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的NK-32涡扇发动机,真的技术遥遥领先吗有什么优秀的性能
NK-32,是苏联时期设计研发的一种三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动机重量为3400千克,单台最大推力137.3千牛,加力推力226.5千牛,推重比7.35;主要装备于俄制图-160战略轰炸机。该发动机早已于1993年停产,想要恢复生产可不容易。
B. 俄罗斯哪些领域比中国先进
苏联原本是军事,行天,科技超级大国,现在的俄罗斯,他的州际导弹,防空导弹,核潜艇,战斗机,以及航天设备,冶金都很强。
C. 俄罗斯的航天科技
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和计划
http://tech.qq.com/a/20050926/000098.htm
俄罗斯将重新启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附图
http://jczs.sina.com.cn/2001-06-30/25502.html
前苏联一直把载人航天计划作为整个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长时间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前苏联在通过卫星式飞船试验掌握了生命保障和返回技术之后,于1961年4月12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创了载人航天时代。到1970年止,苏联共发射“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16艘,借以掌握了载人飞船的设计、发射和轨道机动、交会、对接与舱外活动等基本技术,研究与试验了航天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在天上生活与工作的能力,这为后来的长时间和大规模载人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从70年代起,前苏联的载人航天进入以载人航天为主体的研究、试验新阶段。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六十年代载人航天的已有成果,借助于以航天站为主体、以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为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体系,在近地轨道上开展了频繁的载人航天活动,研究人在空间环境中长期生活与工件的能力,进行与军事、科研和国民经济有关的试验。
迄今前苏联已经发射了三代共8艘航天站,重量均为20吨左右,即第一代的“礼炮”-1到“礼炮”-5号,一次只能对接一艘飞船,第二代的“礼炮”-6至“礼炮”-7号,每次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和平”号为第三代,可同时与6艘飞船对接,目前已形成了由“和平”号为核心舱、“量子”号天文物理舱、“联盟”-TM飞船、“进步号”货船四部分组成的轨道复合体,总重达60多吨。
为了支援“礼炮”号与“和平”号空间站,前苏联研制使用了这样几种运输系统:①载人飞船,包括60年代研制的“联盟”号和后来以它为基础改进的“联盟T”、“联盟TM”飞船,可载3名航天员及少量货物,主要用作为空间站运输往返人员,1971年4月至1987年底共发射50艘,②“进步”号小型无人货船,主要用于为航天站运输燃料、仪器设备、消耗品等,本身不返回地面,1978年1月投入使用。飞行实践证明,采用人货分运的方式更有利于人的安全和载货量。截止1987年底,共计发射33艘“进步”号货船;③重型货船,主要用于运输较重的大型货物,重约20吨,长13米,直径4米,容积50立方米,可向上运输5吨载荷,其返回可实现软着陆,把500公斤货物带回地面。1977年到1987年底共发射4艘,即“宇宙”-929、-1267、-1443、-1686号,估计这种货船尚处在研制试验阶段。
另外,前苏联也在研制发展作为航天运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航天飞机。1988年11月,已完成首次无人驾驶的大型航天飞机的飞行试验,90年代可望投入使用。据美国国防部分析,苏联还在研制一种小型航天飞机,它将作为一种机动灵活、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取代目前使用的载人飞船,支援空间站计划,从事轨道服务和军事活动。今后10年,独立后的俄罗斯试图继续在载人航天领域内发挥优势和起主导作用。
首先,俄罗斯计划继续研制“和平-2号”号轨道站。未来的轨道站的运营方案有两个,一是“和平一2”号轨道站在轨道上单独飞行;二是与美国未来的“自由”号航天站在轨道上对接联合飞行。“和平-2”号轨道站采用主桁架结构。各舱段集中在中部。太阳电池阵和太阳能收集器分别分布在两端。目前,“和平一2”号轨道站的核心舱已经研制出来。其重量为20t。其余各舱段也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标准组件。
如果采用此方案,那么美国航天局将全权负责航天站的计划协调、系统工程组合与安全,俄罗斯将负责设计、研制和支持该计划所需要的火箭和发射工具。为此,美国航天局将在莫斯科设立常驻联络处。
即使组合航天站发展计划不能实现,俄罗斯也将为“自由”号航天站的建立提供大量的技术,其中包括提供“联盟TM号飞船作为航天站可靠的乘员飞行器和应急救生运载飞船、新的对接系统、环境控制和生命系统、空间拖船等。关于空间拖船的详细资料,俄罗斯已向美公开,对于美国这是前所未闻。它有可能代替准备用于“自由”号站的“航天公共汽车”飞行器。后者为美国一项秘密研制计划。
为了发展与“和平一2”号轨道站配套的运输飞行器,俄罗斯除继续进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研制外,还推出了一个“小型航天飞机”发展计划。该计划方案由一架小型的航天飞机和一枚小型号火箭构成,小型航天飞机类似于法国的“使神”号。“小型能源”号火箭由“能源”号火箭发展而成。有两种方一案,一种是一次性使用的,另一种是可重复使用的。它由助推级和火箭组成。推进剂采用液氧、煤油,芯级采用液氧、液氢推进,火箭的起飞重量为1050~1100t。低轨运载能力为32~34t。为了发射高轨道卫星和星际飞行器,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又配置了三面级火箭。这些火箭采用自然推进剂,可回收的助推火箭带有叠尾翼及机翼。在与芯级分离后,机翼及尾翼张开,飞回发射基地,水平降落。
