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为什么在东北亚影响有限

俄罗斯为什么在东北亚影响有限

发布时间:2022-10-17 11:45:29

① 影响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因素有哪些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罗斯联邦的东部地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岛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日本国的北部与西北部,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蒙古国。即是整个环亚太平洋地区。广义的陆地面积有16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亚洲总面积的40%以上,,有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国全境和俄罗斯远东沿海。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中国复兴,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② 如果俄罗斯迁都到远东,会有什么影响

这得等到东北发展起来,东北亚经贸繁荣。而且北京天津等地发展出来的城市群空前。与环渤海地区发展紧密。
中国可协助俄罗斯在远东黑龙江边界(黑龙江出海口附近)
发展一个陪都。
与黑龙江沿岸城市一同发展,增强地区影响力,助东北黑龙江发展出一个强大的跨国城市群。

③ 东北亚最悲惨的国家

朝鲜, 东北亚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六个国家。以地理范畴,美国版图不在东北亚地区,但是由于美国的霸权思想,和历史形成的原因,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有重要的战略利益,所以,本文也要讨论美国东北亚地缘战略的研究。

先说说中国的地缘战略和心态,我国同东北亚国家关系的新发展是全方位的,即包括政治领域,也包括经济、军事和人文领域。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关系发展登上新的台阶;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人文交流空前活跃。目前东北亚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和中国的处境状况可以概括如下:一是,西方国家的某些势力以“非我族类,其心也异”的视角观察我国,嫉妒和仇视我国的崛起,挑拨离间我国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东北亚一些国家,在涉及领土和本民族历史问题时,时常表现出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不能理性地对待和处理。三是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的分歧和矛盾,影响到国家关系,影响到他们处理与我国领土纠纷和历史问题的立场。四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大多数东北亚国家外交的首要方向是美国,不是我国。五是,我们就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乱局中,能否突围,取决于我们实力和战略决策。

第二说说日本的地缘战略和心态。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同俄罗斯、韩国、中国均存在领土纠纷,日本同俄罗斯的领土纠纷主要是北方四岛,即择捉、色丹、齿舞、国后四岛,总面积5036平方公里,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日本同韩国的领土纠纷指独岛,日称竹岛,总面积18.6平方公里,日本同中国的领土纠纷主要是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另外日本同中国的专属经济水域划分也存在争议,同俄、韩、中三国在渔权问题上经常发生纠葛。从日本方面分析,日本与俄、韩、中三国的领土纠纷仍未解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日本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扩张主义政策共存。二是日本争夺东海和日本海海产、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的需要,预圆大国之梦。三是美国为其撑腰,让日本有了狐假虎威的自信。现在,日本以自己受到朝鲜的最严重威胁为由,参加了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实际上他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是: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加快军事大国化步伐;扩大外交自主权需要;加强在半岛和东北亚的影响力;建立东北亚经济合作组织的需要。在东北亚地区,日本是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希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也在情理之中。

三说说俄罗斯的东北亚地缘战略和心态。俄罗斯强化东北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昭示和发挥多极化世界中重要一级的作用;为远东地区开发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和良好的开放环境;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对金融危机及各种挑战;以围魏救赵的方略,缓解北约东扩的压力。

四说说韩国的地缘战略和心态。近几年,韩国一直致力于巩固与美国和日本同盟关系,同时加强与中、俄的友好关系。纵观韩国的外交史,南北关系始终是外交重点。韩国与美国是同盟国关系,韩美同盟直接影响着韩国与东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韩国认为它是朝核问题的当事国,理应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另外近几年,韩国在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五说说朝鲜的地缘战略和心态。虽然朝鲜不是一个大国,但是战略地位显要。它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冷战时期是两大阵营的对峙的前线,现在也保留着冷战的心态和情节,朝鲜自然资源丰富,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朝鲜是东北亚唯一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目前开始的经济改革有利于与东北亚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六说蒙古的地缘战略和心态。蒙古国是内陆国家,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有长达4670公里的边境线,地理位置决定了蒙古国重视中、蒙、俄三国之间的关系。目前,蒙古国确立了均衡的同俄、中发展友好关系的等距离方针,在中俄之间避免有所亲疏。同时,为了保障国家生存安全,蒙古国除强化蒙俄、蒙中关系外,蒙古还实行多支点外交战略和第三邻国战略,即积极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发展关系,以平衡与中、俄关系发展,制约中、俄东北亚战略和全球战略对蒙古国的负面影响。

第七说说美国的地缘战略心态,美国在东北亚安全战略调整的意图,当然是为了巩固和扩大它在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话来说,在经济上,亚洲地区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对美国的今天和未来都至关重要。在政治上,美国要履行对亚洲安全的承诺,巩固日韩的传统盟友关系。具体而言,美国在东北亚安全战略调整意图是,仿制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防范地区强国的崛起;防范和限制盟国;应对亚太地区的不测事件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④ 东北亚地区为什么又是政治安全高风险区,东北亚地区国家间关系为什么敏感脆弱

因为中日和朝鲜半岛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而上世纪两个超级大国的介入,使得本就复杂的东北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了。朝核问题和台湾问题是两个超级火药桶,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战争,所以虽然表面上看东北亚地区一片祥和,但是还是很危险的。

