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皇权是如何放弃的

俄罗斯皇权是如何放弃的

发布时间:2022-10-28 21:04:16

‘壹’ 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一世改革内容是什么

彼得大帝的改革被称为“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它对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彼得之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欧洲边缘国家。历史上,俄罗斯的前身基辅罗斯曾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在中世纪早期,基辅凭借其与君士坦丁堡帝国的关系,而在黑海贸易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古罗斯的衰落使其与近代俄罗斯之间出现了断裂。这其中,又尤以十三世纪蒙古征服对俄罗斯的影响最为巨大。一方面,金帐汗国的统治实际上促使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新势力的兴起与走向统一;另一方面,蒙古统治切断了俄罗斯与欧洲的传统联系,使其错过了欧洲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波发展,而且从此以后游离于欧洲主流之外至今。

彼得大帝改革内容简要说来,包括:

第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创建新军,实行义务征兵制。开办新型军事院校。引进新式武器与战略战术。建立俄第一支海军。

第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

为了巩固地方政权机构,1708年12月8日彼得下令,把全国分成8个省,1714年又增设3个省。各省设总督1人,拥有行政和军事大权。1719年,在保留省的建制的同时,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每个州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

对于国家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彼得一世予以特别的重视。1711年2月22日,彼得下令建立参政院,取代原来的贵族杜马。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完成,为了提高国家机构的工作效能,彼得一世政府于1722年1月24日,颁布了“官秩表”的法令。这是一种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有利于刺激文武官员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

彼得一世不仅在军事、行政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不顾教会势力的反对,大胆地进行宗教改革。最终,沙皇被称为东正教的“最高牧首”。

第四、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彼得一世指定各级政府直接管理教育,建立各种类型的学校,全俄各县普遍建立小学,对贵族子弟实行强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各国学习。

第五、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重商主义。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派遣大批留学生去西欧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先进技术。

第六、建设新首都彼得堡。 在涅瓦河上建立圣彼得堡,成为面向欧洲的“窗口”。

彼得大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和影响: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最后击败瑞典,使其一蹶不振,取得了波罗的海的控制权。俄国从一个几近被边缘化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彼得大帝将落后的俄国带进了现代世界的门槛。其中俄罗斯文化倒向了欧洲文化系统,而且学习欧洲也成为了以后俄罗斯几个世纪的发展战略。同时,彼得大帝的皇权强化进一步为俄罗斯树立了专制主义的传统。而一个特殊之处在于俄国的上层都是野心勃勃欲用自上而下手段使其强盛之统治者。这一点还会影响到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相对应的是,俄国的民众自然多了一层服从权威的奴性。

‘贰’ 俄罗斯沙皇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РоссійскаяИмперія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империя),通常简称为俄国、帝俄或沙俄,是1721年至1917年间俄罗斯国家的名称。

1721年彼得大帝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不过,事实上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因此“俄罗斯帝国”有时也会被扩大使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目录[隐藏]

1历史

1.1彼得大帝和俄罗斯帝国

1.2俄国的扩张和成熟

1.3拿破仑战争

1.4向远东扩张

1.5占领中亚

1.6改革和革命

2相关条目

3参考文献

4外部链接

[编辑]历史

[编辑]彼得大帝和俄罗斯帝国

一开始俄国只是一个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国,其帝国的地位并不被欧洲承认。1696年,年轻的彼得一世成为沙皇,一开始他为了保护南方的国界而开始对抗鞑靼和奥斯曼帝国。为了继续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彼得开始到欧洲寻找盟友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拜访了勃兰登堡、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

为了增加与西方交流的机会和寻找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停战,并对当时欧洲最强国家之一的瑞典宣战。在芬兰湾的纳尔瓦,瑞典军证明了俄国军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幸运的是,瑞典在这时陷入了波兰王位的争夺当中。在这喘息的时间,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军队;当两支军队在1709年在波尔塔瓦再度相遇时,俄国击败了瑞典。大北方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721年,瑞典签署了《尼斯塔得条约》,俄国终于得到了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以及与西方交流的窗口。

[编辑]俄国的扩张和成熟

叶卡德琳娜二世时代可以说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二个强盛期,帝国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当大的新版图。1768年,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俄土战争爆发,在1774年以《凯纳甲湖条约》的签订而结束。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的鞑靼则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而叶卡德琳娜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1792年战争结束,俄国将其势力伸入巴尔干半岛;虽然奥斯曼帝国没有被俄国完全赶出欧洲,但已不再是俄国的严重威胁了。在西方,俄国则趁着波兰国势日虚之际,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编辑]拿破仑战争

身为一个欧洲的主要国家,俄国也无法避免的参与了与拿破仑法国的战争。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又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能回到他们的祖国。在法国军撤退之际,俄国军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编辑]向远东扩张

俄罗斯帝国,1866年

深绿:正式领土;淡绿:势力范围早于17世纪,俄国已积极向远东扩张,并与中国的清朝政府发生冲突。中俄分别于1689年和1727年签署《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立边界,但这并未阻止俄国的野心。1858年5月,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际,俄国以武力威胁中国签署《瑷珲条约》,以黑龙江为边界。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俄国更把整个外东北及库页岛吞并,并获得海参崴这个不冻港,以扩展其于西太平洋的影响。另一方面,俄国亦企图将势力染指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与日本展开争夺。1875年5月7日,日本与俄国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俄国把千岛列岛北部给予日本,换取库页岛的主权。19世纪末期,向清政府租借大连,成立关东州。俄国亦藉得到了东清铁路的建筑权对中国东北地区进一步侵略,意图建立“黄俄罗斯”。[来源请求]

俄罗斯在北美洲亦曾经占有土地,但在1867年将其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编辑]占领中亚

俄罗斯最早向中亚的活动,是彼得大帝时代,当时已向希瓦汗国扩张。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在伊格纳契夫怂恿下,向中亚扩张。由咸海出发。前往希瓦与布哈拉。这二国成为附属国。1864年,攻打浩罕与塔什干,1877年,占有全中亚。

[编辑]改革和革命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对俄国来说是一个危机时期。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俄国与西方的发展相差越来越大。虽然帝国的人口较任何一个欧洲发展国家都多,但大部份都是贫穷的农奴。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更导致民心对皇权丧失信心,俄国境内不断发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摧垮帝国的最后一击。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所取代。

(下图是1721年–1917年时期的国徽.)

