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乌东战况出现重大进展,这场消耗战究竟消耗的是谁
对于乌东战场,现在连一贯强硬的泽连斯基都承认,俄军在乌东取得重大进展,乌克兰士兵每天都有60-100人阵亡,不过泽连斯基声称,乌克兰不打算让出任何领土,乌军在部份战场取得进展,并成功牵制了俄军。
俄乌这场战争真正消耗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一点大家都非常清楚,处于弱势的乌克兰消耗更大,俄乌战争即使最后通过和平解决,乌克兰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恢复元气,指望哪些只会掠夺别人财富的国家帮助,只会让乌克兰变得更弱更小。
B.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收了多少苏联军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收了在其境内的约170万苏联军队。
俄罗斯军队是在前苏联军队基础上组建的。1992年3月1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关于组建俄罗斯国防部的命令,同年5月7日发布了关于组建俄联邦武装力量的命令。
俄罗斯联邦总统、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俄罗斯联邦会议、俄罗斯联邦政府对保障国家安全、国防能力、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动员准备程度和战斗力负责。
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俄联邦武装力量由管理机关、军团、兵团、部队、军事院校以及后勤部门组成。在组织编制结构上分为陆军、空军、海军3个军种和战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3个独立兵种。未编入武装力量的其他军队包括边防军、内卫部队、联邦安全局所属部队、政府通信部队、联邦保卫总局、铁道兵、民防部队、国家消防局等。
俄军目前的总兵力为113.4万人,其中陆军37万人,空军20万人,海军17万人,战略火箭兵10万人,航天兵7万人,空降兵3.6万人,此外,还包括18.8万人的其他部队(总部机关、后勤、建筑与营房部队、核管理部队、兵役系统等)。
截至2007年5月,俄境外驻军总数约为5万余人。驻摩尔多瓦共和国德涅斯特河沿岸俄军战役集团1000人;驻南高加索俄军集群近6000人,下辖第12军事基地(驻格鲁吉亚巴统)、第62军事基地(驻格鲁吉亚阿哈尔卡拉基,已于2007年6月关闭并移交格方)、第102军事基地(驻亚美尼亚久姆利);驻塔吉克斯坦斯坦杜尚别第201军事基地7000人;驻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1.3万军人和1.6万文职人员;驻吉尔吉斯斯坦坎特空军基地140人;驻叙利亚塔尔图斯海军物资技术保障站150人;驻非洲国家100人。俄在独联体国家还派有维和部队,其中驻格鲁吉亚阿布哈兹1600人;驻格鲁吉亚南奥塞梯500人;驻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500人。俄航天兵在哈萨克斯坦萨雷沙干、塔吉克斯坦斯坦努列克、阿塞拜疆加巴拉、白俄罗斯甘采维奇分别设有1个雷达站,在白俄罗斯维列伊卡设有第43通讯站;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设有第5航天发射场,驻兵约3000人。
C. 乌克兰有多少俄罗斯士兵参战
多了去了。刚开始是俄罗斯直接支援武器,后来发现乌克兰东部叛军根本抵挡不住,干脆连人带武器一起入侵乌克兰直接动手,结果还是僵局,自己的损失到不小,遗留的武器残骸到处都是。
D. 俄罗斯投入多少兵力
俄罗斯就俄乌冲突投入超50%的兵力。
乌克兰方面宣称,俄罗斯在俄乌边境附近,部署了36台“伊斯坎德尔-M”短程弹道导弹系统。美国情报部门称,俄军120个营级战术群、新型-34战斗轰炸机被部署在俄乌边境地区,相当于俄陆军主力作战部队的75%。
【拓展资料】
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国内战争期间,为抗击共同的敌人,苏维埃俄国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了联合问题。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后扩至16个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斯拉夫三国、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摩尔达维亚、卡累利阿-芬兰)。
苏联通过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成为世界强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美苏争霸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党体制是苏联保持统一的主要因素。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俄罗斯独立日”)。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E. 俄罗斯现役部队多少人
装备