⑤ 二战中苏联对日作战对现在的东北亚格局的影响

苏联对日作战对现在的东北亚格局的最大影响在于支持朝鲜成立了与韩国政府相对抗的社会主义国家,将自己的势力伸入并深深扎根于东北亚。两个国家的两种制度几近不可调和,因此对抗事件不断,使朝鲜半岛成为世界热点地区,也是个装满了火药的火药桶,各国势力都想要渗透的不安全地区。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军队在满洲里、朝鲜半岛北部、南萨哈林和库页岛迅速摧毁了日本军队。在23天的战争中,苏军全歼了日军22个师,日本共损失了67.7万官兵,其中8.4万人被击毙。苏联军队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3700件武器、600辆坦克、861架飞机、1.2万挺机枪、2000多辆军车。关东军的全线溃败,打乱了日本将关东军调回本土增援的如意算盘;而日本皇室及政府原本打算一旦东京沦陷,便转移至满洲里,这一想法也落空了。到9月1日,苏联军队已经击败了千岛群岛的敌军,并占领北方四岛。这是日俄“北方四岛”之争的由来之一。当时,苏军“沿海州、伯力区和外贝加尔州的阵线,越过满洲边境”上的辽阔远东战线,直贯中国东北战场,并向指定方向继续推进。10日,苏军先由小部队突破了在朝鲜边境日军要塞区的庆兴,进入了朝鲜北部,从11日开始,解放朝鲜的战事全面拉开。苏军从海、陆、空三线对日军同时展开了激烈的打击,几天后,朝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被解放。
面对苏联红军在朝鲜半岛所向披靡的神速推进,并直指南部,“美国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对此匆忙召开会议,主要研究如何阻止苏军南下,并在将来由自己独占朝鲜半岛的方案。8月14日,杜鲁门批准了把北纬38度作为美军和苏军在朝鲜执行对日军行动的临时分界线的建议。翌日,杜鲁门致函斯大林,并附上他给麦克阿瑟的关于日军投降细节的‘总命令一号’,征求斯大林以三八线作为受降分界线的意见。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同意这种安排。
1945年9月20日,斯大林向苏联军队占领的朝鲜地区下令成立独立政府,因此苏联军队司令撤回之前派往首尔的联络军官,限制南北往来,在没有与美国进行任何磋商的情况下采取了旨在成立朝鲜地区单独政府的一些措施。
1948年8月15日和20多天后的9月9日,朝鲜半岛南部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半岛北部在苏联支持下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⑥ 东北亚各国的利益诉求