‘叁’ 我想知道俄罗斯的战争史,它是如何从一个小国发展到如今的疆域

俄罗斯历史分为四个时期:留里克王朝、罗曼诺夫王朝、苏联、俄罗斯联邦。

一、留里克王朝

西元六世纪时,居住在第聂伯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以波利安人为中心形成部落联盟,因其居住在德聂伯支流罗斯河两岸,被称为罗斯人。蒙古人将罗斯转音称为“俄罗斯”。
九世纪时,来自北欧的瓦良基人首领留里克征服了罗斯人,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882年,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辅,称为基辅罗斯。此时阶级与贫富虽已出现,但农村公社制依旧根深蒂固存在了近八百年,成为俄罗斯民族的一个显着特色。
王朝初期,对内实行索贡制。每年春夏两季,俄罗斯大公率领亲兵向平民商人征收手工业品、蜂蜜、蜂蜡等物品。到十一世纪,罗斯人才从原始生产力转变为封建制度。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基辅罗斯不断通过战争扩张。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让全体罗斯人受洗,改信东正教,抛弃多神教信仰。
改信东正教的罗斯加强了与西欧、拜占庭的文化融合。基辅成为连接东方西欧之间的交通要道,随着商业的发展,手工业开始在罗斯发展进来,基辅城内开设了锻造刀剑的作坊。
基辅罗斯成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城内建筑了辉煌的皇宫、威严的教堂、牢固的城墙,着名的苏菲亚教堂。

蒙古人统治时期
十一世纪后半期,由于王位之争和各地原始农奴制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波兰、北欧、西欧民族的入侵,基辅罗斯造成分裂。
十二世纪时,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蒙古人,凭藉他们骠悍的骑兵,灵活多变的包抄、围堵战术、铁血纪律、纵横欧亚大陆。他们每个骑兵拥有两匹马,饥食马肉,渴饮马血,日夜行程二、三百公里。蒙古人所到之处,城市化为灰烬,人民血流成河。他们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中国本部(含蒙古)是大汗直辖之地,是为元朝。伊儿汗国包括伊朗、阿富汗、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察哈台汗国包含中亚大部分地区,金帐汗国统领北亚、东欧。印度汗国涵盖南亚。蒙古帝国势力一度达到亚平宁半岛、希腊半岛、波罗的海、德意志、波兰、印尼群岛。除了日本、英国、西欧和一些偏远岛屿,整个欧亚大陆都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1240年起,罗斯王公和教会成了金帐汗国的奴仆。罗斯各城最豪华的房子里住着大汗的代表,他们催取税收,发布命令,王公和神甫各个低声下气,唯恐侍奉不周,每年各个王公定期朝拜大汗,领取浩命,作为自己统治的凭证。
蒙古人二百四十年的统治,使俄罗斯经济、文化、发展停滞不前。十三、四世纪时,被毁的城市开始重建,手工业、农业开始恢复,商业的发展也加强了罗斯各地的联系。
蒙古人的统治越来越不能为罗斯人民忍受,随着各地王公势力的兴起,他们迫切需要取得独立地位。教会势力和商人、农奴主想从大汗手中获取收税权力,平民百姓也把自己的苦难原因归结为蒙古人。
十四世纪蒙古人从中国退出后,又在中亚、印度等地遭到重大失败,加上各王公之间内哄,导致金帐汗国开始衰落。
十四世纪时,莫斯科公国兴起。莫斯科地处欧洲,远离金帐汗国统治中心,又有森林沼泽掩护,大批罗斯人在那里找到避难之所,莫斯大公运用权谋从金帐汗国大汗那里取得了淩驾其他大公之上的权利,以大汗之名大大加强了自己的威望。
1480年,伊凡三世打败蒙古人。罗斯脱离蒙古统治。

罗斯受蒙古统治,学到了优良的军事技术,继承了金帐汗国广大领土以及残酷的专制制度。从此罗斯人几百年都无法明白,什么是"自由"、"平等"、"民主"。西欧重现个体价值的启蒙思想无法被罗斯人了解,他们将"自由"当做无法无天,"平等"当做"均贫富",而民主不过是"人民当家作主"。罗斯走向了既非西欧又非东方三大文明(中国、伊斯兰、印度)的方向,他们自称是"欧亚人"。
长期的战争形成了俄国人的流动性格。贵族打仗、农民种地,

"民族的流动性格"、"专制"、"农村公社"成了俄罗斯的三大痼疾。军役贵族阶层的相对扩大,使农村劳动力缺乏,罗斯走向了"农奴制"的道路。
伊凡雷帝(1533-1544)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制度,打击、削弱贵族势力,连年征战,扩大版图。
1598年,留里克王朝绝嗣,波兰人大规模入侵。俄罗斯人纷纷起义,打击波兰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的独立。

1605年,戈都诺夫突然死亡,罗斯,进入“混乱时代”。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才终告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即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

