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音乐思是什么

俄罗斯音乐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18 22:32:30

㈠ 俄罗斯钢琴音乐的特点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出现了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迈有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 “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曲调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人民的功绩和美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着名作曲家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继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着各作曲家是亚•谢•达尔戈梅斯基(1813一1869)。他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剧《石客》和《水仙女》。《水仙女》的旋律脱胎于俄罗斯民歌,后来成为俄国民间最流行的歌剧之一。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音乐进入繁荣时期,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称为俄国音乐的“狂飙突进”时代,音乐昌盛的标志是出现了一个作曲家集体“强力集团”。“强力集团”以格林卡的学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一1910)为首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鲍罗金、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的活动得到着名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一1906)的支持和肯定。“强力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多取材于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着。他们注意吸取和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莫•彼•穆索尔斯基(1839一1881)的作品以性格描写和心理刻划见长,音调有民歌特点。他的代表作品是歌剧《鲍里斯•戈 都诺夫》和《霍宛斯基党人之叛乱》。两部歌剧都以俄罗斯人民为主角,表达了人民憎恨专制暴政的思想。亚•彼•鲍罗金(1833一1887)的代表作是根据《伊戈尔远征记》谱成的歌剧《伊戈尔公》。歌剧场面壮阔,成功地利用了俄罗斯和东方的民间歌曲和舞蹈。尼•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一1905)作品题材丰富,写过15部歌剧、交响乐、浪漫曲和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影响较深远的有歌剧《沙皇未婚妻》,以叙事诗和童话为题材创作的幻想歌剧和神话歌剧《萨特阔》、《五月之夜》、《白雪公圭》等。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彼•伊•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他的音乐创作开始于“强力集团”活动的六十年代,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是他创作的全盛时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见长。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相册]、《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是俄罗斯音乐艺术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中特别着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他的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以曲调优美着称。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以悲歌为基调,反映了八十年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绪,有力而真切地表达了时代的矛盾,斗争的冲动,人们寻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幢憬。柴可夫斯基为俄国交响乐派赢得了世界声誉。

晚些时候的俄国作曲家有格拉祖诺夫、拉赫马尼诺夫等人。谢•瓦•拉赫马尼诺夫(1873一1943)是作曲家兼钢琴家,1918年出国,在欧美各国从事演出活动。他的创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响,作品有三部交响曲、三部歌剧(其中有根据普希金长诗《茨冈》创作的《阿乐哥》)、24首钢琴前奏曲、4部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与乐队合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由于重视传统音乐形式而出现了几代新的作曲家。他们在交响乐、歌剧和芭蕾舞曲创作中取得不小成就。这些作曲家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老作曲家莱•莫•格里艾尔(1875一1956)除芭蕾舞剧《红婴粟》和《青铜骑士》外,吸收民间曲调写成的一些歌剧艺术价值也很高。他的学生谢•谢•普罗科菲耶夫(1891一1953)创作题材广泛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富于独创性,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他写了着名的芭蕾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和大型歌剧《战争与和平》。他的第五、第七交响曲流传很广。尤•亚•沙波林(1887一1966)常以俄国诗人的歌词为基础谱写抒情曲。他的代表作是历史题材的交响乐大合唱《在库利科沃田野上》和歌剧《十二月党人》。尼•雅•米亚斯科夫斯基(1881一1950)专事交响乐作曲,一生写过27部交响曲,最后一部最有名。他是着名音乐教育家,曾培养出80多名作曲人才。阿•伊•哈恰图良(1903-1978)是亚美尼亚人,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学生。他熟悉东方音乐风格,重视民间创作源泉,擅长器乐协奏曲的创作。他创作了许多色彩丰富、情感强烈、民族情调浓厚的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对形成民族交响乐学派有较大影响。

苏联时期最着名的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维奇。季•季•肖斯塔科维奇(1906一1975)长期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他的创作以交响乐为主,被誉为二十世纪音乐高峰之一。他的创作多反映重大社会主题,以战争与和平、反法西斯斗争等为主要题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强烈的激情和细腻而隐秘的抒情相结合,风格接近穆索尔斯基、巴赫和贝多芬。他写过15部交响曲,还有历史题材的歌剧《卡捷琳娜•伊兹麦洛娃》、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清唱剧《森林之歌》、小提琴协奏曲等,并为《马克辛三部曲》、《带枪的人》、《青年近卫军》等数十部影片、戏剧作过配乐。给他带来声誉的作品是第一、第五、第七、第十一交响曲。其中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是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写成的,以悲壮着称,是战争年代纪念碑式的作品。

