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与俄罗斯边贸的形势如何

与俄罗斯边贸的形势如何

发布时间:2022-10-04 08:11:33

A. 地理:我国陆上边境口岸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对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关系谈起。中国最大的边境贸易伙伴是俄罗斯,针对俄罗斯的口岸主要是黑河.满洲里.逊克等。其他的像越南.蒙古都是零散的一些口岸没有太集中的。以下是转载的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固有的政治、经济格局被打破,世界新的政治格局虽尚未形成,但世界政治多元化与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区域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毗邻国家的关系也已由过去的以地缘政治为主,转变为以地缘经济为主,并以地缘经济促进地缘政治,形成了两者互动的局面。
中国22800公里的内陆边界线,自东北鸭绿江口至北部湾北仑河河口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等15个国家接壤[3]。周边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沿边境地区口岸体系的形成。继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周边国家也相应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周边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制定对外经贸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条件对中国边境口岸的设置均有一定影响。
1.2 中国内陆沿边地区条件分析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相呼应,已形成“海陆同开,东西互济,南北共兴”的格局[3]。勿庸置疑,沿边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从根本上促进了沿边带状口岸体系的形成。
从城镇体系形成的角度看,边境地区口岸最初由主要从事边民互市贸易的边境隘口、渡口和集镇逐渐向从事小额贸易、地方政府贸易,至国贸的有计划的口岸体系方向发展,乃至向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和国际贸易领域扩展,与邻国合作共建跨国自由经济区。

2 中国沿边带状口岸体系现状分析

2.1 边境口岸的分布状况
中国内陆九省区构成有机带状边境口岸体系的整体,即地处边境,有接壤邻国,沿边界线内部几乎环抱我国整个东北、西北和西南带状边境地区。在内陆边界线上,有国家一类口岸数十个,包括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内河航运口岸[5](见表1)。
表1 中国沿边带状口岸体系——一类口岸 口岸
省区
公路口岸 铁路口岸 水运口岸
辽宁省 丹东 丹东 丹东
东 吉林省 开山屯、南坪、三合、临江、珲春、圈河 集安、图们、珲春 大安港
北 黑龙江省 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 绥芬河 黑河、逊克、同江、漠河、
区 饶河、抚远、萝北、嘉荫、
内蒙古 满洲里、甘其毛道 满洲里 孙吴、呼玛室韦、黑头山
内蒙古 二连浩特、啊日哈沙特、珠恩嘎达布其 二连浩特
西 甘肃 马鬃山
北 新疆 老爷庙、乌拉斯台、塔克什肯、红山嘴 阿拉山口
区 口岸、阿黑土别克、吉木乃、巴克图、
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木扎尔特口岸、
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口岸、红旗拉
甫口岸、都拉塔
西藏 普兰、吉隆、日屋
西 云南 瑞丽、畹町、河口、磨憨、金水河、天 河口 思茅、景洪
南 保、猴桥
区 广西 友谊关、水口、东兴 凭祥
此外,还设置若干个二类口岸,这些口岸的分布与边界走向一致,因边界走向不同,各省区口岸体系分布形态、格局各异,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的分布成倒放的“V ”形“雁阵”式格局,即以抚远为“雁头”顶点,漠河、东宁口岸为“两翼端点”的格局,新疆、云南的口岸则近似于“C”形格局,西藏口岸呈“一”字形格局。
中国毗邻有15个国家,因而形成许多不同国别的口岸,这些不同国别的口岸往往成对出现,相对应的口岸即有距离上的差别又有数量上的差别,其规模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1)从中外对应口岸距离远近来看,新疆、内蒙古、 西藏三省区的口岸与邻国对应口岸相距数十至数百公里, 如中蒙边界的老爷庙口岸距蒙方布尔嘎斯台口岸223公里,而凭祥口岸、黑河口岸与其相对应的口岸则距离最近,仅数百到2000米。
(2)因国别而异,形成不同数量的中外对应口岸,中俄、中蒙、中哈、 中朝口岸数量较多;中巴、中吉、中塔、中老口岸各一对;中尼、中印口岸有两对;中越口岸数量居中。
(3)从规模上看,边界线两侧对应口岸的合作规模也是不同的。 一些主要的口岸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不仅铁路过境运输不断,而且均实现了公路过境运输,还实现了国贸、边贸、劳务、过客旅游、转口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口岸业务。一些边境口岸城镇如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被中央和地方给予许多优惠政策,被批为沿边开放城市,并相应地设立了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
从地貌类型条件来看,沿边地区的口岸有处于高山隘口处如吐尔尕特口岸;有的处于山间盆地如瑞丽、塔克什肯;有的仅次于河谷平原如霍尔果斯口岸。
2.2 边境口岸的特征
对邻国的强烈依赖性。双边互补互惠性,例如:西南中缅边境的中国口岸,面对的是经济落后发展中国家缅甸,出口商品大多是工业制成品,进口则主要是我国紧缺的原料初级产品,相比之下,我国是处在经济的高位;与云南中缅边境口岸进出口商品的取向相反,我国东部沿海水运和航空口岸则主要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主要是高价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则主要是附加价值低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相比之下,我国处在经济的低位。内陆边境口岸比沿海水运口岸投资少、易开发、见效快。与邻国边境口岸的有严格的对应性,而海运口岸和航空口岸则没有对应性。具有多种贸易功能,毗邻国家通过边境口岸进行边境商品贸易、边境服务贸易等国际边境经济合作活动,其内容之丰富,交换之广泛,联系之密切,参与人数之多是沿海口岸所不能相比的。进出口商品传递快,交通运费低廉。毗邻国家边境口岸,因彼此距离近,例如,黑河口岸码头距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仅2.5公里,使经过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交货迅速,传递快且运费较低 2.3 边境口岸的职能
边境口岸的职能多种多样,主要有:对外贸易职能包括现汇贸易、易货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技术贸易及服务贸易等职能[6];对外运输职能即担负进出口商品及过境人员的运输任务;管理职能包括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对出入境客、货流及运输工具行使管理。监督、检查职能和对口岸自身机构如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的管理等;服务职能包括口岸各种基础设施如仓贮、邮电、通讯、银行、保险等为进出口贸易服务业务等。
2.4 边境口岸与腹地的经济联系
边境口岸的腹地是指与边境口岸保持密切联系的经济辐射地。腹地与边境口岸的关系实质上是区域与枢纽的关系,口岸的实际价值取决于它们与腹地的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疏密程度又与地理距离、运输方式及其能力相关。一般说来,地处经济重心地理或交运干线上的口岸功能最强,腹地系统经济实力越强,口岸城镇的发展潜力越大;腹地系统的中心城市越发达,其作用范围越大,对口岸城镇的带动能力也越强;口岸城镇距腹地系统中心城市的距离越近,越容易接收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目前,中国沿边地区边境口岸在其腹地系统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实力且距离较近的中心城市。例如,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这些腹地中心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城市,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边境口岸的建设和发展。
从宏观上看,对边境口岸产生影响的腹地系统应由国内外两大腹地区域系统构成。与中国边境口岸相对应的境外口岸与境外腹地系统的构成,在理论应与我国腹地系统相对应,依层次包括邻国边境口岸城镇所在地区级区域构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镇所在省(州、边区)构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经济区或大区(如俄罗斯远东经济区)以及全国范围构成的远域腹地系统等。
3 边境口岸体系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边境口岸的设立,带动了中国沿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前发展,然而这种口岸超常规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特殊的政策环境,采取特定的贸易形式与方式等有利的国际地缘经济环境下实现的。以中俄边境口岸的吞吐能力为例,黑龙江省边境口岸从1988年到199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90倍,1993年达到21亿美元,该指标使占该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占中国对(苏)俄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国各省边贸之首[7]。产生这种形势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是80年代中苏刚刚恢复边境贸易,口岸体系初步完善,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的独立,因其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消费品严重短缺,钢材、木材、水泥、化肥、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相对过剩。中俄双方都存在外汇短缺、两国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以特定的易货方式进行商品交换,中国以其商品优势即以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换取俄方生产资料,形成了高额差价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比较利益。然而时过境迁,中俄边境贸易获得的高额差价的特定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俄方可供易货的长线商品货源急剧减少,加之其它条件与因素的变化使中俄边境贸易1994年出现急剧滑坡,边境口岸的发展受到限制[8]。这种状况迫使我们思考制约中国边境口岸体系发展完善的复杂区域经济因素,既有境内区域经济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时还存在着中外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
3.1 制约边境口岸发展的境外因素
(1)边境贸易风险性的存在使边境口岸的发展受限。独联体国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状况恶化使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边境贸易存在着风险,这种风险主要集中表现在对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某些限制边境贸易的政策或通货膨胀,有可能将边境贸易的利润减少到所剩无几,从而限制口岸的完善与发展。
(2)周边的政治经济环境对沿边口岸的发展直接影响也很大。 如东北地区的沿边口岸的发展受俄罗斯、朝鲜、蒙古国的影响。俄罗斯的政治形势不够稳定,而远东又是俄经济的后进地区,原有的边境管理体制变化缓慢,因而,在边境口岸的建设方面缺乏规范化。朝鲜的罗津——先锋地区早已开辟为自由经济贸易区,为对外开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于多年来经济的严重衰退和朝鲜半岛的形势仍不明朗,影响了口岸经济的发展。蒙古国东北地区基本未开发,因而口岸的经贸活动还很有限[9]。
3.2 制约边境口岸发展的境内因素
盲目开放新口岸,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受国内对外开放大环境的影响在边境地区形成了沿边开放热潮,许多新口岸应运而生,各种商品竞相出口或进口,从而使沿边口岸数量猛增,仅东北地区就达到40多个口岸,分散了建设资金,且各口岸相互争腹地争货源,严重影响了口岸的整体效益。此外,口岸发展中的短期行为等因素也成为制约条件。
3.3 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
双边贸易政策的调整和提高关税税率等严重制约了口岸的发展,珲春口岸禁止进口整车与钢铁和禁止出口粮食等限制了口岸规模的扩大。另外一些毗邻国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生产要素禀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边界线两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影响了口岸的规模和职能(见表2)。

