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因为什么原因失事
核潜艇号称水下幽灵,是三位一体核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威慑力。核潜艇虽然是高科技的化身,也被各个大国寄予厚望。但是,实际上它们自从诞生以来根本没有参加过什么像样的海战。直到今天,绝大部分核潜艇仍然是寸功未立,反倒接二连三地发生重大事故,累计造成六百多人丧生,而且严重威胁了海洋坏境。
从苏联到俄罗斯,核潜艇在这个国家的发展之路已经走了几十年。不论俄罗斯海军官兵如何努力,却都因为“贫穷”这个天灾而寸步难行。
在本世纪初,一位俄罗斯海军上将曾经这样痛心疾首地说“俄罗斯海军正在慢慢死去!”库尔斯克号的悲剧只是整个俄罗斯海军的缩影,透过这起事件,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海军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资金短缺。如果有充裕资金的话,北方舰队又怎么会把救援装备外租,怎么会把潜水员队伍解散呢?
㈡ 有人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被美国核潜艇用鱼雷击沉的,可信度有多少
不是很高,因为没有人看见这个潜艇到底是怎样被击沉的,一切都只是猜测罢了。
㈢ 库尔斯克号海难是怎么回事
1956年,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从那时起到现在,美、俄、英、法等国共建造和发展核潜艇五百余艘。之后,核潜艇事故便频频发生。其中,已知核潜艇沉没的恶性事故就达十七起之多,并造成六百多名艇员丧生。据统计,前苏联海军核潜艇沉没十三艘,占百分之七十五,死亡艇员达五百多人。六十年代以前,美国海军也曾发生过三次沉艇事故,但七十年代后,随着核潜艇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强艇员的严格训练和管理,使潜艇安全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近三十年来没有发生过此类恶性事故。然而,在1970年之后的30年中,世界沉没的十艘核潜艇全部被前苏联和俄罗斯囊括,其核潜艇事故如此之多,令人胆寒。仅1992年俄罗斯建国以来,就发生了七次核潜艇事故。是什么原因导致苏俄如此频繁的海难事故呢?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前苏联核潜艇数量曾一度达到二百五十多艘,几乎占世界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事故发生的概率自然会大一些,这是冠冕堂皇的客观原因。但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忽视,比如核潜艇质量问题,可靠性、可维性和不沉性标准问题,艇员的训练、管理及组织纪律问题,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及紧急救援问题等等。
潜艇的下潜与上浮主要是依靠向艇内水柜中灌水和排水来实现的。所以,只要动力系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就可以产生高压气,吹除进入艇内各舱室或水柜中的海水,从而使潜艇上浮到水面。前苏联潜艇曾经多次发生事故,但连人带艇一起沉入海底的恶性事故还很少见。事故发生后通常都是紧急浮出水面,再确定抢修方案。
库尔斯克号为何在事故发生后不紧急上浮,反而紧急下潜并坐沉海底呢?初步分析有三种可能:一是事发突然,完全来不及采取措施。艇内人员可能正在按照预定科目进行正常演练,各舱室之间的水密门没有处于关闭状态,艇首突然发生的大爆炸使艇员们茫然不知所措,全艇顿时乱作一团。这时,在巨大的压力下,汹涌的海水从炸毁的一、二舱突然涌入其他各舱,使艇内进水过多而迅速沉没。二是爆炸后艇内采取了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一、二舱爆炸并灌入海水之后,潜艇首部迅速下沉,在下沉过程中,艇员紧急关闭各舱水密门,结果可能只有尾部两、三个舱室被保护下来。这时核动力系统仍在工作,但由于大部分舱室已经进水,即使是吹除部分舱室的海水也不能上浮,所以艇员紧急关闭了核反应堆,以防止造成核泄露。三是对事故判断错误,处置措施不当。此次演习过程中可能预先设置了潜艇事故及紧急抢救的训练科目,库尔斯克号有可能在事故发生后错误地判断了形势,并继续按照事先规定的训练要求先坐沉海底,再实施自救,结果错过了最初的自救时机,迅速沉没。
潜艇出事主要是火灾、碰撞或触礁等事故,火灾多由艇内故障引起,碰撞多是敌对双方相互跟踪距离过近引起,触礁则是操作不当所致。碰撞是潜艇事故中较为频繁的一种,主要是潜艇与潜艇,或潜艇与水面舰艇及水中漂浮物(如反潜网、渔网、水障、水雷等)相撞。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海军的潜艇经常在公海上进行相互追逐和跟踪,以窃取潜艇水声信号和对方潜艇的技术机密,录取下对方潜艇的水声信号之后,就可以存入数据库,用来分析判断对方的潜艇型号,也可将其输入水雷等水中兵器,在水下自动控制对潜艇发起攻击。1986年10月,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美国一艘核潜艇在执行跟踪任务时就与前苏联核潜艇相撞,导致潜艇破损后上浮。类似的事件很多,基本上两艇相撞后遭受损坏的总是前苏联的潜艇,西方潜艇看来更结实一些。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说,过去三十年来,俄国同外国潜艇相撞的事件共发生了十一次,其中十次是与美国海军潜艇相撞。
潜艇触礁搁浅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1981年10月27日,前苏联海军二千三百五十吨的W级常规潜艇潜入瑞典海上禁区搜集情报,不慎在距基地十五公里处触礁后搁浅。瑞典海军反潜飞机、直升机、潜艇和水面舰艇全面出动,里三层外三层把W级潜艇围了个水泄不通。该艇多次试图逃离,但因损坏严重,结果还是在深水炸弹的轰击下被迫浮出水面。艇长和一名军官在被传讯时坚持罗盘失灵和导航有误造成搁浅。11月6日上午,两艘拖船在瑞典海军六艘舰艇和两架直升机武装押送下,将W级潜艇拖向公海,驱逐出境。俄罗斯在外交上丢了面子,不得不向瑞典政府赔礼道歉,并支付了二十六万美元的救助费。
