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文字什么时候开始的

俄罗斯文字什么时候开始的

发布时间:2022-11-28 05:07:18

Ⅰ 俄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叫俄罗斯的

1263年至1547年莫斯科大公国时期,俄罗斯的名字才被正式确立,以前叫罗斯

Ⅱ 俄罗斯文字是怎样的

俄语
Аа=а(a) Бб=бэ(be) Вв=вэ(ve) Гг=гэ(ge) Дд=дэ(de) Ее=йэ(ie) Ёё=йо(io) Жж=жэ(zhe) Зз=зэ(ze) Ии=и(i) Йй=и краткое(短i) Кк=ка(ka) Лл=эль(el) Мм=эм(em) Нн=эн(en) Оо=о(o) Пп=пэ(pe) Рр=эр(er) Сс=эс(es) Тт=тэ(te) Уу=у(u) Фф=эф(ef) Хх=ха(ha) Цц=цэ(tse) Чч=че(che) Шш=ша(sha) Щщ=ща(shcha) Ъъ=твёрдый знак(硬音符号) Ыы=ы(yeru) Ьь=мягкий знак(软音符号) Ээ=э(e) Юю=йу(iu) Яя=йа(ia)

Ⅲ 俄罗斯文学史上有那几个时期有哪些简介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坛上最伟大的文学遗产之一,她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俄罗斯充满悲壮的、喜剧的和光荣的历史。在俄罗斯的文坛上,曾经有五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伊万布宁、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迫于苏联政府的压力而拒绝接受)、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和约瑟夫布洛兹基。

基辅罗斯时期

俄罗斯国家形成于9世纪末。公元882年,诺夫戈洛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公元 998 年,当时的弗拉基 米尔大公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对俄罗斯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是基辅罗斯的极盛时期,就在这时俄罗斯文学开始了它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历史故事、编年史、英雄史诗、传记、旅行记等。最着名的作品是《俄罗斯编年序史》和《伊戈尔远征记》。

蒙古人统治逼?br>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解体。1237年,由成吉斯汗之孙拔都管辖的金帐汗国征服梁赞等地,后又征服基辅,由 此开始了蒙古人统治时期。14世纪末,莫斯科公国逐渐强大,德米特里大公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15世纪末,伊凡三世迎战蒙古军队,蒙古军因严寒不战而退,从此结束了长达二百四十年的异族统治。这时期,俄罗斯的文化发展受到严重摧残,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值得一提的多为记录着名战役的历史故事,如《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

莫斯科公国时期

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形成。为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采取严厉措施镇压主张分权的大贵族。这种集权与反集权之间的斗争在16世纪文化生活中得到了反映。当代政论文占了重要地位。较着名的有《伊凡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17世纪,沙俄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时,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格局,出现了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阿瓦库姆的《行传》生动地描写了他与大主教尼康的冲突,体现了宗教文学的新的特色。

十八世纪上半期

18世纪前期,彼得一世在位。他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前二十五年,俄国社会新旧斗争激烈,文学发展却相对缓慢。除了政论文外,没有突出的文学成就。30年代以后,古典主义兴起。俄国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西欧相似,但因同时到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它又带有启蒙主义的特色。康捷米尔(1708-1744)是俄国古典主义文学形成时期的第一个讽刺作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是俄国第一个着名学者和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古典主义作家还有以剧本创作为主的苏玛罗科夫(1717—1777)。

十八世纪下半期

18世纪下半期的俄国主要是在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统治之下。女皇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国内外政策,这时期俄国经 济有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也相当尖锐,以致1773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起义。这一时期,社会思想相对活跃,出现了不少讽刺杂志,其中最优秀的是诺维科夫主办的《雄蜂》等刊物。90年代,感伤主义文学在俄国出现,代表作家是卡拉姆津。杰尔查文是俄国文学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诗人。冯维辛是18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戏剧家。拉季谢夫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革命家和启蒙作家。