俄罗斯已有数家机构开始对空天飞机进行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方案。1993年9月在莫斯科举办的一个航空航天展览会,推出了发展空天飞机的各种各样的设想、草图及众多的设计方案。其中以电磁发射器方案特别引人注目。采用这种电磁悬浮技术可推进一些高速运行装置或发射和回收航天飞机中不同类型的遥控可器(这些工具都是由洲际特超音速飞机运送的)。航天飞机是在洲际特超音速飞机装置的“电磁跑道”上起飞和降落的。这种电通道既能使航天飞机在起飞时加速,又能在返回时使其制动减速都是采用了磁场中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同一原理。还有一种空天飞机,也采用上述技术,但在结构上是一种单级式的可重复使用无污染的飞行器。它发射安全性高,向轨道运送或回收有效载荷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观测、研究和运输。在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的今天,美国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空天飞机可能性很大。一个正在酝酿中的合作方案,被称作“国际空天飞机系统”,它重27t,可运载10t有效载荷。在空中发射后空天飞机带着一个可脱扣的装有液氢、液氧和煤油的油箱,可飞到200km的高空。
从太空之旅看俄罗斯航天
莫斯科时间2001年5月6日9时41分,载有太空游客蒂托的俄罗斯"联盟"型飞船返回座舱准确、安全地降落在了哈萨克斯坦境内,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旅游圆满地划上了句号。此次太空之旅创造了世界航天史和旅游史上的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的航天科技水平,及其航天商业开发取得的骄人成就,同时还显示出,未来俄美在国际空间站等航天计划上的的合作与斗争将会继续。自1961年尤里·加加林勇闯太空以来,俄载人航天业已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40年的航天科学成果的积累,创造了一个传奇般的成就--普通地球公民遨游太空。虽然蒂托也曾是一名航天专家,但其专业职务毕竟是航空航天工程师,若想成为合格的太空游客,还须经历技能和体能方面的考验。蒂托在俄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了专项航天训练。他先后学习了"联盟"飞船设施、国际空间站构件、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器飞行控制等有关知识,并在"星辰"号服务舱和"曙光"号功能货舱练习器上经受了锻炼。这些技能训练帮助蒂托顺利往返空间站。
今年1月蒂托曾被查处患有肺炎,并接受了两个星期的住院治疗。据俄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表示,在经过治疗之后,蒂托的恢复状况令人满意,训练计划的如期完成没有受到影响。事实证明,俄宇航训练技术、航天医学和太空生命保障技术,确保蒂托平安度过了8天的太空之旅。蒂托的成功显示出,俄航天科技依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蒂托的太空之旅还反映出,俄罗斯正在着力推进航天商业开发。据俄航空航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俄政府的航天预算额约为1.65亿美元。该预算额与俄航天业所需经费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弥补这一缺口的主要措施就是航天商业开发。在"和平"号空间站未坠毁之前,俄曾在"和平"号上成功地进行了商业开发活动,创造了年收入两千万美元的良好业绩。目前,俄正打算利用国际空间站俄属太空舱和先进的航天技术继续进行商业活动,并计划在俄所支付的国际空间站建设资金中,力求使预算外资金的比例达到30%至35%。另据俄航空航天局管理处主任古谢耶夫介绍,今年,俄有望在国际航天市场上创收约10亿美元。今后,俄将努力使这一开发的年收入达到约20亿美元。
此次蒂托的太空之旅也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宇航局一直对蒂托之旅耿耿于怀,并以"国际空间站工作受到干扰"等为理由为蒂托太空旅行计划设置重重障碍。但是在俄方的据理力争和坚决抵制下,美方的企图未获成功。5月2日美宇航局局长戈尔丁在国会听证会上宣称,蒂托的旅行使空间站的建设工作被迫中断,宇航局将因此向俄航空航天局索赔。对此,俄方国际空间站计划负责人留明指出,所谓的"国际空间站工作受到干扰"其实是美方臆造出来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部分地抹煞俄所取得的航天商业开发成就。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专家也表示,美国阻挠蒂托上天是出于政治目的。
俄航空航天局新闻秘书戈尔布诺夫指出,目前已有多人表示愿乘"联盟"飞船赴空间站旅游。俄将就此事同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各方协商,以解决与此相关的法律和行政问题。但是,从美国宇航局近期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围绕国际空间站商业开发等问题,美俄将面临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
戈尔布诺夫介绍说,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外,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俄将继续着力开展商业航天。目前,俄罗斯正与乌克兰、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和欧洲航天局进行一系列的商业航天合作,部分合作项目将被纳入2001年至2005年俄联邦航天规划。顺利开展这些合作,将使俄航天业的生存空间逐渐扩大,俄总体航天实力的恢复将因此而充满希望。
D.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它的芯片产业如何呢
俄罗斯是一个军事科技大国。它是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并将人类送入太空。真是太棒了!唯一能与俄罗斯相提并论的国家是美国。从目前俄罗斯芯片的使用情况来看,95%以上的民用中高端芯片依赖进口,军用芯片不能进口,只能依靠自主研发,其余5%的民用芯片依赖自主生产。5%的民用生产芯片主要由一家名为MCST的俄罗斯公司提供。产品名为ELBRUS系列芯片,采用甲骨文的SPARC架构,由台积电OEM。芯片采用SPARC V9指令集,8核微处理器,时钟频率2GHz,采用台积电28nm技术制造,内置双通道ddr4-2400内存控制器。
E. 俄罗斯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俄罗斯科技
科学技术在俄罗斯复兴中的作用被越来越重视。随着俄罗斯政府对经济改革方针进行调整,俄政府更多地转向发展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基础的国内现有工业、技术和科学潜力。
