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罗斯文化的历史
在1237—1242年间发生了鞑靼人入侵。这以后的200多年里古罗斯一直处于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 古罗斯文化的自然发展终止了。 在这段时间里,古罗斯的文化和西欧文化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这段时间内文化最主要的发展是:
俄罗斯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出现了-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各公国之间的差别减少了,以及形成了共同的俄罗斯文化。
由蒙古-鞑靼人引入的东方文化。
东正教堂作为一种俄罗斯国家文化政治传统保护者的形式出现了,在这时原始的多神教逐渐停止了.
古罗斯各国与伊斯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的联系被终止了. 俄罗斯帝国(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简称为俄国、帝俄或沙俄,是1721年至1917年间俄罗斯国家的名称。
1721年彼得大帝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不过,事实上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因此“俄罗斯帝国”有时也会被扩大使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在俄罗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是俄语,同时按俄联邦宪法第69章规定它也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然而,在俄联邦除俄语外,母语人数超过一百万的语言还有7种。根据宪法,俄联邦境内的共和国还有规定属于自己的官方语言的权利,事实上,他们也正在使用着这种权利:比如在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除俄语之外的官方语言还有阿巴扎语,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诺盖语与切尔克斯语。
虽然在很多地区都在努力保留语言的多样性,但是俄罗斯甚至在苏联时代就有语言取代的趋势,当时非俄罗斯族的公民的母语实际上已经是俄语,母语(自身所属民族的语言)的概念在当时要低于民族这个概念本身。
参见: 俄罗斯语言列表, 俄罗斯官方语言列表. 基里尔字母 — 这是一套古老的斯拉夫书写体字母表。(говорят о русской, сербской и т. п. кириллицах; называть же «кириллическим алфавитом» формаль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нескольких или всех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кириллиц некорректно).
以下属于斯拉夫语族的语言的字母表是基于基里尔字母表的:
俄语 (俄语字母),
乌克兰语(乌克兰语字母),
白俄罗斯语(白俄罗斯语字母),
卢森尼亚语 (卢森尼亚语字母),
保加利亚语(保加利亚语字母),
塞尔维亚语(塞尔维亚语字母),
马其顿语(马其顿语字母),
以及一些非斯拉夫语族的语言,这些语言在以前很可能有另一套书写系统 (通常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 ,他们在1930-х 间转用了西里尔字母. 参见 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列表. 雪姑娘──俄罗斯传说中迎接新年的人物形象,被认为是冰雪爷爷的孙女。
雪姑娘的形象在俄罗斯的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在关于诺夫哥罗德西部和圣诞节的神话中从未出现过女性形象。
雪姑娘的形象不仅出现在俄罗斯民间仪式中,在俄罗斯的口头文学创作中也以民间童话中提到的:“用雪堆造,并且复活”的形象呈现。
А. Н. Афанасьев曾对有关雪姑娘的童话进行研究,并在他的作品《Поэтические воззрения славян на природу》(1876年)中的第二卷 进行了分析。
1873年,А. Н. Островский 受 Афанасьев 思想的影响创作了剧本《雪姑娘》。剧本中,雪姑娘是以冰雪爷爷和春天的女儿的身份出现的。不幸的是雪姑娘在夏天对太阳神Ярило的敬拜仪式上死去。雪姑娘的造型被描绘的清纯秀美,描述中她具有苍白而令人怜悯的面庞,雪白的头发。她总是穿着白蓝相间并以毛皮镶边的斗蓬(皮大衣、毛皮帽子、手套)。但是,起初该剧本并没有被观众所认可。
至1882年,Н. А.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根据该剧本改编的同名歌剧,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后,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雪姑娘的形象又经过了创作了该电影剧本的教育家们的精心修改,并最终以作为孩子们新年圣诞树上的悬挂装饰的形象完成。并且,直到革命时期,该形象一直被人们所使用。每年人们都会把雪姑娘的形象悬挂在圣诞树上,女孩们穿着雪姑娘的衣服,自己排演着或者童话中,或者Островский剧本中,或者歌剧中的片段,来迎接新年。
1935年,在出台了新年庆祝的官方决定之后的苏联时期,现代版雪姑娘的形象又一次被修改完成。在新的版本中,雪姑娘是圣诞老人的孙女。1937年初,冰雪爷爷和雪姑娘的形象第一次一起出现在Московский Дом Союзов的圣诞树上。 恰斯图什卡(俄语:Часту?шка) — 这是一种俄罗斯诙谐民歌的形式,它通常靠口头传诵。因此恰斯图什卡属于民间口头传诵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那些存在着严格审查机构的地区这种口头传诵的形式有很大的发展。在苏联以前的时代,谈论恰斯图什卡属于релогия. 在苏联时代, 其大部分内容含有强烈的政治和性的成分,并且使用了相当数量不规范的词汇。
恰斯图什卡一般是以使用抑扬格四行诗的形式出现的,其中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有时所有的行均押韵). 恰斯图什卡的特点是用语词汇丰富和极富表现力,其用语常常脱离文学语言的规格。 Частушка 常常要用手风琴或俄式三弦琴伴奏. 恰斯图什卡19世纪的最后三年里作为一种乡村的民间文学形式就已经出现了,但其全面发展却是在苏联时期开始的。 霍霍洛玛是一种绘在餐具或家具上的装饰性乡村艺术绘画。它是用黑色或红色(偶尔也用黄色)颜料在金色的背景上绘成。 在木制品上绘画时使用的不是[金粉]],而是银粉或锡粉,画好以后还要用专门药剂覆盖,并通过三至四次烘干从而得到一种独一无二的蜂蜜似的金色,这样就给本来质感较轻的木质餐具一种沉重的感觉。
在传统的霍霍洛玛装饰上绘制得有赤红的红莓,花楸果,野草莓,花朵,树枝。有时也会有鸟类,鱼类及其他的野生动物。 卡斯里艺术铸造品 — 这是一种用在卡斯里城的生铁铸造厂出产的生铁与铜铸造的艺术作品(其形式可以是雕塑,栅栏,各种建筑部件等等)。
卡斯里艺术铸造品的传统方法(首先得到一个大体上整齐的轮廓, 然后仔细地凿出各个部位的细节并抛光整个表面)是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 巴列赫微型画
Посёлок Палех. Шкатулка, 1934 год. И. М. Бакланов.巴列赫微型画 — 这是一种源于伊万诺夫州巴列赫的民间艺术形式。 涂着清漆的的微型画是一种在纸板上的蛋彩画。它通常在匣子,首饰盒,钱包,画框中(用别针,胸针等)表起来。
通常巴列赫微型画的场景采用日常生活以及古典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俄罗斯史诗及歌曲作为主题。绘画一般在黑色背景下进行,并以金色颜料расписываются。 Спас Нерукотворный. 安德烈·鲁布烈夫. XIV—XV 世纪主条目:圣像
俄罗斯的圣像画法继承了拜占庭的技术. 与此同时在 罗斯 产生了自己的一些传统。俄罗斯最具有表现力的圣像画集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俄罗斯的圣像不仅仅是简单的临摹,它具有自己的风格。俄罗斯着名的圣像画家,如安德烈·鲁布烈夫对圣像画发的理解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阿巴库莫夫, 米海伊尔·格奥尔戈维奇,在金色的雨中漫步俄罗斯的第一幅仿真肖像画出现在17世纪,在18世纪的中起到晚期则出现了大量的写生画家,例如 Левицкий和Боровиковский.
俄罗斯的写生画从那时起就开始追随着世界潮流。
19世纪上半叶着名的艺术家有: Выдающиеся художники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XIX века:
Кипренский
Брюллов
在后半叶仿真写生画法则得到了蓬勃发展(参见:Передвижники).
在20世纪初俄罗斯是前锋派艺术的中心: (Кандинский,Малевич). 俄罗斯文学无疑是俄罗斯人民完美的和清晰的创作天才表达,而不仅仅是 Template:美学,道德和文化价值的表现; 按照俄罗斯着名哲学家的观点, 文学也是俄罗斯哲学的体现。
直到18世纪在俄罗斯几乎还没有世俗的的文学作品出现。那时只有一些古俄罗斯的历史传记,宗教文学或者是编年史- «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 «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Моление Даниила Заточника», «Задонщина», Житие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 и другие жития. 而这些作品的作者却无从知晓。那时候的民间文学创作有着各自的风格:былины, сказками.