表2 东北边境毗邻地区资源要素及产品优势互补简表 输出方 中国东北 朝鲜 俄罗斯远东 蒙古
吸纳方
中国东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鲜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罗斯远东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资料来源:袁树人,黄岩君,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与中国东北产业开发前景,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
表中符号为:A1资本,A2高技术,A3冶金、机械、化工产品等,B1劳动力,B2能源与矿物原料,B3建材与木材,B4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纺织工业产品,B5鲜活农畜产品,B6粮食。
从表2 中可以看出:赋存的资源要素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工农业产品在本区可大体分为两类。其中,A类属于资本和高技术资源要素及其工业制成品;B类包括劳动力和依托劳动力以及矿、林、草、土等自然资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级产品。在东北边境毗邻的国家地区中,这两大类的资源要素及其产品的赋存就总体而言,均相当丰富。各类资源要素的赋存及其比较优势分布在各国各地区极不平衡,B类资源集中于朝鲜、蒙古,而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两种资源均丰富,但俄远东以A类资源占优势、中国东北以轻工业及粮食资源占优势。形成了东北边境两侧资源赋存的互补性[4]。
在政治、经济及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组建跨国边境自由经贸区,把边境地区经济纳入双向循环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亚太地区,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6]。但在某些边境地区, 可利用边境两侧互补的生产要素组建次区域性或双边跨国边境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成长三角为多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发展模式。图们江三角地区的合作正在积极的酝酿中。在西南地区由中、泰、老、缅四国的结合部构成的“金四角”跨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也正在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中国与邻国的沿边对外开放,为中国边境口岸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边境口岸的形成、发展与不断完善,推动了内陆边境地区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振兴。通过边境口岸体系的职能作用的发挥,更加密切了中国与邻国的地缘经济联系,无疑会促进中国与邻国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B. 急求中俄关系前景与历史的论述

中俄关系的脆弱性

对于中俄关系的解读,韩国《朝鲜日报》13日的评价是“中国和俄罗斯开始积极构建更上一层楼的‘蜜月关系’。”《环球时报》的最新民调则显示,超过4成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实力超过俄罗斯。

确实,中俄关系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第三、第四两代领导人和俄罗斯的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不止一次地将中俄关系定位为“最好”。但是,作为两个地缘交接的大国,中俄两国的关系也充满了极其复杂的两面性。

两国关系的所谓“蜜月”和“最好”,是大国互动和地缘政治态势所致。“冷战”落幕,俄罗斯解体,但并未为西方所接受,反而为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导弹防御系统等西方设计的综合遏制举措所挤压。在此情景下,俄罗斯在中东欧乃至独联体内的利益空间被蚕食,这是中俄在欧美压力下的自然靠近,是国际政治连横合纵的必然选择。也正基于此,以中俄为核心的上合组织才能够抱团取暖,以打击“三股势力”为契机凝神聚力,在中亚地区彰显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但必须指出,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是西方遏制和胁迫下的联合自保。由此决定了中俄关系受制于外国环境影响的脆弱性。

三个例子足以说明中俄关系的这种尴尬。一是科索沃冲突和前南使馆被炸。战前,俄罗斯坚决站在斯拉夫兄弟的前南一方,甚至排除空降兵和军舰摆出和北约不惜一战的态势。但在关键时刻,俄罗斯退缩,中国成为唯一坚决支持前南的大国。结果是中国使馆被炸,中美关系霎时紧张,这是俄罗斯涮华的第一次;二是京奥期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发生武装冲突,破坏了中方千方百计营造的“奥运停火”愿景;三是最近,美国宣布放弃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俄罗斯总统宣布附和美国制裁伊朗的信息。前者被欧洲媒体解读为美俄出卖欧洲小国,后者则被解读为俄罗斯背弃中国使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处于困窘状态。

