也不可能速成。它有一个萌芽、发展、成熟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也就有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等。而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其生产关系是不尽相同的,这与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生产关系不完全一致是一样的道理,如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关系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关系就不完全一样。正是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这种辩证关系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才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高级形态的生产关系“退却”到社会主义初级形态的生产关系。而这种“退却”已经被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是正确和必要的。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如何“退却”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其建立初期都不可避免要带有前一社会形态的痕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同样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资本主义的烙印。但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不可能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敢于、善于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和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邓小平就强调说:“社会主义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判断的标准,是坚持“三个有利于”。

正是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不再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现在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在所有制改革上,我们从坚持单纯的公有制到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证明现行的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符合中国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一切阶段的普遍规律。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很低和发展极不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存在一部分高度自动化、机械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又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半自动化、半机械化的生产,甚至还相当地存在着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小生产。与生产力的这种较低水平和不平衡性相适应,就应该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分配制度改革上,我们从坚持单纯的按劳分配到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强调绝对平均主义到实行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政策。我们开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既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时又取缔非法收入和整顿不合理收入。这样就既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较好地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但必须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从而带来了社会的严重不和谐。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当前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的情况下,必须调整我国的分配政策,适当向“共富政策”方向倾斜,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步骤。

3、我们用生产关系的自觉“退却”来实现生产力的巨大“跨越”

苏联、东欧等国家的退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从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而中国的“退却”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退却有本质的差别,它不涉及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把原来只有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的生产关系“退却”到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所建立的是超前的生产关系,这种超前的生产关系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窒息了生产力的发展,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把这种超前的生产关系退却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它不是为退而退,而是以退为进,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正是在前面所说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生产关系的“退却”中,赢得了生产力的大踏步跨越。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2003--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0%左右,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三,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接近两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突破3000美元,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后,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退却”从而实现生产力的大步“跨越”式发展的成果的具体体现。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正在中国逐渐变成现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想也必将实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张伟东

‘捌’ 俄罗斯人口总人数有多少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俄罗斯人口是少数几个负增长的国家,其2018年人口估计为1.4396亿人,而2015年人口估计为1.463亿人。

俄罗斯共有民族194个,其中俄罗斯族占77.7%。俄罗斯是世界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2018年人口估计为1.4396亿人,而2015年人口估计为1.463亿人。人口问题一直是俄罗斯社会的焦点,被认为是关涉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核心问题。

从年龄来看,俄罗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渐增大。国际上对老龄化的界定标准是: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2020年俄罗斯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5.5%,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人口总量减少,老龄化进程加快,严重影响俄罗斯的劳动力供给。在俄罗斯每年丧失的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占据大多数。1991年之后,俄罗斯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1998年跌入谷底,只有6886万人,相比1991年减少了近700万人。在这之后虽然有所回升,但随着超过工作年龄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人口在2011年达到7602万的峰值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玖’ 俄罗斯帝国时期谁在研究资本论

赫尔岑,车里尼还有民粹派都应该看过
但只有列宁和社会民主党详细研究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有多少人读资本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