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国音乐家代表作 国籍 誉为什么 谁总结过给我发来下呗
1.谁是歌曲之王?
奥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 Franz (Peter))因为留有超过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称为歌曲之王 。代表曲目有《野玫瑰》,《魔王》 等,套曲有《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
2.谁是“交响曲之父”?
“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 Franz Joseph)。由于当时的人们总把音乐会当作打瞌睡的场所,海顿创作了在漫长的宁静之后突然钟鼓齐鸣的“惊愕”交响曲 ,还是四重奏之父。
3.谁是“协奏曲之父”?
“协奏曲之父”就是因一头红发而被称为“红发教士”的韦瓦尔第代表曲目《四季》
4.谁是“音乐之父”?
“音乐之父”就是出身于音乐世家的巴赫。
5.谁是“音乐神童”?
“音乐神童”就是从小就到处旅行演奏并创作的莫扎特
6.谁是“神剧之父”?
“神剧之父”指的是神剧“弥赛亚”的作者亨德尔《弥赛亚》--《哈里路亚》。
7.谁是音乐史上的“乐圣”?
“乐圣”是指丧失听力的贝多芬。
8.谁是“钢琴诗人”呢?
波兰作曲家肖邦,被视为钢琴音乐最伟大的作曲家,通常被誉为“钢琴诗人”
9.十二平均律是由谁首创?
10.法国歌剧的创始人是谁?
法国歌剧的创始人是卢利
11.谁有和声学之父之称?
法国了作曲家及理论家拉莫Rameau,Jean-Philippe (1683-1764) 有和声学之父之称,他是巴洛克时期的
12.谁是俄国音乐之父?
采用俄罗斯民谣作为主题运用欧洲式的音乐手法,创作许多民族性的音乐是俄国作曲家葛令卡
13.音乐诗人--舒曼。
清唱剧大师--亨德尔。
乐剧工匠--瓦格纳
指挥界帝王--卡拉扬
歌剧之王--威尔第
男高音歌王--卡鲁索
高音之王--帕瓦罗蒂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歌剧界女王--卡拉斯
钢琴之王(标题交响诗之父)--李斯特
现代管弦乐之父--柏辽兹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法国音乐之父--保尔·莫里亚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神弓--海菲兹
音乐绘画大师--穆索尔斯基
捷克音乐之父--德沃夏克
新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纳
民族乐派大师--格里格
当代钢琴泰斗--鲁宾斯坦
2. 他们都是享誉盛名的音乐家,在后世都被誉称为什么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肖邦,李斯特。
乐圣 贝多芬 德国
音乐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 巴赫 德国
清唱剧大师 亨德尔 德国
音乐诗人 舒曼 德国
乐剧巨匠 瓦格纳 德国
艺术歌曲之王 舒伯特 奥地利
指挥界帝王 卡拉扬 奥地利
圆舞曲之王 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
交响曲之父、四重奏之父 海顿 奥地利
音乐神童 莫扎特 奥地利
歌剧之王 威尔第 意大利
男高音歌王 卡鲁索 意大利
高音之王 帕瓦洛蒂 意大利
钢琴诗人 肖邦 波兰
小提琴之王 帕格尼尼 意大利
歌剧界女王 卡拉斯 美国
钢琴之王 李斯特 匈牙利
标题音乐之父、现代管弦乐之父 柏辽兹 法国
印象派大师 德彪西 法国
法国音乐之父 保尔-莫里亚 法国
俄罗斯音乐之父 格林卡 俄国
神弓 海菲兹 俄国
音乐绘画大师 穆索尔斯基 俄国
捷克音乐之父 德沃夏克 捷克
新捷克音乐之父 斯美塔那 捷克
民族乐派奠基者、芬兰第一公民 西贝柳斯 芬兰
民族乐派大师 格里格 挪威
当代钢琴泰斗 鲁宾斯坦 波兰
3. 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海顿被称为什么 莫扎特呢
乐圣贝多芬
交响乐之父海顿
音乐神童莫扎特
欧洲音乐之父巴赫
歌曲之王舒伯特
钢琴诗人肖邦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
通俗钢琴之王克莱德曼
4. 莫扎特被称为什么
被称为“音乐神童”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萨尔茨堡,逝世于维也纳,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济会会员,小时也被人们称作“音乐神童”
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曲式,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不同于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4)俄罗斯为什么被称为莫扎特扩展阅读:
莫扎特童年——
莫扎特3岁便展现出他的音乐奇特才能,他不仅具备绝对音准更有超出常人的记忆力,5岁时更请求父亲教大键琴给他学,随后亦猎及小提琴、管风琴和乐曲创作,至此他的能力宛若平地一声雷响彻云霄,在学会阅读、书写或计算甚至能懂得乐谱视读、巧弄拍律。
6岁,时值1762年,已谱出三首小步舞曲(KV.2、4、5)和一曲快板(KV.3)。 1762年至1773年间,莫扎特随父母经常在欧洲做演出旅行。在伦敦他见到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在后来的创作中深受其影响。
1766年,他开始受聘于到架构交响曲的技巧。1767年,11岁的莫扎特便写出第一部歌剧《阿波罗与希亚钦杜斯》(Apollo et Hyacinthus,K.38),并由萨尔茨堡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演出这出拉丁喜剧。
返回奥地利后,他定期往返维也纳,且于1768年夏天写出另外两部歌剧,名为《牧羊人与牧羊女》与《善意的谎言》(La finta semplice),当时莫扎特年仅12岁。隔年便受大主教提名为乐队首席。
5. 莫扎特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是奥地利。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原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扎特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5)俄罗斯为什么被称为莫扎特扩展阅读:
小作曲家
在莫扎特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列奥波尔得德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答道他正在作曲。