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俄两国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俄罗斯担忧中国发展过快的不安也屡屡在俄罗斯政媒和民间有所发酵。近期传闻的所谓中国租用海参威的消息就在中俄两国间掀起不大不小的波澜,促使中国官方辟谣。一个海参威,其实揭开了中国人历史上的领土情结,更凸显俄罗斯对远东地区鞭长莫及的现实忧虑。

俄对中国的疑惧

这次普京拿来的55亿美元订单,对中俄贸易关系是个极大促进,但依然没有改变中俄贸易的结构性困局。据统计,中俄贸易2008年不过600亿美元。和中美、中日、中欧、中国东盟贸易相比,中俄贸易绝对值较小,形成不了贸易纽带下的利益攸关关系。贸易全球化语境下,没有经贸利益的深度融合,所谓的伙伴和友好是苍白无力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俄输出商品价格低廉,由于前些年不法商贩倾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负面影响。中国货在俄罗斯的商业信誉很不好,是质劣价廉的象征。而俄罗斯亦将对华武器和能源输出视作机会主义的谋利手段。如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的建设上,利用“安大线”和“安纳线”的中日之争待价而沽;在对华售卖武器上,要么要价过高,要么不予售华尖端武器。

吊诡的是,俄罗斯在对印度、越南军售上,却毫不吝啬地输出最尖端武器。这凸显俄罗斯依旧固守“中苏”交恶时的旧思维,对华缺乏战略信任,希望在地缘上打造制衡中国的据点。尤其在中国和越南在南海重现矛盾的时候,俄罗斯5月份向越南出售了价值18亿美元的6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及部分弹药装备,组建潜艇部队。俄罗斯的军售行为,很让中国不爽,也使南海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和动荡不安。

俄罗斯对华的这些“小动作”,其实折射了俄罗斯对华复杂而又敏感的现实心态。俄对这个南方邻居的迅速崛起,其实要比地缘辽远的美国更为疑惧不安。中俄为轴心的“上合组织”发展迅猛,“金砖四国”似已抱团成型,不过是场面上利益支撑的友谊。一旦利益冲突,中俄之间的矛盾就会浮出水面。

总之,中俄关系的双面性是客观存在。对中国而言,关键还是要更新外交思维,逆转根深蒂固的“一好百好”外交习惯,涵养更为现实和理性的大国利益外交。

C. 俄罗斯边贸哪个个口岸好

满洲里口岸

满洲里2月15日,满洲里海关发布消息称,中俄最大贸易口岸满洲里口岸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以下简称“边贸”)对俄罗斯进出口151.2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同期满洲里口岸边贸进出口总值的98.9%。

数据显示,2016年,满洲里口岸边贸进出口15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2.7%,占同期满洲里口岸进出口总值的55.8%。

从贸易伙伴来看,几乎全部与俄罗斯开展边贸,首次对蒙开展贸易。从企业属性来看,民营企业领军进出口,国有企业大幅下降。从企业属地来看,八成以上为内蒙古企业进出口,吉林省企业猛增。从出口商品品种来看,蔬菜水果为主要出口种类,文化产品激增。从进口商品种类来看,能源、资源型产品继续霸主进口,结构单一。

拓展资料:1、绥芬河口岸

绥芬河口岸位于黑龙江省绥汾河市,滨绥铁路与俄罗斯远东铁路的交轨出,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对俄边境铁路口岸,也是我国对俄经贸的重要口岸之一。绥芬河距俄滨海边疆区对应的波格拉尼奇内铁路口岸国境站格罗捷阔沃26公里,距俄远东铁路枢纽乌苏里斯克市123公里,距俄方西伯利亚铁路重点、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230公里,距俄方远东最大的海运港口东方港369公里。该铁路口岸地处要道,陆海联运克到达日本的新泻、横滨,韩国的釜山,美国的西雅图等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区中心位置,市黑龙江省对外经贸的主通道,的原有时十分突出。

(1)绥芬河铁路口岸

绥芬河铁路口岸建于1899年6月,1900年至俄乌苏里斯克区间开始通车,距今已经有百年多历史。1994年1月经中俄两国政府确认为国际铁路客货运输口岸,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展口岸签证工作。绥芬河铁路口岸现为一等客货运输站,主要办理国际联运货物运输河国际、国内旅客运输,以及自站货物的到发、装卸等作业。现有南、北两个站场,共占地27万多平房米,有线路84条,年设计综合运输能力1000万吨;国际旅客候车室各一座(位于南站场)。

该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约占黑龙江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80%。2006年完成758.1万吨,增长2.1%,创历史新高;出入境人员实现54.4万人次,减少2.7%。

(2)绥芬河公路口岸

绥芬河公路口岸位于绥芬河市东部,是301国道(绥满公路)的起止点,距俄对应口岸城市波格拉尼奇内区16公里,距俄远东地区陆路将同枢纽乌苏里斯克市120公里,距俄纳霍德卡河东方港270公里。该口岸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临时汽车过货运输,1994年1月经中俄两国政府确认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200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实行6天12小时无午休工作制。口岸通道现场占地15万平方米,旅检通道9条、货检通道4条;建有集装箱自动检测设备和万米海关监管仓库,口岸设计运能为年过货物100万吨,过客50万人次。2006年进出口货运量完成26万吨,减少8.9%;出入境人员实现62.9万人次,减少5.1%。

目前绥芬河公路口岸已正式开通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绥芬河-乌苏里斯克、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牡丹江-乌苏里斯克、哈尔滨-符拉迪沃斯托克公路客运线路,开行27对旅客班车。

2、东宁公路口岸

东宁口岸是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990年3月经中苏两国政府换文确认为双边公路汽车运输口岸,同年5月正式开通使用。1992年12月经中俄两国政府换文确认开展旅客运输,陆续开通客运和旅游业务。该口岸通道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与对应的俄滨海边疆区波尔塔夫卡公路口岸隔瑚布图界河想望。瑚布图河架有永久性桥梁,连接双方口岸过境公路,距俄方十月区政府所在地波科洛夫卡34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54公里。

该口岸封闭监管区占地6.2万平方米,设处境检查通道6条,入境检查通道3条,车辆检查通道2条。货检区设出入境检查通道各2条,口岸新建设施货运检查通过能力达120万吨/年,客运检查通过能力达60万人次/年。目前,东宁公路口岸已实行6天12小时无午休工作制。2006年进出口货运旅.6万吨,减少0.5%;出入境人员53.6万人次,减少13.8%。

3、同江水运口岸

同江水运口岸现由东、西两个作业区组成、西部作业区简称西港,即未扩大开放钱的同江水运口岸,是198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同年5月正式开通使用,1994年1月经中俄两国政府确认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该港口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境内松花江、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与俄犹太自治州对应口岸下列宁斯阔耶隔江相距35公里,与俄哈巴夫斯克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港口水上距离272公里。该港口江面宽阔,水深流缓,是松花江最末端港口,也是中外国际船舶进出松花江河运口岸的必经之路,为江海联运的始发港之一。现有深水泊位5个,可停靠3000吨级的船舶,通航期6个月。西港港区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备有港口装卸设备23台套,港内铁路专用线3条1.81公里,港外铁路专用线2.62公里,年吞吐货物能力70万吨。

