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圣彼得堡为什么迁都

俄罗斯圣彼得堡为什么迁都

发布时间:2022-11-26 07:59:11

㈠ 俄国是如何迁都圣彼得堡的

1703年5月16日,在兔子岛上,俄国开始修建彼得保罗堡。在这座城堡的保护下,彼得调集大批农民在涅瓦河两岸沼泽地带建起了一座新的城市——圣彼得堡。1712年,彼得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这个大胆决定反映了彼得要打通出海口的决心和远见。

㈡ 苏联为什么要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

两方面的原因

1、苏联建立之初,一战还在继续,德国和苏联还处于战争状态(直到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后才停战),德国人当时占据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塔林,离圣彼得堡的距离太近。而且白军还在蠢蠢欲动,在这里不安全。

2、出于控制各个方向的考虑,莫斯科更适合控制各个方向。所以,弗拉基米尔同志将首都迁到了莫斯科。

㈢ 俄国改革为什么迁都圣彼得堡

这是彼得大帝的手笔,原因如下:
1.靠近出海通道。圣彼得堡是良好的对外港口,彼得大帝本人曾去荷兰学习海洋知识,因此对此很看重。
2.方便和欧洲群雄竞争。此地距离西欧和东欧较近,方便彼得大帝的行动,也包括经商和人员交流。
3.有利于削弱旧势力。参考武庚迁殷,这样的搬家能搬离旧地,有利于建立新力量。

㈣ 一战结束仅8天,苏俄为何便迁都莫斯科,放弃繁华的圣彼得堡

这是因为避免一些封建势力的复辟行为,才会选择放弃圣彼得堡迁都莫斯科。因为当时苏俄政府刚刚成立,根基还并不是多么稳固,如果把圣彼得堡设为首都的话,会导致复辟势力变得非常的猖獗。这样也不利于苏俄政府的管理。所以苏俄政府才会将首都迁回莫斯科。这也有利于苏联政府加强对于欧洲核心区域的统治以及辐射影响力。

不过后来苏维埃政府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现在也退化成了俄罗斯这个国家。不得不说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解体也是非常令人感觉到惋惜的。但是这个国家在实力强大的时候,会对周边国家构成很大的威胁。

㈤ 彼得大帝为何将都城迁到圣彼得堡而列宁又把首都迁回莫斯科

当时的俄罗斯属于内陆国家,彼得大帝急于发展海上贸易,以及发展强大的海军,迫切需要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所以经过与瑞典及周边势力的争夺,获得了波罗的海沿海的不少地区,并建立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首先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大帝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而他也当之无愧的称谓俄罗斯的海军之父。把首都迁到圣彼得堡,为了巩固俄罗斯海洋实力。

到了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发展海上贸易,以及发展强大的海军已经不是当时苏联最重要的目标,而发展国内的工业建设是当时最主要的目标。
莫斯科有当时雄厚的工业基础。在1910年莫斯科6%大企业中集中了大约49%的工人。在那段时间里,超过500或更多的工人被认为是大型的企业。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外国的资本工业大量涉入,莫所有的化学企业和电子技术企业都掌握在外国财团的手里。1917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莫斯科大力发展了汽车制造业(从车床制造到手表制造),从轴承加工到小汽车生产,纺织加工,它极大地推动了金属加工业的发展。
所以列宁又把首都迁回莫斯科,有利于加快苏联的工业建设。

㈥ 沙俄为了出海口迁都圣彼得堡,苏联为什么又把都城迁回莫斯科

在历史上,发祥于莫斯科公国的沙俄,在彼得大帝统治下,为了寻找出海口和占领更多的土地,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直到北方战争,击败北海强国瑞典,夺得了令人垂涎的波罗的海东岸和芬兰湾,才获得了出海口。

如愿以偿的彼得大帝因此在芬兰海湾,建立起一个新城市圣彼得堡。并从俄罗斯的发祥地莫斯科,迁都于此,将它作为沙俄海上扩张的起点。

从1712年开始,长达200多年的岁月里,圣彼得堡作为沙俄的首都,一直是俄罗斯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如今的莫斯科)

三、工业建设的需要。

当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是为了利用来之不易的出海口,发展海上贸易,从海上对外扩张。而新生苏维埃的发展重心,却开始向工业建设转移。

在这方面,身处内陆的莫斯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不仅集中了大量的老牌工业企业,外来资本兴建的新兴产业也多聚于此,有着比较好的工业基础。因此,把首都迁回莫斯科,更有利于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建设路线实施。

四、中心管理的优势。

圣彼得堡位于俄国的最西部地区,这对于横跨欧亚大陆架的苏俄领土来说,其辐射能力相当有限,而莫斯科位居内陆,处于整个国家领土中心地带,即便于向四周领土进行统一管理,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政策的推行。