俄罗斯的世俗文学是在17世纪出现的。第一部世俗作品是 — «大祭司阿瓦库姆的生活» (不要被名字所迷惑,它不是宗教作品,因为它是阿瓦库姆·彼得罗夫本人的作品,事实上为多数人所知的他的圣徒式生活是他死后的故事).
在 18世纪 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与作家. 他们中间有瓦西里·特里季亚可夫, Антиох Кантемир, 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 米海伊尔·罗曼诺索夫; 作家Николай Карамзин, Александр Радищев;剧作家亚力山大·苏马洛科夫 и Денис Фонвизин. 那时主要的文学创作艺术形式是 古典主义. 下列的是俄罗斯最有名的作者: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伊万·布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伊凡·屠格涅夫
契科夫
等等. Среди наиболее известных поэтов России:
亚历山大·布洛克
谢尔盖·叶赛宁
亚力山大·普希金
安娜·阿赫玛托娃
约瑟夫·布罗茨基
米海伊尔·莱蒙托夫
等等. 在俄罗斯杂技与马戏十分流行。以下是一些有名的杂技马戏演员:
小丑:
尤里·尼库林
Карандаш
奥列格·波波夫
魔术师:
伊戈尔·基奥
驯兽师:
弗拉基米尔·杜洛夫
杂技演员: 在1896 年四月,即第一届巴黎电影艺术会后四个月,在俄罗斯就有了第一部电影放映机。五月4日 1896 年在彼特堡一个名叫《水族馆》的剧院里进行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电影放映 — 当时在演出«阿尔弗雷德-巴夏在巴黎»的第二出剧与第三处剧的间奏里给公众们放映了一些短片。俄罗斯官方文件纪录上的第一次电影拍摄的是五月Камилл Сер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电影迅速成为非常时髦的消遣娱乐方式,电影院开始在俄罗斯各大城市出现。俄罗斯第一家电影院是1896年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的46号开业的。
俄罗斯艺术电影最开始放映的是一些古典文学创作(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白痴,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民歌(《乌哈尔的商人》)以及关于俄罗斯历史(伊凡雷帝之死,彼得大帝)的短篇。1911年则放映了俄罗斯第一部长篇电影-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以及亚历山大·汉容科夫,瓦西里·贡恰诺夫。
1913 年 在俄罗斯经济得到复苏的背景下,电影艺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此时出现了一大批新电影公司:包括最大的И. Н. 叶尔摩利耶夫电影公司,其拍摄的影片中有120多部称得上是相当有水准的,比如:Пиковая дама,«叶尔盖的父亲», 雅可夫·普罗塔赞诺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很多艺术电影院。在这段时间里活跃着以下着名电影导演:叶夫根尼·鲍威尔,弗拉基米尔·加尔金以及维亚切斯拉夫·维斯科夫斯基 俄罗斯摇滚乐
摇滚组合鹦鹉螺的演唱会俄罗斯摇滚乐最开始在前苏联出现,然后在俄罗斯联邦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出现了不同的作曲家与乐队组合。最有名的组合有:时间机器,水族馆,鹦鹉螺。 «电影院», «阿莉莎», «ДДТ», «Звуки Му».
俄罗斯的摇滚乐队深受西方摇滚乐,以及俄罗斯作曲家([[]])音乐的影响,这些音乐大多使用钢弦原声吉他演奏。
俄罗斯爵士乐
第一次俄罗斯爵士音乐会是于10月1日1922年在莫斯科小基斯洛夫小巷的中央戏剧艺术学校(这里后来被称为ГИТИС)举行的。这次音乐会是эксцентрического爵士乐队团瓦伦丁·巴尔拿赫第一次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表演。
电子音乐
Известные коллективы и персоны: ППК, Parasense, KDD 俄罗斯的建筑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俄罗斯的建筑不但与许多国家的建筑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了自己的传统形式。
宗教建筑
米海伊尔·阿尔汉格尔教堂,位于科洛母纳 古典式建筑,谢斯塔科夫.Ф.М. 设计
民用建筑
莫斯科斯大林高度式的摩天大楼«凯旋宫»俄罗斯的民用建筑发展在历史上分为几个阶段。在革命前建筑风格与其余国家(欧洲国家)的风格是一致的:古典式,巴罗克式及其他。
苏联时期的民用建筑不同阶段的划分往往被冠以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姓:斯大林式的,勃列日涅夫式的,赫鲁晓夫式的。随着苏维埃权利的更迭,这些建筑风格存在时间也是短暂的。然而,当时苏联政府为了改善国民的居住条件而寄希望于大众式的建筑形式,因此在苏联后期的建筑中没有了装饰性的成分:比如说雕塑装饰物。当时在电视里播出的由梁赞诺夫导演的电影《命运的捉弄》正描述了此种情况。
现在随着各种个性设计的出现,不同的居民楼有着各自的建筑设计风格。
㈡ 俄罗斯有哪些礼仪习俗
1、俄罗斯人是喜欢用茶炊煮茶的。而茶炊是俄罗斯人特有的烧开水用的水壶,它传统的由铜制成,俄罗斯常见的则是不锈钢的水壶,结构形似于中国北方烧木炭的铜火锅。
2、俄罗斯的人一般的见面礼是握手,但握手时是要脱下手套的,以显示礼貌。久别的亲朋好友常用亲吻拥抱礼,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
3、俄罗斯男士要吸烟的时候,要先征得女士们的同意,颇具绅士仪式。
4、俄罗斯人是喜欢喝浓茶的,现代的人还常在茶中放点罗姆酒。
5、相识的人相遇总是互相问好。就是不相识的人,如果在人不多的地方迎面相遇,也习惯于打个招呼。
俄罗斯国家的人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的,俄罗斯人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但是却认为“7”就是意味着幸福还有成功。还有俄罗斯人非常的不喜欢黑猫,认为黑色猫不会带来好运气。
在俄罗斯的隆重的场合,俄罗斯人还会用“面包加盐”的方式迎接重要的贵宾来以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到来。
㈢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意义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往往是同资产阶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相联系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则是在封建主义上升的时代建立起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向纵深发展,跨越各个公国的界限,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形成的强大而有组织的大俄罗斯人担负起统一民族的历史使命。抵御外敌斗争的需要,加速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斯大林指出,东欧国家“由于自卫(抵御土耳其人、蒙古人和其他人的侵犯)的需要而加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早于封建主义的消灭”。
十三世纪,当罗斯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时,蒙古族的入侵,把东北罗斯置于自己的统治下。西南罗斯和西部罗斯(后来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则为寻求保护而归并于波兰和立陶宛。
东北罗斯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十四世纪,东北罗斯名义上是一个臣属于金帐汗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实际上仍然保持着各公国的分裂局面。
“蒙古鞑靼人建立了以破坏和大屠杀为其制度的一整套恐怖统治”。这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严重的破坏。但是,由于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英勇顽强的反抗斗争,终于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东北罗斯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十四至十五世纪,农业劳动人口有了增加,耕地面积扩大了,出现了新的村庄。农业耕作技术不断得到改进。除二圃制外,三圃制已在逐步推广,代替落后的伐林耕作制和休耕制。除了用木犁外,也应用装有铁犁头、铁滑板和铁犁板的犁。主要种植黑麦、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及经济作物—大麻、亚麻。畜牧、狩猎、捕鱼、养蜂等家庭副业也有了发展。农业所需的手工业生产相应提高。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封建主对土地的贪求。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迅速的发展。大封建主大量兼并村社农民的土地。莫斯科大公、王公本身就是大地主。大公伊凡·卡里达占有分布在各地的村庄达40个,失明大公瓦西里有村庄125个以上。波雅尔(大贵族)依仗王公的支持,大肆扩充地产,他们通常为一个王公服务,同时在其他公国也占有土地。教会、修道院封建土地所有制急剧发展起来。僧侣封建主不但和王公、贵族一起广占农民的土地,而且通过信徒捐献、王公施舍以及典押、交换的方式增加地产。大主教、主教还以经营商业、高利贷榨取的财富参与土地掠夺。莫斯科大主教几乎在所有公国和县邑都拥有土地。谢尔盖耶夫三圣修道院还在许多公国占有土地。十四至十五世纪,大公、王公以服役为条件,把土地分给军事扈从使用(只有在服役期间才使用)。这种土地所有制称为有条件土地所有制。这种封地的暂时占有者称为服役贵族或封地贵族。由于莫斯科大公推行扶植服役贵族的政策,有条件土地所有制从十五世纪开始大大发展起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打破了各个公国之间分裂割据的束缚,为政治集中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服役贵族依靠大公政权获得土地,因此,他们成为支持中央集权的主要社会力量。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遭受封建主的盘剥,陷于对封建主的依附地位,沦为农奴。在不断加强的封建压迫下,各种依附农民的差别逐渐消失。十四至十五世纪,农村的基本劳动群众已开始通称为“克列斯季扬”(农民)。