苏联的钢琴演奏自成一个学派并闻名世界。苏联学派的创始人是钢琴家兼艺术教育家康•尼•伊古姆诺夫(1873一1948)和根•古•涅依高乌兹(1888一1964)。后来的着名钢琴家是伊古姆诺夫的学生列•尼•奥保林(1907一1974)。当代着名钢琴家有涅依高乌兹的学生斯•切•李赫特尔(1915一)和艾•格•吉列利斯(1916一)。

苏联的小提琴演奏也自成一个学派。达•费•奥依斯特拉赫(1908一1974)是苏联小提琴学派的主要代表,驰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师。他以演奏西欧乐曲、俄罗斯古典乐曲和苏联当代作品为主,风格严谨,表达深刻,曾在1937年“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会” 上获得第一名。

俄国和苏联都有一批着名歌剧演员。费•伊•夏里亚宾(1873-1938)是俄国着名男低音歌唱家、歌剧演员。他擅长演唱《伏尔加船夫曲》,扮演过苏萨宁、鲍利斯等形象。他于1922年出国,再未返回苏联。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为苏联观众所熟悉的歌剧演员有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谢•雅•列美舍夫(1902一1977),女中音歌唱家纳•安•奥布霍娃(1886一1961)和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瓦•弗•巴尔索娃(1892一1967)。当代最着名的女歌唱家是伊•康•阿尔希波娃(1925-)

俄国芭蕾舞自成一个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二十世纪早期俄国名芭蕾舞演员是安•帕•巴甫洛娃(1881一1931)。她主演过《天鹅之死》、《埃及之夜》、《阿尔米达宫》等传统剧目,1913年离开俄国旅居欧美各地演出,使俄罗斯芭蕾舞在欧洲得到传播。本世纪中期以来驰名世界的苏联芭蕾舞演员是加•谢•乌兰诺娃(1910一),稍后是玛•米•普莉谢茨卡娅(1925一)。年轻一代的苏联着名芭蕾舞女演员是乌兰诺娃的学生叶•谢•马克西莫娃(1939一)。

苏联1948年成立作曲家协会,1979年有会员2100多名。协会经常在各地举行音乐节和音乐会演。1958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一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在1978年的第六届柴可夫斯基音乐会上,苏联歌唱家舍姆丘克,小提琴手格鲁别尔特和钢琴演奏家普列特涅夫分别获得一等奖。1969年起每四年在莫斯科举行一届芭蕾舞国际比赛。苏联演员不只一次获得第一名。

苏联1980年有44家歌剧舞剧院,44个交响乐团,20所音乐学院和18所芭蕾舞舞蹈学校。苏联若名剧院有莫斯科大剧院、列宁格勒的基洛夫歌舞剧院、莫斯科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一丹钦科音乐剧院、基辅的谢甫琴科歌舞剧院等。最大的音乐学院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和列宁格勒国立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音乐学院。

㈡ 俄罗斯音乐的特点

民歌有欢快地 节奏感强 诙谐 也有长调 气势恢宏 深远

㈢ 请问俄罗斯风格音乐有哪些特性音或者音阶有什么特点

俄罗斯音乐壮阔宽广,带有颂歌风格。许多俄罗斯音乐作品,同一个主题音调由开始的沉静、略带忧郁的旋律,逐渐发展为壮阔、颂歌式具有英雄气质的旋律,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既热情奔放又浪漫抒情的双重性格;而开阔宽广、气宇轩昂、热烈奔放,则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豪放性格。

俄罗斯音阶: 6 (b7) 7 1 2 3 4 (#4) 5 (#5)

㈣ 俄罗斯民歌的特点

俄罗斯境内有着广袤的国土,耸立的高山,还有着名的河流和湖泊。如伏尔加河,顿河,贝加尔湖,里海等;境内还有成片的白桦林,宽广的草原。俄罗斯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繁衍,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古老的民族风情。俄罗斯民歌和一些民间歌谣,就反映了俄罗斯民间的生活风俗和劳动场景,刻画了俄罗斯民族性格里的质朴,坚韧,含蓄和忧伤等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俄罗斯民间歌曲和歌谣独有的特色,对于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他的曲子就多以俄罗斯民歌里的忧伤情调作为基调,反映当时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绪,展现知识分子犹豫,彷徨而又向往美好生活,追求进步的思想跟时代的矛盾,以及人们寻求心灵安慰,渴求未来幸福的憧憬。作品里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既希望又迷茫的情愫,给人以很美的感触和浮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音乐是文化的具体表现。俄罗斯民族有很多优秀的特点,那忧郁的民歌里面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无疑是该民族文化的最好展现。