二、罗曼诺夫王朝

罗曼诺夫王朝始于1613年,第一位沙皇为米哈伊尔,他的皇位不是传来的,不是抢来的,也不是偷来的,可以说是捡来的或请来的。米哈伊尔的姑婆是沙皇伊凡的皇后,米哈伊尔的父亲虽然曾得过沙皇重用,但早已遭恶运,双亲被强迫分开,皆被贬入寺院为僧为尼,米哈伊尔因此在寺院中长大。父亲重去投军又被德军俘虏。沙皇伊凡之子无后,死后俄国陷入混乱15年。从伊凡苛政到乱世,罗斯人的日子并不好过。但罗曼诺夫家族最后却终于时来运转,一些东正教会和俗世人士请尼姑母子出庙,立米哈伊尔为沙皇。16岁的米哈伊尔的皇位据说是众权贵感念他的姑婆-伊凡皇后-的德行而来。米哈伊尔掌政之后,于1619年将父亲从德国俘虏营赎回,把治国实权交给父亲。当时俄国皇室想与欧洲其他王族攀亲,却到处碰壁,有些王室连米哈伊尔的父亲派来的求亲者都不接见。欧洲王室看不起的不只是新沙皇。当时欧洲国家以自我为中心,鄙视俄国,将之排斥在欧洲之外,视俄国为亚细亚国家。罗曼诺夫家族成员虽然为皇权有过不人道的争斗,可是在富国强兵,和“欧洲化”(彼时俄国“现代化”的代名词)的过程中却是一致的。其中以彼得大帝和凯萨琳二世影响最大。

虽是米哈伊尔的孙子,彼得大帝的皇位却得来不易。他的父亲阿列克赛,1645年米哈伊尔去世后也在16岁时即位为沙皇。阿列克赛与第一任皇后生的多个子女中只有两子一女存活,两个儿子体弱多病,小儿子先天痴呆。彼得的母亲与沙皇所生的子女中只有彼得活到成年,且身体强壮。彼得的父亲去世之后,他的异母长兄继位。6年后去世,无子嗣。权贵们决定立10岁的彼得为沙皇。但是,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靠宠臣和宫庭卫队逼权贵们增立比彼得年长的痴呆为共同沙皇,以年龄为排序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要立索菲娅为摄政王。索菲娅也推行过一些欧化措施,也让自己的宠臣带兵打仗,但成效不大。少年彼得喜好西方文化。常到莫斯科的外国使馆区,耳闻目睹了西欧文化。他身材高大,脾气暴燥,喜玩军事游戏,自组两个团,从使馆区招来外国“军事顾问”,从国库中领取枪炮。1689年,17岁的彼得靠着已有一千官兵的这两个团逼索菲娅退位,进尼姑庵。

彼得掌权后,于1697年派一使团一起出访西欧,(刚开始假装为一小军官),一年半中亲眼目睹西欧各方面实情,医院,博物馆,天文台和各式工厂,包括制币厂、军工厂,彼得最爱看的是造船厂,包括荷兰和英国的,在当时最好的一个英国造船厂待了六个星期。彼得回国后,推行“全盘西化”。衣服款式改穿西欧式的,臣民须剃须(这在当时为势力强大的教会所反对的),设立第一个俄国解剖博物馆。

彼得推行政治改革、鼓励工业化、安内攘外,陆军越战越勇,海军也从无到有,先在陆地上,后以第一个波罗的海舰队在海上,打败当时的强国瑞典,也战胜过奥斯曼帝国。俄国从瑞典这个以前大不在意自己的国家手中夺得一片靠波罗的海的土地,成了俄国西部。在这片土地上,彼得大帝下令设计建造圣彼得堡。其后多半时间,俄国首都也被移到圣彼得堡,而不是莫斯科。

彼得大帝在位期间,以严刑治贪官污吏,但是腐败问题还是愈演愈烈。他遇到了皇位继承的问题。他与第一任皇后的关系在婚后几周内就生变,虽有一子,但彼得从西欧回来不久就将她赶进尼姑庵。后来他从亲信大将门切尼可夫那里转来一位出身低微的立陶宛女子,对她大加宠爱,以至她成为有子女参加婚礼的人的榜样,即是先生育子女而后结婚。第二任皇后生的四子和六女多半早逝,最后剩下两女。第一任皇后所生之子后来以企图谋反父皇之罪,被判决死刑。直到彼得大帝于1725年驾崩,第一任皇后所生之子留给彼得的一个孙子只有9岁。最后,在彼得大帝没有明确遗嘱的情况下,有权贵翻到了一纸彼得大帝赞扬其皇后辅帝有方的信件,作为皇位传给彼得的第二任皇后的理论依据。第二任皇后继位后就是凯萨琳一世。她靠门切尼可夫的辅佐在位2年。因无子嗣,死后传给彼得大帝第一任皇后所生之子留下的这时已11岁的孙子(彼得二世)。但他在位不到3年即去世。此后皇位继承陷入一片混乱。

凯萨琳一世与彼得大帝所生的次女伊莉莎白想继位,未果。因为彼得大帝痴呆的哥哥(伊凡五世)的后代女儿中有一位嫁到中欧小公国因为守寡而回俄国的安娜,最上层的权贵立她为女皇,附带要她在一个秘密协议上签字,即所有的大事都要经这几个人的同意。安娜女皇先是答应,但很快就撕毁了协议。可惜她揽权有术,治国无方,她请了许多她所嫁去的德国小公国的外国人出任多个要职。她有的是外观的欧化而缺乏对国力的推进。