东部作业区简称东港,为该口岸扩大开放港口,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惊醒冰封期临时汽车运输,1995年经交通部批准开展明水期临时汽车轮渡运输。该港口位于同江市区东北38公里的哈鱼岛西北端,距俄对应口岸下列宁斯阔耶港仅3公里,距俄哈巴罗夫斯克港240公里,有较强的地缘优势。港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3个泊位和460平方米气垫船基地,硬化场地道路及查验通道2万平方米。港口至同江的38公里铁路专用线已完成铺轨,2007年可正式通车运营。该港口明水期开展船舶运输、汽车轮渡运输,冰封期开展冰上汽车运输,流冰期开展气垫船运输,基本实现了全年通关。

该口岸2006年进出口货运量完成54万吨,比上年增长23.6%;出入境人员实现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7%。

1、黑河水运口岸

黑河水运口岸是198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恢复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983年3月经中苏两国政府换文确认为边境地方贸易口岸,1986年9月经中苏两国政府补充换文确认为国家贸易口岸,当月正式对外恢复开通使用,1990年3月经中国与苏两国政府换文确认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200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展口岸签证工作。该口岸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中俄界河黑龙江上有末端南岸黑河市内,隔江与俄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相对,双方货运码头相距3500米,客运码头相距750米。由该口岸经布拉戈维申斯克可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河贝阿铁路连接,经其空中航线可与俄国内各大城市相通;由该口岸沿黑龙江水道下行,还可抵达俄远东各港口直至日本海沿岸各国港口。

黑河水运口岸早在1858年即成为我国对俄贸易口岸,1957年恢复通商,开展边境小额贸易。现已成为贸易、旅游以及国际旅客服务的多功能口岸、口岸运输方式多元化,四季运行:明水期开展水上船舶运输河轮渡运输,冰封期开展冰上汽车运输,流冰期开展气垫船运输和航空运输。现有客、货运码头及明水期汽车渡轮与冰封期汽车运输兼用码头各1处,拥有千吨级泊位12个。货运码头岸线长612延长米,年货物吞吐能力120万吨。客运码头岸线长98延长米,路建通道14条,年过客能力00万人次。

该口岸2006年进出口货运量完成29.7万吨,比上年减少33.2%;出入境人员实现10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首次突破百万人次。

2、密山公路口岸

密山公路口岸是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992年10月经中俄两国政府换文确认为双边公路客货运输口岸,1993年5月正式开通使用。1994年1月经中俄两国政府再次确认为双边客货运输口岸。该口岸位于黑龙江省东南边陲密山市档壁镇,中俄界湖兴凯湖的西北岸1.5公里处,距密山市38公里,距内陆中心城市鸡西市约100公里。与俄滨海边疆区对应口岸图里洛格隔白棱河相望,相距仅有1公里,距俄最近城市卡缅雷博洛夫64公里,距俄远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河贸易中心乌苏里斯克150公里,距俄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260公里。

该口岸基础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功能齐全。口岸现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设有4条货检通道,东侧建有2万平方米的货物仓储区。中俄双方共同在白棱河界河上修建了一座长33米、宽12米的永久性公路桥梁,可常年过客过货。该口岸年国货能力在50万吨以上,年过客能力在30万人次以上。

该口岸2006年进出口货运量完成1.5万吨,比上年减少34.6%;出入境人员实现25.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0.8%。2007年-3月进出口货运量完成0.27万吨,比上年增长11.7%;进出境人员实现4.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4.4%。

3、虎林公路口岸

虎林公路口岸是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992年10月经中俄两国政府换文确认为双边公路客货运输口岸,1993年5月正式开通使用,1994年1月经中俄两国政府再次确认为双边客货运输口岸。该口岸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边陲虎林市区东南58公里处,与俄滨海边疆区对应宽马尔科沃隔松阿察河相望,相距仅有1公里,与其所在对应城市列所扎沃茨克市相距只有8公里。在黑龙江省东部延边扇状开放口岸群中,该口岸位居中点位置。正对面是俄滨海边区和哈巴边区结合部。俄着名的西伯利亚复线大铁路和与之并行的远东干线公路贯穿该地区,由此向北可深入俄罗斯腹地,向南可到达滨海便去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纳霍德卡港,并可通向韩国、日本及东南亚。虎林市区内交通十分便利,既有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又有哈东铁路由此经过。

该口岸基础及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客货通过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建有1000平方米旅检厅、250平方米双向车道货检厅,修建了1640延长米二级水泥路面口岸过境公路、5万平方米口岸现场仓储设施、近8万平方米海关监管仓库基地、2万平方米硬化地面露天货场。中俄双方共同在松阿察河界河上修建了一座长207.08米、宽13.96米,桥下可通航的永久型公路桥梁,使口岸不受季节影响,可全天候过客过货。该口岸年过货能力可达260万吨,年过客能力可达100万人次。该口岸2006年进出口啊货运完成6.5万吨,比上年增长27.3%;出入境人员实现0.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8%。2007年1-3月进出口货运量完成1.7万吨,比上年增长12%;出入境人员实现0.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8%。