库尔斯克号潜艇因爆炸而沉入海底的说法看来是没有疑义的,关键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潜艇的大爆炸?最可能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艇内发生严重火灾,高速航行时撞上暗礁,在潜望镜状态航行时撞上吃水很深的商船底部,与潜艇相撞,艇上发生爆炸,撞上二战时期布设的锚雷,遭到鱼雷的攻击或误击等等。在这些原因中,利用排除法可先排除几种可能:由于库尔斯克号处于进行航行管制的军事演习区域,所以与商船相撞的可能性较小;由于普京政府与北约表示缓和姿态,且处于和平时期,所以西方国家使用鱼雷攻击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有锚雷,可能早就被过往船只撞上了,不可能五十多年没有船只经过那一带海域;潜艇爆炸水深在二十米左右,那片海域水深在一百米以上,而暗礁多在浅海一带,所以触礁的可能性也不大。现在,剩下的原因就只有三种可能:火灾、撞艇、武器爆炸。
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无论是先发生火灾后引发爆炸,还是先爆炸后引发火灾,艇内曾经发生过不可挽救的火灾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推论。如果像Y级潜艇那样先发生火灾后引发爆炸,潜艇本来是有足够的时间上浮的,它没有上浮说明最初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爆炸后引发火灾,从而造成二次或三次爆炸,使潜艇彻底破损沉没。
与其他潜艇相撞也是合乎逻辑的推论。首先,在美苏争霸时期,双方潜艇相撞是经常的事,因为都想获取对方潜艇的水声特性。普京执政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海军演习,很难说北约不派潜艇跟踪搜集情报;其次,潜艇为了达到隐身效果,都在外壳上涂敷了厚厚的吸声涂料、消声瓦或隐形橡胶等,从而使对方潜艇发现自己的距离缩短。同时,潜艇的水下航速却大大提高,一般可达三十至四十五节(一节等于一点八五二公里)。本来眼神儿就不好,如果跑的速度过快,在相互跟踪的过程中相撞的概率确实很高,因此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如果真的有潜艇与之相撞的话,究竟谁的潜艇会与库尔斯克在北冰洋进行水下之吻呢?看来只有美国的洛杉矶级和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最有可能,即使是这两种级别的核潜艇,要是以全速与库尔斯克号相撞,理论上讲倒霉的该是自己而不应该是库尔斯克,因为库尔斯克的吨位足足比它们大一倍还要多,而且有闻名遐迩的双壳体结构。不过,也有例外,1970年6月,美国一艘鲟鱼级核潜艇在太平洋上与前苏联K-108号核潜艇相撞,结果美国核潜艇只是潜望镜和天线等部位受到轻微损伤,而K-108的外壳则被撞出一个大洞,连推进器也严重受损。再说,法国的核潜艇太小,北约其他国家又没有核潜艇,常规潜艇与之相撞有点像鸡蛋碰石头,没有用。所以,看来与潜艇相撞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艇内武器爆炸似乎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
艇内武器爆炸主要可能是鱼雷、反潜导弹和水雷引起。奥斯卡级核潜艇I型主要装备二十四枚SS-N-19潜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射程四百六十公里;配有SS-N-15和SS-N-16反潜导弹,备弹三十二枚;设有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五三型鱼雷;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六五型鱼雷,备用鱼雷二十四枚。Ⅱ型配备的主要武器和I型基本相同,只是后续艇可配装二十四枚改进的SS-N-24潜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是对地攻击型,可利用飞机和卫星进行引导,射程远达四千多公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奥斯卡级核潜艇导弹配置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潜艇都不同,人家的导弹都是放在耐压艇壳里面,要么垂直发射,要么就利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奥斯卡级则别出心裁,它的二十四枚导弹垂直发射筒分两列布置在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之间,每列十二具,倾斜角四十度。每两个发射筒为一组,共用一个发射井孔,井孔长约六点五米,直径二米,井盖是向外翻折或是移动式的。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采用水滴形线型,为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双壳体结构。指挥台围壳长约三十二米,在围壳内设有漂浮救生舱。1型艇内分九个舱室,采用小分舱结构,Ⅱ型艇多设一个舱室。这样的舱室布局,可确保一个舱室进水后全艇不沉没。人员都在耐压壳体里面,非耐压壳体主要放置导弹,且与海水相通。由于导弹发射筒分置艇体两侧,所以使潜艇宽度达十八点二米,但耐压壳直径很小,只有约八点五米,这样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就有三至四米的间隔。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设想当敌人发射的鱼雷在触及非耐压壳体爆炸后对耐压壳体内的人员和设备基本不形成威胁,因而是一种公认的十分独特的设计。即使是潜艇中部命中一枚鱼雷,这枚鱼雷也必须穿过外壳、耐压的导弹发射筒和厚达三米的海水,然后才能到达耐压壳体,这时鱼雷的危害已经减小到很微弱,所以该级潜艇的防护能力是很强的。
冷战时期,奥斯卡级核潜艇曾经让美国及北约伤透了脑筋,为了对付它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机和金钱,也不知道做了多少试验。库尔斯克号——奥斯卡级中最新服役的这样一艘现代化核潜艇,为何像纸糊的一般,三下五除二就沉到海底?而且一百一十八人就这样不声不响地魂归北冰洋了,这究竟是为什么?有分析认为是巡航导弹爆炸,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二十四枚巡航导弹不是装在耐压壳体内部而是装在其外部,即使是巡航导弹爆炸了对耐压壳体的毁损也不会有这么大、这么快,因为潜艇不仅有耐压壳体的坚固防护,而且也有内外壳体之间海水的阻尼作用。另外,巡航导弹是装在一个耐压容器中,与艇内所有组件都没有瓜葛,且只有出水后发动机才点火,所以水下爆炸的概率极小。也有分析认为,是车臣反政府武装搞破坏,派人在艇内预装了炸药。这种猜测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一万四千多吨的潜艇起码需要数百吨TNT当量的爆炸威力,还必须是在鱼雷发射管、指挥台围壳等关键部位爆炸才能使之沉入海底。如果车臣恐怖分子真能做到这一点,把大量的炸药搬上潜艇而且布设好、安装好定时爆炸引信等,其本事也有点太大了,这样的话俄罗斯海军的保卫能力、组织纪律性及安全防护能力就更值得怀疑了。