随着俄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俄罗斯的科技队伍已开始出现稳定,人才流失速度也有所减缓。而且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俄科技界流失人员的绝大多数是转入国内收入较高的商业部门和私有化企业中,到国外谋职定居者只是小部分。据俄科学统计与研究中心估计数字,近年俄罗斯科技界移民到国外的人数分别为:1990年2,100人,1993年2,300人,1995年为2,200人,1997年1,200人,1998年1,100人,1999年1,400人。
在科技发展体制上,俄罗斯其科技发展的激励机制并不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其长处在于能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最具前景的关键科技领域,并能较快居于这些领域的世界前列。俄基础研究、军工和宇航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便是这种体制长处的体现。虽然当前俄科技体制也在向市场经济方向转轨,但政府对重大科研活动的支持系统仍得到维持。尽管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但对于那些代表国家高科技术水平的世界尖端科研项目舍得投入。
在基础研究方面,俄从苏联继承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由于投入不足,目前俄基础研究水平已落后于美国,但仍位居世界最先进国家之列。近年来,尽管困难重重,俄罗斯仍基本保持了其整体科技的完整性,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数十项世界级科研成果。在十分困难的物质条件下,俄科学院仍完成了约5,000个研究课题。近年来,在基础研究的所有方面,几乎都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那些不进行多年耗资庞大的观察就不可能取得成就的研究。如:俄罗斯科学院在微电子和毫微电子、电光绘图新工艺、高温超导、化学、天体物理、超级计算机、分子生物学、气象等领域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核激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俄科学家先后在实验室合成元素周期表上第114号和166号超重元素等。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在面向21世纪的科技角逐中,仍是实力较强的一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不遗余力地捞取俄罗斯的科技人才和成果的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这点。
在高技术研究方面,由于过去的积累和各方面的努力,俄罗斯在很多领域仍然保持着先进地位和许多原创性技术。据俄工业科技部调查,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罗斯在其中12—17项技术领域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低,如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参考资料:江西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
F. 苏联到底留下了多少先进黑科技
苏联留下的黑科技:安-225与“暴风雪”航天飞机、耐寒技术、空间站、地效飞行器、“森林杀手”系列越野车、1K17激光坦克、基洛夫级巡洋舰、同轴反转螺旋桨
1.安-225与“暴风雪”航天飞机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曾经是苏联航空工业的一大骄傲,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37米、高16.35米,翼展23.92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相仿。
安-225运输机,是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是为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专门研制,机身长度84米,翼展88.4米,最大起飞重量640吨,货舱最大载重250吨,机身顶部最大载重200吨,最大飞行速度85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54万千米(最大油量)。
6.1K17激光坦克
1K-17型激光坦克是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为对抗由美国主导的北约而研发的一种路基车载激光武器。
这种车辆的主要作战目标是破坏敌方导弹、地面车辆和航空器的光电设备。
后来由于苏联解体而未能真正服入现役。
7.基洛夫级巡洋舰
苏联"基洛夫"级重型导弹巡洋舰由位于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这是一级巨大的核动力舰艇,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5万吨,装备了即垂直发射系统和大量导弹,并配有3架直升机,其吨位之大,火力之强,一度使各国海军为之震惊。该级舰装备各型导弹近500枚,是美国载弹量最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四倍。可以提供舰队防空和反潜,并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包括打击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8.同轴反转螺旋桨
同轴反转螺旋桨,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所特有的一类螺旋桨。它与普通的螺旋桨最大的区别是,在单个发动机上有两组并列转动的螺旋桨,但是这两组螺旋桨转动方向相反。同轴反转螺旋桨虽然欧美在这方面也有研究,但是却没有苏联玩的这么溜。无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苏俄利用同轴反转螺旋桨技术,创造出了无数的经典。
G. 俄罗斯除军工与能源外,还有哪些产业在世界有影响力
现在的俄罗斯出色的产业,还有航空航天和粮食产业。在这个两个行业上,俄罗斯有着非常大的话语权。