东北亚主要包括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六国,由于冷战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对各种事务的插手,使得美国反而成为这地区格局的主角之一。所谓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东北亚政治格局在中俄朝相互间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在美、日、韩方则表现为美韩同盟和美日同盟,在李明博上台后,加强了韩日关系,实际上形成了美、日、韩战略性三角关系。由于朝鲜半岛长对抗局势,以及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朝鲜核问题使得这一地区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这种情况下自然大大不利于这上地区的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更是起了极其消极的影响。1.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东北亚政治格局一方面是受冷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东亚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也是其现存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总得来说东北亚政治格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1朝鲜半岛对抗局势紧张最近朝鲜半岛局势风云突变,自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以来,朝鲜短短5天就发射了6枚导弹。从发射“卫星”到二次核试验,再到现在接连不断的发射导弹,甚至有迹象显示朝鲜还要在下月发射洲际导弹。朝韩两国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是甚至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半岛军事冲突与战争,并且极有可能导致这一地区开始以核武器开发为重点的军备竞赛。朝鲜与美国的关系再度高度紧张,在美国的倡导下,联合国最终采取一致性决议,对朝鲜进行制裁,然而朝鲜国内对些反应强硬,东亚政治局势的缓和还最终还要靠东北亚各当事国的相互妥协与合作。1.2中日两国国家关系起伏不定由于历史原因,中日两国互不信任是世界上人所共知的,加之在台湾问题、钓鱼台问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自建交以来关系起伏不定,中日两国都是亚洲经济大国,日本是亚洲最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则是亚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仅管中日两面国经济互补性强,但是出于上述原因中日经济合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潜力。仅管这样,中日经济合作在某些方面还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日国家关系改善时期,比如福田康夫访华将就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2年中日经贸关系有了新突破,中日贸易将进一步增长,2年内会达到3,000亿美元;中日之间也产生了不少大型合作项目,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公布数据显示,福田康夫当政2年内日本继续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双边贸易总值2,360.2亿美元,增长13.9%。其中,中国自日本进口1,3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03年的15.7%降至2年的11.8%,2年该比重进一步下降至10.9%。2年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下滑,而中国对日投资不断增加。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与世华财讯交流时指出,近几年中日经贸合作增速有所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中日偏“冷”的政治环境。中日经济互补性很强,而且是近邻,日本曾连续10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自2004年起,中国和欧美的贸易发展加速,而与日本则出现倒退现象。2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和金额都大幅下降,双边贸易增速也有所放缓。中日“政冷”的滞后效应已显现。2年以来,中日贸易虽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仍没有摆脱自2004年开始的低速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正中由于中日政治关系的不稳定造成了中日全面合作的困难,进一步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1.3中、俄、朝在东北亚合作层次相对较多低仅管中、俄、朝三国有着绵延数千公里的边界,但是三国的合作层次相对较低,最大的特点是“政热经冷”与中日“政冷经热”有着截然相反的合作特点。具体到中俄之间则是,仅管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而向21世纪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但这也是的体现在政治层面,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没有达到与其政治合作相应的层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俄间政治信任感没有达到百分百的原因之一,最近俄罗斯国内出现的“中国危胁论”和基于中国移民的“黄祸论”就是很好的体现之一,反应到政治层面则是中俄在某些国际问题上迟迟达不到一致性意见,降低了中俄在解决国际性问题的默契性程度,具体到对两国经济合作层面的影响典型的事件是中俄石油管道线改道风波,而中俄最大的贸易项目就是两国间的能源合作,俄罗斯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着1707.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的西部与欧洲一体,东部和南部融入亚洲大陆板块。俄罗斯地大物博,广袤的国土赋予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木材蓄积量为807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至13%;煤蕴藏量为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铝、铀、黄金等的蕴藏量也均居世界前茅。为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努力,中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努力。据俄罗斯联邦政府新闻处向俄新社透露的消息,2006年12月6日早晨中俄两国政府首脑出席了第二届俄中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此后将举行俄中总理第十二次定期会晤,晚间两国总理还出席了中国年闭幕式暨文艺演出。中俄两国总理将首次讨论向中国出口淡水鱼类和海产品的问题,这是有关问题第一次在这样高的级别上进行讨论。此外还将讨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问题,包括关于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问题。在历次政府首脑会晤中,俄中两国贸易问题已经成为例行磋商问题,双方计划在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扩大到600亿美元,如果有可能则扩大到800亿美元。中、朝之间的合作则是得水平更低,由于朝鲜对外一直保持着相对封闭的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朝鲜仍保留着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开发核武器,国际社会对其采取了各方面的制裁,特别是经济制裁,加重了中朝经济合作的难度。此外朝鲜族本身是能源贫乏,工业结构单一不合理,使得中朝贸易仅仅局限在,木材、农产品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等民生层次的商品类贸易。2、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及其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霸权主义国家美国,会千方百计的限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其中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是其限制中国和平发展的两张王牌。为此中国要通过各种努力妥善处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和平的有利的国际周边环境。2.1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之路;这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这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自我完善之路;这是一条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历史现实性,它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它将使世界格局更为平衡,国际社会更为安全;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更为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的模式和文化借鉴;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关系的历史带来新的范例和素材,证明人类可以以理智和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国家冲突这一千古难题,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几代人前仆后继,胼手胝足的奋斗目标,也是今后几代人的光荣责任。2.2中国和平崛起需要的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所需要的条件总体来分两个方面也就是国内和国外方面。2.2.1国内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国内条件总体来说稳定和发展。具体的稳定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贵彻和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体体现在民生上则是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解决广大人民面临的切身难题,比如就业、住房、医疗、养老保障等;大力提高科技术,科技立国,使科技真正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当今以信息产业经济为各国经济龙头的情况下,我国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全全球队化不断强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主宰了全球的贸易甚至是把握了住了全球的经济命脉,所以我们要大力打造一批强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公司,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和经验,完善我国企业的企业管理体制,同时不能忘记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企业管理体制,走向世界,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在经济安全方面,我审时存势,全面了解世界经济走势,当前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很大原冲动了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方面,一方面这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日渐形成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有关,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内外并重;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建立新型的国际货币存诸机制,完善国际金融安全保障体制。2.2.2国外条件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内外条件的结合,如果说内因是根本的作用,那么在一定的时期内外部原因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比如清朝末年时期的雅片战争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外部战争的影响最终激化了当时国内的矛盾,导致中国封建社会最终解体,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中国也会慢慢的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但是那个时时期的到来会很漫长,那样中国如果再追上西方现代国家的发展步伐会更加吃力,就现存的东北亚格局来说其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区域化趋势也相应的变得加强,具体的体现在区域化的合作集团的出现,当今全球就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化的政治经济合作集团,而在东北亚这一最具有合作潜力的地区,却一直处于对抗状态,这对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与合作甚至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对中国而言,这一影响更加明显,中国的东北地区迟迟得到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全作基于东北亚格局这一隐性的存在,大大阻碍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3.