目前正式调查结果尚未出来,但似乎有两种可能性最大:一种是鱼雷爆炸。鱼雷是一种装有战斗部、能自行推进和控制的水中兵器,实际上是一种水下导弹,鱼雷一般采用电动力和喷气动力推进。鱼雷是一种长七、八米的大型武器,装在潜艇首部的鱼雷发射管中,备用雷排列在前部的鱼雷舱中便于再装填。潜艇发射鱼雷之前,必须首先打开耐压艇壳外部的鱼雷发射管外舱盖,让海水流进发射管中来,然后再点火发射。这样鱼雷便可顺利出管并按照预定程序追踪目标,直至爆炸。鱼雷分战雷和操雷两种,前者装有四、五百公斤炸药,后者则不装炸药,主要用来训练。库尔斯克号参加演习,发射鱼雷的训练科目必不可少,关键是使用什么鱼雷?战雷还是操雷?如果是装有战斗部的鱼雷,或者是新研制的一种鱼雷利用训练机会进行水下试射,结果在发射过程中可能由于发射管前舱盖故障,向外打不开,但艇员对此故障没有意识到便按压了发射按钮,结果导致鱼雷在本艇首部爆炸。如果是战雷,一枚就足以摧毁全艇,因为是艇内爆炸,危害巨大而且无法控制。即使是操雷,如果采取喷气动力推进,也有可能造成发射舱内起火,从而引发鱼雷或水雷等其他武器爆炸。此外,在军事演习中是否俄罗斯海军的其他舰艇在失事海域附近发射过鱼雷,有无鱼雷误击库尔斯克的可能?俄罗斯的鱼雷比较厉害,如果命中一枚足以使之沉没。
另外一种可能是反潜导弹爆炸。反潜导弹也称火箭助飞鱼雷,其实就是在鱼雷的屁股后面装上了一部火箭发动机,在水下发射后出水,能够在空中飞行几十公里然后再入水攻击敌潜艇。这种武器和鱼雷一样,也是在鱼雷发射管中发射,故障现象可能是发射管外舱盖打不开,或者助推火箭在管内意外点火,但因整体被卡在发射管中而发生炸膛事故,从而把前舱炸烂,导致海水灌入后沉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一百一十八名艇员全部遇难,这在世界潜艇事故的记录中是绝无仅有的。奥斯卡级不是一般的潜艇,它是一艘曾经创造了许多神话的核潜艇,美国和西方对其十分畏惧,前苏联和俄罗斯也一直为此而自豪。为何当事故发生之后,却悄声地沉入海底,然后所有艇员便与之同归于尽了呢?这是一个世纪之谜,没有人能够解开,然而我们仍然可以试图分析一下。
首先,潜艇性能不佳。二次大战中,前苏联的潜艇技术水平与德国不相上下。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潜艇数量、技术和质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与美国潜艇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前苏联时期,曾经向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出售了二千多艘舰艇,其中潜艇达数百至一千艘。应该说,潜艇在俄罗斯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装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重大缺陷。冷战时期,前苏联潜艇数量是美国的四五倍,每年建造数量达十几艘,潜艇一直是前苏联的杀手锏装备。一九九二年俄罗斯海军组建之后,受经济所限,军费数额从过去的每年二千多亿美元骤降到四十五至五十亿美元,潜艇订货基本中断,库尔斯克号估计是前苏联时期已经开工建造的潜艇,后期建造工程和内部舾装可能在九二至九五年完成。这样一艘跨越两个时代、经历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不同待遇的核潜艇,在质量上很难说会有什么保证。所以,库尔斯克号是否是一种“豆腐渣工程”值得怀疑。即使是建造质量没有多大问题,维修也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服役五年来如果得不到正常维修保养,对于像鱼雷发射管这样敏感的设备是很容易出危险的。然而,俄罗斯舰艇的维修却一直存在重大隐患,因为缺钱,实际到位的维修经费只有预算经费的十分之一。艇员们在很长时期内都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七艘航空母舰有六艘被处理掉了,现在在深圳展出的那艘明斯克号才服役了十五年就当废铁给卖了,而服役期应该是二十五年。军队官兵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着落,何况潜艇这种不会说话的死装备?哪有钱去正常维修保养?所以,锈蚀、内外舱盖打不开、电路故障、经常失火等都是不足为奇的事故。偶然出于必然。潜艇很少维修,怎能不出事儿?据分析,最末尾的九舱本来没有进水,但水密门不密封,结果造成渗水,逐渐使舱内艇员因涨水和缺氧致死。如果此事属实,这完全是建造质量的问题,水密门不仅应该滴水不漏,而且应该密闭空气,怎么能够渗水呢?
其次,自救措施不力。当发生事故后,逃生和自救是人的本性使然,照说都会积极采取措施。但是,作为潜艇有潜艇的一套规矩,比如要有人来指挥自救和逃生,否则谁也不敢打开救生舱或穿上救生衣擅自逃生。为何没有一个人逃生,看来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艇长在爆炸中最先死亡,全艇失去统一指挥,面对事故乱作一团,自救和逃生组织都不利;二是艇首部发生大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对艇体进行了二次破坏,从而造成结构性损伤。同时,由于前部的耐压艇壳被炸毁,舱室隔断不具备强耐压能力,所以在一百多米的深水中被压变形,进而导致救生舱变形或破裂进水,使人员无法逃生;三是鱼雷发射管被炸毁,人员无法通过其逃生。当然,也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比如艇员训练不足,缺乏紧急情况下逃生的基本训练;潜艇出海前携带零备件、电池、食品、氧气和救生、灭火等器材不足,遇到紧急情况无所措手足。
最后,救援组织不力。库尔斯克号分九个舱室,水密隔舱起码有几十个,相互之间用水密门封闭。理论上讲,只要舱内有吃有喝有氧气,在里面呆个十天二十天的都没事儿。艇上装有较为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还有低频、甚低频、极低频拖曳浮标天线,其浮力电缆长六百三十米,拖曳深度九十米,所以,应该能够与水面联系。从俄罗斯救援情况来看,主要有两大失误:
