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名画赏析及介绍
俄罗斯油画虽启蒙于欧洲,却融入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俄罗斯油画作品中所讲述的不仅有梦幻多姿的自然风光、瞬息万变的历史进程,更有在这片神奇又神秘的土地上燃烧着的俄罗斯性格。
1 Иван Айвазовский ?Девятый вал? 1850
艾伊瓦佐夫斯基 《九级浪》1850年
2 Михаил Врубель ?Демон сидящий? 1890
弗鲁贝尔于1890年为莱蒙托夫的散文诗《天魔》所绘《坐着的天魔》
3 Иван Шишкин ?Утро в сосновом лесу? 1889
希施金 《松林的早晨》1889年
4 Михаил Врубель ?Царевна-Лебедь? 1900
弗鲁贝尔 《天鹅公主》1900年
5 Куинджи Архип ?Лунная ночь на Днепре? 1880
库因吉 《第聂伯河上的月夜》1880年
6 Васнецов Виктор ?Ковёр-самолёт? 1880
维克多·瓦舍聂特索夫的《伊凡王子与火鸟在魔毯上》1880年
PS. 伊凡王子是斯拉夫神话中最主要英雄之一,他勇敢、聪明,创造了很多奇迹。
7 Верещагин Василий ?Апофеоз войны? 1871
维列夏金《战争的祭礼》1871年
8 Репин Илья ?Иван Грозный и сын его Иван 16 ноября 1581 года? 1885
列宾1885年作品《1581年11月16巨伊万雷帝和他的儿子伊万》描述暴躁的沙皇伊凡四世失手打死自己亲生儿子的真实故事。
9 Крамской Иван ?Христос в пустыне? 1872
克拉姆斯柯依《旷野里的耶稣》1872年
10 Крамской Иван ?Неизвестная? 1883
克拉姆斯柯伊于1883年创作的《无名女郎》被认为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
11 Дубовской Николай ?Притихло? 1890
杜博夫斯科伊 《静》1890年
12 Клевер Юлий ?Зимний пейзаж с рекой и домами? 1914
克勒韦 《河边屋旁的冬景》 1914年
13 Васнецов Виктор ?Три богатыря? 1898
瓦斯涅佐夫《三勇土》(《骑士》)1898年
14 Репин Илья ?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 1873
列宾《伏尔加的纤夫》1873年
15 Кривоногов Пётр ?Поединок? 1964
克里沃诺戈夫 《决斗》1964年
16 Левитан Исаак ?Лилии. Ненюфары? 1895
列维坦 《睡莲》 1895年
17 Липгарт Эрнест ?Портрет императора Николая II? 1900
利普加尔特于1900年创作了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像》
18 Репин Илья ?Не ждали? 1888
列宾 《不期而至》 1888年
PS. 1881年发生了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事件,亚历山大二世把同犯流放了二十年。列宾以此为灵感,描绘了一位被流放多年的革命者突然回家的瞬间在他家庭所引起的惊愕反应。
B. 油画画作应从哪些角度切入赏析
对一幅画的解读,至少有三个层面可以说:故事及作画背景、画面分析、作品含义。我们从大多数油画赏析文看到的也大概是是这样一个层层深入的架构。但从油画解读者的角度来说,这三者却也并不是严格的递进关系,反而往往是交叉着进行,尤其是前两者。故事和作画背景告诉我们一幅画究竟在画一个什么故事,有些时候我们可以从画的名字中直接得知,比如大多数神话题材画。如若不能,就像大多数寓言画的名字更多是一种寓意,那么画面分析便会取而代之成为我们理解画面故事的入口。画面分析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说法,它既包括前面所说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故事的一些意象解读,构图、明暗、风格也都可以是分析的对象。而最终艺术家想通过这幅画传达的情感、态度或是经历也就是作品的含义。不过虽然在这里将含义称之为艺术家所表达的含义,实际上对这种含义的解读不同于对画作的背景、画面的解读,它更多地带有主观成分,当然这种主观也是要基于前面的故事背景和画面分析的。
C. 俄罗斯油画在世界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价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从我们中学的历史或是美术课本上,就绘画这块,大多都是毕加索塞尚莫奈这些西欧国家的画家作品,很少提及俄罗斯画家或是油画。
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对于欧洲来说,俄罗斯是亚洲国家。对于亚洲来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所以在人们的认知里,俄罗斯从地理和文化上就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但据我所知,就绘画技巧而言,俄罗斯油画在世界的排名里,至少前三。
为什么我能这么确定呢?让作品来说话吧。
但我最后还是想站一站俄罗斯,就文学而言,俄罗斯的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小说家在文学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图为契科夫的雕像)
直到现在,契科夫的短篇小说集依然是美国青年的上等读物。就连如今的美剧,如果当初没有受到俄罗斯小说家的西化影响,就不会有那么精彩的桥段和布局。所以俄罗斯的艺术性是不能被我们忽视的。
西方人有西方人的观点,但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D. 世界名画有哪些,怎样赏析