十九世纪前期

进入19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自身的进步,俄国文学也开始出现新的气象。危机四伏。1801年上台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小改小革,未能触及这一制度的基础。1812年,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激起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拿破仑兵败后,俄国军队远征西欧。一些青年贵族军官回国后,成立了以推翻专制政体为宗旨的秘密团体。1825年12月,他们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遭到沙皇政府的镇压,但是它揭开了俄国贵族革命的阶段,唤醒了一代年轻人。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国内采取了高压政策,但是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如当时莫斯科大学就出现过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和别林斯基十一号文学社等进步组织的活动。四十年代俄国思想界还发生过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之争。19世纪初期,俄国开始出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早期的代表作家是茹可夫斯基(1783—1852)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人,稍后出现的是思想上更为激进的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 ”和成就卓着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家克雷洛夫(1768—1844)和格利鲍耶陀夫(1795—1829)分别以他们的寓言和剧本推动了俄罗斯文学向现实主义方向的发展。30年代前后,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开始形成。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思潮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杰出的批评家别林斯基以自己的理论着作为其推波助澜。当时着名的作家还有赫尔岑(1812—1870)、柯里佐夫(1809—1842)和格利戈洛维奇(1822—1899)等。

十九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步走向繁荣。进入50年代,平民阶级开始代替贵族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1855年,俄国在历时二年的俄土战争中失败,导致了农奴制度危机的加剧。1861年2月,沙皇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这种自上而下的法令是不彻底的,但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50—60年代,围绕着对农奴制度的改革问题,革命民主主义者与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当时有影响的进步刊物主要有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现代人》杂志,以及《俄国言论》、《北极星》和《钟声》等,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皮萨列夫和赫尔岑等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自由派的刊物主要是《读者文库》和《俄国导报》。这一时期,俄国文艺界空前活跃,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屠格涅夫(1818—1883)、冈察洛夫(1812—1891)、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奥斯特罗夫斯基(1823—1886)和涅克拉索夫(1821—1878),以及波缅洛夫斯基(1835—1863)、费特 1820—1892)、丘特切夫(1803—1873)和阿·康·托尔斯泰(1817—1875)等。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些优秀作品。

十九世纪后期

1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在6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也了较快的发展,但农奴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社会矛盾相当尖锐。1874—1875年间曾出现民粹运动高涨的局面。这一运动遭镇压以后,由部分激进分子组成的“民意党”人曾组织暗杀活动。80年代,俄国民主运动处于低潮,“小事情理论”开始流行。90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俄国继续繁荣,小说、诗歌和戏剧等领域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品。上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老作家大部分仍在进行创作,新的优秀作家又走上了文坛。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是由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柯夫—谢德林主持的杂志《祖国纪事》。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萨尔蒂柯夫—谢德林(1826—1889)和契诃夫(1860—1904),以及柯罗连科(1853—1921)、列斯科夫(1831—1895)、迦尔洵(1855—1888)、乌斯宾斯基(1843—1902)、马明—西比利亚克(1852—1912)、蒲宁(1870—1953)和库普林(1870—1938)等。

Ⅳ “俄罗斯”的名字由来是什么

关于俄罗斯国名的来历,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俄罗斯国家”起源于9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有关斯拉夫人的最初记载出现以后约300年。最早建国的不是斯拉夫人,而是外来的民族。来自瑞典的瓦利亚格人战胜了来自亚洲的哈扎尔人,成为东欧平原的主人。“连最初的诺夫哥罗德和基辅的王公,我们一看那些名字就知道他们出身于瑞典人”。“‘罗斯’这个名称来源于芬兰人给经过波罗的海来到芬兰的瑞典人所起的绰号。但城市居民大多数是斯拉夫人,王公及其贵族很快就斯拉夫化了”1。

公元9世纪,当东斯拉夫人在德涅斯特河与第聂伯河之间艰辛地开拓森林和草地时,一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来的部落开始侵入他们的生活。东斯拉夫人称这个部落是瓦利亚格人,芬兰人则称他们是罗斯人(芬语ruotsi或rootsi,意为北方人或诺曼人)。瓦利亚格人征服了东斯拉夫人,此后,东斯拉夫人就被称为罗斯人了。这个由瓦利亚格人建立起来的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基辅罗斯”2。

另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下至东欧的瓦兰内亚人曾征服基辅一带。因为征服者来自瑞典东海岸罗登,即现在的罗斯拉根(ROSLAGEN),所以当地斯拉夫人根据这一地名的前半部分ROS而称这些征服者为罗斯人3。

1987年《俄语》出版社出版的斯·尼·瑟罗夫撰写的《历史之页》,则代表了俄罗斯官方的立场。书中指出:“在多民族的苏联中有三个兄弟民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他们占全国居民的70%。他们的语言、民族习惯和文化中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共同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是公元前生活在东欧南部古老的农业和牧业部落的后代。在公元1世纪初,东斯拉夫人占有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从喀尔巴仟山到奥卡河与伏尔加河上游的广阔地域。9世纪初,在东斯拉夫人那里出现了早期的封建国家——基辅罗斯。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至今仍硬说这个封建国家是由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建立的。俄罗斯和苏联学者早就批驳了这种所谓的‘诺曼理论’。他们证明,俄罗斯国家是由于东斯拉夫部族长期独立发展而形成的。”