㈤ 跪求俄罗斯钢琴音乐的特点,特别是苏联时期的着名钢琴家及其作品!知道的话帮帮忙,谢谢啦!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艺术天分极高的民族。广袤的大地,悲壮的历史,为无数作曲家创造独特的旋律提供了素材;漫长的专制统治,恶劣的自然环境,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动力与激情。
与音乐文化传统底蕴深厚的西欧各国相比,俄罗斯无疑是后起之秀。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前,俄罗斯人对西欧古典音乐几乎是闻所未闻。由于自我封闭,俄罗斯人只了解古罗马的舞者,却对11世纪以来歌颂爱情的游吟诗人和12世纪以来德国的诗人音乐家一无所知。但是,历史的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文主义的脚步无法阻挡。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逐步发展,欧洲文化的影响不断深入到俄国的各个领域。到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上演,标志着其民族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开始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米·伊·格林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他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不同风格的曲调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身于世界着名作曲家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当属柴可夫斯基,其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见长。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是俄罗斯音乐艺术史的高峰之作。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以悲歌为基调,勾勒出19世纪80年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感脉络,也发掘出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音乐家及其作品的气质既与本人的境遇息息相关,又与其民族性格紧密相连。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一个矿业小镇,其父是一位矿业工程师。他最早能接触到的音乐只有一个古老音乐盒的叮咚声响和母亲充满忧郁感伤的歌声。几年后,母亲染上霍乱而去世,留给柴可夫斯基的是无限的悲伤,这种格调一直清晰地反映在他的音乐作品中。那时,音乐是他唯一的欢乐之源。父亲虽支持他学习音乐,但只同意将音乐作为娱乐,并要求他必须以法律作为他的终身职业。但他志不在此,而是到处求师,坚持学习他所痴迷的音乐。直至柴可夫斯基遇到富有的梅克夫人,才使他不再有后顾之忧,能够住在舒适的家中安心创作芭蕾舞曲、歌剧和交响曲。通过音乐,柴可夫斯基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的感受,抒发着俄罗斯民族的心情。所以,在他的六部伟大的交响曲甚至所有的音乐作品中,听众都能够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流淌。地球上只要有人类生存,音乐的旋律就永远不会停息。独树一帜的俄罗斯音乐自18世纪到19世纪初达到高峰后,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民族音乐流派不仅风靡俄罗斯,而且传遍五洲四海。
历史的脉络无法割断。十月革命以后,苏联仍然重视对音乐传统的继承,在交响乐、歌剧和芭蕾舞曲创作中取得了很多成就。新一代作曲家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芭蕾舞剧《红罂粟》和《青铜骑士》便是在吸收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创作而成,而着名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和大型歌剧《战争与和平》等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苏联时期最着名的作曲家应该是肖斯塔科维奇。他的创作以交响乐为主,多反映重大社会主题,并以战争与和平、反法西斯斗争等为主要题材。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在艺术特色上表现为强烈的激情与细腻而隐秘的抒情相结合,在风格上则接近于巴赫和贝多芬。他写过15部交响曲,还有歌剧《卡捷琳娜·伊兹麦洛娃》、清唱剧《森林之歌》、小提琴协奏曲等,并为《马克辛三部曲》、《带枪的人》、《青年近卫军》等数十部影片和戏剧谱曲配乐。不过,真正给他带来声誉的作品是第一、第五、第七、第十一交响曲。其中第七交响曲是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完成的,以悲壮着称,是战争年代纪念碑式的作品。
在中国,俄罗斯音乐的影响非常大。比如有些音乐作品的作曲风格、演奏技巧,还有音乐教育体系,俄罗斯音乐模式的痕迹十分浓重。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无论是和声,还是在钢琴技术方面,都明显受到非常典型的俄罗斯音乐的影响。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伏尔加纤夫曲》、《山楂树》、《红莓花儿开》、《三套车》、《喀秋莎》等令几代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歌曲,至今仍在传唱。