综上所述,现在俄罗斯的产业也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它的经济在稳步的增长。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中,俄罗斯都有相当长足的发展。
H. 苏联曾经有多少令人震惊的黑科技你都了解多少
苏联的存在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是在两极的水平,苏联除了国土面积非常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军事实力也非常强大,无论是常规部队还是核武库,而在苏联的历史上,它也留下了很多 "黑 "的科技设备,这些设备,在时间上是今天,仍然处于领先地位。那么,苏联到底留下了多少 "黑科技",有多少令人震惊的黑科技?你知道多少?
战略轰炸机:现在是俄罗斯的国宝,能够直接飞入美国的AIRSPACE,打击其本土,是当时所有轰炸机的实力。它的长度为54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7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2.05马赫,是当今世界上最快、最大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以上是苏联典型的 "黑科技"。即使是现在,这些装备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苏联的 "黑科技 "相信远远不止这些。苏联虽然维持了短短的70年,但它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科学技术财富,却是很多的。
I. 作为俄罗斯立身之本的俄罗斯核武库究竟有多强大
总的来说俄罗斯这几年的核武库更新不多,但论一个国家的核武库强不强大在于核威慑的神秘性,就好比美国作为世界第一核大国,依旧不敢动俄罗斯,就是因为不知道俄罗斯的技术究竟有多先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俄罗斯现在拥有的核武器很多都是来自苏联,所以俄罗斯自研出来的核武太少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俄罗斯现在有的核武器已经存了几十年了,核武库的更新还是非常之少。
但这种结果跟俄罗斯近些年来的经济和技术有绝对的关系,别看俄罗斯在核武器方面投入了很多,但核心技术都是苏联那时候传下来的,所以技术上没有太大进步,俗称“吃老本”。
总结一下,作为当年西方和东方的巨头,美国与苏联,他们的核武库技术底子非常扎实,所以接受传承的俄罗斯自然不在话下,不要因为创新方面的轻微不足而小觑俄罗斯,能让美国害怕,就足以证明俄罗斯核武库的强大。
J. 俄罗斯的工业
一 概况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工业很不发达,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仅占1/3,而工业部门结构中又以轻工业为主,其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2/3。本来就十分落后的俄国工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战争的破坏,濒于崩溃的边缘。国内战争结束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基础上,苏联通过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决议。决议明确规定,工业化的总路线的基础就是从重工业开始。从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这实际上就是偏重于甲类工业,即生产资料生产。 [1]
在这个方针影响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具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具体分为八大工业部门:燃料动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2]
工业在俄罗斯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工业的特点是:重工业发展始终占优先地位,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涌现出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工业生产集中程度很高,这是俄罗斯生产力布局政策的结果。在工业生产中,俄罗斯把工业部门分成几个综合体来进行计划和组织发展。这几种综合体是:燃料动力综合体、冶金综合体、机器制造综合体、化学森林综合体、建筑综合体、社会综合体和东部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秋至1994年6月为第一阶段,1994年7月起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俄罗斯的工业发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阶段私有化时期,经济上彻底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并以国有企业为突破口,通过私有化形式开始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改造。这一阶段实行的是无偿私有化。外国投资者可以参加拍卖、竞卖和投资招标,以及购买私有化证券。到1994年6月底,70%的工业企业,其中包括2万个大中企业已转入股份化;小私有化比例达75%;农业中私有化企业和个人副业产值已达86%;非国有制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就业人数达到4000万。从1994年7月1日起推出第二阶段私有化计划。这一阶段私有化的特点是从无偿私有化转为有偿私有化,从追求政治目标转向注重经济效益,刺激生产投资。 [4]
二、 主要工业部门
1.燃料动力工业
燃料动力工业是建立在俄罗斯本国资源基础上的强大工业部门,俄罗斯的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铀矿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处于前列。燃料动力工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之一,它包括电力工业和燃料工业。
俄罗斯电力工业由热电站、水电站和原子能电站三大系统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力工业的企业数在增加,发电量逐年减少。原子能电站的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1%~12%之间。热电站发电量的比重出现下降的趋势,水电站发电量的比重在上升。在工业部门中,电力工业的盈利较高。