所以,苏俄的迁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除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的军事压迫和列强威胁,也迫使苏联不得不进行政治中心的迁移。而圣彼得堡作为沙俄帝国时代扩张的立足点,随着帝国的扩张结束,也就失去了它的原有价值。

事实证明,迁都选择非常正确,定都莫斯科后,苏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军事实力也重回巅峰,不仅二战中横扫德国,战后还一跃成为和美国抗衡的世界超级大国。

㈦ 苏俄为何非要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彼得大帝的统治下,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了北海强国瑞典,获得了令人垂涎的波罗的海东岸和芬兰湾,并获得了出海口。彼得大帝也因此在芬兰海湾建立了一个新城市——圣彼得堡,并于1712年将其作为俄罗斯的海上起点。至此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的首都,直到1918年3月俄罗斯将首都迁回莫斯科。俄罗斯为什么要把首都从圣彼得堡搬回莫斯科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三,俄国内战。十月革命后,俄国陷入长期内战,叛乱在全国各地爆发。俄罗斯政权的形势非常严峻。莫斯科是俄罗斯的心脏,不仅是俄罗斯传统的政治中心,也是俄罗斯的地理重心,是俄罗斯内陆交通的枢纽。使莫斯科成为俄罗斯的首都,有助于苏联控制该国的局势。

㈧ 俄国的首都的变迁

有记载俄国的首都历史从1147年开始,俄国定都莫斯科。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后改名披得格勒)。1918年,俄国(苏联时期)又将首都迁回莫斯科。

一、1147年-1712年,俄国首都为莫斯科。

莫斯科市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1283年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首都为莫斯科。

1613年,俄国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

在彼得大帝时期,1917年俄罗斯帝国迁都到彼得堡。

二、1712年-1918年,俄国首都为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俄罗斯同德国是敌对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三、1918年-至今,俄国首都为莫斯科。

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1918年3月,首都从这里又迁回莫斯科。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至今,莫斯科一直是首都。

(8)俄罗斯圣彼得堡为什么迁都扩展阅读

1712年,俄国迁都圣彼得堡的原因

当时,俄罗斯的海洋战略是向西,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向南,与土耳其争夺黑海,进入爱琴海与地中海。但在当时,沙俄海军非常弱小,被瑞典和土耳其暴打一顿。不过,失败也激起彼得一世的雄心,不夺得出海口,他死不瞑目。

1703年5月,沙俄终于拿下了涅瓦河的出海口。这里濒临芬兰湾,是沙俄通向欧洲列强在海上最便捷的通道。彼得一世敏锐地意识到,圣彼得堡这里注定是沙俄的天选之都。

原来纯军事意义上的要塞,变成了人口稠密的城市,是时候了。1713年,彼得一世正式宣布:俄罗斯的国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

站在俄罗斯的立场,迁都圣彼得堡无疑是正确的决定,这标志着俄罗斯正式成为列强之一。

㈨ 彼得一世为什么把首都由莫斯科迁移到圣彼得堡

1682年即位的彼得一世是一位能干的君主。他认定,“俄国需要的是水域,没有出海口就不能生存”,决心要突破俄国被封闭在大陆一角的不利处境。1695年,彼得率军攻打土耳其。由于没有海军而受挫,无法夺取黑海出口。彼得痛感俄国的落后闭塞,决定亲自到国外学习西方的文明。

彼得一世是莫斯科历代君主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人,并且是以一个普通代表团成员的身份进行出访的。这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彼得化名下士彼得·米哈伊诺夫,出访瑞典管辖下的里加、普鲁士的柯尼斯堡、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德意志的德累斯顿、奥地利的维也纳,最后经波兰于1698年8月回到莫斯科,历时1年多。彼得同平民百姓吃住在一起。通过出访,彼得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俄国与西欧的差距,学到了各种新知识,明确了改造俄罗斯的思路和方向。彼得回国后,大力扩充军备,招募新兵,组建一支由外国军官训练的正规军。1700年,彼得率4万俄军攻打瑞典,被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1万瑞军打得狼狈败退。战争的失败并没有击垮彼得的斗志。他全力推行改革,准备与瑞典再战。他加强自己的权力,确立了俄国君主专制制度。特别注重扩展军事力量,实行征兵制,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33万人,使用着当时最先进的火枪和大炮。彼得开办造船厂,创建俄国第一支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由此被称为“俄国海军之父”。彼得重视发展经济,引进西欧先进技术,鼓励开办工场特别是冶金工场。到彼得去世时,全俄已有100多个工场。此外,还下令建立科学院,设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三个部,推进科研工作。彼得的改革,使俄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最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彼得一世决定在新夺得的土地上建立未来的首都——圣彼得堡。1703年5月初,俄军从瑞典手中夺取了涅瓦河沿岸的土地。27日(俄历16日),彼得就下令在涅瓦河口的扎亚奇岛修建圣彼得堡要塞,后来改称为彼得—保罗要塞。彼得最初关注的是巩固要塞,建立对瑞典作战的坚固前沿阵地。以后逐步扩大建筑面积,在几十个岛屿上建立起房屋。1713年,彼得一世正式将圣彼得堡定为首都。他邀请法国人勒布隆来为圣彼得堡制定城市建设总规划。还邀请意大利、德意志、瑞士等国的建筑师来圣彼得堡主持修建各种不同于莫斯科风格的建筑。