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中国在和平崛起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国际政治环境是不行的,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战略的现实选择就是很好的体现,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合作进而给中国的崛起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有内有外,内外结合。现有的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极为不利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3.1对经济方面的影响东北亚目前的政治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很不利的,首先朝鲜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长期实行封闭的对外政策,当然这也是由于以西方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其采取制裁的结果,仅管中国与朝鲜保存着贸易通道,俄罗斯同样如此但是这些合作都是初层次的,基于东北亚大格局的存在,中、朝、俄由于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发展特点决定了,三国的合作深度是有限的,至少基于目前的状况成果是很有限的,这种对抗性的存在,使得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合作的中间平台性作用基本没有得到发挥出来,同样这也导致了中国与韩国、日本的政治不信任感,也严重影响了基于海路的三国的经济合作,仅管这样三国总体合作特点可以用“政冷经热”来概括,可以想象基于和平,友好和东北亚格局的状况下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未来前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特征,并对世界经济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东北亚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尤其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相比,东北亚济一体化进程明显滞后。因此,研究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东北亚经济如何实现一体化等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并推动国际经济竞争由国家间竞争转向区域间竞争,因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具有必要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性是以足够的区域经济实力作保证的,东北亚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因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具有现实可行性。自由贸易区较之关税同盟更可能使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这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选择自由贸易区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双边自由贸易是多边自由贸易的基础,这决定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应在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下通过大力发展双边自由贸易来实现⑴。在东北亚各经济体之间,中国与日本、韩国经济合作条件良好,二者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可行性,而且是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对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前景光明,但仍面临一些发展障碍。为了促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健康发展,中国和同本、韩国应统一认识,形成共识,消除对双方经济竞争性的恐惧;应大力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内的双边自由贸易进程;应加快建设中国国内统一立场;应加强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共同培育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环境;应采取积极措施缩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发展差距,实现互惠互利。3.2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冷战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各国的战略均极端地基于安保利益这一吸引子之上。虽然各个阵营内的国家之间都呈现合作的状态,但阵营与阵营之间无合作之倾向,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均表现出极端对立的状态⑵。冷战的结束,使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东北亚名国在这一地区的安全利益在相当大的幅度内被弱化,而经济利益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被东北亚各国所重视起来。因此,各国的战略指向均由冲突的层面向合作的层面转移。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趋势是与当今世界国家间对外行为范式的转变是关的,也就是国家之间的交往是经济方式,更加关注的是本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而言,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在中国的地缘安全战略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趋向多极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大国相互竞争的局面,处于较弱地位的朝韩两国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周边大国的战略轨道,半岛形势空前复杂化.而两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更使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跌宕起伏,波折不断.面对错综复杂的半岛形势,中国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确立了以"对话和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安全战略,并积极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⑶.美日同缀是影响东北甄地缘安全的重要因素。在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中,中、美、日三角关系是影响东北亚地缘战路格局的安全的关键变量。“在这个三角关系中,起主导地位和作用的是美国,在美日同盟的条件下,中、美、日三角关系是不等边三角,而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与中日外交距离的变化是影响东北亚地缘战略态势交化主要动因。”⑷美日同盟的形成,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冷战后美日同盟继续存在。则主要中美战略困局的产物。冷战结束后,为了防范和遏制中国,美国逐渐将其战略重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并提升美日安保条约的作用,通过新的《日美安保合作指钏.》扩大了美日安保条约的使用范围,以《周遍事态法》把中国台湾地区划如美日安保的范围,矛头直指中国。美国还鼓励日本增强其军事力量以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制衡中国的作用,并且在美国的全球反恐行动中,还要求日本负担一部分军事,从而减轻美国在世界干涉行动的负担。另外。美国拉住日本,还有一个战略目的,就是阻止日本靠近中国,阻挠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分化东北驱共同体的形成,从而减制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给中国的和平崛起造成了一个不利和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3.3军事方面的影响在军事方面,由于东北亚格局的不利影响使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始终没有安全感,这会对中国的军事力量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在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中国的西方还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中国的军事部署被分散,一旦多个方位出现问题中国就会出现多面作战的不利局面,从而处于战争中的不利地位,且不说中国的武器水平与西方还有着那么大的差距的现实了,此外,中国还要背负军事开支的压力,当前中国的面临的众多的国内问题,经济发展是头等重要的,若是再背上军事战争的负担,中国的和平岂起前景可想而知3.4对文化方面的影响在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就是东亚文化的主体,中国的文化也深远的影响了朝鲜、韩国、日本的文化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要充分发挥本国文化的因素,这也是中国要做到和平崛起的软实力因素。东北亚各国从蛮荒岁月走向强国之路都经过了思想启蒙的过程。可以说,东北亚各国的民族国家意识是由“师夷长技以自强”而来。自强和民族意识构成了18世纪中期东北亚各主要国家文化的主题。一旦这种主题成立,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就空前明确地被提出来,这也正是为什么极端的民族主义总是让我们联想到偏激狭隘的种族论。梁启超先生在将民族主义概念从日本引向中国的时候把除了黄种人以外的其他人种当作懒惰的人种加以嘲讽,以此鼓励国人奋发图强,甚至与“白种”争夺殖民地。⑸而东北亚区域意识的逐渐建立,伴随的是区域格局翻天覆地的大变动和力量的此消彼长。至此为止,东北亚在悠悠五千年中坚持的“儒治”方式终于向西方的现实主义低头。国家的力量对比成为左右东北亚局势的绝对因素。⑹可以说,东北亚国家进行区域认同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摒弃传统,寻求新生的过程。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解读东北亚历史,目前的众多疑难都只是沧海一粟。当千年之外后人去写历史时,未必能够体会出今天的东北亚的困境与焦灼、斗志与希望。纵观已经成为历史的岁月,法德之间几个世纪的争斗,英法百年战争,仍然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而已。中国要和平崛起,东北亚的文化格局势必会重新进行组合,具体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会变得更强,甚至会成文化东北亚文化格局的主体,而现有的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是很不利,没有一流畅的交流环境,这在另一方面又会与东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流产生不利影响,更加重了东北亚各国的不信任感。总之,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与中国的和平崛地起息息相关,东北亚格局内所发生的任何一个事态都会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东北亚的格局在未来肯定会有重大的变化,这要基于东北亚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有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信东北亚各国会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各国关系,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各国之间的问题,中国作为东北亚的大国,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也一定会成功的运用和平的外交方式来解决东北亚格局所本国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⑦ 有关朝鲜半岛的资料