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本学期,我选择了“世界美术赏析”这门艺术学科进行了选修。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我逐步了解了许多关于绘画的知识。学下来收获很大,我逐渐可以感受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那作品散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笃定,那种归属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在他的作品中的寓意;了解了被可视为法兰德斯巴洛克风的具体象征的鲁本斯的作品;当然还有现在被我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油画之一的伦勃朗的“泰特斯”等等这些经典的西方美术艺术。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我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且在我看来从实际情况作为起点,由于经济生活的变化,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学生产生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高分低能”是一种表现。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和专业文化,并不一定代表他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所以要呼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而艺术教育恰恰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不是单纯地训练吹笛子、弹钢琴、画画、书法和跳舞的技术,它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心中具有崇高理想和大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所以要适当的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这也是我选择这一课程的原因之一。在为时一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时,我经过查阅资料将结合俄国伟大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按照一般鉴赏的程序对其进行简单的艺术鉴赏:
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者:列宾
列宾(1844---1930)是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最伟大的艺术巨匠。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伏尔加河上纤夫拉纤的情景。这幅作品创作于1873年,花了三年的功夫才完成。现收藏在彼得堡俄罗斯美术馆内。
1、作品画面介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于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详细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于。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作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棕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鞑靼人。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 (列宾在冈宁和伊卡尔两个人物身上曾作过一些改动,尤以伊卡尔缠着白布的头改动得最多)。
2、作品给读者的感觉?
当我第一次面对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首先感知的是蓝蓝的天、辽阔的伏尔加河,十几个姿态各异的纤夫和他们艰难地拉着的船舶。但仔细体验画面中所产生的劳动者的力量却在视觉上似乎受到一种猛烈的撞击,产生一种说不清的瞬间直觉的审美愉悦。一般而言,感觉都是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感觉的最好的接受方法是体验,语言则往往难以传达某种感觉。因此,人们即使产生了某种感觉,也往往难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智力成熟、语言丰富的成年人来说即为如此。但是,感觉不管再微妙,总还存在大的趋向性,那么,具体联系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压抑、悲怆和深沉。
画家列宾的这幅着名油画,是他经过十多年的构思、绘制和修改才完成的。这幅油画在反映列宾的思想感情方面很有代表性。通过仔细观察画面,我看出画家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每一笔、每个人物身上,也渗透在画面的色彩和景物的布局上。所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从画的整体上认真地体会,就会体会出画家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即对沙俄反动统治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画的是人物群像,从画中人物的不同衣着、外貌、动作以及神态,我们可以深刻领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这幅油画是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时,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经过反复的思索和修改才完成的。作者在描述这幅油画时,他的观察是从前到后依次进行的,描述时抓住了人物的衣着、外貌、神态的特点,并展开了适当的想象,把人物的外貌特点和他们的身份、地位、个性结合起来,使每个人物都有了鲜明的个性。11名纤夫,作者着重描写了4个,从年龄上说,有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从职业上说,有破产的农民,有从事拉纤的工人,有退伍的士兵,他们代表着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承受着沙俄时代反动统治者的统治和压迫,都过着悲惨痛苦的生活。作者这样描述,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3、作者如何使观众产生这样的感觉?