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看过之后,发现这张乐谱不一般,他相信莫扎特将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作曲家,因此他开始指导莫扎特作曲并带领他举行演出。
6. 莫扎特,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
欧洲音乐之父巴赫
“ 巴赫 ”在德文中是“ 小溪 ”的意思,可是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1685-1750)的成就和影响,正像贝多芬所说的:“像大海一样的巨大和深远。” 巴赫家族中几代人都是宫廷乐师,但从巴赫的曾祖父起又都是地位卑微、靠音乐谋生的贫民阶层。由于家庭贫困,巴赫无法得到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只能靠自己刻苦学习。小巴赫为了得到他哥哥保存的一叠名家乐谱,前后花去六个月时间,在家人睡熟后,伏在窗前桌案上,整夜抄谱。谁知被哥哥发现,竟粗暴地把它全部烧掉。小巴赫难过地哭了几天,但他并不灰心丧气。不久,离家独自到汉堡附近一个市镇,向一位有名的风琴师求教。这位风琴师把许多珍贵的乐谱长期借给他使用,后来,巴赫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风琴演奏家。 由于当时的音乐家只能附属于宫廷或教堂,这就使巴赫面临终生只能处于困难的境遇和屈辱的地位,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创作意志。 他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16世纪以来复调音乐之大成,创作的几百部作品虽然很多是宗教音乐,却又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进行了大胆革新,对欧洲的古典音乐和后世音乐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称为“音乐之父”。 -△-
交响乐之父海顿
海顿( 1732-1809 )是着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曲,并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被称为“ 交响乐之父 ”。他的重要作品还有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等。 海顿家境贫困,父亲是车轮匠,母亲当过厨娘,但都酷爱音乐。小海顿自幼就在家庭中接受音乐教育,6岁时成为海茵堡教会合唱团的歌童,并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可是直到29岁才被艾斯德哈济亲王聘为乐长。后来,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旅行,演出了他专门创作的十二首交响乐(后人称它《伦敦交响乐》),获得牛津大学音乐博士称号,从此名震全欧洲。 -△-
音乐神童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他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 这位过早成熟的天才,虽也受到过王公贵族的种种厚爱和赞赏,但也饱尝了贵族社会对他人格的蔑视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击。后来,莫扎特终于辞掉宫廷里的职位,摆脱了奴仆般的地位,勇敢地成为奥地利第一位不依附于贵族的自由作曲家。 莫扎特的作品,具有优雅、清新、欢快和抒情的风格,旋律天真质朴、温和、甜美,充满青春的朝气。可惜他只活到36岁,死后被葬在修道院的贫民墓地,连块墓碑也没有。然而,他给这个世界留下近50部交响曲,22部歌剧, 50部各种形式的协奏曲,还有许多室内乐、独唱、合唱作品,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在世界文化史上立下永久的丰碑。1986年,一举夺得奥斯卡八项金奖的美国故事片《上帝的宠儿》,就是根据莫扎特的生平拍摄的。 -△-
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出身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宫廷歌手。贝多芬4岁时就学习钢琴和小提琴,7岁第一次登台演奏钢琴协奏曲,12岁当上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堂的助理琴师。 贝多芬第一个真正的教师是聂耶菲,这位精通作曲技术的音乐家为贝多芬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并帮助他到维也纳去向莫扎特学习。后来,贝多芬又向海顿学习对位法。直到30岁时,才举行首次个人音乐会,巩固了自己的作曲家地位。贝多芬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憎恨封建专制,向往自由、平等、博爱,创作中充满了革命热情和英雄气概,艺术上勇于创造,敢于革新,在音乐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因而获得了乐圣的称号。 贝多芬的生活是十分不幸的,他没有建立家庭,26岁开始耳聋。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始终坚持“自由、平等”的理想,继续创作。不朽的名作《第九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以后写的。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几十部乐曲,几十部室内乐曲以及歌剧、神剧、弥撒曲等。 -△-
歌曲之王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教师家庭,8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与钢琴。11岁被送入免费寄宿的神学院充当童声合唱团的歌童,过了五年被舒伯特称为“牢狱”的艰苦生活。但他在这里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唱歌和作曲理论,还担任了管弦乐队的指挥,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离开神学院,舒伯特在他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在应付繁忙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舒伯特思路敏捷,有人形容他的歌曲是“流”出来的。曾有这么一件事:一天,舒伯特与朋友到维也纳郊外散步,走进一家小酒店,见到桌上有一本莎士比亚的诗集,便拿起来朗读。