简介:
朝鲜半岛

Korea peninsula

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介于日本海与黄海之间。南北长约840千米,东西宽约360千米,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朝鲜半岛海岸线全长1.8万余千米(包括岛屿海岸线)。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全境多山。山地和高原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80%。北半部为朝鲜,南半部分韩国。

朝鲜半岛东邻日本,西接中国,北靠俄罗斯,南临太平洋,处于亚洲大陆东部中央,为东北亚腹心地带,是该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冲和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相通的最重要的桥梁。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说过:“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整个亚洲的命运。”而东北亚的钥匙正是朝鲜半岛。谁控制了朝鲜半岛,就意味着谁就控制了整个东北亚地区。

地处中、俄、日三国之间的朝鲜半岛,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成为大国争夺的角逐场,成为了东方的“巴尔干”。因此,朝鲜半岛的一举一动不只关系到半岛上朝鲜、韩国两个国家的命运,也对与其相邻的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1994年至今的10余年间,围绕朝核问题,中、美、俄、日四大国与朝、韩进行了上百次秘密磋商,并且举行了四轮公开六方会谈。虽然各国的态度越来越明朗,但朝核问题依然是个未解的“迷局”。

由于朝核问题,朝鲜半岛再度成为牵动大国神经的敏感地区。

美日

剑指朝鲜 意在中俄

从地理上看,美国是距朝鲜半岛有太平洋之隔的遥远的美洲国家。但基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美国并没有因其地理位置与朝鲜半岛相距遥远而放弃对它的利益谋求。

朝鲜半岛的分裂都是当年美苏在二战结束时一手造成的,美国在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半岛从分裂那天起,在有关朝鲜半岛所有重大事件中都有美国的参与。朝鲜战争使美国获得了在韩国驻军的理由,因而加大了朝鲜的军事压力,致使朝鲜制定了“先军政治”路线,百万大军驻守在三八线附近,韩国因此也不断加强军队的现代化。朝鲜半岛成为世界上兵力部署最为密集的地区。

冷战结束后,在东西方国际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下,南北双方为实现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提出了统一的方案和步骤,南北关系一度出现缓和。2000年6月,南北双方实现了半岛分裂50年来的首次首脑会晤。但是,美国竭力控制南北和解进程的速度。美国虽然在一切公开场合都声称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但事实上美国极有可能并非乐见其统一。

如果统一的朝鲜半岛与美国继续保持军事同盟关系并成为其东北亚地区的有力的战略伙伴的话,美国也许没有担心的必要。但是,从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统一的朝鲜半岛没有足够的理由总是与美国的战略同步行事。这是因为如果统一的朝鲜半岛走亲美路线的话,它将难以处理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届时朝鲜半岛将面临着再度成为大国争斗的牺牲品这一悲剧性历史命运。这对于朝鲜半岛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外交。

为保证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的实施,美国对朝鲜半岛采取了“接触加遏制”的两手政策。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对朝鲜采取了以“全面接触”为基调的“接触和扩大政策”,如逐步实施美朝核框架协议的内容,向朝鲜提供重油;积极与朝对话,谋求在核问题和导弹问题上有所突破;向朝鲜提供援助,减轻经济制裁等。

布什政府则对朝鲜采取了更为强硬的“进攻性接触政策”。“9·11”事件发生后,在朝鲜积极表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情况下,布什仍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之一,并在2002年初出台的“核态势评估”中将朝鲜列为7个可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对象之一。

中国的崛起令美国感到深深的不安。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1996年6月发表的一篇题为《美国国家利益》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必须确保在亚洲不会出现一个敌对的超级大国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形成挑战,这是美国在亚太驻军的首要任务。美国国务卿赖斯则直接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亚太地区稳定的潜在威胁。他的军事力量目前尚不能与美国相匹敌,但这一状况并不必然永久保持下去。”

苏联解体后,尽管俄罗斯不再拥有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俄罗斯保留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其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仍与美国不相上下,令美国不可小视。就东北亚地区来讲,俄罗斯虽裁减了其远东的军事力量,但仍保留了足够的军事存在,与美日在该地区的军事配置大体持衡,仍然有足够的能力对意欲在该地区称霸的国家构成威慑。美国由此断定:“俄罗斯仍然对21世纪的美国国家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为遏制俄罗斯的复兴,美国一方面通过“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另一方面利用朝鲜半岛阻止俄罗斯掌握东北亚事务的主导权。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介入朝鲜半岛事务,其战略目标并不在于朝鲜半岛,而利用朝鲜半岛一定程度不安定的政治结构介入东北亚地区事务,遏制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这个昔日的竞争对手,从而保持超级大国地位,进而领导全世界是其战略目的之一。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一直在美国的保护伞下全力发展经济。但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的急剧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向军事大国迈进。“朝鲜威胁”恰好成为日本发展军事的绝好借口。日本战略家认为:“从地理上看,朝鲜半岛犹如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把匕首,直对日本列岛的侧腹,”加之历史上日本曾对朝鲜进行过殖民统治,日本深感来自朝鲜的威胁。

从地缘政治的另一个方面来看,朝鲜半岛也是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缓冲地带。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日本就曾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攻中国和俄罗斯。

因此,日本一方面继续发展日美同盟关系,以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则在国内大肆渲染“朝鲜威胁论”,全方位“妖魔化”朝鲜,以造成实现军事大国化的社会氛围,从而一步步迈出军事化步伐。

1998年12月,日本以朝鲜“导弹威胁”为借口,宣布与美合作开发TMD。2003年3月,日本首次发射间谍卫星就宣称发射卫星主要目的只是为了加强对朝鲜导弹发射情况进行监控,侦察朝鲜军事动态。但事实上日本的侦察卫星系统可以对全球事态进行监视,特别是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军事动态,其中重点是朝鲜半岛、中国和俄罗斯。

朝韩

渴望安全寻求自主

从历史上看,由于朝鲜半岛一直为大国环伺且自身孱弱,所以一直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和逐鹿之地,也往往沦为大国争夺的牺牲品。

如今半岛分裂局面的造成也不能不说是与当年大国的相持不下有关系。过去,朝鲜半岛难有独立解决自己问题的自主,今天局面依然如此。

朝鲜政府解决自身问题的主体思想非常明显:政治上追求“自主”、经济上追求“自立”、国际上追求“自卫”。

朝鲜目前最需要的不是韩国的电力能源,甚至也不是可以挽救饥荒的中国大米、能源物资,更不是俄罗斯的武器,而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即能否让朝鲜平稳改革、开放的同时,依然可以维护政府的合法性、政治地位。也就是说,一方面,即不遭到武力入侵,又不会被美国的“颜色革命”浪潮推翻自己的政权。