这一过程主要探究作品产生某种气氛和感动力的原因。其途径一是社会角度,一是形式角度。从社会角度探寻,指的是将画面中的形象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联系起来,以此解释画面形象之所以给我们造成某种感觉的原因。从形式角度探寻,则是注意研究作者通过对点、线、面、体、空间、光色、材质等造形元素的处理,以及对规格、比例、均衡、对称、反复、节奏、对比、协调、虚实等组织方法的运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
我第一次看到它,就因震动而再也忘不了它。我也曾经在不同的河流上背过纤。学会在河水不是太急,因而纤绳还不是过于沉重的时候,将纤板稍稍上移略略高出肩头,并将右胸尽量前挺以紧贴纤板,使纤绳不致于扣进肩头的肉里。但当流水很急船又满载时,就只有听任纤绳深深勒进皮肉,磨出血来也顾不上地身体前倾,几乎触及地面,靠肩胛骨拽着纤绳前进了。肩膀的骨头是否过硬,是一位纤夫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我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纤夫,因为我并不专以背纤为生,只是偶尔背背纤而已。也正是偶尔背过纤,让我深知真正的纤夫有着怎样的体魄,承受的是怎样的艰辛,从而对真正的纤夫怀有一种含有敬意的复杂感情。这也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下子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曾经以为再也忘不了那幅油画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却已将它遗忘多年!直到今夜的雨声和我幻觉中江水上涨的轰鸣声将它送回。自责之余,又联想起当初喜爱这幅画和被那纤夫形象打动的,并不仅仅是我或少数人。今天忘却这幅画乃至忘却纤夫的,哪里又仅仅只是我?忘记一幅画当然算不了什么,然而忘却纤夫呢?似乎并不仅仅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已使纤夫退出了现实生活。事实上,退不退出现实生活是无关紧要的,一曲《纤夫的爱》不是风行全国,让两位歌手唱红了?今天人们欣赏不已的,是《纤夫的爱》在卡拉OK中的悠闲缠绵画面,是“在纤绳上荡悠悠”的“纤夫”了。问题并不在于这支歌中纤夫形象的虚假,而在于人们欣赏虚假,欣赏缺钙的“美”。因此,忘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实质是忘却那种有着阳刚之气的,能够承受一切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
E. 如何欣赏一幅油画作品
欣赏一幅油画作品应该从“构、内、形、色、光、笔、质”等几个方面来欣赏和鉴别。
(1)”构“也就是构图,当一幅油画作品进入观众眼帘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画的总体布局和构图。构图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绘画形式语言之一,对作品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一幅作品构图要符合审美要求和哲学原理。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传递着某种思想,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构图中得到平静、稳定、倾斜、压抑或惊喜之不同感受。
(2)”内“即内容,是一幅作品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这也是欣赏者和画家最直接交流的一条途径。按照画面刻画的是什么、刻画得逼真否、画中形象要传达什么寓意等,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画家的喜怒哀乐。
(3)“形”就是主体物体的物理形状,写实主义作品尤其注重画面主体物体的形状造型。这是写实油画的基本功,也是比较难的一个环节。太多的画家绘画几十年,都没有能够掌握“形”的基本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就要练好造型的基本功。
(4)“色”就是色彩。由于油画艺术作品的色彩极具丰富性,故被称为是“绘画中的交响乐。所以一幅好油画对色彩的运用,就像好一首好曲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它能把人带入一个神秘的境界—或典雅、或庄严、或压抑、或兴奋等。尤其印象派油画大师们更加关注画面色彩的变化。但所有的变化一定是科学客观的真实的变化,绝非有些画家凭自己的任意想象来作画,结果使得画面杂乱无章。
图8、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午餐》局部, 特点:注重丰富的暗部的色彩变化