安娜在位十年(1730-1740),死后传位给亲姐姐的三个月的孙子(伊凡六世)。刚满一年,凯萨琳一世与彼得大帝的女儿伊莉莎白在宠幸和宫庭卫队支持下推翻了摄政王,废小沙皇并将他终生囚禁,伊莉莎白遂自任为女皇。

伊莉莎白女皇在位二十年(1741-1761),重新推动其父彼得大帝政策。在“七年战争”中打败了普鲁士,在文化上发展了俄国文化新时期。罗曼诺索夫和苏马罗科夫都是出身于伊莉莎白女皇时代。出身渔夫的罗曼诺索夫被公认为俄国第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化学物理各领域中都有杰出表现,他多才多艺,普希金称之为历史学家、力学家、化学家、矿物学家、艺术家和诗人。出身贵族的苏马罗科夫在文学和戏剧方面为俄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伊莉莎白女皇接受罗曼诺索夫建议,在1755年设立了俄国第一所大学,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莫斯科大学。经过伊莉莎白时代,彼得大帝开创的文化上的西化在俄国贵族阶层被普遍接受,甚至是造成“崇洋媚外”,也加大了贵族阶层与平民之间的差异。在传宗接代上,伊莉莎白把自己的亲姐姐的儿子彼得从外国接回,帮他娶了中欧另一小公国的妻子凯萨琳。伊莉莎白死后,彼得三世继位不到半年,凯萨琳在宠幸和宫庭卫队支持下逼自己的丈夫放弃皇位,自立为女皇,是为凯萨琳二世。她的宠臣们找藉口挑衅已经被关的彼得三世,将他杀害。正式宣布他的死因是“急性肠痉挛尽力医治无效”。

凯萨琳二世与罗曼诺夫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为一德国人,不放心已被关了近二十一年的十五个月起就被伊莉莎白废了皇位的伊凡六世。他从小就为亲姨婆和母亲背罪,被表姨婆关起来的青年,最后被表姨指使的人杀了,做了生于皇族之家而歹命的例子。

凯萨琳二世也称为凯萨琳大帝,在位三十四年(1762-1796),虽是德国人,却使俄国人长了民族气慨。继位初期先整顿军队和国家,宠臣波登金建造新城市,协力建造黑海舰队。稍后镇压了农民起义,以后战过奥图曼帝国,瓜分了波兰,扩大了俄国版图。在“西化路线”上,熟悉西欧文化的她更新法律,送贵族青年留学,引进西欧文学、哲学。凯萨琳大帝以金钱和权力来支持外国和本国的“知识份子”,让他们出版图书。她喜欢法国的伏尔泰,西欧的艺术品。此时西化风气在俄国盛行的程度也更家普遍,而不再局限于大城市了。

在以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情况下,凯萨琳二世给了贵族庄园主较多优待,想巩固他们对外国来的女皇的忠诚或支持。她也利用自己的众多宠幸中的一些人来辅政。其中以波登金最有成效,而最后一位小她近四十岁的朱波夫,大误她的国事却不为察觉。凯萨琳二世后期在面临自己起初大力提倡的西化思想带来“持不同政见”的情况时,却不能容忍。拉基谢夫、诺威科夫等一些出身贵族但却不满现实的作家,因为在作品中敢于描绘俄国农村现状、讨论不同意见,或被流放西伯利亚,或关监狱。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凯萨琳二世更是下令停止翻译包括一些以前她自己提出要翻译成俄文的西方着作,禁止出版包括以前她提倡引进的书。从此,一场最初由沙皇开始的自上而下的西化过程,在政治和思想方面民间开始超前,而且开始了与沙皇政权有了利益冲突。在沙皇政权最得意之时,埋下了最终被推翻的种子,虽然这个过程又经历了一百多年。十九世纪的俄国沙皇,最令人难忘的是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的战争(“第一次卫国战争”,1812年先失莫斯科,1814年攻下巴黎)。十九世纪的俄国在民间也活跃起来。大批才子,包括:诗人普希金,作家卡拉姆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杜斯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评论家别林斯基,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等。

虽然保罗一世解决了罗曼诺夫家族内部传位的问题,但是沙皇家族“小团体”与觉醒中的广大民众的关系却一直没有解决。亚历山大一世曾试图创立宪法,行政改革,却放不下绝对权力。有些参与协助谋划的知识份子后来遭到流放。亚历山大一世后期因对宗教狂热,神秘死于外地。尼古拉一世继位,“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的青年军官最后被沙皇以武力镇压。尼古拉一世在军事和政治上精治俄国,建立一套刊物审查制度,亲自招来普希金给他的作品“提建议”。他一面“平反”和起用被流放的人士,一面建立专门机构来监视全国的可能政见异议者。他也让自己的“精英”(包括一个前流放分子)提改革建议。虽然这些措施在西欧都没有阻止皇权倒台,沙皇总是相信俄国有俄国的国情,这个国情当然也是沙皇自己的版本。尼古拉一世对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聘请老师教导,让他年青时游历俄国许多地方,到欧洲各个国家,并直接参政。

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推行重大改革。他在米留丁协助之下推出解放农奴法,收买庄园主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他也由米留丁兄弟等协助连续推出行政、法律和兵役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法案。亚历山大二世是唯一在位时被革命党人杀害的沙皇。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继位后在经济发展上萧规曹随,而在政治上却全面倒退,革命党人和自由派人士,学生,职员,农民一概严厉打压,得到了表面上的稳定。亚历山大三世最后死于肾炎。

亚历山大三世高压下得到的稳定,至儿子尼古拉二世终于维持不了。1905年俄国暴发大罢工、罢市、罢课,尼古拉二世靠武力镇压后竟然认为俄国民众应该觉得对不起他们的沙皇。一些上层人士建议的改革,他不采纳或改革太慢、太少,沙皇听信皇后。在国家形势巨变的时代却感觉迟钝,热衷于皇后形成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包括庸才和怪人(如“农民圣人”拉斯普丁)。等到1917年二月革命暴发时,下层上层一齐造反,尼古拉二世在外地连家都回不去,在火车上被逼弃位。