在封建主的奴役下,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他们从控告、逃亡、拒绝服劳役,直到举行暴动。封建主之间为争夺劳动人手也经常发生争端,互相招诱对方的农民到自己土地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全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才能把农民束缚在封建主的土地上,镇压农民的反抗。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就是基于封建主加强对农民进行统治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十四至十五世纪,东北罗斯城市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恢复与发展。十四世纪末,《俄国城市一览表》中提到的城市,在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有55座,在梁赞地方有30座,在斯摩棱斯克地方有10座,在诺夫哥罗德和立陶宛地方有35座。城市手工业已很发达,尤其金属加工业、武器制造业和防御建筑业有很大进步。莫斯科、诺夫哥罗德等城市有铠匠的聚居点。他们制作铠甲、头盔、环甲、剑、矛。莫斯科至今还保留着“大铠匠街”、“小铠匠街”的名称。铸造业也很有起色。不但能铸钟,而且能铸炮。已经能生产覆盖屋顶和门扇的铅、铜薄板。铸造、镶嵌、打造的技术相当高超,精致的金银十字章、圣像、首饰、器皿、腰带都是莫斯科王公们的传家宝。石头建筑获得恢复和发展。木料建筑仍普遍应用。铸币业作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产生了独立的俄罗斯币制和金属货币单位—卢布和戈比。
在各城市内,商业非常活跃。莫斯科、诺夫哥罗德利用水陆交通便利,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在北方,同立陶宛和波罗的海沿岸各个城市联结起来,在南方直通克里米亚,沿伏尔加河与东方各国贸易。随着商业的发展,形成了几个拥有巨大资本、从事独立商业活动的商人集团,即“客商”、“客商帮”、“呢绒帮”。富商大贾有的可直通官府,以致许多王公、贵族都欠他们的债。但是,除了少数富商外,大多数城市基本群众(手工业者、小商人)和广大农民群众一样,都是封建主掠夺的对象。因此,在城市中曾多次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封建起义,如1304—1305年在科斯特罗马和尼日尔爾涅—诺夫哥罗德的起义,1340年在托尔日卡的起义,1382年在莫斯科的起义,1418年在诺夫哥罗德的起义等。这些起义都还是分散的、自发的,但是严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迫使大公政权必须考虑市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市民为发展手工业、经营商业,要求罗斯土地政治上的统一,也支持大公政权反对分裂割据势力的斗争。
这样,十四—十五世纪,东北罗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发展,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创造了前提。
莫斯科公国统一东北罗斯的过程
在东北罗斯各公国中,莫斯科公国发展最快,国势日益强盛,终于成为统一事业的核心。莫斯科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原因。莫斯科周围的农业、手工业发达,封建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莫斯科是重要交通要道必经之地,同各公国的联系便利。莫斯科离蒙古统治者和其他敌人直接蹂躏的地区较远,处境比较安全,有利于人民的生息。此外,莫斯科王公积极领导了同外敌入侵的斗争,提高了莫斯科在各公国中的威望。
十三世纪,莫斯科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首都。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开始显示出在各公国之间的重要作用,并对邻近各公国进行兼并,1300年兼并科洛姆纳,1302年兼并佩雷雅斯拉夫里,1303年兼并莫查伊斯克,使疆土扩大几乎两倍。特维尔公国是莫斯科公国的劲敌。为从金帐汗国取得治理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权利,莫斯科王公和特维尔王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到伊凡·达尼洛维奇统治时(1325—1340年),莫斯科公国显着强大起来。1380年,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在库里科沃战役中击败蒙古人,莫斯科保住大公国的称号和对其他公国的领导地位。底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第一次依据遗嘱,而不是按照金帐汗国的批准,亲自把治理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权力转交给他的儿子瓦西里一世。
莫斯科大公权力的增长,日益成为邻近各公国的威胁,也使莫斯科公国内部竭力保持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的封邑王公和大贵族割据势力感到畏惧,因而一些封邑王公和大贵族便伺机挑起反对大公政权的战争。1425年,瓦西里一世死,瓦西里二世继位。大公继承问题成为分裂势力发动内战的借口。内战一直延续到四十年代。莫斯科一度掌握在加里奇反大公政权的势力手里。1446年2月,瓦西里二世前往谢尔盖耶夫三圣修道院。加里奇王公底米特里·舍米亚卡派兵潜入修道院,将瓦西里二世逮捕,剜去双眼(因此被称为失明大公),然后将他流放到乌格利奇城。
底米特里·舍米亚卡当权后,立即给大地主发放保持大量优惠和特权的证书,企图恢复封建割据时代的旧秩序。但是,他的倒行逆施,不但引起同莫斯科王公和教会有联系的封建主的不满,而且激起莫斯科市民的强烈反抗。底米特里·舍米亚卡不得不将瓦西里二世释放。许多对舍米亚卡统治不满的臣属很快聚集在瓦西里二世周围。1446年12月,瓦西里二世进入莫斯科,重掌大公政权,结束了20多年的封建战争,巩固了莫斯科作为统一东北罗斯的核心地位。到瓦西里二世末年,莫斯科大公国在政治上已控制着数个公国,在军事上击败了鞑靼人新的进犯和分裂势力的活动,在疆域上拥有东北罗斯一半的土地。因此,进一步完成东北罗斯的统一和独立的条件已经具备。
十四世纪末,已有个别公国,如尼日尔爾涅—诺夫哥罗德和木罗姆失去独立,成为俄罗斯国家的成员。封建战争结束以后,统一东北罗斯的工作进入决定性阶段。伊凡三世在位时(1462—1505年),基本上完成了东北罗斯的政治统一。1463年,雅罗斯拉夫尔归附于莫斯科大公国。1473年,在各公国之间的谈判文件中,雅罗斯拉夫尔已作为莫斯科大公国的成员被提及。1474年,罗斯托夫公国也并入统一的俄罗斯国家。这样,伏尔加河上游地区联成一片了。
莫斯科公国在统一事业中最大的障碍是诺夫哥罗德波雅尔共和国。诺夫哥罗德波雅尔为对抗莫斯科,曾筹划邀请立陶宛大公到诺夫哥罗德。伊凡三世便找到了干涉诺夫哥罗德事务的借口,于1471年召开了专门的军事会议,制定了出征诺夫哥罗德的计划。在舍伦河的会战中,诺夫哥罗德的军队大败。然而,根据这次会战后签订的条约,诺夫哥罗德只是受到抑制,仍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以后,诺夫哥罗德由于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化,故在与莫斯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1477年,诺夫哥罗德当局派遣使节去见莫斯科大公时称他为“国君”,而不是象从前那样称他为“老爷”。伊凡三世以此为借口,要求在诺夫哥罗德行使作为专制君主的全部权力。诺夫哥罗德拒不接受这些要求。伊凡三世于是出兵包围诺夫哥罗德。1478年,诺夫哥罗德被迫求和,完全接受莫斯科的条件,取消诺夫哥罗德的独立,政权转归莫斯科大公。
诺夫哥罗德波雅尔共和国被消灭后,特维尔公国四周为莫斯科大公国领土所包围。特维尔王公米哈伊尔·鲍利索维奇也同立陶宛大公勾结。这引起莫斯科大公的不满。1485年,伊凡三世率军进入特维尔。米哈伊尔·鲍利索维奇逃亡到立陶宛。特维尔便并入莫斯科大公国。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基本形成,为彻底摆脱蒙古统治创造了条件。这时,金帐汗国已分裂为几个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大帐等。趁金帐汗国衰弱之时,伊凡三世于1478年停止向它纳贡。1480年夏,金帐汗国的阿合马汗率军侵入奥喀河支流乌格拉河右岸,准备向莫斯科进攻。莫斯科宫廷闻讯派军直趋乌格拉河另一边。阿合马见莫斯科大军到来,不敢贸然渡河。但伊凡三世亦采取观望态度。两军对峙,直到冬天。蒙古军因严寒、缺粮,失去战斗力,又无援军可以指靠,被迫撤离乌格拉河。在回到伏尔加河下游时,阿合马在内讧中被杀死。从此,两百多年来压在罗斯人民头上的蒙古统治被推翻了。