俄罗斯燃料工业分为石油工业、天然气工业和煤炭工业。
(1)石油工业
苏联的石油开采重点由西部向东部转移,二次大战后由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转向伏尔加-乌拉尔地区,20世纪70年代又向东转移到西西伯利亚的秋明地区,这里有全俄最大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萨莫特洛尔油田。秋明地区的石油开采量占全俄总开采量的66%。
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РОСНЕФТЬ)成立于1995年9月,是国有控股石油公司,其前身是苏联石油部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该公司1996年拥有石油储量为14.83亿吨,石油产量为1300万吨,石油加工量为450万吨。1995年时雇员人数是6.988万人。公司董事会由总裁董事长、国家部委、子公司、地方行政长官共12人组成。俄罗斯石油公司设有8家石油生产公司、9家炼油厂、12家油品销售公司及其他公司。12家子公司是:⑴阿尔汉格尔斯克地质公司(Архангелскгеолдобыча),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加工。⑵克拉斯诺达尔石油有机合成公司(Краснодарнефтеоргсинтез),成立于1950年,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加工、现有雇员1497人。⑶莫斯科石油和润滑油厂(Московский завод для нефти и смазок),成立于1925年,现有雇员366人。⑷捷尔姆石油公司(Термнефть),从事与热采有关的各项研究和试验。⑸共青城炼油厂(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 НПЗ),成立于1950年,位于阿穆尔州共青城,现有雇员916人。⑹普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⑺斯塔夫罗波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⑻克拉斯诺达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⑼卡莱姆石油公司。⑽达吉斯坦石油公司。⑾萨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气公司。⑿图阿普谢炼油厂。此外,俄罗斯石油公司还有一些对外合作机构,包括中央地球物理国外勘探公司、油气计算中心。经营范围是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藏普查、勘探、开发、运输及加工;石油产品、石化产品及其他产品生产;石油、石油产品及其他产品销售;投资活动(包括有价证券业务);对外经贸、进出口业务;完成联邦国家及地区消费者的订货。 [5]
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ВОСТСИБНЕФТЕГАЗ),成立于1994年4月,经营范围是地球物理勘探、区域性勘探和详查、钻井、开发以及石油天然气供应。公司董事会由董事长、国家部委、地方行政官员及子公司代表共9人组成。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公司设有3家子公司:叶尼塞地球物理公司,位于叶尼塞斯克;叶尼塞石油天然气地质公司,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 [6]
(2)天然气工业
全俄共有17个天然气开采区。秋明州是全俄最集中最大的天然气开采地,占天然气开采总量的92%。天然气工业相对比较稳定。天然气储量集中在乌拉尔的奥伦堡气田和西西伯利亚的马连戈伊、扬堡、扎波利亚尔、麦德维热5个大气田。天然气开采工业集中程度高,85%的开采量是由3个大型企业进行的,它们的年开采量都在500亿立方米以上。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是苏联解体后在苏联天然气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储量和开采量方面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也是世界最大天然气公司。年开采量在100亿~500亿立方米的企业有2个,年开采量在10亿~100亿立方米的企业有7个,而年开采量在10亿立方米以下的小型企业有16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国内的天然气供应量已占俄罗斯能源总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向西欧的天然气年出口量约1200亿立方米,外汇收入超过150亿美元,它控制了24%的欧洲天然气市场。此外,向独联体国家每年约出口80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主要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销售,还从事多种经营,包括旅游业、农业、航空以及通讯等业务。俄罗斯的气田和凝析气田均由该公司开采,其产量占全俄总产量的95%以上。对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完全实行垄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继承了苏联统一的供气系统,拥有21个天然气生产企业、9个研究所、6个工程局、6家服务公司,直属企业和子公司的职工总计36万人。苏联时期的统一供气系统十分庞大,包括200个气田和凝析气田;22.6万公里的输气干线;407座压气站,总安装功率达5900万千瓦;46座地下气库,总有效容量800亿立方米;4500个配气站;6家天然气加工厂。统一供气系统的调度中心在莫斯科。苏联解体后,统一供气系统照常运行,俄罗斯以外的有关设施,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租用。除独联体各国外,与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约70家公司进行合资经营。 [7]