首先,俄罗斯军事非常强大。他和美国一样拥有着全球最强大的核武库。它的武装力量主要由陆军、空军、海军三大军种和战略导弹兵、太空兵、空降兵三个兵种组成。武装力量中军人数量为113.4万人。武装力量除正规军外,还包括边防、内务、安全、政府通讯、民防和铁道部队。武装力量由议会、总统、政府按宪法规定的权限共同指挥,总统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军队的任务是抵抗外来侵略和履行俄罗斯承担的国际义务;军队人数不得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实行义务兵与合同兵两种兵役制度,服役期限分别为:舰队水兵2年,其它士兵1年半,受过高等教育的1年等。俄海军拥有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独立区舰队。
国防
1992年3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正式成立。同年10月9日生效的俄罗斯《国防法》规定,除正规军外,俄罗斯武装力量还包括边防、内务、安全、政府通讯、民防和铁道部队;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军队的任务是抵抗外来侵略和履行俄罗斯承担的国际义务;军队人数不得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 %;实行义务兵与合同兵两种兵役制度,服役期限分别为:舰队水兵2 年,其它士兵1年半,受过高等教育的1年等。1993年11月,叶利钦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取消了“合理足够”的防御理论和军队人数不得超过全国人口数量1 %的限额,并首次赋予军队参与国内政治生活的职能。1997年12 月公布《国家安全构想》,认为对俄最大的安全威胁是国内经济危机,在遭到外国武装入侵时有权使用一切手段进行自卫。2000 年1 月,代总统普京正式签署新的《国家安全构想》,视俄内部经济危机和民族分离主义为国家安全最主要的威胁,强调来自外部的威胁也日益加大,将过去只有在国家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使用核武器,调整为在受到外来常规军力入侵时就可以动用核武器以先发制人。2002年10月莫斯科人质事件后,普京总统责成国防部总参谋部修改俄军事学说和国家安全构想中关于军队使用部分,俄政府已开始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特点,对军事理论和国家安全学说进行新的调整。 1998 年俄全面开始军事改革。主要内容是改变军种构成,第一步:将战略火箭军、军事航天部队和反导弹防御部队合并为战略火箭军,将空军和防空军合并成空军,保留陆军、海军,但取消陆军总司令部,改组为陆军总局,赋予各军区战役-战略司令部的地位;第二步:按军队使用范围--陆地、空中、宇宙和海洋划分为三个军种。在此基础上,俄逐步开始推行兵役制改革。2001年12月7日,俄总理卡西亚诺夫表示,俄军队应由正规部队、补充合同兵及预备役部队三部分组成,义务兵服役期可能缩短。2002年提出部分军队实行合同兵役制及缩短义务兵服役期所需的全部费用。2002年俄政府颁布法令,提高军人待遇。2003年7月,俄政府通过俄军实行合同兵役制专项计划,根据该计划,至2007年底,按合同服役的兵士和中士人数将占到俄军总兵员的49%。
将领
国防部长安·谢尔久科夫,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尼古拉•马卡洛夫大将。 截止2004年1月1日,俄军(不含政府其他强力部门)总员额为113.2万人,军队文职人员86.7万人。 俄武装力量由陆军、空军、海军三个军种和战略火箭兵、空降兵、航天兵三个独立兵种组成。全国分为六个军区。2003年俄国防预算4115亿卢布(其中国防部经费3800亿卢布),约占当年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的10.40%,GDP的3.1%。俄海外驻军主要集中在独联体各国,包括驻塔吉克斯坦斯坦201摩步师、驻南高加索俄军集群、驻摩尔多瓦共和国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俄军战役集团、驻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以及其他一些部队。2003年,俄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名义在吉尔吉斯坦特设立空军基地。
F.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吗
一直想要出兵只不过当年受困于车臣战争所以才没时间。克里米亚半岛是当年俄罗斯帝国通往黑海的出海口。当年不知道有多少沙皇为了保住克里米亚半岛打得民不聊生,后来1954年时任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半岛划分乌给克兰,再加上当地民众主要是俄罗斯人,所以俄罗斯才选择这里出兵。
G. 俄罗斯现有多少军队,各军中现有多少兵力
俄罗斯现有军队:
加里宁格勒战役战力集群
归波罗的海舰队指挥,由地面部队、海军步兵和海岸防御部队组成。地面部队约1.27万人,下辖2个摩步师、1个坦克旅、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地空导弹团、1个独立摩步旅、1个战斗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816辆、步兵战车850辆、各型火炮345门、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20架。海军步兵1个团(1100人),装备主战坦克26辆、步兵战车220辆、火炮30门。海岸防御部队编有1个炮兵团,装备火炮133门;1个岸对舰导弹团,装备舰对岸导弹发射架8部。航空兵1个团(属波罗的海舰队),装备苏-27型飞机28架,地空导弹发射架50部。
列宁格勒军区