从合并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之后,莫斯科统一东北罗斯的事业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伊凡三世又于1500—1503年发动了对立陶宛的征战,夺取了奥喀河和杰斯纳河上游的大片土地,包括契尔尼哥夫、戈梅利、布良斯克和北诺夫哥罗德。到瓦西里三世时(1505—1533年),莫斯科又合并了普斯科夫(1510年)和梁赞(1521年),从立陶宛夺取了斯摩棱斯克(1514年)。这样,从1462年至1533年,莫斯科公国的领土从43万平方公里扩展到280万平方公里,形成幅员广大的俄罗斯统一国家。
中央集权国家机构的形成
随着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开始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文献中,伊凡三世已被称为“全罗斯的沙皇”、“专制者”。莫斯科被称为“第三罗马”。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开始出现新的国家管理机构,这种国家机构区别于封建割据时期的国家机构,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有全国统一的行政组织,全部政权集中在大公手里。在大公的下面设立分掌中央各部门行政事务的衙门。地方官由大公任命的总督担任。废除了先前由各王公独立指挥的扈从队,建立了以服役贵族为主体的常备军。税收、铸币、邮政也渐趋统一。1497年,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法典。这部法典规定封建国家有权严厉镇压人民的反抗,限制农民从一个地主名下转到另一个地主名下的权利,规定农民只有在指定的日期,即在秋后尤里日(11月26日)前后各一个星期才可以出走,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农奴制度。当然,新的国家管理制度起初还很不完善,波雅尔仍拥有很大的势力。波雅尔杜马(最高管理机关和咨议机关)和大公一起共决国策。只是到伊凡四世(1533—1584年)改革后,新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制度才得以巩固和完善起来。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俄国历史上和欧洲历史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马克思在评述伊凡三世的历史功绩时曾指出:“惊惶的欧洲,当伊凡在位之初,几乎不知道夹在鞑靼人和立陶宛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莫斯科公国,这时看到一个庞大的帝国突然出现在它的东部边境而弄得目瞪口呆;甚至使欧洲发抖的土耳其素丹巴耶济德本人也破天荒第一次听到了这个莫斯科公国的傲慢的语言。”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为国内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也是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必要前提。斯大林说:“只有联合为统一集中的国家,才能指望有可能真正发展文化和经济,有可能确立自己的独立。”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以农奴制度的发展为基础的;反过来,它又促进了农奴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巩固,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封建压迫与剥削。
㈣ 关于俄罗斯文化
1 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
(俄罗斯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大量出版图书和报刊,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俱乐部等群众性文化设施。俄还重视对博物馆珍品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博物馆。俄罗斯的博物馆按专业可分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各专业博物馆以及其他博物馆等。着名的大型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俄罗斯中央革命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中央海军博物馆等。较大的艺术馆有莫斯科科列季亚克夫国家绘画陈列馆。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罗斯的美术源远流长,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着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俄罗斯的戏剧艺术体裁和形式多样,最早出现在宫廷里,19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社会戏剧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坛众多的戏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戏剧之父”。俄罗斯的马戏团在俄罗斯也很受人们的欢迎,马戏团团员训练有素,技艺精湛。俄罗斯人有卓越的民间艺术。实用装饰艺术有金属、兽骨和石头的艺术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画、刺绣、带花纹的纺织品、花边编织等。最有名的工艺品有木制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盘等木制品。)
2 简要的说俄罗斯文化具有:“中间性”,”兼容性”,“两极性”,“ 多样性”。其原因,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让这位亚欧巨人成为了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成为了东方严重的西方,西方眼中的东方
说起俄罗斯文化,再经历帝俄时代、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统一国家,苏俄时代、到现在的俄罗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约一千多年的历史。俄罗斯横跨亚欧两块大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欧亚大陆上相对后起的民族,俄同时受到来自东西多个方向的文化影响,这也使它常常面临艰难的文化抉择,东西方概念的长期存在,向这个占据着亚欧两块大陆的俄罗斯提出一个难题:俄罗斯文化属于东方还是西方?在这俄罗斯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钟摆,不断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来回摇摆。也因此形成了俄罗斯文化“中间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在历史中,自17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发展历程来说,彼得大帝义无反顾的西化,使国家逐步通过改革强盛起来,彼得大帝改革之后19—20世纪的俄罗斯塑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文化。在这一历史时期,国家精神生活的发展是如此神速,年轻文明昕浇铸的美学价值观,其对世界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古老的欧洲文化.为俄罗斯在欧洲民族之林打下了一席之地.从有着西欧血统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后到苏联解体期间,俄罗斯拥有咄咄逼人的强大军事力量,领导人将自己的祖国描绘为代表着社会各阶层利益,并且是全球共产主义的坚实后盾,成为了意识形态上的东方的领袖。在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中,也并存有不同文化的基因。俄罗斯国徽上那个左顾右盼的双头鹰,似乎就是在构成一个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意味深长的象征符号。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独特的两面性:他们既有国家观念、主张专制主义,又渴望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有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他们崇尚暴力,有时近乎残忍,但又善良、温和、不无人道;他们信守教规、教义,但又始终不停地寻找真理;他们的灵魂浸透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但又充满无个性的集体主义 .在俄罗斯几乎每一位思想家都曾提到俄民族性格中的两极性和矛盾性的特点。东西方两股历史潮流相互撞击,欧亚文明相互融合、作用,是造成俄罗斯民族性格矛盾性、两极性的原因。而俄罗斯的生活中,俄罗斯科学和教育等方面表现出极具西方传统的理性精神,而在宗教和文艺等领域则体现着被视为东方特征的神秘主义和感性至上的倾向。
㈤ 俄国的宗教信仰
(православие,Eastern Orthodoxy)
东正教信仰的确立
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978-1015年在位)娶拜占庭马皇族公主安娜为妃,988年接受东正教,史称“罗斯受洗”。
1037年设立罗斯(基辅)都主教,1037-1448年,基辅主教均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任命;1448年,自行召开主教会议,选举梁赞主教、俄罗斯人约纳担任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俄罗斯教会的权力逐步加强,莫斯科成为“第三罗马”。1589年俄罗斯成为宗主教区(牧首区),取得了与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平等的地位。