朝鲜核危机不过是朝鲜为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一张牌。然而,朝鲜核危机仅仅是一种姿态,它改变不了问题的本质,即朝鲜在东北亚大国博弈中的弱势地位。无论是朝鲜拥有核武库,还是美国正式以书面方式保证不进攻朝鲜,都不能保证朝鲜的“绝对安全”。核武器的最大威慑作用就在发射架上,而撕毁条约对于美国来说是家常便饭。

因此,朝鲜力争以独立国家的地位出现在各国之间,朝鲜的目的是想要求得在几个大国中的游刃有余的地位,这是朝鲜采取所有行动的最大目的。

首先,它认为美国企图扼杀朝鲜的发展,要与美国抗衡,就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发展核武器,并联合其他东亚国家,共同牵制美国。

其次,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朝鲜也算准了周边几个大国不会对美国扼杀朝鲜袖手旁观。就俄罗斯来说,俄罗斯与朝鲜有15公里的边界线,同样不希望美国的军事基地建在自己的旁边,否则会受到美国的威胁。对于日本来说,如果朝鲜爆发战争,首先朝鲜可能瞄准的是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军事基地,这也会极大地威胁到两国的安全。将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与美国抗衡,从而求得几个国家对朝鲜安全的关心。

在朝鲜半岛的角力者中,朝鲜最亲密的伙伴是它的民族兄弟——韩国。双方不仅仅因为血缘、文化关系而对统一朝鲜半岛有共同的期待,而且还有安全上的唇亡齿寒的干系。倘若朝鲜被逼到战争绝路上,韩国将全国陷入战争状态。

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在美国的长期占领和控制下,参与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韩国目前的这种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依附地位,决定了它在朝鲜半岛局势中所能够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但韩国人更谙于现实的转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落差,韩国人必须忍辱负重于大国夹缝之间,求生存、求和平、求发展,并追求与朝鲜自主的统一。历史往鉴与现实处境都在提醒韩国决策者:能否在有关朝鲜半岛的事务上有力表达出自身意志,关系到朝鲜半岛能否保持和平稳定和能否防止在此区域再次发生战争。

上世纪下半叶以来,韩国实现了工业化与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实力达到相当规模,政治自主意识也明显增强。在金大中当政期间,就曾坚定不移对朝鲜实行“阳光政策”,与美国的对朝政策拉开了距离。而卢武铉上台后,韩国在政治自主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虽然碰到了来自美国和日本越来越大的阻力,卢武铉政府仍继续对朝鲜推行“阳光政策”,并积极斡旋于六方之间,力促重开谈判。

今年,卢武铉总统还提出韩国要做“东北亚的均衡者”。这表明韩国在国际战略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不再一味地在对外关系上追随美国和日本,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来决定自己的对外政策。

近年来,韩国还不懈致力于建设“自主国防”,增强军事实力,这也有力保障了它贯彻其对外政策的政治意志。不久前韩国“独岛”号小型航空母舰的下水,就表明其“自主国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虽然韩国的国力经过经济的腾飞已大幅度提升,但想与美国和周边大国抗衡,目前仍然不现实。

俄罗斯

影响虽弱不可忽略

苏联解体后,俄朝关系急剧下降,使得俄罗斯在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大为削弱。近几年在有关半岛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俄罗斯几乎成为局外人,特别是在建立朝鲜半岛安全机制问题上,俄一直被排除在“四方会谈”之外。

但是,俄罗斯毕竟是东北亚的重要政治力量,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俄的配合和帮助。

普京上台后,改变以往对朝鲜事务重视不够的做法,提升朝鲜在俄罗斯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并为此展开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2000年2月9日至10日,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访问朝鲜,两国外长签署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7月19日,普京总统应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邀请访朝,这是两国关系史上俄国家元首第一次访朝,双方签订了旨在发展两国关系的《俄朝共同宣言》。此次会晤推动了朝俄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也进一步说明了俄罗斯对朝鲜的重视。

2001年7月26日至8月16日,金正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同普京就经济合作和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会后两国首脑发表了《莫斯科宣言》。此次访问,标志着近年来俄朝确定的双边关系新框架进入了巩固和落实阶段。

经济上,进一步加强与朝鲜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签订一系列协定开发两国经济合作潜力。俄罗斯独立初期,俄(苏)朝经贸合作的水平急剧下降。1991年苏朝贸易额较上一年骤减70%。普京上台后在加强与朝政治对话的同时也不忘加强两国的经济合作。俄朝双方领导人在会谈中着重讨论了对前苏联援建的朝鲜企业的现代化改造问题,以及朝鲜铁路的现代化和俄西伯利亚铁路大干线与纵贯朝韩的铁路进行连接的工程等合作项目。同时,俄罗斯将帮助朝鲜解决前苏联援建的70家左右的企业改造和现代化问题。俄、朝、韩还就推进连接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和朝鲜半岛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协议。

战略安全上,普京上台后积极参与半岛地区问题的讨论与解决。2000年7月,普京访朝时与金正日达成了朝有条件放弃导弹研制计划的口头协议,俄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保人”的角色。2001年4月,朝鲜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兼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金一哲访俄,双方签署了《2001年军事合作协定》和《防御工业及军事装备合作协定》,进一步提高了俄朝关系力度,加重了俄在朝鲜半岛安全事务中的介入分量。

俄罗斯对朝鲜政策的转变,主要还是出于地区战略的考量。

美国的朝鲜半岛地缘战略有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企图。这使得俄罗斯在复兴经济的同时,必须把相当一部分力量用于发展军事以便与美国的军事力量相抗衡。这无疑会牵制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同样,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的实施所导致的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会影响俄罗斯的切身利益。