一是明知道自己无力救援,但就是不肯接受外援。在深海救援方面,前苏联时期相当不错,每次潜艇出事儿后都是自力更生,因为这样不仅保全了超级大国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保守了潜艇的技术秘密。比如一九八六年Y级潜艇发生火灾事故后,美国海军P-3C反潜巡逻机发现后立即飞往出事海域,看到该艇浓烟滚滚,立即通知一艘在附近海域航行的美国远洋拖船提供救助,但遭到该艇的断然拒绝。此次又出现了类似情况,美国、英国等多次吁请俄罗斯考虑他们的建议,希望前往救援,但俄罗斯就是不肯接受。看来,昔日海军的传统思维观念还在困惑着这些指挥官,他们就没有看到,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冷战时代了,昔日曾经不可一世的前苏联海军也早已名存实亡了,就连那些声名显赫的深海救援队也全都给撤消了,自己还有什么力量来进行深海救援呢?陈旧的观念、保全自己的脸面、放不下大国的架子、怕人家看见自己那点秘密等奇怪的念头一直在困扰着俄罗斯官员,就这样生磨硬泡地拖延了四、五天,最佳抢救时机全都错过之后,才迫于舆论压力同意接受外援,这时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二是普京迟迟不亲临现场指挥,给人以冷酷无情的感觉。普京上台以来,捷报频传,俄罗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全面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普京人气甚旺,威信日高。结果,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偏偏出了漏子,这边十万火急救人救命,那边他却优哉游哉地度假休养,如此反差使俄罗斯人大怒不已,普京支持率骤然下降。普京为何不到场?估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潜艇发生事故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艇内通过无线电报告了事故状况及危害情况,俄罗斯海军可能认为抢救无望,不愿惊动总统,所以没有报告。也可能实情实报,使之认为到不到现场都已经没有用了。另一个与当前军队改革中的争论有关。这场争论是在三巨头之间进行的,即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总统普京。战略火箭军出身且年事已高的谢尔盖耶夫元帅,认为应该把发展战略核力量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心潮一族的改革派代表克瓦什宁则认为,未来战争不再是核大战,应该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所以应该发展高技术常规武器,而不再是核武器。普京迟迟不表态,任凭他们争来斗去,这次海军大演习的背景,兴许与这场争论有关,海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实力来证明海军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八月中旬以后,普京开始倾向于同意克瓦什宁的观点,认为应该重点发展常规武器,特别是振兴海军,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普京的决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库尔斯克号事故偏偏发生在这么一个复杂背景之下,而且是介乎于抱有歧见的高官之间,由于认识不一所以延误了救援的组织指挥。
在前苏联海军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十次潜艇事故,艇沉人亡的恶性事故也有不少,但从来没有一次像库尔斯克号这样闹得满城风雨,全世界的人都在跟着着急上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很简单,以前信息不灵通,再加上军方封锁消息,所以外界往往是不得而知。现在可不同了,想封锁消息谈何容易?且不论报刊杂志,光互联网就受不了,几秒钟便可传遍全球,过去哪有这个条件?但是,事故发生并经媒体披露曝光之后,政府、军队甚至总统都得直面现实,这对领导人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他们又必须适应这种挑战,否则将处于极端被动的境地。这就要求领导人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快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采取得力措施,以安抚民心和救出遇难艇员;二是在危机发生后要有统一的新闻发布渠道,政府高官应谨言慎行,防止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同时,应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请他们广泛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评论,以正确引导舆论,防止群众不科学地胡乱猜测,也防止境内外心怀叵测的人员乘机捣乱;三是在人道主义救助和军事秘密、国家安全方面要进行权衡,应该将这些要素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应该看到,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救援系统实施人道主义救助是不分国籍和信仰的,应该实行国际互助,这不仅不会危及国家安全反而加强这种安全。
国防和军队建设就像是万里长堤,平时如果不发大水,看不出有多大重要性。但是,如果疏于戒备,缓于防范,可能一两个蚁穴就足以导致整个防洪大堤溃决,损失及后果将不堪设想。四十年冷战期间,前苏联以国家综合国力为筹码,投入巨额资金与美国全球争霸。俄罗斯建国之后,面对冷战后新的世界战略格局,俄国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战争、安全和国际关系问题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对美国、西方特别是北约寄托了过高的期望,结果在铸剑为犁方面做得太多,自己削减了自己的兵力和武器,速度过快用力过猛,总认为这样做可以赢得一些和平红利,把过去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无效”投入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来,结果导致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全面倒退。