教权依附于皇权,教权和沙皇的世俗权力二位一体,形成“权力交响曲”,但合奏到彼得大帝为止。1650年建立修道院衙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控制。
莫斯科宗主教(牧首)尼康(1652——1667年在职)的宗教改革,企图加强教会权力,使它高于皇权。遭到传统派和沙皇权力的反对,导致教会分裂:正统派(尼康)和旧礼教派(分裂派)。1667年,宗教会议罢黜了尼康,确立了“沙皇权力高于牧首和一切主教”,但作为妥协,撤消了修道院衙门,承认教会有自主的经济行政、司法权。
1701年,恢复设立修道院衙门,教会财产国有化。
1721年,彼得“诏书”和《宗教章程》决定按新教原则设立宗教委员会(主教公会),以取代牧首制。宗教委员会成员由皇帝任命。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进一步强化了对教会的控制。同时,东正教会成为沙皇专制制度的支柱之一。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时期,提出“正教、专制、民族精神”三位一体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70%的国民信仰东正教。
苏维埃时期东正教的衰落与苏联解体后的正教复兴。1918年宣布“政教分离”。1923年废除牧首制。1943年恢复牧首制。
基督教(东正教)信仰使俄罗斯人充满了基督教精神理想的救世主义和极端主义。地狱与天堂之间没有炼狱。俄语中的христианин-крестьянин“基督徒—农民”。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色
①坚持一成不变的教义正统性。没有经过大的宗教改革。俄罗斯教会礼拜时使用教会斯拉夫语。1820年出版俄文版《新约》,1876年出版《圣经》俄文版全本。古代没有产生重要的宗教哲学家。
②浓厚的苦修主义和神秘主义。“圣愚”问题。他们的圣徒不是宗教思想家,而是苦行僧和“圣愚”。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把来自西伯利亚的农夫拉斯普京当作“先知”,把他奉为座上宾,事事听他指点,不久之后就步这位癫僧的后尘消逝于虚无,还随身携带着自己的宝座和整个俄罗斯帝国。
③圣像崇拜。843年宗教会议确认圣像崇拜合法。1493年建造的莫斯科克里木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圣像是东正教特色的圣像崇拜。
④教权依附于王权。例如,1395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给莫斯科大公瓦西里的信中说:“这个神圣的皇帝在教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其他统治者及别的地区的管辖者不一样,因为是他从一开始就在所有人居住的地区建立和巩固了真正的宗教……对基督徒来说,拥有一个教会而不拥有一个皇帝是不可能的。教会和皇帝具有伟大的统一性,同在一个伟大的共同体之中;他们不可能被相互分割开来。
㈥ 求俄罗斯传统历史文化简介。
基辅罗斯文化可被称作为一种中世纪文化传统。它具有以下特征: 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 局部性,封闭性。当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影响下各地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缺乏经济联系。 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Двоеверие. 虽然古俄罗斯文化发展模式与西欧各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始终在大体上保持着一致。
莫斯科公国
在1237—1242年间发生了鞑靼人入侵。这以后的200多年里古罗斯一 古代罗斯直处于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 古罗斯文化的自然发展终止了。 在这段时间里,古罗斯的文化和西欧文化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这段时间内文化最主要的发展是:
俄罗斯人最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出现了-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各公国之间的差别减少了,以及形成了共同的俄罗斯文化。
由蒙古-鞑靼人引入的东方文化。
东正教堂作为一种俄罗斯国家文化政治传统保护者的形式出现了,在这时原始的多神教逐渐停止了.
古罗斯各国与伊斯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的联系被终止了.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简称为俄国、帝俄或沙俄,是1721年至1917年间俄罗斯国家的名称。
1721年彼得大帝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不过,事实上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因此“俄罗斯帝国”有时也会被扩大使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苏联
苏联文化在共69年的苏联历史中,经历了数个阶段。它来自于15个加盟共和国,虽然其中大多数是俄罗斯人。苏联虽然支持文化机构,但有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
当代
俄罗斯的当代文化历史实际上就是要重建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文化元 莫斯科公国素,以及重建其在苏联时期的文化继承。现在俄罗斯各地开始兴建教堂,恢复宗教传统,支持复兴各种传统的民间作坊。除此之外,在苏联时期文化的基础上还产生了独特的兼并东西方文明的新文化元素:在俄罗斯文化中不但引进了传统的西方文化成分,并且还引入了属于东方的,比如饮茶文化与东方的烹饪技术。然而同时在这个国家里也存在着对原俄罗斯文化的造成破坏的自由主义思潮和市场经济体制-他们对传统社会,文化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并且在前苏联解体后形成的一些新国家中发生了对俄罗斯文化,语言继承问题的直接冲突。
编辑本段
俄罗斯族的文化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族占有79.83%的人口,同时也生活着180多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以俄语和东正教为基础的俄罗斯文化统治了俄罗斯,但是这种文化优势有时却不是全面的。需要指出,乌克兰,白俄罗斯,塞尔维亚,波兰等斯拉夫国家在俄罗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
俄罗斯的人造文化
人造文化 这是一种拥有记号,符号的艺术物品。人造文化是由人类用各种物品制造加工而成的 — 除此之外也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科学,迷信,艺术及民间传说。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人创造出了丰富的人类文化,艺术。
语言遗产
在俄罗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是俄语,同时按俄联邦宪法第69章规定它也 当代俄罗斯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然而,在俄联邦除俄语外,母语人数超过一百万的语言还有7种。根据宪法,俄联邦境内的共和国还有规定属于自己的官方语言的权利,事实上,他们也正在使用着这种权利:比如在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除俄语之外的官方语言还有阿巴扎语,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诺盖语与切尔克斯语。
虽然在很多地区都在努力保留语言的多样性,但是俄罗斯甚至在苏联时代就有语言取代的趋势,当时非俄罗斯族的公民的母语实际上已经是俄语,母语(自身所属民族的语言)的概念在当时要低于民族这个概念本身。
参见: 俄罗斯语言列表, 俄罗斯官方语言列表.
格拉哥里字母
格拉哥里字母 — 最早的斯拉夫字母表之一。一些研究者认为,正是为了用斯拉夫语记录教会文本,神圣的康斯坦丁·基里尔和米佛迪发明了格拉哥里字母。而基里尔字母则是由他 格拉哥里字母们的继承者按安色尔书信体的希腊字母创造的。
基里尔字母
基里尔字母 — 这是一套古老的斯拉夫书写体字母表。(говоря 俄语字母表т о русской, сербской и т. п. кириллицах; называть же «кириллическим алфавитом» формаль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нескольких или всех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кириллиц некорректно).
以下属于斯拉夫语族的语言的字母表是基于基里尔字母表的:
俄语 (俄语字母),
乌克兰语 (乌克兰语字母),
白俄罗斯语 (白俄罗斯语字母),
卢森尼亚语 (卢森尼亚语字母),
保加利亚语 (保加利亚语字母),
塞尔维亚语 (塞尔维亚语字母),
马其顿语 (马其顿语字母),
以及一些非斯拉夫语族的语言,这些语言在以前很可能有另一套书写系统 (通常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 ,他们在1930-х 间转用了西里尔字母. 参见 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列表.
俄语
俄语属于 东斯拉夫语支,是世界语言之一, 同时也是最流行的斯拉 基里尔字母语之一. 俄语同乌克兰语与白俄罗斯语一样由古俄语演变而来.