‘肆’ 俄国农奴制是怎样废除的

公元一八五五年的秋天,俄国在与英法两国争夺奥斯曼土耳其的克里米亚半岛的战争当中最终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结,从而使得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这场俄国对外“扩张战争”的失败充分地暴露了其国内农奴制度的弊端,从而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矛盾。席卷俄国的“农民运动”最终还是爆发了,民主革命运动也随之掀起了高潮,其国内的一些资产阶级也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一些资产阶级还号召使用革命的手段来废除农奴制度、进一步的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这样子的一个呼声则变得更加的响亮。而俄皇亚历山大二世最终因为惧怕于其国内人民革命革命运动的这样子的一个巨大威力,并最终不得不于公元一八六一年的三月签署了废除其国内农奴制度的法令。而面对国内人民所发动的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运动,俄皇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考虑是否需要废除“农奴制度”。他在首都莫斯科与俄国国内的一些贵族地主们讨论是否需要废除农奴这一问题的时候这样说道:“与其坐等农奴通过其‘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来解放自己,倒还不如‘自上而下’的去解放农奴”。公元一八五七年的一月,他主持并召开了有关于如何来解放农奴的一个被称之为“农民事务的机密委员会”,并且开始着手拟定解放农奴的改革方案。不过,该方案的基本原则却还是要维护俄国国内的贵族地主们的利益。在最后审定方案的时候,他这样说道:“为了保护俄国贵族地主们的利益,凡是能够做到的一切都已经做到了”。公元一八六一年的三月五日这一天,由俄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签署的《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解放农奴的农民法令正式的颁布并执行。该法令中规定了农奴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得随意买卖农奴,不得对他们的婚姻以及其家庭生活进行干涉;农奴也享有着动产以及不动产、从事工业生产、商业经营等一些列的合法权利;农奴解放的时候,可以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从该法令正式颁布执行到公元一八六六年的时候,仅仅是在俄罗斯地区就先后拥有着多达两千多万的农奴获得了解放。俄国盛行了几百年的农奴制度的废除可以说得上是俄国历史的一次重大的转折,俄国的工业生产产量也随之开始迅速的增长,从而使得俄国成功的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遗憾的是,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却并不怎么彻底,还是仍然保留下来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这些封建残余一直到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爆发之后才被彻底的终结。

‘伍’ 为什么彼得大帝没有把俄国改成君主立宪制

彼得大帝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开启了大俄罗斯民族的统一和扩张时代,将俄罗斯带向了强盛。强盛的帝国,必有强势的君主。集权的君主有利于武力扩张与统一。君主立宪制则是当皇帝的强势受到了削弱和制衡时所采取的利益阶层相互妥协的产物。当皇室君主处于强势地位时,是不会轻易交出其无上权力的。

‘陆’ 俄国二月革命反对沙皇专制,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反战运动日益高涨。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后又因为临时政府的措施不当,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控制了局面。二月革命为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次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各国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本国反动政府,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高涨。

‘柒’ 曾经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罗曼诺夫家族灭亡了吗

灭亡了。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罗曼诺夫王朝结束。

罗曼诺夫王朝(俄语:Романовы,英语:Romanov Dynasty,1613年—1917年),是统治俄罗斯的第二个以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俄罗斯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

由于彼得一世的革新,俄罗斯迅速发展成为东欧的强国。并在大北方战争中一举打败俄罗斯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还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

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决定采取措施,于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俄国农奴制改革,通过改革,俄罗斯开始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路线。

1904年,在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罗曼诺夫王朝结束,1918年7月17日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叶卡捷琳堡与皇室家族一起被布尔什维克枪决。

(7)俄罗斯皇权是如何放弃的扩展阅读:

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代沙皇是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米哈伊尔的父亲费奥多尔·尼基季奇·罗曼诺夫,是伊凡四世的中央顾问,也是伊凡四世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的侄子。

1600年,米哈伊尔和母亲一起遭到流放。这是鲍里斯·戈都诺夫当选沙皇的结果,在1598年,他的父亲被诬告叛国。在长期的动乱和战争后,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在1613年2月21日被国民议会推选为沙皇,是为米哈伊尔一世。

米哈伊尔当时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暂时由父亲菲拉列特长老在幕后摄政。

‘捌’ 什么是沙皇统治俄国

沙皇(俄语:царь)是俄罗斯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称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为止,俄国的统治者一直都称为沙皇。

俄语中沙皇(царь)一词中的“沙”来自拉丁语凯撒(Caesar)的转音,царь就是“皇帝”的意思。中文则半音译半义译,翻译成“沙皇”。

在中世纪的俄罗斯,沙皇这个称号指最高统治者,特别是指拜占庭的皇帝,而在1240年左右以后则指蒙古大汗。

在15世纪,俄罗斯流传一种说法,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后,拜占庭帝国和皇帝的权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时期,大公称号显得权力不够大,于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此外,保加利亚早期的皇帝和20世纪的保加利亚国王也自称沙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俄国沙皇 - 历任俄国沙皇基辅罗斯

862—879年留里克

879—912年奥列格(882年迁都基辅,从此开始基辅罗斯的统治)

912—945年伊戈尔

945—962年奥尔加摄政(伊戈尔妻)