后来,这样的大倒退虽然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但已经控制不住形势了。过去十年间,前苏联时代留下的一千艘舰艇被退役,110多艘核潜艇被淘汰,150多万人从军人变成了老百姓。俄海军司令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多夫七月份放言:“如果不增加海军投资,到2016年海军将只会剩下六十艘舰艇。”像俄罗斯这种非强迫的自觉自愿的军力大裁减真是史无前例,用一句时髦的话讲这有点“自毁长城”的味道。40年辛苦、40年努力终于毁于一旦。因此可以说,库尔斯克号事故是早晚的事情,而且绝对不止于此,因为战斗力是练出来的,搞训练、搞演习是要花银子的,没有一定的投资规模,军人没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整天为自己的房子、孩子、吃喝发愁,怎么能够搞好正常的军事训练?
对于今天的俄罗斯,人们大有秋后算帐的味道,总统、国防部长、海军司令都成了众人数落的倒霉蛋儿。其实,他们真的很可怜,尽管在快速反应、采取措施等方面有许多欠妥之处,但根子在哪里?都怪罪普京合理吗?他毕竟是一个新上任不久、刚刚过完100天生日的总统。如果前苏联不解体,如果昔日全球性海军仍然威风凛凛地巡弋在大海大洋,这样的事故至于如此一筹莫展吗?北方舰队曾经拥有过最现代化的深海救生设备和潜水打捞救生队伍,可现在早已无影无踪,因为军队养不起他们。前苏联时代的深海打捞救生潜艇设备一流,据称一艘可潜入六千米水深作业的深海救援艇已经出租给加拿大一家公司作水下旅游观光,目的是赚取外汇,而自己出事儿的时候不得不屈尊求助于英国和挪威。
普京是个聪明人,是一个卓越的领袖和统帅。他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自责,为自己国家的无能而懊悔,为军队的衰败而捶胸顿足。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伟大的人,一个知耻而后勇的人是伟大的人。人们从普京身上可以看到俄罗斯未来的希望,看到俄罗斯军队振兴的希望。俄罗斯每年军费只有五十亿美元,而库尔斯克号打捞可能就要花去上亿美元,在国家经济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普京依然决定大幅度提高遇难艇员抚恤金额度,且从9月1日起将全军军人工资提高20%,从明年起增加30%的军费投入,而且要坚决贯彻强军战略。同时决定,在海军的三个舰队重新组建三个海上救援中心。普京铁肩担道义,已经止住了俄罗斯经济、军事的严重下滑趋势,他正在试图给经济和军事装上新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一个已经完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且正在推动军事改革的新俄罗斯正在腾飞,任何人都不能忽略这样的现实和趋势。
㈣ 俄潜艇获救后反思:俄海军咋沦落到求助他人
在过去的3天中,从军界到普通民众,俄罗斯人都在揪心祈祷:被困潜艇上的7名成员千万不要像“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118名俄罗斯青年一样永远沉眠。7日,沉甸甸的恐惧和忧虑在潜艇成功浮上海面那一瞬间转化为狂喜。不过,还远没到如释重负的时候。救援成功讯息传来的同时,俄罗斯政府和军界已经开始遭遇严厉质疑。
感谢英国救援人员
莫斯科时间7日上午7时25分,被困75个小时的“AS-28”型潜艇成功浮出水面。稍后,艇上成员返回陆地。在一片闪光灯聚焦下,指挥官海军上尉维亚切斯拉夫·米拉舍夫斯基长长地敬了一个军礼,嘴角轻扯起微笑。尽管面容疲惫苍白,他和其他6名艇上成员仍神情欣然,稳步走下踏板。当被问及感觉如何时,米拉舍夫斯基面对大批记者轻声说道:“不错。”7人坐上汽车前往医院接受体检。其中一人连忙四处张望,久久凝视着绿树和灰蒙蒙的天空。
潜艇获救的消息牵动多重感情,其中最浓郁的莫过于喜悦,尤其是亲人的喜悦。获悉丈夫平安无事,叶莉娜在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激动地说:“我高兴得哭了出来,手舞足蹈。”俄太平洋舰队司令维克托·费奥多罗夫一语总结:“救援工作总算有了高兴的结局。我要感谢所有人,当然包括英国救援人员。”
俄无有效营救设备
对于英方的援救技术和人员,费奥多罗夫动用了“折服”一词。和5年前“库尔斯克号”失事时不同,俄罗斯海军此次及时寻求国际救援。不过,自家海军两日营救未果,国际救援药到病除。面对这样的结果,俄罗斯人感激的背后也难掩尴尬。
退役的潜艇军官亚历山大·皮戈罗夫在破旧的公寓内密切关注着此次潜艇营救全过程。他与被困潜艇艇长米拉舍夫斯基是同乡。大团圆的结局在他心中却留下更多缺憾。“一切都毁掉了,他们谁也救不了了”,他感慨着曾拥揽无数荣誉的俄罗斯海军已然今非昔比,“我没法说出自己所知晓的一切……但能够想象当时的状况。”已脱下戎装、挥起笔杆子的皮戈罗夫由衷表示,海军现有效营救设备几近为零,“这个国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海上救援能力”。
出事潜艇所属的海军基地位于堪察加首府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这个沿海城市的人们也对救援行动别有看法。“所有人都震惊了,”当地居民维多利亚·纳里夫里希说,她认为俄罗斯政府及时做出了正确抉择。潜艇能够在障碍消除后凭借自身力量上升到水面,对不少俄罗斯人来说,意味着保留住了最后的颜面。当地司机谢尔盖·戈尔布诺夫在接受采访时也不忘强调:“英国人切断了电缆,但潜水艇是自己浮上水面的。”
潜艇事件遭炮轰
潜艇事件刚刚结束数小时,俄罗斯不少政界人物就开始集体发难,为什么一度强大的俄罗斯海军沦落到要靠外援拯救的地步?反对党“祖国党”领袖德米特里·罗戈津连珠炮轰出一连串质疑:为什么别人有深海探测器而俄海军没有?为什么“渔网和电缆”被丢弃在海军的训练之地?“似乎海军训练场所不在海军指挥部的控制之中”,罗戈津对国际文传电讯社表示。
按下葫芦又起瓢,俄罗斯这回及早寻求外援的做法也并非所有人一致认可。曾在前苏联海军任职的乌克兰黑海舰队前司令爱德华·巴尔京就表示,求助他国的决定根本是一个错误,“这片海域可随处都是机密”。
普京下令调查
目前,普京总统已经命令国防部长进行调查。当被问到潜艇是如何被困住时,有关方面拒绝回答,只是说那艘潜艇“在参与计划好了的机动行动”。一些海军官员说,那艘潜艇是在参加一次战斗训练演习,结果被水下天线装置困住,而天线装置是海岸监视系统的一部分。但英国海军司令里奇斯说,正如原来报告的那样,这艘潜艇是被渔网困住的。里奇斯告诉美联社说:“潜艇被渔网紧紧地缠住,越缠越紧,实际上那些渔网是钢缆,所以用切割工具非常非常难以切断。”
俄罗斯财政吃紧的海军显然缺乏能够到达潜艇被困的深度进行营救的工具。新的批评指出,普京承诺改进海军的设备,但并没有一点效果,而他由于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反应缓慢而且不同意让外国进行援救而受到尖锐批评。
㈤ 118名水兵全部牺牲,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究竟遭遇了什么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因为士兵发射的鱼雷有问题,所以才造成了118名水手全部牺牲。