D. 现在在东北对俄做边贸生意好做吗前期投入大约多少钱就可以

做边贸还可以了,但是要选好产品,俄罗斯风情的装饰品在网上就有买的不用非要跑到边境。小生意投资在几万元左右,建议考虑自己有没有销售能力,这个东西竞争太大了

E. 关于中俄边境贸易的一些事

(一)企业经营者对边贸游戏规划知之不多。熟知游戏规则是赢得边贸生意的先决条件。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刚出道的浙商显得欠缺。据抽样调查显示,真正参加过经贸知识培训的浙商不足5%,与外商打交道不得不花高额成本请翻译的不在少数,这就很难在边贸经营中行动自如,不冒犯规则。例如,今年4月,我省有的企业为贪图便利,轻信俄商的承诺,采取变通手段将产品贸然打入俄罗斯市场,结果自觉不自觉地冒犯了俄方贸易游戏规则,在“灰色清关”中,发生了货物被俄方没收,还遭到罚款的处罚。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对俄罗斯调整对华贸易政策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学习和熟知国际经贸游戏规则,乃是浙商开展对外贸易的当务之急。
(二)经营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中俄边境的市场很大,竞争激烈。目前浙商经营领域不宽,基本局限在日用小商品的卖买上。涉足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业的企业微乎其微。在经营方式上,习惯于“千里走单骑”,做成一笔卖买就打道回府,成了典型的游击战士,与福建等地的投资商、经销商的经营理念存在明显差距。浙商经营的产品绝大多数是由自己办在浙江老家企业生产的,带有自产自销性质。寄希望在中俄边境线上形成“浙江村”,“浙江产品一条街”尚需时日。浙商在中俄边贸的领军地位极有可能被主要竞争对手福建商人所取代。
(三)资本不足困惑着浙商做大边贸“蛋糕”。有项目、缺资金,这是浙商在边贸经营中面临的一大困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经销商的构成情况看,个体工商户、小企业主占了90%,做的又是小本生意,积累非常有限,开发大项目的底气不足。例如,许多小企业向往到中俄互市贸易区浙江工贸园投资创业,但又苦于缺资金建厂房,只好望而却步。二是从融资的手段看,渠道较为单一,一些小企业主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基本靠自身积累实行滚动发展。有位诸暨商人,在岸口城市绥芬河相中了一个颇具“钱景”的旅游观光项目,但因筹集不到二三千万元开发资金,至今没敢申报。三是从政府的层面上看,对边贸企业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大,激励政策欠缺,指导服务工作不够到位。
(四)重输出轻引进的现象较为突出。有两组数据可见一斑。一是浙商以岸口贸易为跳板,已在俄罗斯创办了114家企业,总投资1951万美元。二是大量浙江企业北上,积极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在黑龙江境内的投资也属首屈一指的。其中在中俄互市贸易区,浙商的投资达到了5亿元。还有金华市华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牡丹江市区征地150亩,首期投资1200多万元,建造了迄今牡丹江市最大的浙中建材市场。相比之下,浙商从俄罗斯引进的原材料较少。例如木材,浙江企业的需求量很大,而俄罗斯的木材蓄积量多达213亿立方米,我们却没有充分加以利用。从客观上讲,是路途遥远,运输成本昂贵,而最主要的,则是浙江创办在边境的加工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加工与贸易脱节,两张皮的现象突出。浙江是资源小省,只有把产品输出与原材料引进有机结合起来,发展边境贸易才有更强的生机和活力。
四、未来中俄边境贸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浙江商人对中俄边贸前景普遍看好,特别是随着浙江工贸园的落成,为浙江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开辟了一条宽广而顺畅的绿色通道,前景诱人,商机无限。
(一)人文环境良好。根据中俄两国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中方已在俄境内的乌苏里斯克等城市建立了内外呼应的市场体系。在海参崴,中方企业组建了中国企业联盟,华人组建了自己的工商联合会。黑龙江省东宁县政府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政府建有定期双边会晤机制,定期沟通双边经贸活动中的意见,及时解决边贸活动中的问题。建立在绥芬河市的浙江商会,堪称沟通政府的桥梁,联结企业的纽带。
(二)合作领域广阔。黑龙江省政府已将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了对俄进出口总额5年翻两番,到2010年达到140亿美元的增长目标。在与俄罗斯交界的千里边境线上,正在兴建10个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开放型园区。以零距离服务,零规费管理,竭诚欢迎各地商贾前来投资创业。视投资者为上帝,视浙商为宠儿,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浓厚。在今年8月中旬举办的对俄经贸洽谈会上,该省又推出了近千个合作项目,并明确承诺,外省企业兼并、收购黑龙江的国有老企业,无需承担债务和富余职工。
(三)市场“钱景”迷人。这对浙江经商者颇具吸引力。一是俄罗斯市场对轻纺产品的需求大幅攀升。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每年短缺棉布48亿平方米,丝绸9亿平方米,鞋袜各6亿双,轻纺产品依赖进口达136亿美元。二是对家用电器需求旺盛。随着俄罗斯家电普及化的加快,未来几年,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家电需求将以每年15%的幅度递增。三是建材市场“钱景”更为迷人。近两年,俄罗斯全国建造了1.3亿平方米工业用房和900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近期急需大量的装饰材料,而中国的建材质优价廉,同类产品要比欧洲便宜一半左右,因而成为俄商的首选产品。
(四)优惠政策众多。作为中俄经贸特区,国家和黑龙江省制定并出台了18项特殊政策予以支持。其中对入驻中俄互市贸易区的企业,可在区内自由交易,货物不受数量和存储时间限制。对俄进口商品关税和增值税实行减半征收。重点资助有发展前景的名牌产品在俄进行商标注册。企业出口产品可获得黑龙江省政府奖励

F. 今年中国对俄罗斯边贸惨到什么样

为什么会这样说,按照现在的情况看,中短期内中俄之间的贸易量会有一个小幅走低,但是持续走高的过程。

现在中俄之间能源贸易量大增,轻工业产品和农贸产品之间的交易也在逐步升温。只是会影响一部分重工业。中俄之间政治关系逐步成熟稳定会有力促进两者之间的经济联系。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G. 这是论文目录,求大神帮忙写摘要!!!题目是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2004年,中俄经贸合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达历史新高,提前实现了两国元首2003年5月制定的发展
目标。并且贸易结算更加方便了,从2005年1月1日起,中俄边境地区内的中俄两国银行可以使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和付款。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和俄罗斯中
央银行在2002年签订的《关于边境地区银行间贸易结算协议》中提出的。而在此之前,中俄边境贸易结算只能使用美元,结算时间长、运营成本高。

尽管中俄贸易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还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不规范造成信任危机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市场刚刚开放,一些不法商人把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销到俄罗斯,几年下来,中国货在俄罗斯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很难取得俄罗斯人的信任。与此同时,俄罗斯市场也正处在转轨时期,违背合同、不讲信用的企业并不少见;与俄罗斯人做生意,中国企业同样心有余悸。

2.中俄贸易未成规模

中国对俄贸易企业普遍规模小、底子薄、资金短缺、信息不灵;多数企业满足于边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经营策略;普遍缺乏产品宣传和配套
的运输、仓储设施,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渠道和规模经营。面对潜力巨大的俄罗斯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贸易层次与规模。如俄罗斯的茶叶市场潜力大,但本国不产
茶,依赖进口。俄罗斯人
对中国茶特别青睐,多数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茶叶才是正宗的,品种多、质量好。俄罗斯规定,如果出具产地证书,来自中国的茶叶可以享受减免关税25%的优
惠。尽管如此,目前俄罗斯茶叶市场却是英国、斯里兰卡的天下。

3.中俄经贸结构层次偏低

(1)国有企业仍是从俄进口的主体,55%的进口都是由国企承担的,而出口则大不一样,民营企业占对俄出口2/3以上的份额,其开拓精神以及灵
活的经营机制决定了它们能够在对俄贸易中抢得先机,但其资金实力薄弱、深度开发能力差、生产经营基本处于单打独斗阶段的弱点也决定了现阶段中俄双方贸易结
构比较单一。

(2)贸易方式基本上都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几乎没有。占中国整体对外贸易达70%的加工贸易,在对俄经贸中基本体现不出来。以木材为例,我国
在上世纪末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近几年通过一般贸易从俄进口原木增长速度惊人,对中国的木材出口已成为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俄罗斯仍是我国进口军品的主要来源国。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已有多年的历史,采购武器装备和武器制造技术转让的合作项目一直有条不紊地在两国有关单
位之间进行。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在两国双边贸易中,不仅所占比重高,而且相当稳定,已经成为两国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的支柱项目。这对于俄罗斯来讲意义要更大
一些,俄远东、西伯利亚以及圣彼得堡的多家军工企业至今没有关门,主要就是因为持续不断地从中国客户手中接到产品订单。