962—973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

973—980年雅罗波尔克一世

980—1015年弗拉基米尔一世

1015—1019年斯维亚托波尔克一世

1019—1054年雅罗斯拉夫一世

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其子三分天下,基辅罗斯解体。

1054—1073年伊兹雅斯拉夫

1073—1078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

1078—1093年弗塞沃洛德一世

1093—1113年斯维亚托波克二世

1113—1125年弗拉基米尔_莫诺马赫

1125—1132年穆斯提斯拉夫一世

穆斯提斯拉夫一世死后,罗斯完全进入封建割据时期。

1132—1139年雅罗波尔克二世

1139—1146年弗塞沃洛德二世

1146—1154年维雅切斯拉夫

1154—1157年尤里_乔治_多戈里奇一世

弗拉基米尔大公统治时期

1157—1175年安德列_安德鲁一世_伯格柳别斯基

1157—1176年迈克尔

1176—1212年弗塞沃洛德三世

1212—1217年,1218—1238年尤里二世

1217—1218年康斯坦丁

蒙古统治时期

1238—1246年雅罗斯拉夫二世

1246—1247年斯维亚托斯拉夫

1248—1249年迈克尔

1249—1253年安德列二世

1253—1263年亚历山大一世

1263—1272年雅罗斯拉夫三世(特维尔公)

1272—1276年巴西尔_瓦西里

1276—1281年,1283—1294年德米特里厄斯_季米特里

1281—1283年,1294—1304年安德列三世

1304—1319年米切尔(特维尔公)

1318—1326年尤里_达尼洛维奇(莫斯科公)

1326—1327年亚历山大二世(特维尔公)

1328—1331年亚历山大三世

莫斯科大公国

1263—1303年丹尼尔

1303—1325年尤里三世

1325—1341年

1331—1341年立陶宛伊凡一世(又称“钱袋”伊凡)

1332—1341年弗拉基米尔

1341—1353年西蒙

1353—1359年伊凡二世

1359—1389年季米特里_顿斯科伊(顿斯科伊意思为“顿河英雄”)

1389—1425年瓦西里一世

1425—1462年瓦西里二世(“失明大公”)

1462—1505年伊凡三世(伊凡大帝,1480年脱离蒙古统治)

1505—1533年瓦西里三世

1533—1584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1547正式称“沙皇”)

1584—1598年费多尔_狄奥多一世(1598年沙皇费奥多尔死,无嗣,留里克王朝告终。)

王朝混乱时期

1598—1605年鲍里斯_戈都诺夫

1605年费奥多尔_狄奥多二世

1605—1606年季米特里一世(伪沙皇)

1606—1610年巴西尔四世_叔伊斯基

1607—1610年德米特里厄斯_季米特里二世(伪沙皇)

1610—1613年伏拉斯基拉夫(波兰公)

罗曼诺夫王朝

1613—1645年米哈伊尔_罗曼诺夫

1645—1676年阿列克斯

1676—1682年狄奥多三世

1682—1696年伊凡五世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7—1730年彼得二世

1730—1740年安娜_伊凡诺芙娜

1740—1741年伊凡六世

1741—1762年叶丽萨维塔_伊丽莎白

1762年彼得三世

1762—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

1796—1801年保罗一世

1801—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

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

1881—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

1894—1917年尼古拉二世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对俄国来说是一个危机时期。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俄国与西方的发展相差越来越大。虽然帝国的人口较任何一个欧洲发展国家都多,但大部份都是贫穷的农奴。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更导致民心对皇权丧失信心,俄国境内不断发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所取代

‘玖’ 俄罗斯帝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俄罗斯帝国(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简称为俄国或沙俄。14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罗斯帝国诞生。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元老院授予他“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1917年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国土
19世纪末领土面积达到2240万平方千米,人口1亿多。首都莫斯科,1712年后迁至圣彼得堡直到1917年。

历史

彼得大帝和俄罗斯帝国

一开始俄国只是一个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国,其帝国的地位并不被西方所承认。1696年,年轻的彼得一世成为沙皇,一开始他为了保护南方的国界而开始对抗鞑靼和奥斯曼帝国。为了继续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彼得开始到欧洲寻找盟友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拜访了勃兰登堡、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

为了增加与西方交流的机会和寻找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停战,并对当时欧洲最强国家之一的瑞典宣战。在芬兰湾的纳尔瓦,瑞典军证明了俄国军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幸运的是,瑞典在这时陷入了波兰王位的争夺当中。在这喘息的时间,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军队;当两支军队在1709年在波尔塔瓦再度相遇时,俄国击败了瑞典。北方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721年,瑞典同意了尼斯塔得条约,俄国终于得到了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以及与西方交流的窗口。

俄国的扩张和成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二个盛世,帝国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当大的新版图。1768年,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俄土战争爆发,在1774年以凯纳甲湖条约的签订而结束。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的鞑靼则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而叶卡捷琳娜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1792年战争结束,俄国将其势力伸入巴尔干半岛;虽然奥斯曼帝国没有被俄国完全赶出欧洲,但已不再是俄国的严重威胁了。在西方,俄国则趁着波兰国势日虚之际,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拿破仑战争

身为一个欧洲的主要国家,俄国也无法避免的参与了与拿破仑法国的战争。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又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能回到他们的母国。在法国军撤退之际,俄国军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改革和革命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对俄国来说是一个危机时期。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俄国与西方的发展相差越来越大。虽然帝国的人口较任何一个欧洲发展国家都多,但大部份都是贫穷的农奴。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更导致民心对皇权丧失信心,俄国境内不断发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所取代。

俄罗斯帝国存在的历史意义

俄罗斯帝国是俄国人为了挽救落后的民族,唤醒俄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所建立的国家。他的存在仅仅不到2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俄罗斯从一个落后的、穷困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但他没能真正的解决俄国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另外,农奴制在这个帝国统治时期也没能真正的被废除,尽管1862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为俄国农奴的自由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几百年来歧视农奴的传统没能被改变。