2000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发生事故,直接导致该核潜艇中所有118名士兵死亡。今年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向公众披露了原因。但是,由于当时核潜艇上的士兵在发射鱼雷时有非法行动,因此不幸发生了所有的士兵都幸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格的教训,足以引起所有国家的警觉,不仅是俄罗斯,甚至中国也有这种情况。当时有70多名士兵死亡,这些都是血腥的教训,这总是提醒我们,我们的军队是一个严肃的地方。我们不能容忍粗心或粗心,我们希望这个不幸的消息不会再次发生。
㈥ 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鱼雷的过氧化氢泄露,然后与鱼雷发射管的铁锈反应发生爆炸。
㈦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原因
造价10亿美元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俄罗斯最先进的防御武器。它有两座核反应堆,潜艇长150米,有6层楼高,体积达到了大型喷气式客机的两倍以上。库尔斯克号拥有独特的双壳艇身和9个防水隔舱,即使被鱼雷直接击中也不会沉没。2000年8月12日上午,一阵猛烈的爆炸发生在库尔斯克号上,这场危机为什么发展得如此之快,竟使潜艇来不及浮出水面?为什么没有人生还?灾难不会无故发生,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重返危机现场”将为您揭开致命时刻的真相。
库尔斯克号灾难发生后,俄罗斯官方立即展开了秘密调查,但有一个人知道他们不会公布结果。这个人就是特拉斯科特爵士,他是英国政府的俄罗斯事务顾问,他和俄罗斯及西方世界的高层都有联系,妻子也是俄罗斯人。特拉斯科特决定自行调查,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开始对他掌握的少量信息进行研究。车臣的伊斯兰武装炸毁了库尔斯克号?库尔斯克号灾难发生后,一家车臣通讯社语出惊人。该社报称,为了支持车臣的伊斯兰武装,一名艇员炸毁了库尔斯克号。
但是,谁能进入潜艇前部?谁又有放置炸弹的动机?艇上有两个人来自俄罗斯伊斯兰教地区,其中一人能进入鱼雷舱,他叫加季耶夫。特拉斯科特发现,加季耶夫主动提出要监控鱼雷电池,这样他就可以到潜艇的前部工作。难道加季耶夫是自杀式炸弹袭击者?特拉斯科特通过他所认识的高层人士进行了查证。特拉斯科特说:“我认识一些机密武器的研发人员,调查过加季耶夫的背景,他对海军非常忠诚,这绝对不可能是有组织的恐怖主义袭击。”俄罗斯让加季耶夫在库尔斯克号上服役显然是出于宣传目的,恐怖攻击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库尔斯克号是因碰撞而沉没的?接着,俄罗斯海军开始宣传另一个有关库尔斯克号沉没的理论,声称它曾和外国潜艇发生相撞。他们知道,事发当日的巴伦支海上并非只有北方舰队,至少还有2艘北约潜艇在监视俄罗斯的演习。特拉斯科特发现,这种尔虞我诈的游戏常会演变成意外的水下相撞。1967年以来,俄罗斯海军已有25起潜艇相撞事故记录在案。根据特拉斯科特掌握的消息,就连英国海军都认为库尔斯克号是因碰撞而沉没的。特拉斯科特说:“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库尔斯克号可能是在巴伦支海被美国潜艇撞的。”但他们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接着,俄罗斯海军公开了一张美国潜艇孟斐斯号的卫星照片,它正停在挪威的军港内,拍摄时间是库尔斯克号沉没后7天。俄罗斯认为,照片足以证明这艘美国潜艇曾经受创。而美方则断然否认孟斐斯号曾发生过碰撞事故。俄罗斯海军毫不示弱,他们举行记者会,在公布的图像资料中,库尔斯克号侧面似乎有一道巨大的切口。他们坚称那就是碰撞的证据,罪魁祸首不是孟斐斯号就是其他潜艇,也许是英国潜艇。一时间,库尔斯克号成了棘手的政治问题。英国国防部认为有必要探讨碰撞之说,既然北约潜艇受到了谴责,他们也必须知道真相。但后来,北约国家终于能松一口气了,因为挪威的一家地震研究机构宣布,库尔斯克号失踪时,它们曾探测到巴伦支海发生过一次异常震动。库尔斯克号爆炸的震波中是否隐藏着撞击的证据?英国政府取得了这些重要资料,将它交给地震专家戴维·鲍尔斯。鲍尔斯将震波图和其他地震信号进行了对比,它不符合海底地震或潜艇相撞的模式,但完全符合已知的水下爆炸模式。鲍尔斯认为,发生在库尔斯克号的爆炸有两次,它们的信号非常类似,第一次信号只有第二次爆炸的百分之一,相当于50公斤TNT炸药。鲍尔斯确定,两次异常震动都是水下爆炸造成的。北约摆脱了困境,俄罗斯海军的强硬派也不得不承认,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原因并不是潜艇相撞。5到7枚鱼雷同时爆炸显然是第二次爆炸的原因。这场灾难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普京总统批准了一项大胆的打捞计划,从海底捞起库尔斯克号。此次打捞行动拨出了1.3亿美元的专款,比整个北方舰队的年度预算还要多。在沉没14个月后,库尔斯克号被运送到科拉半岛的一个秘密军港。鉴定专家开始研究这个巨大的残骸。他们很快发现,巡航导弹都没有受损,于是开始调查潜艇上的鱼雷。虽然鱼雷舱仍在海底,在分析过残骸各处的损坏情况后,研究人员推测,曾有5到7枚鱼雷同时发生爆炸。这相当于4.5吨TNT炸药爆炸,和地震测量资料一致。特拉斯科特相信,他已经找到了第二次爆炸的原因。 线索一定也在潜艇扭曲的残骸上。鉴定小组证实,残骸的前部已经被烧毁,内部就像鼓风炉一样热,达到了摄氏2000度。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大火在鱼雷爆炸前就已经开始了。特拉斯科特从地震测量数据中找出了可能引发大火的原因———第一次小规模的爆炸。找出最初爆炸的原因,是调查的最关键问题。但潜艇前端的残骸仍在海底,特拉斯科特很怀疑能否找到重要证据。一枚没有弹头的过氧化氢鱼雷制造了最初的爆炸特拉斯科特说:“怎么可能解开谜团呢?被炸得粉碎的鱼雷舱仍在海底,调查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但一项来自海底的重大发现最终揭开了谜底。在主残骸后方50米处,发现了一块第四鱼雷舱口附近部位的艇身碎片。这块碎片的位置完全匪夷所思,它位于其他碎片后方,说明它是最先被炸离潜艇的碎片。它原本在潜艇上的位置就是发生爆炸的地方。特拉斯科特说:“这是重要的证据,因为它证明最先爆炸的是四号发射管的鱼雷。剩下的问题是,鱼雷的哪个部分爆炸了。”特拉斯科特知道,最可能的爆炸源就是鱼雷的弹头。但他发现库尔斯克号当时正要发射的是一枚练习鱼雷,并没有弹头。爆炸一定是由鱼雷的其他部分造成的。专业人士告诉他,鱼雷发射后,在击中目标之前,有时要推进好几公里,因此鱼雷的推进系统拥有的能量通常比弹头还要大。