4.合作领域不宽,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

苏联时期,双边贸易以记账贸易为主,各大外贸公司曾是双边贸易的主体,后来,贸易方式发生变化,双方大企业没有及时跟上,两国的小企业、个体商
户填补了市场的真空,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力量。在多种贸易方式中,民贸、边贸和旅游贸易成为重要方式。因此,拓宽中俄经贸合作的主渠道,已成为今后中俄经
贸合作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合作水平能否提高的关键。

除此之外,双边贸易秩序问题也较为突出。目前中俄双边贸易的经营主体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较多,有一些商户和小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规范,给双边经
贸合作带来了消极影响。目前,在中俄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正常流动的因素,如两国银行直接结算规模不大、保险和信
贷领域合作水平不高、口岸通关能力不强、人员入境手续简化力度不够等。

二、中俄贸易发展的理论基础

标准贸易模型认为,经济发生偏向性增长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某个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这个部门扩张的幅度大于向其他部门扩
张的幅度;第二,由于生产要素的国家增加,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发生偏向性扩张,偏向于使用该特定要素的部门或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部门。中国和俄罗斯都是经济
大国,对贸易带来的福利效应应有较强的反应。日用消费品在中国市场供过于求,在俄罗斯则紧缺;资源产品在中国市场紧缺,而在俄罗斯市场供过于求。日用消费
品在中国市场上相对价格低,资源类产品相对价格较高。而在俄罗斯市场上行情恰恰相反。相对价格差异是贸易的直接原因,能为进出口商带来充裕的利润,这实质
上是一种地点套利。贸易能够改善中俄两国供需缺口,使两国相对价格趋同,这样,俄罗斯居民能够以比贸易之前更便宜的价格在充足的消费品市场上购买日用消费
品;而中国居民则可以在较低的价位上获得资源产品,两国居民的福利都由于贸易得到了改善。

大卫·李嘉图是简单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者,他明确指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惟一决定因素,认为贸易产生的根源在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中国
的劳动力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此类产品相对价格较低。俄罗斯资源丰富,在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在俄
罗斯市场中,这类产品的相对价格较低。因此可以说,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中国应该专门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俄罗斯在生产资源
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应该集中生产资源产品。

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提出来的贸易模型。所谓特定要素就是指那些调整速度比较慢,重新达到新的均衡所需时间较长的生产要
素。通常在实际中,特定要素与流动要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只是一个调整的问题。一国生产特定要素相对充裕的产品,而进口特定要素相对稀缺和昂贵的产
品,而特定要素是非贸易品,只能固化在贸易品内部,所以贸易品流动的只是形式,隐含在贸易品内部的特定要素流动才是实质。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劳动力
都属于特定要素。因此,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质上是中国的劳动力向俄罗斯转移,只不过转移的方式不同,这种转移是隐藏在贸易品中的。而俄罗
斯向中国出口资源产品,实质上是向中国转移自然资源。所以,尽管特定要素的转移成本表面上无穷大,或根本不可能实现转移,但贸易品的流动使这种转移事实上
成为可能。劳动力向俄罗斯转移,使俄罗斯居民能够买到便宜的食品和服装,不用再在商店门口排队受冻,他们的生活境况改善了;资源向中国市场的转移,缓解了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居民的福利改善也是有利的。不管用哪种模型进行分析,贸易都会产生强烈的收入分配效应,使国内的特
定要素所有者或资源相对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受益,而其他部门,特别是受竞争性进口产品冲击的部门的既得利益受损。不管是关税还是配额,只要是贸易保护措施,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相对价格,这本应由市场力量来决定,这种扭曲必然会产生生产或消费的扭曲,从而导致无谓损失。为了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发展,两国政府应
不断地加强磋商,制定有效的规范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制度,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

三、发展中俄贸易的政府建议

1.中俄贸易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建立规范的贸易制度,因此,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化的贸易秩序,是决定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中国已
加入世贸组织,而俄罗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因此在未来的双边经贸合作中,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应成为双方共同遵守的贸易活动准则,即最惠国待遇原则、国
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为此,在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和双边合作框架下,两国应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经

科技各个分委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两国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整顿、规范贸易秩序,加速解决贸易服务体系方面的问
题,以消除现存的制度性障碍,极大地推动中俄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俄罗斯正在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其国内的市场必将更加规范,这无疑将大大推动中俄贸易发
展。中国还应加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生产和出口,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种类,优化中俄贸易
中的产品结构。

2.重新创造中俄贸易的良好环境。中俄当前的贸易环境主要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变动大;经济困难、支付能力弱,经营费用过高,完全正当合法
经营无利可图;投资环境差,缺少可靠保障;社会治安环境不佳,缺乏应有的安全感等。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贸易环境同样也制约着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我们
应站在战略高度来认识中俄贸易。从政治和经济、当前和长远等多重角度分析,我们必须重新创造中俄贸易环境,这就需要两国政府积极有效地对本国的经贸政策进
行调整,为更好地发展中俄经贸合作提供政策保证。当前要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两国政府根据当前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关经贸合
作、投资政策、技术贸易、合资合作经营、引进人才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规范两国企业间的经贸行为,并逐步与国际惯例对接,以适应双边经贸的深层次发展需
要。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整顿边贸秩序,要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坚决有效地保护双方的合法利益,为发展中俄经贸关系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3.为了提高我方商品在俄市场中的信誉,政府应组织若干家大型贸易中心,举办规模和形式不一的洽谈会、展览会,多角度介绍中国商品,借助俄方的
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介宣传我名牌商品。同时,中国商检、海关等部门应严把质量关,严厉打击走私,对于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决不放行,确实维护和重新树立我商品在
俄市场的形象,并尽快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仲裁机制。由于两国原来的贸易方式完全是粗放型经营,不是按国际惯例办事,双方的信任感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使
双方的经贸活动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在目前双方都想打破僵局、渴望出现一个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建立这样一个仲裁机制对重新创造两国良好的贸易环境是十分必
要的。

4.针对俄罗斯市场城市化、多元化、高消费化的特点,对俄罗斯消费市场要重新定位,消除投机取巧的短期行为,强化“以质取胜”意识。实施名牌战
略,严把质量监督关,加大打击伪劣产品的力度。加强对民贸市场的管理力度,树立边境贸易、互市贸易与国家贸易同等的质量观念,重塑我国商品在俄罗斯的形
象。

总之,我们对待中俄贸易,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又要看到光明的前景。中俄贸易的发展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它的美好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只要两国政府共同努力,相信不久就会出现新一轮的中俄贸易高潮。

H. 俄罗斯与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一、近几年来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明显加强

