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国再玩“中毒”套路俄罗斯如何回应
据英国媒体援引7月2日消息人士的话称,俄罗斯“间谍中毒案”的调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确认两名疑兇早已逃回俄罗斯。7月5日,外媒再次披露两名英国公民身中“诺维乔克”神经毒剂——患者为一名44岁的女性和一名45岁的男性——在明显是偶然接触了这种有毒物质后身患重病。英国7月5日要求俄罗斯提供前双料间谍及其女儿遭该神经毒剂袭击案的详细情况。

其次,则是特雷莎·梅政府在脱欧谈判中的低效和软弱,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有消息甚至称,英国有可能会在10月份再次举行公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毒”案再次提起,可以转移英民众的注意力,缓和政府方面的压力。
不过时至今日,英国依然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3月份发生的中毒事件为俄罗斯特工所为。许多此前响应英国制裁俄罗斯的盟友们——美、德、法等国家,也纷纷在最近一段时间和俄罗斯关系回暖。相信这是英国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而俄罗斯人这一次面对英国的“责难”,并没有气急败坏,展现了一定的风度和耐心——毕竟世界杯还没有结束。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5日称,疑似中毒事件并非在英国首次出现。包括俄方在内的各方对此事表示担忧和关切。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呼吁英国执法机关不要迎合英国某些势力搞出来的“政治游戏”,而应该开始与俄罗斯执法机关合作。俄方对此做好了准备。
B. 间谍遭毒剂袭击英威胁俄什么
英国警方7日认定,受英国庇护的前俄罗斯“双面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和女儿遭神经毒剂袭击,警方将以蓄意谋杀为方向推进调查。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同一天确认,如果发现俄罗斯牵涉其中,英国政府可能考虑在官方层面抵制今年俄罗斯主办的世界杯足球赛。

【威胁抵制】
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先前警告,一旦查出斯克里帕尔受害为俄方幕后操纵,英方将予以“强有力”反应;俄方否认牵涉斯克里帕尔受害案,指责英方未经调查就发表指向俄方的推断,是一种反俄宣传。
英国内政大臣安伯·拉德7日呼吁保持头脑冷静,说调查人员会回应“证据而不是传言”。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同样关注这一事件。她同一天确认,如果事件背后发现俄罗斯的影子,英国政府可能考虑抵制在俄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取决于调查结果……政府可能会看看是否派(内阁)大臣和其他高官参加俄罗斯世界杯”。
C. 英国人为什么很仇恨俄罗斯人
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因素(共同点)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无论是当年的拿破仑法国还是后来的希特勒德国,它们都是以谋求欧洲(大陆)霸权为第一要务的。即:陆上第一,海外其次。而无论是它们当中的前者还是后者的当政时期,俄国(苏联)都是那时幅员最为辽阔的欧洲国家。如果能够征服它,既能得到不可计数的现实利益,又将是法、德陆上霸权政策的“决定性胜利”。另一方面:再回头看英国。英国自身是个岛国,再加上它自从击败了西班牙,并且从那之后取代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之后,一直奉行的和追求的都是“海上霸权”。而既然要在海上称霸,就必须建立一支世界第一的海军。换句话说,无论是法国的拿破仑时代,还是后来德国的希特勒执政时期,它们的海军都是无法与英国抗衡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严重制约了它们想要征服英国的野心,提高了征服英国的难度。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德在没有征服英国的前提下,就匆忙去进攻俄国了。呵呵!~~
D. “乌军反攻时机到了”,英国何出此言俄军攻势放慢,是后勤跟不上吗
一、俄罗斯放缓了攻势给了乌克兰喘息的机会
俄罗斯在攻下了利西昌克斯之后确实是放缓了进攻的步伐,英国情报局局长摩尔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在原先的进攻战当中,俄罗斯的军队本身就是先用重火炮进行大面积的推进,等轰几轮之后在派装甲车徐徐推进,只要是碰见了前方还有武装力量进行反抗就继续沿用重火力进行大面积的覆盖轰炸,然后再派装甲车进行推进,这种推进模式可以说基本上延续了一站时候的进攻模式,只不过将步兵换成了装甲车。这种进攻模式非常的消耗物资弹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员的伤亡,但是拼打的就是国内的国防力量储备和资源了。

俄罗斯后勤在如此密集的重火力覆盖下很难长时间的挺进。本身俄罗斯的想法就是利用高机动的空降兵打乌克兰一个措手不及,好让乌克兰能在短时间内受到巨大的外来政治压力和内部群众的舆论压力,但是俄罗斯没想到的是乌克兰的抵抗会如此的强烈。本身俄罗斯更希望的是把乌克兰“收幷”,祖上算三代大家都是一家人,可没想到的是乌克兰敬酒不吃吃罚酒,俨然一副视死如归的形象。所以对于俄罗斯来说,后勤的保障出现问题,自然要放缓推进,寻求其他的出路。
E. 英外相为何对俄放狠话
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定于前特工谢尔盖·斯克里帕尔的昏迷发表声明称, “如果有任何证据表明俄罗斯与前特工谢尔盖·斯克里帕尔的昏迷有关,英国将作出强烈回应”,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7日回应称,俄前特工在英国中毒事件立即被西方媒体用于反俄行动。莫斯科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发生这一事件原因的信息。
“如果有任何证据表明俄罗斯与前特工谢尔盖·斯克里帕尔的昏迷有关,英国将作出强烈回应”,英国广播公司(BBC)7日援引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的话称。4日,现年66岁、定居于英国的前俄罗斯特工斯克里帕尔和他33岁的女儿尤丽雅在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被发现陷入昏迷,目前正在住院接受治疗,仍然生命垂危。英国内政部表示,当局已经掌握了更多关于斯克里帕尔中毒物质的情况,警方稍后会做进一步说明。
“我要对世界各国的政府说,在英国的土地上试图夺走无辜的生命是不被允许、难逃惩罚的,”约翰逊6日在下议院发表讲话时表示,他并非是指责俄罗斯,但他在表态中将俄罗斯形容为“一种恶意的、破坏性的力量。”约翰逊称,英国在对抗俄罗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英国可能会“继续付出代价”制裁俄罗斯,甚至重新考虑是否派队参加将于今年夏天在莫斯科举办的足球世界杯。不过,英国外交部随后表示,约翰逊的表态不代表英国足球队的意见,该队已经获得参赛资格。

