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战斗机的头部都是向下弯的歼10好象弯的不是那么厉害
这是一个 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结构!机头和机翼还有尾部动力!决定机头的形状需要下压!才可以是飞机在高速状态下依然平稳!(过去的飞机你看过吧!一般机头都不是很弯,进入高速战机时代,机头才明显下压!就是为了是飞机平稳!)
Ⅱ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战斗机机头都是比机身高的突起的,而西方的却是和机身等高的
这个,很简单,是因为机头进气方案差异的缘故。你说的那些中俄战机都是传统地采取了直道腹部进气的方案;而西方战机多为两侧进气,且发动机进气道多有采用S状特殊构型。你看我们的新机J20就你没有你说的那种往常的高机头的配置方案。。
Ⅲ 为什么俄罗斯战斗机总是干不过美国的战斗机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之后便开始美苏两个国家的争霸,也就是冷战!其实在冷战时期出了不少的先进武器,甚至说出了很多的超前的武器!
其实,在冷战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苏联略输美国一筹,在很多装备上还是照美国差很多!
但是在战斗机方面多少还可以尤其是当时出现的苏27,可谓是非常的厉害,苏27的研制还有段故事!
苏27战斗机
越南战争时,美国的主力战机是F4鬼怪战斗机,而当时的“鬼怪”经常被苏联的米格21击落,而且经常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当时美国发展了后来的F15以及后来的F16,然而这些战斗机又给了苏联的米格战斗机带来了“灾难”,后来苏联几乎是为了F15而专门研制了苏27,这型战斗机几乎在当时是完胜F15战斗机的!
F15战斗机
其实我们现在感觉俄罗斯的战斗机不如美国主要就是。因为最近几年美国的战斗机尤其是隐身战斗机出镜率太高,而俄罗斯的苏57仍然不在“状态”!其实说实话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在很多的时候都不在“状态”,所以说在战斗里研制方面都没有太多的进展,可一个苏57还在半吊子待着!
苏57
其实,俄罗斯的飞机制造水平是很高的,只不过经济问题太严重,然而说句实话,事实归事实,距离美国还是有差距的,虽说俄制发动机也不错,但是距离美制发动机无论是寿命还是推力还都是有差距的
Ⅳ 为什么俄式战机长相都差不多
这个问题的原因比较多,首先是风格问题。一个国家的战机设计能体现出属于它的一种独特风格,就证明了这个国家比较坚实的航空工业基础。俄罗斯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二大航空强国,它的战机设计形成风格不足为奇。而且,俄国主要的设计局也只有那么几个,比如苏霍伊,米格等。苏霍伊设计了自20世纪以来俄国70%以上的主力军机,丰富的经验使它找到了最能体现自己特点和最能释放飞机性能的设计布局的方案。正因如此,几代苏系战机的机动性能都是其同辈中的佼佼者。第二,俄国的财政问题成了制约它各方面进行创新性研发的主要因素。美国军方和各大军火公司拥有的强大财政使他们可以大胆地试验各种新型方案,万一失败,也只是几百万美元的问题。而俄国目前的情况不允许出现试验失败,因此为降低风险,只能不断改进已有的设计来达到需要的效果。这也是苏系新战机不断出现,却始终停留在三代到三代半之间。至于四代机,同美国F-22相比,T-50的许多方面不尽人意,就是因为F-22是全新设计的,没有一丝以前或已有任何战机的基因,而T-50还是基本基于三代机的思路,和F-22在外形上的干扰而诞生的产物。美军军机多样化的造型反映出了其强大的国力和军火工业遍地开花的现象。第三,其实任何人细看都会发现,已出现的中美俄三种四代机,其基本布局都惊人的一致。这并不代表后出现的两种借鉴了之前的设计,而是当今军机的一线设计者对于四代机的这种布局已达成了共识,其实这种接近常规的布局却恰是最有效的。反观被淘汰的几种方案,美国的我不甚了解,但我知道俄国曾试验过鸭式布局,变后掠翼布局,三翼面布局,甚至是极为罕见的前掠翼布局,比如苏-47“金雕”。可以想象,美国在其四代机方案论证阶段肯定也出现了很多不同布局,但出于同样的原因,最后的F-22仍采用了常规布局,这也体现了世界飞行器设计理念的一大进步。所以可以说俄国人出于省事的考虑,使他们提前发现了适合四代机的方案,因此设计的压力比美国人小了不少。顺便吐吐槽,你会发现我国的军机设计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歼8” ,“ 枭龙”到“歼十”到“歼20”,中国正越来越熟练地运用鸭式布局。以上应该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吧
Ⅳ 为什么美国和俄罗斯的军机基本都是标准外型,而不像法国什么的搞三角翼、鸭翼
最新是倒翼~
三角翼+鸭翼的组合,优势在于既可获得高速度,而且还具备较高机动性,但缺点在于三角翼产生较大升力,飞机容易低头,配平比较难。
而且对隐身性有一定损害,对于第四代战斗机三角翼+鸭翼并没什么较好的特点
其实啊,F-22也算是三角翼~~~~~
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有钱早就有三角翼了觉得过时就做外型标准的飞机了
法国比较穷现在才刚刚开始做三角翼可以省很多钱以后就可以做标准飞机了
各个都知道美国是最发达崇明的国家就是钱不多就是因为制造高等机器用穷的 其实三角翼有很多优点,但是缺点还是很多的。
三角翼很坚固,可以承受住很高的过载,升力大,低速情况不易失速,高速时大后掠三角主翼前缘涡都具备推迟附面层分离(附面层分离是导致机翼失速的最主要因素)的作用,比如三角翼“升力系数—迎角”曲线斜率低,即在一定迎角范围内,其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增大增加得比较缓慢,因此对飞机的亚音速飞行性能和着陆、起飞性能都带来不利影响。善快不善慢。其表现是速度小时升力小、阻力大,因而造成了 它远航性能差、起飞着陆困难, 翼展较小,因引不可避免的引起诱导阻力增大的缺点.