1992年至今中俄贸易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92~1993年为第一阶段,199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6.7亿美元;1994~1996年为第二阶段,1996年双边贸易额为68.3亿美元;1997~1998年为第三阶段,1998年双边贸易额降至54.8亿美元;1999年至今为第四阶段,2001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贸易史上最高水平,总额为212亿美元,2005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7.1%,并达到291亿美元。中国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的贸易额达到2170亿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额达到2110亿美元,与日本的贸易额达到了1840亿美元。对照中美双边贸易额,俄中贸易额并不引人注目。俄罗斯媒体认为:中俄贸易虽创新高,深层问题仍未解决。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中石油与天然气是最主要的。俄罗斯和中国的油气合作已进行多年,最主要的合作项目是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但进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俄罗斯输往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等产品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但由于铁路运输效率不高,出口量难有较大突破。2005年,中石油通过东部铁路进口俄罗斯原油518万吨,比原先预计的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2005年达到1000万吨几乎少了一半。俄罗斯铁路运输部门表示将增加中俄石油运力,以后将运力提高到每年3000万吨。但目前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提高运力需要全面的电气化改造。

2004年美、中、日三国石油消费总量、进口俄罗斯石油量见表5-1。

表5-1 2004年美、中、日三国石油消费总量、进口俄罗斯石油量一览表

资料来源:IEA,Oilinformation,coal information

从表5-3中可看出,中国进口石油70%来自中东和非洲(40%),主要靠海运。中国对这一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远远超过公认的不超过30%的安全警戒线。

从表5-4中可看出,2000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7.27%,而目前其石油出口量在沙特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16%左右。近年来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天然气出口总额的1/4以上,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俄罗斯能源矿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2001~200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年均增长14.8%,天然气出口年均增长2.1%。200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量分别占到了当年石油产量的50%,天然气产量的30%。1999年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天然气、煤和焦炭出口合计占俄罗斯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43.3%,2000年为52.5%,2002年和2003年则达到了55%和57%。俄方称为实现5年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向中国供应600亿~800亿立方米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企业将建设东西两条输气管道。第一条管道长3000千米,年输气量将达300亿~400亿立方米,连接西伯利亚西部和中国靠近俄罗斯的西部边境。预计这条线路将从2011年起向中国供气。第二条管道将把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输往中国的东北地区。天然气方面主要根据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的备忘录表明,俄方开始着手加大与中国天然气合作的力度,但不确定因素同样很多。俄罗斯希望多销售石油产品,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巴格丹奇科夫表示,2006年年底前双方在俄罗斯和中国境内将各建成一家石油合资企业,分别从事俄罗斯境内资源勘探与开发,石油产品加工及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零售工作。据报道,俄方此前一直想进入中国的石油零售行业,但一直未能如愿,直至《关于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签订,才提供了可能。这也说明,中方看中能源,而俄方则希望多销售产品。

二、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与中国东北振兴

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使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级。俄罗斯东部开发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已被两国政府提上日程,俄中两国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两个地区的发展有望再上一个新的阶梯。中国东北地区面积79万平方千米,人口10655万,而远东地区面积700万平方千米,人口则仅有800万。西伯利亚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俄罗斯总探明储量的77%,天然气的85%,煤炭的80%。中国东北地区背靠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两大油气区,且距西伯利亚大油气区也并非很远,即中国东北地区可以从俄罗斯三个大油气区得到油气的供应。可见,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受益最大的应该是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其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诸多因素,中国东北地区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随着中国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吉林省提出了建设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示范基地等六大基地。辽宁省提出了建成国家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提出了重点建设装备工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工业等五大基地。

中俄两国国贸在很多领域具有互补性,边贸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从中俄双方的统计数字看,无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对俄贸易,还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对华贸易,近年来都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2002年,俄罗斯和中国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的边贸额达46.2亿美元,占俄中贸易总额的38.7%,占中国同所有邻国边境贸易额的81.2%。可见,东北三省的对俄贸易前景广阔。2002年,在中国木材进口总量中,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占61%,纸和纸浆占17%,黑色金属占19%,化肥占42%,鱼和海产品占57%,原油占4.4%。

三、东北亚框架中的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世界对石油的消费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其中,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尤为突出。东北亚能源需求占世界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已近1/5,中、日、韩三国的能源需求则占东北亚地区能源需求总量的98%以上。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以7%的速度上升,至2003年中国石油产品需求总量增长幅度达到11.4%,从而使中国的石油贸易量超过日本,成为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日本的石油消费量退居世界第三位。韩国也排在前列。东北亚地区油气需求国呈现竞争的局面。

自1993年起,中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的石油产量从1999年的320万桶/日降至2005年的280万桶/日,而石油消费,则从1999年的442.8万桶/日增至2005年的534万桶/日,2010年的643万桶/日,石油和消费之间的缺口近400万桶/日。200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73亿立方米,据测算,2005年需645亿立方米。2005年,中国面临200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需求缺口,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近100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进口的62%来自中东和北非,主要靠海运。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是对某一地区石油的依赖度不能超过进口的30%。

目前,东北亚地区能源分布状况极不平衡,既有能源丰富的俄罗斯,也有能源贫乏的日本、韩国、中国。为改善能源安全状况,中、日、韩采取了相似的能源战略。中、日、韩能源战略的相似性最突出地体现在对外能源战略上。三国都积极与油气丰富的俄罗斯合作。在东北亚形成了以俄罗斯为供给方、多个双边能源合作相互竞争的格局,也包括了俄罗斯与欧盟、美国、印度、日本以及中国的合作等。其中最具激烈的是中俄与日俄在远东输迪管道问题上发生的激烈的竞争。自从1994年俄罗斯首先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以来,中俄双方签署了数项协议,准备修建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安大线”长达2260千米,此后,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又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再到“泰纳线”的曲折过程。

“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比较见表5-5。

表5-5 “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比较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经贸合作水平相对滞后于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水平。1993年两国贸易额为76.8亿美元,此后一直在60亿美元上下徘徊,2001年为100亿美元,2002年120亿美元。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中日、中美经贸合作额度的1/10左右。中俄两国在资源、能源和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俄罗斯拥有资源与技术,但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安大线”在俄罗斯摇摆不定的政策中“难产”了,除了与俄罗斯国内政治因素有关外,与日本的介入有着很大的关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2003年1月10日与普京签署了《俄日能源合作计划》,小泉向俄罗斯提交了修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管线),放弃“安大线”,将原油输往日本的建议。“安大线”的“难产”意味着日本为了获得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修建符合本国利益的石油输油管道而与中国展开激烈的能源战略竞争。中日都是能源进口大国,两国都力主实施进口能源多元化,此外,日本促使“安大线”“难产”,暗藏着政治战略意图:削弱中国的能源安全,从而延缓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达到主导亚洲的目的。日本实行对中国的牵制政策,利用与中国争夺俄罗斯能源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削弱中国在东北亚政治经济影响。21世纪中日两国的战略竞争不仅仅体现在能源方面,还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地方政府在石油问题上倾向日本并向俄联邦政府施压。驻远东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向普京上书《远东州长联合信》,要求铺“安纳线”,其会见日本外相川口时说自己是“日本院外集团成员”。

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的双边合作必须建立在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的基础上,东北亚区域能源的有效合作能够促进中俄能源合作的健康发展,能够为中俄能源安全提供保证。