从政治上讲,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作为邻国的俄罗斯必然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俄朝15公里的边界线上将出现难民潮,从而威胁俄远东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从经济上看,半岛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俄罗斯与朝鲜达成的贯通半岛南北并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接的协议以及改造仁川至清津抵达符拉迪沃斯的铁路等项目才能落实;俄油气进入半岛、改造朝鲜老工

⑧ 俄罗斯东部战略方向主要防范

俄罗斯的重心还是在东欧,毕竟其核心地带就位于欧洲最东部,而且东欧国家大多都曾收到苏联|俄罗斯的直接控制或影响,这一带的形势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

《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



(8)俄罗斯为什么在东北亚影响有限扩展阅读:

而美国虽然国土面积以及东西南北跨度没有俄罗斯大,但是地理位置要比俄罗斯好得多。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大平原、西部高原牧场、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都是可以利用的广阔的土地,实际上美国可以利用回旋的国土比俄罗斯还要大。

当然美国位居北美大陆主体位置,远离欧亚大陆战争频发地区,使美国本土免受战火殃及,这也为美国发展创造了条件。

⑨ 领土面积和资源世界第一的俄国,为何却不富裕

众所周知,俄国是近代史上最具扩张性的国家,没有之一。俄国吞并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直接让它变成了世界第一领土大国。

2.俄国不善于经营管理所占领土。

俄国善于抢占领土,却非常不善于经营管理,从所占领土上获得收益并不多。领土的增加还造成少数民族人数增多,民族矛盾加剧,造成内部不稳定,统治成本较高。

19世纪末以来,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政治动荡、民间暴动和对外战争不断,也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对新占领土的治理。

3.西方大国的敌视。

早在1853年,俄国领土的迅速扩张就引起英国、法国的敌视。英法与土耳其联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俄国,遏制了俄国在黑海地区的扩张。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击败俄国,遏制了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领头羊,对苏联的遏制更加明显,带领西方国家对抗苏联。

几乎每一任世界霸主都把领土庞大的俄国当成对手,它们不断围堵俄国,限制对俄贸易,这对俄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4.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业更新换代太快,资源、能源的重要性下降。

英法等国是靠掠夺殖民地起家的,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方各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也非常迅速。尤其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迅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资本、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能源、资源、土地的重要性。这就是日本等能源匮乏的国家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

而俄国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经济长期靠出口能源和矿产支撑,高科技企业很有限,这造成俄国经济受能源价格影响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⑩ 为什么俄罗斯横跨亚、欧大洲

简单的说就是扩张和侵略,以及现代地理划分.
具体:公元1453年,地跨欧亚,享国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在奥斯曼土耳其的凌厉攻势下终告灭亡。公主索非亚帕列奥洛格投靠罗马教皇,后在教廷策划的政治联姻中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赴莫斯科时,索非亚佩带了象征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徽章。而狂妄地以拜占庭皇帝与东正教首领当然继承人自居的伊凡在1497年将双头鹰图案刻在国玺上,以此作为国徽。
该图案后虽经多次小修微饰,亦沿用数百年,直至罗曼诺夫王朝灭亡。苏联解体后,也许是出于弘扬民族传统淡化意识形态的目的,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再次启用双头鹰图案。这就是今日俄罗斯国徽的由来。

继承了拜占庭政治遗产的俄罗斯似乎也沿袭了前者在地缘政治当中的双重定位:国家战略兼顾欧亚,既东顾又西望,如同国徽上的双头鹰一般左右觊觎。从16、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俄罗斯就四处扩张,领土日益扩大。尤其是其“东进运动”,更是奠定了今日俄罗斯的版图。由于俄罗斯势力的历史性进入,原本封闭内向却稳定的“黄色东方”失去了往日的宁静,逐渐成为了大国角逐的战场。俄罗斯对于东方的进退亲疏,正是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态势在局部地区的某种折射。

地理大发现

——东方扩张的序幕

在西方主流学界,对于俄罗斯进行的地理大发现不甚认同。他们认为俄罗斯在北亚的地理探险活动纯粹就是殖民扩张,却无助于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不可同日而语。该命题是否合理,与本文要旨无碍,但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俄罗斯人的地理大发现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与西欧同行单纯地采取航海手段不同,俄罗斯人采取了水陆并进的方针,但作为传统的大陆国家,仍旧以陆上探险作为主要手段。

俄罗斯地理探险的最初动机并非殖民扩张,而是为了搜捕蒙古残余势力。在此之前,莫斯科大公国消灭了以前的宗主国钦察汗国,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后来又开始了对蒙古人的反攻。至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在位时,先后攻灭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兼并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因此前期的地理探险活动始终徘徊在乌拉尔山脉以西。

由于继承了钦察汗国的广袤领土以及本身农业落后的缘故,完成统一的俄罗斯对于土地发生了浓厚兴趣。伊凡四世继续他的兼并战争,然而,在扩张方向上却有着三种选择:东、南、西。东方地理状况不明,且根据以往的探险结果大致可以推测属于地广人稀的寒带地区,开发价值不大;南方有强大的土耳其帝国盘踞在高加索地区,难撄其锋;而西方立窝尼亚地区( 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一带)位于波罗的海出海口,占据此地的德意志骑士团又已经衰落,这对于迫切希望与西欧进行贸易的俄罗斯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1558年,伊凡四世悍然出兵,攻城略地,引发了周边国家的不安。立陶宛公国出于自卫,通过“卢布林联合”与强大的波兰合并,将俄军赶出立窝尼亚,最后将战火烧回了俄境内。北方强邻瑞典也趁火打劫。内外交困的伊凡四世被迫于1583年求和休战。