㈥ 代表俄罗斯的音乐是什么

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是天鹅湖了,那旋律谁都知道是俄罗斯的。
而且模仿起来还很生动 :-)

㈦ 俄罗斯强力集团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理念和风格有何异同

在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音乐界,以巴拉基列夫和评论家斯塔索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有共同见解和目标的小组,被称为“强力集团”或“五人团”。成员有居伊、鲍罗廷、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中心人物巴拉基列夫。他们视格林卡为旗帜,致力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而走上专业创造道路,从事搜集、整理和改编俄罗斯民歌,创作取材于祖国历史、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歌剧、交响音乐、器乐乐曲和歌曲。由此可见,强力集团的作品起点高,风格上较大气。五人中穆索尔斯基的评价最高,他的作品有根据普希金戏剧而创作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霍凡斯基之乱》。以他为例来说,他的音乐创作深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认为艺术的目标是表现人民,而不是为其自身。对于主导动机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总的来说,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都是他那一时代俄罗斯音乐中最为独创的。
柴可夫斯基与他们不同,虽然处于同一时代,也是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他因为经历和性格的不同,在作品上与他们有较多的出处。
无论是在戏剧音乐和声乐音乐方面的发展,还是在器乐方面的成就,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之所以成为西方音乐文库中的精品,部分原因在于作者个性和情感的率直流露和音乐表达手段的成熟。他的标题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均与文学经典名着相联系。钢琴作品又都是标题小品组成德套曲,代表作《四季》最为着名。可见柴可夫斯基本人对于浪漫精致的音乐语言的追求。
柴可夫斯基是俄国最早接受学院教育的专业作曲家,较多地学得西欧的作曲手法,与他对俄国社会的动荡感受,个人心理气质以及对本国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对民间音乐的热爱相结合,显示出其特有的个性和悲剧性风格。他的旋律极其丰富,有长呼吸的抒情旋律,以适应其强烈的感情宣泄。
最后要补充的是,柴可夫斯基其实是个很内向和孤僻的人,不单因为他的同性恋身份在当时社会不被得到的认可,俄国当时的社会情况对这位大作曲家的性情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自己从笔记上给归纳总结了些,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参考资料: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课程笔记

㈧ 什么是俄罗斯圆舞曲

圆舞曲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拍或拍,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圆舞曲在俄罗斯也得到了广泛的流行,在格林卡的《幻想圆舞曲》中第一次使圆舞曲这样的生活舞曲得到了交响性的展开,尤其是柴可夫斯基在他的创作中圆舞曲具有独特的重要位置,他不但在《天鹅湖》等舞剧中写了许多着名的圆舞曲,并且把圆舞曲纳入了交响套曲的统一构思中,成为交响乐中的一个独立乐章。他根据俄罗斯节拍的特点,创作了绝无仅有的5/4拍圆舞曲(如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并在许多深刻的、沉思的、抒情的主题中运用圆舞曲的体裁,使圆舞曲成为深入刻划心理体验的手段。他的《忧郁圆舞曲》中,在轻快的圆舞曲的面纱后面,表现了沙俄时代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深深的忧虑。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格林卡(1804-1857)生于俄罗斯一个地主家庭,在农村度过童年,从农奴乐师、家庭教师那里学习钢琴与小提琴。 他少年时在彼得堡贵族子弟学校受音乐教育。20岁起,在交通部任职,业余从事音乐活动。1830年在意大利求学期间,仍念念不忘创作俄罗斯音乐。为了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他专门去德国、西班牙游历。1836年,格林卡完成了俄国第一部民族歌剧《 伊凡·苏萨宁 》,1842年完成了取材于普希金叙事诗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的音乐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留名的第一个人,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的主要着作还有: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序曲《阿拉贡荷达》、《马德里之夜》,以及钢琴曲、几十首抒情独唱曲等。 -△-

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1893年 10月28日 ,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着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着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着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㈨ 俄罗斯音乐史

有,不少,据我了解俄罗斯音乐发展史的专着现在比较少,大多都是存在于西方音乐通史中,作为民族乐派中一个具有很大影响的支派,俄罗斯音乐在以前直至现在在世界上都有相当的影响,于润洋的《西方音乐通史》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俄罗斯音乐。还有俄罗斯音乐史纲 西尼亚维尔着 梁香译 等等书籍。