民间传说
史诗, 民间传说
雪姑娘──俄罗斯传说中迎接新年的人物形象,被认为是冰雪爷爷的孙女。
雪姑娘的形象在俄罗斯的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在关于诺夫哥罗德西部和圣诞节的神话中从未出现过女性形象。
雪姑娘的形象不仅出现在俄罗斯民间仪式中,在俄罗斯的口头文学创作中也以民间童话中提到的:“用雪堆造,并且复活”的形象呈现。
А. Н. Афанасьев曾对有关雪姑娘的童话进行研究,并在他的作品《Поэтические воззрения славян на природу》(1876年)中的第二卷 进行了分析。
1873年,А. Н. Островский 受 Афанасьев 思想的影响创作了剧本《雪姑娘》。剧本中,雪姑娘是以冰雪爷爷和春天的女儿的身份出现的。不幸的是雪姑娘在夏天对太阳神Ярило的敬拜仪式上死去。雪姑娘的造型被描绘的清纯秀美,描述中她具有苍白而令人怜悯的面庞,雪白的头发。她总是穿着白蓝相间并以毛皮镶边的斗蓬(皮大衣、毛皮帽子、手套)。但是,起初该剧本并没有被观众所认可。
至1882年,Н. А.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根据该剧本改编的同名歌剧,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后,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雪姑娘的形象又经过了创作了该电影剧本的教育家们的精心修改,并最终以作为孩子们新年圣诞树上的悬挂装饰的形象完成。并且,直到革命时 雪姑娘期,该形象一直被人们所使用。每年人们都会把雪姑娘的形象悬挂在圣诞树上,女孩们穿着雪姑娘的衣服,自己排演着或者童话中,或者Островский剧本中,或者歌剧中的片段,来迎接新年。
1935年,在出台了新年庆祝的官方决定之后的苏联时期,现代版雪姑娘的形象又一次被修改完成。在新的版本中,雪姑娘是圣诞老人的孙女。1937年初,冰雪爷爷和雪姑娘的形象第一次一起出现在Московский Дом Союзов的圣诞树上。
民间音乐创作
恰斯图什卡(俄语:Часту?шка) — 这是一种俄罗斯诙谐民歌的形式,它通常靠口头传诵。因此恰斯图什卡属于民间口头传诵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那些存在着严格审查机构的地区这种口头传诵的形式有很大的发展。在苏联以前的时代,谈论恰斯图什卡属于релогия. 在苏联时代, 其大部分内容含有强烈的政治和性的成分,并且使用了相当数量不规范的词汇。
恰斯图什卡一般是以使用抑扬格四行诗的形式出现的,其中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有时所有的行均押韵). 恰斯图什卡的特点是用语词汇丰富和极富表现力,其用语常常脱离文学语言的规格。 Частушка 常常要用手风琴或俄式三弦琴伴奏. 恰斯图什卡19世纪的最后三年里作为一种乡村的民间文学形式就已经出现了,但其全面发展却是在苏联时期开始的。
俄罗斯民间绘画工艺
霍霍洛玛是一种绘在餐具或家具上的装饰性乡村艺术绘画。它是 雪姑娘用黑色或红色(偶尔也用黄色)颜料在金色的背景上绘成。 在木制品上绘画时使用的不是[金粉]],而是银粉或锡粉,画好以后还要用专门药剂覆盖,并通过三至四次烘干从而得到一种独一无二的蜂蜜似的金色,这样就给本来质感较轻的木质餐具一种沉重的感觉。
在传统的霍霍洛玛装饰上绘制得有赤红的红莓,花楸果,野草莓,花朵,树枝。有时也会有鸟类,鱼类及其他的野生动物。
俄罗斯细丝工艺
俄罗斯细丝工艺 – 这是一种艺术品,它被镂花或通过细金,银或铜丝焊在金属制成的底板模型上
卡斯里艺术铸造品
卡斯里艺术铸造品 — 这是一种用在卡斯里城的生铁铸造厂出产的生铁与铜铸造的艺术作品(其形式可以是雕塑,栅栏,各种建筑部件等等)。
卡斯里艺术铸造品的传统方法(首先得到一个大体上整齐的轮廓, 然后仔细地凿出各个部位的细节并抛光整个表面)是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
珐琅工艺
巴列赫微型画
Посёлок Палех. Шкатулка, 1934 год. И. М. Бакланов.巴列赫微型画 — 这是一种源于伊万诺夫州巴列赫的民间艺术形式。 涂着清漆的的微型画是一种在纸板上的蛋彩画。它通常在匣子,首饰盒,钱包,画框中(用别针,胸针等)表起来。
通常巴列赫微型画的场景采用日常生活以及古典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俄罗斯史诗及歌曲作为主题。绘画一般在黑色背景下进行,并以金色颜料расписываются。
套娃
Разобранная матрёшка套娃 — 俄罗斯木制的彩绘 [[玩具娃娃 俄罗斯文化]。在最外层的套娃里面有一个与之相似但尺寸较小的另一个套娃. 传统的方法是为之漆上着俄罗斯传统服装的村姑的画像。而现在则没有此类限制:肖像的内容上可以至神化人物,下可到 苏联 领袖. 套娃是外国旅游者来俄罗斯购买得最多的纪念品。
编辑本段
俄罗斯艺术
绘画艺术
圣像
Спас Нерукотворный. 安德烈·鲁布烈夫. XIV—XV 世纪主条目:圣像
俄罗斯的圣像画法继承了 拜占庭 的技术. 与此同时在 罗斯 产生了自己的一些传统。俄罗斯最具有表现力的圣像画集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俄罗斯的圣像不仅仅是简单的临摹,它具有自己的风格。俄罗斯 俄罗斯文化着名的圣像画家,如安德烈·鲁布烈夫对圣像画发的理解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写生画
阿巴库莫夫, 米海伊尔·格奥尔戈维奇,在金色的雨中漫步俄罗斯的第一幅仿真肖像画出现在17世纪,在18世纪的中起到晚期则出现了大量的写生画家,例如 Левицкий和Боровиковский.
俄罗斯的写生画从那时起就开始追随着世界潮流。
19世纪上半叶着名的艺术家有: Выдающиеся художники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XIX века:
Кипренский
Брюллов
在后半叶仿真写生画法则得到了蓬勃发展(参见:Передвижники).
在20世纪初俄罗斯是前锋派艺术的中心: (Кандинский,Малевич).
文学
俄罗斯文学无疑是俄罗斯人民完美的和清晰的创作天才表达,而不仅仅是 Template:美学,道德和文化价值的表现; 按照俄罗斯着名哲学家的观点, 文学也是俄罗斯哲学的体现。
直到18世纪在俄罗斯几乎还没有世俗的的文学作品出现。那时只有一些古俄罗斯的历史传记,宗教文学或者是编年史 - «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 «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Моление Даниила Заточника», «Задонщина», Житие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 и другие жития. 而这些作品的作者却无从知晓。那时候的民间文学创作有着各自的风格:былины, сказками.
俄罗斯的世俗文学是在17世纪出现的。第一部世俗作品是 — «大祭司阿瓦库姆的生活» (不要被名字所迷惑,它不是宗教作品,因为它是阿瓦库姆·彼得罗夫本人的 安德烈•鲁布烈夫作品,事实上为多数人所知的他的圣徒式生活是他死后的故事).
在 18世纪 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与作家. 他们中间有瓦西里·特里季亚可夫, Антиох Кантемир, 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 米海伊尔·罗曼诺索夫; 作家Николай Карамзин, Александр Радищев; 剧作家亚力山大·苏马洛科夫 и Денис Фонвизин. 那时主要的文学创作艺术形式是 古典主义.
散文
下列的是俄罗斯最有名的作者: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伊万·布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伊凡·屠格涅夫
契科夫
等等.
诗歌
Среди наиболее известных поэтов России:
亚历山大·布洛克
谢尔盖·叶赛宁
亚力山大·普希金
安娜·阿赫玛托娃
约瑟夫·布罗茨基
米海伊尔·莱蒙托夫
等等.
马戏院,杂技场
在俄罗斯杂技与马戏十分流行。以下是一些有名的杂技 俄罗斯文化马戏演员:
小丑:
尤里·尼库林
Карандаш
奥列格·波波夫
魔术师:
伊戈尔·基奥
驯兽师:
弗拉基米尔·杜洛夫
杂技演员:
电影艺术
在1896 年四月,即第一届巴黎电影艺术会后四个月,在俄罗斯就有了第一部电影放映机。五月4日 1896 年在彼特堡一个名叫《水族馆》的剧院里进行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电影放映 — 当时在演出«阿尔弗雷德-巴夏在巴黎»的第二出剧与第三处剧的间奏里给公众们放映了一些短片。俄罗斯官方文件纪录上的第一次电影拍摄的是五月Камилл Сер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电影迅速成为非常时髦的消遣娱乐方式,电影院开始在俄罗斯各大城市出现。俄罗斯第一家电影院是1896年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的46号开业的。
俄罗斯艺术电影最开始放映的是一些古典文学创作(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白痴,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民歌(《乌哈尔的商人》)以及关于俄罗斯历史(伊凡雷帝之死,彼得大帝)的短篇。1911年则放映了俄罗斯第一部长篇电影-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以及亚历山大·汉容科夫,瓦西里·贡恰诺夫。
1913 年 在俄罗斯经济得到复苏的背景下,电影艺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此时出现了一大批新电影公司:包括最大的И. Н. 叶尔摩利耶夫电影公司,其拍摄的影片中有120多部称得上是相当有水准的,比如:Пиковая дама,«叶尔盖的父亲», 雅可夫·普罗塔赞诺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很多艺术电影院。在这段时间里活跃着以下着名电影导演:叶夫根尼·鲍威尔,弗拉基米尔·加尔金以及维亚切斯拉夫·维斯科夫斯基
音乐
俄罗斯摇滚乐
摇滚组合鹦鹉螺的演唱会俄罗斯摇滚乐最开始在前苏联出现,然后在俄罗斯联邦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出现了不同的作曲家与乐队组合。最有名的组合有:时间机器,水族馆,鹦鹉螺。 «电影院», «阿莉莎», «ДДТ», «Звуки Му».