司令部驻圣彼得堡。地面部队3.81万人,下辖1个空降师、2个独立摩步旅、2个炮兵旅/团、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特种作战旅、4个地空导弹旅、1个反坦克团、1个火箭炮团、1个攻击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333辆、装甲战车500辆、火炮94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25架。海军步兵1个团(1300人),装备主战坦克74辆、步兵战车230辆、火炮45门。海岸防御部队1个团,装备装甲输送车360辆、火炮134门。地空导弹团1个。空军部队下辖1个空军集团军(空军第6集团军),装备392架作战飞机。编有2个防空军;1个轰炸师(装备苏-24轰炸机66架)、1个侦察团(装备米格-25型机26架、苏-24型机20架),1个歼击机师(装备苏-27型机35架、米格-29型机60架),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20架),7个防空航空兵团,装备米格-31型机95架、苏-27型机90架,地空导弹发射架525部。
莫斯科军区
司令部驻莫斯科。地面部队9.59万人,编1个集团军司令部、1个军司令部、2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2个空降师、1个炮兵师、5个炮兵旅/团、3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独立摩步旅、1个特种部队、4个地空导旅、2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2000辆、装甲战车2200辆、火炮18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48部、战斗直升机120架。空军部队编有2个防空航空兵师,装备米格-25/-29/-31型机、苏-24/-25/-27型机共550架,2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46架,地空导弹发射架850部。
北高加索军区
司令部驻罗斯托夫。地面部队8.25万人,编有1个集团军司令部、1个军司令部、2个摩步师、1个空降师、3个摩步旅、1个空降旅、1个特种作战旅、1个炮兵旅、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4个地空导弹旅、1个反坦克团、2个战斗直升机团、1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600辆、装甲战车1900辆、火炮750门、“飞毛腿”型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60架。海军步兵1个团约1400人(属于黑海舰队),装备装甲战车59辆、火炮14门。空军部队编有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1个轰炸师(装备苏-24型机112架),1个侦察团(装备苏-24型机50架),1个歼击轰炸机师(装备苏-25型98架、苏-22型机35架),4个防空航空兵团(装备米格-29型机105架、苏-27型机59架),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47架),地空导弹发射架125部。
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军区
原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军区 司令部驻萨马拉(与乌拉尔军区合并)。地面部队3.26万人,下辖1个摩步师、1个空降旅、1个炮兵团、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地空导弹旅、1个战斗直升机团、1个战斗直升机训练团,装备主战坦克730辆、装甲战车1000辆、火炮650门、SS-21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33架。空军部队编有:1个攻击机训练团,装备米格-29型机48架、苏-25型机21架;3个 防空航空兵训练团,装备米格-23型机118架、苏-27型机39架、米格-31型机8架;1所航空学校,装备教练机383架。 原乌拉尔军区 司令部驻叶卡捷琳堡。地面部队编1个坦克师、1个摩步师、1个特种部队旅、2个炮兵旅/团、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装备主战坦克1300辆、装甲战车1600辆、火炮9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18部,地空导弹发射架600部。
西伯利亚军区
司令部驻赤塔。地面部队编2个军司令部、3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1个炮兵师、2个机枪炮兵师、3个摩步旅、10个炮兵旅/团、2个战役战术导弹旅、2个地空导弹旅、2个特种作战旅、4个反坦克团、1个战斗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4468辆、装甲战车6000辆、火炮43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36部、战斗直升机35架。空军部队装备苏-24/25型机315架、苏-27/米格-29型机100架、苏-24型侦察机100架。
远东军区
司令部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地面部队编2个集团军司令部、2个军司令部、10个摩步师、2个机枪炮兵师、1个炮兵师、9个炮兵旅/团、1个摩步旅、3个战役战术导弹旅、5个地空导弹旅、1个特种作战旅、1个反坦克旅、2个战斗直升机团、2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3900辆、装甲战车6400辆、火炮3000门、踢-21型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54部,战斗直升机85架。海军步兵1个师(2500人),属于太平洋舰队。海岸防御部队1个师。空军部队见西伯利亚军区。