立窝尼亚战争的失败以及本土因兵祸蒙受的巨大破坏严重削弱了俄罗斯,暂时无力向西方扩张,转而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此前,俄罗斯人早就从蒙古人口中得知了繁荣的中国的存在,继而展开了对中国的大搜寻。尽管在伊凡四世死后国家陷入长期内乱,但俄罗斯并未因此而放慢探索东方的脚步,且此时的目标已经大大超越以往。

1608年,奉沙皇叔伊斯基谕旨,别洛戈洛夫率领哥萨克人开始寻找西蒙古的阿勒坦汗国。这是在寻找中国大背景下迈出的具体实际的第一步,虽然成果很有限。1616年,结束内乱的罗曼诺夫王朝派出的彼得罗使团因寻找卡尔梅克人( 即土尔扈特人),历史性地进入蒙古地区,从而建立起俄蒙之间直接稳定且经常性的联系。蒙古地区的发现,意味着俄罗斯离中国已不再遥远。1618年5月,以伊凡佩特林为首的遣华使节团出发,9月到达北京。居留4日后,携万历皇帝的国书回国。佩特林使团是欧洲基督教国家来华的首个世俗使团,其中国之行是俄中邦交的开始,同时也是俄中两个民族的首次接触。

与此同时,对于西伯利亚以及北亚地区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探险队纷纷越过低矮的乌拉尔山脉东进。一部分走海路,沿北冰洋海岸线前进;另一部分则深入内陆,顺着北亚众多的河流走向展开搜索,进到中西伯利亚。但这些河流最终都流入了北冰洋。因此,俄罗斯与中国的直接交往总体上落后于西欧。直至后期,探险队深入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俄中才开始接壤,终于具备了建立经常性关系的前提。

火与剑——

异质文明的早期碰撞

黑龙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引发了俄罗斯贵族以及商人阶层的垂涎。以哥萨克人为主的殖民商人纷纷打着“探险”的旗号频繁进出黑龙江流域,且经常性地进行掠夺性贸易,甚至不惜杀人越货。1652年,哈巴罗夫探险队进入黑龙江中上游,在阿枪人(即赫哲人)村庄征收皮毛税时与前来交涉的清军发生交战。装备了先进火器的哥萨克人击败了10倍于己的对手。这是俄中关系史上的首次军事冲突。

此前,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俄罗斯人终于连接了北冰洋河系和太平洋河系。迭日涅夫探险队发现了白令海峡,为东北亚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石,是俄地理大发现中最重要的事件。由此,一个由设防要塞和贸易站点构成的殖民网络逐渐向东延伸。当它扩及黑龙江流域时,就成为频繁使用的通向更高生产力地区和太平洋的便捷通道。

对于俄罗斯人在东北地区的蠢动,清政府早在北满洲的一些部落向地方官申诉时就已得知,只是苦于当时刚刚入关,立足未稳,所以并未采取对抗行动。趁此间隙,俄罗斯占领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并遣使到北京试图进行贸易谈判,可惜两次北京之行都因不愿行跪拜礼而流产。待到1680年代,已经巩固统治的清王朝开始腾出手来对付这个北方恶邻。康熙皇帝亲自组织自卫反击战,于1685年和1686年两度用兵。俄军伤亡惨重,被迫同意以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东部边境问题。1 689年双方签署《尼布楚条约》。俄罗斯以止戈的微小代价换得了中国许多领土以及有别于其他“海上夷族”的更高待遇。

俄罗斯与日本在稍后的时间也发生了历史性的接触。1696年,靠近白令海峡的堪察加半岛被阿特拉索夫探险队发现,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个海上遇难的日本漂流民。这是俄日间的首次接触。这个日本人很快被带到莫斯科接受沙皇询问,并留下来学习俄语,以便为以后俄日交往提供翻译。然而,效果很不理想。此时,那些因为漂流民略带夸张的描述而对日本财富充满遐想的殖民商人早已迫不及待地想染指日本北方岛屿。

1711年,俄罗斯侵占千岛群岛第一岛;1768年,又将择捉岛纳入版图。其后,俄船开始频繁游弋于虾夷本岛 (即北海道)沿海。当时管辖北海道的松前藩从当地阿伊努部落的控诉中对俄人的劣迹恶行有所了解,但由于害怕幕府趁机干涉藩政,所以没有上报。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不久发生的“宾雅夫斯基事件”使得俄罗斯在北方海域的活动意外暴露,由宾氏揭发的俄侵略野心在日本知识分子中间引发了“海防论”高潮。

俄罗斯势力的不断南下,尤其是1792年拉克斯曼使团和1804年俄美贸易公司头子雷扎诺夫来日要求通商,终于引起了幕府对北方的高度关注。幕府接受海防派的建议,将北海道纳为直辖地,并从津轻各藩抽调兵力进驻北海道,充实北方防务,同时发布俄国船击退令。这些强硬态度及行动使得俄方的活动收敛了许多,北方的紧张局面因此得以缓和。但俄方对北千岛的占领已成事实,这就为日后的日俄争端埋下了伏笔。

毋庸置疑,17~18世纪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活动属于殖民扩张的范畴,之所以规模一直很小,除了因为俄在远东严重缺乏人力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俄罗斯经过彼得一世改革后国力大增,先后在北方战争和数次俄土战争中击败强邻.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为什么在东北亚影响有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