(3)煤炭工业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第三位,预测储量超过50000亿吨。煤炭品种比较齐全,从长焰煤到褐煤,各类煤炭均有。俄罗斯主要煤炭基地有西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矿区、欧洲东北部的伯朝拉煤矿区、东西伯利亚的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矿区和莫斯科郊区矿区。大型炼焦煤基地在库兹涅茨和伯朝拉。较大的露天煤矿基地有乌拉尔的科尔金诺、博戈斯洛斯克、沃尔昌斯克矿区;西伯利亚的坎斯克-阿钦斯克、伊尔库斯克和库兹涅茨克煤田;远东的莱奇哈、萨哈林。在煤炭工业中,大中型煤矿占优势地位。年开采量在10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6个;年产量在100万~500万吨的煤矿有14个;年产量在500万~1000万吨的煤矿有10个;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煤矿有9个。 [8]
俄罗斯煤炭资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区分布极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煤炭产地与大量需求煤炭的工业地区相隔遥远,运输落后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工业的盈利率很低,也影响着自身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曾大力发展露天采煤。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露天采煤量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欧洲部分储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储量在俄罗斯中部,即库兹巴斯煤田;23%的储量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几乎都是褐煤,适于露天开采。此外还有一部分动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国(82亿吨),罗斯托夫州(65亿吨)和伊尔库茨克州(55亿吨)。
煤炭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远东和乌拉尔等几个大型地理经济区的主要燃料。这些经济区中的个别地区,像远东地区的滨海边疆区长期以来燃料供应短缺,致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对劳动力就业、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俄罗斯的地理经济区中仅有7个是煤炭产区,而有5个地区是煤炭主要消费地区。在7个煤炭产区中,像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北高加索3个地区实际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给。而其他4个地区,尤其是乌拉尔和远东地区,需要一部分外运煤炭。这些地区所需的煤炭品种和质量,光靠自产煤量是不够的。因此,每年大约有1/4的煤炭产量,约4000万吨至5000万吨需要在各地区间相互调配,平均运距达1000公里,最长运距达3000公里。俄罗斯煤炭工业改革政策是1993年出台的。从1993年起,俄罗斯煤炭工业的市场竞争就已形成,从而保证了有支付能力单位的需求。当时还出现了能够自筹资金的私营煤炭公司。
煤炭工业有72个煤炭生产股份公司(不含子公司),其中24个为联邦股票控股公司和6个国营煤炭开采联合企业。俄罗斯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井工矿和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在降低。据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的数据,未来天然气的价格将不断上升,而煤炭企业经过重组以后,其生产费用会不断下降,因此各地区的煤价应当低于天然气价格。在现阶段,煤炭工业主要的改革任务是,根据增长的需求,制定煤炭工业发展目标;以最快的速度关闭严重亏损企业和解决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的由国家调控私人煤炭公司的灵活机制。俄罗斯有60%的煤产量来自私人煤炭公司,所以改革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有效地调节市场经济下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因此,地下资源利用、确保煤炭稳定而充分供应、改进立法和规范权力范围,是国家调控的重点。根据条件修订现有的政策包括:煤矿安全规程以及煤炭企业技术操作和设计定额。在要求俄罗斯动力部对煤炭工业加大调控力度方面包括:干部培训,实施部门和部门间科技发展纲要,支持和发展部门科学研究和设计制造院所的倡议。俄罗斯煤炭工业部门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创造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提高煤炭生产潜力。根据俄罗斯2020年动力战略以及联邦“动力有效经济”的目标规划,到2005年煤炭产量应达到3亿吨,到2020年必须达到4.3亿吨。为完成发展规划所规定的总生产能力,到2005年以前,需投入资金671.4亿卢布(按2001年卢布比价计)。上述资金来源,既靠企业自有资金,又需要来自联邦政府的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总额494.2亿卢布,将主要来自企业自有资金(折旧提成和利润),以及来源于引资和银行贷款。
2.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铁矿,黑色冶金是工业的骨干部门。冶金工业分为两大门类: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大型冶金中心在西北区、中央区、乌拉尔、库兹巴斯、伏尔加沿岸和西西伯利亚。大型冶金企业有: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克里沃罗日、新利别茨克、西西伯利亚、切列波维茨、车里雅宾斯克等。其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基地规模最大。在炼钢部门,生产工艺得到某些改进。黑色和有色冶金部门的产品盈利率和资产盈利率均高于整个工业。俄罗斯的有色金属工业有炼铝、镍、铅、锌、铜等工业。在安卡拉有大型炼铝厂。在有色冶金工业中,锡、锑、汞冶炼业不发达,俄罗斯是这些有色金属短缺的国家。
3.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