北方舰队
司令部驻北莫尔斯克。装备潜艇37艘(其中战略潜艇14艘、攻击潜艇23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12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26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75架、战斗直升机30架。
波罗的海舰队
司令部驻加里宁格勒。装备攻击潜艇2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6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26艘。海军航空装备作战飞机邱架、战斗直升机41架。
黑海舰队
司令部驻塞瓦斯托波尔。装备攻击潜艇12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7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15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30架、战斗直升机13架。
里海分舰队
司令部驻阿斯特拉罕,装备各型舰艇约36艘。
太平洋舰队
司令部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装备潜艇16艘(其中战略潜艇5艘,攻击潜艇11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10艘,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约30艘。海军航空兵装备作战飞机71架、战斗直升机23架。
军区变动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010年9月21日签署有关俄联邦军事行政区划的命令。自12月1日起,俄军区将从目前的6大军区缩减为4大军区。 从9月1日起,在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的基础上组建西部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基础上组建南部军区、在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基础上组建中央军区、在西伯利亚军区和远东军区基础上组建东部军区。 同时,将精减军队指挥层级和采用新型指挥系统,将原来的“军区-集团军-师-团”四级指挥体制简化为“联合战役战略司令部-作战司令部-旅(基地)”三级。
队伍军衔
分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3级仕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2级(高级准尉、准尉),军士4级(大土、上士、中士、下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驻外兵力
约2.215万人。驻亚美尼亚地面部队3100人,1个军事基地,装备主战坦克74辆、装甲车17辆、步兵战车148辆、火炮84门,空军部队为1个大队,装备米格-29型机14架、1个S-300地空导弹营。驻格鲁吉亚地面部队51100人,3个军事基地,装备主战坦克140辆、装甲战车500辆、火炮173门、战斗直升机5架,另有118辆装甲战车和一些火炮部署在阿布哈兹,空军部队装备地空导弹发射架60部、飞机35架。驻摩尔多瓦地面部队2600人,编1个作战集群,装备主战坦克117辆、装甲战车133辆、火炮128门。驻塔吉克斯坦斯坦地面部队8200人,编1个摩步师,装备主战坦克190辆、装甲战车303辆、火炮180门。驻乌克兰1个海军步兵团(1500人),装备装甲战车212辆、火炮31门。驻非洲100人。驻古巴800余人。驻叙利亚1刀人。驻越南700人。参加维和行动:驻波黑1300人,2个空降营;驻格鲁吉亚/阿布哈兹约1500人,1个空降团;驻格鲁吉亚/南奥塞梯500人,1个摩步营;驻摩尔多瓦/德涅斯特500人,1个摩步营;驻南斯拉夫约3600人。
H. 二战初期苏联在乌克兰是不是被德国包围了几十万军队
基辅会战苏军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66万人被俘,直接导致苏联下南防线的崩溃 .苏德战争期间,德芬联军同苏军于1941年7月10日~1944年8月9日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地区实施的一系列大规模攻防战役。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W.R.von勒布元帅)进至韦利卡亚河地区后,企图在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和芬军(总司令为CG.E.曼纳海姆元帅)主力协同下,从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芬兰东南部实施南北对进,夺取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尔后向莫斯科方向转移兵力。苏军西北方向部队(总司令为苏联元帅KY.伏罗希洛夫)奉命坚守列宁格勒,钳制和消耗德军兵力,以减轻莫斯科方向的压力,待机转入反攻。德芬联军的参战兵力有4个集团军、1个装甲集群和部分空军,分编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南部突击集团编有德军31个师,由德军第1航空队的760架飞机支援;北部突击集团编有芬军14个师又3个旅和德军1个师,由芬兰空军和德军第5航空队一部共547架飞机支援。