瑟罗夫写道,“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斯拉夫部落大公基伊及其兄弟谢克和霍里夫在第聂伯河高耸的岸上建立了一个城市。为了纪念兄长,他们把此城命名为基辅。据基辅编年史的编纂者涅斯托尔说,基伊去了察尔格勒(君士坦丁堡),受到拜占庭皇帝的热情接待。他返回基辅后很快就去世了。基伊的后代就是基辅公国最早的大公。在几个世纪中,东斯拉夫人与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进行了斗争。公元4世纪,匈奴进攻过斯拉夫人。此后又有阿瓦尔人和哈扎尔人来进攻。斯拉夫人自己也经常向多瑙河沿岸和拜占庭进行军事远征。为了防御性和进攻性的战争,东斯拉夫人结成同盟。在6世纪,居住在第聂伯河两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罗斯部落领导下联合了起来。这个部落因第聂伯河的支流罗斯河而得名。加入这个联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渐地都被称为罗斯人。涅斯托尔写道:‘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聂伯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古东斯拉夫部族)现在被称为罗斯人。’基辅成为罗斯大地的中心。”

莫斯科大公伊万三世(1462~1505年在位)逐步兼并了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和梁赞,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本人成为东北罗斯唯一的君主,被称为“全罗斯的国君”。

伊万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继续扩张,完成了俄罗斯统一大业。这标志着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形成。

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首次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12月改名为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俄罗斯的族名在中国史籍中最早出现于元明朝之际,称为“罗斯”或“罗刹”。当时,与俄罗斯接触最多的还是游牧于中俄之间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用蒙语拼读俄文“ROCCIA”时,必须在“R”前面加一个元音才合乎规范。如果不加元音,很多人发不出“R”这个卷舌音。因此,“R”之前就加了一个“0”。满清贵族入主中原以前,对蒙古贵族搞政治联姻,文化上受蒙古族的影响较深。满清政权统治中国后,蒙语的“OROCCIA”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斡罗斯”和“鄂罗斯”。直到“俄罗斯”写进了《大清统一志》、《异域录》和《清史稿》,才代替了“罗斯”和“鄂罗斯”等其他译名。

顺便说一说,俄语里中国叫“基塔伊”,是“契丹”的转音。“契丹人先后称霸于中国北方与西域、中亚,他们相继建立的辽、西辽政权持续存在达300年之久(916—1211)……古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最先开始于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契丹人的认识,以后对中国的称呼则长期沿袭着原对契丹人的称呼。”

有关俄罗斯国名的来源,在刘伉主编的《世界社会文化地理手册》中有另一种解释:

过去我们把苏联的前身称为俄国、沙俄、帝俄;把苏联称之为苏俄其中的“俄”字实际上是“俄罗斯”的简化。但在俄语中,却怎么也找不到俄罗斯据以音译的对应词。有的只是Pycb,Poccия。或Pyccия。欧洲其他语言据此演变出各种词形,如英语的Ross,Russ和Russia等;用罗马字母转写,也可作Rus’,Rossiya和Russiya。用汉语可以分别译为露西、罗斯和露西亚(“露西亚”这种译法创自日本人,到今天他们仍把俄罗斯人称为露西亚人,俄语称为露西亚语)。当然,从这些译名中,多少可以看出点联系,比如俄罗斯之于罗斯。为什么多出一顶帽子——开头的“俄”字呢?这同蒙古人和蒙古语有关系。

须知历史上我国和俄国人从不搭界,中间隔着说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许多民族,特别是隔着地域活动范围广大的蒙古人。蒙语由于自身的特点,每遇以辅音r起首的词(不论发这个r音时舌部震颤与否),为便于发音,必须把它后面紧跟的元音先移前重复一次。Pиcb,Poccия和Pyc-cия中正好有这个r音,于是就把它读成Oroso。在元代汉语中便出现了与它相应的译名“斡罗思”(还有多种异译)。到了清代,俄国已经开始同中国交界了,清朝仍因袭蒙古语中对它们的称呼,只是另外音译为“俄罗斯”,并一直沿用至今。