忽然他叫道:“很好的旋律出来了,没有五线纸怎么办?”朋友们立即将桌上的菜单翻过来划了五条线递给他。这时的舒伯特仿佛听不到周围的喧闹,一口气写成了一首歌曲,便是着名的《听!听!云雀》。 舒伯特的许多作品已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鳟鱼五重奏》等器乐曲,至今仍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然而,最能代表舒伯特艺术的还是他的六百余首歌曲,对于后人的影响也最大,被称为“歌曲之王”。最着名的歌曲有:《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 野玫瑰 》、《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着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他从小爱好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19岁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管弦乐团,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 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去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 他还亲自指挥由两千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两万人组成的合唱团,联合演出自己的代表作《 蓝色多瑙河 》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3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作品大都热情欢快,旋律性很强,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并常带有幽默感。人们所熟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等圆舞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与他父亲同名,两人都是着名的作曲家,又都以写圆舞曲闻名于世。为了区别起见,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格林卡(1804-1857)生于俄罗斯一个地主家庭,在农村度过童年,从农奴乐师、家庭教师那里学习钢琴与小提琴。 他少年时在彼得堡贵族子弟学校受音乐教育。20岁起,在交通部任职,业余从事音乐活动。1830年在意大利求学期间,仍念念不忘创作俄罗斯音乐。为了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他专门去德国、西班牙游历。1836年,格林卡完成了俄国第一部民族歌剧《 伊凡·苏萨宁 》,1842年完成了取材于普希金叙事诗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的音乐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留名的第一个人,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的主要着作还有: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序曲《阿拉贡荷达》、《马德里之夜》,以及钢琴曲、几十首抒情独唱曲等。 -△-
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1893年 10月28日 ,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着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着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着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
通俗钢琴之王克莱德曼
克莱德曼原是大歌唱家们的钢琴伴奏师,由于为一部电视剧演奏了一曲《水边的阿德丽娜》,一夜间竟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通俗钢琴之王。 1953年,理乍得·克莱德曼出生在法国巴黎,5岁起就跟担任钢琴教师的父亲学习钢琴,他认识音符比阅读其他课本更为容易。6岁时,他的小手已灵活得令人惊叹不已。16岁时,因演奏自己作的曲子,在校内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后来考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校,专攻古典钢琴。 他演奏的曲目,一部分是名曲改编曲;另一部分是两位现代流行音乐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乐曲通过克莱德曼亲切、洒脱和富于诗意的演奏,既具有高雅的古典韵味,又充满清新、浪漫的醉人芳香,是不可多得的雅俗共赏作品。如今,克莱德曼的琴声早已冲出了法国的国界,从欧洲到美洲,从日本、中国到整个东南亚。
7. 莫扎特是哪个国家的
德国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着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8. 古典时期欧洲伟大音乐家及其外号比如 音乐神童莫扎特
古典作曲家:
乐圣 贝多芬 (德国)
音乐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 巴赫 (德国)
清唱剧大师 亨德尔 (德国)
音乐诗人 舒曼 (德国)
乐剧巨匠 瓦格纳 (德国)
艺术歌曲之王 舒伯特 (奥地利)
圆舞曲之王 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
交响曲之父、四重奏之父 海顿 (奥地利)
音乐神童 莫扎特 (奥地利)
歌剧之王 威尔第 (意大利)
钢琴诗人 肖邦 (波兰)
小提琴之王 帕格尼尼 (意大利)
钢琴之王 李斯特 (匈牙利)
标题音乐之父、现代管弦乐之父 柏辽兹 (法国)
印象派大师 德彪西 (法国)
法国音乐之父 保尔-莫里亚 (法国)
俄罗斯音乐之父 格林卡 (俄国)
音乐绘画大师 穆索尔斯基 (俄国)
捷克音乐之父 德沃夏克 (捷克)
新捷克音乐之父 斯美塔那 (捷克)
民族乐派奠基者、芬兰第一公民 西贝柳斯 (芬兰)
民族乐派大师 格里格 (挪威)
当代音乐家:
指挥界帝王 卡拉扬 (奥地利)
男高音歌王 卡鲁索 (意大利)
高音之王 帕瓦洛蒂 (意大利)
歌剧界女王 卡拉斯 (美国)
神弓 海菲兹 (俄国)
当代钢琴泰斗 鲁宾斯坦 (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