圣彼得堡初建时,是一片沼泽草地,到处荒无人烟。彼得下令各地每年要为圣彼得堡建设工地提供4万劳动力。彼得一世经常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到各个工地查看。改革使俄国日益强大。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由一个内陆国变为濒海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同年,参政院授予彼得一世以皇帝称号,即彼得大帝。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荒野的河口兴建起一座10万人的大城市,一个新的、富有朝气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不同。它完全是彼得一世根据他执政的需要、改革的需要、对外战争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圣彼得堡打开了俄国通往欧洲的窗户,成为推动俄国学习西欧的基地。马克思说:“仅仅对波罗的海诸省的征服并没有把彼得大帝的政策与其祖先的政策区别开来,都城的迁移才显示出他征服波罗的海诸省的真正意义”。彼得一世正是通过定都圣彼得堡来表达了他割断旧的莫斯科传统的决心,展示了他与西欧争雄天下的抱负。

彼得一世在当时世界的地位: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改革者,是世界列强之一的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
其次,从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这个角度看,彼得一世可以称作是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前整个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尽管现在对彼得一世的历史地位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他推行的统治政策和改革措施却一直颇有争议。俄罗斯本土派学者们认为,彼得一世是俄罗斯民族基础的破坏者,他推行的政策导致俄罗斯社会的最终分化,因为这个制度本身是扭曲的,是不符合俄罗斯的历史定位的,从而埋下了此后俄罗斯社会生活动荡反复的祸根,包括二十世纪发生的历次革命和内战。甚至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和思想家亚历山大·普希金也对彼得一世颇有微词,提出罗曼诺夫王朝才是俄罗斯最主要的暴动者的说法。普希金的评价无疑是受到当时十二月党人革命影响,源于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尼古拉一世的独裁统治不满,有感而发,但矛头终究对准的是帝制本身,而这个制度,正是彼得一世一手打造的。