Ⅳ 俄罗斯的名字由来

关于俄罗斯国名的来历,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俄罗斯国家”起源于9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有关斯拉夫人的最初记载出现以后约300年。最早建国的不是斯拉夫人,而是外来的民族。来自瑞典的瓦利亚格人战胜了来自亚洲的哈扎尔人,成为东欧平原的主人。“连最初的诺夫哥罗德和基辅的王公,我们一看那些名字就知道他们出身于瑞典人”。“‘罗斯’这个名称来源于芬兰人给经过波罗的海来到芬兰的瑞典人所起的绰号。但城市居民大多数是斯拉夫人,王公及其贵族很快就斯拉夫化了”1。

公元9世纪,当东斯拉夫人在德涅斯特河与第聂伯河之间艰辛地开拓森林和草地时,一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来的部落开始侵入他们的生活。东斯拉夫人称这个部落是瓦利亚格人,芬兰人则称他们是罗斯人(芬语ruotsi或rootsi,意为北方人或诺曼人)。瓦利亚格人征服了东斯拉夫人,此后,东斯拉夫人就被称为罗斯人了。这个由瓦利亚格人建立起来的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基辅罗斯”2。

另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下至东欧的瓦兰内亚人曾征服基辅一带。因为征服者来自瑞典东海岸罗登,即现在的罗斯拉根(ROSLAGEN),所以当地斯拉夫人根据这一地名的前半部分ROS而称这些征服者为罗斯人3。

1987年《俄语》出版社出版的斯·尼·瑟罗夫撰写的《历史之页》,则代表了俄罗斯官方的立场。书中指出:“在多民族的苏联中有三个兄弟民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他们占全国居民的70%。他们的语言、民族习惯和文化中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共同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是公元前生活在东欧南部古老的农业和牧业部落的后代。在公元1世纪初,东斯拉夫人占有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从喀尔巴仟山到奥卡河与伏尔加河上游的广阔地域。9世纪初,在东斯拉夫人那里出现了早期的封建国家——基辅罗斯。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至今仍硬说这个封建国家是由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建立的。俄罗斯和苏联学者早就批驳了这种所谓的‘诺曼理论’。他们证明,俄罗斯国家是由于东斯拉夫部族长期独立发展而形成的。”

瑟罗夫写道,“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斯拉夫部落大公基伊及其兄弟谢克和霍里夫在第聂伯河高耸的岸上建立了一个城市。为了纪念兄长,他们把此城命名为基辅。据基辅编年史的编纂者涅斯托尔说,基伊去了察尔格勒(君士坦丁堡),受到拜占庭皇帝的热情接待。他返回基辅后很快就去世了。基伊的后代就是基辅公国最早的大公。在几个世纪中,东斯拉夫人与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进行了斗争。公元4世纪,匈奴进攻过斯拉夫人。此后又有阿瓦尔人和哈扎尔人来进攻。斯拉夫人自己也经常向多瑙河沿岸和拜占庭进行军事远征。为了防御性和进攻性的战争,东斯拉夫人结成同盟。在6世纪,居住在第聂伯河两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罗斯部落领导下联合了起来。这个部落因第聂伯河的支流罗斯河而得名。加入这个联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渐地都被称为罗斯人。涅斯托尔写道:‘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聂伯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古东斯拉夫部族)现在被称为罗斯人。’基辅成为罗斯大地的中心。”

莫斯科大公伊万三世(1462~1505年在位)逐步兼并了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和梁赞,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本人成为东北罗斯唯一的君主,被称为“全罗斯的国君”。

伊万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继续扩张,完成了俄罗斯统一大业。这标志着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形成。

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首次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12月改名为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俄罗斯的族名在中国史籍中最早出现于元明朝之际,称为“罗斯”或“罗刹”。当时,与俄罗斯接触最多的还是游牧于中俄之间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用蒙语拼读俄文“ROCCIA”时,必须在“R”前面加一个元音才合乎规范。如果不加元音,很多人发不出“R”这个卷舌音。因此,“R”之前就加了一个“0”。满清贵族入主中原以前,对蒙古贵族搞政治联姻,文化上受蒙古族的影响较深。满清政权统治中国后,蒙语的“OROCCIA”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斡罗斯”和“鄂罗斯”。直到“俄罗斯”写进了《大清统一志》、《异域录》和《清史稿》,才代替了“罗斯”和“鄂罗斯”等其他译名。

顺便说一说,俄语里中国叫“基塔伊”,是“契丹”的转音。“契丹人先后称霸于中国北方与西域、中亚,他们相继建立的辽、西辽政权持续存在达300年之久(916—1211)……古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最先开始于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契丹人的认识,以后对中国的称呼则长期沿袭着原对契丹人的称呼。”