作为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俄罗斯帝国没能完成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任务。因此,最终摧毁俄罗斯帝国的并非俄国资产阶级,而是平民和农奴。但是,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的变化。自1721年俄罗斯帝国成立开始,欧洲的任何国际政治问题,没有俄国的干涉,都是无法解决的。

俄罗斯帝国皇帝列表

1。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 1682——1721年为俄罗斯沙皇,1721——1725年为俄国皇帝。打败瑞典和土耳其。1721年加冕为全俄皇帝。他积极改革,是俄罗斯社会面貌向西方靠拢。他在涅瓦河上建立了新京都圣彼得堡。1725年死于尿毒症。皇位传给续妻叶卡捷琳娜一世。

2。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夫娜 1725——1727年在位,遵照彼得一世的志愿,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

3。彼得二世·阿列克谢耶维奇 1727——1730年在位,在位期间,罢黜彼得一世的宠臣阿·缅希科夫,首都迁回莫斯科。1730年死于天花,此后,罗曼诺夫王朝绝嗣。

4。安娜·伊万诺夫娜 1730——1740在位。俄国女皇,伊万五世沙皇和普拉斯科维亚·萨尔特科娃皇后的女儿。

5。伊万六世 1740——1741在位。登基时还不到1周岁。他的母亲是安娜·伊万诺夫娜女皇的外甥女。1741年被推翻。

6。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 1741——1761年在位。彼得大帝最后的继承人和最小的女儿。她发动政变,求进了摄政女皇和伊万六世。女皇知书而不识礼,为人乖戾暴躁。她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帮助普鲁士保住了西里西亚。还参加了七年战争。1761年死于圣彼得堡,王位传给外甥彼得·乌尔利希。

7。彼得三世·乌尔利希 1762年在位。彼得大帝的外孙。霍斯丁公爵卡尔·腓特烈的儿子。1742年从霍斯丁回到彼得堡成为大公和皇储。1744年娶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主索菲娅·腓特烈·奥古斯塔为妻。1762年继承王位,荒疏政务,而且狂热的模仿普鲁士的制度,他憎恶妻子, 结果招来了1762年的政变。他本人被囚禁在彼得—保罗要塞。1762年离奇死亡。

8。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1762——1796年在位。俄国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生于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1744年成为大公夫人。1762年发动政变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奉行扩张主义政策,发动了两次俄土战争、一次俄瑞战争和三次波兰战争。她和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一起瓜分了波兰的领土。在这些战争中,俄国完全获得了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口,领土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

9。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 1796——1801年在位。俄国皇帝,官方说法是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独子。1796年即位之后废除了大部分母亲所建立的制度。他狂热的仿效普鲁士的军事制度,遭到了贵族们的反对。1801年,保罗一世死于一次政治谋杀,罪魁很可能是他的儿子和继承人亚历山大大公。

10。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 1801——1825。俄国皇帝保罗一世的长子。出生在圣彼得堡。1801年策划了谋杀父亲的政变,同年成为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与拿破仑皇帝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反法战争。1811年亚历山大在莫斯科击败了拿破仑的60万大军,1814年和1815年分别在莱比锡和滑铁轳打败法军,迫使拿破仑两度退位。此后亚历山大一世成了欧洲的保护者和英雄。他信仰神秘主义,受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影响很深。1825年与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皇后到塔甘罗格疗养,结果离奇的死在那里。亚历山大娶巴登公主路易莎·玛丽娅·奥古斯塔(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为妻,他们只有两个女儿,他的王位由弟弟尼古拉大公继承。

11。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 1825——1855。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驾崩,尼古拉大公遂向王兄康斯坦丁大公宣誓效忠,但康斯坦丁自愿放弃王位,尼古拉就成了沙皇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为人残暴,对革命和起义采取坚决镇压的态度。他洞察到了农奴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但他的改革还仅限于不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的范围内。尼古拉一世把俄罗斯引进旷日持久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捞到什么好处,而是损兵折将,经济崩溃。1855年,尼古拉在战争的硝烟中去世。尼古拉一世是俄国第一位迎娶普鲁士王族的皇帝,他之所以违反祖制的娶了一位一等大贵族的女儿,是因为他当时并不知道会成为君主。他和妻子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卡·路易莎·夏洛特·威廉明娜(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共生有7个子女,长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12。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 1855——1881。尼古拉一世死后,亚历山大二世顺应时机的结束了克里米亚战争(1856),战争结束之后,面对国内愈演愈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于1862年颁发敕令,解除了农奴对农奴主的义务,但他们须得用大量的金钱“赎身”。尽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根本没有减轻农奴的负担,但它毕竟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为二月革命打好了基础。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十二月党人的未遂政变中被刺杀。亚历山大二世娶黑森—达姆斯塔特的马克西米连娜·威廉明娜·奥古斯塔·玛丽娅为妻,子女均夭折;后娶叶卡捷琳娜·多尔戈卢卡娅女大公,有数个子女。王位由次子亚历山大大公继承。

‘拾’ 苏联是如何瓦解的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冲击了高度集权的旧体制,却没有建立起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替代机制,因此,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弱化,随之而起的就是地方势力的扩大,而在苏联的国家结构中,地方势力大多与民族主义势力结合在一起,成为瓦解联盟国家体制的基本因素。