俄罗斯西方派学者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彼得一世推行的欧化改革(尽管改革是通过高压手段强制推行的)和终生致力于俄罗斯的现代化,俄罗斯难免类似印度的命运,不但将遭到殖民统治,而且在相当一个长的历史时期都将因缺乏历史和文化的向心力,沦为空有辽阔疆界的二流大国。历史不能用假设的观点来审视,不存在"如果......那么"的句式。人类历史发展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距离彼得一世叱咤风云已经过了足足三百年,这么长时间的历史纵深,似乎足以给彼得一世的一生功过下个准确结论。纵观彼得一世登上历史舞台前和退出这个舞台后,对这两个时期的俄罗斯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之前的俄罗斯是一个宗教气氛和君主专制气息相当浓厚的国家,有着明显区别于欧洲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层面上的行为准则;彼得一世掌权后,用铁腕强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推行欧化改革,俄罗斯在短期内成功地一跃成为欧洲强国的同时,也成功地摧毁了原有的整个国家意识形态体系;彼得一世后的俄罗斯陷入了多年的危机,首先是政治体制危机,彼得一世的所有改革措施几乎全面倒退,恢复至零点。其后经过他女儿伊丽莎白女皇的努力,俄罗斯才成为近代历史上为我们熟知的信仰东正教的民族国家。对彼得一世的历史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深度的学术课题,不可能三言两语地把这件事说清楚。所以这里不可能过多停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能选择彼得一世生活轨迹中的点滴,来折射他的整个历史时代所呈现的光芒。大家都知道,彼得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和其他历代俄罗斯君主不大一样。一般来讲,做俄罗斯的君主,自打伊凡三世半公开自称沙皇,此后伊凡雷帝正式自称沙皇之后,做俄罗斯的君主是很辛苦的一个差事。比如伊凡雷帝,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典型的暴君,视人命如草芥,砍别人脑袋比割韭菜还痛快;但实际上伊凡雷帝终究如何,还很难说,对他残暴的描写,现在普遍认为有夸大之嫌。无论如何,伊凡雷帝绝不是一个昏君,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东正教徒,时刻以实现俄罗斯的富国强兵作为执政的终极目标。比如他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起床后花一个小时在教堂作祈祷,早饭后召集大臣们议政一直到中午,午饭后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接见各地来的领主和大公们,接见外国使臣,晚饭后还要到教堂去祈祷,这样日复一日,实际很枯燥,一个昏君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伊凡雷帝所处的十六世纪,强敌环伺,西有波兰立陶宛王国,南有克里木、阿斯特拉罕、大小诺盖汗国,东有喀山汗国,加之俄罗斯当时还不完全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更像联合起来的分封建制的城邦国家,连统一的军队和行政体系都没有,哪个敌人打过来,都有亡国之虞。所以在伊凡雷帝统治期间,鞑靼人的骑兵不止一次兵临莫斯科城下,还有一次被人家打进首都,莫斯科被夷为平地,如果不是沙皇跑得快,自己差点也成了鞑靼人的俘虏。所以那个时代做沙皇不但枯燥,而且还是高危工种。伊凡雷帝死后,留里克王朝中断,出现了混乱时代。这时候做沙皇更危险,从戈东诺夫开始,没有一个沙皇得到善终,不是被人毒死,就是被砍头。当年俄罗斯全地的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也就是彼得一世的爷爷,选举他来做沙皇,米哈伊尔竟然百般推托,死活不肯同意,差点就跪地哀求人家放他一马,不要让他去做沙皇。后来米哈伊尔虽然贵为沙皇,但是竟然连自己的婚事也说了不算,不但心爱的女人娶不到手,反而眼睁睁地看着她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最后闹得到奉旨成婚,娶了个陌生姑娘当老婆,这个沙皇做得实在很窝囊。米哈伊尔最后也是郁郁寡欢,无疾而终。等米哈伊尔的儿子阿列克谢做了沙皇,更是勤勉有加,纵观世界各国,像他那样修身严谨,生活简朴的君主,恐怕绝无仅有。着名的俄罗斯文化史研究者伊万·扎别林在二十世纪初出版的一本书中,详细描绘了沙皇阿列克谢每天的饮食起居情况。阿列克谢虽然住在金碧辉煌的克里姆林宫,但是只占据了三四个房间,他的卧室也只有十几平方米,内部设置和普通民居没什么两样,只有书房的椅子做工精良,镶嵌了黄金宝石,显示出主人的沙皇地位。他平时的饮食也很普通,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每到斋月,更是严格遵守教规,不沾一点荤腥。沙皇通常早晨四点钟起床,日日政务缠身,如果有什么重大的国家典礼和宗教仪式,沙皇也必须出席。彼得是沙皇阿列克谢宠爱的幼子,每次看到彼得,阿列克谢都要送给他玩具还有其他的什么礼品。阿列克谢的整个生活就是一个严格按照东正教教义编写的日程表,你想做一个俄罗斯的国君是不是很辛苦。等到了彼得这一辈,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小彼得虽然被尊为第二沙皇,但并没有掌权,也没有住在克里姆林宫里,而是和母亲纳塔丽娅·纳雷什金娜被送往莫斯科东北郊区的一个村子居住。彼得自小就无拘无束,喜欢玩打仗游戏,还结交了一大批外国朋友,大多来自瑞士、普鲁士、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他也是附近外国人聚居区的常客。这样彼得从小就习惯了自由的欧式生活方式,喜欢热闹,喜欢喝酒,跳舞,玩游戏,很早就交了个德国的女朋友,安娜·蒙斯,总之对俄罗斯文化和宗教没什么深厚感情。尤其是成年后,彼得已经掌握了实权,去欧洲游学,看到很多先进东西,就很想把俄罗斯也变成欧洲那样。所以彼得对传统的东正教不感兴趣,教会的规定对他一点作用也没有。在生活方式上,彼得和父亲阿列克谢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彼得一生波澜壮阔,有很多事情值得注意,值得研究,俄罗斯有太多的"第一个"同彼得一世有关系,但实际上他只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推行了众多改革措施,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发展基础;二是打败了欧洲强权瑞典,和土耳其争夺黑海,使俄罗斯成为帝国。

㈩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为璀璨的明珠,一战刚结束不久,为何会选择迁都莫斯科

苏俄之所以在一战结束后,仅仅8天就迁都莫斯科,放弃了圣彼得堡,主要是因为,在苏联共产主义政权为了削弱罗曼诺夫王朝的势力,更好的让这个新生政权得到巩固,更好的治理整个苏联地区。而在经济上也要改变发展方向,着重开发内陆地区,在军事上选择了莫斯科,比圣彼得堡相对安全。

在军事上西方也对苏俄政权有很大的威胁力,所以为了避免与这些势力正面交锋,弥补圣彼得堡薄弱的战略纵深,于是在一战结束之后,仅仅8天就迁都到莫斯科,随后的西方干涉军队开展的干涉战争也证明了迁都的正确性。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为什么迁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