(5)“光”就是光线,油画作品对光线的安排要求较高。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其画面中的光线运用,一定有其独到之处。
(6)“笔”即 笔触。笔触述说着画家的情感和对美学偏好,并能敏锐地显现着不同时代审美趣味。油画家的艺术造诣正是体现在油画的笔触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修炼过程,不可能一蹶而就。
(7)”质”就是质感,也就是画面中物体的材质。相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时,主要是靠物体的材质
F. 俄罗斯的油画绘画方式的特点…
从画面的视觉效果的本质说,苏派油画的是吸取印象派的颜色技法,在造型上更加严谨,不象有些印象派不注重造型。并且不同于古典油画的细腻,它的用笔块面感比较强。
苏派油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没有独立立场、粉饰时代、非黑即白,对反动派强烈斥责,对正面人物无限讴歌。
相对于古典油画的间接画法来讲苏派算直接画法。相对于古典油画中色彩的应用。又受到了一定得印象派的影响。一句话。苏派是追求造型准确追求色彩变化讲究画意(绘画性)的一种流派。
(6)俄罗斯油画如何鉴赏扩展阅读
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主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两个方面来鉴赏。油画起源于西方,任何的油画作品都需要靠视觉形象来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
一方面油画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了画家所反映的一个艺术境界之中,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作用。另一方面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认识和丰富了油画作品的内涵。
对一幅油画作品的理解,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它同观赏者的素质条件相联系。优秀的油画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起到了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关于艺术技巧上的鉴赏,要有对油画语言的认识和了解。油画的材料本身具有区别于水墨画版画、水彩的特点,这种材料之美是油画的一大特性。
技巧高超的作品体现在画家掌握了材料的特性熟练运用材料和工具来塑造形象。画面反映出了整体和局部的和谐关系,丰富和统一的对立关系。
G. 俄罗斯油画怎么选去哪里能买到
满洲里有卖的,还有绥芬河也有,
俄罗斯油画看透视关系,假如透视感不强,基本上就是假的,看画时不能太近,近看是中国画,油画欣赏要退后几米,满洲里的油画名家较多,但是也有泛泛之辈,挑画需要你本人对油画有基本基础,
H. 《占领总统府》该如何鉴赏
油画作品《占领总统府》创作于1977年,那时一个文化思维封闭、艺术气氛单薄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年轻人心底的艺术火苗熄灭了,而在剩下为数不多而又百折不回的艺术痴迷者中间,却蕴藏着一些极具实力的真正的艺术家,只要稍有机遇,就会脱颖而出,大放光彩。陈逸飞和魏景山就是其中的代表。陈逸飞从小就在周围寻找着与艺术有关的点滴信息,美术入门画、连环画、苏联电影都是他的教材。进入美术学校之后更加如鱼得水,勤奋刻苦。宿舍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但他在熄灯之后还要悄悄溜到素描教室里去用功。我完全能够想象当时那种用功劲头。由于周围的艺术信息单调,唯一倡导的是以苏联为范本的写实主义,陈逸飞白天黑夜的把素描的基本功打的非常结实,在俄罗斯写实主义油画技法中找到了足以滋养长大的技术性基础,这是时代给他的第一步推动。
陈逸飞在美校大学部毕业后正好遇到“文革”。环境迫使他和年轻的同伴们不得不放弃典雅的艺术之梦,投身于强烈的社会震荡之中。陈逸飞在街头画巨幅宣传画,考察并描绘黄河流域,创作了一系列表现革命实践和革命人物的作品。他的这些实践,相对于当时的社会需要而言,在艺术上有点过于讲究,但他也因此奠定了创作大幅油画的气度和能力,而且由于英雄主义的熏陶,使他今后一直保持着浪漫主义的风韵、雕塑般的凸现能力和删繁就简的聚焦水平。
《占领总统府》的另一个创作者是出生于1943年的油画家魏景山。魏景山为浙江宁波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魏景山具有与陈逸飞差不多的经历。生命中承受着太多的革命运动,社会的政治空气导致了一切向苏联看齐的现象。红光亮、高全大是最典型的时代的象征。勤奋的魏景山在学生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具像写实的基础,从俄罗斯巡回画派引进的高级灰调配色,灵活地在他的画面上得到了体现。