在苏联改革进程中,最早明确表现出分离倾向的是波罗的海沿岸三国。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决定,苏联的法律须经爱沙尼亚立法机构批准才能生效,由此开了加盟国家法律高于联盟法律的先例。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为抗议50年前苏德条约将其划入苏联范围而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约200万人手拉手组成长达600千米的“人链”,显示独立的决心。当年年底,三国共产党先后宣布自己为独立政党,脱离苏共。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本国独立,把民族分离运动推向新阶段。与此同时,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日趋高涨,甚至俄罗斯联邦也于1990年6月12日发表了“主权宣言”。

面临联盟解体的威胁,戈尔巴乔夫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即在确认各加盟国主权的基础上缔结一个新的联盟条约——“主权国家联盟条约”。1990年9月,成立了由各共和国主要领导人组成的起草委员会,11月23日,新联盟条约草案公布,供全民讨论。12月召开的苏联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围绕是否保留联盟的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最后决定重新起草新联盟条约,并将是否保留联盟的问题提交全民公决。1991年3月17日举行的全民公决结果显示,76.4%的投票人赞成保留经过革新的主权共和国联盟。(注:波罗的海三国、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等国议会拒绝执行全民公决决议,这些国家公民被禁止参加投票。)但是,此时中央政府和戈尔巴乔夫的权威和权力已经进一步削弱,联盟机构的决定已无法约束自行其是的各共和国。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增强了与戈尔巴乔夫抗衡的能力,实际上成为支配苏联政局变动的关键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企图维持原苏联国家体制的党、政、军领导人密谋发动一场政变,以阻止联盟国家的解体趋势,恢复中央集权体制。7月底,新联盟条约草案修订完成,预定8月20日正式开始签署。8月4日,戈尔巴乔夫赴克里米亚休假,计划19日返回莫斯科主持条约签署仪式。这时,密谋的政变付诸实施。

8月18日,策划政变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陆军司令瓦连尼可夫等人在莫斯科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要求戈尔巴乔夫下令实施紧急状态,如不接受就采取坚决措施。当天下午,由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到达克里米亚总统别墅,但戈尔巴乔夫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于是,政变者在当晚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8月19日晨6时,亚纳耶夫向全国宣布,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根据苏联宪法,由他本人从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随后,他又宣告,即日起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此期间国家的全部权力移交给紧急状态委员会。这时,部分军队已开进莫斯科,坦克包围了俄联邦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白宫。

“八一九”事件引起国内外的强烈震动。叶利钦指责政变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呼吁人民群众起来反击。19日下午,大批群众响应叶利钦的号召聚集在白宫前进行抗议示威,军队的坦克在人群中无法行动。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也纷纷发表声明,谴责政变行为,支持叶利钦。同一天,美国总统布什明确表态,不承认苏联新领导人,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在美国带动下,其他西方国家也以各种方式声援叶利钦,并向政变当局施加压力。由于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又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政变发动者很快陷于孤立,军队的分裂更使政变的目标无法实现。20日,苏联空军、空降兵、海军和战略火箭军司令都公开表示不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已被调入莫斯科的部分军队也发生倒戈,奉命进攻白宫的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则拒绝服从命令。到21日,政变失败已成定局。当晚,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为是非法的。戈尔巴乔夫也在当天恢复了与外界的联系,并发表声明,称自己已控制了局势,将立即返回莫斯科履行总统职务。次日凌晨,戈尔巴乔夫回到首都,随即逮捕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和其他一些参与政变的人员,并对党、政、军机构进行了清洗、改组。

“八一九”事件的结果与其发动者的愿望相反,进一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这一事件虽然以戈尔巴乔夫的复职告终,但真正的胜利者却是叶利钦。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已失去实际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成为按叶利钦意志行事的傀儡。8月23日,叶利钦下令,暂时中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没收共产党的财产。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他还下令,停止各政党在军队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通过决议,暂时停止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于是,执政七十余年的苏联共产党结束了它的存在,从组织上解体了。(注:苏共解体后,俄罗斯共产党继续存在,不久恢复活动,成为合法政党。此外,还有若干组织自称苏共的继承者,但统一的苏联共产党未再恢复。)

苏共的解体是苏联解体的前奏。由于失去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核心,残存的中央政府已没有力量阻止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继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在“八一九”前宣告独立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8月21日和22日也宣告独立。尤其是8月24日乌克兰宣告独立引起了其他共和国的连锁反应,短短一个月内,又有7个共和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相继宣告独立(土库曼和哈萨克分别于10月和12月宣告独立)。面对这种局势,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总统为维持一个最低限度的联盟作了最后的努力,他与各共和国领导人频频会谈,试图恢复被“八一九”事件中断的签署新联盟条约的进程。然而,这时乌克兰等国已经决心走向彻底独立,它们对留在一个联盟框架内已不感兴趣。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已经决定抛弃戈尔巴乔夫及其主持制定的联盟方案,准备自己另搞一套。12月1日,乌克兰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90%的投票者赞成完全独立。12月3日,叶利钦宣布承认乌克兰独立。12月7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在明斯克会晤,叶利钦提出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构想,得到另两位领导人的赞同。12月8日,在布列斯特郊区别洛韦日森林的一个别墅里,三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正在停止其存在”,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前苏联各机构在联合体成员国境内的活动予以停止”。协议规定,独联体是独立国家间的协调联合组织,不具有联盟国家性质,不设议会、中央政府和总统,也不建立统一的军队。协议还规定,独联体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前苏联的成员国和其他赞同其宗旨的国家均可参加。独联体的成立使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方案彻底破产,三个斯拉夫国家的领导人决定了苏联的最终命运。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和中亚五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等六项文件,正式宣告11个原苏联共和国以创始国身份自愿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与此同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把“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7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降下;7时45分,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升起,克里姆林宫换了主人,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皇权是如何放弃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