苏军先后参战的有: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共计39个师又2个旅)、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奥涅加湖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的兵团,以及大量民兵。会战中,苏联军民在城市内外建立了完整的防御体系。会战长达三年零一个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德芬联军实施南北对进,苏军在列宁格勒接近地进行防御(1941.7~9)1941年7月10日,德军主力开始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向卢加和诺夫哥罗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部分兵力从拉脱维亚向爱沙尼亚实施辅助突击;同日,芬军从拉多加湖以北向苏军卡累利阿防线发起进攻。至7月底,德军前出至纳尔瓦河、卢加河、姆沙加河一线,芬军在拉多加湖东北进至1939年的苏芬边界附近,并向卡累利阿地峡东北部发起进攻。尔后,德芬联军进攻受阻,变更部署。8月8~10日,德军在赤卫军城、卢加和诺夫哥罗德方向先后转入进攻。16~20日,德军占领金吉谢普、诺夫哥罗德和丘多沃,切断莫斯科至列宁格勒的铁路和公路。21日,德军从赤卫军城筑垒地域东南向列宁格勒方向迂回,为苏军所阻。28日,德军占领塔林海军基地。29日,苏军撤销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将其所辖各方面军直接隶属于最高统帅部。30日,芬军占领维堡,9月初在卡累利阿地峡进至1939年的苏芬边界一线。7日,芬军在拉多加湖以东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尔后沿斯维里河一线转入防御。8日,德军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11日,德军从赤卫军城以西进至乌里茨克地域,直接威胁列宁格勒。同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GK.朱可夫大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以卡累利阿地峡一部兵力增援最受威胁的地段,从海军抽调大量人员上陆作战,并以民兵补充各级预备队。9月底,德军装甲兵力调往莫斯科方向,在列宁格勒方向的突击力明显下降;苏军以顽强防御阻止了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西南和南接近地战线趋于稳定。
第二阶段,德军封锁列宁格勒,苏联军民进行反围困斗争(1941.10~1943.1)1941年10月2日,芬军占领彼得罗扎沃茨克,尔后沿摩尔曼斯克铁路北上。16日,德军向季赫温、基里希和小维舍拉方向发起进攻。22日,德军占领蒙海峡群岛,苏联守军一部撤往汉科半岛。11月8日,德军占领季赫温,切断苏联向拉多加湖运送物资的唯一铁路干线,使列宁格勒不能经该湖得到补给。11月10日~12月30日,苏军在诺夫哥罗德、小维舍拉、季赫温和沃尔霍大地域转入反攻。11月22日,苏联在拉多加湖开辟了一条被称为“生命之路”的冰上运输线。当年冬季,经该线向列宁格勒输送物资36万余吨、兵力6个师又1个旅,后送居民近54万人、工业设备约3700节车皮。至12月2日,驻汉科半岛的苏军2.2万余人从海路分批撤到列宁格勒。3日,芬军进占汉科半岛。9日,苏军收复季赫温,至12月底将德军逐至沃尔霍夫河左岸,恢复了季赫温至沃伊博卡洛的铁路交通,粉碎了德军前出斯维里河与芬军会合的企图。1942年1~4月和8~10月,苏军以2个方面军先后向柳班方向和锡尼亚维诺方向实施东西夹击,但未能解除德军的封锁。
第三阶段,苏军突破德军封锁(1943.1~12)1月12日,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在约900架飞机支援下,开始向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实施相向突击。18日,两路苏军在第五和第一工人新村地域会合,一部兵力收复施吕瑟尔堡,并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条8~11公里宽的走廊。随后,用17个昼夜在此抢修铁路、公路各一条,初步恢复了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夏秋两季,苏军以积极行动挫败德军重新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攻占德军的坚固防御枢纽锡尼亚维诺,改善了已方态势。
第四阶段,苏军完全解除德军封锁(1944.1~8)苏军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胜利后,至1944年初已具备在西北方向实施进攻、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封锁的有利条件。1~3月,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实施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放列宁格勒州大部、加里宁州一部,尔后转入防御。6~8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右翼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发起卡累利阿战役,先后攻占维堡,收复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