理论上三角翼并不会优于变后掠翼
这些都是美国为什么不专门研制一架三角翼飞机的因素。当然美国并没有放弃三角翼。F-14可变后列翼也算是三角翼的混合动力飞机啊。B-1不也是可以变成后掠三角翼飞行吗?而且拥有两种优点。但是现在的技术已经让常规设计的飞机拥有超越三角翼的性能了,所以美国便开始新的设计了。比如:B-2翼身融合设计,这可是技术性远远高于三角翼的,还有F-117、F-22等……
三角翼的优点:1 三角翼的的穿音速的阻力会平稳的增加,且翼端的超音速
阻力会减少.
2 三角翼升力系数会随码赫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高攻角
时的升力曲线斜律也是平顺的,不会突然增加.
3 由机翼前缘所产生的涡旋,可以减少失速前抖动的现象,
且超过失速攻角时能保持平稳的升力损失.
4 较短的翼展及渐缩比,使得滚转的施力点向内移,可在较
低的重量时(无挂载)提功更佳的扭力强度.
5 三角翼的厚弦比飞常小(3~4%)其较长的翼根长度可允许
机翼厚度增加,较厚的机翼可提供教多的燃料携带空间,
机翼下方的挂载问题也减少.另外较坚固的结构有助减少
振颤及控制上的问题.
6 三角翼的设计,翼下的大面积可挂载较多武器.
但三角翼缺点就是诱导阻力大,亚音速时的续航能力和机动性能都不好。M2K采用放宽静稳度加电传操纵和进气道小翼来解决问题,较好的解决高速拦截和低速格斗之间的矛盾。而俺国当时技术及工艺储备都严重不足,所以也就没有采取这些东东来提高亚音速的机动性能,但也采用前缘锥形扭转措施来提供亚音速时的巡航性能和机动性能。
Ⅵ 为什么苏式战机在地面时机头指向都是略向下倾斜,而不是水平的
为了飞行员的视野、为了飞机的平衡等等。
首先必须指出,问题中所指的在地面时机头指向略微向下倾斜的苏式战机,其实应该指的是苏-27和米格-29第四代战斗机,实际上并非是所有苏式战机都机头略微向下的,比如我们看到米格-25、苏-25等战机,机头就是与地面呈水平状况的。再者说,实际上在地面时机头指向略微向下倾斜的,也不止是苏-27和米格-29这两款苏式战机,美国的F-16、中国的歼-10B/C战斗机也都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的战机在地面时机头指向略微向下倾斜的现象呢?这种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提升战斗力苏-27战机的机头之所以略微向下倾斜,是因为苏-27战机的机腹进气道设计模式,机头向下倾斜,机头的气流就可以以一个很平顺的状态进入机腹进气道,进入机腹进气道的空气越平顺,那么发动机的燃烧就会越充分,可以有效的提高飞机启动效率和发动机工作效率,从而为苏-27战机提供更好的推力,推力也直接影响战斗机的机动性,推力越好机动性就越高,从这里就可以解释苏-27为什么可以做出像“眼镜蛇”机动那样的高难度动作了。此外苏-27向下倾斜还可以大大改善飞行员的视野,从而提升战斗力。
Ⅶ 始终被西方国家看扁,为何俄系飞机总让人感觉很简陋
俄罗斯战斗机曾经能够和美国的战斗机一教高下。而且从性能方面来说,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系战机开始快速落伍。如今已经成为了只能在苏27基础上不断改改改的欧洲弱子。而且从诞生伊始,俄系战机总是被欧美国家看扁。而且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俄罗斯战斗机往往非常简陋。其实这种思想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至名归的。其实作为俄罗斯战斗机来说,最强大的地方并不在于俄罗斯战斗机的技术性能有多先进。而是在于俄罗斯战斗机拥有非常强大的整合能力。这才是俄罗斯战斗机强大的地方。而技术上反而不是那么先进。
其实从这点也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出苏联和美国其实在基础工业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但是苏联设计师强大的地方就是总是能够用技术含量不高的零件设计出作战性能比肩美国的作战飞机。但是这毕竟属于奇技淫巧,底子不扎实。而当美国发展出四代战斗机之后,苏联就再也追不上了。
Ⅷ 为什么苏式战斗机好多机头都是微微向下弯的,美国的就没有
苏式战机一般在机头都有一个红外探测雷达,所以机头就会微微向下弯,另外机头弯,飞行员的视野也就开阔,而美国的就没有,所以美国战机不适合超视距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