有关俄罗斯国名的来源,在刘伉主编的《世界社会文化地理手册》中有另一种解释:

过去我们把苏联的前身称为俄国、沙俄、帝俄;把苏联称之为苏俄其中的“俄”字实际上是“俄罗斯”的简化。但在俄语中,却怎么也找不到俄罗斯据以音译的对应词。有的只是Pycb,Poccия。或Pyccия。欧洲其他语言据此演变出各种词形,如英语的Ross,Russ和Russia等;用罗马字母转写,也可作Rus’,Rossiya和Russiya。用汉语可以分别译为露西、罗斯和露西亚(“露西亚”这种译法创自日本人,到今天他们仍把俄罗斯人称为露西亚人,俄语称为露西亚语)。当然,从这些译名中,多少可以看出点联系,比如俄罗斯之于罗斯。为什么多出一顶帽子——开头的“俄”字呢?这同蒙古人和蒙古语有关系。

须知历史上我国和俄国人从不搭界,中间隔着说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许多民族,特别是隔着地域活动范围广大的蒙古人。蒙语由于自身的特点,每遇以辅音r起首的词(不论发这个r音时舌部震颤与否),为便于发音,必须把它后面紧跟的元音先移前重复一次。Pиcb,Poccия和Pyc-cия中正好有这个r音,于是就把它读成Oroso。在元代汉语中便出现了与它相应的译名“斡罗思”(还有多种异译)。到了清代,俄国已经开始同中国交界了,清朝仍因袭蒙古语中对它们的称呼,只是另外音译为“俄罗斯”,并一直沿用至今。

Ⅵ 俄文的发展史

俄语的由来
俄罗斯民族属于斯拉夫民族中的一员,斯拉夫人用文字来记录语言的历史很短,斯拉夫人历史上曾长期在外族的奴役和指使下生活,在英语中“斯拉夫”和“奴隶”是同根词,但这同时也造就了斯拉夫人独特的沉稳、忧郁、
坚忍不拔的性格,这在俄罗斯音乐中有充分的体现。
斯拉夫人早期使用象形文字,在斯拉夫文字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希腊字符和拉丁字符的直接影响,Кирилл(英文为Cyril,中文为“西里尔”或“基里尔”,826-869)和Мефодий(820-885)简化了希腊字母而创立了西里尔字母(Кириллица,英文是Cyrillic,中文
也称“基里尔字母”或“塞瑞利克字母”),当时的西里尔字母无论是个数还是形状都和现在使用的西里尔字母有所不同,后经几次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里尔字母。
当今的斯拉夫民族所使用的文字分为两类: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最具代表性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本是同一种语言,塞族用西里尔字母,而克族用拉丁字母。由于传统及感情的因素,现今的斯拉夫民族中亲俄的用西里尔字母,亲西方的用拉丁字母。俄国人在无法使用西里尔字母输入时,也只好使用拉丁字母,
如发电传及不支持西里尔字母的通讯软件,电传上的俄文都是拉丁字母的,如:konsignacija zapchastjej(консигнация
запчастей)。其实俄国没有必要死抱着西里尔字母不放,毕竟拉丁化是语言的发展方向,既便于使用也便于推广到世界。
俄国还把西里尔字母强加于人,制造了西里尔蒙古文,西里尔土耳其各种语言,土耳其有一个民族是我国宁夏、甘肃一带汉族先民的后裔,苏联帮他们设计了西里尔语言叫Дунган(东干语),这恐怕是世界上唯一拼音化的汉语方言了。
这一点苏联及俄国领导人就不如毛泽东了,毛泽东倡导了汉语新文字运动,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拉丁化的汉语,当时建议国民写信时要采用双语,以便习惯和过渡,可惜由于汉语有四个声调并且同音字词过多,更重要的是习惯难改,最终没有实现,于是新文字
取代了老式拼音成了汉语拼音方案。即便如此,拉丁化的汉语拼音为我们及国际友人学习汉语提供很多方便。这里顺便说一句,汉语最终没有拉丁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习惯问题,英国BBC的汉语教学教材就完全是汉语拼音,没有汉字,但它的欧洲学生完全可以和中国人进行口语交流,只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姓氏中有那么多的方位词:“尚”,“夏”,“钱”,“侯”等。