俄罗斯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布局也在由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俄罗斯的东部地区,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森林资源、食盐和磷灰石等,对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20世纪70~80年代,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起十几座石油加工厂,年加工能力一般都在600万~1200万吨石油。全俄最大的鄂木斯克石油加工厂年加工能力为2000万~2200万吨石油。俄罗斯的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分为5个部门:基础化学,产品主要是硫酸、纯碱、烧碱和化肥;化学纤维和纱线;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橡胶和轮胎工业。重点发展化肥、新型结构材料和化学纤维。
4.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
机器制造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它为工业本身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对国民经济的技术现代化起着关键的作用。苏联长期以来一直以超越整个工业部门的速度发展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俄罗斯机器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生产高度集中,并且具有高度垄断性。据官方统计,在整个工业中垄断企业有420个,其中256个在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生产与军事化密切相关,有80%的机器制造企业与军工生产相关。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部门的企业数增加很快。机器制造业的分部门主要为:重型动力和运输机器制造业;电机工业;机床制造和工具工业;电子计算机和仪表制造业;汽车工业;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制造;家电工业。在整个机器制造业中,俄罗斯把机床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和仪表制造业、电机工业和电子工业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催化部门。俄罗斯消费市场最为畅销的家电产品主要有四类,即电视机、冰箱、录像机和洗衣机。
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俄罗斯家电工业一直处境艰难。从内部因素看,由于资金短缺,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更新改造,自产家电的综合竞争力弱,在质量、性能、外观上远远落后于同类进口产品。从外部条件看,在实行外贸自由化的同时,政府未采取必要的民族工业保护措施,国外家电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致使本国家电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比较知名的电视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并拥有一批小有影响的国产品牌。例如,莫斯科市《红宝石电视机厂》的“Рубин”;沃龙涅什地区《电信股份公司》的“Рекорд”;圣彼得堡市《彩虹股份公司》的“Радуга”;诺夫哥罗德地区《量子联合生产公司》的“Садко”等。这些品牌电视机一般采用世界流行款式和设计,引进外国的主要部件在俄罗斯进行组装,技术性能和外观造型上均有了很大改观,价格水平也基本与国外同类产品持平。洗衣机生产厂家也基本分布在欧洲部分,例如,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斯维尔德洛夫生产联合公司》、别尔哥罗德州的《斯塔尔奥斯科尔工厂》和基洛夫市的《维斯塔股份公司》。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国产洗衣机品牌有“Вятка-Алена”、“Ока-9”、“Фея”、“Малютка”和“Сибирь”等,以手动、小容量、软塑机壳为主,而半自动、全自动机型比重不足10%。由于价格、性能和质量等原因,这些机器的主要用户是低收入阶层。莫斯科市的大部分俄产洗衣机的平均价格约在30-100美元之间。冰箱企业主要有莫斯科市的《吉尔股份公司》、斯摩棱斯克市的《艾斯别尔戈股份公司》、奥伦堡州的《奥尔斯克机械厂》、利佩茨克地区的《利佩茨克钢铁企业》等。市场上能见到的国产冰箱品牌有“Stinol”、“Зил”、“Саратов”、“Смоленск”、“Орск”和“Ока”等,其售价大致在80~140美元之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俄罗斯对部分进口商品实行质量和安全认证制度,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安全要求,是否持有相应的商检证明。俄罗斯每年都对进口税率进行较大幅度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家电进口税率呈明显攀升趋势。
5.建筑材料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之一。各地区都拥有生产建筑材料的原料,建筑材料工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中央区、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地区。建筑材料工业的下属分部门有:水泥工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配件工业、墙材料工业、建筑陶器工业、聚合原料制造的建筑材料、非矿物建筑材料工业和玻璃工业。在水泥生产行业,小企业(年平均生产能力在50万吨以下)较多,有27个,它们占本行业企业数的48%,而生产的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13%。大型企业(年平均生产能力在200万吨以上)有10个,占这一行业企业数的17.8%,生产的水泥占总产量的43%。“斯巴斯克水泥厂”是俄罗斯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其他大型水泥厂还有:“矿山工厂水泥厂”、“舒罗夫斯基水泥厂”、“沃尔斯基水泥厂”等。