四、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俄专家普遍认为:中俄贸易近年虽创历史新高,但深层问题仍未解决,2005年中俄贸易额虽创下290亿美元的纪录,但与两国政治关系完全不相称。2005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2170亿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额2110亿美元,与日本的贸易额1840亿美元。对比上述国家贸易额,俄中贸易并不引人注意。出现上述情况,一方面与中俄贸易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有关。中俄双边贸易虽保持快速增长,但贸易结构仍保持传统格局。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俄投资项目共657个,主要分布在能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迅、建筑、服务、房地产开发等传统领域。另外,家电、汽车组装、木材深加工、矿产开发已成为中国对俄罗斯投资新的热点领域。俄罗斯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2005年,中俄贸易虽大幅增长,但主要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增长。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虽然从互补的角度讲有很大的贸易空间,但下列一些因素制约了石油天然气贸易:俄罗斯将石油天然气政治化;俄罗斯担心强大的中国对其不利;俄罗斯担心能源管道经中国后,中国垄断其石油价格;俄罗斯不想变成单纯的能源出口国,因此在出售石油天然气的同时欲搭配石油天然气产品。此外,中俄两国政府虽都特别关心各自的西部大开发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建设,但因远东地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地方落实政府的决议有很大差距。

五、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前景

俄罗斯专家认为,未来5~10年,俄罗斯将是中国能源市场的重要伙伴,未来15年俄罗斯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者。这预示了今后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

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表示,2006年已成为俄中能源合作的关键性一年。普京“俄罗斯年”访华,与中国签署的有关一揽子能源合作的文件,“标志着两国企业间的合作已从简单的原油贸易过渡到在中国、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境内共同勘探油田的新层面”。

虽然截至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面向欧洲市场,但俄罗斯能源对外战略有意将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转化为经济和政治优势。在这个目的的驱使下,俄罗斯决不会放弃亚太这个大市场,更不会放弃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占第一、世界范围内石油消费占第二位的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正是基于此,普京2000年以来,能源外交的总体布局具有“博弈全球、吸引美国、稳定欧盟、争夺里海、开拓亚太”的特点。俄罗斯能源战略不愿意失去中、日、韩任何一个潜在的油气出口市场,只不过俄罗斯将利用石油天然气取得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俄罗斯拟建涵盖东北亚的“泰纳线”石油运输管道和拟议中的北西伯利亚铁路,该输油管道的建设则能够使俄罗斯石油直接进入经济迅猛发展、油气需求增长潜力巨大的亚太市场,这里有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第三的中国、日本以及南亚国家。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找到最近的地方,而且能大大提升俄罗斯在东北亚、亚太事务上的发言权。因此,从亚太市场来看,俄罗斯会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修建石油管道,鉴此,中俄石油贸易前景待管道修成后,会有大的突破。

中俄油气供需具有互补性,巩固和扩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政府在《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指出:“巩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最大效能地实现国家燃料动力综合体出口的可能性,增强其产品及服务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以合理的规模及对双方有利的条件吸引外资;使俄罗斯从单纯的原料供应者转变为可在国际能源市场执行独立政策的重要参与者。”

普京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视为首要任务,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光明,因为它既解俄罗斯之围,又解中国能源之乏。俄罗斯要摆脱经济困境、缓解社会矛盾,需要加大对油气工业的投入,扩大油气生产和销售。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不仅有助于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特别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将是其直接受益者。因为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前景光明,它关系到中俄两国切身的利益。

俄罗斯在俄美关系改善,俄日加强了能源对话后,其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的国际环境朝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此时俄罗斯多元化的能源外交战略施展得也得心应手。俄罗斯在东北亚能源供应与需求格局中处于优越地位,因为它是中、日、韩、蒙、俄五国中唯一具有油气出口潜力的能源大国。因此,在权衡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后,俄罗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施行了主体利益多元化的政策,这给中俄油气合作前景又带来了挑战。

据统计,2001年,中国进口石油8831万吨,其中46.2%来自中东,19.8%来自非洲,18.7%来自东南亚,未来几十年内,中东仍将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地,但中东动荡的局势令人堪忧。一个国家从一个地区进口石油的安全警戒为30%,中东已大大超过安全警戒线;另外,中国90%以上的石油进口通过海上运输。主要航线有三条。第一条是中东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第二条是非洲线: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第三条线路是东南亚线: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中国对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两个“敏感区”的过度依赖,随时有发生意外、两个海峡被封锁的危险,中国的能源将直接承受巨大的压力。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2004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总产量的11%,成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2004年中国能源自给率达94%,能源总体对外依存度尚不到6%。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2/3以上,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供开采一百年,但中国的石油资源相对不足。

从威胁中国石油安全的因素来看:一是境内找不到石油或找到的石油是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进口能源渠道遭到制裁,禁运甚至全面封锁。进口依存度的失控才是威胁中国石油安全的根本问题。

从中国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实行进口渠道多元化,中国应重视石油的陆上进口通道。一条是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到中国满洲里的原油通道,另一条是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的原油通道,两条通道的运输工具均为火车,但运力有限,如果中俄石油管道建成,将把石油贸易额提至若干倍,且分散一些中国石油安全危险。

因此,从该意义上说,中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前景广阔。因为,中俄油气战略合作可以促进中国油气进口源地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油气安全系数。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受益最大的是东北地区,因为东北可以从俄罗斯三个大油气区得到油气的供应,对促进我国东北地区的振兴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工程应吸收俄、日等国家参加,将国内经济改革项目与国际接轨。俄罗斯的参与可保证能源的供给。日本参与上述项目的建设,可减少日本与中国在能源方面的摩擦,并将其纳入到正常的经贸范围内。

总之,从地缘经济角度看,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双方石油天然气贸易合作存在若干变数。因此,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合作的前景是美好广阔的,只不过道路是曲折艰难的。

I. 俄罗斯外贸生意好做吗

了解清楚俄罗斯客户的性格特点后,俄罗斯外贸生意还是很好做的

1、懒散,拖拉。这个性格在大部分俄罗斯人身上有体现。三年来,我一直被他们的这个特点所折磨,一个订单可以拖个大半年才出货,特别是拼箱的时候,每个供应商都那个催啊,生气啊,但还是没办法。这可能更多的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生活节奏慢,注重享受生活。


2、善变,工作无计划。善变,除了拖拉之后又一个比较让人崩溃的特点。无数次订单在确定之后都要改,重复着做无效率的事。似乎这与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他们会思考,但他们通常只愿意思考到某一个点,而不愿意去全盘的考虑。善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对某些事物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3、客户粘度高,合作过一次可以长期合作。俄罗斯人刚开始跟人接触的时候不那么相信人,但一旦他们相信了,会一直相信下去。所以,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合作,他就会跟供应商长期拿货

J. 俄罗斯外贸怎么做

外贸想做俄罗斯市场,俄罗斯主要需求还是轻工业,需求量大,东西要又好又多,就跟他们饮食习惯差不多。

市场特点的话就是受国家影响比较大。一旦国家不稳定,整个市场波动很大,很多贸易往来都是官方调控。像2015年乌克兰战争爆发,当时整个俄罗斯的外贸市场都遭受了重创。不过中国人还是很受俄罗斯政府支持的。

阅读全文

与与俄罗斯边贸的形势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