地理分布

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少数民族正式语言之一。直至1917年,俄语是俄罗斯帝国的唯一官方语言,但在苏俄时期,每个成员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 俄语就成为俄罗斯帝国一体角色的语言。在1991年以后, 独立国家鼓励了他们本国的母语, 因而扭转了俄语独大的状况, 虽则她作为全国沟通的角色不变。
在拉脱维亚,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俄语人口,主要来自两次大战前的俄国和前苏联移民。而俄语在课堂的使用依然在辩论中。而在爱沙尼亚, 苏维埃时代的移民和他们的后裔构成国家的当前人口的大约四分之一左右。
在立陶宛,俄语人口代表少于十分之一国家的整体人口。然而, 大约80% 波罗的海地区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语交谈。而在芬兰, 曾经是俄国的一部分, 仍然有几个俄语社区。
在20 世纪,俄语广泛被华沙条约的成员学校使用, 这些国家包括波兰, 保加利亚,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但是, 年轻的一代通常都不流利, 因为俄语不再在学校使用。此外,由于受到苏联影响, 一些亚洲国家譬如老挝、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会教俄语。而在阿富汗的几个部落, 俄语仍然被使用作为混合语。
在以色列, 至少750,000前苏联的犹太移民使用(1999 年人口调查)。以色列的新闻、网站及出版物亦经常使用俄语。
在北美洲, 有相当大的俄语社区, 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区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迈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兰郊区的里士满高地。单在纽约、洛杉矶俄语人口估计达50 万人。他们发布他们自己的报纸, 和居住在自足的区域(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开始的移民)。
根据美国2000 年人口调查, 美国有1.50% 人口说俄语, 即大约四百二十万人, 在美国语言的第十位。
从20 世纪的初期, 西欧亦有不少讲俄语的移民。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希腊、巴西和土耳其讲俄语的社区共有三百万人。

官方语言

俄语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未得国际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官方语言。它也是联合国六个官方语言之一。在俄罗斯及前苏联境内,对于以俄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士来说,用俄语上课是热门的选择。
虽然俄罗斯人人口在俄罗斯占了78%,在白俄罗斯占10%,在哈萨克占26%,在乌克兰占17%,在吉尔吉斯斯坦占9%,在摩尔多瓦占6%,在阿塞拜疆占2%,在乔治亚占1.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斯坦占了不足1%,但是以俄语授课的学生在俄罗斯占了97%,在白俄罗斯占75%,在哈萨克占41%,在乌克兰占25%,在吉尔吉斯斯坦占21%,在摩尔多瓦占7%,在阿塞拜疆占7%,在乔治亚占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斯坦占2%。
除非政府尝试减少以俄语教授的科目,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仍然有以俄语教学。

字母

主条目:俄语字母
俄语的书写系统使用西里尔字母的修订版。共有33个字母。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和浊辅音(声带震动)。此外,俄语的辅音还可以分为软辅音和硬辅音,二者发音动作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发软辅音时,舌中部需要向上颚抬起。
下面是一个俄语字母表,列出了所有字母的大小写及其字母名称。
Аа
а Бб
бэ Вв
вэ Гг
гэ Дд
дэ Ее
йэ Ёё
йо Жж
жэ Зз
зэ Ии
и Йй
短и
Кк
ка Лл
эль Мм
эм Нн
эн Оо
о Пп
пэ Рр
эр Сс
эс Тт
тэ Уу
у Фф
эф
Хх
ха Цц
цэ Чч
че Шш
ша Щщ
ща ъ
硬音符号 Ыы
ы ь
软音符号 Ээ
э Юю
йу Яя
йа

发音

俄语的语音系统发源于斯拉夫语系,但在早期历史上改变很多,大约1400年大致成型。
它有5个元音,根据前面的辅音是否发颚音(硬颚音化)写成不同的字母。典型辅音成对出现:普通型和颚音型。传统上叫做硬辅音和软辅音。(硬辅音通常软颚音化,特别是在后元音前面,虽然在一些方言里面颚音化只局限于硬音/l/)。标准俄语基于圣彼得堡方言,有很强的重音和适度的音调变化。重音元音有一点拉长,而非重音元音倾向于减少成闭元音或者模糊元音/ə/。 俄语里一个音节里的声母和韵尾最多可以含四个辅音,所以音节结构会很复杂。用公式表示如下(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C)(C)(C)(C)V(C)(C)(C)(C)

语法

主条目:俄语语法
俄语中的词分为10类:
有词形变化:
名词:комната(房间)
形容词:большой(大的)
数词:один(一),первый(第一)
代词:он(他),это(这个)
动词:слушать(听)
无词形变化
副词:хорошо(好)
前置词:на(在...上)
连接词:и(和)
语气词:да(是)
感叹词:ах(哎呀)
名词和形容词有单复数六格:主格(1格)、宾格(4格)、与格(3格)、属格(2格)、工具格(5格)和方位格(6格,前置格),动词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还有形动词和副动词之分。