俄罗斯的摇滚乐队深受西方摇滚乐,以及俄罗斯作曲家([[]])音乐的影 列夫•托尔斯泰响,这些音乐大多使用钢弦原声吉他演奏。
俄罗斯爵士乐
第一次俄罗斯爵士音乐会是于10月1日1922年在莫斯科小基斯洛夫小巷的中央戏剧艺术学校(这里后来被称为ГИТИС)举行的。这次音乐会是эксцентрического爵士乐队团瓦伦丁·巴尔拿赫第一次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表演。
电子音乐
Известные коллективы и персоны: ППК, Parasense, KDD
建筑
俄罗斯的建筑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俄罗斯的建筑不但与许多国家的建筑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了自己的传统形式。
宗教建筑
米海伊尔·阿尔汉格尔教堂,位于科洛母纳 古典式建筑, 谢斯塔科夫.Ф.М. 设计
民用建筑
莫斯科斯大林高度式的摩天大楼«凯旋宫»俄罗斯的民用建筑发展在历史上分为几个阶段。在革命前建筑风格与其余国家(欧洲国家)的风格是一致的:古典式,巴罗克式及其他。
苏联时期的民用建筑不同阶段的划分往往被冠以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姓:斯大林式的,勃列日涅夫式的,赫鲁晓夫式的。随着苏维埃权利的更迭,这些建筑风格存在时间也是短暂的。然而,当时苏联政府为了改善国民的居住条件而寄希望于大众式的建筑形式,因此在苏联后期的建筑中没有了装饰性的成分:比如说雕塑装饰物。当时在电视里播出的由梁赞诺夫导演的电影《命运的捉弄》正描述了此种情况。
现在随着各种个性设计的出现,不同的居民楼有着各自的建筑设计风格。
编辑本段
宗教
俄罗斯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国家:
原始宗教
在俄罗斯有很多原始宗教,它们在前基督教时代的古罗斯。俄罗斯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教。在斯拉夫族的原始宗教中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力量的原始崇拜,比如:别龙(Перун)-雷与闪电之神,达兹博格(Даждьбог)-太阳神,维列斯(Велес)-生灵之神,雅歇尔(Ящер)-海洋之神,等等。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关于精灵的崇拜,如列西(лешие),达摩沃伊(домовой),伏叶诺伊(водяной),基基莫拉(кикимора)等等。 在20世纪以前原始宗教信仰一直受到基督教会迫害的。然而,这些原始宗教信仰还是 俄罗斯电影受到了人们的尊敬:比如谢肉节就是一个原始宗教节日的例子。
基督宗教
在988—989年间弗拉基米尔给将东正教定为罗斯国教后,原来那些原始宗教信仰崇拜的神就被对应为了基督教圣徒(如:别龙 — 以利亚,维列斯 - 圣尼古拉等等)。
东正教
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为广泛流行的宗教。正是对东正教的信仰影响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然而,东正教从来没有完全主宰过俄罗斯社会:俄罗斯社会已经容纳下了各种宗教的发展。 据官方对部分俄罗斯居民调查显示:俄罗斯有大约50%的人口不信仰任何宗教,30%~40%的人口是东正教徒[1].
伊斯兰文化
据专家统计 (在最近的一次人口统计中没有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问题) 在俄罗斯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万穆斯林。据 Духо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мусульман европейской 俄联邦分部统计, 在俄罗斯有两千万穆斯林. 然而据俄罗斯最有名的伊斯兰研究学者罗曼·西兰捷夫认为,这些统计数据偏高,而实际上穆斯林人数应该介于一千一百万到一千二百万之间。[2].
穆斯林在俄罗斯大都居住在伏尔加-乌拉尔一带,北高加索地区,以及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西西伯利亚地区。在俄罗斯有超过6000座清真寺(1991年仅有百余座)。
佛教文化
在俄罗斯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 布里亚特共和国, 图瓦共和国 和 卡尔梅克共和国. 据 俄罗斯佛教联合会的信息透露, 俄罗斯信仰佛教的人数在150万到200万之间。
现今在俄罗斯有很多佛教学校: тхеравада, 日本与韩国的 禅宗 米海伊尔•阿尔汉格尔教堂, 一些大乘佛教的分支,以及广泛分布着的藏传佛教学校.
世界上最北的佛教机构Дацан早在革命前在圣彼得堡就已存在。 (Дацан Гунзэчойнэй), 现在已成为俄罗斯的旅游与佛教文化中心。[3]。时下已准备在莫斯科新建佛教寺院, который смог бы объединить вокруг себя русских буддистов в совместной практике на благо всех разумных существ России и мира.
编辑本段
外国人眼中的俄罗斯文化
外国人常常感到对俄罗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的习惯,爱好,文化非常陌生。比如说,在外国人的意识中总认为俄罗斯文化就是 套娃, 俄式三弦琴, 手风琴, 民族服装(男人穿 俄式上衣,女人穿卡科什尼克), Частушка, 以及民歌 «卡林卡».
俄罗斯的风俗及俄罗斯的文化经常被歪曲讽刺,或者会使某些人感到奇怪。可参阅下面的链接: 葡萄牙语维基网络认为, 俄罗斯的文化是与 伏特加酒相联系的。
㈦ “破坏圣像运动”怎么回事
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对拜占廷帝国又发动新的进攻。716年,阿拉伯人开始进攻小亚细亚,并推进到小亚西部的帕加马。皇帝狄奥多西三世(715—717)束手无策,但是小亚军区督军利奥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于是利奥强迫皇帝退位,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称利奥三世(717—741)。从此开始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717—797)。717—718年,阿拉伯人出动水陆大军再次围攻君士坦丁堡,形势万分紧急。利奥巧妙地利用“希腊火”粉碎了敌人对首都的围攻。利奥三世竭力整顿租税的征收,改善帝国财政状况;加强和完善军区制,在亚洲部分建立7个军区,欧洲部分建立4个军区。立奥为了保障新兴军事贵族的利益,安定军士生活,需要大量土地和财产,分封给各级军事长官,由军士农民领取份地耕种,国家从中征收租税和贡物。但是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教会和修道院之手,它们还享有免税和免徭役特权,从而严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军队的巩固。于是利奥从726年起宣布反对圣像崇拜,掀起一个全社会破坏圣像运动。730年1月立奥召集御前会议,要求僧俗高级贵族在他制定的反对圣像崇拜的法令上签字,拒绝签字者立即免职。圣像破坏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主张和参加破坏圣像的主要是东方各军区的军事贵族、开明僧侣、保罗派信徒以及其他反教会的下层群众;坚持圣像崇拜的主要是正教高级教士、旧贵族、修士以及欧洲地区的民众。君士坦丁堡工商界人士也站在圣像崇拜者一边。运动开始后,教会和修院的圣像、圣迹和圣物被捣毁,土地和财产被没收,修士被迫还俗,参加生产,承担国家赋税和徭役。在帝国范围内,圣像崇拜和反崇拜的斗争异常激烈。教俗旧贵族以海岛为依托发动反政府的叛乱,遭到利奥三世的镇压。731年教皇格利哥里三世也进行干涉,他宣布开除立奥和全体圣像破坏者的教籍。利奥则剥夺教皇在南意大利的征税权和对伊利里亚的管辖权作为回击。君士坦丁五世时期(741—775),圣像破坏运动达到最高峰。753年皇帝在查尔西顿召开宗教会议,有300多主教和修院院长参加,会上通过了反对圣像崇拜、拥护皇帝宗教政策的决议。两派斗争更加激化。修院被封闭,土地和财产被没收;坚持圣像崇拜的僧侣被囚禁、放逐,有的甚至被处决。圣像破坏运动是促进拜占廷封建化的杠杆。教会和修院的地产多半采用奴隶和农奴耕种。皇帝下令将没收的教产分赠给新兴军事贵族和士兵,或者用以奖励在反对阿拉伯人入侵作战有功的军队官兵,从而培植了一大批新兴的军事贵族和领有份地的军士阶层。这就使拜占廷的封建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伊琳娜女皇在787年召开尼西亚宗教会议,谴责圣像破坏运动,宣布恢复圣像崇拜。运动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813年利奥五世(813—820)继位,圣像破坏运动重新兴起,进入它的第二阶段。但是这个阶段的深度和广度均未超过前一阶段。843年狄奥多拉重新宣布恢复圣像崇拜。历时117年的圣像破坏运动至此终止。但是皇权高于教权的原则继续存在,教会被没收的土地和财产也无法收回。取得土地的军事贵族成为不同等级的大封建主,军士和村社农民迅速沦为依附农民和农奴。拜占廷封建化的过程前进了一大步。
第一种破坏圣像运动是指尼德兰革命的开端.