6.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这一部门也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部门的企业数逐年增加,在私有化过程中,企业数大量增加。这一部门在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4.3%,仅高于轻工业所占的2.5%。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分部门有:森林采伐工业、木材加工工业和纸浆造纸工业。俄罗斯现有家具生产企业约3500家,其中550家大型企业的产值约占整个国内家具工业产值的80%。本国家具企业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家具生产设备和国内紧缺配件的进口关税偏高,妨碍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一些国产和进口家具原材料以及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价格接近进口产品,从而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7.轻工业
轻工业一直是一个薄弱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速度缓慢,设备陈旧落后。轻工业部门多为中小企业。轻工业部门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份额最小,在各工业部门中仅占2.5%。轻工业部门分为纺织工业,缝纫工业,制革、皮毛和制鞋工业。据预测2010年俄罗斯轻纺行业发展目标主要是将国产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提高到55%。俄罗斯轻工业有能力在亚麻、毛、皮革、皮毛和化纤面料市场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但服装、针织面料和鞋等产品落后于国外。在国外市场,俄罗斯出口产品主要是匹布。
8.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粮食食品制造业、肉类食品制造业、奶类食品制造业、鱼类制品工业、砂糖和糖果制造业、各种饮料制造业、制油和制盐业等。俄罗斯的面粉工业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区、北高加索区和中央黑土区等粮食主要产区,主要的面粉工业中心有萨拉托夫、车里雅宾斯克和奥伦堡等。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北高加索区、中央黑土区、伏尔加河流域区等向日葵主要生产地区。罐头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区、中央黑土区、北高加索区等地。其中,水果蔬菜罐头工业集中在北高加索区,肉奶罐头工业集中在西北区、加里宁格勒州、中央区、西伯利亚区等地,鱼罐头工业主要集中在渔业发达的远东区、北方区和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除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设有专门的糖果点心加工企业外,一般的面粉、粮食加工企业也生产糖果糕点。俄罗斯的肉类制品加工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区、北高加索区、伏尔加河流域区、西西伯利亚区,这些地区约占俄罗斯肉类生产的半数以上。莫斯科、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大的肉类加工中心,其加工能力大大超过本地区的原料供应能力,因此,不得不依靠远距离调运牲畜。俄罗斯的制糖工业主要分布在甜菜主要产地北高加索区以及中央黑土区和中央区,主要的制糖中心有沃罗涅日、图拉等。
[1]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集中了苏联纺织工业1/2以上,机械工业1/5。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是苏联重要的加工工业区,精密机械制造、机电、化学和有色冶金等部门均较发达。北方区木材采伐、锯木制材、经济用材运出量和制浆造纸工业均居苏联的首位。乌拉尔区的采煤业居苏联第二位。
[2] 俄罗斯东部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面积为1276.59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领土面积的2/3以上。近年来东部的地位越来越高。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联邦,东西两大部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欧洲部分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产值占全俄罗斯的3/4以上。可是,欧洲部分因其资源有限,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东部地区却拥有各种各样蕴藏量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这里的工业基础薄弱,部门单一,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种生产力布局的不合理状况,俄罗斯实行了工业东移政策,称之为“纲领性政策”。俄罗斯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依赖日益增强。东部地区在增强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保障出口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将是“亚太时代”的21世纪,俄罗斯更为重视其东方的发展。http://www.dqpi.net/wyx01/homepage/ru_window/guoqing/jingji.htm.
[3] http://www.dqpi.net/wyx01/homepage/ru_window/guoqing/jingji.htm.
[4] 崔启明:《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载于《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1期。
[5]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elssygfgs.htm.
[6]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dxblysytrqgfgs.htm.
[7]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elstrqgygfgs.htm.
[8] 参见 欧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