Ⅶ 战斗民族俄罗斯,这国家的名字由来是什么

一、关于俄罗斯国家名字的由来,解释如下:
有关俄罗斯国名的来源,在刘伉主编的《世界社会文化地理手册》中有另一种解释:
过去我们把苏联的前身称为俄国、沙俄、帝俄;把苏联称之为苏俄其中的“俄”字实际上是“俄罗斯”的简化。但在俄语中,却怎么也找不到俄罗斯据以音译的对应词。有的只是Pycb,Poccия。或Pyccия。欧洲其他语言据此演变出各种词形,如英语的Ross,Russ和Russia等;用罗马字母转写,也可作Rus’,Rossiya和Russiya。用汉语可以分别译为露西、罗斯和露西亚(“露西亚”这种译法创自日本人,到今天他们仍把俄罗斯人称为露西亚人,俄语称为露西亚语)。当然,从这些译名中,多少可以看出点联系,比如俄罗斯之于罗斯。为什么多出一顶帽子——开头的“俄”字呢?这同蒙古人和蒙古语有关系。
须知历史上我国和俄国人从不搭界,中间隔着说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许多民族,特别是隔着地域活动范围广大的蒙古人。蒙语由于自身的特点,每遇以辅音r起首的词(不论发这个r音时舌部震颤与否),为便于发音,必须把它后面紧跟的元音先移前重复一次。Pиcb,Poccия和Pyc-cия中正好有这个r音,于是就把它读成Oroso。在元代汉语中便出现了与它相应的译名“斡罗思”(还有多种异译)。到了清代,俄国已经开始同中国交界了,清朝仍因袭蒙古语中对它们的称呼,只是另外音译为“俄罗斯”,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关于俄罗斯的由来解释如下:
1、一种说法是,“俄罗斯国家”起源于9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有关斯拉夫人的最初记载出现以后约300年。最早建国的不是斯拉夫人,而是外来的民族。来自瑞典的瓦利亚格人战胜了来自亚洲的哈扎尔人,成为东欧平原的主人。“连最初的诺夫哥罗德和基辅的王公,我们一看那些名字就知道他们出身于瑞典人”。“‘罗斯’这个名称来源于芬兰人给经过波罗的海来到芬兰的瑞典人所起的绰号。但城市居民大多数是斯拉夫人,王公及其贵族很快就斯拉夫化了”。
公元9世纪,当东斯拉夫人在德涅斯特河与第聂伯河之间艰辛地开拓森林和草地时,一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来的部落开始侵入他们的生活。东斯拉夫人称这个部落是瓦利亚格人,芬兰人则称他们是罗斯人(芬语ruotsi或rootsi,意为北方人或诺曼人)。瓦利亚格人征服了东斯拉夫人,此后,东斯拉夫人就被称为罗斯人了。这个由瓦利亚格人建立起来的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基辅罗斯”2。
2、另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下至东欧的瓦兰内亚人曾征服基辅一带。因为征服者来自瑞典东海岸罗登,即现在的罗斯拉根(ROSLAGEN),所以当地斯拉夫人根据这一地名的前半部分ROS而称这些征服者为罗斯人3。
1987年《俄语》出版社出版的斯·尼·瑟罗夫撰写的《历史之页》,则代表了俄罗斯官方的立场。书中指出:“在多民族的苏联中有三个兄弟民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他们占全国居民的70%。他们的语言、民族习惯和文化中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共同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是公元前生活在东欧南部古老的农业和牧业部落的后代。在公元1世纪初,东斯拉夫人占有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从喀尔巴仟山到奥卡河与伏尔加河上游的广阔地域。9世纪初,在东斯拉夫人那里出现了早期的封建国家——基辅罗斯。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至今仍硬说这个封建国家是由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建立的。俄罗斯和苏联学者早就批驳了这种所谓的‘诺曼理论’。他们证明,俄罗斯国家是由于东斯拉夫部族长期独立发展而形成的。”
瑟罗夫写道,“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斯拉夫部落大公基伊及其兄弟谢克和霍里夫在第聂伯河高耸的岸上建立了一个城市。为了纪念兄长,他们把此城命名为基辅。据基辅编年史的编纂者涅斯托尔说,基伊去了察尔格勒(君士坦丁堡),受到拜占庭皇帝的热情接待。他返回基辅后很快就去世了。基伊的后代就是基辅公国最早的大公。在几个世纪中,东斯拉夫人与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进行了斗争。公元4世纪,匈奴进攻过斯拉夫人。此后又有阿瓦尔人和哈扎尔人来进攻。斯拉夫人自己也经常向多瑙河沿岸和拜占庭进行军事远征。为了防御性和进攻性的战争,东斯拉夫人结成同盟。在6世纪,居住在第聂伯河两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罗斯部落领导下联合了起来。这个部落因第聂伯河的支流罗斯河而得名。加入这个联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渐地都被称为罗斯人。涅斯托尔写道:‘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聂伯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古东斯拉夫部族)现在被称为罗斯人。’基辅成为罗斯大地的中心。”
3、补充解释:
莫斯科大公伊万三世(1462~1505年在位)逐步兼并了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和梁赞,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本人成为东北罗斯唯一的君主,被称为“全罗斯的国君”。
伊万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继续扩张,完成了俄罗斯统一大业。这标志着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形成。
【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首次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12月改名为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Ⅷ 俄语的文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