特拉斯科特仔细研究了练习鱼雷的推进系统,使鱼雷在水中前进的涡轮是以煤油为动力的。但在没有空气的水中,是靠高浓度过氧化氢提供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气。在理论上,这种推进系统非常安全和有效,但特拉斯科特听说过氧化氢有一些不良特性。某些金属或锈迹接触过氧化氢时就会变成触媒,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和蒸汽,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体积在瞬间增加5千倍。对鱼雷来说,这种力量是致命的。特拉斯科特发现,有很多次海军事故都与过氧化氢有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1955年英国海军潜艇西顿号的爆炸事故。在例行的装弹作业中,西顿号的一枚新过氧化氢鱼雷在发射管中爆炸,导致13人丧生。西顿号让全球海军认识到,不应该再使用过氧化氢鱼雷,这是大家得到的教训,只有俄罗斯例外。不良焊接导致了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库尔斯克号是否也是这种化学定时炸弹的受害者?特拉斯科特向俄潜艇专家库尔金进行了解,并委托库尔金开始研究过氧化氢推进系统,了解其导致库尔斯克号事故的可能性。库尔金先计算出推进系统的爆炸能量,结果约为50到100公斤TNT炸药的威力,和第一次爆炸的地震描记线大致吻合。但库尔金知道,所有过氧化氢鱼雷都有安全装置,避免鱼雷内的压力增加到危险的程度。这枚鱼雷的安全系统是否受损?通过他的特殊情报来源,库尔金取得了库尔斯克号练习鱼雷的维修记录。这位资深指挥官大吃一惊。这枚鱼雷是1990年生产的,同批共产10枚,其中6枚当即鉴定为不合格,因为它们的焊接有问题。库尔金了解到,军方从未检查过练习鱼雷的焊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练习鱼雷没有弹头。库尔金不得不认定,不良焊接可能导致了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是,证据在哪里呢?在调查过库尔斯克号数以千计的金属碎片后,库尔金终于有了收获。他们找到了鱼雷和发射管的碎片,上面有扭曲和被高热破坏的痕迹,鱼雷从中央爆炸时也会有相同的破坏痕迹,爆炸点就在一处关键的焊缝。
复杂的过氧化氢理论揭开了部分谜团。第一次爆炸就造成了致命后果但仍有一个大难题,这场小爆炸为何能够使指挥中心瘫痪,让库尔斯克号陷入绝境?紧急排水只需要几秒钟,为什么连这样最基本的应急程序都没有启动?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俄罗斯舰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缺损的焊接导致库尔斯克号前舱的鱼雷爆炸,舱壁原本不该被炸开,但却被炸穿了。特拉斯科特再次请教潜艇专家库尔金。库尔金知道,隔开前两个隔舱的舱壁,应该能保证第一次爆炸不至波及到鱼雷舱之外的部分。因此,他开始研究潜艇前部可能存在的弱点。通风系统立刻有了疑点,他发现有条通风管路穿过了前四个隔舱。直径40厘米的通风管横穿舱壁,然而通风管本身却是轻合金制成的。它和普通的通风管一样,和家里的、办公室的通风管差不多,爆炸发生时,立刻就被炸开了。第一次爆炸的压力波沿通风管冲进指挥中心,将管路炸得粉碎,把火焰和浓烟引入到舱内。舱内人员还来不及按动警报装置,就被火和烟熏倒了,没有人能够幸存。 特拉斯科特已能追述这艘俄罗斯超级潜艇和所有人员遇难的全部经过。2000年8月12日,灾难前5分30秒。库尔斯克号准备向彼得大帝号发射一枚练习鱼雷。指挥官操作潜艇时,潜艇前端鱼雷中的过氧化氢正在渗入发射管中,聚成一滩。鱼雷操作人员打开发射管,清理电路连接。
灾难前135秒,过氧化氢液体和一小块铁锈接触,体积瞬间增加5千倍。巨大的压力炸碎了鱼雷外壳,并导致煤油箱破裂。高热蒸汽引燃煤油,释放出的氧气助长了煤油的火势,鱼雷舱成了一片火海,舱内人员当场死亡。冲击波从通风管进入指挥中心,海水从发射管涌入后,库尔斯克号开始缓慢下沉。当时,21枚鱼雷就像被放在了烤炉上,500公斤煤油猛烈燃烧。当内部温度达到摄氏400度时,弹头就会自动爆炸。上午11点30分15秒,灾难发生了。在五分之一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超音速冲击波炸碎了库尔斯克号的密封舱壁,并朝着核反应堆冲去。但反应堆的减震器吸收了50G的力量,舱壁也阻挡了冲击波。这时在潜艇前端,耐压艇体的负荷已经超过极限,5厘米厚的钢管爆裂,水从70米长的破洞涌入潜艇。这时距离第一次爆炸仅仅几分钟。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但潜艇后部的23人在爆炸后仍然挣扎了8个小时。
根据自己毕生的经验,库尔金描绘了他们和死神搏斗的可怕场面。他们和水面仅相距108米,都接受过训练,知道可以穿救生衣按顺序游出舱门,从而逃离深海。但这样做很危险,一旦游到大海上,他们就会随着海水漂流,在大海上失踪和冻死,他们正在等待其他船只到达潜艇的上方。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和水,只要小心使用,舱内的空气也能用上好几天。但随着每次呼吸,他们都会呼出二氧化碳,即使是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也能够致人于死地。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潜艇上配备了空气净洗器,用化学物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空气越来越混浊时,艇上人员就会把空气净洗器挂在通风管上。库尔金发现,他们的命运就取决于这些救命的设备。鉴定报告记录了九号隔舱发生火灾的证据和在火场发现的空气净洗器。库尔金知道,净洗器接触油或水就会爆炸,导致恶性的化学火灾。他逐渐了解到,在垂死挣扎的过程,艇员们挂起了另一个净洗器。但在黑暗寒冷的舱内,他们的手脚变得很不灵活,净洗器落到油污的水中,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大火消耗着空气中的氧气,使他们吸入有毒的一氧化碳,于是,死神降临了。这场灾难过后,海军拆除了俄罗斯潜艇上的所有过氧化氢鱼雷。官方报告指出,这次事故中没有人为失误。谁也不能确定核技术员阿列克谢是否做出了关闭反应堆的决定。如果是他的决定,那么他的英勇行为,或许避免了一场水下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俄纪念“库尔斯克”号 核潜艇失事10周年
2010年8月12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名妇女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10周年之际向遇难官兵纪念碑敬献花圈。 2015年8月12日上午11:00舰队全员集合,11:30举行一分钟的默哀仪式,鸣笛致哀。政府官员阿列克谢出席了此次哀悼活动,他说:“所有的市民在这一天都会沉痛哀悼 库尔斯克号 的沉没,我们都明白这一天在俄罗斯历史上是多么的惨痛。”