对于英国的种种猜测,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7日回应称,俄前特工在英国中毒事件立即被西方媒体用于反俄行动。莫斯科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发生这一事件原因的信息。在事件澄清前,就受到各种无端的猜测。英国官方挑衅式说法,除了为了恶化两国关系外,俄很难给予其他的评价。对于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威胁可能抵制俄罗斯世界杯,扎哈罗娃表示,英国外交官这样的声明是一种“野蛮行为”。
F. 英国为什么要制裁俄罗斯
英俄关系“糟糕透顶”的缘由,一是历史原因,两国自16世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始终充满对立和冲突,代表性例子就是在19世纪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尽管两国在一战和二战中曾共同对付德国,但这只是为了利益的临时结盟,并非真正的相互认可;二是政治和体制原因,两国在这方面有很大不同,英国议会和政府内部反俄情绪根深蒂固,英国高层无论在言论上还是行动上都有强烈的反俄色彩。三是英国高层不了解俄罗斯,存在误判;四是英国长期保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外交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在事实上充当美国遏制俄罗斯的主要打手。
两国关系在2006年利特维年科在英国钋中毒后进入低谷,而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让双方关系雪上加霜。2017年年底,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访问俄罗斯,这是5年来英国外交大臣首次访俄,一些分析人士一度对两国关系破冰和升温抱有期望。他们认为,英国在面临脱欧困境和英美关系出现一些分歧的背景下,希望与俄罗斯打破外交僵局;英国在叙利亚问题,尤其是在维护伊朗核协议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支持。然而,此次英国针对俄罗斯的大规模外交报复行动,令两国关系破冰的一切可能化为乌有。可以预见,双方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对抗状态。
G. 俄罗斯愿向英国提供情报信息助其调查袭击事件是怎么回事
当地时间3月2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奥泽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向英国提供情报信息,以帮助英国调查当天发生的袭击事件。

俄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称,英国议会大厦外发生的事件显然是蓄意之举。俄方向此次袭击的遇难者家属及好友表示同情和哀悼。俄罗斯愿意和英国民众一起承担伤痛。
H. 英国为什么一口咬定俄罗斯是毒杀特工的幕后黑手

俄罗斯的存在恰好是西方团结的一个条件,如果没有俄罗斯西方内部就会进入一个互相对抗的混乱世界,国际关系平衡的巧妙就在这里。现在看来西方是团结一致对付俄罗斯,美国是全身心的和中国打贸易战,这会给本身相对平衡的国际关系带来隐患。俄罗斯为了生存空间会主动和中国结盟,而中国为了加重自己的筹码也会联合俄罗斯。矛盾一点一点激化到最后整个世界都会陷入对抗,这对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场灾难。希望特朗普能有些战略远见为人类谋福祉,不要只当一个急功近利政客。
I. 为什么英国首相对俄罗斯强硬

最后,英俄两国在价值观、宗教、文化等领域内的差异与彼此敌视加剧了此次英俄冲突。亨廷顿就将俄罗斯文明划入斯拉夫东正教文明,而非西方文明。历史上的英俄两国关系极为复杂,19世纪英国与俄国在中亚展开全面的外交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丘吉尔就在富尔顿发表了着名的“铁幕”演说,认为中欧和东欧古国的名城及其居民全部受控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受到莫斯科的高压控制。这篇演说被视为冷战的开始。
J. 欧盟要求俄罗斯彻查反对派人士被军用级别毒剂杀害一事你怎么看呢
德国总理默克尔罕见发声,称有“明确证据”表明,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昏迷的原因是神经毒剂诺维乔克(Novichok)所引起的。默克尔说:“纳瓦尔尼是谋杀未遂的受害者,世界将向俄罗斯寻求答案。”

前俄罗斯情报官员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记者兼反对派活动人士弗拉基米尔•卡拉-穆尔扎声称,他曾两次被投毒。2015年,他因肾衰竭差点死亡,2017年,他又因不明原因昏迷了1周。另一位克里姆林宫批评人士彼得·维兹洛夫也多次指责俄罗斯情报机构在2018年对他下毒。当时,他在一次法庭听证会后病倒,失去了视力和说话能力。在此次纳瓦尔尼中毒事件后,他一直积极请求德国相关组织安排对纳瓦尔尼的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