俄语文字的由来
俄罗斯民族属于斯拉夫民族中的一员,斯拉夫人用文字来记录语言的历史很短,斯拉夫人历史上曾长期在外族的奴役和指使下生活,在英语中“斯拉夫”和“奴隶”是同根词,但这同时也造就了斯拉夫人独特的沉稳、忧郁、 坚忍不拔的性格,这在俄罗斯音乐中有充分的体现。斯拉夫人早期使用象形文字,在斯拉夫文字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希腊字符和拉丁字符的直接影响,Кирилл(英文为Cyril,中文为“西里尔”或“基里尔”,826-869)和Мефодий(820-885)简化了希腊字母而创立了西里尔字母(Кириллица,英文是Cyrillic,中文 也称“基里尔字母”或“塞瑞利克字母”),当时的西里尔字母无论是个数还是形状都和现在使用的西里尔字母有所不同,后经几次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里尔字母。当今的斯拉夫民族所使用的文字分为两类: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最具代表性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本是同一种语言,塞族用西里尔字母,而克族用拉丁字母。由于传统及感情的因素,现今的斯拉夫民族中亲俄的用西里尔字母,亲西方的用拉丁字母。俄国人在无法使用西里尔字母输入时,也只好使用拉丁字母, 如发电传及不支持西里尔字母的通讯软件,电传上的俄文都是拉丁字母的,如:konsignacija zapchastjej(консигнация запчастей)。其实俄国没有必要死抱着西里尔字母不放,毕竟拉丁化是语言的发展方向,既便于使用也便于推广到世界,俄国还把西里尔字母强加于人,制造了西里尔蒙古文,西里尔土耳其各种语言,土耳其有一个民族是我国宁夏、甘肃一带汉族先民的后裔,苏联帮他们设计了西里尔语言叫Дунган(东干语),这恐怕是世界上唯一拼音化的汉语方言了。这一点苏联及俄国领导人就不如毛泽东了,毛泽东倡导了汉语新文字运动,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拉丁化的汉语,当时建议国民写信时要采用双语,以便习惯和过渡,可惜由于汉语有四个声调并且同音字词过多,更重要的是习惯难改,最终没有实现,于是新文字 取代了老式拼音成了汉语拼音方案。即便如此,拉丁化的汉语拼音为我们及国际友人学习汉语提供很多方便。这里顺便说一句,汉语最终没有拉丁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习惯问题,英国BBC的汉语教学教材就完全是汉语拼音,没有汉字,但它的欧洲学生完全可以和中国人进行口语交流,只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姓氏中有那么多的方位词:“尚”,“夏”,“钱”,“侯”等。

Ⅸ “俄罗斯” 名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现在俄罗斯的全称是俄罗斯联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后由原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更名而来。据说在 6世纪,居住在第聂伯河两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罗斯部落领导下联合了起来。这个部落因第聂伯河的支流罗斯河而得名。加入这个联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渐地都被称为罗斯人。莫斯科大公伊万三世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伊万之子瓦西里三世继续扩张,完成了俄罗斯统一大业。彼得大帝时首次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加入了苏联。1991年12月改名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

在中国元明朝时称俄罗斯族为“罗斯”或“罗刹国”。当时蒙古族人用蒙语拼读俄文“ROCIA”时,在“R”前面加一个元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满清政府时,蒙语的“OROCCIA”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

俄语里叫中国“基塔伊”(Китай),是沿袭着对“契丹”人的称呼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文字什么时候开始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