库尔斯克举行纪念活动
在俄罗斯西部城市库尔斯克也举行了哀悼活动。遇难海军中有7名来自库尔斯克,打捞出的库尔斯克海员遗体被安葬在了家乡。当地时间早上10点,当地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军人、学生和当地居民聚集在墓前沉痛哀悼,进献花环。
圣彼得堡举行纪念活动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居住着最多的“库尔斯克”号遇难海军的亲属,海军舰队的领导、老战士及居民在当地教堂举行了追悼活动,祭奠沉睡在海下的英灵。一名潜水员在接收采访时表示:“巴伦支海的悲剧动摇了整个俄罗斯,使所有人内心震动,从那以后8月12日对于海军、对于俄罗斯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悲痛的日子。”
㈧ 俄罗斯的核潜艇失事,为什么普京不等真相查明之后再罢免三名将军呢
核潜艇是国家的军队,而且这个核潜艇是一个科研潜艇不可能不生气,所以没有等着查明就先罢免了三名将军,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不过俄罗斯国防部已经公布了海军深潜器火灾事故14名遇难军人的名单。遇难者中包括7名海军上校,其中两人还是俄罗斯最高荣誉“俄罗斯英雄勋章”的获得者。3名海军中校、2名海军少校、1名海军大尉和1名中校军医。
虽然俄罗斯对于此次深潜器的事故处理十分低调,也不愿透露更多的细节。但外界根据多方消息猜测,俄罗斯海军此次出事的深潜器极有可能是10831型“AS-12”号核动力潜艇,其任务长期以来未知。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深海潜水器事故的当天,美国副总统彭斯突然取消了原定行程,紧急赶回华盛顿去白宫开会。外界认为,这两件可能并不是巧合,这艘深潜器的火灾事故疑似与俄罗斯的秘密核潜艇项目有关。
㈨ 潜艇被击中水兵们怎么逃生呢
一、如果影响水下航行安全,第一反应是紧急上浮,因为水上是较安全的,如不影响航行可以从水下自航返回,如果较严重也可以向指挥部求救,等待救援;如果水面有敌情,则要听从艇长的临时决定或执行出海前事先规定好的行动。
二、如果水下故障后无法上浮,应弃艇组织自救逃生,美国海军规定,出现下述险情应考虑逃生:进水或起火且无法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接近6%,并仍在增高;氧气浓度接近或低于13%;失事潜艇内部的气压达到1.7个大气压力之前、且救援不能有效进行时。200米将是失事潜艇艇员能够自主逃生的最大深度,超过这一深度只能采取外援救生。另外,由于艇员在自救上浮过程要承受海水压力由大到小的变化,所以在200米以内的较大深度自行逃生,也只有经过严格逃生训练的艇员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自主逃生一般从逃生舱口或鱼雷发射管“钻”出来,逃生舱口和鱼雷发射管都有前后两个密封盖,逃生人员备好呼吸器和救生浮标等脱险装具,首先打开后盖钻进;然后关上后盖,并注入海水和压缩空气使内外压力平衡;最后再打开前盖,人员钻出,顺着拴在救生浮标上的浮标绳缓慢上浮。这种逃生技术必须经过反复演练,防止海水倒灌进艇内,造成更大的事故。另外要精确掌握好上浮速度,若作用于人体的海水压力减压太快,会得一种致人于死命的“减压病”,因为人体在高压下会吸收较多的氮气,当失事艇员从深水向水面上浮的速度过快(即减压过快)时,氮气会在关节、血管和大脑中形成氮气泡,它们可造成人员肌体剧烈的疼痛,以致瘫痪和死亡。
现代潜艇一般在耐压指挥台围壳里带有可与潜艇脱离的漂浮救生舱,失事艇员可以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使用该救生舱逃生。俄罗斯的“台风”级核潜艇上甚至装备了两个这样的漂浮救生舱,可以容纳全部艇员。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沉没时,由于舱室和艇壳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使得漂浮救生舱和人员逃生口(如鱼雷发射管和逃生舱口)均无法使用。
有的国家的潜艇,在主压载水柜内装备了应急吹除系统,当潜艇失事时,系统内的固体燃料快速燃烧,产生高压燃气排出水柜的水,使潜艇上浮。
三、如果不能自行逃生,则可等待外部救援
目前较为成熟的外援救生技术是深潜救生艇(DSRV)和救生钟(SRC)
深潜救生艇。DSRV的主要任务是为被困在海底的失事潜艇提供救援。平时,DSRV停放在机场,当接到呼救信号后,由C—141型喷气运输机把深潜救生艇及其附属设备空运到距失事潜艇最近的港口;再由水面舰船或者经过特别改装的潜艇运往失事现场实施营救。作业中,DSRV边下潜边以声呐定位,通过水下电话与被困潜艇内的人员取得语音联络。在确定了失事潜艇的救援逃生舱口位置后,即与其进行对接,并根据现场的水深、海流及失事潜艇角度自动调整,确保对接口的水密性,最后利用电磁线圈将深潜救生艇牢牢固定在失事潜艇上。接着排干深潜救生艇对接舱内的海水,失事潜艇的艇员也将救援逃生舱内的海水排干,当两侧的压力一致后,打开逃生舱盖转移到DSRV上,同时DSRV向失事潜艇内运送氧气瓶、锂氢电池(照明用)、水、食品、药物等。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后因为艇上的救援逃生舱口严重变形,英国的LR5型深潜救生艇无法与其对接,痛失救援的机会。
救生钟装置——这是一种价廉实用的救援装置,必须由水面舰船携带到失事潜艇的上方,利用绞索把救生钟放到失事潜艇上,并与失事潜艇的逃生舱口对接,将连接通道调节到正常压力,然后打开救生钟底盖和失事潜艇的逃生舱口盖,失事人员便可进入救生钟内。当把救生钟底盖重新关闭后,便可由停泊在水面的救援船只把救生钟起吊到救援舰船上。法国海军研制了一种可自航的救生钟,重约13吨,可对沉没在1000米深的失事潜艇实施救援。由于利用拖带电源电缆,因此在动力方面有足够的保证。
潜艇的前后甲板上一般都各设一个多为橘黄色的圆形“失事浮标”,内装电话、求救闪光灯、电源插头等。紧急时可使其脱离失事潜艇上浮到水面,失事浮标与失事潜艇之间由几百米长的钢索和电缆连接,便于救援人员与失事潜艇通讯联系,以及提供电源。
四、如果一切努力失败,就要高唱着国歌与潜艇一起为国家沉入黑暗的海底深渊。
㈩ 驱逐舰是如何打击藏在深海里的潜艇的
驱逐舰和潜艇都是现在重量级的国防武器,也是每个大国不断的改进和升级的武器系统,我国在这两种武器上也是相当先进的。电影《战狼2》中的驱逐舰打击敌方攻击就让我们感受到舰艇的超凡能力,也让我们领略到祖国的强大。而潜艇也是海洋深处的神秘武器,俄罗斯建造的最大的潜艇,就给美国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