《占领总统府》表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着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开始。作品场面壮观,气势恢弘。画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具有纪念碑的意义,当着名画家王琦谈到这幅作品时说:“当时,深为其坚实的素描基本功、鲜明强烈的色彩感、严谨的造型能力、把握宏大场面的群体构图以及表达不同人物的生动形态与神态的艺术技巧所吸引”。这种评论为专家的言语,一件伟大的作品想要长久的在美术史上流传,还不能单单凭借专家的肯定。《占领总统府》对于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力量而言除了其绘画语言上的纯形式美外,更多的是其中传统的“叙述性”在起作用。象美术史上夸赞乔托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一样,陈逸飞和魏景山画的《占领总统府》,也是一部感人、悲壮的人民革命的大故事。当下在很多人批判创作上的主旋律的时候,我以为这幅力作就可以推挡住所有的理由。作品中笔笔见力度,风格松弛豪爽,但又能使人感觉到一种平静与唯美。作品具有高贵又平民的精神风味。这一切可能都源自二位作者都来自上海的缘故。是上海使他们在很不正常的时代气氛中打下良好的艺术基础成为可能。作为一座曾经是中国最西化的大都市,至少在他们二人的童年时代还余风尤存。街市间的生态秩序与油画艺术的生存环境有不少相通之处,而说不定在哪一座房舍里还可寻找到深受欧洲文化陶冶的美术家,更重要的是综合文化信息,点点滴滴不绝如缕,或许是音乐,或许是电影,或许是书籍,或许是教堂的钟声,或许是都市化了的古典文学,以一种包围的态势浸润着成长期的青年,正是这一切,使他们无论是进行写实的基础训练,还是浪漫的理想追求都能达到一个高标准。
具体谈到《占领总统府》的画面上,除了俄罗斯的写实主义油画技法之外,好像还隐藏了什么东西在里面,想来这些他们二人也不一定会察觉到,只有历史会不含偏见的记录。如果要解释的话,也只能去谈这大上海地域的特殊环境了,如果拿《占领总统府》这幅油画与法国画家德拉克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相比较的话,人们会发现某些共有的东西在里面。而或有一种图式的师承关系。《占领总统府》跳出当时一统天下的构图法则,突破旧规,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舞台剧的布景形式也可以在欧洲体系中找到来源。借鉴在学习阶段很是正常的,当一件作品成熟时,他是站在了一个时代之上,历史之上。谈到陈逸飞80年代赴美后画坛上的巨大成功,不能不说在创作《占领总统府》时所打下的基础,不能不谈受到“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结业的余云阶的指导。也不能不顾上海这个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
I. 夏加尔《生日》油画赏析
生日夏加尔俄罗斯1915年 布面油画 80.5x99.5cm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那是1915年的7月7日,那天是画家夏加尔生日,可是夏加尔并不记得那天是自己的生日,未婚妻贝拉拿着鲜花,步履轻盈地走进画室,画家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得大跳起来,飞到半空中。画面上的两个人都是漂浮的,而男子浮在更高一点儿的位置,回过头来深情地亲吻着自己的未婚妻。窗外可以看到俄罗斯乡间的景色。红色的地毯像是他们火热的爱情,也像是他们被爱和幸福胀得满满的喜悦的心情。画家的表现手法是梦幻的,在这幅画里,以人物黑色裙子、黑裤子与红色的地毯、桌子台布等相配造成一种热情而温暖的爱的气氛。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1985)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的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是现代绘画史上的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的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
J. 如何欣赏油画
1、观察画面时,重点放在对画面整体效果和光照,通过对画面总体形式的观察、结合生活和艺术的经验,获得一个新鲜的印象。新印象该是最淳朴、最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