它的原因是:第一,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第二,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第三,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第四,下层人民所受剥削压迫惨重,第五,天主教会实行宗教迫害。
第二种有关破坏圣像运动的说法
利奥大帝统治时期的破坏圣像运动,可分为两时期。第一时期始于780年利奥三世下召破坏圣像,直到皇后伊雷(Irene)任内停止迫害。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公会议(787年)主张维护圣像崇拜,支持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的立场,会议中声明:圣像如同十字架及福音书等其他实质的象征,应在教会中被保存、礼敬。第二时期则始于815年利奥五世的圣像破坏运动,一直持续到843年皇后提奥多拉(Theodora)全面恢复圣像崇拜,从此圣像的地位完全受到认可,人称为“正教的胜利”,而东正教会亦以四旬节的第一个主日(又称“正信凯旋主日”)来纪念此事。第一时期圣像的首要拥护者为大马士革的圣约翰(St John of Damascus, 675-749),第二时期则为圣狄铎主教(St Theodore, 759-826)。圣约翰因为住在回教地区,避开了拜占庭帝国的掌控,得以更自由地发展其理想;之后回教也多次意外护蔽了东正教的发展。
东正教的主要特色之一,就在于圣像独特的地位。现今的东正教会内充满了许多圣像,包括分隔教堂内殿和中殿的圣像屏风,上面到处都是圣像,还有教堂内各角落祭坛上的圣像,以及墙上的圣像壁画或镶嵌。一般信徒会跪拜、亲吻这些圣像,并在圣像面前点烛,神父们会在圣像前焚香祭拜,在其他行进队伍中也会高举圣像。这些姿势和举动到底有何意义?圣像又代表什么?为什么圣约翰等人会如此看重圣像?
我们首先针对反对圣像崇拜者所提出的“偶像说”加以澄清,其次介绍圣像作为教义传授的正面价值,最后再补充其教义上的重要性。
(1) 偶像问题:亲吻或跪拜圣像,并不代表崇拜偶像。圣像并非偶像,而是一种象征;所礼敬的对象并非作成圣像的材料,而是所描绘的个人。这在反对圣像的争议前即由修士利安迪(Leontius of Neapolis, 死约650年)澄清:“我们并非尊崇木头,而是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当十字架上的两块木头结合一起时,我会敬拜代表基督牺牲的十架图像,若是两根木头分开,我会把它丢开、烧掉。” 因为圣像仅是一种象征,正教信徒并非加以崇拜,而是予以礼敬;圣约翰就曾针对实体象征的礼敬和对神的敬拜加以详细区分。
(2) 圣像作为信仰教导的一部分:圣像是教会用来教导信仰的工具之一,利安迪就曾说道:“圣像如同展开的书,让我们想到神”。那些缺乏学识或没有时间学习神学的人只要进到教堂,就会从墙上所呈现的学到基督信仰。支持圣像者说,若有外邦人要你让他看看你所信的,把他带到教堂的圣像面前吧。如此,圣像形成神圣传统的一部分。
(3) 圣像在教义上的涵意:这里我们来到反对圣像崇拜者的主要争论–就算并非偶像,即使有其教导价值,圣像是否有其必要?支持圣像者主张,圣像能护卫道成肉身的教义。支持和反对圣像者都同意神永生的特质无法被表现出来–“从来没有人看见神”(约一18),但支持圣像者认为道成肉身能产生具像派的宗教艺术,神因为变为人的样式,所以能被描绘出来。圣约翰就表明,实体形象能表现出有形有体的神:
“以前因为神没有一定的形体,因此完全无法加以描绘。但因为神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间,所以我可以造出神的形象让人看见。我不敬拜物质,但我敬拜物质的创造者–其因为我的缘故来到世上、降卑为形体,使我能得救。我因此不会停止敬拜这位使我得救的形体。”
反对圣像崇拜者就因为未完全考虑到道成肉身的意义,而驳斥这些代表神的形象。他们就像许多的新教教徒,落入了所谓的二元论,认为物质会带来玷污,相信属灵的事必须是非物质的,因此拒绝任何实质上的形体。然而这违反了道成肉身的精神,因着忽略基督的人性和形体,忘了我们肉体就如同灵魂需要被救赎和更新。因此反对圣像崇拜的争论早期就和基督位格的问题紧密相连;这不仅是宗教艺术上的争议,而是关于道成肉身、以及人和整个有形宇宙上的救恩问题。
神因为是有形有体,使物质可被救赎。圣约翰就说:“道成肉身,使肉身成圣”;神使物质成圣,成为“灵的产物”,若肉身成了圣灵的媒介,则木头和水彩亦能。东正教的圣像教义事实上和其相信神物质和精神上的创造物皆可被救赎、得荣耀的信念息息相关。泽诺乌(Nicolas Zernov, 1898-I980)以下谈及关于圣像之于俄国人的内容,就很贴切所有的东正教徒:
[圣像]对于俄国人而言不只是绘画,而是人的灵力透过美和艺术来救赎创造物的动态表现。[圣像]上的色彩和线条不是用来模仿自然;艺术家们主要想表现出人类、动植物、及整个宇宙能从现今的退化状态被拯救过来、恢复到其应有的“形象”。[圣像]是受造物从堕落被救赎的保证…其艺术上的完美不仅反射出神国的荣耀,也是物质回到其原始美与和谐的具体例证,可作为圣灵的媒介。圣像是转化宇宙过程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http://www.trinitylight.net/gb/theology/church_history.htm#227
㈧ 俄罗斯有所谓的神吗他们信奉的是什么
俄罗斯多信奉东正教。
东正教强调正统性,所以也称为正教。他与天主教的差别主要是以下方面 :
1、保守性:坚守古教义和古礼仪,基本不做什么调整。
2、封闭性:不太强调传教工作,对与天主教和新教开展交流和对话也不大热心。
3、依附性:历史上一直强烈的依附于世俗政权,受其严格的控制,不象天主教那样一直政教分离和教俗二元结构。
4、分散性:一直没有统一的全球性的教会首脑机构。名义上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大牧首处于首席地位,但实际上莫斯科大牧首、耶路撒冷大牧首、安提阿大牧首、亚力山大里亚大牧首并不受其节制,而且这些大牧首对非本国的正教会辖区的影响也很有限。
5、神秘性:强调通过祷告时的沉思默想来达到与上帝的直接交通,很注重这种个体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信仰体验。
主教以下的神职人员可以结婚(修士和修女除外)。但是,有了家室的那些基层神职人员,比如神甫,就没有机会再升迁到主教及以上职位了。
东正教的教堂内外都没有雕塑,这是公元8—9世纪拜占廷境内“圣像破坏运动”的结果。但教堂里有大量反映宗教性内容的壁画。 东正教的教堂里的其他装饰物比天主教教堂丰富,而且宗教仪式也更盛大和繁复。
东正教的教堂里一般都没有坐椅,教友们要站着参加宗教活动。这与天主教和新教教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正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天主教和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