㈩ 俄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俄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艺术天分极高的民族。广袤的大地,悲壮的历史,为无数特立独行的天才作曲家创造独特旋律提供了素材;漫长的黑暗统治,恶劣的自然环境,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动力与激情。
回首那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在一个不知自由为何物的国度,即便是用以抒发心声的音乐,也被统治者限制在僵化的条文之中而难逃专制的魔掌。较之西欧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俄罗斯无疑后起之秀。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前,俄罗斯对西欧古典音乐几乎是闻所未闻。
当时的东正教会定下严厉教规,使得莎士比亚以后两百年,印刷术出现后三百年,教会仍然牢牢控制着所有领域。他们禁止民众涉足音乐,对教会音乐亦横加限制,乱挥斧钺,艺术和音乐的传播皆在被操控甚至随意篡改之列。在圣歌演唱中,教会有意剔除了乐器与和声,理由是神圣的上帝不能被器乐所干扰,更不能被和声对位所淡化。东正教文化坚决反对文艺复兴,抵制宗教改革和骑士时代任何新知识的传播与发散。
另外,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也为沙皇遗留下了歧视妇女的东方传统。这一切大大阻碍了欧洲音乐技法在俄罗斯的传播。由于自我封闭,俄罗斯人孤陋寡闻,只了解古罗马的舞者,却对十一世纪以来歌唱爱情的游吟诗人和十二世纪以来德国的诗人音乐家一无所知。而在天主教或新教国家,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常识。那些用竖琴演唱诗歌的流浪艺人的即兴表演,通常会被教会作为异教徒和魔鬼的诱惑而被处罚;其乐器往往被包裹起来浇上油焚烧;政府官员有责任仔细审查他们的每一行歌词,以寻找“魔鬼”的蛛丝马迹。这无疑是俄罗斯历史上不堪回首的梦魇。
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演出。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出现了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迈有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 “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曲调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人民的功绩和美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着名作曲家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继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着各作曲家是亚.谢.达尔戈梅斯基(1813一1869)。他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剧《石客》和《水仙女》。《水仙女》的旋律脱胎于俄罗斯民歌,后来成为俄国民间最流行的歌剧之一。
但历史的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文主义的脚步无法阻挡。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逐步发展,欧洲文化的影响不断深入的俄国的各个领域。俄国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知识精英们越来越无法接受自身民族一直是欧洲文化殖民地的事实。俄罗斯音乐伴随着非宗教音乐的流行过程而发展起来,朝野双方对音乐的普遍兴趣,引发并促进了音乐界民间歌曲的收集和创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上演,标志着民族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米·伊·格林卡(1804-1857)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其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等作品,是俄罗斯交响乐的早期代表作,初步形成奔放豪迈的独特风格,与欧洲音乐分道扬镳,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评价道:整个“俄罗斯派交响乐都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还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不同风格的曲调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着名作曲家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伴随着一场解放农奴,降低中央集权,重整军队和法律的伟大改革运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一场对音乐民族性的争论就此引发。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把注意力转向新兴的俄罗斯公民。
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第一批欧洲风格的艺术院校的成立使音乐的发展有了自己的阵地。在音乐研究的小团体中,什么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问题一直在争论和探索之中。而俄罗斯的传统音乐多是具有固定模式的民歌,是形成“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素材和基础。而它的节奏和和声尚未被直接而准确地描述,欲写成乐谱,就必须借鉴欧洲的音乐传统。采用哪一种欧洲音乐传统,音乐界则见仁见智。
以作曲家鲁宾斯坦(Rubinstein)为代表的泛欧洲主义者喜欢炫技的钢琴,他要求弟子们研究维也纳音乐经典,并奉为经典而仿效。以贝拉科诺夫(Balakirev)为代表的音乐激进派,亦被称作“五人组”或“强力集团”,则推崇李斯特,贝多芬和柏辽兹辈自由奔放的旋律,并将其移植为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主题。两个派别都非常活跃,而分歧明显。但无论如何,俄罗斯音乐在对民族性的争论和构建中横空出世,势不可当。
尤其是“强力集团”更是颇有作为。其以格林卡的学生米 阿巴拉基列夫(1836一1910)为首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鲍罗金、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的活动得到着名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一1906)的支持和肯定。“强力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多取材于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着。他们注意吸取和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
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称为俄国音乐的“狂飙突进”时代,“强力集团”功不可没。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音乐思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1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1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